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作文 閱讀(1.38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之後,也想一展我們家鄉春節的風采,快來瞧瞧吧!

臘梅花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小區,我就喜歡這梅花香,不爲別的,只爲臘梅一開就要過年了!這花香也算年味兒吧。隨着濃濃的年味兒,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前奏——臘八。臘八一大早媽媽就起來忙,原來是熬臘八粥,什麼紅豆、綠豆、黑豆……什麼花生、棗子、葡萄乾……什麼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進去,不一會兒便有了香味兒,這濃濃的粥香也是一種“年味兒”。

過了臘八,我就開始盼二十三過小年兒了,這天是大年的“彩排”,這天過的好,大年也就更好。這天是要祭竈神的,還得用麥芽糖祭竈神,據說因爲麥芽糖黏,黏住竈神的嘴不讓他說壞事,也有的說,因爲麥芽糖是甜的,可以讓竈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這天我們全家大掃除,好表現出新年新氣象,上午我們把牀單、窗簾、檯布……全部洗乾淨。把地掃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這天早上要去買年貨、對聯。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擠掉了。回來要把窗花、對聯全部貼上。下午還要燉肉,包餃子。包餃子時還要包三、四個“錢餃子”,誰吃到的多,誰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運就多 。

大年七年級,早上早早的就要起來拜年,拿壓歲錢。小孩們最喜歡過年,尤其是七年級、二,因爲有壓歲錢拿嘛!但可不是白拿,還要叩頭如搗蒜。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鬥,被譽爲“東方文明鬥牛”。鬥牛當日,參鬥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併力,奮力鬥爭,觀衆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雲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在這裏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金華鬥牛不僅僅是現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閱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爲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鬥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鬥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鬥牛的創始地。可是現在並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鬥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後,金華鬥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鬥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鬥牛戶卻因爲鬥牛經驗少、飼養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鬥牛重新站在現實的舞臺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爲“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並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裏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閒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後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着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家鄉的風俗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山西正月七年級要吃餃子,吃餃子時還要鳴放鞭炮;廈門的人們元旦出門前還要用素果祭神;蘇州的人們元旦一早開門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級”。而我,還是最喜歡我們家鄉的習俗——搗年糕。

還記得幾年前,我就體驗過一次搗年糕。那天過年,我與爺爺奶奶一起去了鄉下的村子裏。我好奇的問爺爺:“爺爺,我們這裏要去哪裏呀?”

爺爺笑着告訴我:“我們去搗年糕!”

當時我全然不知搗年糕是什麼。於是我懷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爺爺奶奶來到了一個跟寺廟似的地方,爺爺告訴我這是祠堂。

來到門口,就看見圍了一堆人,我從人羣裏往前擠,擠到最前面,終於看到了:一個人拿着大錘子往一個放在有凹面的大石頭上的米團用力一打,緊接着又有人快速伸過蘸過水的手把米團一翻個兒,拿着大錘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團翻個兒…………

看到這場景,我生怕他們配合不好那個大錘子打到另一個人手上。

爺爺告訴我,這就是搗年糕。於是我與幾個小夥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們力氣小極了,連那錘子也拿不起來。

終於到了我最喜歡的.環節,吃年糕。年糕端上來,冒着熱氣,我拿了一個,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軟糯,香氣在口中四溢。

我愛我家鄉的風俗,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裏,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後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爲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徵意義。例如:魚象徵着“年年有餘”,年糕象徵着“步步高昇”,芋頭和腐竹象徵着“富裕”,這些共同表達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着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爲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6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多是爲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這一天人們不光吃元宵,還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民俗。

燈節是賞元宵燈,那幾天是極寒冷的,但寒冷也擋不住人們觀花燈的熱情。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弟弟。還有叔叔一家子去的。我到了觀燈的地方我不禁的'驚歎到:“哇塞”,好看死了吧!弟弟妹妹也跟着驚歎道。那是有各種各樣的燈,有小馬。小豬。小猴。小兔等等,是十二生肖的燈裏的動物全部包括。更有骰子燈,常規的圓燈,關刀燈。走馬燈是在燈上畫上馬你追我趕,十分好看。我最喜歡的是兔子的形式。它還有一種象徵是多子多孫的,俗稱“兔婆”。還有許多燈就不一一說了,還有燈謎,一個燈籠下面有着一個紙條,上面有條謎語,如兩個月亮天上掛,是“朋”字。

