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文化遺產作文(通用15篇)

作文 閱讀(2.84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文化遺產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遺產作文(通用15篇)

文化遺產作文1

從衚衕口繞進去,七拐八彎地在一個迷宮裏亂逛,快要無心尋找之際,領頭的斷然一喝:“到了。”

從遠處飄來一陣膩人的油味,隨後在一陣黃煙中瞥見了一個五十歲上下的大叔,在河邊經營着一個攤位,攤位前冷冷清清,領頭的大哥說:“諾,好了。”

我們是來找民俗遺產的。半信半疑,躊躇地向前,大叔早已注意到我們,喊道:“來點燈盞不?“隊伍中的“李同志”已趕作業大半個下午,肚子早已繳械投降,眼見什麼都想吃,一聞油味,一聞此言,斷然翻出一張大鈔,決心買不計其數的食物而大快朵頤。

大叔邊翻面胚邊與我們嘮嗑:他家三代都是做這行的,做了大概六十多年,幾乎每天都在這裏賣燈盞糕,見識了一塊地方的變遷,生意越來差,人來人往,這塊地方差不多都被人給遺忘了。人們建了許多大地方以供吃喝,而這塊老城的小吃無人問津,好多人被迫去放下老祖宗的`行業去幹活以謀生計。十幾年下來,只有寥寥幾家還在苦撐,基本上都在虧本,爲的只是自己的記憶中的執着的老本行能延續下去。

又說到生活:沒有錢開店,只能在路邊擺攤,被城管罰了錢,又沒收了東西,多弄了幾次,就被迫學聰明瞭,買了輛二手車,以防萬一。

然後,是沉默。

許久,大叔把大量的燈盞糕煎好之後,就在那默的抽着煙,看着我們,眼裏流露出了悲傷,感慨道:時代變了啊。“

無言。

我們在旁邊等公交,“李同志”又咬了一口燈盞糕,隨即放下,說:“剛開始還挺好吃的,黃皮焦酥,可惜幾口後太油,就沒啥胃口吃了。“

沒胃口吃了?是啊,沒胃口吃了。

文化遺產作文2

故宮真的很大,人人皆知。所以寫大太庸俗了。但你知道嗎?這個龐大的故宮,竟是個“兩面派”!當然,是褒義的那種哈!

冠冕堂皇的故宮,現在咱們把它橫截開,分成兩半兒,把前段兒稱爲莊嚴、壯麗、雄偉。把後段兒稱爲風趣、生活氣息、清新——哇嗚!天然之別!那麼,你更喜歡哪部分呢?謝謝,我寫完了。

前半段兒裝修明顯沒有後半段兒精緻,更注重的是大體上的直觀感受——雄宏!好吧,走進去,一“棟”一“棟”的宮殿,給人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彷彿當朝皇帝就坐在龍椅上,召開大會。十分莊重。十分澎湃。所有人都不得不臣服於此,是皇帝的氣派啊!

你再去瞧瞧後段兒,那細緻,精美,沒有漏過任何一個細節。清新自然的花園,着重了色彩的搭配,從剛纔的嚴肅,瞬間變得又美,又充滿活力。

牆壁、石柱、天頂(天花板)、地面、臺階……只要是你肉眼看得到的地方,全都有着精巧、細膩裝飾、畫作、雕刻……後半段與自然完美融合,樹是高大的,草是綠的,花兒是五顏六色的。鳥是自由的,蟲是快活的,到處都是小亭子。不過這小亭子,似乎本來就屬於這大自然一般,沒有一點違和感。這裏讓人可以放下一切,閉上眼,享受陽光的沐浴!

