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家鄉的名片作文精選15篇

作文 閱讀(7.84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名片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名片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名片作文1

說到高淳的四寶,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四方寶塔、一字街、倒栽柏樹、白牡丹。假期裏,我和爸爸就去了白牡丹的故地——玉泉寺。

穿過長長的大殿我們來到了後院的牡丹亭,這裏景緻優雅,風景秀麗,但白牡丹已經不復存在了。據說當年不知誰傳言這裏的白牡丹是鐵柺李扔掉的仙丹所化,能治百病。於是每年花開時節,朝廷官員以及求藥、獵奇的人紛紛前來觀賞。爲了接待官員,寺廟花光了所有積蓄,無奈之下,廟裏和尚只好悄悄用開水把花澆死了。坐在亭內一陣微風吹來,我似乎聞到了牡丹花的清香,或許白牡丹當年就生長在這裏吧。這時我彷彿置身於當年熙熙攘攘的人羣中,和那些遊人一起觀賞着那神奇、豔麗、芬芳的`白牡丹;也好像看到了被開水澆灌的牡丹花在漸漸地枯黃凋謝,而我卻無能爲力,只能在一旁着急惋惜。花雖逝但景緻猶在,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然後我們來到了後山,從山腳沿着蜿蜒的石階小路一路上到山頂眺望固城湖。她銀光閃閃、微波盪漾,一葉扁舟在湖中搖盪。遠處的花山依稀可見,固城湖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動人,真是“碧波萬頃固城湖,水色山光入畫圖”啊!

半天的遊玩轉眼就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但家鄉美麗的風景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

家鄉的名片作文2

我的家鄉位於山西應縣,在這裏有宏偉的石柱山,有一望無際的鎮子樑水庫,有籠蓋四野的跑馬樑、還有碧波盈盈的薛家營水庫等多處風景名勝,但我覺得最能代表家鄉出戰的無疑是應縣木塔了。

“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這是登臨木塔給人俯瞰的妙處。木塔塔高11米,相當於20層樓那麼高,人們駐足從外看木塔,木塔有五層,其實裏邊還有四個暗層,共九層。除此之外,木塔最大的特點就是全身沒有用到一顆釘子,它比俄羅斯方塊有趣,比樂高神奇,它是由不同樣式的木製塊根據最基本的木製結構像搭積木一樣,一點一點搭建而成的,但就是這樣一座足以與比薩斜塔和埃菲爾鐵塔相媲美的古代建築,如今卻也發生了微微傾斜。

但這絲毫不影響那些環塔飛舞的麻燕,它們從木塔高處奮力衝起,從起飛到棲息,甚至獵取肥美的蛀蟲全都依仗着木塔的饋贈。在木塔前有一尊潔白的觀音菩薩像,襯托得木塔莊重而神祕,觀音像前方是一座古老的牌樓,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訴說着這座小城曾經的歷史變遷。

牌樓前便是濃蔭覆蓋下的`仿古街,街道兩旁有許許多多小吃店,經營着各種特色小吃,刀削麪、麻葉、包子……但其中最富有家鄉味道的小吃便是涼粉了,晶瑩剔透的涼粉上淋滿紅油,再灑上豆腐乾和黃瓜絲,最後再點綴上幾片香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涼粉就誕生了。微風拂過一股紅油的香氣衝擊着你的味蕾。嘗上一口,紅油的香味再裹夾上黃瓜絲帶來的清香,簡直讓人吃起來欲罷不能。

觀瞻木塔,品味美食,讓家鄉的名片在外來遊客眼裏匯成不虛此行的美好,更讓塔鄉兒女心裏充滿幸福與自豪。

家鄉的木塔雖不及萬里長城那樣巍峨壯闊,也不及比薩斜塔那樣享譽全球,但是木塔卻有自己內斂含蓄的獨特美。

家鄉的名片作文3

武威,我的家鄉。它是一座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城市,是一座擁有許多古代建築的城市,是一座有着銀武威美稱的城市。在我的眼裏,它有着這幾張別具風味的名片。

