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關於年味作文(彙編15篇)

作文 閱讀(2.17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年味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年味作文(彙編15篇)

關於年味作文1

年是歡樂的節日,年的傳說有許許多多,今年的年與以往的年又有了許多的不同。

小時候就看到有關過年的傳說:相傳在東海海底,常年不見天日,住着一頭叫夕的怪獸。夕經常到岸邊去欺負老百姓,使得民不聊生。在夕又一次去欺負人的時候,一個叫年的小嬰兒出生了,那嬰兒哭得震耳欲聾,令夕疼痛難忍,它剛想去吃了那嬰兒,卻見嬰兒披着紅布,光芒刺眼,令夕怕得不得不躲入深海。從那時起,老百姓知道了夕的弱點,每當夕來時就貼紅聯,放鞭炮,終於殺了夕,於是把那一天稱爲除夕。

這自然是一個神話傳說,但同時也表達出了當時人們純樸、團結的優點。

今年的新年很特別,下了一場近17年來最大的一場雪。鋪天蓋地的大雪覆蓋了整個大地,令人外出不便,造成春運阻礙,部分地區房屋倒塌,電路中斷,電架倒塌,這都是雪的“傑作”。我愛雪,但我是喜歡雪的溫柔、雪的.清麗脫俗,如一股清流,不被髒塵所污染。可當我看到你們變成咖啡色被堆在路邊,又心生厭惡。爲了你們所造成的後果,有許多人凌晨三點不到就起牀剷雪、馬路上到處看到行人在摔跤,辛苦了一年在外工作的人們趕着新年想回家團聚,卻在路上艱難地度過了好幾天……一想起這些,我又有些憎恨你們了。當然,你們曾帶來了我好多歡樂:堆雪人、打雪仗,每戶人家門口都用雪展現着自己特有的藝術才華……可你們卻無休止地下個不停,令人不得不要抗擊你們,哎!

當然,對我們這些小孩子來說,過年最快樂得事莫過於收壓歲錢了,我們還要從國小會合理分配金錢,鍛鍊自己的理財能力。

我愛年,我更愛今年的新年!

關於年味作文2

“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貼春聯,掛桃符,吃年飯,酌一杯小酒,哼一句歲歲年年有今朝。年味就在每一張喜氣洋洋的臉上暈散開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年味是聲,是噼裏啪啦的爆竹聲,是咚咚咚的敲門道賀聲,是滋滋啦啦的炒菜聲,是咿咿呀呀的戲曲聲。年味之聲,在我們的耳旁迴響,在我們的胸中激盪,在我們的心裏流轉。……這年味兒呀,就是每一個歡欣雀躍的'聲音。讓我們聽到了來年美好生活的呼喚。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年味是景,是樹梢新抽的嫩綠翠芽,是隨春風搖曳的盞盞紅燈,是春節晚上的賀歲演服,是琳琅滿目的各色零嘴。春日熙陽,暖風,可以劃開寒冷。“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年味之景,在衰處逢生,在暗處逢明,在舊處逢新。……這年味兒呀,就是老去的舊顏煥發出新生,讓冷清散去,歲月不老。

“晰晰燎火光,氳氳臘酒香。”年味是香,是竈裏火光炙烤鍋底的菜香,是罈子裏漫出的絲絲酒香,是院子裏枝頭點點的花香,是孩子們手裏的粒粒糖香。酒香醉人,飯香醉人,年味更是醉人。年味之香,在我們的鼻尖流連,迴旋,盪漾。……這年味兒呀,就是讓老去腐朽的歲月氣息沖淡,讓新年春日的香甜氣息馥郁。

“酒中挑喜子,糉裏覓楊梅。”年味是味,是平淡苦澀的酒味,是香軟甜糯的糰子味,是家家酸甜脆辣的年貨味,是自家新做臘肉的薰香味。年味之味,嘗在嘴裏,暖在肚裏,樂在心裏。……這年味兒呀,就是親人歡聚一堂,讓人人感受到親情之味。

都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要我說,這過年之意,不在吃喝玩樂,在乎調養生息,在乎品生之趣,在乎享生之閒,在乎匯生之情。遠親近鄰歡聚一堂,聊聊過去所見,抒發今日之感。盼盼未來所想,也講講來年所望。互相道賀新春,恭賀新年,亦是快哉矣。

