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得與失作文(精選15篇)

作文 閱讀(2.18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得與失作文(精選15篇),歡迎大家分享。

得與失作文(精選15篇)

得與失作文1

哎,你看啊,那課無花果樹已經有兩年沒開花了!它不不是要死了啊?”“是啊!成天栽在這兒多影響市容啊!明天讓物業把它拔了吧?”……

我挺心疼樓下小院子裏的那棵無花果樹的。

記得以往的夏天,總有小區的人來搗無花果吃。他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搬來笨重的梯子,掄着根細細長長的竹杆,一頭栽進手掌般大小的葉片砌成的如蓋蔭涼下,小孩子膽子小,只敢緊緊抱住那纖細卻蒼勁的樹幹,使勁地搖,樹葉兒被搖得沙沙響,這時蟬兒就待不住了,蹲在樹丫間一個勁兒叫囂。漫長的夏日漫無目的地燒着,雪亮、絕細的一根線,燒得要斷了,卻被一段段輕而細的'蟬聲給連了起來,便只剩下一片乾乾淨淨的舒爽了。

偶有膽子大的,直接擎着樹杆爬上去了,摘得幾顆無花果,滿臉愉悅地跳下來,卻遭一連哄搶,沒了。當然,不慎摔着腿的人更是多,慢慢地,也就沒人敢冒這個吃力不討好的險了。

無花果汁少,肉多,不用洗,剝開就能吃了。那棵無花果樹不粗,但確實很高,它的枝幹挺有力氣的。有一次,放學,來到窗前,看見那棵無花果樹抽了新枝,枝條直直地衝進窗戶裏,翠綠的葉片被窗縫壓得變了形,環抱成球狀。將那翡翠般的球兒硬生生地扒開。嘿,探出一顆小腦袋——這樹把果兒送上來了!怪不得總聽小區裏的老人說這樹成精了呢!

夏天的日子,總有無花果的清香在澄澈的天空下悠悠盪盪。它沒有牡丹、月季的芳香撲鼻,也沒有羅漢果的濃郁淳厚,但它也很香,香到人心裏去,是一種淡淡的清涼。

雖是“無花”果,但它確是有花的,它的花在果子裏頭,由紅至白,一根根地嵌在一起,是可以吃的。你輕咬一口,淡黃的汁液便爭相溢出,清甜的氣息與舌尖互相挑逗,身上的暑氣便消了大半,是不是有一種含而不露的美?要我說,這纔是“夏季的心臟”呢!

這無花果伴了我們好幾年,有老人在它底下乘涼,有小孩兒在它底下嬉鬧,有鳥兒呆在它枝丫上,東瞅瞅,西望望……這些盪漾着的時光,從此徹底地被時光的大門牢牢鎖住。

它兩年不開花了,它被一輛大車子給拔了,運走了,改建停車位了。

看着那曾經喧鬧過的一片水泥地,我想,我們可能永遠失去了無花果樹下的時光。

得與失作文2

我讀過一本書寫着:當我們把鮮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把泥土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是我們自己的一雙手。

在現實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只算自己的利益,只看到眼前利益,整天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不講奉獻,一昧索取,斤斤計較,整天算計着我今天付出多少,明天便要拿回多少,更有甚者,總想着少付出一點,多拿回一些。有點小利便興高采烈,一但不如意,便牢騷滿腹,消極怠工,捨得、捨得,舍和得既是矛盾的兩面鏡子,同時也是互爲結果,相輔相成的,只有舍纔能有得,你得先作出奉獻,人家才能給你回報,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俗話說:“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人生中的處世智慧與道理。因爲,真正豁達的人,是懂得超脫;真情的人,會懂得奉獻;幸福的.人懂得放下;智慧的人懂得得與失。

人生得與失的關鍵點上不昧天理良心,拿得起,放得下。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而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精彩你的人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得與失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得與失作文3

