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說課稿 閱讀(2.84W)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月相變化》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課。本單元要讓學生在星空下來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淺顯的、有系統的對宇宙的認識,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們最熟悉的天體,而我們對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各種形狀的月相,所以本課在這一單元中佔有重要地位。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畫月相、給月相排序、模擬月相變化、觀察白天的月相。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並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

培養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重點:知道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難點:總結月相變化規律,即上半月月亮亮 面面積逐漸變大,亮面在右側;下半

月亮面面積逐漸變小,亮面在左側。

過程:

一、引入:

1、說說興趣愛好

2、在白板上畫:月亮

首先和學生聊一聊自己的興趣愛好,活躍一下課堂的氛圍,讓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隨即展示自己的愛好:畫畫,這時利用白板的鋼筆工具,畫下一個月亮,這樣揭示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對象就是月亮。

3、說說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

4、講解: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二、展開

1、畫一畫看到過的月相(白板上畫)

<接下來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自己所見到過的月亮的樣子,由於電子白板繼承和發展了黑板的書寫功能,同時又克服了多媒體投影幕只能用於展示的缺點,把教師置於課堂注意的中心,能夠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以互動方式展示教學內容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月相,知道月相就是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

2、交流:通過剛纔大家畫的月相你有什麼發現?

所畫的月相是什麼時間發生的?

按照時間先後給月相排排順序(七年級到十五)

(個別同學在白板上拖拉操作)

3、提問:爲什麼同一時間你們畫的月相不同?

爲什麼有的月相是亮面在左,有的在右?

月相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麼樣的規律呢?

<接着觀察白板上的各種月相,通過交流發現它們的不同,如:明亮部分面積不同,出現的時間不同,然後根據時間先後給所畫的月相排一下順序,這時候使用白板就能方便靈活地編輯組織、展示多媒體材料,解決了過去多媒體投影系統環境下,使用和幻燈講稿教學材料結構高度固化的問題。並且讓操作的同學和下面的同學同步思考,及時產生疑問:這樣子排序對不對?一個月的月相到底是怎麼變化的?有些什麼規律?帶着這些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模擬月相變化。

4、模擬月相變化

(1)爲了瞭解月相的變化規律,我們可以做一個模擬實驗

(2)交流: ① 用什麼表示月球、太陽、地球?

② 在模擬前我們先要了解月亮、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

白板展示

③你們小組準備怎麼做?

④要注意些什麼?

今天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在太空中的月球,所以只能用相應的材料進行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學生對於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相對位置等知識還不是很熟悉,那麼讓他們自己來討論怎樣進行模擬就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可以通過提問交流,再讓學生來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拖拉太陽、地球、月亮表現出來,有同學質疑的再次進行拖拉操作,這樣來了解它們的相對位置,並能通過自己的操作直觀地觀察到實驗成功的關鍵點即模擬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體,明亮的一面始終向着太陽,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可以觀看視頻展示月球的公轉,讓學生更好地去思考如何進行月相變化模擬實驗,爲解決本課重難點打下基礎。

(3)小組實驗

注意: ① 觀察月相亮面的大小如何變化

② 觀察月相亮面的方向

(4) 交流:① 交流你觀察到的月相

② 通過這個模擬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③ 月相變化有什麼規律嗎?

<通過模擬實驗觀察月相的變化,在白板上畫出自己觀察到的月相,

在交流時互動的力度更強,而且可以隨時改正錯誤的月相,在白

板上的靈活移動,不用再象使用那樣事先在後臺操作好,而

且學生有的想法你課前沒有預設進去就不能展示出來,而白

板可以隨時編輯,把學生的想法表現出來,這樣便於他們得出月

相變化的規律,解決本課重難點。

(5)播放月相變化解釋月相成因

接着再次播放月相變化解釋月相成因加深對月相變化的理解

5、觀察白天的月相

(1)我們從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推測了月相變化的規律,要知道規律是否正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你們認爲在什麼時候觀察月相比較合適?觀察時間?如何記錄?

在觀察中有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你們準備怎麼解決?

