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詩歌的作文

作文 閱讀(1.42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詩歌了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歌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詩歌的作文

詩歌的作文1

親愛的朋友:

您好!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體概說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爲古詩[/rl],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併爲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爲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爲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爲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一)詩歌的起源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爲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啓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爲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作文2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爲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羣的詩仙形象。

迄今爲止,無論是研究者筆下的李白,還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爲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這種定型化了的歷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傳奇色彩,使後世騷人望塵趨拜。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裏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們循着詩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軌跡——詩歌,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其實,李白的性格既有灑脫不羣、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執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傷亦如影子一樣與歡樂相隨,詩人與社會的矛盾以及詩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滿歡樂、飄逸灑脫的詩篇中,夾雜着失望的悵惘、焦慮的痛苦與孤獨的感傷。無論是希世之嘆,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對現實的抨擊,其中往往寓藏着這種心態。有人認爲:李白的詩豪中見悲,有極爲深沉的悲感。這種認識從較深層次揭示出李白詩歌的個性特徵以及流露於詩中的李白心態。

讀李白的詩,常常在豪放、樂觀、灑脫的感受之餘,品味道一種孑然特立、漂泊無依、四顧茫然的孤獨悲哀。李白的詩有時看似樂觀灑脫,實則在詩仙那瀟灑的一笑中,飄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種孤獨的痛苦心態。

孤獨感伴隨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擺脫掉。李白作於臨終前的《臨路歌》雲: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爲出涕?”

很顯然,這位以揹負青天,摶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而自負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帶着終生的孤獨與遺憾,離開他既憎惡然又執著的熱愛着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獨意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是李白詩歌的常調,與這中常調相伴隨的則是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李白少時就有很強的功名事業心,“以當世之務自負”。這強烈的濟事觀念,顯然是來自儒家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過,李白不是一個普通的本分的讀書人,它的豪俠性格以及作爲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象力和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是來自儒家的濟事思想,溶入了來自詩人自身的主體精神的催化劑,自然地膨脹爲天下捨我其誰的自大、自負與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與自負,又常常與現實相忤,是詩人陷於政治前途無依無託的心境。

(二)如果說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的孤獨心境,是詩人的理想、詩人的性格與環境的衝突所造成的話。那麼,李白陽春白雪、曠世無知音的寂寞與孤獨感,則只能說來自詩人主體、詩人性格的`本身。這是詩人孤高傲世、目中無人、不願與世同流的孤獨,我們姑且稱之爲自我放逐的孤獨。自我放逐的孤獨,尤其能顯示出詩人性格的力量與光輝。李白具有十分強烈的自我意識。豪俠、浪漫的個性,加之天賦才華,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異感和優越感。尋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強烈的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嘆,也反映了世無同類的孤獨之感,當然也流露出陽春白雪的驕傲。

(三)李白的一些詩裏,還表現七年級種天地過客的悲。“生者爲過客,死者爲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正是因爲詩人認識到生命與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則,纔可能在這有限與無限,遷逝與永恆的強烈對比中,感悟到這種蒼涼的孤獨意識。

李白雖爲詩仙,卻非一味地飄逸,它的內心深處,常有無法派遣的孤獨意識。這種孤獨意識,直接影響到它的詩歌,給他的詩帶來崇高感和悲感。雖然李白詩風格豪放已成定論,然而孤獨意識給其作品帶來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當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見孤崛,豪中見悲的風格特點。

詩歌的作文3

詩是唐代的柳樹,在古老的河邊搖曳。詩歌,一條宋代的魚,在清澈的波浪中游泳。詩歌,一首元朝的歌,是在天山草原上唱的。詩歌是明代的一種風,悠揚在幽深的小巷裏。詩歌是阿清浣紗女子在河邊唱的一首獨特的歌.

詩意的風景,“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只是因爲我在這座山上。”

詩意的國度,李白的浪漫,辛棄疾的憂鬱,劉禹錫的英雄氣概。

詩意的語言,“擡起頭來看,我發現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

在詩情畫意的時代,“這麼多迷人的山川讓無數英雄俯首稱臣。”

在詩意的時代,“誰說生命不減?大門前的水也可以向西流!不要唱黃毛雞。”

“春風是綠色的,江南岸是綠色的。明月何時照耀我?”詩中的春色和春風。在王安石的作品中,春風的到來及其帶來的變化,增加了詩人對故鄉的嚮往和詩意的春光。那一刻,我發現了詩歌的美!

