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中學語文備課策略探討

語文 閱讀(2.22W)

中學語文課程的備課一般分爲:研究教材、走近學生、設計教學方案和設計教學計劃這四個層次,也被稱爲“三備一教案”,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相互獨立。但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備課在這四個層次上是有所不同的。

中學語文備課策略探討

一、備教材

備教材在傳統意義上分爲研究教材、課程計劃、教學方案、掌握教學的內容和教材的範圍,在信息技術參與的情況下,還添加了對教材內容進行擴充的部分。在信息技術的參與下,語文教材更有特色,內容也更加豐富,而且信息技術能夠爲我們提供網絡資源,我們可以擁有很多新穎的語文素材和課外資料,教師可以藉助信息技術,獲取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而爲學生擴展課外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學習《荷塘月色》,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通過收集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和相關文章如《哪裏走》和《一封信》,進而分析《荷塘月色》的寫作背景,還可以爲學生提供課外知識,增強其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感受文章,進而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篇文章。

二、備學生

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對學科的認知情況。教師在教學前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以及性格特點是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之前充分做好針對學生的準備工作,並且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提高教學的質量。以前教師很難在一段時間內掌握學生的情況,如今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能夠方便快捷地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更好地針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教學。如學習《赤壁賦》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班級網絡平臺,及時瞭解學生的預習狀況。讓學生利用班級討論組系統,將不會的問題和遇到的難題以及沒有解決的相關知識點都反映在討論組裏面,教師就可以據此對赤壁之戰進行評價和定位。其中赤壁之戰可以有三大範圍的定位:廣義的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夏季,由曹操發起,目的在於奪取荊州;標準的赤壁之戰也是由曹操發起的,在建安十三年冬季,目的是東進江夏,標準的赤壁之戰是大衆普遍認可的定義;狹義的.赤壁之戰是指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冬季東進江夏,在赤壁和烏林與周瑜兩次戰鬥失敗,並返回了江陵的部分作戰。諸如以上關於赤壁的介紹,教師可以在備課時選擇一二進行闡述,梳理學生對赤壁的理解,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

三、備方法

教學設計應當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要,還應當研究教師運用怎樣的方式去表達和體現。教學中用到的文本資料、圖片圖形、聲音視頻等都是教師需要提前考慮和構思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研究和探索還有對學生需求、性格的瞭解和學習態度的掌握等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很多年輕的教師都會在教學中面臨一個難題:該用怎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授課才能讓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好。信息技術不斷髮展,年輕教師的困擾逐漸被解決。年輕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和其他教師在網絡平臺上相互交流和討論,優秀經驗得以共享,在借鑑其他教師優秀成果的同時,改進自己的不足,改變傳統教學單一和死板的問題。新媒體的加入使教學方式和課堂更有活力,教學手段變得多元化,豐富了教學方案的設計,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有興趣。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段,設計出更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方案,讓學生的興趣得以提高,更好地學習和吸收知識。

四、寫教案

寫教案是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學生以及設計教學方案的前提下進行的,是對課堂內容更深層次的分析和準備。教學內容、學生的類型和教學方法都處於變化之中,即便是教學經驗十分豐富的教師也難以做到,然而如今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類似的問題已經得以解決。第一,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教師的備課方式從之前的手寫逐漸轉變爲電腦輸入,從人腦備課轉化爲人機互動備課;從獨自備課轉化爲多人合作備課,從實物備課轉化爲意象備課,進而讓教師從雙手工作轉化爲人機結合。教師能夠利用電腦進行編輯和操作,大大減輕了工作壓力,也提升了工作質量和效率,還能夠通過多媒體的介入使原本死板的課堂變得氣氛活躍。第二,通過信息技術能夠讓死板的教案變得更有魅力。網絡使教案能夠相互共享,完善每一位教師的教案。在新的教學方式下,教案也能夠隨身攜帶,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與之前相比都有了新的突破。這樣,教案能夠跟着學生的進度而時時更新,更好地配合教學的進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