人說城裏年味兒淡,無戲曲,無煙花。雖說城裏空氣不好放不得PM2.5,但電子煙花也不失爲樂趣。這過年時,到底與往日不同,而年味恰是在這不同之中。鄉下的年味兒濃,也不過是多了左鄰右舍一起跨年的樂罷了。

“笙歌間錯華筵起,喜新春新歲……願新春以後,吉吉利利,萬事都如意。”年味應如是。

關於年味作文3

小時候,外婆總是在過年前說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於我來說,兒時春節都是一些縈繞在舌尖記憶。年,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美味。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小嘴就不曾閒過。“二十三,祭竈官”。這天,用米粉做送竈粑粑,香氣會驅走整個冬日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豆漿,母親還會抽空在煮豆漿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蔥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了。

再後來這兩天,好吃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着蹭頓“殺豬飯”吃,這樣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上桌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係,母親正在家裏殺雞呢!每當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了再和泡好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圓子香味。往日到處玩鬧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了蹤影,他們都在自家鍋臺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鍋臺旁小饞貓都等着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東西吃多了傷了脾胃,會在鍋塘裏事先放兩個紅薯,就着柴火烤熟,這樣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香味還在嘴角邊縈繞時,轉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年飯,吃那就更多了。當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那時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纔會準備,像“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後,平時是不端出來。即使年夜飯時,它們出場也只是爲了做做樣子。外婆說,這樣菜是拿來招呼客人。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弟弟看着眼前鹹鴨胗口水直流,最後實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夾了幾次,在回家路上,母親狠狠批評了弟弟。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七年級,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節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於是正月裏,我們會有吃不完零食,那些好看糖紙都會被夾在書本里珍藏着。

元宵節那香糯湯圓下了肚後,年味就慢慢淡了起來。外婆會笑着對我們說:“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後日子裏,我們會經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關於年味作文4

現在年,已經沒有了當年濃郁味兒。

“從今天起,我國正式進入了春運高峯,今年乘客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廣播中、電視上,都在傳播這樣消息。年味開始醞釀起來了。

會有親朋好友來我家拜年,熱鬧增添了一點兒“年味”,但奇怪是,來人不少,送禮不少,待時間很短,說話很少,好像禮到任務就完成了,給人感覺就像還個禮走個過場罷了。

我們也會去親朋好友家串門,好多次我們剛坐下甚至還沒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辦一樣,我們茶杯還沒捧上就離去了。

劉少棠在《本命年回想》中寫過年情景是人們從臘八開始就醞釀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門聊天,熱鬧得不亦樂乎,儘管當時人們物質生活還很貧乏。而現在,送禮幾乎成了串門唯一目。

唯一比過去更有“年味”就是大量購置年貨。人們刷着貴賓卡、會員卡,把一推車一推車年貨搬回家。超市中人們洋溢着物質滿足後笑容,卻因失去了精神依傍而顯得僵硬沒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飯店吃所謂年夜飯,看似“年味”很濃,但在情感還沒來得及充分溝通就該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幾家親戚,送禮呢。

“年味”發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像一隻未熟透蘋果,吃起來酸澀澀。

還是以前小時候過年過癮呢。雖沒有那麼多好吃零食也沒有飯店中美味佳餚,但兄弟姐妹們一塊兒放兩元錢一包小煙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個小電筒就可以去幽暗處探險,一副殘缺撲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樂就讓我們心滿意足,一個小紅包就讓我們對新一年憧憬無限……大人們圍坐在一起,像有講不完話……那種心心相通毫無防備其樂融融氛圍中才有真正“年味”。

現如今,很多過年時儀式都開始簡化甚至省去了,貼春聯、迎竈神、祭祖宗、喝臘八粥習俗都少見了,人們認爲這些太形式化了,那麼請問,實實在在東西究竟在哪中呢?

