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

作文 閱讀(5.46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奶奶包糉子的樣子,不知怎麼回事,我的手也情不自禁地癢起來,也想包糉子。經過奶奶的同意,我開始了“包糉子行動”!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糉子。一開始以爲這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可麻煩來了;由於我包糉子的時候放太多糯米,一紮線,糯米從上頭冒了出來,唉,第一個糉子以失敗告終。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並不灰心,又再次拿起箬葉重新包起來。這次,奶奶教給我一些要領。這次真是上帝保佑,終於包好一個糉子,可是跟奶奶比起來,Mygod!真是天壤之別呀!奶奶包的糉子像一個精神十分的大人,而我包的糉子跟一個無精打采的國小生一樣。可憐,第二個糉子又以失敗告終。

我挺了挺身子,還是不灰心,我拿起箬葉,把它彎成一個圓錐型,然後往裏面裝適量的糯米,再壓結實,把箬葉往下一蓋,正好遮住裏面的糯米,最後用線紮緊。就這樣,一個糉子包好了。我照着這種方法,一連包了好幾個,終於掌握了要領,越包越好。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2

每年春節奶奶總會準備很多美食招待客人,比如餃子,年糕,春捲等等。我最愛吃的糉子肯定也是少不了的,以前奶奶總在我回老家之前就已經包好了。今年春節對我來說和往年不一樣,因爲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知道和之前學的包餃子、春捲比起來,包糉子是最講究技巧的。

一進廚房,我就見到桌上擺着一大盤有肥有瘦的'豬肉和放好醬油的糯米、一捆細長的糉繩、以及一堆大小不一的糉葉。

由於是第一次包糉子,心裏無比激動,在奶奶教的過程中,我在廚房裏蹦來蹦去,根本沒有仔細看。奶奶教完後,問我要不要再重包一遍。我實在太想快點自己動手包,想都沒想就說:“不用了,我已經會了”。說着,拿起糉葉胸有成竹地折起來,放進米和四塊肉,可是糉葉沒摺好,米不停地漏,繩子還沒綁,米撒了一桌子。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奶奶想來幫我,我卻不耐煩地打斷她:“我自己來!”她只好訕訕地在旁邊看着。第二次,我小心翼翼地做完前面每一步,糉葉折得還行,米和肉放的差不多。可綁糉子時,我卻忘了怎麼綁。我想問奶奶,但想起剛纔的態度又不好意思開口。沒辦法,只能裝樣子包下去。我十根手指頭全用上,連牙齒都出動了,才勉強綁好了繩子,但是米還是漏光了。

我只好再向奶奶請教,她耐心地把整個過程重複了一遍。只見她拿起一大一小兩張糉葉,半疊放在一起,再抓住小糉葉的一頭從三分之一處一折,做成了一個三角形容器。接着她舀了半勺糯米,放了兩塊肉,再撒點米蓋住。最後她將大糉葉餘下的部分往上一折,蓋住米和下面的糉葉,然後嫺熟地用糉繩把糉子綁得結結實實,一個既美觀又牢固的大肉糉就包好了!這次我非常仔細地看,也不再驕傲得像只了不起的大公雞。最終在奶奶手把手的指導下,掌握了技巧,成功地包出了第一個像樣的糉子。我長舒了一口氣,像完成了一項大工程,奶奶臉上也露出了笑容。我一鼓作氣又包了好幾個。

看着這些大肉糉,雖然樣子很一般,但想着來拜年的親戚能美滋滋地吃着我包的糉子,我心裏十分滿足。這次包糉子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年味,希望明年還能學習製作新的美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3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包一次糉子。這是我們家第一次包糉子,我興奮極了,對媽媽說:“媽媽,這次我一定要學會包糉子。”