清澈見底的溪水淙淙地流淌着,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而湖水卻靜止不動,猶如死亡一般。於是湖就問道:“同樣是水,爲何你是那樣充滿活力,而我卻沒有生機呢?”小溪回答說:“因爲我捨棄了一池舊水,注入了一池清水,有舍有得才能永遠充滿活力。”

舍,是一種智慧。梅花在夏天捨棄了百花爭妍的機會,卻在冬天凌寒獨自開放,於是它得到了一任羣芳妒的美名。

舍,是一份呵護。樹葉深秋之際,捨棄了相依相伴的大樹,它並非無情有,而是爲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遠大追求。

舍,是和種磨礪。沙粒捨棄了驕陽之暖,寄身於蚌中,飽受風吹雨打的磨難,最終才變成了璀璨奪目、價值不菲的珍珠。

舍,是一種勇氣。北溟的大鵬捨棄了安逸的生活,它乘風而起,振翅高飛,於是纔有了“扶搖而上九萬里”的氣魄。

在邁闊的.坦桑尼亞草原,一隻飢餓的鬣狗在四處覓食。它沿着灌木間的小路奔跑,來到一個叉路口。在兩條叉路的遠方,各有一頭山羊絆倒在灌木叢中掙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長,它想先走其中一條路,卻又擔心另一條路上的山羊被別的動物搶走。最後它決定,左腳沿着左邊的路走,右腳沿着右邊的路走。但是兩條路越分越開,相隔越來越遠,最終鬣狗把的身體劈成了兩半。由此一條古老的諺語在非洲廣泛流傳:“鬣狗難過岔路口。”

看到岔路口的兩頭山羊,都想佔有,結果都沒得到,還白白丟命。其實“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面對“魚和熊掌”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放棄一種。而鬣狗並不懂得這個道理。試想假如鬣狗放棄了對另外一頭山羊的慾望,那麼結局又會如何呢?我想,它一定會津津有味兒地飽餐一頓,然後拖着快要撐爆的肚子滿意而回去。不懂得放棄的智慧,這是鬣狗的悲哀。

有時候,放棄並不是一種錯而是爲了更好的獲得。現實生活中,雖然也有衆多的不捨,但該放棄的就要放棄。選擇了放棄,恰是爲了更好地追求,放棄是一種更高境界的追求。勇於放棄,才能實現更好的追求;勇於放棄,才能彈出更美的人生旋律。

“舍”與“得”始終是辨證的,並在某種程度下相互轉化。那麼,我們在捨棄時就不要過分憂傷,因爲“獲得”已經在不遠處招手;在得到時也不要過分激動,因爲意外總是時有發生。

得與失作文4

古往今來,多少皇帝選擇了美女,失去了江山,多少英雄志短,兒女情長,多少才子佳人,因爲一時的歡愉的得到,失去了幾十年來修好的功名。全都是因爲沒有處理好得失之間的關係。更往深了去說,還牽涉到因果關係,那就更說不清了。

今天,興之所至,寫一篇有關得失的文章,暢談一下再生活中應該如何選擇得到哪些東西,又有哪些東西是我們可以捨去的。

記得高中有篇課文講述的是捨生取義的'故事,生活中在當今社會可能很難達到,但至少應該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昂首挺胸做世間的大男子、大女人,切不可因情情愛愛放棄學業、放棄生命乃至放棄一切。歸根究底來說,就是沒有處理好得失之間的關係。

在生活中,得到往往伴隨着失去,得到了金錢,往往伴隨着失去了體力或腦力。而往往我們認爲體力勞動是底層社會的象徵,我們的人生如果身體不夠健壯,剩下的學習纔是唯一的出路。

在走在成功的事業道路上,如果我們一味追求事業所謂的成功,必然伴隨妻子、兒女產生巨大的失去,他們失去了丈夫、爸爸。

在獨自一人走在領略世界各地美好風光的同時,也應該想到有許多人仍然處於溫飽線水平,他們仍然住在偏遠山區,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空調,應該保持對生活的敬畏,對生活的感恩。

