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兒女》閱讀答案

語文 閱讀(2.88W)

在各領域中,我們經常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那麼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兒女》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兒女》閱讀答案

《兒女》閱讀答案1

兒女 (節選)

朱自清

我現在已是五個兒女的父親了。想起聖陶喜歡用的“蝸牛背了殼”的比喻,便覺得不自在。新近一位親戚嘲笑我說,“要剝層皮呢!”更有些悚然了。

你讀過魯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麼?我便是那一類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飯和晚飯,就如兩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們你來他去地在廚房與飯間裏查看,一面催我或妻發“開飯”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腳步,夾着笑和嚷,一陣陣襲來,直到命令發出爲止。他們一遞一個地跑着喊着,將命令傳給廚房裏傭人;便立刻搶着回來搬凳子。於是這個說,“我坐這兒!”那個說,“大哥不讓我!”大哥卻說,“小妹打我!”我給他們調解,說好話。但是他們有時候很固執,我有時候也不耐煩,這便用着叱責了;叱責還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們身上了。於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纔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說紅筷子好,他說黑筷子好;這個要乾飯,那個要稀飯,要茶要湯,要魚要肉,要豆腐,要蘿蔔;你說他菜多,他說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們,但這顯然是太迂緩了。我是個暴躁的人,怎麼等得及?不用說,用老法子將他們立刻征服了,雖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淚捧起碗了。吃完了,紛紛爬下凳子,桌上是飯粒呀,湯汁呀,骨頭呀,渣滓呀,加上縱橫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塊花花綠綠的地圖模型。吃飯而外,他們的大事便是遊戲。遊戲時,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堅持不下,於是爭執起來;或者大的欺負了小的,或者小的競欺負了大的,被欺負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訴苦。我大抵仍舊要用老法子來判斷的,但不理的時候也有。最爲難的,是爭奪玩具的時候:這一個的與那一個的是同樣的東西,卻偏要那一個的;而那一個便偏不答應。在這種情形之下,不論如何,終於是非哭了不可的。這些事件自然不至於天天全有.但大致總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裏看書或寫什麼東西,管保一點鐘裏要分幾回心,或站起來一兩次的。若是雨天或禮拜日,孩子們在家的多,那麼,攤開書競看不下一行,提起筆也寫不出一個字的事,也有過的。我常和妻說,“我們家真是成日的千軍萬馬呀!”有時是不但“成日”,連夜裏也有兵馬在進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時候!

我的朋友大概都是愛孩子的。少谷有一回寫信責備我,說兒女的吵鬧,也是很有趣的,何至可厭到如我所說;他說他真不解。子愷爲他家華瞻寫的文章,真是“藹然仁者之言”。聖陶也常常爲孩子操心:國小畢業了,到什麼中學好呢?——這樣的話,他和我說過兩三回了。我對他們只有慚愧!可是近來我也漸漸覺着自己的責任。我想,第一該將孩子們團聚起來,其次便該給他們些力量。我親眼見過一個愛兒女的人,因爲不曾好好地教育他們,便將他們荒廢了。他並不是溺愛,只是沒有耐心去料理他們,他們便不能成材了。我想我若照現在這樣下去,孩子們也便危險了。我得計劃着,讓他們漸漸知道怎樣去做人才行。但是要不要他們像我自己呢?這一層,我在白馬湖教國中學生時,也曾從師生的立場上問過丐尊,他毫不躊躇地說,“自然羅。”近來與平伯談起教子,他卻答得妙,“總不希望比自己壞囉。”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壞”就行,“像”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職業,人生觀等,還是由他們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頂可貴,只要指導,幫助他們去發展自己,便是極賢明的辦法。

問題:

1.結合語境,說說“要剝層皮呢”在文中的含義。(2分)

2.選文主要選擇了 和 兩個生活描述兒女的童年生活。“我” 常常是採用

對待孩子們。(3分)

3.朱自清親情散文貯滿一種溫厚、樸實、自然的真情美。在《背影》中朱自清是以 ,

表達的是 。在《兒女》中是以 ,表達的是 。在《背影》中朱自清深感自責的是 ,在《兒女》自責的是 。(9分)

4.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樣,都體現了朱自清散文構思精巧、嚴謹和諧的結構美。《背影》以“背影”爲線索:“難忘背影——描寫背影——思念背影”,結構嚴謹。試着按上述思路,分析本文的結構。(3分)

