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包糉子作文(精)

作文 閱讀(5.77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包糉子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包糉子作文(精)

包糉子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糉子。

今天,我的我的母親也買來了糯米,紅棗,花生,紅豆,還有棕葉。然後把泡好的江米洗乾淨,放到鍋裏煮了一會兒。好了,開始包糉子嘍!

我一會兒這裏看看,一會兒那裏弄弄,看我的母親把糉葉折成了三角形,放上一層糯米,又放上花生,再放一層紅豆,我馬上拿了一個我最愛吃的大紅棗放了進去,最後我的母親把上面的糉葉向下一折,好了,三角形的糉子做成了!哦,忘了還要用棉線綁緊,因爲我的母親包糉子的'技術還不到家,才只能用棉線綁起來。就這樣,我和我的母親包了很多個糉子,其中我還自己包了一個很特別的大棗餡糉子,是個船形的。煮糉子時,聞着飄出來的香味,饞的我垂涎三尺。

包糉子作文2

今天上午,我和範奕均一起在家裏學包糉子,之前的準備是;一碗調好料的糯米,一些糉葉,蘭草和調好料的肉。

媽媽拿起兩張糉葉把葉子圈起來變成一個漏斗形,(.)但一個小洞也不能有,接着把糯米裝進去,把肉埋進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後用蘭草把它緊緊地綁好就OK了。

我看了以後已經急不可待了,立刻抽出兩片葉子要圈起來,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來,只好讓媽媽幫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進去,挑了一塊大大的瘦肉放進去,在我要封口時“沙——”“啊喲!我的糉子”我大叫一聲米全撒了,媽媽見了直搖頭,連聲說不行,媽媽把着我的手輕輕的包糉子媽媽說“好了”,現在我該看一看範奕均包的糉子了,哈!她包的可不是糉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沒有糯米(她超愛

吃肉)。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高壓鍋了煮,不一會兒熟了,我們吃了好幾個,味道太好了。

我以後要多練習包糉子,你會包糉子嗎?

包糉子作文3

端午節到了,奶奶從超市裏買來糯米和糉葉,準備包糉子,我高興極了,因爲奶奶包的糉子胖胖的,十分美味。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包糉子。

這天上午,我迫不及待地把糉葉和糯米拿出來,和家人們一起包糉子。一開始我還不會包,就問奶奶:“糉子應該怎麼包呢?”奶奶笑了笑說:“先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再在裏面放上一層糯米,用手指壓實,接着在糯米上放一小塊肉,然後再在肉上鋪上一層糯米,最後把糉葉捲起來塞進下面的圓錐裏面,並用繩子捆起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聽到後,恍然大悟,立刻用這種方法試了一下,但在把糉葉塞進下面的圓錐形時,裏面的餡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從糉葉裏跑了出來,怎麼包都包不起來,我灰心喪氣地對奶奶說:“包糉子太難了,我不想包了。”奶奶認真地對我說:“做事要認真不能半途而廢,你之所以包不起來,是因爲你放的餡太多了。”我聽了以後才明白,原來餡料放多了,於是我減少了一點糯米,果然糉子被包起來了,最後我把繩子纏起來,打好結,我的糉子終於完成了。燒好的糉子,飄香四溢,十分可口我的`心裏美滋滋的。

經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包糉子作文4

我國有許多中華傳統文化,可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端午節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到這天時,人們都會喝雄黃酒,灑雄黃水,而且還要包糉子。我想學包糉子,就跟着媽媽學包糉子。我先把碧綠的蘆葉折成三角形,再把糯米放進去,然後把鮮紅的棗子放進去,用繩子繫住。再放進鍋裏慢慢用火煮熟。煮熟後打開鍋蓋,頓時,一股芳香撲鼻而來。吃一口,那滋味叫一個美啊!

