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視野決定高度作文

作文 閱讀(2.0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視野決定高度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視野決定高度作文

視野決定高度作文1

大鵬俯視萬物翱翔雲端,纔有了鵬程萬里的寓意;青蛙環視井底洋洋自得,纔有了井底之蛙的笑語。人也一樣,你的眼光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楚王丟了心愛的弓,這一國之君擡起頭來,看到了廣闊的疆域,“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推崇“仁”的儒家大師孔子擡頭,看到了天地間叫“人”的羣體,“人失之,人得之”。道家尊重自然天理,老子放眼,得出“得之,失之”的天理。

楚王失弓的故事流傳了千年,人們不難從中領悟: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卻看出了不同的豁達,不同的眼光決定了未來他們人生的高度。

宏偉的教堂裏,端坐的教皇俯視圍繞他的教徒:“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無需認證,無需解釋,一句話便成了真理。一羣有志之士細心研究,潛心鑽研,發現了不同,卻被至高無上的教皇迫害,年輕的哥白尼更是付出了生命。

如今,“日心說”已是婦孺皆知的事實。不是當時無人發現,而是無知的教皇不知道,世界上有比他的教堂更莊嚴的東西——真理。從未試着走出教堂的教皇可笑地俯視地球,殊不知,在哥白尼看來,“萬物中心”的地球不過是八大行星之一。眼光越過地球的哥白尼放眼宇宙,發現了真理,受到了後人敬仰。

錢塘江大橋看似是不可能建成的橋,茅以升以全新的管理方式和創新的造橋方法完成了這一創舉。然而,大戰爆發,大橋必須炸燬來拖延日軍,茅以升毫無怨言,“抗日必勝,此橋必復”,剛勁有力的八個大字躍然紙上,大橋帶着希望轟然倒塌。

大橋是茅以升也是當時中國的偉大創舉,茅以升更是爲之傾注了畢生心血。然而,國難當頭,智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民族的生死存亡,他自動忽略了橋對自己的重要意義,他的眼光已越過了個人利益,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茅以升被尊稱爲中國造橋大師,更是一代開國功臣。

還有那些爲國奮戰的將軍與士兵,爲民請命的清官與詩人。杜甫心繫天下民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李白放眼自然,遠離塵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小人只顧私利,庸庸碌碌終生,埋沒於塵世。偉人放眼大局,纔有了指點江山的豪氣,發現真理的眼光,淡泊名利的心胸,從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生。

眼光決定人生的高度。

視野決定高度作文2

跳躍於雲端與谷底之間依舊瀟灑。

輾轉於廟堂與江湖之中依舊曠達。

流離於回憶與現實之際依舊堅強

他們擁有處變不驚的驚人魄力,擁有無人企及的風采,擁有跌宕精彩的人生,而這一切只因他們的視野夠寬廣,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找準自己的'定位,提高自己的境界。

寧願放浪形骸也不摧眉折腰。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壯志滿懷的李白踏進“華麗”的牢籠之後才發現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摧眉折腰使他不得開心顏。原本要在政壇上一展抱負的他鄙棄了功名利祿選擇了自然,他“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而“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後人或許應該感謝官場,感謝它開闊了這朵青蓮的眼界,讓他更上一層樓。

即使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

誰不想擁有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而現實總是事與願違,一次、兩次可以,可是一次又一次呢?“屢戰屢敗”淘汰了一些人,然而蘇軾堅持了,經歷過風雨的人總是會有一種超然的境界。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多年的風雨坎坷並未磨盡你的壯志,只有你纔會有“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境。仕途的不順、人生的失意纔會讓東坡達到這種超人的境界。

南渡雖苦,也要欣然接受。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是少女的嬌羞;“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是少婦的情愁。曾經和丈夫的美滿婚姻已經是繁華一場,眼前已不再是琴棋書畫、君撫琴妾善舞的美好畫面了,鐵騎踐踏了一切,枯藤老樹昏鴉雖盡顯淒涼,而易安的生命中卻得來一筆財富,那就是她的境界,南渡後的孤苦讓她明白了自己不再是那個懵懂的少女,而是一個蒙受國難的成人了,於是國家之恨代替了兒女私情,爲歷史留下了一代才女。

一切只因視野的開闊,因爲這,自己纔會成長,纔會懂得自己人生的價值。視野決定境界,去開闊自己的視野,自己的境界纔會提高。

當看透了人生波瀾一切歸於平靜之時,曾經的風雨對自己來說只是淡然一笑,這就是一種境界的提高。

視野決定高度作文3

冰心先生說,牆角的花,當你孤芳自賞時,世界就小了。

——題記

當奔騰的流水在千仞的峭壁之上傾瀉而下時,便有了“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的磅礴氣勢;當勇敢兇猛的蒼鷹在九萬里的高空揮翼翱翔時,便有了展翅蒼穹,誰與爭鋒的昂揚鬥志。好水成瀑,鷹擊長空,此之謂“高度決定視野”。

站得高,所以看得遠。他們,在兵荒馬亂、人心渙散的年代,獨上高樓,看到了芸芸衆生的喜怒哀愁。於是,屈原吟唱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陸游低語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范仲淹高歌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杜子美感嘆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們,站在那個高度,決定了他們比凡人看得更遠,無論窮、達,皆兼濟天下。

站得高,所以看得清。常言道:“當局者迷。”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太白,滿心的躊躇壯志,滿腹的才華經綸,換得了力士脫靴,貴妃研墨的非凡待遇。然而,他卻獨上高樓,看清了宦海的浮沉,官場的險惡,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且放白鹿青崖間”,“舉杯邀明月”。再看那揀盡寒枝不肯棲的智者,竹仗芒鞋輕勝馬的行者,經歷了烏臺詩案後,獨上高樓,看清了人生的反覆無常。於是,他豁達,他大度,他“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們,站在那個高度,感悟到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因爲站得高,所以流放到北海牧羊的蘇武未曾放大痛苦,在大漢的歷史上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因爲站得高,所以人比黃花瘦的易安居士豪氣地講述着“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回州”,即使愁思連蚱蜢舟也載不動,即使“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冬去春來,花謝花開,周而復始。就如同人生的短暫,是不能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心銘記“高度決定視野”。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清,才能把對人生的熱情傾注在眼前的這片土地上,澆灌生命的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