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精】

作文 閱讀(5.03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端午節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精】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那一天,人們都要賽龍舟,投糉子。賽龍舟是爲了增加節日氣氛。而投糉子,則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屈原

屈原出生於一個楚國貴族家中,幼年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被楚懷王得到重用。而屈原性格耿直,得罪了人。那個人便離間楚懷王與屈原的關係,讓懷王把屈原流放國外。

幾年之後,秦國攻佔了楚國,屈原的報國志破滅了,他感到無力迴天,於同年五月份含恨投羅泊江自殺了。

屈原死後,當地的老百姓悲痛欲絕,他們下河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卻始終都沒有找到。爲了防止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老百姓們想了一個辦法:用荷葉包住糯米糰投入河中,這樣就會分散魚蝦的注意力,從而使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這種投糉子的習俗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端午節不僅要投糉子,而且每個人還要喝上一碗雄黃酒呢!

古時候,人們熱媒爲雄黃可以克百毒,於是便釀成雄黃酒喝下,自認爲百毒不侵。於是,喝雄黃酒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每家都可以美美的吃上一次糉子。糉子的顏色,口味有許多種。顏色分爲黑米糉子和白米糉子,口味則分爲紅棗的。花生的.。豆沙的。水果的··· ···總之,這些糉子可以讓我們大飽口福了。

不光是吃糉子,看賽龍舟也是一種享受。那一條條龍舟,氣勢磅礴,宛如一條巨龍在水面遊動。龍舟所到之處,激起的水花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美麗。

快過端午節了,你們一定要觀賞者壯觀的龍舟比賽,往河裏投糉子,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啊!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2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母親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母親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糉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人們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人們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人們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3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糉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爲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糉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裏,慢火煮一下午。糉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糉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爲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4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期而至,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啦!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做香袋、喝雄黃酒……我漸漸長大了,懂得越來越多。我知道了屈原的故事,這樣一個忠貞愛國的詩人,在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那麼,今年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仰慕和追思。

那就動手包糉子吧!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姥姥準備做糉子的材料。姥姥笑眯眯地說:“準備好了,瞧,在那裏呢!”我跑到廚房一看:“啊!泡了一晚上的紅小豆,雪白的`江米,醃製好的肉塊兒,碧綠的糉子葉,暗紅色蜜棗……我好像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了!”

姥姥先把糉子葉放在開水裏煮了大約五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裏撈出來,放到冷水裏冷卻。姥姥從冷水中撈出兩片葉子,將它們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後對摺成漏斗形,左手托住卷好的糉子葉,右手拿勺倒入三分之一的米。在姥姥指導下,我在“餡”裏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後,右手抓起糉子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糉子葉的底部。聽姥姥說這麼做是爲了讓糉子的“漏斗”裝得更多些。咦!包糉子,還有這麼多“學問”啊!

最後,我和姥姥用多餘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實,在糉子上系一個蝴蝶結。哈哈,大功告成啦!

過了一會兒,將包好的糉子全都倒進了鍋裏,蓋上鍋蓋,大火燒十分鐘後,高壓鍋發出“噝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開始飄動着糉子的香味兒,真讓人垂涎欲滴啊!一個小時後,一個個充滿清香的糉子新鮮出爐了!我一邊品嚐着糉,一邊想着老百姓用這個形式來祭奠屈原的故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賽龍舟的盛況,掛艾草的風俗,讓端午節變得熱鬧而生動起來。我想,端午節,我們吃的不僅僅是糉子,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食糧——滋養我們的心靈,啓迪我們的智慧。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5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是開始,“午”是最熱的時段,端午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開始的節日。這個時期,“五毒”最活躍,人們爲了去除毒性,保持身體健康,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民間有很多習俗:吃糉子、扎五彩繩、賽龍舟、掛艾蒿、喝雄黃酒,因此這個節日又叫除病節。這些民俗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秦國大舉進犯楚國,楚國士大夫屈原給楚王提出很多保家衛國的建議,但楚王聽信讒言,不採納屈原的建議,還將屈原打入牢獄中。後來屈原被流放,流放期間,當他看到楚國的江山被秦軍佔領時,他悲痛欲絕,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感動着老百姓,老百姓爲了使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向江裏投米團,當時屈原投江的那天正是端午節,後來演變成人們吃糉子的習俗,以此來懷念屈原。