特色小吃是家鄉的美食名片。瞧,那紅紅的辣子油倒在那薄而亮的麪皮上,再放上幾根黃瓜絲,讓人垂涎三尺,這是涼州市場的麪皮子。看,那肥而不膩的臘肉,香而味甜的茯茶,寬寬的行面,再澆上一勺特製的滷汁,這是北關市場的三套車。聞,那酸酸的味道中帶着一絲香味,這是雲曉薰醋。地方小吃花樣多,應有盡有。

歷史故事是家鄉的文化名片。我的家鄉武威,古稱涼州。它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是河西走廊四郡之一。在這裏,驃騎將軍霍去病多次征戰,擊敗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了西漢版圖。我的家鄉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涼州孝賢、涼州舞獅、四壩攻鼓子、高壩社火等,淳樸的優秀文化養育了涼州兒女。

建築是家鄉的名片。文化廣場有舉世聞名的馬踏飛燕銅像。你看,馬兒一足踏飛燕,三足凌空,尾巴飄動,氣宇軒昂。它的'造型優美,工藝先進,令人嘆爲觀之。馬踏飛燕表達了古涼州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被定爲中國旅遊標誌。北大街的羅什寺塔是爲了紀念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的政績而建造的。寺塔最早建於後涼,唐時曾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羅什寺塔是家鄉2500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一句詩讓我們瞭解了古代的武威。在一帶一路的政策下,我的家鄉武威會愈發壯大,繼續是華夏文化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這就是我的家鄉,集地方小吃、歷史文化和傳統建築於一體的一張名片。我愛家鄉!更愛武威!

家鄉的名片作文4

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純藍色的天空綴着幾多純白色的雲朵,耳邊傳來潺潺的流水聲,低頭望去,清澈見底的小河旁還有一座古代鐵塔默默立者,周圍綠樹成蔭,陽光照射下來,照的大地斑斑駁駁……

這便是我的家鄉。

那座鐵塔很久以前就在這裏了,漆黑的顏色顯得十分嚴肅。

或許正因爲如此,小時候的我總以爲裏面住着妖怪。

有時候玩累了,就坐在旁邊成蔭的綠樹間休息,見有路過的小昆蟲,就順手捉一隻,放在手裏玩弄。

或把它與其它昆蟲關在一起,看一場免費的武打大片,或是把它放進石子擺成迷宮,看着找不到東南西北的小蟲子發笑,甚至還會天真的讓這可憐的小蟲子老老實實的呆在地上,陪我一起休息。

我還會撿起一片梧桐葉,把那隻捉來李的小蟲放上去,來一個“激流勇進”然後我會看的格外入迷,一般情況下載着乘客的小船會猛的一歪,等正過來時葉子上就只剩下了豆大的水珠,此外空空如也,我有時也會因爲吃驚而不小心滑倒,掉在淺淺的`小溪裏,弄得渾身上下全都溼透,狼狽的走回家去。

當然,這樣子回家,一定免不了一頓數落“怎麼這麼不小心呀”之類的話。

不過我才聽不進去,一心只想着等一會換下溼衣服後得到那塊美味的花生糕。

果不其然,每次大人們都會如我所想那樣,一邊嘴上教訓我一邊又拿一塊花生糕對我說:“給,別在闖禍了”然後事情就煙消雲散……

綠樹鐵塔溪水,桐葉昆蟲酥糖。

這句不成體統的打油詩算是我家鄉的名片了罷。

家鄉的名片作文5

家鄉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鄉是如此的繽紛,在歲月中磨礪;家鄉是如此的古老,在年華里歌唱;家鄉是如此的迷人,家鄉擁有着一張張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鄉是紅軍長征開始的.地方——於都。

家鄉有大盒柿,家鄉的盒柿是於都的標誌,是於都的珍寶。於都所產的大盒柿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濃郁飽滿的紅,脆甜多汁的口感,芬芳馥郁的柿子香,垂涎欲滴。爲了讓柿子長久保存,當地村民把摘下的柿子削皮曬乾、晾乾,做成柿餅,色灰白,斷面呈金黃半透明膠質狀,柔軟清香,味美甘甜,柿霜豐富,具有潤肺止咳清涼等作用。大盒柿算得上是於都的美食名片。

