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合集15篇

作文 閱讀(1.6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合集15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古至今深受人們喜愛。

古代流傳着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一個詩人,正遙望着城門內發生的悲劇。屈原一邊想着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一邊看着受苦難的百姓,自己不願作奴隸,便寫下絕筆,跳入了江中

小時候,最喜歡的節日便是端午。一邊吃着黏黏甜甜的糉子,一邊拿着太奶縫的香包,和夥伴們比誰的好看。都是我的最好,於是,我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可這麼美好的記憶,卻逐漸被抹去。當初,爲了上學,不得不離開太奶。四年級時,鄉下傳出噩耗太奶去世了。我痛哭流涕,可面對自己的前途,我只好放下它,繼續學習,可對太奶的思念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沒想到今天老師教我們縫香包,我笨手笨腳,縫了個香球”。可它發出的香味,讓我依稀地想到了自己的太奶,想到了太奶手靈巧極了,想到了小夥伴們羨慕的目光。

我默默留下了眼淚。香包,不僅發出了令人清醒的香氣,還延綿了我的記憶。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

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種清香,濃郁的傳統習俗的味道。

端午*糉子 離端午還有幾天,大街小巷裏已是糉香瀰漫。各種各樣,應有盡有。這糉子葉的清香和糯米醇香混雜而成的味道,讓我流連忘返。期盼着一個又一個的端午的到來。這陣陣的糉香,讓我魂不守舍,總想吃掉那清香,濃郁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艾葉 每到端午時節,家家戶戶的門前總會插上幾束新鮮的艾葉。既能防蚊又能辟邪,真是一舉兩得。同時,灰暗的牆壁也被幾許青綠點綴,便有了端午的味道。直至艾葉枯黃也不取下來,帶來年端午的時候再換上新的。 端午*龍舟 端午,總能聽到隱隱的鼓點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遠方的某地一定又在進行龍舟競渡了。幾十個人在一個龍舟上劃,不僅是對龍的紀念,還是端午的味道中的傳統的味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是最濃郁的味道。 這就是端午的回憶,端午的味道,是我最喜歡的幾種味道。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有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與菖蒲劍。我還與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與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 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的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4

今天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請聽我說吧。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屈原對當時政府十分不滿,就縱身跳進汨羅江。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往汨羅江裏扔糉子肉,讓魚兒不要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五月初五作爲端午節紀念屈原。本來端午的午是這個“五”,就是端五節,後來改成“午”了。

端午節要吃糉子。香香的棕葉伴隨着糯米真好吃。端午節當然少不了雄黃酒,就是《白娘子傳奇》裏面的雄黃酒。端午節也少不了賽龍舟,龍船在汨羅江中飛快的行駛。端午節還少不了糖包子、鹹蛋、皮蛋,也很好吃。

今天我過端午節,奶奶做了好多菜餚:有葷菜、皮蛋、還有我愛吃的涼拌黃瓜……當然也少不了糉子了。下午奶奶包糉子,我也想包一個,我拿了兩片棕葉,把棕葉一卷放了一些糯米。只聽到“嘩啦啦”的聲音傳來,原來米漏了。我還是別包了吧!

這就是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5

“節分端午自言誰,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一首紀念端午,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詩作。屈原是一位愛國憂民的楚國大夫,是一位勵志革新的政治家,他一腔熱血,勵志通過革新強大楚國,統一中國。可當政者聽信讒言,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他在《離騷》中寫到 "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 屈原空懷一腔報國之志,流放中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迴天,痛不欲生,同年五月初五抱巨石縱身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異常,前往汨羅江尋找屈原遺體,只找到了屈原的衣帽,百姓們在故鄉修建了屈原的衣冠冢。爲了紀念屈原,每年這一天當地百姓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同時做成各種糉子爭相投往江中,以便讓魚龍蝦蟹飽食了而不再吃屈原的屍身,從而演化成競龍舟、吃糉子的習俗。如今,吃糉子習俗已逐漸盛傳於祖國各地,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飽含着深沉的愛國情懷,也是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留給我們更多的歷史反思。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