扎五彩繩是爲了驅走疾病。傳說端午節時人們把五彩繩戴在手上,把疾病吸走,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就要把五彩繩扔掉。這些常識大家一定要記住喲。

掛艾蒿是爲了驅趕蚊蟲。天熱容易滋生蚊蟲,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認識到艾蒿能驅走蚊蟲,於是大家紛紛在自家掛滿艾蒿。現在驅趕蚊蟲雖然不再用艾蒿,但人們仍然以這個形式來傳承這個習俗。

端午節是有意義的節日,我們要傳承發揚光大。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請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6

每當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臨。這是中國人的節日。有許多習俗,如吃糉子、賽龍舟和插艾葉。今年的端午節不同。我們過去常常買糙米在端午節吃,但是今天我們親自打包了!

我媽媽對我說:要包棕色的種子,兩片棕色的葉子應該摺疊在一起,三分之一的翼棕色子葉應該摺疊成漏斗外觀,然後是把糯米放入,用筷子搗實,然後使用漏斗手掌上部的手柄漏斗把它封起來,用繩子綁起來,打個結,做成一個甜棕櫚。我照媽媽說的做了,但是當我包糙米的時候,我要麼漏了糯米,要麼打碎了新摺疊的漏斗。但是我不會被一點點困難嚇倒。我必須再做一遍。過了很久,一切都來到了我身邊。我終於懷上了一個棕色的孩子。

奶奶用鍋蒸我們包的糙米。78小時後,奶奶拿出糙米,對每個人說:“吃糙米吧!”我和爸爸媽媽出去吃了一頓美味的糙米。我嚐了一口糙米,哇!棕色的種子很好吃!我馬上對奶奶說,"奶奶的糙米很好吃!"我的.父母品嚐時也稱讚了我祖母的廚藝。我的祖母受到如此大的讚揚,以至於她說:“哪裏,哪裏!”

這時,我問父親:我們爲什麼吃糙米?爸爸說:這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奶奶接着說:屈原有愛國熱情,但他沒有辦法報效國家。後來,楚國的首都失去了保險。公元278年5月5日,屈原投河自盡而死。爲了悼念屈原,人們把包好的糙米扔進河內,這樣魚吃完後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奶奶一口氣說了很多話。

我說:哇!奶奶,你知道的太多了。

今天,我真的很開心。如果你問我爲什麼,我會說:今天我學到了知識和棕色的包,我當然高興!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7

又快到糉葉飄香的端午節了,這勾起了我對端午節習俗的回憶。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它的來源是祭奠一位愛國志士。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位叫做屈原的大臣,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提出了好多對祖國有益的建議,但卻遭到貴族的反對。後來因爲一些人的誣陷,被罷了官,趕出了京城。他在流放期間,因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一天天的侵略,心如刀絞,於是便於五月初五跳江自殺。剛開始人們在水裏投放飯糰、食物認爲只要讓魚蝦吃飽了,它們就不會傷害屈大夫的屍體,而且還經常划着小船在江邊尋找屈原的屍體。最後,五月初五這一天漸漸變爲了一個節日,而這些習慣也漸漸變爲了賽龍舟,吃糉子,飲黃酒等習俗。

今天,人們還保留着佩香囊,帶五彩繩,插艾蒿的習俗。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包糉子和吃糉子。

每到端午節,一大早我們一家人就會去買糉葉,糯米,大棗,有時還買一點兒五花肉,然後回家自己動手包糉子。我們都非常高興,快樂,一家人其樂融融。待糉子熟了之後,滿屋都飄着糉子的清香。這時,我們就會團坐在一起,品嚐美味的糉子,有聲有笑,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啊,對了,這一天,我的姥姥還會給我編五彩繩,給我做香囊。