家鄉有嗩吶,家鄉的嗩吶是於都的民間樂器,每逢紅白好事要請人“吹打”是於都的鄉土習俗。於都客家嗩吶歷史悠久。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就盛行於民間:“舉於道路,往來人家,更闌不歇。”於都嗩吶一般配以鑼、鼓、鈸等打擊樂,所以俗稱“吹打”。當地嗩吶手就有這麼四句順口溜:“七寸吹打拿在手,五音六律裏邊有。婚喪嫁娶沒有我,冒聲冒息蠻難過。”而位於縣城西南的禾豐、靖石一帶還將嗩吶手稱爲鼓手,實爲“吹鼓手”音樂。嗩吶是於都的鄉俗名片,古樸清新的歌唱形式,博得人們喜愛,給家鄉添彩。

家鄉有紅軍長征第一渡,有於都革命烈士紀念館,它們是於都的驕傲,是人民努力前行的動力。革命烈士他們用生命保家衛國,他們不屈不撓不向敵人低頭,他們受盡苦難勇往直前,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他們世世代代被歌頌,他們將永遠被銘記。它們是家鄉的紅色文化名片,是家鄉更是中國的歷史遺產。

我的家鄉,於都這座小城,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可古樸與溫馨卻成了它最動人的名片。

家鄉的名片作文6

我還記得我以前的家鄉是一個很泥濘的小路連接的,每一次下大雨的時候,路面都是坑坑窪窪,出門買菜或者玩耍都會選擇繞道而走。尤其是當年我還在上國小,每次都要自己走路去學校,學校是建在我們村子中心的,所以要走10分鐘的路程。而每次下雨路上都有很多的積水,每次都會把我的衣服弄髒,那時候真的'很討厭這個地方。

但是隨着國家的不斷繁榮,我們現在的鄉鎮也改善了很多,水泥路也建設起來了。又不知過了多久,依稀記得,那是一個早晨,小路被圍了起來。就這樣,頭頂上蜘蛛網一樣的電纜線變少了。拆去圍欄的那一天,我擡頭望了望天空,似乎比往常藍了些,一羣鳥兒歌唱着飛過,我開始喜歡上這裏了。那一天,一輛輛卡車風塵僕僕地駛進了小路,飛沙走石,塵土飛揚。我對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一點也不歡迎,還有些疑惑,可當放學回家時發現一棵棵小樹在道路兩旁挺起身子時,我知道小路又將開始變化了。街邊老舊的住宅樓換上了新裝,花壇中繽紛的花兒笑着,鬧着,那樣燦爛,那樣耀眼。我不得不承認,小路愈來愈漂亮了,不再像從前那樣灰頭土臉,土裏土氣,甚至一點兒影子都找不到了,我愛上了這裏。

在國家的不斷建設下,我們村以前的髒亂差的現象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觀。無論是道路硬化的程度,還是電線的佈局都變得整潔乾淨了。而且現在我們村也有了專用的垃圾箱,每家每戶都會去指定的地點扔垃圾了,在也沒有以前那種到處是蒼蠅的景象,現在的家鄉就是一副山水畫,就像是夢中的場景一樣,或許這就是我們家鄉最美的變化吧。

家鄉的名片作文7

家鄉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鄉是如此的繽紛,在歲月中磨礪,家鄉是如此的古老,在年華里歌唱,家鄉是如此的迷人,家鄉擁有者一張張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鄉在依山傍水的旌德。

家鄉有砩石,家鄉的砩石是旌德的標誌,是旌德的珍寶。它似翡翠,晶瑩碧綠,玲瓏剔透;它如螢火,幽暗深邃,微藍波光;它若瑪瑙,綠蘭相間,青翠惹愛。它在家鄉隨處可見,在夜晚璀璨放光,引得螢火蟲紛沓而至,與螢火相呼應,發出極其美麗的顏色。它是家鄉的名片,在國外熱銷,在國內產能。