故宮的前半段兒和後段兒,各有各的風趣,各有各的特色。一個大大的.故宮,相當於兩個不同的景點。但是,中國向來講究“氣”斷意連。看似兩邊有着極大的差異,實際它的結構,部分工藝……還是大同小異的,這才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大大的故宮。雖然說是“兩面派”,但說到底,終會是合在一起的。

介於這兩部分,個人更喜歡後段兒一些,可能我是個女孩子吧!那這樣的故宮,又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文化遺產作文3

長城是中國的驕傲,是世界的奇蹟。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登上長城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多少人想要一睹這條“東方巨龍”的風采!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相互防守,修築了烽火臺。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下令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它因長達萬里,故又稱爲“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爲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國家文物20xx年宣佈中國曆代長城總長爲21196.18千米,分佈於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處。

長城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具有指揮、觀察通信隱蔽等多種功能。

長城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個烽火臺,烽火臺的.作用是給皇宮傳遞消息。寫到這,我想到了一個典故那就是"烽火戲諸候”,典故里的周幽王爲博愛妃一笑,就點狼煙讓衆諸候到長城來,點了兩次後,第三次,敵人真的來了,這下沒有一個土兵到長城來了。結果敵人攻進了牆門。周朝在歷史中落幕。

萬里長城,氣勢磅靜,雄偉壯麗,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是人類歷史上舉世無雙的宏偉建築。我爲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我爲祖國的萬里長城感到自豪。

文化遺產作文4

今天,同學們懷着好奇的心情,來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來考查。

走進非遺中心,映入眼簾的是那一個個栩栩如生、雕刻精巧的黃楊木雕。看看那一個叫《蘇武牧羊》的木雕,那一位老者被刻得惟妙惟肖,就彷彿那是一位真人正在放着羊。還有一個叫《喲喲鹿鳴》的木雕,那雕得是一匹匹鹿正在山上飛奔,所謂是萬鹿奔騰啊!還有《槍挑小樑王》、《大地》、《滴水觀音》、《柳枝觀音》等很多古樸端莊、色澤鮮潤光亮的木雕呢!

再往前走,就是中國一絕的首飾龍了!這個首飾龍金碧輝煌、美輪美奐。仔細看那條首飾龍,那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有:擠棉花、農婦織布、艄公搖櫓等。後來,我們又聽了講解員的話,知道了這條首飾龍,長4。5米,高3米,寬2米。講解員孜孜不倦地講解着,她說:首飾龍中間龍身上有5-7層樓閣,外部以細紋刻紙裝飾,內部樓閣上有70多個亭臺,光人物就近有300個了!這一整條龍燈,裝有木製齒輪轉動裝置,才使上面的人物動了起來。

欣賞了首飾龍,下面,就到了我最喜歡的.地方細紋刻紙!細紋刻紙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真得好悠久啊!細紋刻紙是古代甌越文化的重要部分,被譽爲中國剪紙的南宗代表。樂清的細紋刻紙大都以傳統題材爲主,包括了花卉、鳥獸、戲曲人物、神話、山水等。這細紋刻紙把那一幅幅圖畫刻得彷彿那是活的一樣,那兒圖畫可多了,如:《一百零八單八將》、《西遊記》等,細紋刻紙刀法工整細膩,圖案細如髮絲。

後來,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非遺:非遺,再見了!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上了大巴。我心想:非遺可真是我們樂清的瑰寶啊!

文化遺產作文5

一提起千年古城西安,大家就會想到美麗的驪山,楊貴妃泡過的華清池我更喜歡的是壯觀的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是一個在人爲雕塑史上絕無僅有的藝術品;兵馬俑是一幅描繪當時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連景畫卷;兵馬俑又是一個個歷史難題的迷宮。今天我將帶着大家一起走進兵馬俑這個奇蹟,看看他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與震撼。

進到一號永康迎面就有一股強烈的渾厚的氣息,如潮水般向我涌來,心中一震。不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一號永康迎面就有一股強烈的渾厚的氣息,如潮水般向我涌來,心中一震。不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如何靠着一雙雙手來完成這樣一個艱鉅的任務。這裏的每個兵馬俑都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彷彿敵人已經出現了!爲了捍衛自己的國土,要和敵人拼搏一把,從這裏雕塑精細的兵馬俑身上我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堅強智慧與勇敢