從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推測出的規律是否正確,需要進行實地觀察來驗證,接着和學生制定觀察計劃、確定觀察時間和記錄內容,想辦法解決觀察中可能遇到的難題。觀察白天的月相既是一個課外觀察活動,又是一個課堂延伸的實證活動,有利於幫助學生完成科學概念的建構,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

三、拓展

1、 做個小小偵探員:

20xx年2月25日晚上辦公室失竊,警察抓到兩個嫌疑犯:A說:“我晚上一直在睡覺,沒出去過。”B說:“我看到A往辦公室去的。”警察問:“天黑了你怎麼能確定是A?”B說:“他正好回過頭來月光照在他臉上。”

到底誰說謊了呢?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蒐集月相以及月球地貌特徵的圖片或資料。

爲學習下一課做好準備

說課稿 篇2

圖形的位似是蘇科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十章《圖形的相似》第六節內容。《圖形的相似》是屬於數學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單元是整個圖形與變換板塊的基礎,在結構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而圖形的位似是圖形的相似的延伸和深化,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相似圖形相關知識和具備一定圖形研究法的基礎上,再來研究圖形的位似,進一步對相似強化理解,更爲相似三角形的應用作了一定的鋪墊。

本節課的重點是:充分了解位似圖形及其有關概念,並用作位似圖形的方法,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從學生的認知過程角度來看,概念學習是接受一個新事物的起始階段,也是後期應用的基礎階段,特別是對於圖形的概念學習,尤其要注重概念的生成過程和基本含義。而利用作位似圖形的方法,將一個圖形放大或者縮小,本質上時位似圖形性質的應用,它是一個集動手與動腦一體的活動,也是本課的技能目標,因此,確立本課重點爲以上兩項。

本節課的難點在於能根據位似圖形的性質,利用作位似圖形的方法,將任意一個幾何圖形放大或者縮小。理由是在實踐教學中,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往往不能很好的抓住圖形的性質特徵,從而實際應用位似圖形的性質將圖形放大或者縮小的時候,就會遇到攔路虎。

基於上述兩點的分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理解位似圖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圖形的性質。

2.經歷位似圖形概念和性質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探究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利用位似圖形的性質,掌握作位似圖形的方法,並學會對圖形放大或者縮小,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下面說說我的設計思路:

(1)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主要設計理念是“導”和“動”,主要採用啓發式教學法。整個教學過程力求從位似圖形概念的得出,到位似圖形性質的探索和應用,一方面做到放手讓學生圍繞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觀察,討論,交流,另一方面又時刻給予必要指導,從而真正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教師,學生間合作和互動的過程。

(2)設計三個清晰的教學板塊

第一個板塊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生活中的位似圖形。本板塊中主要提供視頻短片讓學生從動態影像中感知位似圖形,並讓學生參與到位似圖形的創造中。

第二個板塊 位似圖形的概念和性質的探究。 本版塊是本節課重點之一,在設計中,主要體現在通過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板演和投影動態展示的學生活動形式,對位似圖形定義中的兩大特徵及性質進行探索。

第三個板塊 根據位似圖形的性質,利用作位似圖的方法,將圖形放大或者縮小。本板塊中涉及到本節課的一個重要技能目標,位似圖的作法和原理,同時也是難點所在,學生的手腦配合完成探索活動的能力就體現的尤爲突出。另一方面,在這個板塊中,也讓學生感體會分類思想的運用。

下面,我說下教學過程。

(1)第一板塊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相似圖形。

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較感興趣的手影戲問題作爲載體,播放手影戲表演短片並利用液晶投影的燈光進行模仿表演。這樣設計的意圖,主要是激發興趣爲主,學生參與到情境的創設中,印象肯定十分深刻。同時,在玻璃片上畫一個三角形,利用投影燈光將三角形投影在幕布上,改變玻璃片與牆的距離,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變化情況。用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實驗活動,引入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新方法,併爲進步研究位似形做好鋪墊,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這種圖形變換與同學們已掌握的翻拆平移、旋轉的不同.並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2) 第二板塊 位似圖形的定義及性質的探索。

這個板塊可以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探索位似圖形的定義。第二個層次,探索位似圖形的性質。

第一個層次是本課教學重點之一,因此在設計上主要採用這樣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對課本“實踐”活動後的圖形,進行兩方面觀察,一是觀察△ABC與△A’B’C’是否相似,二是觀察對應頂點的連線的特殊位置。學生從直觀上很快就能判斷出兩個三角形相似,卻不能說出相似的理由。在這裏爲了幫助學生透徹的理解兩個三角形相似的理由,可以藉助作圖過程引導學生髮現兩個三角形中對應線段成比例的特點,教學中儘可能採用板書形式給出相似的說理過程。最後要求學生結合觀察的兩點說出相似圖形的定義,並定義出位似中心和位似比。