"水晶窗簾吹起了微風,玫瑰充滿了芬芳"詩中的水清澈而波光粼粼,詩中的花增添了鮮豔的色彩,夏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在高片的作品中,形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鮮明的畫面。然而,當我們欣賞這首詩時,它看起來像是夏日的風景。那一刻,我發現了詩歌的美!

"夕陽西下,心碎的人來到了世界的盡頭。"詩中的落日表現了漫遊世界的旅行者的憂鬱思想。馬致遠的作品表現了傷心人的悲情,有場景支撐場景,有情景生情,有詩意的秋日黃昏。那一刻,我發現了詩歌的美!

"就像春天的大風,在夜裏刮起來,吹開了一萬棵梨樹的花瓣。"詩中的梨花和詩中的冬雪在岑參的筆下漫天飛舞。這是冬天的靈魂,這是冬天的音樂,詩中的雪,詩中的冬天,詩中的下雪天。那一刻,我發現了詩歌的美!

那一刻,我發現了詩歌的.美!這就像“詩言志,歌言永恆”同樣,它就像“一個詩人是他想要成爲的,他的心是他想要成爲的,他的演講是他想要成爲的。”同樣,它就像“詩歌是一致的理由,而歌曲是歌唱詩歌的理由”一樣的。

那一刻,我發現了詩歌的美!詩歌是開在歷史塵埃中的一朵獨特的花。

那一刻,我發現了詩歌的美!詩歌是一個古老的傳說,在中國流傳了一千年。

那一刻,我發現了詩歌的美!詩歌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亮點,在歷史和傳說中值得我們驕傲和欽佩。

中華民族有無數優秀的文化,詩歌就像一顆閃亮的珍珠。我在文化的海洋中暢遊,最終發現了詩歌的美。

“在採菊人的樹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的閒適之美。正如他不喜歡官場的黑暗,過着隱居的生活一樣,他也很安靜,無憂無慮。在內心,他透露出一種優雅而高貴的驕傲,就像一首快樂而豪邁的歌,讓人享受和驚歎。同時,我發現了其中的美。

“我生來就是有用的,紡一千塊銀子,全都回來!"是的"李白喊道,骨子裏透着一股英氣。自信是他的旗幟,樂觀是他的風帆。積極的感覺觸動了我的心靈,好像我已經達到了那種狀態。激情和英雄主義、自信和樂觀在心中迸發、翻滾,畫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

“黑暗空曠的一排雲裏的一隻鶴給藍天帶來詩意”。劉禹錫受《鶴》詩的啓發,頒佈了無憂無慮的政策“我說秋天比春天好”。這位詩人被降職了,但仍然自信樂觀。他提出了一個與“自古以來秋高氣爽”的口號相反的口號。這難道不是令人欽佩和欽佩的舉動嗎?秋天是蕭瑟的,但豐收在望。有了劉禹錫的才華,它變成了一道彩虹,掛在我的心裏。

“有這麼多的建築和房子,世界上所有的窮人都很快樂。風和雨是靜止的,有山。”杜甫在這裏關心國家和人民的精神是令人欽佩的,因爲他仍然關心世界時,坐在一個破舊的小屋。儘管沒有辦法報效國家,他也在詩中表達了他的愛國主義。這種家庭和國家的感覺就像盛開的白蓮花,清新優雅,給亂世增添了美麗。

詩歌的作文4

詩歌,是一條永不枯竭的河。

她從遠古走來,從一聲聲勞作的號子中走來,從麥田森林裏走來,從江南江北長城內外走來;她匯入了思親的低吟,抒懷的長嘯,胡人的琵琶,越女的菱歌;她接納了絢爛的落日,皎潔的明月,閃爍的星辰;她孕育了漢唐,滋養了兩宋,薰陶了從草原南下的大元,奏響了詩詞曲賦的炫音;她融入了滾滾黃河,悠悠長江,最終奔向那浩瀚無垠的東海。