接着來到二號坑,二號坑是一個最小的坑,但一個不容小視的坑。這個坑是當年秦國主力部隊以騎兵大營地,這裏每一個逃兵身體強壯,身材高大,每一匹陶馬四肢有力,精神抖擻,好像馬上就要萬馬奔騰了。更讓我驚奇的是這裏竟然還有指揮中心據說二號坑是秦軍的心臟所在很多戰報都是從這裏指揮更讓我驚奇的是,這裏竟然還有指揮中心,據說二號坑是秦軍的心臟所在,很多戰報都是從這裏指揮中心發出的,想想那個時候,科學和通信都不發達,他們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完成的啊!

三號俑坑中有一個寶物,聽到寶物兩字我的好奇心就來了,那個保健在地底下沉睡了幾千年的!

兵馬俑真是一個奇蹟,解開的是一道道難題,留下的卻是一個更迷!

文化遺產作文6

說起美麗的故宮,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始建於公元1406年,面積約有72萬平方米,相當於900個大操場那麼大。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兩代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故宮同時還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故宮大體可分爲南北兩部分,南爲工作區,即前朝,也稱外朝;北爲生活區,即後寢,也稱內廷。

外朝以黃極殿、中級殿、建極殿三大殿爲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爲兩翼。多采用重檐廡殿頂這種屋頂結構,殿內瀝粉貼金,重施五彩,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麗,是皇帝辦理朝政大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宮城中等級最高、最爲堂皇的建築,殿內雕刻着許多金龍,當中一條浮雕蟠龍口含寶珠,張牙舞爪,氣勢洶洶,彷彿要從上面飛下來。而殿中央是用楠木鏤空透雕龍紋的基臺,基臺上設有九龍金漆寶座。太和殿到處都雕刻着龍,這萬龍競舞的`氣勢使太和殿顯得莊嚴肅穆、氣勢磅礴。

內廷以乾清宮,也就是皇帝臥室、交泰殿、坤寧宮爲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妃宮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皇帝的三宮六院,是皇帝平日處理日常政務及皇室居住、禮佛、讀書和遊玩的地方。還有御花園、欽安殿、養性齋等建築,形成一個佈局完美的整體。御花園既有帝苑的雍華氣魄,又有民間古典園林的幽雅意境。

故宮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世界文化藝術精華的一部分,我們要好好地愛惜它。

文化遺產作文7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每當聽見這句話,我就會想到那宏偉壯觀的萬里長城。

遠遠望去,黃灰相間的長城久線一條巨龍,橫臥在綠油油的叢林間,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它的城牆一邊高一邊低,面對邊塞的長城比較高,背對邊塞的長城比較低。城牆的頂部呈凹凸形,真好比龍的鱗片。

城牆是由連續的城牆、關隘、烽火臺等構成的,連續的城牆是長城的主體,看起來又高又厚,並且很堅固。城牆上每隔一定距離築有敵臺,作爲城牆上的主要戰鬥設施。關隘是長城上的主要防守據點,他根據長城修建的整體佈局設置,一般建於要塞處。烽火臺使用來傳遞信息的。

不僅結構複雜,長城的`歷史也十分悠久。

長城大約出現在公元前7——前5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原後,開始大規模修建長城。從臨洮至遼東,綿延萬餘里。以後各朝個代也曾多次修建長城,其中以明朝修建的,規模最爲宏大。從明初至清末,修築工程不斷。明長城東起鴨綠江畔,經遼、冀、津、京、晉、內蒙古、陝、寧、青、甘,直抵嘉峪關附近的祁連山中。其中山海關至嘉峪關總長度爲13400華里。明長城無論在佈局上、建築上、施工技術與組織上,都達到了長城建築史上的高水平。