這個層次中,主要是教師引導爲主,講授爲輔,對於引導過程中,始終把重點目光放在位似圖形的兩大特徵:(1)必須是兩個相似的幾何圖形(2)對應頂點的連線相交於一點,同時又着眼於位似圖形和相似圖形的區別與聯繫,運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對概念的學習和掌握變得深刻和準確。在評價方式上,對於學生自行概括的位似圖形的定義要充分予以肯定,並且可以邀請學生多次更改已達到精煉和準確的定義。而在根據要求畫圖中,學生有可能出現對畫圖要求理解的錯誤而導致所作圖形與原圖形在位似中心異側,在概念揭示後,可展示學生中間的此類情況進行辨析,從而能感悟到位似圖形可以在位似中心的同側和異側。若學生中不存在此類情況,可教師進行點播。

第二個層次,對位似圖形的性質進行探究。這個內容主要由學生活動探究爲主。具體是引導學生回顧已有對圖形性質探究的方法,即一般在定義的描述過程中,就包含了兩個性質:(1)位似圖形一定相似(2)各對對應頂點所在直線都經過同一點,而對於第三個性質各對對應頂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比等於相似比,在充分理解了位似圖形的定義後,引導學生回顧作圖過程中 這一要求,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對應頂點到位似中心得比和相似比是一致的。在這個層次中,學生獲得信息的過程是輕鬆和迅速的,在給出探究方向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計算中交流自己的發現,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見,在碰撞交融中,位似圖形的性質自然浮出水面。

(2)根據位似圖形的性質,利用作位似圖的方法,將圖形放大或 者縮小。

在學習作位似圖的方法,是技巧性的知識,但也是位似圖形的性質的應用。作爲本課的難點,在突破上需要作以下兩點設計:

一是對位似中心與圖形的位置關係的分類,二是對作圖方法模仿,歸納和總結。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可以採用開放式的探討方式,首先給出一組問題交給學生交流討論:①在實踐活動中,如果位似中心點 O是一動點,則,點O與△ABC有幾種位置關係,畫出示意圖。②分別以O爲位似中心,按照2:1將△ABC放大。這個環節中,問題一得反饋方式可以藉助實物投影儀,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總結的過程,將成果展示給所有人,這樣宏觀調控後的自主創業法,對學生掌握圖形分類思想方法和自我反思歸納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第二個問題,在教學時候必須在示範點O在△ABC外部時候的作圖方法,並強調三步驟:一連接位似中心與三角形三個頂點,二根據位似比截取對應點,三連接對應點的圖形,生成一定的方法後可由學生自由完成,這樣的模仿對象一樹立,學生在作圖技巧的難處也迎刃而解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是輔導員,邊扶邊放,有的放矢,這樣的方式學生更樂意接受,通過做中學,學的好,記得牢。

(3)鞏固與提高

在鞏固與提高環節,可以採用以下兩組練習:

① 選取適當的比例,將課本圖10--26①中的圖形放大.

選取適當的比例,將課本圖10--26②中的圖形縮小.

本題的目的在於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作圖的技能,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者要幫助學生理清選擇適當的位似中心和分清各點的聯繫.

②如圖,在直角座標系中,作出四邊形ABCDE 的位似圖 形,使得新圖形A’B’C’D’E’與原圖形對應線段的比爲2∶1,位似中心是座標原點O ,並表示出A’B’C’D’E’的座標。

這是一個拓展性練習,目的是培養學生將座標系中所學知識與位似圖形的作圖相結合,有利於學生思維方式的拓展和對新舊知識的熟練駕馭能力,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提高方面,可在學生解決了

說課稿 篇3

概說課文

《月亮灣》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它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作者以總分的形式來描述了月亮灣的美,文中配有相應的彩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分說內容,可供學生感知,從而體會到社會主義新農村興旺發達和月亮灣的美麗。

說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學會“灣、繞、緩”等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情感態度目標:領會課文內容,感受月亮灣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過程和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朗讀、觀察、感知,以導遊介紹的形式讓學生去了解月亮灣,培養學生的觀察感悟、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等。

說教學重難點:理解詞語,感受月亮灣的美,並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說教學過程:根據課改和新課標理念,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準備從以下五個環節來展開教學。

1、談話激趣,導入新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的胸前掛一張導遊證。(小朋友,這是什麼呀?“導遊證”。春天來了,我想帶大家一起去我的家鄉玩一玩,想去嗎?)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很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齊聲回答“想去”,這時教師揭示“課題”。