當外國爲中國春運規模之大而感慨,連紐約帝國大廈都爲中國年而亮起喜慶紅燈時,他們是否知道,中國年“年味“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關於年味作文5

以前每到年三十晚上,我們家會依循每年的慣例——在外打工的兒女們回家過年。只要爺爺住在哪個長輩家,那麼其他叔叔、伯伯都會攜着老小聚集在哪個長輩家。

大年三十,一家人團聚的時光。幾杯酒下肚,長輩們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舊時光。他們在以前受過什麼罪,嚐了什麼苦,聽得人一下就知道他們是想讓我們這些小輩知道過去的那些年,日子有多難熬,也是要我們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這樣的話題,在這樣一個一家團圓的日子更值得探討。

這就是,年味。

記得小時候,也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奢望有一件新衣服,並且也只能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穿上。年夜飯總是一年裏最豐富的一餐,吃飯時,親大家互相交談,敬酒。偶爾,長輩們會塞給小輩們一個大大的紅包。那時還不會推諉,拿過來就往街上跑,心裏樂得彷彿這紅包裏的十塊錢能買下世界上所有東西似的`。

這就是,年味。

過年,家裏最常做得,就是殺雞。捨不得殺自己養的,就會去擠滿人的集市上藉着過年砍半天價,買來一隻,回來一家人動手殺。有一次,每年都負責殺雞的爺爺突然讓爸爸來殺雞。爸爸手忙腳亂折騰了一通也沒殺着。爺爺無奈,只能拿上菜刀自己動手——一刀見血。之後拔毛,清洗,掏內臟。也就是這時候,家裏養着的幾條大狼狗能吃到很多肉。

這就是,年味。

然而,這個年……

媽媽問我吃什麼時,我道:“隨便買點什麼吧!”後來,我突然想到在老家時奶奶問我吃什麼時,自己卻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名稱都講出來。可是,現在……

年味,哪去了?

關於年味作文6

新年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於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與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奶奶——我爸爸媽媽。她穿着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着滿是河南味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炮不想城裏那樣好,小店炮很單一,大一點店也沒有什麼好看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津津有味,因爲這裏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牀去走親戚,大半人我那時是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婆婆,好在我們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新年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裏那麼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菜與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嚐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趕沒做完作業。唉,新年就這麼過了。

關於年味作文7

母親去世了,只留下了一本食譜祕籍,裏面有所有菜的做法。我用裏面的方法做出許多美味的菜,於是,我開了一家酒店,生意非常興隆。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將小村莊裏的鄉親們請進酒店吃年夜飯。我翻開祕籍,咦?年夜飯那頁怎麼被撕了?怎麼辦,於是,我叫廚師們炒菜,食材要用最好的。

過了一段時間,服務員們端上一盤盤菜,我在旁邊介紹着說:“這是最好的蝦。”“這牛肉是進口牛身上的。”……鄉親們吃了起來,我等着聽誇獎,可是,有人說:“這菜跟平常炒的味道差不多呀。”有人說:“這年夜飯一點也沒有年味啊!”他這一說,許多人紛紛附和着。我的臉滾滾燙燙的,跑回廚房。

我流着淚翻着祕籍,掉出了一張畫,那是我五歲時畫的。那時,我在吃年夜飯。我指着圖上的幾盤菜,說着:“這是隔壁大爺送的豬肋子,這是媽媽做的.牛肉絲,呀,這是大娘的窩窩頭。”我看着看着,一隻思考:“年味到底是什麼?”突然,我看見畫上的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開心地笑着,終於想明白了,有年味的年夜飯並不是菜的味道。

我有了一個想法。我來到鄉親們面前,說:“這樣吧,今天,我請各位鄉親們進廚房露一手,炒一炒自己最拿手的菜,食材隨便用,將菜給親戚,或者朋友,大家聚一起,讓我們尋回年味!”鄉親們如潮水般衝進廚房,大家臉上都笑開了花。做完,都聚在一起分享。我身邊的大娘還 爲我夾菜。這時,服務員拎來了一箱飲料,我大聲叫着:“飲料免費喝!”鄉親們有的小孩吃着奶奶夾的菜,笑眯眯的;有的老夫妻,妻子夾着菜餵給老公,說:“老頭子,嚐嚐我的拿手菜。”夫妻倆的眉毛像月牙一樣彎;有的喝着飲料,時不時開懷大笑。我們將飲料一碰,我終於找到了年味。

關於年味作文8

現在常聽人提起:現在過新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新年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攪亂了年的聲音、色彩和味道。

社會物質富裕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階段,這固然讓人欣喜,但物質富裕並不能掩蓋民族文化傳統和風俗。人類的需求是分和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們的物質需求漸漸的都能滿足了,精神需求卻突然變得非常空洞。

