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熱門】個人的教育心得體會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4.13K)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個人的教育心得體會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個人的教育心得體會三篇

個人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柳斌同志在《關於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談到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中,他指出:"素質教育的第二要義,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帶着什麼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係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聯繫。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知識協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適應社會、發揮潛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二者都是育人,在統一育人活動中各自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心育對德育有一定影響。心育適當擴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標和內容;心育爲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術;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觀和學生觀,對整個教育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

在一項對475名高中畢業班學生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並不完全取決於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較智商預期爲高)、普通成就者(成績與智商預期相當)、低成就者(成就低於智商預期)差別的產生,與性格特徵有關。高成就者工作習慣較佳,對學業興趣較濃,按時完成作業,關心學習成績,做事認真負責且有計劃。低成就者難自律,難自我規範,較衝動放肆,喜好玩樂,貪圖近利,與同伴關係欠佳,較不合作,較自私,較不尊重權威與傳統,較不合羣,在校在家較不快樂,常爲己辯護,憤恨他人,對挫折和壓力不知所措,較悲觀。普通組介上下之間,尚屬正常。由此可見,培養積極的情感品質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徵能促進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也依賴於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視自我觀念或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形象方面的觀察、概念、看法,關注自己外貌美醜、體能強弱、運動機能優劣等,常將自己的形象與理想中的標準進行比較,或與同輩人進行比較。比較結果,或滿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確對待,也對身體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通過心理教育,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是提供這種心理條件的重要措施。

不僅如此,良好心理素質對身體素質的發展、體能的充分發揮也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造型美、生氣美等身體美的各要素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這些素質的發展無不需要相應的心理條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適於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動,內向性的.人完成目標的動機強,適宜進行精細、準確的任務。同時,身體潛能能通過運動技能的提高得到發揮。運動技能是習得的能力,表現於迅速、精確、流暢和嫺熟的身體運動之中。運動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與智慧技能有聯繫。運動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隨意的、反射性動作,也不是如同搖頭那樣簡單的肌肉反應,他受到內部心理過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動作技能,發揮人的的身體潛能,必須依賴於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發展。

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質是形成審美素質的基礎和條件

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沒有心理上的修養,審美的修養不可想象。此外,許多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內在美的表現,也是美感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例如一個人能正確地認識現實,客觀、全面、公允地看待問題,能正確地正視現實,熱愛學習和工作,聰明才智得到正常發揮,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能正確評價,行爲舉止得體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現。又如對人富有同情心,誠懇,正直,正義,樂羣,對學習與工作勤奮、細心認真、有首創性,不卑不亢,嚴於律己,自信、謙虛,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現。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這些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審美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鉅而偉大的工程,是充滿活力的新課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個人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早晨一縷陽光照到我的牀上,我一改往日的慵懶,利落起牀收拾好房間,準備好水果,準備迎接一批年青的久違的客人—我的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昨天夜裏我失眠了,輾轉反側,時光倒流到20xx年,我擔任xx藝術特長班班主任,們的一顰一笑都活靈活現在我的眼前,無數的往事歷歷在目。

八月裏火辣辣的太陽照到學校的操場上,孩子們頭頂烈日參加高一新生軍訓,站軍姿,踢正步,齊步走……那時的孩子們稚氣未脫,生龍活虎。雖然特長班的孩子們也和其他班的學生們一樣在汗流浹背,認真執行教官的口令,但是我敏銳地觀察到這批孩子與衆不同:大多數孩子動作懶散不標準,眼神迷茫缺乏自信,學生眼睛中充滿桀驁不馴,有的男生滿口髒話,有的女生穿着高跟鞋,有的女生濃妝豔抹。

那時我的心情很複雜,當時任教二十年的我倍感困惑,不自己需要運用哪些智慧,來感化教育這些心靈世界有些貧瘠的孩子們。樹立自信。多數學生之所以選擇特長生的道路,是因爲文化課成績一般,經過會考文化課的洗禮,心裏挫敗感很強。所以,從高一開始每日帶領學生讀書提高素質,增加內涵,鼓勵學生們希望是人生的一筆最大的財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

開學伊始,每天都指導一些學生把地拖得一塵不染,一個月下來全班同學都會拖地,拖地本是校園生活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巧妙地用作恢復學生的自信,平靜心情。現在學生們每每提起仍津津樂道,經過拖過的地像鏡面一樣清爽。

激勵學生。學生進入高二以後,專業課要佔據大量的時間,很多學生每天晚上學習專業課,十點到家很疲憊,文化課無暇顧及,所以,從高二上學期開始我每天晚上十點鐘準時給全班同學發短信,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希望我的愛如涓涓細流溫暖着這幫孩子。