詩歌裏有智慧明達的性情流露與告白。詩歌從自然的變遷、生活的片段和歷史的更迭中獲得靈感的泉源,並教給人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她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欣賞裊裊炊煙;她教會人們以憐惜之心對待思子的母親,勞作的耕夫,戍邊的將士,分離的親友;她教會年輕的戀人一往情深卻未必要朝朝暮暮;她教會人們讀書要有清源活流,絕知則需身體力行。每一首詩,無不燃燒着那個時代的生命激情,散發着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每一首詩,都表現了詩人對於生命本質的探索與發掘,都是詩人在所處時代振聾發聵、卓爾不羣的性靈宣言。

詩歌裏也有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由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積澱起來的集體無意識,滲透在每一個人的血脈中,綿延不絕。所以今天,流淌着中華文化血脈的我們,能夠較輕鬆地跨越時空的阻隔,讀懂先人詩篇背後的深情厚意。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中國詩歌也是一種象思維。美學大師宗白華說:“中國人的文學和藝術天才使他們用充滿激情的具體形象思維去進行想象。”因而,我們在詩歌中看到了大量的比興、隱喻、象徵、暗示、聯想,並藉助它們,走進詩歌的內核,走進詩人的心中,走進人類的心靈。

詩歌裏更有華夏兒女的民族精神。這裏有對理想上下求索“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堅定,這裏有對國家“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拳拳之心;“寶劍鋒從磨礪出”的自強不息促我們奮進,“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厚德載物令他人溫暖;“書山有路勤爲徑”的癡醉神迷沒有被遺忘,“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剛正廉潔總會被傳承;志士仁人胸中懷有“開窗放入大江來”的博大寬廣,漁父樵夫眉宇顯出“坐看雲起時”的淡定從容。

詩歌就這樣伴着時光的河流,一起緩緩流淌至今。歲月倏忽,在當今鋼筋叢林的`現代社會裏,她似乎褪去了往日的神采!放眼望,河流的兩岸,新科技的摩天大廈早已聳雲;驚回首,實用主義的花園已然遍佈。河畔行吟的詩人背影落寞,他們或許早已形被物役?井水邊傳唱的詩篇模糊幻滅,她是否已悄然消逝在喧囂紛雜的紅塵之中?鴻雁傳書的詩意日漸式微,怎換作了新奇搞笑的表情包?即便是年輕的木心,也曾在黃浦江邊感嘆道:“有時,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有時,波德萊爾真不如一碗餛飩。”

是生活中的詩意隨風飄散了嗎?不,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詩歌沒有其薪火相傳的空間了嗎?不,遠離了詩歌的我們分明已開始迷茫彷徨。曾記否,我們哪個不是在詩歌裏沐浴耳聞目染、潛移默化的啓蒙,終究讓生命綻放奪目的光彩的?!小時候,誰沒有跟着媽媽望着明月,念着“牀前明月光”?長大些,誰又不曾經歷“爲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澀懵懂?追求理想,只盼“乘風破浪會有時”;遇到困境,但求“一蓑煙雨任平生”;年華老去,嘆一聲“流光容易把人拋”;朋友離別,贈一句“天下誰人不識君”!是的,詩歌從來不曾疏離我們,只是我們自己把她封存成泛黃的記憶!

詩歌,不能枯竭,也不會枯竭。馬克思說,“從最舊的東西中驚奇地發現了最新的東西。”在詩歌中,我們重新找回自己,拾起自信,覓到方向!君不見:詩詞大會如春風“綠”漫大江南北;“老樹畫畫”的詩畫亦如潺潺流淌的溪流在朋友圈中屢被刷屏;中英文對譯的餘音繞樑的詩句使人會心一笑魂牽夢縈;而木心也終將他坎坷多舛的一生譜成了一首高亢激昂的詩。我們將重溫舊的詩篇,汲取精神的營養;我們將創造新的詩篇,化作飛翔的動力!

其實,詩意一直都在!詩歌,永不枯竭!