家鄉有竹馬燈,家鄉的竹馬燈是旌德的文化,是旌德的習俗。這種習俗兒時便可玩耍,中年時便可以表演。這種習俗是模仿跑馬的姿勢,或揚鞭疾行,或執轡徐行,又或者伺馬而動展現馬的各種姿態。載歌載舞,形式活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正是從中汲取而來。古老的文化有着濃郁的旌德特色。它是旌德的名片,古樸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們喜愛,給家鄉添彩。

家鄉有文昌塔,家鄉的文昌塔是旌德的旗幟,是旌德的藝術。文昌塔從下往上一層層地變細,每往上一層那古銅色的文昌塔漸漸往金色遞進,那剝落的金角正是它的印記。塔尖錐子般朝上,寓意步步高昇。文昌塔的深厚底蘊可追溯古代,也可發掘近代,是文人墨客的'旅遊勝地。它是家鄉的名片,是家鄉更是中國的自然遺產。

家鄉還有那美麗的人,他們一起互幫互助。誰家的水沒關緊,他們會提醒;誰家孩子犯錯,他們會說理;誰家人生病,他們會照料。誰家有難,都會有人來幫忙,這真實的一幕幕出現在家鄉。家鄉還有這一張獨特的名片。家鄉人就是如此樂於助人。

家鄉的名頭因繽紛而燦爛,因古老而樸實,因迷人而美麗。讓家鄉在芬芳中更加美好。

家鄉的名片作文8

我的家鄉啊!雲霧繚繞,山水相依 炊煙裊裊。這也就成爲了它獨有的名片。

微風習習的清晨,霧起於深山巨谷中。遠觀,霧在山間遊動,彷彿是青山在更衣,世界是在沐浴,帶來一股清涼如浴夏日之海的感覺,微風掃去昨日的味道,迎來新的清新,新的紅日。白霧襯青山,青山襯白霧,倒有一番如詩如畫之意。半山腰上縈繞着些許白霧,仿若悠然的白雲,我想這也許是青山實現“與天公試比高”的夢想之時。漸漸地青山白了頭髮,天地的盡頭,雲霧相連,搭起通天的橋樑。近處,只見自己及身邊幾米內之物,眼前一片白,遮掩着前方的道路,讓人體悟着人生的迷茫。

碧空如洗,麗日臨空。山已脫下白色的服飾,換上平時的青衫,如翩翩少年郎遙望前景,又如聖人端坐於天地間。溪水于山的懷抱中流淌,有急有緩,並無“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勢,但卻點綴着這山林。青山倒影搖曳水中央,溪邊花兒似女子梳妝,鳥兒鳴啼,樹葉沙沙,溪水潺潺,山水演奏着一首無聲之樂。

日落西山,殘陽如血,白鳥歸林。田中之人歸家途中相互打着招呼,周望炊煙四起,輕煙徐徐迴旋上升,若即若離,伴隨着燦爛的晚霞隨風而逝。夜幕低垂,燈火闌珊,深夜風清月朗,月明星稀。

或許在他人的眼中,我的家鄉平淡無奇——山,無泰山之巍峨,無黃山之奇石;水,無西湖之秀麗,無桂林之平靜。但在我心中,家鄉是清晨的.雲霧,縈繞着我的心靈,是澄清的溪流,靜靜地在我的心靈流淌;是黃昏時的炊煙,總把遊子薰出淚水。

家鄉的名片作文9

沒有大興安嶺浩蕩的雪松,也沒有江南水鄉溫柔得醉人的煙雨,我的家鄉,默默坐落在不知名的一片土地上。

走進村子,兩旁的土磚房夾着青石板路彎彎曲曲的向前延伸。偶爾,看見幾個歸田的農人,在微微發紅的夕陽中結伴說笑。

我觸摸着斑駁的牆壁,一塊塊土磚調皮地向外探着,有些地方爬滿了青苔,碧綠碧綠的,映的天空有些青了。這參差不齊的牆壁記錄下了多少回憶?又有多少人如我一樣在某一天的清晨欣賞着它獨特的美?我不知道,但指尖所觸之處,似乎都在訴說着一個故事,眼前,一片碧綠。