得到與失去其實許多古聖先賢已經給過答案,我只不過在此略述一二,大抵不過中庸、捨得罷了。在此衷心祝願各位同學、各位同志“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背誦國學經典的基礎上,把它用到實處、打(烙印)到心裏,世界的美好等着大家去發現。同時也可以發現,你在哪裏,正氣就在哪裏,黑暗永遠退避。

得與失作文5

許多人都有過失去的經驗,失去過才懂得去珍惜。許多人都渴望不斷的擁有,不要再經歷失去,但對擁有的卻不珍惜,直到失去之後,纔來後悔、埋怨。

擁有是世上最值得人高興得事。但如果擁有太多,將會變成一個無底洞,不斷的想擁有更多。失去,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人生的悲傷,大部分都因爲失去。失去親人、失去朋友,失去珍愛的物品等,失去使人挫折、驚慌。但失去也讓我們更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擁有與失去,有着對立的好與壞,只看我們如何去觀視它們。

在擁有時,是否珍惜?在失去時,是否看開?常有人說:“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擁有與失去是否真的安排好了?失去之後再擁有,擁有之後再失去,它是不是真的有一個規律?

本來擁有是上天的好意,別演化成一個“貪”字。貪,就是一個無底洞,把人丟到永無止境的渴望。適當的失去,或許可以把掉進渴望深淵的人拉回來,或許,只是使人苦苦掙扎,學不會放手?就看你是否在兩者間取得一個平衡,珍惜擁有和感謝失去了。

得與失作文6

古時候,有一個老頭兒,因爲住在邊境的一個城鎮,人們都管他叫塞翁。有一天,塞翁家的馬突然跑到塞外去了。鄰居們都替他感到惋惜,前來安慰他。可是塞翁一點兒也不急,反而高興地說:丟失了一匹馬沒有關係,怎麼知道這不會成爲一件好事呢?過了一段時間,那匹馬自己跑了回來,並且還帶了一匹匈奴的駿馬。鄰居們知道後,都趕來向他慶賀。可是塞翁並不爲此感到高興,他說:這算不了什麼,雖然白白得到了一匹好馬,怎知道這不會變成一件壞事呢?

塞翁的兒子很喜歡騎馬,一天,他騎上那匹駿馬出去遊玩,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把腿摔斷了。鄰居們知道這個不幸的消息後,自然又前來安慰。可是塞翁並不難過,他說:這沒有什麼,孩子的腿雖然摔斷了,怎知道這不會成爲一件好事呢?不久,匈奴大舉入侵,邊塞上青壯年都被徵去當兵,大部分人死在戰場上。塞翁的兒子卻因爲傷了腿,不能去當兵打伏,和父親一起保全了性命。

這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得與失是相對的。用哲學家的話來說,就是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是一分爲二的'。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就說這個塞翁吧,你先是丟掉了一匹馬,丟掉馬應該是壞事,可丟掉的那匹馬又給他帶回了一匹馬,成了兩匹馬,就成了好事。有了兩匹馬是好事,但那匹烈馬又把他的兒子摔傷了,好事就又變成了壞事。兒子的腿摔傷了,可他不用去參軍打仗了,保全了性命,這又變成了好事。生活中好事與壞事,得到與失去隨時隨地都在相互轉換。你認爲的好事就可能變成壞事,你認爲的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