好啦!有一個特別棒!我們特別喜歡的,一個習俗,就是吃元宵,南方人稱湯圓,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又稱“元宵”。因爲元宵表示團團圓圓。每一次吃元宵我就特別激動,有好多口味的元宵,湯圓,有我最喜歡的草莓味藍莓味的也有黑芝麻,豆沙的等等,我每次都吃很多,媽媽會說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不消化,但是太好吃了,會讓人一個接一個的吃,別太着急,會燙嘴的!

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真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春節過了,元宵節就算落下序幕。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元宵節是這樣過的,你們家鄉的元宵節是怎麼過的,快和我講講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7

五月五,是端午,溫州人家家戶戶都有草頭湯洗澡的傳統。每年這個時候,大街上都飄着一股草藥的味道。

所謂的草頭湯其實就是艾草、葛蒲、金銀花等十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煮成。在端午節這天溫州人習慣用草頭湯爲小孩子洗澡。據說,可以防止皮膚病,洗了之後不會長疥瘡,還可以清涼解毒,驅暑避熱。

端午在五月,“五”爲陽數,正逢夏至左右,天氣開始轉熱,陽氣會開始變盛,寒氣收起,一起蚊蟲蒼蠅滋生。

五月開始,由於氣候溫熱的原因,食物容易變質,小孩子容易長痱子。因此,端午節時,溫州人們就用中草藥洗澡來防止皮膚病。

記得五歲那年的端午節,媽媽跑大老遠買來了菖蒲,說要用“草頭湯”給我洗澡。

到了晚上,從浴室中飄出一股中草藥的味道,一探頭,看到盆中的液體是棕黃色的,於是上前詢問媽媽:“這是什麼呀?”我指着盆裏的液體。媽媽笑了笑“這是草頭湯,給你洗澡用的,快點進來吧。”

媽媽一邊幫我洗澡,一邊給我念詩: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遊。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麥麥,字眼學得快。吃爻重五卵,做個狀員卵。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洗完澡,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

那年之後的'每年端午,再也沒有用草頭湯洗過澡,真希望這家鄉的風俗可以永遠流傳!

家鄉的風俗作文8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七年級的街上光景熱鬧極了,街上人流如潮,到處一片喜慶的紅色,聲音就像放鞭炮似的連綿不絕。

在我的家鄉,大年七年級一定少不了劃綵船,更少不了圍觀的羣衆,一個人穿得花花綠綠的在踩船裏把腳伸出來,兩隻手抓住綵船兩邊,旁邊有兩個手拿紅綢帶同樣穿着花花綠綠的,三個人隨着旁邊唱的那個老爺爺的節奏,邁前邁後地扭動着,絲帶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飛舞,旁邊還有一套樂隊,敲敲打打,歡慶新年來到,並祝願明年有一個好收成。

每當街上一開始吆喝,我都會跑到樓下等待表演,街上沸沸揚揚,滿街的人都盯着他們,很快鑼開始敲了,“鐺一一鐺一一”有節奏地發出聲響,突然,一轉話風,鼓也加了進來,老爺爺拿起木棍,摸摸鬍子,開始唱道:“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呼呼呀胡也!”走過的巷子無不歡聲鼓掌的',“啪啪啪”的掌聲在人滿爲患的巷子裏響起,過了好一陣子才停息。停頓片刻後,那老爺爺用頭大身細木棍輕輕地敲着,有一水盆那麼大的鼓,越敲越重,越敲越快,突然一停,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眨眼,管絃樂組做好了準備,樂器一起奏了起來,老爺爺唱歌像小雞啄米一般,字字清楚不含糊,在最高潮的時候,三個人同時從一間房門走出來,划起了綵船,調子又回到了開始的調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嗎胡呀嗎胡也!"也許這就是告誡人們勿忘初心的根本吧!