提到了長城,就不得不提一下“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了。山海關是萬里長城東端的重要關隘。因其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故名山海關。

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它象徵着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看着這條橫臥在叢林中的巨龍,我暗暗感嘆道:這不僅是中國建築工程的偉大成就,也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頑強毅力和聰明才智。

文化遺產作文8

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中國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長城。它,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用於限隔敵人的騎兵行動,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長城到底有多“長”呢?國家文物局曾於20xx年公佈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長城總長度爲8851.8千米。它分佈在我國的十多個省區市,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羣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

規模如此浩大的工程,長城是從什麼時候修建的呢?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爲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並用城牆連接起來,長城的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期。之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人數佔當時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工完成,又是在崇山峻嶺、峭壁深壑中工作,修築的'難度非常大,所以纔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民間故事。

相傳秦朝時,範喜良和孟姜女剛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建長城了,勞役繁重,不久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歷盡千辛萬苦纔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就此坍塌,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骨。從這個民間故事,可見當時工程的浩大。

中國於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是的,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鉅工程。望着綿延萬里的長城,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文化遺產作文9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蹟。

登上長城,你會爲它綿延萬里的氣勢所折服,你會爲它雄偉壯麗的身姿所震撼,你會爲它堅固蒼雄的霸氣所感慨。這樣偉大的建築居然是修建於遙遠的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因長達幾萬裏,故又稱作“萬里長城”。

它東起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總,長度爲8842351米。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總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在毫無科技技術的古代,它們又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真是難以想象呀!

因此有了一個關於長城的傳說:這個傳說的名字叫孟姜女哭長城。從前,秦國有一位姑娘叫孟姜女,她的丈夫叫範喜良,就在他們成親之日,闖進了幾個衙役,一擁之下,把丈夫範喜良抓走了。原來,秦始皇正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農夫修築長城。轉眼間一年過去了,範喜良毫無音訊。姜女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一急之下做好棉衣,千里迢迢,修長城的地方。可是孟姜女到了那裏才知道自己丈夫早已死去。於是她放聲大哭起來,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她的.哭聲驚天動地,長城被她的哭聲震得的足足塌了800里長。隨後,孟姜女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從身一躍,跳海自盡了。

這是一個多麼動人的故事啊!萬里長城真是凝結了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血汗!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它象徵着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文化遺產作文10

歡迎大家來到四川黃龍風景區!

我先給大家介細一下我們的黃龍風景區。黃龍,位於松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一九九二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七公里,景區段四點七公里,寬約一至兩公里。景區海拔三幹一百四十五米至三幹五百七十五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爲百分之八點七。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一點五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爲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衛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爲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爲人間瑤池。

黃龍,過去人們稱之爲黃龍寺,因爲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馬朝覲在溝內修建黃龍前寺、中寺、後寺三座寺廟。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

《鬆滿縣誌》記爲:“禹治木裏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說是古代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爲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

下面我們開始黃龍景區遊覽。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培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爲迎賓池。它由一百多個以藍色爲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

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在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青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草綠、藍綠、淺藍、純藍五種顏色。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全世界聞名的五彩池了。

關於五彩池的介紹就到這裏,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裏,我們再繼續參觀,後邊還有更多精彩的美麗風光等着大家呢!祝大家玩得愉快!

文化遺產作文11

今天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文題目寫一篇關於物質文化遺產的作文,我腦子馬上浮現出了氣勢宏偉的長城,歷史悠久的頤和園,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等,但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臨潼人,秦始皇兵馬俑,我還是瞭解比較多一些,他氣勢宏偉、規模巨大,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

