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週記>

[精品]端午節週記

週記 閱讀(2.99W)

愉快又充實的一週又告一段落了,一定有不少的收穫,這時就需要我們認真地寫一篇週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週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週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端午節週記

端午節週記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糉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糉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纔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糉子餵給魚,魚纔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糉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糉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糉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糉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糉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糉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2

一年一次的端午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

今天是六月二十三日,我喜歡這一天的到來,因爲這一天可以洗艾澡,吃糉子,扣絨線,看賽龍舟。這天,我們家做了好多的糉子,我覺得我就像飛翔在糉子中,永遠也飛不到盡頭。我就像遨遊在糉子的海洋裏一樣。

糉子做好了,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糉子的'材料:糯米、小棗、紅豆、白糖、蘆葉、繩子等。糉子的做法是:把糯米放在水中泡一會,把蘆葉沖洗乾淨,把小棗、紅豆都洗一下,就開始包了起來。先把蘆葉捲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沿着邊緩緩包起來,再用繩子綁起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不知過了多久,糉子包好了。一個個糉子像一個個吃的飽飽的胖娃娃,在一起玩似的。包好的糉子終於放進鍋裏。過了半個小時,一個個糉子包滿的出了鍋。那香氣撲鼻的糉子讓我食慾大振,我就像老牛喝水不擡頭一樣把繩子和蘆葉弄下來,那糯米,黏黏的,香香的,滑滑的吃起來特別好吃。我就想一匹餓了好長時間的狼,像虎一樣嚥下去。糯米中還有小棗、紅豆,紅豆都把糯米染紅了,看上去就像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吃完了糉子,我們全家就坐在電視機旁看起了賽龍舟。

端午節週記3


在端午節,人們比賽賽龍舟,掛艾葉驅蟲祛病,會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令人非常開心。

媽媽單位發了兩張提貨券,可以獲得兩箱糉子。有蜜棗的、八寶的、菠蘿的、豬肉的。早上,我吃了一了個蜜棗的和八寶的'糉子,美味極了,讓我的味蕾享受了一次奇妙的味覺旅行。

中午,外婆邀請我和媽媽去她家吃飯。在外婆家,我和表哥、表弟一起玩了“憤怒的小鳥”,打通了很多困難的關卡,還品嚐了外婆自己包的花生、葡萄乾餡的糉子。吃飯時,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了包糉子比賽。

只見,一個個的參賽選手迅速地從盆裏抓出米和豆,倒在用糉葉捲成的筒裏,倒出多餘的部分,再將筒口封住,用細線捆緊,整個包糉子的過程,僅有15秒!甚至有的參賽選手用了5分鐘就包30個糉子!

我還在電視上看了賽龍舟比賽。十隊龍舟排在湖面,等待着裁判的一聲令下。“預備-開始”!裁判打響了發令槍。龍舟上的選手拼命搖槳,衆多龍舟在水面上相互追逐,生怕對手超過了的自己。隨着第一艘龍舟衝過終點線,觀衆們頓時發出驚歎,“真是迅速”。我聽到周圍觀看的羣衆熱烈的吶喊聲,喊聲過後,觀衆們又送給他們熱烈的掌聲。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既有趣又充實。端午節馬上就要過去,在濃濃的糉香中,讓我們期待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週記4

端午節的那一天,一大早,家家戶戶便忙着包糉子。你看,我們家裏也忙乎開了。媽媽把荷葉浸在鍋裏,轉身後又去淘糯米,洗紅棗,切香腸,拌肉餡……過了一會兒,她轉過身來,掀開鍋蓋,一陣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於是,一番忙綠後。一大盆荷葉,幾小盆糯米,洗好的紅棗,切好的香腸,拌好的肉餡……圍着幾張小椅子,依次排開。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選了三片荷葉,依次排開,再捲成圓錐體,一會兒放紅棗,一會兒放糯米,直到放滿而至。再把糯米用荷葉封起來,圈一圈,媽媽又敲了敲,還說:“糯米往下沉一沉,更好吃!”最後用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啊!真漂亮呀!像個胖娃娃。

糉子全都包好了。媽媽煮了三四十分鐘。糉子出鍋了,整個家裏都沉浸在清香之中。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紅棗糉子。剝開以後,只見潔白的米團裏彷彿鑲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我吃了一口餡子,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

我愛端午節,愛端午節這濃濃的綜香。

端午節週記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代代相傳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大家都知道是端午節要來了。

剛來天鵝湖(就是我們當地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這裏很多人。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幸好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衆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衆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衆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後,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爲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6