5.選文的語言清新自然,充滿情趣,請從文中選擇一句作簡要的賞析。(4分)

6.閱讀下面的資料,結合本文及《背影》,說說你對朱自清的印象。(4分)

(1)朱自清的四兒子朱思俞說,他對父親的記憶既清晰又陌生,清晰是因爲他第一次見到父親已經13歲;陌生是因爲他與父親在一起只有三年。

(2)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中寫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答案:

1.(2分,意思對即可)用來形容多子女帶來的生活的重負(或者子女的拖累對父輩的壓力)。

2.(3分)吃飯 遊戲 粗暴的態度(打罵)

3.(9分)兒子身份寫父親 對父親的懷念和感激 以父親身份寫兒女 對兒女的關愛 當時不能理解父親的一片愛子之情 粗暴的對待孩子

4.(3分。意思對即可)兒女情況——檢查自責——目標期望。

5.(4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我們家真是成日的千軍萬馬呀!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在形象的表現孩子們的活潑好動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孩子們的摯愛之情。②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說紅筷子好,他說黑筷子好 ——用較爲整齊的句式,真實的描述了孩子們吃飯時的天真頑皮,富有生活情趣。

6.(4分。言之成理即可)綜合課文、選文、材料和課外閱讀,力爭全面明確。示例:他情感豐富細膩,很有骨氣。

《兒女》閱讀答案2

家有兒女

年味漸漸重了,村裏家家都忙着購辦年貨,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歡笑,喜慶的氣氛蔓延在每一個角落,只是誰也沒有覺察到,一個如夢似幻、蓄謀已久的陰謀正在悄悄降臨...

入夜了。月亮彷彿被千萬把長矛寒劍洞穿,被痛苦的釘在樹梢。猙獰的面龐透露着慘白的奄奄一息的蒼茫...月下,萬家燈火通明,一個個大紅燈籠在風中肆無忌憚的張牙舞爪,尖細的獠牙散發着殷紅的光芒,將無盡的夜色染得更加嗜血陰森...

我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提着大包小包,那是爲孩子們準備的禮物。我是一家小公司的小老闆,一年到頭也不在家待幾天,每天爲了公司的零星生機到處奔波費盡心機,還要看人臉色小心心事。只有在每一年年尾回到家,見到我的兩個寶貝,才能真正發自內心的笑一下。

心裏想着寶貝天真爛漫的笑容,不自覺的輕鬆起來。只是,一瞬間,一種無法言語的不祥預感,猛然的衝擊在我的周圍,它來的是那麼突然,是那麼壓抑,是那麼沉重。記得五年前它就是這樣奪去了我最愛的妻子。我無法想象這次它從我身邊將要帶走什麼,只是它讓我在一瞬間想到了我的寶貝。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怕了...

千萬不要發生,我在心裏發了瘋的祈禱,耳邊風呼嘯的吹過,奔跑的腳步加足了動力。

終於我停了下來,站在家門外,我覺得空氣都快窒息了,大門緊閉,望向屋內黑漆漆一片。寂靜!我聽不見孩子們的一點聲音。顫抖的雙手輕輕的推開門,慢慢的向噩夢一般的房間走去,地上殘留的星星點點的血跡觸目驚心,我感覺心臟在一瞬間停止了跳動。

一步一步地,邁着沉重的步伐。“嗒...嗒...”觸地聲在空氣中迴旋。淚,一滴一滴的滑下。伸出手,一點一點的靠近,就在我將要接觸到門環時。“咣...”門被從裏面激烈的打開了,燈光也在剎那間打開,恍惚見我看見了大女兒一臉的燦爛。而後我便聽到了天籟。“爸...爸..”一個是女兒的聲音,一個是兒子的`聲音。

接着我便被女兒拉了進來,“爸,你看!”女兒指着滿桌的飯菜,一臉驕傲的說:“這可是我特意爲你做的,忙了我一上午。”

“哈哈哈哈哈,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爸,你說什麼呢?啊!你怎莫哭啦?”兒子在一邊看着說。

女兒這時回過頭來“爸肯定是被我感動了唄,你說是吧,爸。”

“是,是,女兒長大了。”我摸着女兒的頭說“你們怎麼不開燈啊。”

“還不是爲了給你一個驚喜”兒子調皮的說。

“那院子裏的血是怎麼回事。”

