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3篇

作文 閱讀(2.4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3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1

在生命的縱橫阡陌,踽踽而行,或見落花翩躚衰草盤桓,或遇轉變道路泥濘坎坷,或聽悠遠山谷中傳來鳥兒聲聲清啼,有的人或驚,而有的人或喜,有的人或悲,而我卻認爲,保持一顆平常心,最爲重要,該來的終究會來,正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自信,是睿智。

看!歷史跟河星光璀璨,李白格外耀眼奪目,他放蕩不羈,像野馬。總希望馳騁在世界上展現自己的`才華,但是沒伯樂認識他這匹千里馬,官場上的種種失意不要緊,因爲他是自信的,自己的才能自己最清楚。才華橫渡不再“摧眉折腰事權貴”,因爲他是睿智的,他拿的起放得下。他誘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李白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已成歷史,我們要懷有一顆平常心,不要因失去而悲傷,也不要因爲得到而過分的高興。無論面對什麼,都要豁達樂觀地面對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坦然,更是穩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他是民族的英雄,他面對生死,寧可站着死,也不卑躬屈膝的活,他輕視敵人用權貴人金錢招安他。他的身上折射出的是赤膽忠魂,更是穩重,面對生命的終結,他所表現出的那份坦然,真是令人欽佩、敬仰,他做到了不以物喜,更做到了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崇高人生境界。能做到的人,不是才華橫溢的智者,就是有所作爲的強者,他們能夠坦然地看待生活中的成功,更能睿智對待失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確看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坦然面對人生中的悲歡離合,如此你才能在物慾橫流,爾虞我詐的大千世界生存。

在人生的旅途中,懷有一顆平常心,時時刻刻準備面對人生之中最真實的情感,無論遇到的是落花翩躚衰草盤桓,還是遇到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或遭遇一路塵滿客袍,你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懷有一顆平常心,慢慢欣賞人生路上的風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活有悲有喜,心情有好有壞。我們總是爲了一點小事就鬱結於心。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越是受挫,越要熱愛生活,即使心情不美好,也要好好愛自己,別和自己過不去。人生如四季,歲月靜好,笑口常開。

“夜月一簾幽夢。春分十里柔情。”我喜歡春天的風,春天的雨,聞到春天的氣息總像回到小時候,盼望着,盼望着,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乘着春風在田野裏,園子裏坐着,躺着,享受着春風拂面而過,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那春風裏帶着泥土的氣息,混着各種花的香,帶着絲絲甜味。如父親偶爾帶回來的糖果。那時的雨,帶着淡淡的涼意,又帶着新生。春天的雨可以讓父親,母親陪我玩着各種小遊戲而不用去工作。"一年之計在於春"。有除舊迎新,有希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上了國中才發現自己學業不精,學藝不勤。像西沉得孤月,習習涼意,看着老師期盼的眼光,拿起筆,拿出書,在夏夜勤奮拼搏。以筆爲犁,以書爲地。播下知識的種子,收穫試卷的分數。不忘老師的鼓勵,不忘教導主任孜孜不倦的`教誨。儘管汗水打溼了衣襟,儘管蟬聲喧囂,在那個最悶熱的夏天裏,我始終不肯放棄,如那小荷嶄露頭角,如那蜻蜓款款飛舞。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黃落兮雁南歸。”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是分別的季節,秋風微微吹起。天空上大雁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排成“人”字。飛過金黃的麥田,飛過活紅的楓葉林。帶走了兒時的童趣,帶走了兒時最好的閨蜜,沒帶走的是那七彩的髮夾,那金黃的書籤。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絮”。沁着冷冰冰的空氣,遇到了甜蜜而美好的友情。似乎沒有任何的陌生。是那樣的自然,就像你我相識多年。我們一起看電影,一起逛街,一起臭美的自誇,和幽默的話語。友情的溫熱使我在冬季裏取暖避寒。

人生之苦,苦於心態,苦於爭搶名利財富,苦於計較得失榮辱。殊不知簡單即是福,凡事不必苛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3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萬物否泰,孰能運掌天機?與其爲時乖命蹇而傷神,抑或爲良辰美景而欣喜,不如學那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披蓑迤行於煙雨間。

一輪皎潔玉盤懸於青冥,引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揮毫!既有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溫綿情愫,又有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豁達期許,還有李後主“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的悽婉絕涼。此中可知,世人的悲喜何曾是爲月而生?分明是瞻月之人自己生髮的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人有七情六慾,而事亦有是非臧否,這塵世萬千,若要處處動情,這情何以堪?

世人皆惜納蘭容若,“謙謙公子,溫潤如玉”,奈何而立之年匆匆,卻行不至不惑的歲月。殊不知,這樣一位活在“人生若只如初見”的象牙塔中的詞人,卻總被“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現實困擾。如此這般,怎能不鬱結於胸而英年早逝?這實在是應驗了另一位詞人倉央嘉措所言:多情損梵行。

人生在世,過分敏感於世事無異於自尋煩惱,“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真正的智者應是樂觀豁達,固知萬物皆有輪迴,何需因一時之陰晴圓缺而驚動內心?

見賢思齊,古之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想東坡居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豈不快意瀟灑?老莊之道,道法自然,山川本無喜憂,悲歡自在人心,唯有內心的積極才能帶來生活的激情。

遙想當年,紅軍長征之路漫漫,沿途更是險惡叢生,你可知道英雄們都怎麼說?“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金沙浪濤,雲崖寒索,“風景這邊獨好”!

如今的'快節奏生活,膨脹了太多人的名利之心。追求一定的名利固然必需,但過分豔羨他人必會打破自我內心的平衡,常生悲觀,實屬不可取。所以,此時此刻,人們特別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尤其需要擁有一顆豁達與寧靜的心。唯有內心的沉潛,方能直麪人生的喜怒哀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驚蟄時的草纔可綠至枕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