我一邊吃着親手包的糉子,一邊聽媽媽講關於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是因爲秦王要來攻打楚國,屈原提出抗秦的提議遭到了貴族的反對,並且勸楚王將屈原革去職位,楚王聽了子蘭的話,就將屈原流放在楚國的各個地方。屈原在流放中寫了很多部書。最後跳河而死。楚國的百姓爲了紀念屈原,紛紛打撈屈原的'身體,一個漁夫把雞蛋餅拋入水中,說:“爲了不讓魚兒們不吃屈原的身體,我決定把食物扔下去。”一個醫師把雄黃灑扔下去,說:“我這是讓魚兒們醉倒。”

這就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

包糉子作文5

聽說明天要舉行包糉子,我們都很高興,蹦蹦跳跳的。當然,我也做好了包糉子的準備。可是我還不會包糉子呀!哎——!有了!在放學的路上我問我的母親糉子是怎樣包的,我的母親就把包糉子的材料和怎樣包糉子的.要領大概意思給說了一遍,我半信半疑。

第二天,我高興的來到了學校。我打開書包,那出糯米,在拿出糉葉,糉針、花生米、水、線……上課鈴響了,xx老師走進教室,說:“我們現在開始包糉子,不會的可以和我學。”說完,就走到唐子豪的面前。拿起四片糉葉,左手抓住糉葉的中心,右手抓住糉葉最粗糙的一頭,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筒,xx老師說;“這裏的頂端一定要尖。”後來,xx老師在用手託者糉葉,在裏面放米,餡,在從上往下一蓋,在按順序轉動,大約留下個四釐米的時候,在拿糉針向糉葉前面扎過去,在穿過糉針前面的孔,大約留一半下來,在從下一拉。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你們別看糉子這麼小,可包它的時候,是很麻煩的哦!

包糉子作文6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節到了,可以吃糉子了。

外婆把棕葉和大米浸溼,讓我學她包糉子。首先我把糉葉捲了幾圈,變成一個頭尖尖的三角體,再把米放進去,可米不聽我的話,悄悄從糉葉裏溜出去,氣得我直跺腳。我又試了一遍,這一次米沒有漏出來,外婆趕緊又遞了一片糉葉給我,我趕緊把糉葉捲到糉子上,再拿一條紅繩綁好,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試着再包了幾個糉子,一個個漂亮的糉子被外婆放到鍋裏,燒着,煮着……

到了晚上,糉子熟了,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動手拿了一個紅棗棕,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糉子軟綿綿的,粘粘的,特別好吃。忽然我緊皺眉頭,剎那間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媽媽連忙說:“你怎麼了?”原來我吃到紅棗核了,我們有說有笑的`吃着糉子。

糉子不僅好吃,還很有意義,真是一個美好的端午節啊!

包糉子作文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是屈原用命換來的假期。爲了紀念屈原,我國民間流傳着許多端午習俗。令我記憶最深刻的習俗是賽龍州和吃“五紅”,有糉子、雄黃酒、紅鴨蛋、烤鴨、黃鱔等。

往年的端午,我會去莫愁湖看非常激烈的'賽龍舟。今年,我和婆婆在家學習包糉子——廣西特色的有名的駝背糉。

我先在一旁“觀戰”,掌握了婆婆包糉子的程序,再學着婆婆的樣子,把糉葉卷好,然後把白米、綠豆仁和蜜棗依次放進去,又在蜜棗上蓋上一堆尖尖的,像小山一樣的白米,接着把糉葉裹好,最後用細繩把糉子一圈一圈地捆起來,一個駝背糉就包好了。

這是我第一次學包糉子。雖然我包的糉子小了一點,而且不太美觀,但還算是有成果的。煮出來,我包的糉子,味道和婆婆包的糉子是一樣的。我感到很高興!

這個端午節,我除了包糉子,還學習編織鴨蛋絡,也吃了紅鴨蛋。另外,我還在雨後,遊了總統府呢,很有過端午的感覺。

包糉子作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最精彩的當然是包糉子了。

一早,媽媽就去去菜場買了糯米、糉葉。媽媽一買回來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包糉子。我和爸爸一起包糉子,媽媽負則用繩子把包好的糉子綁起來。爸爸先準備好了一個盆,接着,就開始包了。爸爸非常熟練,包的糉子像模像樣,我呢,有的'像曲奇餅,還有的像只有一塊橡皮那麼大,那麼扁,不是糯米太少,就是包的太小,媽媽就像傳送帶一樣,接一個捆一個,漸漸的盆裏的糉子越來越多,堆得就像座小山。但是我偶爾也會包一個好糉子。我又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又包了一個空糉子,還好媽媽沒察覺到。 終於到了把包好的糉子煮熟了,我的肚子一至在喊:好餓啊!好餓啊!過了幾分鐘,香噴噴的糉子終於出爐了,我二話不碩的就衝了上去就開口吃了起來就說:“真好吃,真好吃。”