“你看看姐姐的手就知道了”

“怎麼回事”我看着女兒手上的一個小口子心疼的問。

“嘿嘿就是殺雞是不小心讓雞給飛了。”女兒“害羞”的說。

我剛要開口教育,這時女兒和兒子偷偷交換了一下眼神,一起拉着我讓我坐下“爸,再不吃黃花菜就涼啦!”而後他們便站在一旁安靜地看着我。算了,明天再說吧,看着女兒做的飯菜,食慾一下子就上來了,夾了一個雞翅就吞進了嘴裏,只是,一瞬間,我的臉就成了紫色。而後,便聽見兒子女兒的笑聲,以及前俯後仰的姿態。

一把抱過兩個精靈, 呵呵呵呵呵呵,我也跟着笑了起來。

新年快樂...

1 “一個如夢似幻、蓄謀已久的陰謀正在悄悄降臨”這句話中的“如夢似幻”好像形容陰謀不太符合,那作者爲什麼要用這一個詞呢?(4分)

2 請問作者爲什麼要用一段去描寫月夜的景色呢,是不是有點多餘呢,能刪去嗎,爲什麼?(4分)

3 作者爲什麼要夾帶自己是一個小公司的小老闆只有在每一年年尾回到家,見到我的兩個寶貝,才能真正發自內心的笑一下。請問這是什麼表達方法,它的作用是什麼呢?(5分)

4 地上殘留的星星點點的血跡觸目驚心這是這位父親進門開到的情景,而後文又說只是一個小傷口,這兩者之間矛盾嗎?爲什麼?(3分)

5 最後一節作者爲什麼說新年快樂,這段的作用是什麼呢?(4分)

答案

1“如夢似幻”原指不是真實的,象夢又象幻覺。(1分)在本文中,是說這個“陰謀”表面看上去很平靜,好似幻覺,但其是是很可怕的,(1分)突出父親心中的恐懼之情(1分),同時爲下文父親剛進家門時的心理描寫埋下了伏筆。(1分)

2並不多餘,也不能刪去。(1分)這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以及背景。(1分)

用“猙獰”“慘白”“嗜血陰森”等詞渲染了一種陰森可怕的氣氛,(1分)也烘托出父親心中的忐忑不安。(1分)

3 這段是插敘。(1分)插入了文中父親的生活的背景,寫出父親的生活忙碌,從反面寫出平時無暇顧及孩子,(2分)用父親看人臉色小心心事的事件,說明父親拉扯兩個孩子長大的不容易,突出偉大父親的形象。(1分)爲下文父親被兩個孩子的行爲而感動做鋪墊,相之呼應。(1分)

4 並不矛盾。(1分)因爲地上殘留的星星點點的血跡是由於周圍黑暗環境的襯托,以及父親心中的恐懼之情,而在父親的眼中表現很可怕。(1分)其實不然,同時也從側面寫出孩子們爲父親所做一切而付出的代價,表現子女與父親之間濃濃的情誼。(1分)

5 寫新年快樂是作者此時快樂心情以及被幸福包圍的最好寫照。與文章開頭相呼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希望其他人也能像他一樣,幸福快樂,這是作者對所有人的祝

《兒女》閱讀答案3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故事梗概

1864年7月26日 ,愛德華爵士一行人駕駛鄧肯號遊船在海上航行,他們在一隻鯊魚的肚子裏發現了一份被海水侵蝕的殘缺的文件。經過分析,這是1862年爲英格蘭人尋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顛號失事後,船長格蘭特發出的求救文件。因無人願去救援,爵士就偕同妻子海倫、表兄麥克納布斯少校、船長約翰、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瑪麗和船員們,駕駛鄧肯號去搜尋格蘭特船長。巴黎地理學會祕書雅克因爲粗心搭錯了船,成了船上的新成員。

鄧肯號經過大西洋、馬德加羣島、加那利羣島、佛得角、麥哲倫海峽、不倫瑞克半島、波拉爾角、塔爾卡那諾港,卻始終沒有發現大不列顛號的蹤跡。雅克提醒大家,文件有可能是從美洲大陸某條河流投下的。於是,爵士、少校、雅克、羅伯爾和三個水手開始了橫穿美洲大陸的`探險。

