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關於袁隆平的作文(合集3篇)

作文 閱讀(1.48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袁隆平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袁隆平的作文(合集3篇)

關於袁隆平的作文1

“雜交水稻之父”這個光榮的名字,週四時我還曾用紅筆在這幾個字上做標註,誰又曾想三天後這抹豔麗的紅卻將成爲灰色呢?出生於1930年,後也將加上一個卒於20xx年,在這個溫暖的夏季,在那繁盛的長沙,稻子就將成熟,但他卻再也無法駐足在百里飄香的稻田中觀看。他就是我們的恩人,他賜予我們生命,他就是袁隆平院士。

許多人爲他哀傷,爲他送行,他是名勇士,他讓無數國家吃上了稻米,他讓無數人民不再捱餓,90多歲卻仍日復一日的工作着。每粒米都是他用血汗換來的,從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爲你負重前行,沒有糧食就沒有技術,沒有袁隆平老爺子,就沒有現在的大中華。他就是稻子,看似不起眼,確是重工業、高科技的地基,他頂着烈日卻從不低頭,能爲別人吃飽飯而窮極一生。

但他的死卻並不代表袁隆平老人將離我們遠去,如果在西方心臟的停止與腦死亡代表了離去,那麼在東方,他將會永遠活下去。“活下去”三個字,指的並非他的肉體,而是指袁隆平老人這爲國捐軀的精神。所謂英雄,所謂傳奇,所需要的.都不是超能力,只是要爲祖國奉獻的精神、爲他人奉獻的覺悟,人人都能成爲英雄,人人都能成爲下一個“袁隆平”,歷史將會過去,傳奇將會受到傳承,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創造新的輝煌,雖然這過程很慢,但絕不會有錯誤,因爲我們中國人,我們熱愛祖國,袁隆平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他的精神也將永遠依附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

聞稻香千里,願院士安息!希望那躺在羣花中的偉人能夠安息,也希望他的精神能一直受到傳承,讓傳奇永不磨滅,讓英雄永不稀缺!

關於袁隆平的作文2

我畢生的願望,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袁隆平

願我還能想起,面對一餐一飯之時,如洗碧空下翻滾的稻浪;願我還能看着,吟詠《觀刈麥》的雋語之時,老農粗糙的雙手捧起的新糧;願我還能聽見,此後風吹過稻花沙沙,應是他靈魂的迴響。

“後來,歷史書上的人,真的成了歷史。”

慢慢地我才明白,那些與我們同時代的光芒熠熠的人,其實和伴隨我們的日月星辰沒什麼區別,平時我們總不大會時常想起他們,我們總覺得他們永遠會在,因爲有些人偉大到我們以爲他沒有生老病死。然而,他們又與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會升起,劃過天幕就不會再回來。他們的'光芒照耀的地方越多,我們就越會感覺到隨着他們的離去,時代的一部分也隨之定編。後人翻閱時代的書頁時,會清晰地看到這個天體上隕落的註腳。我們雖然無法抵禦浪潮,但會永遠記得燈塔。

遙記國士袁老,曾將畢生的夢想匯聚爲二:其一,乃禾下乘涼之希翼;其二,乃推動雜交水稻覆蓋寰宇之宏願。袁老曾說,他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帚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他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最是難忘60年代,饑荒之難席捲華夏,飢殍遍野,滿地荒蕪。若非袁老領軍,三九嚴冬,步履不輟;三福酷暑,志意猶堅,歷十年坎壈,終成雜交水稻之盛果,又何來今日一國之河清海晏?“飽食者,當常憶袁公。”他的名字永刻大地,他的靈魂向死而生。禾下乘涼夢,後輩不敢忘!

都說人的悲喜並不想通,但現在看來,並不是那樣,我和好多人一樣,我也不知道這是第幾次爲了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哭。可我好像又與他有着一面之緣,或在課本中,或在飯桌上,或在電視機,或在中國的稻田裏。

關於袁隆平的作文3

天陰沉沉的,窗外的雨水淅淅瀝瀝地下着,我坐在房間里正上着網課,突然,電腦上彈出一條新聞:默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2分逝世。

這個消息如同雷電直擊我的心坎,腦袋裏“轟”的一下,整個人都僵住了,大腦裏一片空白。就在這一剎那,“金豆豆”噼裏啪啦地掉落下來,淚水打溼了書本上的字。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緩過神來,低頭望了望被淚水打溼的字跡,想起袁隆平爺爺曾經的那些事……

袁隆平爺爺年輕時收了幾個徒弟,每天,田園裏都看得到他們的身影。這天上午,袁隆平爺爺和他的弟子在幹活的時候,突然,大地劇烈搖晃,整個人重心往下倒,房屋也向他們壓過來。袁隆平爺爺心裏喊了一聲:不好!便大聲的對附近的.人們說:“鄉親們!快跑啊!地震了!”喊完馬上轉過頭對他的弟子說:“快,你們先跑,帶上鋤頭和其他工具!”弟子也着急了:“老師,可您……”“不用管我的,我拿完種子馬上就來。”話音剛落,袁隆平爺爺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房間,翻箱倒櫃的找種子。終於,在牀頭櫃上找到了那包種子。

傢俱可都碎了,玻璃渣片一堆,一不小心就會刮到流血,房屋也在倒塌,很可能就在一瞬間,這條生命就會飛灰煙散。可袁隆平爺爺不顧一切,拿起了那包“珍貴”的種子。

他曾說:“假如我不在家,那麼就一定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那也是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鑽研水稻,爲我們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讓全中國14億人吃得飽飽兒的,不餓肚子。這比天高,比地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以後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因爲,在每一粒米飯裏都有您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