端午,孩子們總愛在胸前帶香包,在操場上奔跑,香味在十里之外都能聞。今天,老師就帶着我們一起做香包。

以前我只帶過香包,從來也制過。我覺得香包很好做,只需要用針縫幾下就做好了,可是動起手來就後悔萬分。老師首先把用品發給我們,我得意洋洋的打開,裏面艾草好香啊,當之無愧成爲制香包的最重要用品之一。我們先把桃木球串上,再把針串到線上。我這個從來沒做過針活的女孩,註定困難重重。連打個扣都不會,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女孩?連縫針都不會,搗鼓了“七七四十九天”可算學到了縫荷包的“祕方”一針一線縫着,儘管做不好,針也不“聽話”,可我並沒有放棄,雖然製出來的像個“沒吃飽飯”香包,但還是很開心。

這時,我想到了平時在外面買的香包,被我隨便亂扔。家人做的,也從不珍惜。現在,知道了家人爲我做的香包,每一針都充滿了愛,外面賣的香包,每一針每一線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我要好好珍惜。

我想端午的制香包要好好傳承,不忘屈原的美德,不忘中國傳統文化!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

充滿濃濃詩意的端午節到來了。

早晨太陽公公才露出了臉,我也正在睡大覺。可是,我突然睡着睡着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我被那股香味所叫醒,情不自禁地起牀了,想去吃一口。一起來,往廚房一看是:媽媽和姐姐正在包糉子,我就很感到疑惑,爲什麼會有端午節?端午節爲什麼要做這種事呢?帶着種種的疑問,我自己去尋找答案......

喔;原來是這樣啊: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屈原,他爲了自己的國家,在國家亡敗的時候,他自己不願苟且偷生,所以就帶着滿懷的愛國之情跳下了江。

於是在每年的6月12日,人們就會到河邊包糉子,然後扔下去。想讓那些魚類吃掉糉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因爲流傳着這麼一個傳說,才產生了今天的端午節。

媽媽和姐姐把糉子放下去煮,鍋裏的香味飄出來很是宜人。大概過去了三十分鐘,糉子終於熟了。我和家人一起吃着糉子,我感到非常的開心,還有姐姐的朋友也來到了我們家,我們都過着一個開心熱鬧的端午節。 端午佳節,糉香萬里......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日子;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這是一個與衆不同的日子…… 划龍舟、吃糉子、掛艾草、這都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 可是今年的端午節,我特別開心因爲可以放三天假又可以看龍舟比賽, 不過最高興的是我今天吃到了奶奶包的糉子了。

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糉子給我們吃 ,今年特別早包好糉子,因爲奶奶她知道我想吃 ,所以特別先包給我吃,我真喜歡奶奶包的糉子。因爲奶奶包的糉子裏面有香菇、豬肉、蝦米等,最重要的是有我最愛吃的蛋黃。包糉子之前要準備很多材料,首先竹葉要先一片一片的洗乾淨然後晾乾 ,接着要將米炒熟再放入所有的料拌炒,然後細心的將糉葉對摺像一個漏斗,將拌炒好的料放進去,最後再將糉葉綁好拿去蒸熟就大功告成了。奶奶說等我長大後,也要教我包漂亮又好吃的糉子呢!

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書的時候, 媽媽突然問我說:“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 ”我說:“不知道, 我只覺得糉子很好吃。”後來媽媽就告訴我端午節的由來,聽完了媽媽說的故事讓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的認識,而奶奶包的糉子很好吃,我要說:“奶奶,謝謝您!”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9

時間猶如飛箭,轉眼又到了端午節。

端午節在農曆的5月初5,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爲了紀念他,便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編花環等習俗。

我在端午那天中午,吃完美味的糉子去午睡,做了一個非同尋常的夢。我夢見了我和同學一起坐在龍舟上比賽,而老師在船上打鼓、鼓勁。這是我們四年級的比賽,獎勵是一個超大的糉子。“預備,開始!”隨着聲令下,我們一個個準備大幹一場,一開始,我們班和別的班都不分上下,就連鼓聲也一個壓一個,氣勢一個比一個大,大家都想拿到第一名。但是好景不長,我們的體力就在大大減弱,最後讓別的班得獎了。雖然沒有真的去划龍舟,但是我在夢境裏,也用了划龍舟的方式紀念了屈原。

我真希望下次端午節快快到來,讓我夢境成真,把一個個對手統統打敗。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0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與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與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與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1