這次探險,充滿了神奇。他們看到了火山噴發,經歷了地震、乾渴、暴雨、洪水、雷火,還曾被狼羣攻擊、鱷魚包圍,瑪麗甚至從兀鷹爪下得以逃生,幸好大家都安然無恙。

雅克想到,他們可能理解錯了文件的內容,大不列顛號應該是在澳大利亞。於是,鄧肯號又從大西洋出發,到達百奴衣角。在百奴衣角一個莊園主家裏,他們遇見了大不列顛號的水手長艾爾通,此人聲稱格蘭特船長應該是在澳大利亞大陸。於是,一行人再次兵分兩路,爵士、少校、地理學家、船長、海倫夫人、瑪麗和兩個水手橫穿澳大利亞大陸,鄧肯號則在墨爾本海域接應。

本以爲會很順利的澳大利亞之旅卻充滿了艱險。原來,格蘭特船長根本不在澳大利亞大陸,艾爾通撒謊了,他其實是一個土匪頭子,之所以這樣做,是想搶劫鄧肯號去做海盜。雖然爵士等人發覺了艾爾通的身份,擺脫了土匪的威脅,但他們失去了鄧肯號。一行人決定搭一艘貨船到墨爾本,然後回歐洲,貨船卻在中途遇風擱淺,大家做了一個木筏,漂流到了新西蘭島,落入野蠻的毛利人手中,面臨被殺死的厄運。逃脫後,他們意外地和鄧肯號重逢,他們原以爲鄧肯號已經變成海盜船了呢。原來,因爲地理學家正潛心思考問題,在替爵士給鄧肯號大副寫信時,把“澳大利亞”寫成了“新西蘭”,結果,拿着信打算搶劫鄧肯號的艾爾通成了俘虜。沒有找到格蘭特船長,大家失望地返回歐洲。途中,要把艾爾通流放到一個無人小島瑪麗亞泰勒薩上,結果,卻在島上意外地發現了格蘭特船長。原來,該島的法語名字是“達抱島”,求救文件中的這個單詞被海水腐蝕了,大家先猜測它是巴塔戈尼亞,後來又猜測它是澳大利亞,所以纔有這許多波折。

1.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救援一( )發覺一( )野蠻一( )

2.結合上下文解釋。

(1)厄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然無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覺得哪一段寫得最有趣?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救助 察覺 蠻橫(答案不唯一)

2.(1)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運。 (2)把犯人放逐到邊遠的山區。 (3)沒有遭受絲毫的損失。(意思對即可)

3.“略”

4.“略”

《兒女》閱讀答案4

回想四個月以前,我猶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羣兒女從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載上火車,送回鄉間,關進低小的平屋中。自己仍回到上海的租界中,獨居了四個月。

回想過去四個月的悠閒寧靜的獨居生活,在我也頗覺得可戀,又可感謝。然而一旦回到故鄉的平屋裏,被圍在一羣兒女的中間的時候,我又不禁自傷了。因爲我那種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鑽研搜求,或敷衍,應酬,比較起他們的天真、健全、活躍的生活來,明明是變態的,病的,殘廢的。

有一個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領了四個孩子――九歲的阿寶、七歲的軟軟、五歲的瞻瞻、三歲的阿韋――到小院中的槐蔭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色中,炎陽的紅味漸漸消減,涼夜的青味漸漸加濃起來。微風吹動孩子們的細絲一般的頭髮,身體上汗氣已經全消,百感暢快的時候,孩子們似乎已經充溢着生的歡喜,非發泄不可了。最初是三歲的孩子的音樂的表現,他滿足之餘,笑嘻嘻搖擺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發出一種象花貓偷食時候的“ngam ngam”的聲音來。這音樂的表現立刻喚起了五歲的瞻瞻的共鳴,他接着發表他的詩:“瞻瞻吃西瓜,寶姊姊吃西瓜,軟軟吃西瓜,阿韋吃西瓜。”這詩的表現又立刻引起了七歲與九歲的孩子的散文的、數學的興味:他們立刻把瞻瞻的詩句的意義歸納起來,報告其結果:“四個人吃四塊西瓜。”

於是我就做了評判者,在自己心中批判他們的作品。我覺得三歲的阿韋的音樂的表現最爲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歡喜的感情。五歲的瞻瞻把這歡喜的感情翻譯爲(他的)詩,已打了一個折扣;然尚帶着節奏與旋律的分子,猶有活躍的生命流露着。至於軟軟與阿寶的散文的、數學的、概念的表現,比較起來更膚淺一層。然而看他們的態度,全部精神沒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們所見的完全得多。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被世智塵勞所矇蔽,所斫(zhuó)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我實在不敢受他們“父親”的稱呼,倘然“父親”是尊崇的。