節目到了尾聲,唱歌的老爺爺聲音越來越小,劃綵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紅色的綵帶絲綢卻還舞得起勁,上下翻舞着。是啊!傳承的中國長河就如絲帶一般,永遠也不會斷掉,那些銘記的與永遠的,永遠會傳承下去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9

隨着時間的推移,春節的腳步離我們近了。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一天。

備年貨

超市裏人聲鼎沸,裏面的音響又在大聲播報:“豆角二塊六毛錢一斤,西紅柿三塊錢一……”隨即又響起了喜氣洋洋的歌聲:“好運來,祝你好運來……”人們在各個貨架上挑選着自己心儀的物品,一瞬間貨架前竟擠滿了人。

有人在挑選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魚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爲過年的緣故,人們都有秩序地排好隊,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門,每個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的到來……

大掃除

過新年,當然要有一番新氣象,新面貌。正是爲了辭舊迎新,所以纔會打掃自己的家。掃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個縫隙都不放過。雖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換來了一番乾淨、整潔。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臉,窗戶閃閃發光,乾淨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後是自己的衛生,每個人都要洗澡,換上新衣新襪。整天大家都忙得團團轉。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總是短暫而美好的。飯菜一個個送上餐桌,濃郁的香味頓時敞開來,使人垂涎三尺。當全部菜餚上桌時,就好比一桌“滿漢全席”。

大人們站起來祝酒,小孩子們就抓緊時間,爭先恐後地夾起好吃的往嘴裏送。燙燙的飯菜總是會使我們張開嘴哈氣。大人們坐下來時,除夕的團圓飯纔剛開始:有人一聲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們談笑風生,顧不上吃飯,還有人吃一口,然後沒等嚥下去就開始說話了。

飯後,大人們笑着離開,小孩們口袋裏塞得鼓鼓囊囊的,裝的全是零食。除夕夜裏,老人們守歲,小孩子們總是沉沉地睡去,做着香甜的夢……。

春節已經過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它像一本書,記載着我的成長,它又像一盞燈,照亮了新的開始。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習俗,就是吃糉子,說到吃糉子,他還有歷史發展呢!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叫“角糉”,不過它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到了晉代,糉子才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那時,包糉子的原材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所以被稱爲“益智糉”,現在我們吃糉子是爲了祭奠投江的屈原

去年的端午節,我也包了糉子,我包了紅棗糉,白水糉,蛋黃糉和五穀糉。我還知道了很多我沒吃過的糉子,比如烤蘿蔔糉,不過我不喜歡吃,因爲這個糉子很辣。當然,也有我愛吃的,比如刨冰可口糉,這個糉子跟其它糉子不一樣的地方是它不是熱的,而是冰的。包這個糉子時,要把一個冰了的白糉拿過來,把裏面挖空,放進冰淇淋,再把外皮包好,裹上糖漿,在糖漿上放點冰沙,再澆上果汁,就可以了。

後來,我還把一枚硬幣包了進去,就像把硬幣包進餃子裏一樣,吃糉子時,我還真吃到了那個糉子。

我們的糉子還得過獎呢!江西一座宋代古墓裏有兩個糉子,這是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糉。還有西安的蜂蜜冰糉子,是歷史最悠久的糉子。廣西南寧有體積最大的糉子,可以給250人吃,重達350公斤,好多人一起都搬不動。上海城隍廟有體積最小的糉子,只有10克,小得像手指一樣,一口可以吃好多個。

糉子還有美好的'祝福,是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的寓意。

我的家鄉有很多有趣的節日,每個節日也都有習俗,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因爲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春節全中國的人都在隔離當中。當我被“關”得無聊到翻起了以前的相冊解悶時,一張照片映入了眼簾:。畫面上的兩個小孩正慌張地往前跑,手裏還捏着沒放完的小鞭炮呢。這張過年時和弟弟在老家拍的照片,讓我立馬回想起幾年前的那個大年七年級。