但是,讓我感到異常的是,我們的新年越發變得無人問津起來,但類似西方的聖誕節、平安夜卻在中國大受追捧。爲什麼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遭受拋棄,而西方節日卻大放異彩?我想這與大部分中國人的虛榮心態有關,什麼叫聖誕節?我們開始好奇,好奇了就開始研究,研究了就開始體驗,體驗後就越發的感受到一種新鮮感,越發的感覺到自己與國際接軌了,自己越來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麼理論認爲我們能夠過一過老外的“新年”就一定是現代人了?反而,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極度不尊重的行爲。

其實,過年是生活本身的結晶,年味兒同樣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過年是一種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暫時歇息一下,開春了再走。過年是一種企盼。子女求學求職在外,過年就是回家,長輩盼望見到子孫,過年就成了願望。過年是一種鄉愁。浪跡天涯、絕少歸期的海外遊子,在客鄉複製了傳統的新年,西方國家唐人街的慶賀倒保留了更多的傳統慶典儀式,以滿足遊子對家鄉和故土的懷念,年節的.歡樂中夾雜着淡淡的鄉愁。過年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身份,是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體貼細心地守護着她。

總而言之,新年爲什麼在中國越來越冷?這與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瞭解,對於民族風俗的尊重,對於自身存在的那一點點虛榮都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難道,我們都搬到國外去過年?

關於年味作文9

今年寒假,我們家在媽媽的要求下決定去河南老家過年,經過兩天漫長的車程終於到了老家河南新鄉。雖然旅途有些辛苦,但我卻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年味兒,這裏有着許多不同的的習俗,儘管和杭州的年不太一樣,卻是一樣的豐富多彩。

讓我們先從“吃”來說起吧。與每年在奶奶家年夜飯總有一頓豐盛的酒席不同的是,河南的年夜飯是吃餃子的。年三十從下午開始,大家就忙着和麪、擀餃子皮、包餃子,除了普通的餃子外,還會包成栩栩如生的麥穗,胖墩墩的大元寶,憧憬着來年五穀豐登、長壽發財。大年七年級早上也是吃餃子,我吃着一個大餃子的'時候突然咬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居然是一元錢硬幣,這時大家都祝賀我,說吃到硬幣的人這一年運氣都會比較好,今年學習肯定好。

河南這裏還有一種特殊的習俗,叫“會”,一般是村裏人自編自排的一系列節目,會在春節的日子裏在村子裏巡迴演出。這些節目有舞龍、舞獅子、踩高蹺、大頭娃娃之類的傳統節目,也有軍鼓表演之類的現代節目。他們穿着節日的服裝,扮作千奇百怪的形象,敲鑼打鼓很是熱鬧,這在奶奶家和杭州可未曾看到過。

春節的儀式中還有很大一塊兒和祭拜祖先有關。例如,年夜飯煮好餃子之後要燃放鞭炮告知祖先並首先盛出一碗放在牌位前祭拜。大年七年級需要給去世的長輩上墳,在河南這裏除了祭拜的食物之外,還會燒大量的紙錢、紙房子、紙衣服之類的東西,居然還與時俱進的有了紙手機、紙麻將桌之類的東西,做得像真的一樣,很是有趣。媽媽說這些東西燒了之後,祖先在地下就能夠使用。

我發現春節的這些小小習俗,雖然全國各地各不相同,但仔細品味一下就會發現,它們都透着在新的一年裏對祖輩的敬意以及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的期盼,雖然習俗隨着社會的進步也在變,但中國人五千年來文化中對家的重視仍在延續着。

關於年味作文10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今天是大年三十,在這辭舊迎新的除夕之夜,年的味道越來越濃。這正是:“鞭炮聲聲迎新年,妙聯對對貼門前。笑聲處處傳入耳,美味佳餚上餐桌”。我迫不及待地坐在餐桌前,等着一頓熱騰騰的年夜飯。

我伸着脖子瞪着眼,盼來了第一道菜———清蒸扣肉,燒肉下墊着土豆,燒肉油而不膩,吃得滿嘴流油。下面的土豆,蒸的爛軟,燒肉的'湯汁流了下去,土豆滲透進了肉的香味兒,入口即化,哥哥姐姐嘴裏塞滿了土豆,都說不出話了,這土豆如同在扣肉味的“冰激凌”,“喧賓奪主”,比肉還消滅的快。