我們家在那一天,還會在門上插艾蒿。我曾經問過姥爺,爲什麼要插這種有獨特香味兒的植物,姥爺告訴我,因爲插上它有可以祛百病的寓意。

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還會看賽龍舟的比賽。還會爲他們加油,助威。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曆史文化的瑰寶、璀璨的明珠,我們一定不能讓它丟失,要將它好好的流傳,發揚光大!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8

大家一定知道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吧!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一直以來都受到當時楚王的重用,一心想讓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可是昏君楚王卻聽了奸臣的話,把屈原消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他很悲憤,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便抱着一塊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去。楚王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才醒悟過來,可是爲時已晚,我們偉大的屈原,已經跳江死了幾個鐘頭了,連個屍體都撈不到。人們爲了不讓屈原的靈魂餓了,便將飯菜倒入江中,又害怕江中的魚、蝦將飯菜吃掉,就在飯菜外面包上葉子,把糉子扔到江裏,希望江裏的`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遺體。從此以後,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就留了下來。如今,糉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的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後來人們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將乘小舟打撈屍體和用葉子包飯,轉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和吃糉子。每到端午節,有些地方人們會家家戶戶在門上插: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五端”)。還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待到中午就可以大飽口福了:黃魚、黃瓜、黃鱔、鹹鴨蛋、雄黃酒(“五黃”)。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洋溢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船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在這個糉葉飄香的季節裏,我們走得更穩,更堅定,無往不勝。只因爲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節的腳步正在悄然而至,雖沒有正式的到來,但熱情的人們已經在爲端午節而準備了。而我也急切的盼望着端午節的到來,因爲那時我們就可以吃糉子,看龍舟賽了,但我也想起了那位偉大的詩人——屈原。而“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也正是爲他而寫的。

想着曾經過端午節的時候,便迫不及待的期待着他的到來。因爲以前端午節到來之際,外公外婆就會包那香噴噴的糉子,我也跟着忙活起了。首先是泡米和泡糉葉,等泡好後,便正式包糉子了。我便在一旁學着包起來,剛開始時,糯米總是裝的滿滿的,結果總會露出一點小白牙,而外公總是會笑着來給我糾正我的錯誤之處。慢慢的自己也熟練起來,雖然還是沒有外公包的好,但外公還是會誇獎我能幹。那時的自己是幸福的,開心的,但現在卻身在異鄉,不能再和外公一起過端午了,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端午還有一樣不容錯過,那就是賽龍舟了。觀看龍舟的場景,我還歷歷在目。“加油,加油!”一聲聲鼓舞的聲音在大河上此起彼伏,隊員們齊心協力,拿着槳奮力向前划着。還有一位隊員敲着鼓爲隊員打氣、加油,指揮着他們,希望能夠得冠軍。那些隊員們劃出的水波快速向後退,龍舟像箭一樣在大河上飛快地向前行駛。隊員們都希望能成爲第一名,但人人都知道“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以前的端午是快樂的.,高興的,幸福的,也期盼着今年也是如此。但我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應該牢記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0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糉,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糉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擡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着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着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裏忙裏忙外的,廚房的竈放着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糉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糉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時,裹蒸糉就會散掉,走失了裏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着裹蒸糉,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糉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着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裏面剛裹蒸糉,每一個人都從屋裏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爲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裏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着這些裹蒸糉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糉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糉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1

六一我和媽媽去超市,看到好多人在買糉子,我問媽媽爲什麼這麼多人買糉子,媽媽說明天是端午節,媽媽問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我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端午節的由來。我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大臣,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屈原眼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而國王又不聽他的建議,去抵抗秦國的侵略,他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他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 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民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民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媽媽說咱回家包糉子好嗎?我很爽快地說:“好,咱包八寶糉子吧”。