昨天,媽媽已經把糯米和紅棗泡好了,也把糉子葉也按要求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第一步先拿一片糉子,把葉子一端折成錐形;再抓一把糯米放在錐形中,米中間塞兩顆紅棗;接下來用另一端葉子封好口,不能讓糯米漏出來;最後用一根繩子把包好的糉子纏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包糉子的步驟,我和媽媽都記得很清楚,但是做起來一點都不容易。媽媽包的第一個糉子太好玩了,完全看不出是什麼形狀。看到糉子我哈哈大笑。我對媽媽說:“媽媽,這個糉子樣子有些詭異,像一個骷髏頭。你敢吃嗎?”媽媽沉默了一會說:“哎,那我把糉子拆了吧,沒人敢吃就麻煩了。”媽媽看看我的糉子也忍不住笑了起來說:“你的糉子米快漏完了,煮出來只剩葉子了。難道你讓我們吃葉子嗎?”我拿起自己的糉子看看,太扁了,葉子裏只剩下一點米。我唉聲嘆氣地說:“看來我也要重包了。

我又重新拿了糉子葉,和媽媽一起按照步驟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步。我先用糉子葉摺好形狀,放適量的'糯米和紅棗,小心翼翼地封口,不能漏出一點縫隙,在爸爸地幫助下用繩子纏得緊緊的。這個糉子包好了,我仔細欣賞我的“作品”,自我感覺還比較好。雖然糉子的形狀還是不好看,但是沒有漏出米。我把我的“作品”拿給媽媽看,媽媽說:“嗯,進步很大,繼續加油,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的。”受到媽媽的表揚,覺得自己的幹勁更足了。我看到媽媽包的糉子形狀也越來越好看了。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快快包吧,我想早點吃上糉子。”媽媽說:“好的,小饞貓。想吃就要加油幹。”

我們一共包了二十個糉子。媽媽用一個大鍋煮了滿滿一鍋。糉子的清香充滿房間,我覺得自己的肚子咕咕地叫。我不停地問媽媽:“糉子熟了嗎?我餓死了。”媽媽回答說:“快好了,再等等。”我覺得時間好長呀,快到了世界末日。媽媽終於說:“好了,可以開吃了。”我噌地一下跳了起來,撲向了糉子。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覺得這個糉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4

端午節快來了,我和外婆在家裏包起了糉子。

先得做包糉子的準備。我們先去採糉葉,到了草坪旁邊的河邊,看到了一片綠油油的蘆葉。微風吹來,一片片蘆葉輕輕搖曳。外婆指着一片大蘆葉對我說,樂樂,摘蘆葉要摘那種寬寬的、長長的,這樣的葉子包出來的糉子才能大。外婆又指了指旁邊的小棕葉說,不要睬這種小的糉葉,也不要踩那種被蟲子咬了的糉葉,這樣的糉葉包出來的糉子既小又容易破。我點了點頭,仔細觀察糉葉,專揀大的採,採了一片又一片,湊近聞一聞,還有糉葉的清香呢!

聽外婆說,包糉子最講究的就是裏面的糯米和配料。我們先將糯米洗淨,又把糉葉放在水裏煮,剪去棕葉的根,浸泡在涼水中。最激動人心的包糉子開始了。外婆是包糉子的好手,她從容地拿起了四張糉葉,把糉葉從高往低排列在手心,然後外婆用右手拎住棕葉的一角往裏一繞,一個倒圓錐形就出現了。外婆用勺子舀起了一大勺糯米,倒進了圓錐形裏,用手指壓了壓,又夾起醃漬過的兩塊五花肉鋪在糯米上。我想,一個糉子是不是就快包好了?誰知外婆又舀了一勺米放在肉上。我問外婆爲什麼要讓肉在糯米中間,外婆笑着說:肉在中間,可以讓肉香在糯米中瀰漫開來,糉子纔好吃。哦,原來是這樣。

到了我一試身手的時候了。我先拿起一片糉葉,照着外婆的樣子,順勢一繞,出現了一個三角形,放米,放肉,雖步驟跟外婆一樣,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包了幾遍都沒成功。外婆對我說:樂樂,我來給你示範一下,你跟着我學。接着外婆做一個動作,我就做一個動作:外婆用手繞,我就用手繞;外婆放米,我就放米;外婆放肉,我就放肉;外婆折角,我就折角;外婆捆線,我就捆線。我看着手中的糉子跟外婆的.比了一比,發現我包的糉子只有三個角,外婆包的糉子卻有四個角。外婆拿過了我的糉子,看了看,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說:樂樂,你第一次包就包得這麼好,下次一定會超過我的。你再包一個試試。我又拿起一片糉葉,按照剛纔的步驟,又包了一個小糉子。這一次,我很順利地包好了一個糉子。