下一道菜是百合炒蝦仁兒。百合淡白,蝦仁橙紅,奏響了紅與白的交響曲。百合有着淡淡的清香,蝦仁肉質彈滑,味美可口。一口下去,那蝦鮮美的味道,摻雜着一點百合花的清香。從舌尖直沁入心脾。讓人感覺似乎在蝦仁上彈跳,在百合的花海中遨遊。不一會兒,蝦仁就只剩最後一隻了,我和哥哥同時瞄準了它,不料哥哥出筷快、準、狠,先下手爲強,我終是沒有搶到。

突然,一陣肉香鑽入鼻孔。接下來的可是道硬菜——紅燒肘子。呵!看這肘子,油光發亮。輕輕挑起一塊豬皮,咬一口,湯汁瞬間流了出來,帶着一股油膩膩的香味兒,越吃越香。“這可不能吃太多”媽媽說“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

壓軸出場的,是年饃。這暄騰騰的年饃可是奶奶手工製作的,一掰開,一陣麥香直撲面門,好上頭!嘖!吃着筋道的年饃加上扣肉、蝦仁、豬肘子,嘿!也不油了,也不膩了,簡直是絕搭,再喝點飲料,多美啊!一個詞:真香!

飯後,我們圍坐在電視前,嗑着瓜子,看着春晚,一陣陣笑聲在屋裏迴盪。

或許,這就是永恆不變,又持續創新的年味兒。是記憶中不可抹去的家的味道。

年味,藏在小小的紅包裏,藏在火紅的春聯裏,藏在豐盛的年夜飯裏,藏在歡樂的春晚裏,更藏在每個人的心裏。

關於年味作文11

又是一年除夕將至,我回到了闊別已久故鄉。

剛到老家,爺爺忙起來了。他帶我去商店買了“福”字。經過爺爺一番叮囑,我們開始認真貼“福”。爺爺說“福”字是帶來吉祥幸福,能祈禱在新一年過上幸福日子,所以要用心貼,我們一聽,幹得不亦樂乎。我拿來一張金“福”字,往上貼時,爺爺說該把“福”字倒着貼,才能“福到”。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貼“福”字也講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門上倒着貼“福”!

除夕這天,奶奶忙了起來。她把磨好麪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紅糖﹑白糖與其它配料,做成鬆糕原料。爺爺早已在竈前把火燒得旺旺,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會功夫,熱氣騰騰咖啡色鬆糕出鍋了。我看得眼花,來不及歡呼,奶奶又嫺熟地撒上芝麻﹑紅棗。在一旁我早已饞了,趕緊切下一塊嚐了嚐,嗯——又香又甜,又鬆又軟,好地道家鄉民間口味!

中午,奶奶用紅薯粉做了紅薯餃,餡是蘿蔔﹑瘦肉﹑豆腐﹑烏賊幹,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傳統調料。一段時間後,奶奶把一個個紅薯餃放入蒸籠,過了一會,蒸籠周圍散發出陣陣香氣!出籠後,只見個個晶瑩剔透紅薯餃衝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爲快,夾一個放入口中大嚼起來,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滿頭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慈祥地對我笑了笑說:“孫子,多吃點,這可是家鄉特產,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過年,我們家都會收到壽桃,這是50﹑60﹑70﹑80﹑90甚至100歲老人子女把壽桃送遍整個村子,他們送來時臉上洋溢着笑容,能讓人感受到真心付出,由衷祝福。分壽桃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長壽”。今年是奶奶70大壽,爸爸與爺爺挨家挨戶地送壽桃,增進了鄰中之間親情友情。家鄉過年味兒就是也不一樣越!

初八,祠堂中又開始唱戲了。祠堂中樓上樓下是人滿爲患,笑聲不斷傳來。我看了一會就不看了,因爲我看不懂,也許是我沒耐心,只能看熱鬧。最後只剩下媽媽與奶奶看。走出祠堂,鑼鼓聲、二胡聲還能傳出來很遠。整個祠堂則五彩繽紛,臺上戲子演得惟妙惟肖,贏得觀衆們陣陣掌聲……

初九,我們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旅途。可家鄉熱鬧情景像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眼前——老家年味最濃!