人們在生活之中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隨便就可以給你舉出一大堆來。那是一個大夏天,和朋友們相約去風景區遊玩,早上的時候太陽從東邊升起,車行駛的方向,一面是陰涼的,一面是曬着太陽的。於是,先上車的人,就搶着去坐沒有太陽那邊的坐位。可沒想到車一出城,馬上拐了一個彎,早早搶到位置,坐在陰涼處的人,就曬到了太陽,並且一曬就是幾十公里。有一位女工,在工廠幹了二十多年,眼看還有幾年時間,就可以提前退休了,可就在這時候工廠倒閉了,她也下崗了。幹了這麼多年,突然下崗沒事幹了,她十分痛苦,就在她痛苦之後,開始自謀生路,幾年之後,經過自己的努力打拼成了大老闆。有個孩子學習不好,怎麼教也學不進去,因爲他實在學不下去了,家裏就讓他一邊學習一邊打球,最後成了優秀運動員,成了世界名將。這些都是跟塞翁失馬一樣的例子,一樣的道理。想想這些例子,很讓人回味。

有句諺語叫做:塞翁失馬,焉之禍福。既然塞翁丟了馬,不知道是禍是福,那你要是丟了馬,是笑還是哭呢?自己好好想想塞翁吧!

得與失作文7

漫畫向我們展示了兩個人,一個人正拿着弓箭準備射擊,但他沒有瞄準時機,卻扭過頭來跟另一個人說“燉着吃”,而另一個人指着那個人說“烤着吃”。然而,一隻身上寫有“機會”二字的鳥兒正從他們頭上飛過。

這幅漫畫諷刺了那些機會擺在眼前,。但卻不懂得珍惜的人,他們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卻不知道機會已經悄然流失。我認爲得到機會固然重要,但是學會把握機會更爲重要,否則得到了卻不懂得珍惜,終究只能失去。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機遇的社會,他爲我們營造了許多機會,有的人能抓住機會,順勢而上,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卻只顧當前的利益,將眼前的機會拋之腦後,最後,錯失了通往成功的機會。都說機會難得,既然遇見了機會,我們何不好好的把握機會呢?

機會的得與失,完全取決於個人,馬雲,爲何能在互聯網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完全取決於他對機會的把握。馬雲的成功絕非偶然面對科學技術革命時代的到來,馬雲早已提前把握好機會,在互聯網領域不斷深入研究,最終成就了阿里巴巴,成爲了首屈一指的富豪。不是因爲馬雲有可以預見未來網絡的'發達的能力,而是因爲馬雲知道互聯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以他把握了機會,一躍,登上了成功的巔峯。

再看看街上那些四處流浪,而且手腳完好無缺的乞丐。他們明明可以有機會去找工作,去養活自己,但他們卻不好好的把握機會,最終淪落街頭,只能靠別人的施捨來養活自己。這樣做既失了自尊,又害了自己。

其實富人與窮人的最初起點何嘗不是一樣的呢,富人的成功來自於對機會的把握,而窮人的墮落來自於機會的不懂得珍惜,往往成功與失敗就在這一念之間,因此,我們要好好的把握機會。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機會的得與失呢?關鍵還是在於我們對機會的把握,我們要善於學會抓住機會,不放過任何機會,儘管可能面臨失敗也要勇於去嘗試,漫畫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很好的教訓,並藉此告誡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機會的得與失,完全取決於個人,我們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矇蔽了雙眼,我們要學會把握機會,向成功邁進。而不是呆呆的站在原地讓機會白白流失。

得與失作文8

在小時候,我買了很多王牌,我就到處炫耀,經常和別人PK,可是到最後我兩手空空就爲這個我整整哭了三個小時,感覺失去了我的最愛——王牌。當時的我傷心欲絕,彷彿自己已經到達地獄。但是我卻得到了一個道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其實得與失都是兩面性的,是相互轉化的,就算你有火眼金睛,也難辨出哪個好,哪個壞?就像我這一次雖然失去了王牌,卻得到了硬道理。得是讓人開心的,使你在人生的道路增加一些光彩,讓你重見光明。可是得也是一種傷害,因爲小時候我們得到太多寵愛,不管做什麼事都得到幫助。當我們離開父母懷抱,步入社會,在沒有人幫助情況下,也許你會跌入萬丈深淵。所以,並不是所有得都有益處的。

相對失而言,失去是讓你難過的。使你的`人生道上,長滿了青苔,時不時會滑倒,還會有一些困難成爲你的拌腳石,在這裏,人們總會給自己畫一個大句號。有些人說失有什麼好處?我告訴你,它可以促使你走上人生顛峯,它可以鍛鍊你的堅強和智慧,讓你從困難中解脫。

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我們得學會從容,人生纔會更精彩!