今天我們參加了一個商場舉行的包糉子比賽。早上9:30,我們就來到比賽現場了。那裏很多人在報到了。我們被排在19號。比賽規定5分鐘要包三角糉或四角糉,每個在75克到150克之間,不能漏米。主辦方備好了紅豆糯米、竹葉、水草。另一個五分鐘是創意糉子比賽。我們在來的路上摘了一些野花、扶桑花,準備包百花糉。比賽前,我拿了幾張竹葉來練習,因爲規定要兩個大人一個14歲以下小孩。我們是抱着高興好玩的心情去的。原來以爲要包一個多小時呢!我從來沒包過糉子,公公婆婆習慣包長條糉,報了名才知必須包三角菱形糉,當時我們就想,哎呀,怎麼辦呢?我心想,只要不漏米,形狀纔不管它呢,反正是可以自己拿回家的。到我們上臺時,我包了第一個——漏米;第二個——形狀不合規格,是個扁長方體;第三個——有點像三角體,好不容易啊。我們手忙腳亂,拿了竹葉使勁包米。其他的隊包得很完整,估計他們在家就包過。

包創意糉子時,我們包了長條糉,並把鮮花捆在上面,像一束花,其他人有的`包成大雁,有的包成火把,有的包成一串風鈴、風車、手鐲。比賽結束後,我們把糉子拿回家,有一大鍋呢。我吃了一個,不甜,我加了點糖來吃,畢竟是自己包的,好好吃啊。

端午節週記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以又定名爲“詩人節”。

據說,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是因爲他一心想報效祖國,但那時候的朝廷,屈原沒被人賞識,懷才不遇,所以他十分痛心,在身上綁了幾塊石頭後投汨羅江而死。死後被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如此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人們過端午節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前,人們在汨羅江邊練習步伐,嘹亮的口號聲讓屈原不感到寂寞。整裝待發後,他們便在龍舟上喊着口號,擂着鼓,使勁划着船槳,那場面十分壯觀,現場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真是令人十分興奮啊!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洗好竹葉,準備好材料,將竹葉及部分材料等進行浸泡。然後把兩張糉葉疊加,摺疊成漏斗,再加蓋一層糯米,放入少量糯米,將糉葉裹緊,放入輔料,用繩將糉子綁緊,就包成了糉子。家家戶戶都吃糉子,色味雙美!這一切都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啊!家鄉的端午節,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會永遠銘記五月初五和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週記8

五月初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會想起端陽節。

今年的端午佳節我回了老家,一下車,外婆就給我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糉子,我開心極了。連忙拿起一個糉子,一口氣吃得乾乾淨淨。吃完糉子後,我問外婆:“爲什麼要在五月初五吃糉子?”外婆笑着說:“戰國時期,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馬上要滅亡了,非常痛心,便在汨羅江里長睡了。從此以後,大家都會在五月初五往汨羅江裏投筒糉,讓魚蝦不去啃食偉大愛國人物的身體。後來有個當官的人說:你們投下去的筒糉被水裏的蛟龍偷吃了,要用糉葉和五彩的'繩子包紮,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我聽了這才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了。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陣喧譁。外婆說:“賽龍舟比賽要開始了,你快去看看吧。”我一聽腳底生風般地跑到河邊。你瞧,四艘龍舟正停泊在河面上,個個都生龍活虎彷彿真的要撲到你面前來。這時比賽開始了,我支持的金龍隊領先第一,可沒想到被緊跟在後面的魚龍隊反超了。金龍隊看到了奮力追趕,連胳膊都要搖斷了,可能是剛剛的反超耗費了魚龍隊許多體力,隊員們臉都紅得賽過蘋果了,嘴巴大得都勝過河馬了,也沒扳回局面,被金龍隊狠狠的甩在後面。最後金龍隊得了第一。

吃糉子,賽龍舟已了端午節的習俗,希望大家在吃糉子,在觀看賽龍舟時,能記起偉大詩人屈原,並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週記9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裏,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一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糉子、吃糉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糉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糉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糉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彷彿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糉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糉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喜歡呢?

端午節週記10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卻是因爲我喜歡吃糉子。到了這一天,在大街上遠遠地就會聞到一股股濃濃的糉香味兒。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又稱“端陽節”。這時候,家長們會給孩子佩戴香囊,據說是可以驅蟲辟邪,還會用草藥洗澡除菌,當然更少不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糉子。

今天是端午節,奶奶早早地做起了糉子,我和哥哥哥在旁邊看着,那攪拌着的豆沙混着極香的糯米味,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糉子。奶奶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小饞貓,看你那個饞勁兒,等煮熟了,讓你吃個夠,現在生的可不能吃喲!”“好香呀!奶奶,我一會兒一定要多吃點”哥哥也嚷嚷着。

在我們的'焦急等待中,糉子終於煮熟了,我和哥哥守在鍋旁,看着一個個的糉子寶寶躺在那裏,我高興地叫起來:“哈哈!糉子們,本大王馬上就要來消滅你們了。”這時,我們一家圍坐在一起,大家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聽奶奶講以前窮日子時的端午節,媽媽在一邊還不停地感慨着:“現在的孩子們太幸福了,!”我們雖然聽不太懂,但是我很高興,因爲我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過我喜歡的端午節。

真是個美好的端午節,但我更愛的我的家人!