兵馬俑有三個坑,先說1號坑吧,坑長230米,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展示了兵馬俑8000多種形態,我站在坑上面儘量近距離觀察兵馬俑,他們個個神態端莊,表情各異,有的凝視遠方,像是打完仗後,一定要回家鄉與親人團聚;有的緊握雙拳,像是一定要爲秦國統一天下;有的怒髮衝冠,像是一定要爲戰死的兄弟報仇血恨。其中一個將軍俑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撅得像個半圓,雙手合在一起好像討論進攻的方案,我拿出望遠鏡,彷彿看見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着千軍萬馬,在進行統一全國的偉大事業。

2號坑呈曲尺形,位於1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24米,面積6000平方米,兵種特別齊全,是三個坑中最爲壯觀的軍陣。他有騎兵戰車和步兵組成的多種特殊部隊,2號坑有陶俑躺滿1300多件,戰馬80餘輛,做工非常精緻,就像其中一個將軍,從側面往下看,一縷縷頭髮,一根根眉毛,一片片指甲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3號坑平面呈凹字型,面積約520平方米。從3號坑的'佈局看,這兒應該爲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

古代人民憑着自己的智慧,沒有任何機械,創造了這項令人震驚的宏偉的巨大工程。

歡迎大家都來臨潼參觀兵馬俑,瞭解偉大的秦始皇,感受那遠古的歷史,讓歷史照進現實,讓臨潼走向世界!我爲自己生長在這感到自豪!

文化遺產作文12

金秋桂花滿園的季節,我們牛通社的小記者在假日裏相約去了杭州運河工業三館的“手工藝活態展示館”。說到活態,大家還記得嗎?以前,大家看到的都是假人在展示,都是展示些靜態的凝固的歷史,今天我看到的卻是真人在展示、表演,這就是活態展示。

活態館位於拱墅區小河路450號,由兩個區域組成。其中張小泉剪刀製作特別引人注目:有兩個人在打鐵,其中一人先把有一個刀片狀的鐵片夾在一塊長鐵上,再把它放到火爐上,等到鐵片變成亮紅色,再拿出來“丁丁當當”地捶打,隨着錘子落下的節奏,陣陣火星四射,就算隔了一層玻璃在表演,那四射的鐵花也讓我感到毛骨悚然!

今天我們將有機會接受剪紙名師方老師的親自授課,方老師教我們如何剪紙:“這剪紙要先剪裏面纔好看。”我按照方老師教的方法去剪魚,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不僅剪得好,還得到了方老師的獎勵。這獎品是老師現場剪的,男生獎勵一隻螃蟹剪紙,女生獎勵一隻蝴蝶剪紙。外面的家長在笑着說:“一隻螃蟹一條魚,中午飯有的‘吃’了,就差筷子了!”

恰好剪紙結束後,我們小組的小記者們馬上參觀筷子製作的展示。在筷子製作老師的指導下,我很快烙好了一雙筷子。“呵呵,有筷子有魚,都可以吃飯了!”有一位家長說。我想:這位家長太幽默了,都是假的就可以吃飯了,要吃他們吃吧,我纔不要呢!

館裏還有織布機,我排隊織了布,織布機的縱軸上彷彿有無數根細線,橫軸上只有一根粗線,在我的腳下有兩塊踏板,我先踩左腳,讓粗線在兩層細線中間穿過,“咔咔”便織好了。

在手工藝活態館展示館,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各種傳統手工藝和許多創意手工,如果有時間我還想體驗好多項目,如制傘、陶瓷、紫砂、甌塑、繡花。

經過大半天,我們牛通社小記者們體驗了杭州古老的工藝絕活,領略了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無窮魅力!而我,卻想回去要快快告訴我沒來的同學,在週末的時候再來“活態展示館”參觀。

