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精華】生活傳統文化作文彙編10篇

作文 閱讀(2.1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活傳統文化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生活傳統文化作文彙編10篇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故鄉的四大名點,將永遠是我的童年裏最深的印象,更是我一生的家鄉味。

四大名點,即烘糕、寸金、黑切和白切。小時候這四種糕點已經不再像七、八十年代那樣只逢重大節日才吃,平常隨時都可以吃,不過我是不常吃的。

小時候我初嘗它們時,並不覺得怎麼好吃,烘糕太硬了,咯牙;寸金太甜了,引牙疼;白切有些粘牙,時常要在嘴裏扣上半天;至於黑切呢,雖然味道還不錯,但看上去黑乎乎的,像堆煤球,一點也不討人喜歡。

而我們那時候喜歡吃的,是蛋糕店櫥櫃裏香噴噴的奶油蛋糕。孩子們常常坐在馬路的一邊,眼巴巴地望着對面的奶油蛋糕,長長的哈喇子從嘴角垂下,浸溼了屁股下的路檐石。不過每當我向母親要買奶油蛋糕時,母親總是說:&ldqu;奶油蛋糕油什麼好吃的,哪有我們的四大名點好吃!&rdqu;但是我對母親的話總是不以爲然,常常憤憤的`嗤之以鼻。母親最後還是拗不過我的再三請求,破例給我買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奶油蛋糕。不過奶油蛋糕吃起來卻遠遠不如聞起來想象中那樣,奶油噎的人喘不過氣來,僅嚐了幾口就只好作罷了。

後來我有重新吃起了四大名點。相比於光怪陸離都市裏千奇百怪的新式食品,四大名點猶如一個拄着柺杖的老人,從遠古走來,見證歷史的變遷,走過幾千年的光陰,保留着故鄉滄海桑田也不變的古老氣息。烘糕隨硬,但去盡鉛華,硬下的何嘗不是散發着淡淡籽油香的脆意呢?寸金雖甜,但甜中所含的,豈不是細膩的軟香粘滑,沁人心脾?扣着粘牙的白切,就不可以是孩童天真無知的嬉戲,啊?黑切爲什麼一定要貌其相,而不嘗其味呢?我的祖輩是老人柺杖上最溝壑的虯紋,如今我也融入了這古老的虯紋,嗜上了這古老的食品,這古老的家鄉味。

隋舍時間的流逝,四大名點默默地走出了人們的視野。

之後外出打工,一次同事聽我是安徽合肥的,便託我捎一些四大名點給他。我帶給他後,正如我所料,同事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但臉上流露出的並不是我所預料的高興,只是失望的搖了搖頭。我好奇地問了他爲什麼,他只是連連嘆息道:&ldqu;變了,變了,不是當年的味了。&rdqu;

這句話如警鐘一般敲擊了我那長期生活在繁華忙碌的都市裏的頭腦,我趕忙嚐了一塊,的確如此,我從中嘗取到一絲絲心寒的味道。如今的四大名點,已成了各式各樣添加劑的犧牲品,名存實亡。

打工結束回鄉後,我跑遍了滿城的大街小巷,卻再也沒有找到回憶中的味道。萬萬沒想到,四大名點給我留下的短短的美好的回憶,竟成了它們給我的最後記憶。我不禁又想起了同事的話,是啊,如今上哪去找那回憶中的四大名點,那記憶裏的家鄉味呢?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2

腰鼓是民間的傳統文化,它在陝北最爲流行,屬於打擊樂的一種。腰鼓兩端略細,中間稍粗,兩面蒙皮,是掛在身上敲的.。

腰鼓在民間十分流行。人們跳着腰鼓舞,變換隊形。扭秧歌的時候,每次都要跳腰鼓舞,腰鼓舞最初流行在陝西,後來在全國發展流行。現在,腰鼓舞已經在許多大城市的村民中跳腰鼓舞。主要是用來娛樂,同時也是一種業餘生活。陝北有腰鼓非常有名,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一些主要流行地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鼓手。因爲人太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動作大致相同。但在一些不同地區,形成了風格不同的習俗。

腰鼓一代接一代的流傳下去,成爲了我們流行的打擊樂器,每年的元宵節,我最喜歡看的節目就是那些爺爺奶奶打擊腰鼓的節目。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從古至今,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我們衆所周知的有:象棋、唐詩宋詞、皮影戲、剪紙花、戲曲......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象棋了。每當爺爺與棋友們殺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的時候的時候,我有一股好像真的在打仗的'感覺。於是,我纏着爺爺讓他給我買象棋。爺爺抵擋不住我的感情攻擊,就只好帶着我去買了。我一從超市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擺好了陣勢。讓爺爺教我如何下象棋。爺爺先教我怎麼擺放象棋。再叫我走棋子的口訣:馬走日,象走田,走直線,炮翻山。我聽着這句話,就覺得非常押韻、朗朗上口。我學的也非常快,很快就掌握了象棋的基本要領。我與爺爺大戰了八百回合,始終還是沒贏過爺爺。薑還是老的辣呀!看來我還是剛走進了象棋的門,以後要遇到的困難還多着呢。我要好好學習象棋,打敗爺爺(即使一次也好)。

我們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光是象棋,這冰山一角就能這麼吸引我。我一定要多多瞭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把這些傳統文化繼續流傳下去。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一些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就是過大年,也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喜慶的傳統節日。