最後外婆包了很多大糉子,而我卻包了很多小糉子。糉子煮熟之後,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個小糉子,味道還真不錯。糯米的香軟和五花肉的肉香,讓我滿嘴留香。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5

做什麼事情都有第一次,它們像散落在沙灘的貝殼,每個貝殼,都有獨特的光芒。

端午節前一天的下午,媽媽說,她要教我包糉子,我高興壞了,剛放學,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放下書包就朝廚房奔過去。媽媽說要先把手洗乾淨,我迅速洗完了手,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

媽媽先用糉葉,折成一個類似漏斗的三角形,又放入事先泡好的糯米。媽媽說,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漏斗的中心放置一顆棗和兩粒花生。媽媽說着,用剩餘的糉葉把漏斗的口給遮蓋住,再把包好的三角形用繩線捆起來,最後打一個結,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看了看媽媽說:“這麼簡單,我學會了,媽媽我可以包了嗎?”媽媽說:“可以呀,你先包吧,媽媽先去打掃衛生。”

我拿起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它折成類似漏斗的三角形,又放入一大把糯米,放入一顆棗兩粒花生,用剩下的'糉葉把漏斗的口遮住。可是,無論我怎麼折都擋不住空隙,糯米總是露出來,這怎麼包呀?媽媽爲什麼還沒有過來呀?我一着急,用力有些大,把糉葉也扯爛了。我生氣了,把糉葉撕碎,扔在地上。大叫道:“我討厭包糉子,媽媽,我不包了!”媽媽聽到我的叫聲,連忙趕過來說:“怎麼回事兒?”我眼裏噙着淚,委屈地說:“我不包糉子了,太難了。”媽媽說:“你再包一個,讓我看看問題出在哪裏?”我按照剛纔的方法包了一遍,還是包不成。媽媽說:“我知道你哪裏錯了。我講的時候你肯定沒有認真聽,糯米放的太滿了,再加上紅棗花生,都把糉葉給撐破了。”媽媽說着又給我演示一遍。我擡起頭說:“是嗎?我看看,我再試試。”媽媽說:“你要想做好一件事兒,首先得認真學習,然後再動手做。遇到困難不要後退,不要放棄,要總結經驗,不斷嘗試,不斷練習,戰勝困難。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我按照媽媽說的,又重新做了一遍,果然包好了。雖然,這個糉子又小又瘦不成樣子,但那總是我包出來的第一個完整的糉子。後來我越包越好,甚至有幾個包的和媽媽包的一模一樣。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6

大後天就是端午節了,我給自己立了一個目標-學會包糉子。於是就死纏爛打地求着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受不了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了我的請求。

第二天,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了菜市場挑選糯米,黑米,紅豆,蜜棗,糉葉,豬肉等食材。媽媽說:糉葉不能太嫩,包的糉子會散開;也不能太老,否則糉葉在洗後曬乾會變脆。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晚上,準備工作開始了。首先,把挑選好的糉葉用水洗乾淨,我一不小心,就弄破了一片葉子。我仔細想了想:用刷子刷會不會有所改善呢?我試了一下,果然好多了,只要不太用力,少刷幾下,就不會破了。

接着,把糉葉曬乾了之後。把糯米等材料用水洗淨,放入約500毫升水,泡一個晚上就可以了。

然後,開始做豆沙。要把紅豆洗淨,蒸熟後搗成泥,加入蜂蜜等,放進冰箱冷藏就行。

最後,把東西整理和,準備工作就做完了。

隔天下午,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先把所有糯米都瀝乾,加入鹼和糖。

接着,將準備好的糉葉拿兩片出來,重合,圍成一個三角漏斗狀,然後放入第一層米,第二層餡兒,第三層米,蓋上糉葉,用細繩子把糉子裹好就可以了。

可是,就在我得意洋洋,正要把糉子放入鍋中時,細繩鬆了,糉子也散了,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

這時,我想到了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又重新振作了起來。

第二次包時,一切都看似很順利,可就是當糉子快下鍋時,總是感覺手上有點不對勁,一看,地下又漏了很多,我放棄了。

媽媽見我這樣,皺了皺眉頭,勸我道:別這麼早放棄呀!多試幾次,一定會成功的,我信了媽媽的'話,重新又試了一次。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了!

