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天宮課堂”觀後感

心得體會 閱讀(1.56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宮課堂”觀後感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我的心裏也有一個夢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顆孕育着我理想的種子,在我心底生根、發芽。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當一名像楊利偉這樣的宇航員,自從有了這個夢想,我便越發的喜歡飛向太空的新聞和火箭,由其是喜歡其中的火箭,就這樣,火箭讓我發現了這顆埋藏已久的'理想之種。

上了五年級之後,漸漸地領會了火箭的魅力,下課,我仔細得研究火箭的資料,當我知道其中火箭的好多奧祕,我明白了要努力上學,要抓住細節,才能讀好書。從那以後,我便每次都要努力讀書,抓住學習的技巧,讓我的夢一定實現。課下,我看課外書,去積累他人的精華,讓我的中國夢飛天夢更有可能成功,加油。

在我觀察中,我發現,我最喜歡的火箭又有新的了,由其是神舟十號,最吸引我的眼球是電視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驚奇、陌生而又新鮮的火箭世界。因爲火箭能把我帶進一個我從未來過的太空世界,一切都讓我感到像是走進了外星王國。想象未來的故事,想象太空裏那一個個星員,想象我是主人的權力,這些幻想便接二連三變成了。

偶然,我又在圖書館中看到了火箭系列和太空系列的書,我喜歡上了這兩本書,並讓我想當一個楊利偉一樣的宇航員。太空,讓我喜愛火箭,火箭讓我感覺出,好的文章讓我讀到了火箭和太空的神奇,總之,在我心底,有一個當宇航員的理想之種!我的航天夢中國夢,我一定要實現我的飛天夢。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

太空授課更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無止境,探索不斷前行,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卑的姿態、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爲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爲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年輕一代爲科學而努力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行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便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纔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立全社會爲創新而奮鬥不息的信念,讓夢想張力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着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默默奉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

太空授課在太空環境中怎麼稱體重、水如何流動、失重狀態下怎麼上廁所等全國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王亞平在遠離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展示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傳遞出這樣一種理念:向民衆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精神與創新意識,同樣是中國開展航天活動的重要任務,尤其對於今日端坐教室內觀看太空授課的孩子們,必定會在不少人心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成爲他日爲科學知識不斷求索的新生力量。

無論在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太空教育都是載人航天的重要任務之一。20xx年8月14日,出身中學教師、隨“奮進”號航天飛機登上國際空間站的芭芭拉·摩根,和她的“助教”宇航員同事把國際空間站變成了課堂,終於圓了一代人的“太空授課”夢。時至今日,我國的`首位“太空教師”再一次爲世人展現了浩瀚天際的神奇與奧妙,在見證奇蹟之餘,也給我們以太空並不神祕、夢想並不遙遠的感慨。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下午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爲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5

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

他們向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研究。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的`介紹。

同時他們給我們講了實驗原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球變懶實驗,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天員劉洋提前做好了一個水球,這是爲了探索微重力環境下水球的振動會有哪些有趣的現象,她先用注射器噴出空氣快速的衝擊它,水球的振動挺劇烈,隨後她反問了一句如何可以減小這種振動呢,於是她就往水球中塞了一個空心鋼球,雖然鋼球穿進了水球,但是水球彷彿有黏性一樣把鋼球又給拉回來了,鋼球已經放置好,再以同樣的力度來衝擊它,振動確實變小了,水球好像變“懶”了一樣。這個實驗告訴了我小球的加入使流體的振動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授課期間,航天員也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專家也就有關科學問題進行認真解析。這讓我更加了解了這些實驗,其他的實驗也很有趣,讓我很有興趣去學習並瞭解這些有趣的物理和化學知識!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6

中國作爲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通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祕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衆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係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着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祕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7

今天,我們在學校度過了神奇的一天!因爲,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向大家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我們聚精會神觀看課堂,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每當3位航天員展示、講解完一個太空實驗時,大家總是不由自主地讚歎、鼓掌,原來在低重力的太空環境裏會發生這麼多神奇而有趣的現象。叔叔阿姨們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使遙不可及的太空變得觸手可及。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在太空中拋出的物體,竟然可以沿着拋出的方向和速度做直線運動;地球上的水和油因爲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裏處於微重力環境,靜止狀態下,水和油很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同學們歡呼着,大叫着直呼,不可思議!

觀看了這堂直播課,我們感受到了太空的魔力和科技的魅力。大家紛紛下定決心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妙。少年強則國強,希望我們大家好好學習,不斷激發自己的潛力與活力,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爲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8

叮叮叮,天宮小課堂開課啦!由宇航員講課,必須得豎起耳朵聽講!