2、逐以介紹,初步感知:兒童好奇、好動,喜歡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因此,在講述這篇課文時我則採取了導遊的形式,並結合文中的彩圖,使師生之間產生互動,適當時可讓學生猜猜導遊姐姐接下來會帶大家去哪裏?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3、品讀課文,學習生字: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如對學習對象產生了興趣,就能自覺排除多種外界和心理干擾因素,集中精力積極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同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教師範讀、學生自讀課文後,先出示生字卡,讓學生同老師一起讀生字和給生字注音。適當時可以故意寫錯一個音調或字母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引導他們要善於發現問題。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必要時把生字教讀兩遍,要求每位同學讀準字音,特別是翹舌音和平舌音的區分。可採取不同的朗讀方式:如自由讀、比賽讀、帶拼音讀、去拼音讀、帶有生字的詞條讀等,使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在學生能準確讀準生字的基礎上,爲了複習和鞏固拼音知識,可讓學生自由發言說說生字中哪些是三拼音節的字、哪些是邊音節的字。以此,翹舌音的、平舌音的、前鼻音的、後鼻音的均可舉一反三。

4、精讀課文,實踐體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和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採取了多種方式進行朗讀並引導背誦,讓學生從朗讀中去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做一回小導遊,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習積極性。

5、引導學生歸納,結束新課:和學生共同把所學的內容放一遍“電影”,再次感悟月亮灣的美麗,讓學生在美的陶冶中結束新課。

說課稿 篇4

評委老師:下午好!

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此次它被選編到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岳陽樓記》既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較好載體,也是適應新課改創建古文教學多樣化的典範課例。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識,並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與審美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將朗讀技巧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可以通過文言文朗讀獲得喜悅感和成就感, 加深對文義的理解。

教學目標

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能實現以下的教學目標:

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徵;通過朗讀繼續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能夠背誦課文; 揣摩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發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借鑑。

根據我的教學安排,接下來我將重點陳述第一課時的相關內容。

教學重點

爲了鞏固學生的文言文知識,我將:朗讀和背誦全文;學習並積累文言實詞、虛詞設爲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而朗讀技巧的訓練也是一個難點;學生體會文章遣詞用句的精妙也有一定難度。

教法

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特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將具體運用以下教法:

①學生藉助工具書、網絡等資源在課前查找資料,爲課堂學習作好準備。

②以古典音樂和岳陽樓的風景圖片爲背景,藉助多媒體播放名家朗誦,營造出詩意的學習氛圍。

③利用本文的語言優勢,進行朗讀技法點撥,引導學生誦讀,提高對於文章字詞句的理解。

④結合課文條理清晰,文意淺顯的特點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結構及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導,以完成高質量的教學任務。

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爲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多形式的.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在賞析環節充分利用勾畫和批註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感悟;利用合作、討論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

課前準備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在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具,PPT展示資料等;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

現在我將具體陳述教學過程的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

在古典背景音樂的烘托下,我用圖片展示介紹我國古代四大名樓或秀美或壯麗的風景,接着吟誦有關的美文妙句,由此導入《岳陽樓記》。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圖片的欣賞,音樂的感染來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語言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背景資料展示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由我酌情介紹一些補充資料。

設計意圖在交流過程中,大家互通有無,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對作者和背景的簡單介紹以及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更容易掌握有關的文學常識,實現相關的知識目標,有助於進一步達到能力目標的要求。

(三) 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就誦讀。朗讀技巧的訓練是我此次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爲此我精心設計了四個環節。

1、首先請學生自讀全文,初識美文,大致瞭解文章內容。

2、然後聽名家誦讀課文,激發朗讀興趣,讓學生情不自禁跟讀起來,初步感受不同段落情緒的差異。

第三第四部分重點指導節奏和語調:

3、指導節奏時,先由我做示範,然後請學生劃分第五段節奏並進行誦讀。

4、指導語調時,先讓學生任選一段自由朗讀,再挑選幾位同學進行對比誦讀,要求讀出抑揚頓挫的語調,品味遷客騷人的情感變化。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理解文本,背誦課文

①在之前的朗讀基礎上,學生再借助註釋、工具書翻譯課文就不太難了。在此過程中,我會在學生中間巡視,幫助解決疑難,如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若有共同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全體學生思考,當衆解決。

②接下來讓學生動筆在各段的空白處進行批註,歸納段意,然後由我進行最後的明確,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③最後以第2自然段爲例來體會文章遣詞用字的精妙,並由此找到快速背誦的捷徑。比如銜、吞連用,使靜景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氣勢。,背誦當然還要講究方法,這堂課我重點採用關鍵詞記憶法,同學們根據這種方法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最後請兩位同學當堂背誦。