吃着自己包的豆沙蜜棗糉,我心裏美滋滋的。但更令我高興的是,我有學會了一種本領。

這件事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不急躁,不論什麼事都能成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7

過年了,就得請天神,其中少不了糉子。這不,今天外公在包糉子,我便誠懇地向外公討教一番,也親手包包糉子。

我先看外公演示了一遍,外公拿着糉葉,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一個大大的糉子。我在一邊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也一頭霧水。沒辦法,我硬着頭皮上場了。只見外公端上來一盆糯米與一碗紅棗,我開始在心中默默地爲自己加油鼓勁了。

我雙手一拍,拿起兩張糉葉,觀察了一番外公的動作後,就照模照樣地學起來:將葉子捲成漩渦狀。誰知我是在半夜裏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漩渦”不是孔太大就是形狀太扁。這時外公教我:“這糉葉是兩面正,手要倒轉呈圓形纔可以。”我便照做。不一會工夫,一個圓圓的筒便出現在我眼前了。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麼原因,本來不黏的糯米競變得如此黏手,一手抓下去,有幾十粒黏在手上。我連忙放入糉葉“筒”中,可是塞進去的`糯米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後地順着糉葉的縫擠出來。我連忙放入紅彤彤的大棗“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把淺一把地放人糯米。

一把又一把,我看着糉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後,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後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鑽,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裏一瞅,只見裏面一團糟:棗子像個大無賴一樣,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糉葉旁;糯米則像一羣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糉葉上,有的沿葉邊當滑梯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底孔鑽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溜之大吉。

一早起來,只見我包的糉子正靜靜地躺在蒸籠中,看來已經蒸過了。與外公的糉子一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我的糉子又瘦又小,像發育不良一樣,不過也像一顆小星星,雖然它少了一半。我嘆了口氣: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門道”啊!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8

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報糉子、吃糉子。

這不,已經快要到端午節了,奶奶早就把糉子包好了。因爲它的美味,還沒到端午節就要被我們吃完了。糉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樣子既小巧又可愛,身上的糉葉就像穿了身綠衣服一樣。

糉子的做法非常簡單:

拿出一張又粗又長的箬竹葉,把下半部分捲成個圓錐形;再往裏面放入紅棗和糯米,用剩下部分的糉葉捲起來封口;光這樣是不行的,還等用線把它纏起來;然後,給它們“洗個熱水澡”——也就是放到鍋裏煮。煮到飄出一股清香來即可。最後,就是一口一口把它吞掉。

怎麼樣,簡單吧!特別是最後一步。

煮熟後的糉子看起來就很誘人。剝開它的衣服,咬一口它的肉,真是又黏又甜啊!而且色、香、味俱全!

糉子不僅有紅棗餡的,還有鮮肉餡和紅豆餡的,裏面想放什麼就放什麼,花樣非常多。

介紹了半天,還沒跟你說糉子的由來呢。想必你們都知道,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一生寫過很多愛國詩歌,提出過很多拯救國家的政策,可楚王不予理睬,對屈原的主張持反對意見。幾年後,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悲憤,最後投汨羅江自盡了。

爲了紀念他,每到端午節,人們就把糉子投入江中,給屈原做祭品。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去。也許有的`地方還保持這樣的習俗,但我們這裏好像沒什麼人把糉子投到江裏。