包糉子的過程:第一,先把、糯米、紅豆、葡萄乾、花生、綠豆、豇豆、芸豆、玉米粒泡半個小時。這是把糉葉洗洗,造好捆糉子的線。

第二步,包糉子時先把兩片糉葉疊在一起,握成錐形,然後放進泡好的糉子餡,再把糉葉對摺過來把餡包嚴用線捆住,一定要捆緊了。因爲煮的時候,米受熱會膨脹。

第三步,就是煮了,煮半個小時就好了。

我感覺自己包的糉子比超市賣的還好吃,因爲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自己感覺好嗎?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2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糉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採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裏準備包糉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老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糉葉、糯米、紅棗等。這糉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着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老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老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老爸一樣把糉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哪知這個糉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老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纔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老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老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出爐了,看着它,心裏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糉子就是漂亮!老爸老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節仍然期待。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3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汨羅江,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4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糉子,我們家也不例外。當你在端午節的那一天走在大街上時,到處能夠聞到糉子的香味。每到那一個時候,我便會一口氣吃掉兩三個,可儘管那樣,我還是不知足地埋怨說:“如果天天都是端午節該都好啊!那我就能夠天天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上個星期日早晨,我看到了家裏的冰箱內有很多糉子,便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早飯吃糉子吧!“媽媽聽後,欣然同意了我的請求。

一會兒,媽媽讓我把糉子拿出來解凍,我拿出糉子仔細端詳着,糉子的外面穿了幾層軍綠色的大衣,衣服外面還繫了一根腰帶,呈三角形。這時,我就好奇地問媽媽,糉子是怎麼裹的?媽媽說道:“首先要把糯米浸泡在水裏,讓它膨脹,同時把蘆葉浸泡在水裏,這樣纔有韌性。過半個小時,把水全部倒掉,拿四五片蘆葉,捲成圓錐形,在裏面裝三勺左右糯米,然後用蘆葉將上面封閉,再用繩子緊緊地扎住,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便好了。”

不一會兒,糉子外面的冰塊就溶化了,媽媽在鍋裏倒了一些水,打開了煤氣竈,等水熱了的時候,媽媽將糉子一個個的放到鍋裏,彷彿要讓它們洗一次熱水澡,糉子寶寶們好像也很樂意,乖乖地入了鍋。

大約過了十分鐘,糉子便能夠吃了,我頓時感到香氣撲鼻,令我垂涎欲滴。

我拿出糉子,把其中最大的.一個糉子的腰帶解開了,脫去了它的外衣。這時,一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真想咬它一口,可我還是拿給了爸爸,然後又剝了一個給了媽媽。他們都不停也稱讚說:“好吃、好吃。”最後我也剝了一個吃了起來,可真香,有糯米香、有花生香、有鹹肉香,還是蘆葉香。當我將一個吃完時,手上、臉上都沾有糯米,活像一個“大花貓”。

香,糉子可真香!明天我還要吃糉子。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5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來,我想起了媽媽曾經給我講的“端午節”來源的故事,想起了每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糉子的往事,想起了每年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糉子的歡樂場景。

曾經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據說是屈原投汩羅江後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的習俗。

還記得去年端午節的早上奶奶拿來一大盆蘆葉、淘好的米和淹漬好的肉餡,準備包糉子。首先奶奶用四、五片蘆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後將蘆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狀,接着用勺子往裏面裝米和肉餡,肉餡在米的中間,再接着把蘆葉折來折去,就像在變魔術一樣,不一會兒一個標準的“三角體”呈現在我的眼前,最後用線紮緊。看着奶奶一個糉子包好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五片蘆葉開始有模有樣的做了起來。可是這些蘆葉疊平後,好像故意要跟我作對似的,總是卷不成圓錐狀,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急得我滿頭大汗,奶奶來到我身邊奶奶細緻耐心的指導,經過幾番折騰,一個奇形怪狀的糉子終於包好了。我接連包了五個糉子,累得氣喘吁吁,我終於學會包糉子。晚上我早早就坐到餐桌旁,廚房飄出陣陣糉子的香味,忽然爸爸從廚房端着熱氣騰騰的糉子出來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感到格外美味可口,爸爸常教育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豁然開朗。每年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糉子的歡樂場景又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端午節,一個令我難忘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