每年大年七年級,我們都會回到老家。小孩兒們飛快吃完午飯,就從車裏拿起鞭炮,來到一個大山坡上,這是每年放鞭炮的必選之地。不要提醒我小孩不能玩火,弟弟可是這方面的專家,打火機的安全使用方法早已爛熟於心。先放小巧的“擦炮”。這個不需要點火,鞭炮盒子的一側會有一條紅色的`小線,拿着鞭炮對着紅線一擦,當擦炮的一頭燃起了輕輕的煙,就馬上往遠處扔,隨着灰色的煙霧,一聲炸響衝擊耳膜。乒乒乓乓,不一會兒我們就放掉了所有的擦炮。

再放“火箭炮”。這是一種火箭外型的鞭炮,火箭下面插着一根小棍子,當火苗觸到木棍,插在地裏的火箭,就會隨着導火索的燃燒飛出去,在空中開了花,又飛速地往下落。有一次,還落在了三姨婆家的彩鋼豬棚裏,引起了所有豬的恐慌。“你們兩個小兔崽子,等着!”當三姨婆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怎麼辦?只好溜之大吉了!

正當我和弟弟踉踉蹌蹌地躲着三姨婆的“追殺”時,一旁笑得不行的姐姐,順手拍下了這張毫無美感,卻又溫馨滿滿的照片。

去年放鞭炮的快樂,今年沒有體會到了,但是我相信:只要等疫情結束了,明年,又將會是一個美好的新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在家鄉,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過節,我們的風俗也不遜色於別的地區呢!

就拿離我們最近,也最喜慶的節日——春節來說吧!

春節,在我們家鄉,過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買肉,買糖,屯年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挑了。還有做饃饃,殺公雞,拜社王爺等風俗。可你不知道吧,這還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鄉,過春節啊,很講究,每天該幹啥幹啥,多做少做都怕壞了風俗。例如陰曆臘月二十八需要“把面發”,那就必須“把面發”,缺了少了都不行。還有春節得貼對聯,不貼,“福”就不來,也沒年味兒。還有吃餃子,象徵團圓吉祥,春節就也得必須吃餃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並且會對長輩說祝福語。

而第二天,則是串門送禮,祝福親人在新的一年裏順心、健康、有才、進步。我們村裏,還會有“會”。就是大家出來擺攤,還有人逛“會”。“會”上可有許多小孩兒見了兩眼一亮的:糖畫,棉花糖……那兒不僅有吃的零食,麪攤也有!賣玩具、衣服、首飾、掛畫的也很多,年味兒十足,大家也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熱鬧,人們肩膀碰肩膀,腳尖碰腳跟。

春節還有一個都有的.風俗。過年回家,與長輩團圓。這也是家鄉的風俗。

還有,家鄉過節的風俗很多:端午節,包糉子,系彩繩;重陽節,團聚,插茱萸;七夕節,看星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家鄉的風俗,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帶着,都要記在心裏,做在手上!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湛江,一個著名的海港城市,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有很多獨特的習俗。今天我就帶大家見識一下吳川的元宵節。

在我們吳川,我們經常會吃一個叫做湯圓的傳統東西,這種東西是用糯米粉包裹着花生餡和芝麻餡一個小圓圓的圓形小球,只要取一鍋熱水就可以把它煮熟了,這種東西我們都很喜歡吃。

今年的元宵很特別,買不了湯圓,我只能自己試一下包湯圓,我首先準備好了糯米粉,和一大壺熱水,然後和成麪糰放入冰箱醒發一會兒。

接下來我準備好了花生,芝麻,紅糖,白砂糖,等等的`餡料,把花生打成碎,加入紅糖,就變成了紅糖花生餡,把芝麻和白砂糖一起攪碎,那就變成了芝麻餡,這兩種新料經過加熱之後都會變成液體,所以做成爆漿湯圓不是夢,當然我做了這兩個是經典的餡料,別的人還會弄紫薯餡吶,芒果等等。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取出麪糰,把麪糰搓成一個小圓球,然後按壓碾平,成爲一個薄薄的小圓餅,我便用勺子包入餡,捏和,滾成一個小圓球,放在一邊,但是我做麪糰的時候不小心用了溫水,所以麪糰粉粉的一動就爛,每做一個湯圓都難的登天,只不過想到爸爸媽媽姐姐們吃到了這些湯圓幸福的笑容,我還是堅持了做了下去。