得與失作文9

說到得與失,我不禁想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是孤兒,而且都身無分文,上帝看他們可憐,就決定救助他們。於是,上帝給了第一個孩子一包金子,那個孩子高高興興地走了。一年之後,他的金子全部用光了,他又成爲了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這個男孩,他雖然得到了一包金子,解決他暫時的經濟問題,可是他卻失去了能夠永久解決溫飽的機會,那就是學上帝的“點金術”。

這次的考試,是我們進國中以來的第一次大型的考試,也是第一次全年級排名的考試。對於這次考試,我完全是抱着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的。分數不重要,題目做錯了就是做錯了,這樣,我可以更加牢固地記住,就像孔子所說的`一樣:從中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並且牢牢掌握住學習的方法。我的分數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算不錯,應該能進班上前5名,這也就夠了,何必去強求那個“第一名”的稱號呢。這也讓我知道,不要太注重榮譽,只要當考試完畢後,你能夠問心無愧地對自己說:“我已經盡力了,我的分扣得不冤枉,確實是我自己不知道做。”

這次的考試,我的收穫不少,但是我失去的並不多。我的分數對於我自己來講是有點可惜的,因爲其中有的題目我完全會做,而這樣我也喪失了進前兩名的機會。可這一個“丟失”卻也是一種“收穫”,這個沒有得到的機會將會成爲我學習的動力,督促我學習,一直在背後鼓勵着我,一步一步地向前進。

考試的得與失,誰都會有,得到了,也失去了,可是無論是得還是失,那都會成爲你學習的動力,鼓勵着你的學習一步步向前進。

得與失作文10

自女媧捏土造人以來,人的慾望總在不斷地擴大,他們希望得到更多,但他們卻不願自己失去過多。

有得必有失,想要收穫更多,我們就必須付出更多。冰心曾說過:“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一粒種子要想得到花開時人們驚羨的目光就必須失去舒適的生活,他們需要在不斷努力下衝破土壤,讓自己經歷風雨,只有這樣才能開出最美的美朵。

身處高三,也許在籃球場上本已找不到我們的.身影,我們會失去節假日陪父母遊玩的機會,失去了吃父母做的可口飯菜的機會,失去了獨自享受精彩電視的機會……但在這些失去的背後,我們得到的卻是更多。我們得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也得到了認識自己不足的機會。也許只有這樣,一年後的大學聯考我們的把握纔會更大,雖然我們暫時失去了“自由”,但我們卻可能得到日後的舒適生活。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不要爲一次的考試失敗而懊悔不已。在高三我們將會面臨多次挑戰,有的同學因爲一次沒考好,就傷心地落淚。不要哭泣,俗話說的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這次沒考好,失去了好的名次,但是通過這次的考試我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得到另一種收穫。

農人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說明一個人的收穫與他們的付出是分不開的。炎炎烈日你只有離開空調房去田間勞作,這樣在秋天纔會有收穫。怕苦怕累,你將只會收穫一田雜草。

有得必有失,只有這樣世界纔會平衡,不得不失,或只失而不得,這些都不會長久存在。所以對於我們而言不要因一次小失敗而放棄自信;不要因一次小失誤而過於自責;不要因一次小成功而過於開心……我們要知道有得必有失,在我們失去的同時,我們一定得到了其它收穫,只有不斷的得與失,我們的生活才更加美好。

所以我們應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懷,這樣我們的人生纔會更加精彩。

得與失作文11

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演繹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在得與失之間,我們徘徊不定。在充滿荊棘的坎坷的小路上,你失去了很多,但在失去之後,你會收穫更多。