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暫設一張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佈置着稿紙、信篋、筆硯、墨水瓶、漿糊瓶、時表和茶盤等,不喜歡別人來任意移動,這是我獨居時的慣癖。我――我們大人――平常的舉止,總是謹慎、細心、端詳、斯文。例如磨墨,放筆,倒茶等,都小心從事,故桌上的佈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壞或擾亂。因爲我的手足的筋覺已經由於屢受物理的教訓而深深地養成一種謹惕的慣性了。然而孩子們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搗亂我的秩序,破壞我的桌上的構圖,毀損我的器物。他們拿起自來水筆來一揮,灑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點;又把筆尖蘸在漿糊瓶裏。他們用勁拔開毛筆的銅筆套,手背撞翻茶壺,壺蓋打碎在地板上……這在當時實在使我不耐煩,我不免哼喝他們,奪脫他們手裏的東西,甚至批他們的小頰。然而我立刻後悔:哼喝之後立刻繼之以笑,奪了之後立刻加倍奉還,批頰的手在中途軟卻,終於變批爲撫。

因爲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們的舉止同我自己一樣,何其乖謬!我――我們大人――的舉止謹惕,是爲了身體手足的筋覺已經受了種種現實的壓迫而痙攣了的緣故。孩子們尚保有天賦的健全的身手與真樸活躍的元氣,豈象我們的窮屈?

揖讓、進退、規行、矩步等大人們的禮貌,猶如刑具,都是戕賊這天賦的健全的身手的。於是活躍的人逐漸變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殘廢者。殘廢者要求健全者的舉止同他自己一樣,何其乖謬!

兒女對我的關係如何?我不曾預備到這世間來做父親,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覺得非常奇怪。我與他們(現在)完全是異世界的人,他們比我聰明、健全得多;然而他們又是我所生的兒女。這是何等奇妙的關係!世人以膝下有兒女爲幸福,希望以兒女永續其自我,我實在不解他們的心理。我以爲世間人與人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婦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時候都不外乎是一種廣義的友誼。所以朋友之情,實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礎。“朋,同類也。”並育於大地上的人,都是同類的朋友,共爲大自然的兒女。

世間的人,忘卻了他們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爲父母能生兒女,兒女爲父母所生,故兒女可以永續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永存。於是無子者嘆天道之無知,子不肖者自傷其天命,而狂進杯中之物,其實天道有何厚薄於其齊生並育的兒女!我真不解他們的心理。

近來我的心爲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羣兒女,是在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1。 文章直呼孩子們的名字,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有何好處?

2。 作者選取吃西瓜這一事件有何匠心?

3。 文章後半部分對大人們的行爲反思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態度?

4。 文章的最後一段將兒童、神明、星辰、藝術並列,有何用意?

參考答案:

1。 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使讀者感到作者似乎在與一羣孩子訴說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也是父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 父親眼中的孩子,沒有美醜愚慧,個個可愛,連吃西瓜時的小小細節,被父親看在眼裏,也能做一番深入的分析,深情滿溢。作者藉此進一步闡述了父子“情”,應該珍惜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同時,也說明孩子擁有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能見到世間事物的真相。

3。 父親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識,又特別富有愛心的人,同時也對成年人喪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爲人的不得已的成長感到無奈。

