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我眼中的三國人物作文

作文 閱讀(2.32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三國人物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眼中的三國人物作文

我眼中的三國人物作文1

說到項羽,有生而發的一種敬畏和同情之感。不知爲什麼,劉邦和項羽之間,我更傾慕於項羽,他的神武可謂氣吞山河;他的愛情,可爲繾綣動人,大師,結局究竟是悲涼的,項英雄最終自刎烏江,美麗的虞姬亦是隨風而逝。帶給人是無限的惆悵和悲涼。

項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吳中子弟皆憚之”其志向博大高遠,一日始皇帝遊會稽,項羽脫口而出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項梁因此奇之。氣候,舉拳而起,從者雲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諸侯莫敢仰視,及自封西楚霸王,衆王反叛,更見其驍勇;討伐手東西,往來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講信用,只因允諾項伯善待劉邦的進言,他不顧亞夫示之者三於鴻門宴上放走了羅網中的劉邦;當吳江自刎時,他拒絕登上烏江亭長的救生船,而對身後的叢林干戈。他面對死亡,氣概何其豪邁,真正的'勇士是無法被震攝的,英雄項羽最終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爲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愛景山,他有南征北戰,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爲美色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以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後有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如此歡心。這處於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

兩軍交戰,拼死一搏,所當所迫,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在項羽本紀裏,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揚,那麼會多好。地震當中的,官員也秉持着這種精神,那麼我想也不至於有那麼多的傷亡人員。這爲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係,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爲了私慾,剝削員工的事例比比皆是。爲什麼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慨,讓我傷感。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的所評價着。

我眼中的三國人物作文2

知道項羽,是原於那首《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七個字,把一個深情男子的形象刻入我的腦海,成爲烙印,成了所有男子的典範。

一直都在爲霸王別姬的故事感動着,一直都在想,怎樣的一個男子才能讓虞姬那樣奮不顧身的去愛,所以我開始走近了他。

慢慢的,我瞭解到——

鴻門宴上,他的不忍。范增幾次向他示意,他卻無動於衷,他不是沒有看到,他更不是傻子,他當然知道放虎歸山的後果有多麼的嚴重,可是,在他對面坐的那個人是他的兄弟啊,他怎麼忍心?在范增生氣的時候,可曾看見了他內心的乾淨,透明?

解兵東歸,他的信任,對方是和他打了那麼多大大小小場仗的.人,他居然可以如此的信任他,是因爲黎民百姓,還是因爲他相信人性的單純?我至今仍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的是,他被騙了,被騙的很慘,他的離開,卻換來了小人的背信棄義,項羽,你怎會如此輕易的去相信一個人?

霸王別姬,他的深情。'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每一個字,都如同鼓錘隱忍的敲進我的心中,我想,虞姬的內心一定和我一樣,不然,她一個弱女子怎麼會有勇氣在吟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後引頸自刎?當項羽抱這虞姬逐漸冰冷的身體的那一刻,他的深情足以讓天地動容。

烏江亭旁,他的簡單。他認爲無顏見江東父老,所以至死不願意渡江,他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人,哪怕自己無罪,也要攬過所有的責任,用他自以爲最好的東西去償還。比如生命。他沒有錯,錯的,只是他的簡單啊!

烏江自刎,他的勇敢,我以爲自刎就已經需要很多的勇氣了,我實在想不到項羽把頭拋給呂馬童的那一瞬間,他又需要多少勇氣的堆積,他的死,都如此壯烈,他用他的勇敢,把一羣漢兵的膽怯逼得無處盾形。

這就是項羽,不忍,信任,深情,簡單,勇敢的化身的他,所以,也就不用奇怪爲什麼虞姬那樣的死心塌地了。若是我,也一定會爲了這顆亂世之中乾淨的心心甘情願的付出!

我眼中的三國人物作文3

小說比較喜歡《三國》,不過現在爲止我還是沒有看懂《三國》,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爲了三個集團之間的競爭,它是三個集團爲了經營、爲了生存、爲了權力、爲了搞個“馳名商標”而聲勢浩大的宣傳。宣傳他們的團隊精神;宣傳產品在社會上的立足之地;宣傳領導地位。貴族、權力、霸氣、都是強盛的理由。

劉備家境雖是有些貧困,但是人家可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孫權就是典型的“官二代”了,畢竟人家爹爹是孫堅;曹操雖說出自宦官之家,但是人家霸氣不然怎麼有人用“亂世之梟雄”來形容他呢?其實對《三國》的評頭論足還不是我能做的,我只是“偶感風寒”。

劉備給人留下的印象先是身份“劉皇叔”,再就是這人憨厚老實,但是我想說用這個詞來形容也僅僅只是外表吧!在我看來他就是“憨厚”外表包裹的“極度城府”,不然他怎會做出“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不然孫權怎會被笑話“孫權嫁妹——賠了夫人又折兵”。不是歷史寫得有些浮誇;歷史有時候避開“敏感話題”,畢竟權利不在於寫歷史的人,還有“各級領導”,不管哪個時代;歷史不會虛構事實,歷史至少它存在過。

孫權除了“官二代”就是自小聰明、少年而立、赤壁大戰,三分天下,不然幼時的你就沒機會聽“孫權勸學”的老生常談了;15歲少年時候就是一縣之長了,雖然對於少年而立我們不甚熟悉,來個更熟悉的“赤壁之戰”,感想頗多吧?

曹操呢?小時候我誤解了他,那時候的我認爲他就是一個“壞蛋”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時隔多年,我眼中的曹操是“亂世之梟雄”,沒有後臺不重要,沒有錢也不重要,沒有權利也不重要,只要有智慧、有計謀、有度量、有魄力,想要的一切將“揮之不去”。不是我對曹操的偏愛,歷史是存在過的,回憶一下你看過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不是不不光彩的事情,至少他做了很多實事,聽聽歷史的聲音“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解決了軍糧問題,開玩笑這可是軍糧呀!“人是鐵飯是鋼呀!”一個軍隊、一個國家的存亡呀!至於計謀,給你聽聽“策馬刺良於萬衆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話當箭使,快而重。用曹操的話說“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氣度就不用多說了能忍“殺子之仇”,魄力嘛!曹操名字就很有魄力,不然人怎會常說“說曹操曹操就到”呢?

看了些小說、看了些散文,我也喜歡偶爾發發牢騷,應用文字的能力我是沒有,畢竟我只是“丘澤文妹”。我沒有郭敬明的“苛刻”,沒有韓寒的“桀驁不遜,狂妄不羈”沒有張小嫺的“細膩”。唯獨《三國》我是我摯愛,只能說小角色也有崇拜也有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