下雨了,是那種纏纏綿綿的春雨,打在青石路上。一個個小水窪渴求着雨的滋潤,青石板被雨水洗的亮得透明,在綿綿細雨中吐露着過去,這條路,每天,鄉親們踏着它出發去勞動,亦是踏着它滿載而歸,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日日夜夜,你承載着代代村民的希望,是他們辛勤與喜悅的汗水敲擊出了你身上深刻的印記。

雨水裏夾雜着些泥土的芬芳,這黃土地,牽動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生長在這裏。喜歡與同伴們在陽光熱烈的`曝曬下,在這片土地上飛奔,然後倒在上面仰望天空,嘴裏還“呼呼”地喘着氣,笑着對方像只花貓……我們把它弄得凌亂不堪,風兒又輕輕把它撫平,好像從未經過污染,如嬰兒的眼一般純淨。雨中的它,多了幾分柔情,恍惚間聞到濃郁的沉香。

有一個人,自濛濛細雨中走來,哼唱着鄉村小調,那婉轉的聲音在窄窄的小巷中氤氳。他沒有打傘,讓雨盡情地打在身上,暢快淋漓。我走過去,也沒打傘,向他點頭問好,他濃郁的家鄉話讓我覺得這座小村愈發有一種特別的味道。

古老,簡約,是家鄉的名片,我靜靜沉醉,細雨爲它的古老懞上了淡淡的面紗……

家鄉的名片作文10

它的變化,記錄着這個城市的進步。

昨天的小路

八年前,我搬去了小路。我不喜歡這裏。電纜線把天空割得七零八落,天陰沉着臉,那麼低,讓人喘不過氣,映入眼簾的只有水泥的顏色,灰濛濛的,冷冰冰的。

清晨,喧囂的車輛把它塞得滿滿當當,車水馬龍。夜晚,偶爾經過的車疾馳而過。

又不知過了多久,依稀記得,那是一個早晨,小路被圍了起來。就這樣,頭頂上蜘蛛網一樣的電纜線變少了。拆去圍欄的那一天,我擡頭望了望天空,似乎比往常藍了些,一羣鳥兒歌唱着飛過,我開始喜歡上這裏了。

今天的小路

那一天,一輛輛卡車風塵僕僕地駛進了小路,飛沙走石,塵土飛揚。我對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一點也不歡迎,還有些疑惑,可當放學回家時發現一棵棵小樹在道路兩旁挺起身子時,我知道,小路又將開始變化了。

街邊老舊的住宅樓換上了新裝,花壇中繽紛的花兒笑着,鬧着,那樣燦爛,那樣耀眼。我不得不承認,小路愈來愈漂亮了,不再像從前那樣灰頭土臉,土裏土氣,甚至,一點兒影子都找不到了。我愛上了這裏。

明天的小路

小路還在飛速地發展着,不停地變換着新的面孔。雖然我已離開那裏兩年,但有時還會憶起那些和我一起長高的小樹、在陽光下燦爛地笑着的小花、小店裏和氣的老闆、每天一定光顧的麪包房……

這一切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成爲一個個小小的字符。或許當我下一次回到小路時,已完全認不出它來,但我見證了它的改變,它每一個腳印。

小路還在向前延伸,因爲它記載着這個城市的成長,它就是這個城市的名片。

小路還在變化。

城市還在發展。

家鄉的名片作文11

朋友,你來過張掖嗎?如果你來過,那你一定要去看張掖的標誌性建築——大佛寺。如果你來過張掖而不曾看過大佛寺,你一定會感到遺憾。

大佛寺,原名“迦葉如來寺”明宣德賜名“寶覺寺”清康熙賜名“弘仁寺”因內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故爾又稱大佛寺。