4。 這裏兒童與神明、星辰、藝術並列,體現了作者對兒童的熱愛。在作者眼裏,兒童純潔無瑕,代表着真善美,與神明、星辰與藝術的地位都同樣重要。

《兒女》閱讀答案5

我現在已是五個兒女的父親了。想起聖陶喜歡用的“蝸牛背了殼”的比喻,便覺得不自在。新近一位親戚嘲笑我說,“要剝層皮呢!”更有些悚然了。

你讀過魯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麼?我便是那一類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飯和晚飯,就如兩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們你來他去地在廚房與飯間裏查看,一面催我或妻發“開飯”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腳步,夾着笑和嚷,一陣陣襲來,直到命令發出爲止。他們一遞一個地跑着喊着,將命令傳給廚房裏傭人;便立刻搶着回來搬凳子。於是這個說,“我坐這兒!”那個說,“大哥不讓我!”大哥卻說,“小妹打我!”我給他們調解,說好話。但是他們有時候很固執,我有時候也不耐煩,這便用着叱責了;叱責還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們身上了。於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纔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說紅筷子好,他說黑筷子好;這個要乾飯,那個要稀飯,要茶要湯,要魚要肉,要豆腐,要蘿蔔;你說他菜多,他說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們,但這顯然是太迂緩了。我是個暴躁的人,怎麼等得及?不用說,用老法子將他們立刻征服了,雖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淚捧起碗了。吃完了,紛紛爬下凳子,桌上是飯粒呀,湯汁呀,骨頭呀,渣滓呀,加上縱橫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塊花花綠綠的地圖模型。吃飯而外,他們的大事便是遊戲。遊戲時,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堅持不下,於是爭執起來;或者大的欺負了小的,或者小的競欺負了大的,被欺負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訴苦。我大抵仍舊要用老法子來判斷的,但不理的時候也有。最爲難的,是爭奪玩具的時候:這一個的與那一個的是同樣的東西,卻偏要那一個的;而那一個便偏不答應。在這種情形之下,不論如何,終於是非哭了不可的。這些事件自然不至於天天全有.但大致總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裏看書或寫什麼東西,管保一點鐘裏要分幾回心,或站起來一兩次的。若是雨天或禮拜日,孩子們在家的多,那麼,攤開書競看不下一行,提起筆也寫不出一個字的事,也有過的。我常和妻說,“我們家真是成日的千軍萬馬呀!”有時是不但“成日”,連夜裏也有兵馬在進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時候!

我的朋友大概都是愛孩子的。少谷有一回寫信責備我,說兒女的吵鬧,也是很有趣的,何至可厭到如我所說;他說他真不解。子愷爲他家華瞻寫的文章,真是“藹然仁者之言”。聖陶也常常爲孩子操心:國小畢業了,到什麼中學好呢?——這樣的話,他和我說過兩三回了。我對他們只有慚愧!可是近來我也漸漸覺着自己的責任。我想,第一該將孩子們團聚起來,其次便該給他們些力量。我親眼見過一個愛兒女的人,因爲不曾好好地教育他們,便將他們荒廢了。他並不是溺愛,只是沒有耐心去料理他們,他們便不能成材了。我想我若照現在這樣下去,孩子們也便危險了。我得計劃着,讓他們漸漸知道怎樣去做人才行。但是要不要他們像我自己呢?這一層,我在白馬湖教國中學生時,也曾從師生的立場上問過丐尊,他毫不躊躇地說,“自然羅。”近來與平伯談起教子,他卻答得妙,“總不希望比自己壞囉。”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壞”就行,“像”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職業,人生觀等,還是由他們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頂可貴,只要指導,幫助他們去發展自己,便是極賢明的辦法。

《兒女》閱讀題目:

13.結合語境,說說“要剝層皮呢”在文中的含義。(2分)

14.選文主要選擇了和兩個生活描述兒女的童年生活。“我”常常是採用對待孩子們。(3分)

15.朱自清親情散文貯滿一種溫厚、樸實、自然的真情美。在《背影》中朱自清是以,

表達的是。在《兒女》中是以,表達的是。在《背影》中朱自清深感自責的是,在《兒女》自責的是。(9分)

16.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樣,都體現了朱自清散文構思精巧、嚴謹和諧的結構美。《背影》以“背影”爲線索:“難忘背影——描寫背影——思念背影”,結構嚴謹。試着按上述思路,分析本文的結構。(3分)

17.選文的語言清新自然,充滿情趣,請從文中選擇一句作簡要的賞析。(4分)

18.閱讀下面的資料,結合本文及《背影》,說說你對朱自清的印象。(4分)

(1)朱自清的四兒子朱思俞說,他對父親的記憶既清晰又陌生,清晰是因爲他第一次見到父親已經13歲;陌生是因爲他與父親在一起只有三年。

(2)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中寫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兒女》參考答案:

13.(2分,意思對即可)用來形容多子女帶來的生活的重負(或者子女的拖累對父輩的壓力)。

14.(3分)吃飯遊戲粗暴的態度(打罵)