這一次宇航員老師們的實驗我都特別喜歡!特別是“浮力消失實驗”,在地球上,我們無論怎麼努力,也沒辦法將乒乓球壓到水中,可到了太空中就完全不一樣了,宇航員用吸管輕輕把乒乓球將壓到水底,神奇的一幕產生了球真的沉了下去,班裏瞬間傳來一聲聲“哇”!大家都被震驚了!宇航員老師還將杯子倒過來,別說球了,一滴水都沒落下來,我驚訝得不行,平時我們要是這麼做的話早就成了落湯雞了。

再說第二個實驗,只見老師用帶着圓圈的'杆子從水袋中夾出一個圓形的水片,我已經覺得這太不符合常規現象了,更令我張大嘴還是宇航員們拿出一畫了紅花的紙,輕輕地放到水中,紙張一下子向四邊綻開,驚豔我一臉,把紙片拿走後,又往水片裏滴了幾滴深藍色素,色素很開清個水片,深藍色本就是喜歡的顏色,加上水片已經慢慢變成了水球,越看越喜歡。

這次課堂真的是難能可貴的體驗,課堂在太空中,老師是宇航員,太神奇、太難忘了。我很慶幸能夠生在中國,體會到這麼新奇有趣的課堂,見證國家的發展。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9

求學之時,在教室的朗朗書聲之中,在窗外的蔭蔭夏木之下,年幼的我不知夢想爲何物。世界於我而言太過廣闊,而滿心童真,不知人間疾苦。直到那一天,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時候,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中國這個“大家”超卓的行動,無數的解放軍戰士與志願者在滿是創傷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軀,用不知疲倦的`雙手創造了生命的奇蹟,生命的大美!衆志成城,血脈相連,炎黃子孫,是爲一家!那一刻,我才懂得何爲國,何爲家,我的心中才有了一個夢,一個願爲祖國奉獻我生命的夢。

在我成長之時,我的夢也在悄然成長,而新世紀的中國亦在歷史的進程中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追夢途中,我與中國相伴。

當“天宮”遨遊於浩瀚的宇宙之中,太空授課的觀衆中有我充滿渴求的身影。我是多麼希望能夠投身於我最爲熱愛的航天航空事業,以我個人學識,讓中國的旗幟在無垠的宇宙之中飄舞!而在我醉心於學習,向着未知的太空進發之時,中國亦在追夢的路上前行、拼搏。

我們的夢想怒放於時代的枝頭,寫就中國的春意盎然,寫就中國夢的春暖花開。這種充滿哲意的聯結,是千年以來“天下大同”的思想傳承,是我們血脈裏的團結一心,是“君子不獨親其親,不獨幼其幼”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現代化的核心。

惟願你與我一般,讓個人夢想融於中國夢,書寫新的故事,新的傳奇,新的詩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0

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勳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建國初期中國航天從零起步,從身在大洋彼岸的錢學森衝破百般阻撓回國築夢,到以孫家棟爲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航天人,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無線電傳播出的歌曲《東方紅》,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發出載人航天技術,“嫦娥”“天問”“祝融”呼嘯而來,“中國印跡”如今已閃耀蒼穹,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信息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國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換回來的,無論是“兩彈一星精神”,還是“載人航天精神”,都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覺宇宙之無窮。歸航不是終點,對於宇宙的探索,我們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即將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即將啓航,開啓爲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不斷接續的載人航天精神,必將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1

20xx年12月2日,還有一個好消息傳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爲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爲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xx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爲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衆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2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通過這次觀看,讓我瞭解了宇航員們在太空生活的樂趣。

當神舟十三號成功到達太空時,與其一起上去的還有兩位宇航員叔叔和一位宇航員阿姨。還記得之前在電視上看見的宇航員叔叔們的臉總感覺胖胖的,還以爲是太空上的飯菜太好吃了。阿姨向我們解釋了爲什麼他們的臉胖胖的,哦!原來是因爲在太空中人體裏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還給我們表演了一些節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裏開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水中乒乓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裝滿水的杯子裏,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一樣上浮,而是像石頭一樣下沉,這就是浮力消失的實驗。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知曉了不一樣的生活樂趣,也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我也要向太空艙的叔叔阿姨們表達崇高的敬意:“感覺良好”隊,您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我長大之後,一定也要向您們一樣效忠祖國,爲祖國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觀看了直播課《天宮課堂》、由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授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我們每天只會迎來一次日出,送走一次日落,而在太空中空間站的'航天員們,每天會迎來十六次日出日落,因爲他們在神舟十四號飛船裏面,每九十分鐘就可以繞地球一圈。

在空間站裏,因爲沒有地球表層大氣層的阻礙,航天員說觀賞到的月亮會比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更加的明亮、更加的透徹。

在這堂課中,宇航員們還展現了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宇宙是擁有無窮無盡的奧祕,等着我們去探索!

讓我們張開夢想的翅膀,向無窮宇宙出發吧!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4

20xx年3月23日,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位宇航員給我們上了一節十分精彩有趣的太空科普課,我們受益匪淺。

這次的太空科普課,三位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的太空科學知識,有“太空“冰雪”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和“高微重力實驗”。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空間站裏時序是如何設置的、在太空中水能不能燒開、空間站在飛行中會不會受到阻力、太空和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不一樣等問題的答案,這激發了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說過:“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作爲一個宇航員來說,這確實是他本人的一小步。但是這一小步,是人類的智慧、力量的結晶,是人類的一個巨大的突破。而如今,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正所謂“堅持就是勝利”,只要你肯堅持,那麼成功就你不遠了。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出生在新世紀的我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爲此我感到十分的驕傲、自豪與喜悅。因此,我們將要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爲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