每當過年,到處都洋溢着節日的氣氛。街上掛滿了大紅的燈籠,到處都是人山人海,人們忙着添置年貨,家裏也堆滿了好多好吃的東西,聽媽媽說,這叫“年年有餘”。家家戶戶都忙着大掃除,把屋子打掃得一塵不染。我也在家裏幫着貼春聯,貼倒福字,意思是說幸福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

到了年三十,最高興的就數我們這些孩子了,我們可以聚在一起放鞭炮,玩捉迷藏。最繁忙的.要數爸爸媽媽了,忙了一天,做了一大桌子的菜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晚飯後,大家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幽默的相聲、滑稽的小丑表演、優美動聽的歌舞表演,家裏一片歡聲笑語。我還時不時地趴在窗臺上看煙花,真是太美了!

我喜歡春節,這是個令人難忘的節日。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傳統文化——春節

張玉潤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紅的'燈籠,媽媽也給我買來了禮花和小鞭炮呢!

到了晚上,我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去樓下放禮花和小鞭炮。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禮花有的像美麗的菊花,有的像淘氣的小孩子,還有的像美麗無比的仙女……還有很多樣的呢!

轉眼間,就到了看聯歡晚會的時間了,演員們都表現得很出色。

看!小朋友,這就是春節,你們喜歡嗎?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6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吃糉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賞月、手工剪紙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節日是過年。

在快過年的時候,人們都在買年貨、買年畫、貼福字、貼對聯,準備美味可口的菜餚。大年三十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在吃年夜飯,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小朋友們還可以放鞭炮。在春節的時候,大家都在忙着走親訪友,拜大年,小朋友們還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壓歲錢。

我問爸爸:“爲什麼在春節要放鞭炮?”爸爸說:“很久以前,傳說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年過年的時候,他就會來村子裏吃人,一口能把一個村子的`人全部吃掉。這一年,這隻叫‘年’的大怪物又來村子裏吃人了,於是人們想出來一個辦法,把鞭炮給點燃,鞭炮的火光令這個大怪物非常害怕。從此以後,這個叫‘年’的大怪物再也不敢跑出來到人間吃人了,但人們怕它還會來到人間吃人,於是每年過年人們都會放鞭炮。”

每年過年,我都特別開心,因爲過年有許多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壓歲錢,所以過年是我最期待、最興奮的傳統文化節日。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7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多種多樣——中秋節、端午節、元旦、春節……

就說說春節吧!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這是爲什麼呢?原來傳說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裏去危害人類。村裏的人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魄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爲“年”一次能吃掉整個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了。天漸漸黑了,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火堆,頓時熊熊大火燃燒了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子找了根竹節扔進火堆,那時“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荒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形成了。

過年時,大家除了放鞭炮,還要吃水餃。老師說:“餃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說舊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餃子裏放一枚銅板,誰第一個吃到裝有銅板的餃子,就意寓着今年會很幸運。現在的人們,覺得這樣不衛生,改用裝一顆蜜糖。

春節還有倒貼福字的習俗,這是預示着福來到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只要我們去研究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中國結歷史悠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文化。它是由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禮儀紀事,在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及藝術。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常以中國結爲裝飾,而戰國時代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身影”,延續至清朝纔是中國結真正,流傳於,民間藝術的時候,當時多用來室內裝飾,親友間的饋贈佳品及個人的隨身飾物。民國69年由臺灣和各個國家的一些熱愛結繩藝術的'朋友,廣泛收集整理與研究,因爲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代表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

中國結的編制,要經過編,抽,修的過程。各種結的編法是固定的,但是抽可以決定結體的鬆緊,耳翼的長短,線條的流暢與工整,可以充分表現出藝術和技巧的修養。編用的線材,除了棉。麻。絲。尼龍和皮線之外,還有金銀等一些金屬線材可以搭配,更增強中國結裝飾的作用和作爲美觀而又好看的裝飾品。

中國結不但歷史上非常悠久,而且造型上特別優美,耳翼美觀大方,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9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有七夕節、端午節、中秋節浩宇剪紙……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了。

因爲中秋節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爲四季,每年有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每年的中秋節,全家人就快樂的聚在一起享受媽媽做的美味佳餚,大家有說有笑,共度這美好的中秋佳節。

記得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吃完晚飯,坐在陽臺上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可是,天公不作美,月亮一會兒出來了,一會兒又被大片的烏雲遮住了,好像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我們仰望天空時隱時現的月亮時,外婆就不由自主地給我們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她說:“古時候啦,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有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從此老百姓過上了太平的日子,他們都很感激后羿。後來有一位道人送了后羿一包長身不老的仙藥,吃了可以昇天。后羿捨不得一個人獨吃,把仙藥交給了他的妻子嫦娥,嫦娥一心想昇天成仙,偷偷地吃掉了仙藥一個人飛上了月宮。”我和小寶聽得很入迷,但我在書上看到的嫦娥奔月和外婆講的有點兒不一樣,看來民間的傳說各種各樣。

我之所以喜歡中秋節,是因爲它不但給我們帶來了寧靜而愉快的夜晚,還給我們帶來了和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裏有着許多的“寶藏”。比如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春節放鞭炮、貼對聯等等。

就拿春節來說吧!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貼着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爲包糖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就拿過年放鞭炮來說吧。

過年爲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