關於年味作文12

有一種情感一直讓我回味無窮,那就是暖暖的親情。

放了寒假,馬上要過年,可卻感覺不到絲毫年味。匆忙的人羣、熱鬧的大街沒覺出和平時有啥不同,直到那天早上媽媽把我從被窩裏揪出來“快點,今天去給外公外婆拜年。”我才一個激靈意識到,這是又要開始馬不停蹄地走親戚拜年了。

行進在路上,我們很快就融入了走親戚的大軍中。電動車、自行車、摩托車、小汽車川流不息,水果、美酒、飲料、糕點,禮品是各種各樣。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淡淡笑容。

來到外婆家,輕輕敲了敲門,外婆立馬出現在了我眼前,好像早已在等着敲門聲響起。趕緊給外婆拜年,腳未踏進門就收了外婆一個大大的紅包,外公也不甘落後拉着我說:“又高了,也壯實了。”“是啊!我準備每逢佳節胖三斤。”聽我這樣一說,一家子人都被逗樂了,歡快地笑聲裏似乎有了濃濃的年味。(:)

晚上,舅舅舅媽弟弟妹妹都回來了,人一多,整個家好像要沸騰了,各人找各人的小團隊,爸爸媽媽和外婆、舅母打麻將,舅舅則陪我和弟弟鬥地主。一面牆將我們分割爲兩個“戰場”,但戰場上沒有硝煙的氣息,只有歡樂的溫馨。我和弟弟拿着大把大把的壓歲錢,而舅舅只拿了幾張一塊錢,他看着我們自信地說:“和你們這倆小屁孩兒打撲克這點錢就夠了。”我和弟弟相視一笑,瞬間便達成了祕密合作協議,舅舅卻還被矇在鼓裏。接下來,我和弟弟贏光了舅舅的錢,當我們故作驚訝地看着舅舅時,他卻尷尬地說:“今天牌神沒來……”我和弟弟聽到這個答案,忍不住開懷大笑。

拿着贏來的“戰利品”來到另一個戰場炫耀戰果,不料,一聲聲“先借我點錢,一會兒贏了給你分一半。”傳來,我也毫不吝嗇地將錢全借了出去,看着空空如也的雙手,心裏難免還是有點失落,忽而有猛然意識到:他們每個人好像都在用我的錢打牌。忍不住嘀咕地說:“你們這羣‘壞人’。”可話語裏沒有憤怒,只有被自己感動的歡笑。

那是一個難得快樂的夜晚,久久飄蕩的歡聲笑語裏卻飽含着濃濃的親情、純純的年的氣息……

關於年味作文13

每次過年,一大清早空氣中就飄着一股煮糰子的香味兒,接着就是撥茶葉蛋的聲音。到了大約5、6點鐘,一家子鬧哄哄地從被窩時打着哈欠爬出來,這就算是一天開始了。

其實按道理來說,過年是從十二月初八至大看初四。但是就正經的,過年只有四天,從七年級至初四。但是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天,這車輪戰天中,能幹的事情卻不少,這四天我們我們很快樂。

爲什麼過年就一定要煮糰子、蒸年糕呢?是因爲糰子是圓的,代表日後生活團團圓圓,而年糕的“糕”諧音“高”,代表日後的'財產和小孩的成績就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之後,就是換春聯。然後還要把“福”倒過來貼,代表“好運到了”或“福氣到了”。

放爆竹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但是我們買爆竹並不是正午放,而是夜晚放。到了晚上,天黑漆漆的,用打火機一點,“滋滋滋”地就亮起火來了,拿着它在空中畫個數個圓圓的小圈圈,就甭提有多美了。

我最喜歡乾的事就是——

晚上大約11、12點從牀上偷偷地爬起來,悄悄地穿衣,拿出擦炮。“噼噼啪啪”一陣脆響,家人都醒了。我便收回擦炮,將屑子拾回盒子,回到牀上繼續若無其事地睡覺。當聽見陽臺上“誰家孩子放的擦炮,是隔壁家吧?”“寶寶睡得很熟啊!”“到底是誰呢?應該是個孩子。”……之類的話,我就會忍不住笑起來,躲在被窩裏,小聲地說道:“是我!”。

我喜歡的第二件事就是發壓歲錢。五百的、一千的……沉甸甸的,拿在手裏,有一種怪舒服地感覺。然後買吃的,好吃的東西將我的嘴巴塞得鼓鼓的,想嚼都嚼不起來了。

我們這裏有一個規矩,從七年級到九年級都不許掃地,不許潑水,不許動土,不許動剪刀,不許曬衣服,不許說不吉利的話,不許打罵小孩。想必許多地方應該都有。

過年時,大街有許多人,許多車。處處都看味瀰漫,處處都充滿着思念和愛,處處都有着濃濃的年味。

關於年味作文14

年味可以是家鄉的習俗、年業飯時桌上的佳餚,也可以是在外面打拼了一年後回到家中時家人們高興的表情。家鄉的習俗對於是們來說是不可丟失的傳統呢!在外婆家時,更是好好的'體檢了一番張家界式的傳統,就讓我跟你說說吧!