做了一個小時終於做好了十幾個大小相等的湯圓,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鍋洗乾淨,然後放入水把它們煮沸,放入湯圓用筷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過了幾分鐘,湯圓煮好了,我洗完碗,用碗乘着湯圓,給了給我的家人們。

我們一邊看着月亮吃着湯圓,看着煙花,說着笑。我想:這個元宵也許不像之前那樣喜慶,但是也過得美好。

我喜歡元宵節,更喜歡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照福建閩南那一帶的老規矩,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是過小年,同樣也是祭竈日。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的老人長輩都忙着做各種特色糕點。

紅龜粿就是其中一種。它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閩南人作爲節日祭祀之供品。一些廟宇也會用之爲祭祀品。紅龜粿的口感軟糯,香香甜甜,小孩子們尤其愛吃。長輩們做完,便放在蒸爐裏蒸,不一會兒,冒着熱氣的紅龜粿就出爐了。一人捧一個在手上,吃的歡。但它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拿來祭奉竈神,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爲竈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過春節,自是少不了貼春聯,不僅增添過年的氣氛,還寓意着鎮邪驅鬼,祈福納祥。在閩南,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除夕的前一天,在村中心搭上戲臺,通過投影,播放電影,俗稱“做戲”。還記得小的`時候,一到晚上,我就拉着爸爸媽媽跑到臺前,已是人山人海,運氣好時,就有座位,運氣差點,就自己搬來小板凳,光看圖畫,也看得津津有味。

大年七年級,按福建的習俗,不能掃地。這是迷信的說法,人們認爲掃地會招來“掃把星”,帶來黴運。除此之外,還不能倒垃圾,洗碗,剪頭髮,用剪刀,吃葷食。

過了元宵,春節結束了,人們紛紛散去,地上沒有了鞭炮紙屑,鄉鎮又安靜了下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每個地區都要賽龍舟,家家都要吃糉子,個別地區還要掛香囊、插艾草。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吳國的著名大詩人屈原而流傳至今的。傳說,吳國有一位詩人,名叫屈原,他受盡小人陷害,最終投江自盡。人們爲了把屈原的屍體撈上來,便用賽龍舟的.方式來撈屈原的屍體,但卻一無所獲,於是,賽龍舟這個活動便流傳了下來。後來,人們爲了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吃掉,便往江中扔飯糰。最後,人們爲了祭奠屈原,便把屈原投江那天定爲端午節,而當時的飯糰也就變成了現在的糉子。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爲在這天,我可以吃到自己喜歡吃的糉子。現在,糉子的種類很多,例如肉糉、蛋黃糉、蜜棗糉等。我最喜歡吃蛋黃糉了。鹹香味十足的蛋黃配上軟糯香甜的糯米糰,拆開那青綠色的糉葉,米糉的香氣瞬間撲鼻而來,使人想要馬上咬上一口。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彷彿生怕有人跟我搶似的。不過,那綿密的口感,實在是太棒了!

端午這天還要去看賽龍舟比賽。這天,我和爸爸來到西湖邊,此時纔不到九點半,這裏早已人山人海,天氣十分炎熱,而龍舟比賽卻還未開始。“預備,劃!”隨着一聲槍響,四條龍舟開始爭先恐後地往前衝,此時,3號龍舟衝在最前面,其他龍舟都想着趕超3號龍舟。此時,眼看3號龍舟就要贏了,2號龍舟突然發力,甩開了4號,超過了1號,哇!2號反超了3號,成爲了第一名!原來一直落後的2號進贏得了第一名,真是不可思議!在場的人們都爲他們喝彩,這應該是他們的“戰術”吧,我想。

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