(五)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我考慮以事、景、情、理四字爲主線,並截取文中相關的關鍵詞進行板書。通過板書進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結構,並且強化記憶。

(六) 佈置作業

國中語文教學大綱對背誦做了量的規定,我們提倡閱讀古典詩詞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當堂背誦,並且在課後還要不斷刺激、強化。在課堂上我們應經做過了快速背誦的訓練,因此我要求學生在課後嘗試背誦全文。通過背誦,學生不僅爲下節鑑賞課做好了充分準備,同時他們將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不斷提升自我。

教學反思

1、這篇課文的教學方式以誦讀和討論點撥的方法爲主。文言文教學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朗讀背誦始終是重點,一方面大量優秀的詞句確實需要學生牢記,以增加文化的積澱;另一方面反覆誦讀,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又能讓學生領悟文章的內蘊和豐富的情味。

2、合作學習是要相互促進,達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對別人的依賴: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要開放教學空間和時間,放鬆學生的課堂氣氛,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我在教學《岳陽樓記》的朗讀和翻譯時,就特意讓那些不愛發言的人,站起來讀給大家聽,或者寫給大家看,讓每個人都能在有限的時間裏發揮自己的作用,體會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第一節內容《認識圓》,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會使用圓規畫圓,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5、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二、學生分析

在國小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本校處在城鄉結合處,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鑑於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三、說教法學法

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本節課我以學生親自動手製作車輪爲主線,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啓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交流、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2、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3、本節課我採用了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 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由課前準備的紙做的車輪(車輪有正方形的、圓形的),讓兩名學生滾車輪比賽來創設情境,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知道圓形的車輪既快速又平穩,使數學的內容充滿人文色彩。在體現了社會性和時代感的同時,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慾望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等一系列開放性活動,把學生變被動"學數學"爲主動"做數學"。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等方式中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同一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等等,讓學生掌握了數學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圓的基礎知識,還訓練了一些基本技能。尤爲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

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 鞏固練習

通過填空、判斷、操作等練習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圓,充分理解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的關係,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小結體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穫?

最後,讓學生用右手食指畫一個圓滿的句號,結束課堂。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人美版第8冊第1課《植物寫生》。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學習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植物寫生》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初步認識線條、形狀、色彩與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製作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豐富的想象,喚起創造的慾望。

本課是該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內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植物充滿了豐富的線條,便於學生對細部的觀察和刻畫。由於植物與學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許多學生家裏都養植物,讓學生感受植物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豐富,體驗植物帶給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時,通過查詢有關資料,瞭解植物的名稱,特點作用等,自然地滲透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由此我制定瞭如下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瞭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植物特徵及其前後關係。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線造型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學習重點:

瞭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條表現植物的方法。

學習難點:

如何運用線條表現植物的前後關係和不同姿態。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學習過程:

(一)設疑自探

1.談話導入

公園、植物園裏、花壇裏、我們的家裏,都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葉旺盛、千姿百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色彩。(出示課題)

2.課件展示各種植物圖片,提出問題,學生分組探究。

①你喜歡這些植物嗎?你知道它們各叫什麼名字、有什麼作用嗎?

②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嗎?

③這些植物的葉子有什麼特點 每片葉子有區別嗎

(二)解疑和探

1.請幾位學生說說討論結果。

2.觀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問:你觀察到植物的葉子(花)有什麼不同?(結合書中的圖片)

通過欣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葉子有前後遮擋、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葉子形態上有所不同……

3.欣賞美術作品:賴少其的中國畫《君子蘭》。

提出問題:

畫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徵進行表現的 作品表現出畫家的什麼情感

小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畫家如何用豐富的線:如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表現出植物的形態特點及自己的情感。 4.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教材上的幾幅學生作業。 師: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認識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形狀各有不同。 師:這些孩子的畫對你有哪些啓發呢?

生:表現形式可以是刮畫、國畫、線描、等等。

生:畫的時候注意線條的前後穿插。

引導學生認識在繪畫中,植物的前後關係可以用虛實變化、大小變化、粗細變化、穿插變化。

(三)質疑再探 選擇幾種植物提出問題。

(1)說一說,所觀察的植物的生長特點。 (2)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各有什麼不同? (3)植物的前後關係如何表現?