人們都說,上帝是個公平的商人,他讓你收穫了成功,但同時,他也讓你失去了普通人的許許多多的快樂時光。丹麥有這樣依據諺語:在火中失去的,你會在灰燼中得到。”這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如酥的小雨喚醒了小草,芬芳的`花兒,九年級的大門被我匆忙的腳步打開了。九年級了,已經到了衝刺的階段。在老師的諄諄誘導下,在父母一遍遍的嘮叨下,我也似乎有了警覺。

於是,我扔下客氣的電視,舒服的小牀,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白天,我在學校裏抓緊時間,爭分奪秒。課間,其他同學都奔出了教室,而我只是做課外練習,或是埋頭苦讀。透過玻璃窗,不經意間瞟了一眼,看見同學們嬉鬧的身影,聽着他們的笑聲,當時真有衝出的衝動。但又一想,萬一考試成績不好呢?想像着父母與老師失望的表情,我的心又安定下來,重新進入學習狀態。

晚上,夜已經很深了,沒有了萬家燈火,外面只是漆黑的一片。現在,大概所有人都熟睡了吧!也只有我和天空掛着的明月還在努力工作吧!

每天,總是重複着一樣的模式。嘆息中,想像着我失去的快樂時光,突然覺得生活就像一杯茶,被越衝越淡……

今天,已經是公佈成績的日子了,但心中卻沒有了以往的緊張。是連日來沉悶的生活將我的多樣的心情全打磨平了,還是真的充滿自信,我也不知道。但老師公佈成績時,我驚呆了:我的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就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得與失的含意。雖然我失去了快樂,但我卻得到了父母的喜悅,老師的肯定,與自己的成功。

得與失,它代表什麼?我失去了以往的快樂閒暇的時光,但我卻得到了數倍的回報。

只有經歷得失,你才能真正感悟到人生的快樂。

失去了,不要悲傷,擡起頭,給自己一個微笑。陽光燦爛時,你會得到更多,更多……

得與失作文12

朱槿花將密送給鳳蝶,讓鳳蝶快樂地傳播花粉。鳳蝶傳遞新鮮花粉來酬報朱槿花的蜜。花與蝶共同的歡心,才構造了春天。如果沒有鳳蝶來訪,朱槿花會歡心地開,不減損自己的美麗。如果朱槿花不開,鳳蝶會歡心地飛,不會失去自己的風采。這纔是歡心的真意。

朱槿花與鳳蝶若通力合作,能得歡心,若無彼此,亦能歡心。得失,有無之間,本無定論,且放平心態,以安然若素之姿迎浮世千重變。

請君撥開歷史的烽煙,你可聽見戰馬嘶嘶,西風長嘯。在這聲響中,我看到了漢高祖,“吾將軍未若韓信,運籌未若張良,扶軍未若蕭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風起兮雲飛揚之際威加四海的劉邦此刻竟有如此孩童,認爲天下之事皆須因人之力。事實真正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因韓、張、蕭三人遇上了劉邦,他們取得天下,彼此歡心。但我相信,若不遇他人,他們各自也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同樣會揚名立萬,以安然若素之心靜靜活在各自的世界中,各自歡心。

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人生亦是如此,如得到了,且共同珍惜,如不得,就請沿着各自的軌跡行走,各自歡心吧。

伯牙摔琴,只爲知音。千百年來,多少人將此事引爲憾事,我亦覺之可惜。伯牙與子期初相遇時,那驚鴻的一瞥、信手的`一曲,便驚爲天人。將兩個人拉到一起,成就“知音”的傳奇。但我也願如若他們沒有彼此,也可活着歡心,這個世上不該有誰失去誰就活不下去的感情。那太累,不如讓我們豁達些:遇上了,就彼此珍惜,沒遇上,便自我珍重。