端午節週記1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母親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母親,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母親,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母親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母親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糉子,也感恩了母親!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週記12

老師說,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吃糉子是端午節最開心的事了。我也喜歡吃糉子,回味着糉子的美味,我都快流口水了。下午放學後,我就求媽媽給我買糉子。媽媽笑着說:“買點糉葉自己包,我糯米都泡好了。”我高興極了,真想知道那麼好看的糉子是怎麼變出來的。

媽媽的手真巧啊!只見她的雙手左折右疊,糉葉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飛,一會兒一個小巧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說:“媽媽,我也想學包糉子。”“好啊。”說着,媽媽放慢了速度,她邊包邊說:“把糉葉對摺成漏斗狀,然後把手指插進去,慢慢地繞着手卷緊,然後呢,把米放進去,再放棗,向上折,包住米之後把多出來的糉葉往下翻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尖角。

再用線綁緊就可以了,這樣一個糉子就出來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但是棕葉一點兒不聽我指揮,不是撒了米,就是露出了餡,弄得我手忙腳亂。媽媽笑着說:“不要緊,慢慢來,下次你一定能包好的。”是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又包了好幾次,終於有一點點像樣了。

晚上,吃着自己包的扁扁的糉子,雖然並不好看,但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端午節週記13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了。媽媽和奶奶先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接着開始清洗乾淨糉子葉,便準備開始做糉子了。

“媽,我還不會包糉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糉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糉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糉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纔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糉子,也可以在裏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接着再用一片糉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着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糉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爲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糉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糉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纔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糉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糉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14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個有意義的節日。那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包糉子,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決定去橋邊看賽龍舟。我們到了橋邊,只見橋上、河邊人山人海,把橋擠地水泄不通。過了一會兒,幾條龍舟伴着敲鑼聲和打鼓聲向我們駛來。一條龍舟遙遙領先,後面兩條也不甘示弱,“嘿呦,嘿呦”地吶喊着,拼命地向前劃,有的甚至站了起來。這時,我們宋湖的龍舟也划來了,划龍舟的人個個身強力壯。隨着岸上的“加油”聲,幾條龍舟奮力向前衝,經過了橋下。接着,又有幾條龍舟從遠方駛來。這些龍舟你追我趕,比賽十分激烈。龍舟

濺起拼搏的浪花,好像在暗暗地鼓勵自己:我一定能贏!岸上一會兒歡呼雀躍,一會兒齊喊加油,真是熱鬧非凡。

看完龍舟後,我和爸爸來到了外婆家,看見幾個婆婆在一起包糉子。只見她們把一種葉子折成一個容器,再把裏面填滿糯米,又在裏面塞了一個紅棗,最後用葉子把陷包住,一個糉子就包成了。我也想試一試,心想:包糉子不就這麼簡單嘛!但是我每次都包失敗了。

啊!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真激烈,包糉子真有趣,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15

馬上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啦!我心裏暗爽:哈,又有好玩的啦。果不其然,這幾天,全家人都開始忙着爲過端午節作準備。

星期天,我看見媽媽蹲在地上正在搗鼓着什麼。我走上前一去看,原來媽媽在包糉子。只見她拿起四片蘆葦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往裏頭放一些米,又放兩三塊肉,再用一些米蓋住肉,然後把先前餘下的蘆葦葉的角蓋在米上,慢慢的'捏成兩個小角,最後用一根紅線,把一頭咬在嘴裏,然後圍着糉子繞了兩圈,把兩頭拉緊,打一個活結。嘿,一個糉子就這麼包好了。

我看得眼花繚亂心癢癢,也想試試,就對媽媽說:“讓我也試試吧。”媽媽疑惑地說:“就你,行嗎?”“沒有問題,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雖然這麼說,不過這看起來容易的包糉子,可要比我想像中的難得多了。你看我不是米包多了,就是米漏了……但最後,我還是包了一個外觀還不錯的糉子。

包好糉子後,我們又去煮糉子,我們先把鍋裏放些水,然後放糉子。過了一會兒,糉子的香味在廚房間飄逸,我嚥着口水對媽媽說:“糉子好了嗎?”“OK了!”媽媽打開鍋蓋拿了一個糉子給我,我聞着香噴噴的糉子,吃了一口,嗯,好香,糯米的感覺十分嫩滑,再加上肉的味道,簡直就是錦上添花。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前,看着有趣的賽龍舟的電視節目,吃着清香四溢的糉子,一起談論者屈原的佳話……

這可是個真是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