那天我非常開心,因爲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做的糉子。

包糉子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如包糉子、編彩繩、採艾葉等等,而我最喜歡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包糉子,據說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在遭遇排擠、誹謗流放後,得知自己的國家——楚國被秦軍攻破後,悲憤殉國投進汨羅江,人們爲了不讓他的軀體不被魚蝦損害,包糉子扔進汨羅江,所以纔有了端午節包糉子這一習俗。

包糉子的材料有糯米、大棗、豆子和葦葉。這些原料需要提前一天在水中浸泡,第二天泡好就可以包糉子了。首先拿出三片葦葉捲成錐形,再把泡好的糯米,大棗,豆子放進去,然後再對摺,用一個小繩子緊緊纏上,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把糉子包好後,可以煮,可以蒸。一個鐘頭之後新鮮的糉子就出來了。吃糉子時把葦葉撥下來,再撒上一點糖,咬上一口又甜又糯,家裏面的小孩都吃的特別香。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豐富了,包糉子的`材料也多種多樣了,有肉糉子、有蛋黃糉子,還有紫米糉子。不論什麼材料的糉子,我都愛吃。

端午節包糉子,不僅讓我們品嚐了糉子的美味,也獲得了端午節的相關歷史知識。

包糉子作文10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午節,因爲端午節,我不僅能夠吃到好吃的糉子,還可以和媽媽一起包糉子。

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忙活起來。媽媽把前一天準備的食材都搬出來了:有綠油油的糉葉,白花花的糯米,還有我愛吃的葡萄乾,蜜棗,花生。“媽媽,這麼多好吃的呀!”“別急,一會包好了更好吃。”媽媽把糉葉捲成漏斗樣,倒進一勺糯米,再加一些葡萄乾,蜜棗,再加一勺糯米,然後壓緊,壓實,再用餘出的糉葉一蓋一折,我連忙把準備好的'小段繩子遞給媽媽,媽媽用繩子將糉子紮緊,一隻糉子就包好了。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糉子終於包完了!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了鍋裏煮。

“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啊!”媽媽給我講了屈原的事蹟,我也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怕屈原被江裏的魚吃了,人們將包好的糉子扔進江裏餵魚,由此可看出人們對屈原的敬重。

吃着和媽媽一起包的糉子,我覺得非常的幸福,真希望每天都能吃到這麼好吃的糉子。

包糉子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可我不會,我就讓奶奶教我包糉子。

只見奶奶拿起兩片糉葉,雙手靈巧的一卷,卷出一個下尖上圓的:“小筒筒”,奶奶對我說:你看清楚像奶奶這樣先卷一個“小筒筒”。說完,她一隻手捏着小筒筒,一隻手從小盆子裏抓了一把糯米放進小筒筒,又放了兩顆紅棗,再用大拇指壓了壓,她擡頭和藹可親的對我說:“先放糯米,再放棗,然後壓一壓。”話音剛落,只見奶奶又拿起一片糉葉插在“小筒筒”的邊上,一折,又一折,最後再折一下,就大功告成了。折出一個三角形的糉子,接着她取出一根紅線,在糉子上一系,哇!糉子包好了,這時我欣喜若狂。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出了各種各樣的糉子,然後放進蒸鍋裏蒸上一個小時,就能聞到香噴噴的氣味!