這就是端午節我們爲什麼要吃糉子的原因了。

現在,我每吃一個糉子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來。

對了,我還要提醒大家,糉子雖然好吃,有它獨一無二的味道和樣子,但我們一定不能吃多哦!因爲這是糯米做的,吃多了會拉肚子的。

好了,聽了我的介紹,你想不想去吃一個香甜可口的糉子呢?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9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糉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色彩和滋味惹人喜歡,而且還能引起我們對一位古人的懷念。

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人們用翠綠的糉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做成糉子。煮熟以後,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色的糉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裏鑲嵌着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豔麗動人。

糉子的味道更是美極了,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補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了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後來國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造成國土淪喪的後果。他滿懷憂憤,抱石投江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每年端午節,總是把食物用糉葉包起來。投入江中,讓魚兒吃扔下來的食物,使屈原的屍體不受傷害。

老人們說,吃了糉子要學習屈原的愛國品格。難怪人們吃糉子的時候,老人總要講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10

今天,我來到作文班,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是活動課,內容包糉子。

我懷着興奮,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樓下。一進門,我就聞着了一陣誘人的香味。走近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桌子豐富的材料,分別有:糉葉、草繩、一大盆鮮嫩的醃製肉、一顆顆滷過的鳥蛋、一片片切好的臘腸,還有主食糯米。糯米里面還有香菇、花生米、蝦米。幾樣東西混着蒜頭油翻炒一番,香味撲鼻。

同學們終於都到齊了,我們要開始動手學包糉子咯!我取一片青翠欲滴的糉葉,但不知如何是好,因爲我是第一次包糉子。然後,我看見老師取了一片糉葉,在糉葉三分之一的地方折了一下,捲成圓錐形狀。我也模仿老師的樣子,竟成功了一個飽滿的“漏斗”穩穩當當地被我握在手心,我心裏一陣竊喜。接着我拿起勺子,先舀入糯米,至“漏斗”的底部鋪平,再夾入一塊醃製肉,幾片臘腸和鳥蛋,再放一勺糯米,我迫不及待地將多餘的糉葉“封頂”,整個糉子卻鬆鬆垮垮的,就像一個漏氣的`皮球。就在我一籌莫展時,我看見老師用勺子壓緊了裏面的東西。我靈機一動,拿起勺子使勁地將餡料壓實。果然!糉子“壯實”起來了。我又將多餘的糉葉翻折,覆蓋在米上,糉葉兩邊向下摺疊,接着將多餘的糉葉整理好,摺疊到一側。這時,我又遇到了難題了:老師包的糉子有棱有角,可是我的糉子卻鼓鼓囊囊的。這時,我又把目光聚集到老師的手上,只見她每翻折一下糉葉,都用手指捋捋,直到糉子的每個角都直挺挺地立着,且絲毫不露空洞,這樣糯米就不會漏出來了!按照老師的方法,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做成了!老師還誇我做的糉子很精緻呢!我用草繩把做好的糉子捆緊,糉子像一個綠色的鈴鐺輕輕晃動,我的心裏美滋滋的,又一鼓作氣做了好幾個糉子。

夏天的雨洋洋灑灑,室內的我們興致勃勃。同學們做的糉子形態萬千。

這次活動,讓我學會了包糉子。也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我們要仔細觀察,發現規律,才能將事情做好!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11

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老師爲了讓我們更加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就準備組織包糉子實踐活動。老師請來了幾位爺爺奶奶、阿姨等家長來教我們包糉子。

我們分成了八個小組,每六人一組,那些爺爺奶奶、阿姨們在食堂裏早已準備好了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兩個盆子,一個裝着煮好的蘆葦葉,另一個裝着糯米、花生和紅棗,它們混合在一起好像是沙漠中一顆顆發亮的紅寶石。我們一進食堂分分圍到指定的“老師”身邊,都仰着頭認真地聽“老師”講解包糉子的方法。