詩歌的作文5

此次旅遊有個願望,想體驗一下寒冷的冬天,想看雪,想滑雪,想泡溫泉。於是乎,說走就走。

必帶物品:帽子(可以遮住耳朵的),手套(可以掛在脖子上的,後來覺得露手指的應該不錯,方便照相,不過手一定會超級冷),圍巾(其實圍巾倒一直沒有用過,因爲衣領可以豎起來,白帶了),暖寶寶(有手的、有腳的的、有肚子和背的,不過我忘記用了!),相機(如果下次還有機會我一定要帶單反,手套由於沒露出手指,在手機上滑都滑不動,還有美景之類的是手機無法理解的……還有的手機在溫度太低的情況下,完全不工作……),洗漱用品(習慣帶,不過旅店都有),關於衣服(一定要穿的美美的.、少少的,最好還是山上租大衣,看我這次厚厚的大衣是多麼的不入像),泳衣(質量很差的在這兒也要賣80元),在峨眉山山腳買冰爪,竹竿完全沒用。

第一站樂山:從成都東坐高鐵到樂山,到樂山大概九點左右,直接出高鐵就有旅遊車直達樂山大佛景區,就在樂山大佛景區買了到峨眉山的車票,行李也寄存了,方便一點。之後,買了東方佛都和樂山大佛的聯票,兩到三小時的遊覽時間。中午就在樂山吃飯。

第二站峨眉山:下午坐車到了峨眉山腳報國寺車站,先找到了酒店,然後稍作休息,出門參觀報國寺、伏虎寺和峨

眉山博物館,不過時間遲了,博物館沒有進去(5點閉館)。在美食街吃完晚飯,晚上便好好地泡溫泉。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去報國寺車站買了全山段車票,首先坐車坐到了雷洞坪。山腳還在下雨,越往上雪堆積越多,最後來到了雷洞坪,由於有雪,坐車大概坐了三個小時,在雷洞坪用罷午餐,向滑雪場前進。在滑雪場辦完寄存手續,就開始進場滑雪,享受完一小時免費滑雪過後,撤退,準備登上金頂。

從雷洞坪要走一段路到接引殿,路滑非常不好走,冰爪在這個時候就起到作用了,綁上冰爪,踩在冰雪路上,小心翼翼朝前走。到了接引殿,坐上索道,五分鐘便到了金頂。非常幸運,此時此刻陽光普照,沒有一點積雪,不過溫度還是比較低的。看過了層層疊疊的雲海,雲海中偶爾露出的幾處山峯,仿若海中的幾座小島,雲霧繚繞,彷彿仙境。陽光折射,在雲層中形成了一圈五彩的光暈,如果光暈在普賢身上,那便是佛光了。更幸運的是,還看到了一隻小松鼠,一看到我們走過,把屁股一扭,轉身就走。

六點半過後,在觀景臺等着太陽落山,夕陽把整個雲層渲染得通紅,就看着一個紅球在哪兒慢慢地掉進雲海中,雲稍微散了一點,太陽又露了出來,抓緊時間拍幾張,最後才見這夕陽依依不捨跌進雲裏。緊接着,大霧瀰漫開來,溫度驟然降低,商家們紛紛關門,我也趕緊躲進酒店取暖(建議找個有暖氣的酒店,不然真的很冷)。

早上七點,酒店叫醒服務提醒該看日出了。出門時,天還稍微有些昏暗,不過,在金頂的後面已經出現了一線紅,大家都翹首以待太陽出來。等到七點五十分的時候,有一個地方特別紅,太陽露出了一彎身影,但等了很久,仍未露面,終於,太陽一絲一線慢慢出來,終於放出了最亮的光彩,感覺……冷死了!!!不過也值了!

回酒店溫暖一下過後,坐索道下山,繼續又走了一個小時,幸運的是,太陽出來了,猴子們也出來活動了。到雷洞坪過後,就直接坐車下山到報國寺。(如果時間空餘,可以從雷洞坪坐到萬年寺遊覽,再到報國寺)

從山頂到山腳,一路都陽光燦爛,正如心情也是如此絢爛。完美旅程。

樂山大佛——峨眉山腳(住)——泡溫泉——雷洞坪滑雪——上金頂(住)——看雲海——看日落——看日出——下山回家(一切天氣看天的脾氣)

詩歌的作文6

在大家的期盼下,令人開心暑假終於風風火火地來到大家身邊,這是每個國小生都期盼的。因爲在暑假有着長達兩個月的假期,每個同學都可以在暑假盡情地玩耍,無憂無慮,好不快活。