請學生進行分析特徵、姿態,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先觀察它們的全貌,說出它們的特徵。糾正那種上來只看植物細節的錯誤方法

(四)拓展運用

1.說一說畫植物寫生應注意什麼?

2.教師在黑板上簡單演示植物寫生方法,畫兩幅,一幅前後關係處理得當,一幅前後關係混亂的兩幅植物寫生圖。引導學生鞏固剛纔所學的知識,進一步認識如何用線表現植物的前後關係和不同姿態

四、板書設計:

1、植物寫生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瞭、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植物寫生》一課的整體構思,懇請各位專家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必修二《元素週期表及其應用》的一輪複習課。

我通過對教學指導思想以及教學背景的分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以此設計了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最後並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效果分析。

一、 教學指導思想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倡導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化學大學聯考說明中強調:要藉助本部分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學會應用一定的化學思想方法;並適當鍛鍊學生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二、 教學背景

學情分析:到目前爲止,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並熟練掌握了有關原子結構的知識,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此時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的關係以及元素週期律,可以更好的加深學生對元素週期律週期表的理解和應用。

教材分析: 週期表是週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學生複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工具,元素週期表及其應用是每年大學聯考的熱點,學生通過本節課的一輪複習,可以深刻的理解位——構——性的關係,體會元素週期表、週期律在指導生產實踐中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接下來我根據教學理念和大學聯考說明以及教材分析,從學生的實情出發,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熟練掌握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2。理解週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係,掌握原子半徑、化合價、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遞變規律,會用元素週期表去推測和判斷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學會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的學習方法。

2。 讓學生體會結構決定性質、量變到質變、一般與特殊的學科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元素週期表的應用,感悟科學理論對科學實踐和學習的指導意義。

2、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嚴謹求實、樂於創新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教學難點:元素週期表的應用

四、 教法和學法分析

爲了落實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突破重難點,本節課主要採用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總結歸納的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闡述一下自己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主要設計了三個環節,通過知識線、素材線、能力線、活動線四條主線穿插在三個教學環節中來落實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突破重難點。

環節一:複習課的引入

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展示不同時期的元素週期表,提出問題:“科學家們爲什麼要研究週期表的編排呢?”,這樣設計,可以藉助鮮活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週期表結構及應用的複習種,讓學生感悟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同時落實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環節二:週期表的結構

此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教師點撥—反饋練習五步完成。首先提出問題一,其中的第一小問主要藉助氧元素考察週期表中一個小格的具體結構,後兩問主要考察學生對元素週期表結構的整體把握。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藉助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學生不難歸納總結出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其中包括週期的種類及每個週期的元素種數,族的種類及每族在週期表中的具體位置。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掌握分析綜合與歸納的學習方法,落實本節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生討論結果的基礎上,教師要適當的點撥和強調:同主族原子序數的差值和同週期第ⅡA族和ⅢA族原子序數的差值,各族的排列順序,以及鑭系錒系出現的位置,這個時候問題一也就迎刃而解了。緊接着由反饋練習進行落實,三個題分別考察了週期元素種數,族的排列順序,週期表的結構,針對性強,在落實學科主幹知識的同時,還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週期表結構的理解。

環節三:元素週期表的應用

此部分是本節課的難點,通過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學生總結—教師歸納——遷移應用—反饋練習六步完成。首先提出問題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通過討論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半徑、元素化合價變化的關係,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元素化合價的遞變規律以及原子半徑的遞變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趁熱打鐵,以週期表中左下角和右上角爲兩個主方向,總結出得失電子能力、金屬性、非金屬性如何隨着原子半徑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元素週期律,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討論體會結構決定性質,量變到質變,一般到特殊的化學思想方法。之後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判斷依據。接下來第五步,遷移應用。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元素性質總是呈現週期性的變化,這爲研究物質結構,發現新元素,合成新物質,尋找新材料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指導。引導學生遷移應用,在第四副族到第六副族之間尋找耐高溫材料,在過渡元素中尋找優良的催化劑,在金屬非金屬的交界處尋找半導體材料,此外,人們還利用週期表尋找合適的超導材料、磁性材料。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元素週期表對工農業生產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最後是反饋練習,通過對製冷劑相關性質的考察,讓學生學會應用元素週期律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元素週期表的社會價值。

六:效果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自主複習爲主,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教學素材,通過四條線穿插在三個環節中來落實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和學科思想方法的滲透,通過課後檢測來看,達到了很好的複習效果。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後進生對這種複習方式有些吃力,還需要在課下加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