張愛玲曾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那個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趕上了,就彼此珍惜,共同歡心,營造人生的春天;如若沒趕上,便也安然若素,在這時間的荒野裏各自歡喜着、幸福着。

若相遇,便歡喜地來支雙人舞;若不遇,便優雅地自己起舞。得失之間,請安然若素。

得與失作文13

在所有不幸的或不幸運的遭遇李,我所有注重的並不是它帶給我的傷害,而是我得到了什麼。

我沒有鷹擊長空的勇氣,因爲我畏懼死亡,也陰我畏懼死亡,畏懼被淘汰,所以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去前進。

登過山的人都知道,登山時,如果在半山腰時突然下大雨,應該往山頂走,不能往山下跑。爲什麼呢?登山專家解釋:“登山時,在半山腰突遇大雨,往山頂走風雨雖大,但不足以威脅生命,如果往山下跑,卻肯能遇到爆發的山洪被活活淹死。對於風雨,逃避它只會被捲入洪流,迎向它卻能獲得生存。”是的,這就是雛鷹必須冒着生命危險去練習飛翔的原因。時光在走,時代在進步。不向前,就會被淘汰,甚至死亡。

我們都明白的道理,卻往往做不到這些。我們的祖先卻因爲這個而得以留下姓名,載入史冊。

千河百代,大浪淘沙,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哪一個能留下名字的人是靠坐等名利偉績的呢?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遭陷害入獄,受過刑後卻仍堅持完成《史記》一書。他是在怎樣艱苦的環境下才寫成的這一本書,我相信許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他是憑着怎樣的信念贏得魯迅“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評價,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理解的。

是的,我們都害怕打擊,害怕艱苦,害怕疼痛,但卻有許多人忍常人所不能忍,平常人所不能吃得苦。他們有直面慘淡的.人生的勇氣,更有堅韌不拔的志向。困難,從來都是弱者的藉口,強者的必須前進的理由。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身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只是有着比我們多一點的勇氣,更多一點的堅持罷了。其它的,他們都和我們一樣!

得與失作文14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明智的人在得會考慮到了失,在失時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間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看待事情要多方面、多角度。

有一次,我剛從學校小跑到公交車站,恰逢公交車停下,我上了車,坐在一個位置上,只覺得昏昏欲睡,剛想眯眼小睡一會兒,一聲再見把我嚇了一跳。擡頭一看,原來是一個人送她的母親上車。這位母親是個老年人頭髮灰白,臉上有幾絲皺紋,年紀已然不小了,一步一步挪上了車。

我心中頓時一愣:這該不該讓座呢,如果不讓座,我會得到這一路的安逸,卻失去了良心的慰藉;如果讓座,我的良心會好受很多,但這一路我就得站回家了。我心中十分矛盾,不停的糾結着,在老奶奶準備找個角落靠好的時候,我打破了心中的僵局,站了起來說:老奶奶,您來坐。

老奶奶笑着坐了下來,對我說了聲謝謝,車上的人也爲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我心中樂開了花,在安逸和讚許的得失面前,我選擇了讚揚,放棄了安逸。

還有一次,期末考試前夕,一個朋友邀請我去吃大餐,說有一個地方免費品嚐大蝦,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如果沒複習好,期末考試就考不好,該選擇什麼呢?最終想了很久我還是婉言謝絕了朋友的`邀請。期末考試考了一個好成績,在成功和美食誘惑的得失面前,我選擇了取得成績,放棄了品嚐美食。