幾年前,我曾隨爺爺奶奶進去參觀、遊覽過大佛寺。來到大佛寺前,雄偉的山門便呈現在我眼前。山門上方,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親筆書寫的“大佛寺”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一進大門,沒幾步,便是一座歷經滄桑的`木質牌坊。穿過牌坊,是一個寬闊的由青磚鋪成的甬道,甬道兩旁古木參天。沿着甬道向前走,有一個供人們上香的香爐。再往前,就是放置臥佛的臥佛殿了。殿旁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西夏國師嵬眻在此掘出一翠瓦覆蓋的臥佛而初建大佛寺”云云,詳細講述了大佛寺的來歷。整個寺廟佔地約1。5萬平方米。等我走出來,腳已經開始出汗,腿也酸了起來,不用說,我走得疲乏了。

據稱,現存的大佛寺建築,歷經上百年的歲月洗禮,面積僅剩初建面積的四分之一了。爲了重現大佛寺當年的風貌,市政府採取措施對原有建築進行了整修,並在大佛寺正門前修建了大佛寺廣場,以期達到保護文物的目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護這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吧!

家鄉的名片作文12

我的記憶中家鄉試吃的代名詞,因爲我們這裏有非常多的好吃的小吃,不僅色澤美味,而且還非常的誘人。在這個古老的城牆中,我們的家鄉還充斥着一個古風的,因爲無論是牆邊的造型還是街道的建築,都讓人彷彿穿越了千年,回到古代的時候。

這裏充斥着各種工人的心血的房屋,幾百年前的青石板路送走了多少踏上青雲的鞋子,又有多少的馬蹄在上面行走路過?正是這一代一代的痕跡才顯出這裏的韻味,正是這裏的青青濮陽培養出我們這些優良的學子。

在外人的印象中,我們家鄉是一個貧困落後的縣城,我們這裏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美食,也沒有讓人流連忘返的景點,但是在我的印象裏這就是我最好的故鄉。這裏雖然不是很發達,但是我們這裏青山綠水沒有被環境所污染。雖然這裏並不富裕,但是這裏的人民性格羣良對人友善,我們每個人都像鄰居一樣生活在這個縣城當中。

在看慣了大城市中的芬芳和喧鬧,再回想起我的家鄉,真的是一個人間仙境,讓我流連忘返。城市有城市的'好,家鄉有家鄉的美,在城市中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便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的近距離,但是缺少了一絲人情的味道。或者其他的美食來派送,但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的親切,鄰居鄰居之間非常的和睦。

或許我們家鄉沒有特別亮眼的東西,但是在我的記憶中我的家鄉就是青山綠水長壽的代名詞。因爲我們這裏遠離了世俗的紛擾,沒有過多的煩惱困擾着一些老人,而且這裏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所以很多人在知道了我們的小縣城以後開始慢慢的關注我們,而我們這裏的長壽也成了我們村的一張名片。越來越多的人效仿我們村,把村的改革提上日程。從青山綠水到環境保護,從人文關懷到親情的培養,我們儼然成了全國示範性小村莊。

家鄉的名片作文13

我家鄉在重慶,重慶山十分多,經常全市瀰漫着霧,所以重慶有山城和霧都之稱。在重慶人人都愛吃火鍋,火鍋鑄就了重慶人的性格——火辣,熱情,豪邁。

山:在重慶到處有山,也到處都是山,城在山上,山在城中,說道重慶,首先會想到山。從衛星遙感圖上可以看到,重慶的地貌就像一層層波浪,,由一條條山脈,一道道凹谷組成。仔細一看,那凹谷裏還有小的山脈和曉得凹谷,就想大浪中的一個個小浪。重慶的山中有:明月山、縉雲山、南山(黃山)、歌樂山(中梁山)、鐵山坪、樵坪、綦江南山。

霧:重慶的霧飄渺,無形,讓人看不透,摸不着。它無邊無際的浮在人的左右,有人能到出它源起何處,將近何地嗎?它只在人的`視野中自由的蔓延、流動……它沒有北方的的張揚,給人一種安靜祥和的感覺,輕輕地覆蓋住重慶,以它蒼茫的眼眸默默的凝視重慶的山,重慶的人,重慶的水,“山光全瞑水光浮,數裏霏霏曉霧收。“

火鍋:重慶的火鍋源於民間,昇華於堂廟,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貴,文人騷客,就男綠女,黃髮重髫,其消費羣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之大,又到重慶若不吃火鍋,那就等於沒到重慶。“

重慶一個有個性,有特點,有蘊含,有歷史的地方,爲大家展現了別樣的美!