我迫不及待掀開鍋蓋,拿出糉子,仔細品嚐,黏黏的,甜甜的.,美味極了!頓時我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心想:下一次的端午節我一定還要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12

我喜歡吃好吃的糉子,但從來沒學過做糉子。今天,我們將向老師學習做糉子。我的心又緊張又激動。

我們上樓,站在桌邊。那是我的心像兔子一樣上下跳動。不只是興奮,而是緊張。這時老師來了,纔看到她熟練的拿起三片糉子葉,用兩個大拇指向內卷,就像一個漏斗。裝完飯,把褐色的種子蓋起來,然後插上一葉糉子……看着老師變得那麼熟悉,心想:應該沒那麼難吧,但是包糉子的時候,他們就像不聽我話的調皮小孩,把米飯灑在我臉上。還好老師幫我制服了。最後一步綁繩子的時候,我以爲是一件小事,但是扣繩子的'時候,就像滑了一跤,總是滑下來。我很生氣,對繩子說:“你好好學,不然就慘了!”它好像聽懂了我的話,一個糉子做好了。然後包了六個糉子,輕鬆多了。

我一回家就煮糉子,心裏想:先給爺爺奶奶三個糉子,再給父母兩個,自己留一個。爺爺奶奶誇我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在這次活動中,我瞭解到“我老了,人也老了;年輕,年輕,還有年輕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揚州育才實驗學校六年級:夏

包糉子作文13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說要包糉子。我早早地寫完作業,準備學習包糉子。媽媽把泡好的葉子,糯米和蜜棗,花生,線繩都放到桌子上,就開始包了。我對媽媽說:“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仔細觀察媽媽包糉子。只見媽媽先熟練地把葉子折成一個漏斗,然後將糯米灌進漏斗,又在糯米中間嵌一顆蜜棗幾顆花生米,用手將糯米壓得嚴嚴實實,接着將糉子折成四個棱角,一個糉子便在媽媽手裏誕生了。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做,可是糯米不是往這邊“跑”就是往那邊“竄”,一下子散了架,害的`我白費功夫。於是,我只好重新開始。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經過幾次失敗後,我在媽媽的幫助下,飛進九牛二虎之力,最終,將一個糉子包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包糉子,這樣以後就可以幫媽媽的忙了。

包糉子作文14

去年的端午節,我和奶奶包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糉子,我們吃的津津有味,於是,一大鍋糉子幾天就吃光了。

我們先準備好材料,材料有紅棗、糯米、肉、糉葉、棉繩。材料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吧!我上躥下跳,左看右瞧,像只活潑的小猴子。只見奶奶先把兩片糉葉放在一起,這成了個三角形,接着又放了一點糯米,然後放了超大版的肉,最後,奶奶手口並用,那隻糉子被“五花大綁”了起來(ohyes,奶奶第一個包的就是我最喜歡的口味——肉糉)過了一會兒奶奶把肉糉全部包好了,現在要包甜糉咯!包甜糉當然要叫上我,所以,我出場了。我先學着奶奶的樣子把糉葉弄成三角形,接着放一點糯米,然後加上兩顆大紅棗,再放上一些糯米,最後,再纏上線,可我學着奶奶的模樣手足並用,可糉子就不聽話,裏面的.米愛跑來跑去,我心想:這糉子到沒弄好,我的手先被纏着了!這是,奶奶來幫我忙了,她快速地把糉子用棉線纏好了,我看着自己的“戰利品”嘴角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這件事讓我想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我們要去實踐,要去體驗。我吃着糉子,腦海裏不斷付出這道理。

包糉子作文15

”農曆五月五,家家稻米香“這是我們家鄉流行的一句話對歌詞。往年都是買糉子,今年姥姥決定教我包糉子。

端午節前一天下午,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姥姥拿了一片棕葉,用手一捲,棕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體,我也拿了一片可怎麼也捲不起來。姥姥見了,說”左手捏住棕葉一角,右手將棕葉的另一角向裏卷,下面用力拉,上面放輕鬆。“在姥姥的指點下,我了好拉糉子。接着,姥姥在空心的糉子裏插了一支筷子,舀了一些糯米包的`緊緊的。可是我不是把棕葉戳穿了,就是就是糯米包不緊。”搖筷子時要輕一些,把葉子捏緊。“姥姥邊示範邊說,我也邊聽邊學着做。哈哈!我包的糉子終於像模像樣了。最後一道工序是打線結。這個我會,不一會兒就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我又興趣盎然地做下去,手藝越來越精湛了。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明白了方法是成功的地基,掌握了一個好的方法,是可以引領一個人走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