得與失是緊密相連的,在得與失面前,我們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

得與失作文15

心的顫動,攜帶了淚水與微笑,美好與醜惡。人就在這方寸之間,繪盡冷暖。

意識支配着行爲,行爲和意識原本一致,但人是有兩面性的,一面“人前”,一面“人後”。“人前”是意欲有所爲,但又要考慮形象的塑造,這時,周圍人成爲一面鏡子。“人後”則是與心,與自身的對話與交談,它藏在深夜裏,很少暴露。正如你目不轉睛地注視鏡中的自己,卻又常常會爲之一驚:“人前”的形象總是不及“人後”的形象能夠跟心靈的走向一致。都知道北宋書畫家米芾個性怪異,舉止癲狂,他可以撒開腿,隨隨便便地跑上殿,也可以把未乾的硯臺墨跡揣入懷中。可這是他在人前的形象,爲宋徽宗所接受,爲衆臣所接受,爲社會所接受。可何以知米芾之得失?才氣橫溢的他如何揮筆創作,或如何爲書法喜憂參半?記載鮮少,這“人後”的一面,就被“人前”的形象淹沒了,後人不得而知。

“人前”形象由他人凸現,“人後”得失靠自己體悟。體悟作爲形象的影子,被覆在形象之下。“喜怒應不形於色”,這是中國古人的.傳統,無論得失,他們總是將想法隱匿於心。堯舜以後,帝王接受所謂的禪讓,總是先推脫,隨後三讓而受。多次辭讓的表現背後,我們實難揣測其內心的波瀾,或許接受王位會使他感到隱隱的擔憂,唯恐市井裏哪一撮人會閒話自己帝位不正,或許他的狂喜早已蓋過一切,因爲自己終於得以君臨天下,這或許又觸發其難以言說的感懷,因爲“禪讓”背後就埋藏着一場骨肉相殘的腥風血雨。必定有得有失,可他們之間唯一的共性是,當事人全不言語,全藏於心。只有心知。

和中國古代溫軟柔和的宣紙一樣,人們這種“僅有心知”的習慣是在時光一次次的淘洗後才逐漸積澱下來的。“大音希聲,大相無形”,深深的隱匿與溫婉的外形是爲大多數人所偏愛的類型。沉靜在一棵菩提下,默然與心對話纔是心智得以飛躍的正確途徑。於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莊周夢中遇蝶,都是一場與心的對話,順應了中國文化中“心知”的潮流。

方寸之間,是一種空間上的限制。牆頭花瓣旋落枝頭,舞在院內,便與他人無關。可落英之美,既不願同他人一道分享,則待到花盡之時,也只有一人灑掃庭院,只有一人,苦耐寒意與寂寞。將“得失”限制在“寸心”的空間之內,就必須學會承擔。既然精髓溯源於心,則寸心之間需容拘精髓之重,以“有形”容“無形”。如果說深刻的思想來源於經歷,則方寸之間的得失,大有文章可作。曾國藩幼時徹夜背習文書,因爲笨,寒意徹骨之中一直反反覆覆,恰巧家中有位樑上君子正伺在檐下,候着曾國藩熄燈就寢,可直到那賊將文章背熟,曾國藩依舊在反覆,仍無法將文章背出。最後小偷忍無可忍,從樑上跳了下來,當面罵曾國藩是頭“小蠢豬”。

我們從來只知曾國藩是一代名儒,總是隻見他身處高位之榮耀,卻忘了分析其背後的得失。無法料想曾國藩被一個賊訓斥得面紅耳赤的場面,他在得到輝煌成果的同時甚至喪失了一部分自尊,他只能在陰影裏注視自己的滲着血的傷口,苟且地尋覓着些許安全感。他或許一次次拷問自己,又一次次在暗夜裏選擇堅守。回首時,成名或否已成客觀局面,而他至少對“寸心”無愧。這是一個叩問內心而慢慢釋然的過程。

人心頂受壓力,接受拷問。如此,得失不過是表象。“寸心知”提出的要求,不僅在於孤守心靈,不僅限於“大相無形”,還是對人承擔能力的考驗。是否“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將心從黑暗中剝離出來,並與其對話。人心的缺口被勾勒出了輪廓,我們不得不直面,且寸心得知。

心,又顫動,似某種神祕的旋律,這是人影與人心的對話,此刻,得失彷彿院內繁花落盡。牆外只見凋零,不知院內,已然碩果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