我們小組的“老師”是一位奶奶,奶奶一邊做一邊講解,同學們的眼睛個個都直直頂着奶奶的`動作,她拿起三片蘆葦葉,均勻分開並一片壓着一片,然後拿起剪刀剪去蘆葦葉的兩端,特別在剪蘆葦葉頭那端時,因成大約三十度角。之後,中指和食指要成剪刀形,夾在蘆葦葉頭那端向內捲起,就像一頂尖尖的“小帽子”。我們學着老師的樣子,第一步很簡單,第二步卷就有點難度了,我捲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要麼尖的地方有一個大“洞‘,要麼”小帽子“太小了,連餡都裝不了多少,怎麼辦呢?我心裏想着。突然聽見旁邊的蔡文傑興奮地喊了出來:”我會捲了“。

還高高地舉在手裏,非常的漂亮。接着又有好幾位同學也說會捲了,我心裏可急了,我認真地看着”老師“到底怎麼做的呢?自己又試了幾遍,終於成功了,於是我在”小帽子“裏灌上一點米,在米的上面放上一顆大大的紅棗,再蓋上點米和”小帽子“口平齊,學着”老師“的樣子用蘆葦葉剩餘部分繞過來,將口封住,再用一片蘆葦葉將口封堅固,最後用細繩將糉子捆住,不可以鬆開,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接下來又包了一個、兩個、三個……即使這一次自己包的糉子沒有像”老師“包的那樣精緻好看,但我心裏很高興,因爲我又學會了一樣本領,以後每逢端午節就可以自己包糉子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12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13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糉子,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

然後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14

老師經常說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都需要在創新中生存, 在創新中發展。這不我們年年過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在我的腦袋風暴中使我受益匪淺。

每逢端午節,媽媽總要給我包糉子。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你知道它包含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而且餡料也是萬變不離其中。通常是要墨綠色的蘆葉包裹着糯米和紅的棗子花生肉之類。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乳白色的米團裏嵌着幾顆紅深紅油亮的瑪瑙似的東西,很好看。糉子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着它特有的清香,咬一口糉子,甜而不膩。它既是消除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很喜歡吃糉子。

每次吃糉子時,我總會想,糉子爲何總是一成不變,爲什麼不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去做呢?可以在糉子裏面加入對他們身體有益適合的配料呢?形狀是不是可以多種多樣?各種想法從我頭腦裏蹦出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年端午節我決定自己動手試試看。

我先做薄荷味的糉子,首先採集來幾片薄荷葉,洗淨後搗碎成末。第二,把洗淨的蘆葉大致弄個圓錐形後就把事前準備好的餡鑽進去,再把薄荷末放進去,最後用繩子捆好了就放進鍋內蒸。

過了一會兒,薄荷味的糉子出鍋了,揭開鍋蓋,一陣清香撲面而來,剝開蘆葉,輕輕咬了一口,這味道甜而不膩,摻夾着薄荷涼涼的味道。這種口味的'糉子,我建議喉嚨不好,痰多經常咳嗽的人多吃,他們吃完都說比吃藥效果還好,又解了嘴饞。每個人都是讚不絕口啊!

於是我又把糉子的形狀改爲圓柱形、正方形、橢圓形......看着這些形態各異的糉子,聽到他們發自內心的一聲聲讚揚聲。於是我信心百倍,又設計了糖尿病人吃的南瓜種子,適合老人吃的降壓糉子,小朋友吃的增高糉子……

端午節前,我特地推出了我的“創新糉子“,送親戚送朋友,還有賣給有需要的人。看着絡繹不絕來前來購買的人和親朋好友讚許的目光心裏美滋滋的。我想,我們要像老師說的那樣不能總是墨守成規,要學會改變,學會創新!真是,創新改變生活創新,創新改變世界!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包糉子15

一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爲在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糉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道來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糉子的,這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爸爸話鋒一轉,說:“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爸爸的說教後,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糉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糉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說,糉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傑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裏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外婆先給我示範了一遍如何包,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糉葉疊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後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後,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外婆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了什麼問題,連忙說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裏出來的。”我趕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糉葉裏。我自言自語地說:“外婆真不愧是糉子專家。”我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在我包的糉子裏放上了一枚硬幣。誰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糉子,就能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糉子包好後,接着就是放進蒸爐裏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糉子和外婆、爸爸媽媽的糉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糉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糉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糉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現裏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糉,外婆吃到的是豬肉糉,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糉,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糉子裏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糉子,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