文化遺產作文13

長城是一條巨龍,代表這中國華夏人民的一條巨龍,代表這中國是一條具有潛能的巨龍,它臥在高山,臥在沙漠,永遠捍衛這它的尊嚴。

長城用青磚築成,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烽火臺等防禦工程組成,城牆約高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底厚約7米,城牆寬約5米,無比威嚴!長城也有可愛的一面,春天,春姑娘降臨人間,一片嫩綠,樹木從枯枝敗葉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草兒彈出腦袋,花兒張開笑臉,萬里長城的夏天是碧綠色的,樹葉從嫩綠變成了深綠,一簇又一簇,花兒像是貴族的小姐,藏在這羣樹葉保姆裏,悠閒的乘涼,萬里長城的秋天是金色的,金燦燦,紅彤彤,火紅的楓葉飄落,像在對我們打招呼!萬里長城的冬天是白的',紅色的。雪花飄飄,給大地穿上了白棉襖,而梅花點綴着白棉襖,可謂是“牆角嫩枝梅,凌寒獨自開”!

長城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司馬遷的《史記·蒙恬列傳》中有:“行觀蒙恬所爲秦築長城亭障。”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從西周時期開始,連續修了兩千多年,自秦始皇之後,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清代兩千多年未曾停止。

長城的佈局方面特別,秦始皇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重要經驗,凡是要修築關城隘口都是要選址在兩山峽谷之間,兩千多年,人們還用紅柳枝條,蘆葦和沙粒建造長城,在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都有遺蹟。

關於長城的故事還有很多,今天我就來說一說,“孟姜女的故事”。秦朝時期,秦始皇抓民工修築萬里長城,範喜良和孟姜女剛成親,三天後範喜良就被抓去修長城,幾天後,孟姜女見沒有了丈夫的音訊,就去工地找丈夫,得到了丈夫去世的噩耗,她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一段長城,露出了丈夫的屍體,孟姜女投河而死。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誰會記得,當年這裏曾經狼煙四起,戰火連天,多少守衛它的勇士們長眠於此,歲月帶走了無數的沉痛,只剩下它,它見證者過去烈酒悲歌,誰會記得,這片土地埋着多少白骨,它們如埃及金字塔,是世界文明,是人民的不幸,這是用生命築建起來的輝煌,無人褻瀆。

長城是世界文明遺產,我爲它而驕傲!

文化遺產作文14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地點位於北京城中心。開始42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說的1420年,後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的非常的富麗堂皇,但仍保持着原來的佈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羣。最先的設計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詳、陸詳等。

我們說完了北京故宮的歷史和人物建造,現在該說說外觀和排列順序把!

這座城設四個門,南門正中面午門、北門是神武門、東爲東華門,四門個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這座城的四個角都還布有一些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面的牆有10米多高呢!還有護城河寬52米,夠寬的吧!長3800米,整個建築羣按南北中間的中軸線爲對稱佈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聽完了一以那些,你應該對北京故宮有些瞭解了吧!可能你還不知道吧!連皇帝的住所都是那麼井井有條!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闊九間的.但檐山頂建築。文化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清宮和坤寧宮通直御花園。坤寧宮和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場所,平均面積寬九間,爲重檐廡殿頂。

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羣,佔地面積有達到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供則爲前三殿的25%,期於宮殿依次遞減,主要突出前三殿、後三殿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己被聯合過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作文15

大家好!我們祖國地大物博,有許許多多古人智慧與勞動的結晶。今天,我就來介紹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它在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地處龍門山,與香山對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風景秀麗,是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天闕奇觀。龍門石窟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組成,南北長達一公里,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石雕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主要由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個組成,東山洞窟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以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盧舍那像最爲著名。

自古以來,龍門山色就被列入洛陽八大景觀之冠。據《魏書》記載,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當時北魏孝文帝深感國都偏北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此後在南北朝、隋、唐等多個時期都有修繕和續作。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評爲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爲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兩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風格:北朝人民以瘦爲美,佛雕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雕刻採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樸,典型地反映出北魏舉國崇佛的歷史情態,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域外文明交匯融合的珍貴記錄。唐代人們以胖爲美,佛像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就是我們國家的石窟奇觀,是不是非常令人驚歎呢?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從先人的智慧中學習,將來更好地發展祖國,建設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