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漢語常識>

高中語文教師培訓學習心得範文

漢語常識 閱讀(2.39W)

中國小教師培訓已受到了特別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在當前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背景下,加強中國小教師的培訓對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基礎教育質量具有重大的意義。如何作高中語文教師培訓心得範文,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師培訓心得範文,歡迎閱讀。

高中語文教師培訓學習心得範文

篇1:高中語文教師培訓心得範文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師儘快走進新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以說,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國小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爲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爲的改變上。因爲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說,不是沒有痛苦的。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爲,其艱難性是不言而喻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場攻堅戰。

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改變

●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卻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爲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那麼,促進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據專家分析,促進者的角色有幾個特點: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必須改變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教師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將打破班級界限,根據課題的需要和興趣組成研究小組,由於一項課題往往涉及到語文、地理、歷史等多種學科,需要幾位教師同時參與指導。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實驗員、圖書館員之間的配合將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質量。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集體的協調一致、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顯得尤爲重要。

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爲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教數學的不研究數學在物理、化學、生物中的應用,教語文的也不光顧歷史、地理、政治書籍。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 ,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在未來的新課程中,將出現課程資源的概念。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爲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爲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那麼,哪些是課程資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內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二是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科研院所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三是信息化課程資源,如校內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校內外的網絡資源等。

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爲教育教學服務。教師還應該成爲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裏學習和探索。

篇2:高中語文教師培訓心得範文

參加高中語文教師培訓的學習,通過一段時間對專家講學視頻的學習、探討新課程教學的優秀論文的拜讀及跟同事的心得交流,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改革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出,是語文新課程的核心。例如重視民族精神、國際視野的形成;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注重生命意識、環境意識、誠信意識、職業意識的養成。徐澱芳老師說,課標中提出的這一系列新的課程理念,是編寫教材、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蘊,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人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新課程把課本這本“小書”和生活這本“大書”融爲一體,強調語文學科和生活的密切關係。《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的性質界定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是一個非常有新意的提法,是與“語文素養”相吻合的。“人文性”就是教學生如何做人

語文新課程不僅繼承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強調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社會交際工具。要教會學生掌握好工具必須引導學生到言語實踐活動中去鍛鍊、去領會,自己去獲得語文交際能力。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其形式靈活多樣,儘量適應學生要求、符合學生興趣。主要反映在語文課改中淡化字詞句篇基礎知識和文體知識的教學,但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中不教這些知識,而是教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與生活中學會運用語言,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新的理念。

二、新課程下的師生關係

語文新課程中的師生關係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有一位專家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老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其次纔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語文教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不是教師一味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一味地服從老師,也不是教師只能造就學生,圍着學生轉,而是師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再是課堂的聽衆,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學生;教師不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

教師不管在上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還是研究型課程,都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使得學生人人都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另外教師在教學反饋中,要善於評價學生學習地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效果。

三、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課堂,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陣地。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爲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也要培養語文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爲未知欲。步根海老師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培植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實施中,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所提供的空間,體現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事實上,新教材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師發展、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過程。我們教師不僅要承擔起培訓者的責任,更要充分發揮“以學生爲本”的理念。

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明白:“語文教育是事業,貴在淡薄名利,默默無聞;語文教育是科學,難在持之以恆,求是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美在享受母語,陶冶身心。”

篇3:高中語文教師培訓心得範文

10月14—25日,有幸參加了杭州師範大學舉辦的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研究專題培訓班學習,按照學習計劃我有序地完成了培訓學習的任務,收穫頗多。

在這期間,共觀摩了來自四所省一級重點中學的八位優秀語文老師精彩而有特色的優質課;還聆聽了三位大學教授和六位特級教師或省內名師的講座。他們是構建浙派語文教育的領軍人物和理論的創導者。從張紀良特級教師處,看到了一位名師的成長之路,雖然充滿艱辛,但樂趣無窮,榜樣的力量在激勵着自己;胡勤等老師的講座,又讓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理解;王光龍教授的講座從一定理論高度對語文課程學習方式的轉變做了闡述,加深了對學習方式轉變的認識;彭小明、蔡偉兩位教授的講座,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具體實踐操作的指導,深入淺出,非常有指導意義;另外四所重點高中的教研組長的講座,體現了各自的語文教學的特色,有極大的借鑑意義。由衷感謝組織者的精心安排。

當中感受最深的是杭二中錢增興特級教師的講座,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錢老師《閱讀教學設計主問題策略探究》講座,從兩大方面做了闡述。一是課堂教學問題,二是主問題設計三步曲。有理論研究,又有具體事例分析,既有高度,又有實際操作,非常實用。試摘錄部分觀點:教學中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來帶動整篇文章閱讀的提問設計,稱之爲“主問題”設計。它是對大面積教學中提問設計的一種創新。1、“主問題”是對文本的概括和提煉,是一種整體閱讀的問題設計。 2、“主問題”是在教師對文本熟練掌握的基礎上設計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之間,是科學有序。 3、“主問題”的設計着眼於學生長時間深層次的學習活動。所以,“主問題”就是閱讀教學中質高意遠的課堂教學問題設計,具有“一問抵許多問,一問領多思”效果。然而,“主問題”的設計必須關注語文學習的讀、寫、說、思活動,關注學生更全面更自主的發展。因此錢老師將主問題設計概括爲九個字,即聚焦準、脈絡清、探究深,非常準確。

杭二中兩位老師的公開課正好是錢老師這一教學理念的很好註腳。如上《記念劉和珍君》的老師,整堂課緊緊抓住兩個詞語:哀悼和憤怒,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解決一個個小問題,真正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課堂教學非常完整流暢,賞心悅目。

另外還引發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就是多媒體與黑板的關係。自從使用多媒體以來,許多老師就很少甚至不用多媒體了,所有的內容都在課件上,意味着所有內容都有了老師的預設,對課堂的生成置之不理或一棍子打死,因爲不那樣就與原來不一致了。而杭二中兩位老師的幻燈片都不超過十張,而都使用了黑板,我想這是主問題策略的必然:主問題用多媒體顯示,這是預設;小問題不能都做預設,要那樣就禁錮了課堂,禁錮了學生的思考。

通過學習有了很多的想法,但思考都還不成熟。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專家們地引領、點撥,是對我原有的教育觀念的一次“洗腦”,摒棄了許多舊觀念,舊方法,給予我的是更多的反思、自省和重構,爲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摸索、創新,奠定了基礎。我想這就應該是本次培訓的最大收穫。

這一階段的學習馬上要結束,我會將這裏學到的帶回學校去,在我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實踐、探索,努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