家鄉的名片作文14

歲月的洗禮,洗盡的鉛華,洗褪了它那昔日的輝煌,剩下的僅僅是刻滿年輪的斷壁殘垣,透過它們,我們便能穿過歷史的長河,打破時空的枷鎖,探尋那一時的繁華與富裕。它們靜靜坐落在與時代不相符合的鋼筋鐵泥之中,能帶領着人們去感受那一抹穿越時空之後的寧靜。

充斥着古風之韻味的窗雕,濃縮着工人之心血的房屋,幾百年前的青石板路,送走了多少學士,又迎接過多少遊子的歸來,多少的馬蹄在之上行進,多少的車輪在之上翻滾。正因爲如此,年代的痕跡才隨之顯現。早已被塵土浸沒的一磚一瓦,建造出的鼎沸之勢早已不復存在,屬於它們的年代也已經成爲匆匆的過客,美麗而短暫。魂魄,或已昏沉入睡,或又不復存在,總之,那昏睡的,正等待一次機遇,等待它們的甦醒,重演那古老時代的輝煌光年,路依舊是當年的.路,樓也是當年的樓,變得卻是人心,機械一般的動作,卻只能證明我來過,當然,沒有用心的欣賞,也只能叫看,不能說觀,而那百年之前的,卻每每都是撇去浮塵,靜靜的,慢慢的,去觀,他們當初所要說的話,散落在漫長的歲月裏,無跡可尋,沒了聲息。

觸碰着那沉睡的樓宇,穿越空曠的大堂,領略塵封已久的記憶,寂清的院落,牆角矗立着一簇植株,開出了絢爛,富貴人之院,長着參天大樹,氣勢直上霄漢,經歷了興盛與衰敗,想說,卻又開不了口,靜靜埋葬與心。我們之前或許有猜測與質疑,但當真見過之後,卻也無法表達,物情今已見,從此便再也說不出來了。

繁榮之美,如轉瞬即逝的芳華,而斷壁殘垣,便是留於後世的殘清,值得去思索與欣賞,去想象那無法相遇的車水馬龍。

家鄉的名片作文15

我愛我的家鄉,這裏是一個環境優美,四季分明的城市。放假時我也曾去過很多漂亮的地方,但最讓我着迷的還是我美麗可愛的家鄉——江蘇鹽城。

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1.06萬人;其中市轄區面積4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萬人。我們鹽城有“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海鹽文化資源等。而且被稱爲“魚米之鄉”的美譽。

近幾年,我們鹽城在迅速的進步着,人們的生活也隨着時間蒸蒸日上。不但可以足不出戶便可品嚐各地美食,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只需要輕鬆下載一鍵安裝這些美食便可直接送入我們手中;人們的衣着從樸素簡單變成了做工精美、款式繁多,對華麗衣服的.喜愛和追求也是人們生活富裕的體現,每個人都能認真工作,收入提高的同時又改善了生活質量。

社會前進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也隨之變好了,曾經低矮的房屋變成了鱗次櫛比的樓房、茶社、酒店、賓館等等。人們的住房和公共場合都有着明顯的改善。鹽城的道路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火車、飛機、還有正在建設的高架,連通着各個鄉鎮及大小城市,甚至延伸至海外。每當我走在城市街頭,我都倍感自豪。

如今的鹽城已然換上了“新名片”,穿上了絢麗的亮紗,在勤勞鹽城人的努力奮鬥下,慢慢走近了輝煌,成爲中國諸多城市裏的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