15.(9分)兒子身份寫父親對父親的懷念和感激以父親身份寫兒女對兒女的關愛當時不能理解父親的一片愛子之情粗暴的對待孩子

16.(3分。意思對即可)兒女情況——檢查自責——目標期望。

17.(4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我們家真是成日的千軍萬馬呀!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在形象的表現孩子們的活潑好動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孩子們的摯愛之情。②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說紅筷子好,他說黑筷子好——用較爲整齊的句式,真實的描述了孩子們吃飯時的天真頑皮,富有生活情趣。

18.(4分。言之成理即可)綜合課文、選文、材料和課外閱讀,力爭全面明確。示例:他情感豐富細膩,很有骨氣。

《兒女》閱讀答案6

①回想四個月以前,我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羣兒女從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載上火車,送回鄉間,自己仍回到租寓獨居。這舉動究竟出於什麼旨意與計劃,現在回想起來,連自己也不相信。其實旨意與計劃,都是虛空的,自騙自擾的,實際於人生有什麼利益呢?只贏得世故塵勞,作弄幾番歡愁的感情,增加心頭的創痕罷了!

②朋友們說我是因爲關心兒女。我對於兒女的確關心,在獨居中更常有懸念的時候。但我自以爲這關心與懸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種更強的加味。因爲我的兒女都是孩子們,所以我對於兒女的關心與懸念中,有一部分是對於普天下的孩子們的關心與懸念。他們成人以後我對他們怎樣?現在自己也不能曉得,但可推知其一定與現在不同,因爲不復含有那種加味了。

③回想過去四個月的悠閒寧靜的獨居生活,在我也頗覺得可戀,又可感謝。然而一旦回到故鄉的平屋裏,被圍在一羣兒女的中間的時候,我又不禁自傷了。因爲我那種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鑽研,搜求,或敷衍,應酬,比較起他們的天真、健全、活躍的生活來,明明是變態的、病的、殘疾的。

④有一個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領了四個孩子——九歲的阿寶、七歲的軟軟、五歲的瞻瞻、三歲的阿韋——到小院中的槐蔭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色中,炎陽的紅味漸漸消減,涼夜的青味漸漸加濃起來。微風吹動孩子們的細絲一般的頭髮,身體上汗氣已經全消,百感暢快的時候,孩子們似乎已經充溢着歡喜,非發泄不可了。最初是三歲的孩子的音樂的表現,他滿足之餘,笑嘻嘻搖擺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發出一種像花貓偷食時的聲音來。這音樂的表現立刻喚起了瞻瞻的共鳴,他接着發表他的詩:“瞻瞻吃西瓜,寶姊姊吃西瓜,軟軟吃西瓜,阿韋吃西瓜。”這詩的表現又立刻引起了七歲與九歲的孩子的散文的、數學的興味:他們立刻把瞻瞻的詩句的意義歸納起來,報告其結果:“四個人吃四塊西瓜。”

⑤於是我在心中評判他們的作品。我覺得阿韋的音樂的表現最爲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歡喜的感情。瞻瞻把這歡喜的感情翻譯爲詩,已打了一個折扣;然尚帶着節奏與旋律的分子,猶有活躍的生命流露着。至於軟軟與阿寶的散文的、數學的表現,比較起來更膚淺一層。然而看他們的態度,全部精神投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們所見的完全得多。天地間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被世智塵勞所矇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我實在不敢受他們“父親”的稱呼,倘然“父親”是尊崇的。

⑥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暫設一張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佈置着,不喜歡別人任意移動。我——我們大人——平常的舉止,總是謹慎、細心、端詳、斯文,故桌上的佈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壞或擾亂。因爲我的手足的筋覺已經由於屢受物理的教訓而深深地養成一種謹惕的慣性了。然而孩子們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搗亂我的秩序。他們拿起自來水筆來一揮,灑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點;他們用勁拔開毛筆的.銅筆套,手背撞翻茶壺,壺蓋打碎在地板上......這在當時實在使我不耐煩,我不免哼喝他們,奪脫他們手裏的東西,甚至批他們的小頰。然而我立刻後悔:哼喝之後立刻繼之以笑,奪了之後立刻加倍奉還,批頰的手在中途軟卻,終於變批爲撫。因爲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們的舉止同我自己一樣,何其乖謬!我——我們大人——的舉止謹惕,是爲了身體手足的筋覺已經受了種種現實的壓迫而痙攣了的緣故。孩子們尚保有天賦的健全的身手與真樸活躍的元氣,豈像我們的窮屈?揖讓進退、規行矩步等大人們的禮貌,猶如刑具,都是戕賊這天賦的健全的身手的。於是活躍的人逐漸變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殘疾者。殘疾者要求健全者的舉止同他自己一樣,何其乖謬!