寬容學生。我知道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承載一個家庭的希望,作爲教師對學生不能輕言放棄。教育目的是讓孩子們的精神稟賦得到健康的成長,不是讓學生心靈受到壓制和傷害,教育應是一種薰陶,不是嚴規戒律。

我以博大的父母情懷看待發展中的學生,我欣喜地看到他們的進步,寬容看待他們所犯的錯誤。鼓勵特長學生個性張揚,引導學生做事控制情緒,講究原則。多少學生每當談及此事對我充滿感激,認爲我堪稱他們健康成長中渡他過河之人。

如今看到我的學生們,內心的一種自豪感激盪在胸中。半年的大學生活的歷練,他們越發穩重成熟。女孩子安靜漂亮,男孩子英俊瀟灑,青春的火焰洋溢在他們的心中,拼搏的步伐永遠不會停止,我相信勝利的鮮花一定會綻放!

祝我的學生們永遠優秀。師生之情永遠真摯。

個人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這幾天外國教授一陣狂灌——傳統的管理理論、人際關係的管理理論、系統的管理理論。大量的關於學習、教學、技術的思想需要自學和交流。特別是要用它分析案例、寫出感想。不得已去思考它的本源,以便能把各種理論加以同化。人爲什麼要提出理論?理論是如何提出的?如何發展的?爲什麼會形成不同的流派?爲什麼我們感覺很有理的理論在現實中感覺很沒用?很多有用的又感覺很不想理論?等等。

一個人他發現事物A具有某種性質,當他同樣發現其他大量的事物具有這些性質時,他就提出來了-----類似A的一類事物有特性M ,這就形成了最初的理論。當另一個人看到A時,他就會用這個理論去判斷A應具有M特性,前提是他判斷這個事物是A和他知道這個理論,這就是這個理論的應用。好處是其他人可以藉助理論直接解決問題,缺點是理論有其適用範圍和真理的不確定性。

下面進入理論發展的階段: 很多人感覺這個理論太好了,就想對它加以推廣和完善,這樣就形成了更加完善的XX學說。另一些人感覺這個學說有問題,又回到原始的事務上重新觀察,重新思考,借鑑前人的經驗,找到自己新的視角,從而提出來了另一種理論。這就叫創新。兩種理論都是對一種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不同角度的論述,因爲事物本身是複雜的,所以,每一種理論都是不完善的,造成了我們需要學習各種理論。還有一種情況,有人對觀察的對象進行了調整,從而歸納出了有一種新的理論。這些不同的新理論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當有一些人專門從事教學和研究的時候,他就需要給各種流派加以梳理和整合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無矛盾的系統。Euclid整理的《幾何原本》是西方的代表,孔子整理的《詩經》是東方的代表。專門從事研究的分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而自然科學又有實驗研究和數學推理兩種方法,實驗研究的科學性體現在可重複,即你公佈的實驗結果必須保證別人在同等條件下能得到同樣的結果,那麼,這個結論就是真實的科學的。數學推理所建立的結論是否正確是由實踐應用的情況來檢驗的。社會科學研究借鑑了大量的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大量的心理學實驗,數據統計分析等,但是,社會和自然的複雜程度遠不是人類能完全掌控的。我的感覺,在教育領域評判理論對錯的標準是多少人的認同,或者是說多少相關專業人士的認可,即被引用的的多少和多少知名人士說過類似的話。

在理論學習時,由於理論產生的背景被抽調,理論應用的案例不可重複,所以造成了教育理論應用的困難,總有胸中似理念澎湃,但無一良策可用之感。

如何學習理論,我個人之見。要想象一個場景,把他們所說的加以復原,是指具體化。有些大師認爲理論就是一個理想化的實例。然後把各種理論都復原到你的模型上,如果不夠就修改和擴大你的模型,這樣,所有的.理論學完之後,你自己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就建立了。當這些理論在你的模型中能夠和諧共處時,你就完成了在他們之上的理論構建。記住,千萬不要,用各種模型去適應各種理論,那樣你將永遠是理論的奴隸,永遠解決不了你自己的理論構建,也就永遠解決不了如何應用理論指導實踐的問題。

所有的高僧、思想家、大師與常人的區別就是,他頭腦中有一個萬物的相關的模型,並且能用語言和文字展現出他的模型,他自己或他的學生一定有超強的說服別人的能力,使得它的學說得以推廣。如,布魯諾對於哥白尼的日心說,董仲舒對於孔子的儒家學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