每到端午節,媽媽都帶我去買香包,今天聽說可以親手製做一個香包,我十分的期待。

我在拿到材料時,心裏想: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香包嘛,有什麼困難。當開始製作時,才發現困難重重。先拿出皮帶和桃木球給他們用一個結系在一起。在拿出製做香包的布,揹着縫在一起,但要留一個口放艾草。把縫好的布翻過來放進艾草。把口用針縫起來,再把桃木球和流蘇縫好。縫流蘇時,我卻怎麼也弄不上去,左思右想,過了好一會兒我纔想出辦法縫上了,就這樣一個可愛香包就做成了。

我想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因爲每次端午節我都帶上了美麗的香包,她卻沒有,我想讓她也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這個端午節,不光是我快樂,家人們也都很快樂,荷包的香氣和團圓的氣息將會飄的很遠、很遠……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

端午節,要吃糉子,帶艾草,當然,還要戴荷包了,現在我要爲今年端午製作一個荷包。

首先,製出一個小口袋,把艾草放進去,再用線封了口,釘上了流蘇絲繩,一個小小的荷包誕生了。

看着這個小小的荷包,讓我想起了我家的端午,早早艾草就被放在房檐上,在我醒來時,不!是被那美味糉子的香氣而叫醒的,一睜開眼,香噴噴的糉子已經被端上了桌子。有肉餡的,有蛋黃的,讓人食慾十足,包在那清香的糉子葉中,讓人恨不得一口全部都吃下。

看着那個荷包讓我回憶萬千,回憶着一年又一年的端午節,有美味的小糉子,有一家人團聚時的美好的時光,有一個個小小的荷包。

戴荷包,是端午習俗之一。一隻小小的荷包,記錄着一個端午的團圓,記錄着一個端午的歡笑。讓我們以荷包爲記錄記錄一個個端午之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3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除了吃糉子,最有趣的要數划龍舟了。中午我們吃完飯,就去國際會展中心附近看龍舟賽。只見河岸上人山人海,大家都熱情高漲地等待龍舟賽的開始。由於我個子小,根本看不到,爸爸就抱着我擠到人羣中去。

哇,江面上可熱鬧了,有好幾條龍舟,其中有一條最引人注目。船上的隊員全是女的,她們穿着整齊的服裝,神采奕奕!忽然,女子龍舟隊上有一位阿姨在向我揮手,這是誰呀?仔細一看,原來是舅媽。舅媽坐在龍頭上扛着大旗,可威風了!比賽開始了,沒一會兒,舅媽那一隊就落後了,我和爸爸一直爲她們加油助威。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們齊心協力,劃得很有節奏,快到終點時超過了男子龍舟隊。而男子龍舟隊由於太緊張,鼓聲大亂,最後還翻船了。女子隊贏了,我們也爲她們歡呼,喝彩!

這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我真希望我快點長大,也去參加龍舟大賽!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4

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這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演變而來的。

屈原二十多歲被封爲左徒,得見了皇帝的信任,但是有好多人歧視他,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使屈原被降職爲三閭大夫,但他還是對皇帝忠心耿耿,有好多好的建議,但皇帝始終不採納。屈原就去了一個小村子,每天見江邊散步,藉以排解心中的苦悶。不久,皇帝去世,兒子繼位。皇帝的兒子整天國事不管,終於,在他繼位二十多年時,秦軍攻破了都城,消滅了皇帝。

聽見國亡時,屈原想不開,抱起一塊大石頭跳見江裏自殺了。村裏的人聽見了連忙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江水悠悠,哪還有屈原的影子啊!村裏人只好把糉子往江裏扔,不要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子!

我們從小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小時候努力學習,將來向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今天,我懷着快樂的心情,來做端午節香包。

制香包的材料有桃木球、香包袋、艾草、皮繩、流蘇、針、線。準備開始做了,先把桃木球穿進皮繩裏,把香包袋用針線縫好,記住要留一個口,要不然艾草就不能裝在香包袋裏了。可艾草裝進去以後,把皮繩穿進桃木球,放進香包袋裏一起縫,最後把流蘇掛在皮繩的上面一個小香包就完成了。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薄荷味,香香的很好聞,又香又清涼,怪不得叫香包。

以前我總以爲香包都是非常容易做出來的。今天,我知道了每一件東西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這個香包我一定要送給媽媽,因爲以前,都是媽媽給我做,現在我要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