我還記得那天是臘月二十六,前一天晚上外婆對我們說:“明天要早一點起牀。”我問外婆:“爲什麼呢?”

外婆回答我說:“因爲明天早上要吃團年飯呀!所以我今天晚上不睡覺了,一直坐到明天早上。”“我也要和外婆一起坐到明天早上。”外婆迴應道:“你還小,要長身體,覺還是得要睡的。”我默默的點了點頭,但我還是陪外婆一起坐到了凌晨一點左右。於是,我帶着微笑睡着了……

突然,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聲音,將我從夢中驚醒。我拉開窗簾一看,一個帶着火花的物體衝上雲霄,在空中炸開了絢爛的“花朵”。我想起外婆說過的話,立刻穿好衣褲跑到樓下去。樓下可真熱鬧啊:外婆在做飯,媽媽和姨媽在打掃衛生,姨父在貼春聯,姐姐和弟弟都在包餃子,我看到了也連忙下去幫忙包餃子。過了一會兒,要開飯了,但在這之前要先放一卷掛炮,外婆把那一卷長長的掛炮攤開,在前坪上繞了好幾個彎。外婆小心翼翼地點燃引線,隨着短暫而又清脆的“滋滋”聲,“噼裏啪啦”的聲音隨之而來。

該吃團年飯了,在長沙地區是叫年夜飯,時間是晚餐,而在張家界地區叫團年飯,又叫團圓飯,時間是早餐。我看到桌子上全是我最喜歡吃的小肉肉,瞬間就流口水了,馬上坐在桌旁開始吃飯。吃飯時,我看到有一碗飯和一雙筷子穩穩地放在桌子上沒人吃,覺得很起怪,便問外婆。外婆說:“這碗飯和這雙筷子是留給你外公的。”我一下就茅塞頓開了,外公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經去世了,這是在過年時紀念親人的。方法之一。

雖然年味在不斷地變化着,但是永不改變的是親情。

關於年味作文15

夜色如漆般染上窗外的樹影,窗內時鐘嘀嗒,毫不留情地指向十一點。春節臨近,可靜謐的黑夜照樣能淹沒白日的喧鬧。牆上映出晃動的人影,提筆揮毫間沒有一絲猶豫,彷彿不知午夜的來臨。墨香襲襲,沁人心脾。

踏進母校的大門,舊憶撲面而來,如山間清爽的風,亦似夏日連綿的雨。熟悉的磚瓦,夢中的樓房,頃刻間如塵封多年的信件終突然被褪去了灰塵,重新涌上思緒。

終於,手中沉甸甸的禮物使我記起自己前來的目的。信步來到老師耕耘希望的'地方,指關節叩擊被陽光曬暖了的木門,習慣性的“報告”和記憶中無數次的“吱呀”聲,把我推進溫柔的蜜“”。一張張熟悉的臉龐,由驚訝轉爲驚喜;一雙雙佈滿滄桑的手,拂過我的頭髮。

許久未見,一時有說不盡的話,道不完的感慨。眼角泛淚,爲過去懷念,也爲現在欣喜。我們似曾經那樣,促膝而坐,無話不說,可爲何老師的頭頂又新添了幾縷白髮?臨別時,老師拿出一卷紅聯對聯,徐徐展開,墨香瀰漫。老師嘴角漾起的微笑,是春節最好的回贈。

冬風拂過桌上攤着的紅紙,挾夾着墨香,用枯葉做紙,寫了一封家書,寄往遠方的春天。擱筆,提着滿紙祝福,走過黑瓦白牆,繞過幽徑小巷。推開街邊小賣部的門,走進客滿的飯館,邁入藥店的大堂,雙手捧起一顆顆愛心,獻給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口中感激的話語,是春節最美的寶藏。

除夕,桌旁,家人圍坐,暖意融融。年夜飯畢,展開墨跡,揭下舊紙,貼上新聯。老人眼中無限的驕傲,是春節最貴的嘉獎。

提筆,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副春聯,就讓這墨香,盈滿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