⑦兒女對我的關係如何?我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覺得非常奇怪。我與他們完全是異世界的人,他們比我聰明、健全得多;然而他們又是我所生的兒女。這是何等奇妙的關係!世人以膝下有兒女爲幸福,希望以兒女永續其自我,我實在不解他們的心理。我以爲世間人與人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朋友之情,實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礎。“朋,同類也。”並育於大地上的人,都是同類的朋友,共爲大自然的兒女。世間的人,忘卻了他們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爲父母能生兒女,兒女爲父母所生,故兒女可以永續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永存。於是無子者嘆天道之無知,子不肖者自傷其天命,其實天道有何厚薄於其齊生並育的兒女!

⑧這小燕子似的一羣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有刪改)

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先敘述自己本來是有“旨意與計劃”地把一羣兒女送回鄉間,但最後都成爲“虛空”,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苦悶。

B、作者在文中用簡淡的筆墨描述四個天真的兒女坐在地上吃西瓜的場景,語言平易流暢,給人以平凡生動、親切溫馨的感覺。

C、“夕暮的紫色中,炎陽的紅味漸漸消減,涼夜的青味漸漸加濃起來”,作者用精雕細刻的筆法描摹風景的色和味,頗富神韻。

D、本文真實而生動地體現了作者率真的個性、真誠的反思的人格,展現了一個正直、寬厚的“仁者”形象,兼具情趣理趣。

8、結合作品賞析文章最後一段。(6分)

9、豐子愷散文的一大特徵是“淺顯中見深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本文的“深意”。(6分)

答案:

7、C“精雕細刻地描摹”錯,這幾句的描寫,作者只是抓住對象的特徵,以嫺熟的白描手法,幾筆勾勒。

8、①運用比喻手法,把“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的兒女比作小燕子,生動地概括出了兒女自然健全、活潑可愛、富有靈性等特徵。

②收束上文,與文章開頭形成照應,首尾圓合,結構完整。

③深化文章主旨,作者將兒童與神明、星辰、藝術並列,既表達了作者對兒女的喜愛之情,又表明了作者所追求的境界——真善美。

(一點2分,要結合句子內容從“手法”“結構”“主旨”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9、①親子之愛,在充滿生機的天倫之樂圖中,作者對兒女們飽含關心與愛意。(愛、讚美自己的兒女)

②關愛普天下兒童,讚美兒童天性的自然美好。作者關心與懸念自己兒女,有一部分是對於普天下的孩子們的關心與懸念的“加成”,因爲相較於成人,兒童們天然純真美好。(愛、讚美天下兒童)

③對成人世界虛僞冷酷和麻木的否定與厭惡,追求和崇尚“純真”。(對兒童世界的喜愛與嚮往或對成人世界的否定,答到一方面即可給分)

(一點2分,要有概括有分析,答到“如何與子女相處”的方面,也可給分)

《兒女》閱讀答案7

水調歌頭·暱暱兒女語

蘇軾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衆禽裏,真綵鳳,獨不鳴。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註釋】這首詞根據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一詩改寫而成。

14.本詞上闋所寫音樂變化倏忽、千迴百轉。請用四字詞語概括音樂變化的特點,並依次填寫在下面

語段的橫線上。(3分)

樂聲初發, ;轉而驟然突變, ;繼而由剛轉柔, 。

15.明代卓人月《古今詞統》中評價本詞描寫的音樂“可以目聽”。請結合具體詩句,賞析這特色。(6分)

16.聽琵琶曲,蘇軾在本詞中言“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兩位詩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請分別加以概括。(4分)

答案: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

14.(3分)示例:輕柔哀怨 高亢激昂 縹緲悠遠(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

15.(6分)評分要點:理解“目聽”的'意思(2分),結合、理解詩句合理(2分),分析表達效果(2分)。

16.(4分)蘇軾被變化多端、起伏抑揚的琵琶曲觸動(1分),心生對人世沉浮的慨嘆(1分);白居易爲婉轉動人的琵琶曲所打動(1分),感傷於琵琶女天涯淪落的遭際,心生同情與共鳴,自傷貶謫之痛(1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