與往日一樣,我也爲暑假的來到而開心,而且我是小升中的學生,還沒暑假作業,這是要讓我在暑假“玩瘋”的節奏啊!於是,我每天便無所事事,就是在那兒玩。一個星期過後,爸爸突然告訴我:“時光不等人,珍惜時光的人,往往能得到成功的青睞。你應該好好利用這次空閒的暑假,好好想想自己未來的夢想,並盡力地去慢慢邁出其中一小步,這樣的暑假纔有意義。

在我的眼中,暑假就是用來玩的,要有什麼意義,而且我以前的暑假總是玩過去的,所以聽到這話我一臉茫然,但我也不敢違背父親的意思。於是,沒事我便愛出去走走,看看書,尋找自己的夢想。一個星期了,我依然“一無所獲”,我緊皺眉頭,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心想:找了這麼久也沒有收穫,乾脆算了吧,反正以後時間還多!正當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我不經意間看見我五歲時得到的一本書——《唐詩三百首》。當年我還是懵懂懵懂的,所以看着這書就像是讀天書,毫無頭緒。現在,我打算再翻開這本書,來了解裏邊的知識。這時看起來,與之前看書有着千差萬別,儘管裏面的東西我還是一知半解,但是我還是能讀懂一些。我至少明白:裏面的古詩,都是詩人用眼去觀察,用鼻子去聞,用身體去感觸,用智慧寫出來的。所以一句句都那麼讓人如癡如醉。這時,我突發奇想:這些古代的詩人不就是寫下了千古名篇而被人們紀念的嗎?如果我也能寫出與古人並駕齊驅的作品,那不是也會流傳千古嗎?

於是,我當時就懷着出名的念頭,去仔細地讀詩歌,理會詩歌,感悟詩歌,希望能寫出好詩。就這樣,我每天都會坐在陽臺上,趁着耀眼的陽光,品讀詩歌。日復一日,我領悟詩歌的能力日漸提升。有一天,下着傾盆大雨,家人們都去上班了,把雨傘都帶走了。我便在家裏,在昏暗的燈光下,一邊看書,一邊琢磨寫詩歌的方法。這時,偏偏停電了,屋子裏就像被吸進了黑洞,伸手不見五指。這可怎麼辦呀?我還得看書呢!我抓耳撓腮,忽然看見窗外,雖然下着大雨,但是至少還有着一些日光。於是,我用家裏的.一些廢棄的東西,做了一個斗笠,我戴着斗笠,擡着椅子,坐在窗外讀書。不過沒多久,無情的雨水就打溼了我心愛的書,這可不行!我一時也想不出辦法,只好去下斗笠,架在書本上面,防止書本打溼,繼續讀書。雖然成千上萬的雨水如同散彈般打在我的身上,臉上,可是我深深地被詩歌迷住了,於是根本沒感覺到自己已被淋成了”落湯雞“。等到家人回來了,看見我爲了看書竟然將自己淋溼還渾然不覺,立刻罵了我一頓,還將我的書也“粉身碎骨”。

可這並沒有嚇倒我,也並沒有阻止我爲詩歌而奮鬥的腳步。我用積攢的錢再買了一本詩集,日夜攻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大概明白了該怎樣寫好詩歌,但此時,暑假也只剩十天了,果然應了爸爸的話“時光不等人”。

幾天後,我寫下了我的第一首詩歌“晝時爲習倚日光,夜時爲習月亮涼。少年何時圓夢想,臥龍鳳雛亦不詳。”從這一刻,我突然感覺到,詩歌已經抒發了自己心中所想,原來古人寫詩不是爲了流傳千古,而是爲了抒發自己的感情。此時此刻,我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但是我還是爲着寫好詩歌而探索,觀點變了,夢想卻沒變!

時間一分一秒溜走,光陰易逝;

鐘錶一輪一圈轉動,轉眼多時;

照片一棱一角變黃,回憶如詩;

舊物一片一面蒙灰,不落之志……

這是一個與衆不同的暑假,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並且爲這夢想邁出了一小步,但是我知道,詩歌之路,還很長,我的夢想,永不止步!

詩歌的作文7

輕舟行去,從渡口廊橋,經入水亭臺,進入青石小巷。依在睡夢中,卻不知如何走進了婉約清麗的秦淮河畔。在一本書看到一句話:“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走,沒有晚一步,剛好遇見了你。”我想,在青春蒼茫的歲月裏,執一卷詩,在午後、黃昏安靜的時間裏,獨坐樓宇,字字脣齒間輕輕流轉,如涉水的美好。

夜幕下的秦淮河顯得寂靜,忽然想起那句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月色裏的淮河,薄霧在一束冷淡的月光裏嫋嫋散去,模糊了岸邊的燭火;可琴絃瑟瑟,人移影動,在緩緩的水流裏入映成靜美的剪紙畫。

夜深,人漸漸睡了去。當一抹晨光射進這古老城鎮,眼前商賈、文人往來不絕,街道旁整齊列着古畫、珠玉、翡翠和絲綢,所見令人眼花繚亂。河邊鷗鷺慵懶張開雙翅,輕輕掠過水麪,朝遠飛去。岸邊梨花似雪,淡淡的香,在春風裏化不盡,柳絮如煙。妝樓紛繁熱鬧,沉入夢中的酒客面帶笑意,似還在回味吳姬壓酒。

行至古橋,只見對面迎來一騎青騾的素衣女子,腰若流紈素,纖纖細指,不施粉黛,或許是遇見了熟人,眉眼裏有幾分關切,卻又不露聲色,只聽得一句“生可安好?”擡頭見她面淡如水。隨後,輕揚而去,或許是曾經愛過的男子吧!卻能夠如此,不糾纏,不依戀。原以爲秦淮河邊的愛情必定是如梁祝般纏綿,如杜十娘與李甲般敢愛敢恨,可一句“生可安好”的平淡卻不失色於“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熱烈。足可見秦淮女子的聰慧與淡定,所謂過往,付於前塵,皆不計較。

看着女子遠去的`背影,總覺得有一瞬間的熟悉,踩着青石,忽思緒如潮涌來,那臉上的淡定恰似那個柳如是。秦淮河水賦予了此地女子溫婉如水,小家碧玉的特點,但女子的才學卻並不亞於秀麗的容貌。柳如是雖身於青樓,卻與當時復社、幾社和東林黨的文人都相交甚深,一起縱談時勢。她在明清之際享譽盛名,位於秦淮八豔之首,可見之奇。詞壇千古一帝李煜也生於秦淮,被稱爲詞壇翹楚的納蘭容若曾說:“花間之司,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李煜之詞後期多以憑欄遠眺,夢裏重歸爲主悼寫亡國之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爲其追憶往事之代表作。

不知何時又踱回了秦淮河邊。我想,秦淮盛極之時,淮河靜靜流淌着。或許它早已知曉這座喧鬧的古鎮會有一天變得岑寂。“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誰遣淒涼滿眼中?萍花渺渺又秋風”。曾經的繁華終究還是敗落,金陵城中盡淒涼,歌舞散去,樓臺盡空。淮河依舊沉默着,後人遣責“商女不知之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它也不言語,不辯駁。秦淮之富饒雖已經消逝,但它至少曾經讓那麼多人神往,它曾經的美好已經成爲人們心中一道永恆的風景。

曾經“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的場景,曾經“含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的佳語,都在夕陽斜入地平線的瞬間,褪去華裳,進入這一片水域,洗盡鉛華,淡去浮世塵囂。如那聰靈女子,白日入眼盡是些紛繁複雜,便於夜拂去紅塵,一襲素衣就着月色清輝入睡,這般,更貼進了靈魂清澈無瑕。

此時,眼前的秦淮依舊是紛繁熱鬧的,一採蓮女一楫輕舟,浴着清風,從芙蓉浦歸來,於溪口浣衣,一曲輕歌,日暮歸去。而我嘴角也勾起了一抹微笑,若有來生,願生於秦淮河邊,不是非要成爲什麼英雄兒女,如那採蓮女般,足矣。

秦淮入夜了,而我在夢境中不肯醒來,怕太過匆忙,指間不能留得一絲清香,想聽完淮河譜就的這曲曼妙之歌,在記憶中留下永恆的絃音,溫暖我蒼促的青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