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華】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八篇

說課稿 閱讀(9.47K)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八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課內容:

《愛迪生救媽媽》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講課文。

二、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是以走進科技世界爲專題編排的,生動的文字,精美的插圖,可謂圖文並茂。本組的生字多而偏難,但是,仔細讀讀本組課文,我們不難發現,每篇課文都是那麼的生動有趣。可以把生字的學習融入理解課文之中,我們自己也融入到學生們中間,和他們一起識字、寫字、朗讀、感悟,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情趣。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着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於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願望。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三、課時、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本課要認的生字較難,識字量較大,文章語句讀起來較拗口的特點,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立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爲兩課時,及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並注意積累詞句。

3、領會愛迪生的聰明可愛,有多動腦、多動手、善發現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朗讀中感悟,並積累詞句,領會愛迪生的聰明可愛。

難點:通過自由泛讀大致瞭解愛迪生借鏡子的目的

基於以上理解,我本着“從整體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宗旨,以新理念爲指導,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來組織學習《愛迪生救媽媽》。

四、說教法、學法:

《愛迪生救媽媽》融故事性和教育性於一體的優秀課文,課文內容生動有趣,爲了激發學生的讀書願望,學習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改造和重組的過程,學生是積極意義建構的主體。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因此,應創設一個教與學開放的、民主的課堂,堅持創新學習的技術性原則和需要原則,在教法、學法上我準備採用:

1、自主合作學習法。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2、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形、聲、光、色、景、情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打動心靈,陶冶情操。

3、情境教學法。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導讀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質疑、討論,充分體現以學生活動爲主體,以讀爲本的特點。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爲了提高學生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學內容,解決重、難點,我設計了本課教學的三大環節:

(一)、情境激趣,揭示課題。(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三)、鞏固生字,練習書寫

(一)、情境激趣,揭示課題

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讀字、詞,會寫"油、檢查、團、斥責"幾個字。對愛迪生這個偉大的發明家和本課內容有初步瞭解。我採用遊戲--"幸運52"的方式,配以詼諧的提問方式激趣導入。

1、遊戲"幸運

52" --"在我的描述中說出他誰"--教師描述:"他是美國人,文化程度不高,卻對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除了在留聲機、電話、電影、電燈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外,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隨着教師的描述學生搶答)學生說出答案後,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聰明的愛迪生小時侯的故事--"愛迪生救媽媽"。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能否在新課導入環節激發學習興趣,將關係到他們能否及時投入到學習情境中來。因此我在導入環節設計了"幸運52"--"在我的描述中說出他是誰"這個遊戲。

學生大都喜歡看央視李詠主持的"幸運52",對這一遊戲並不陌生,現在拿到課堂上來玩,肯定特別興奮。同時,由於課前學生都經過預習或查閱資料,他們對愛迪生也不陌生,估計不用我說完,他們就能猜出答案。那樣,也可以順勢讓學生說說對愛迪生還了解些什麼。

這個遊戲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還不露痕跡地介紹了愛迪生的生平。)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自學課文,認識生字:趕快讀一讀課文,找找課文的哪個部分是講這件事的?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生字寶寶,請你選擇最方便的辦法把它學會,感覺有困難的待會兒提出來。

2、交流反饋:

(1)提出疑難生字,師生共同正音、記形。

(2)指名說說課文哪部分講了"愛迪生救媽媽"這件事(2-5段)。

(3)讀了課文,你最想對愛迪生說什麼?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讀了題目後總想盡早地知道故事的內容,所以,我的第一個自學要求就是找出哪部分課文是講這件事的,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凸顯文章重點。另外,本課11個生字除了"闌"字字形較難外,其餘的字相對簡單好記,同時,針對二年級學生已掌握了多種識字方法的實際,在生字教學中,不必逐字作面面俱到的分析,而是重點解決疑難字,提高識字效率。在這個環節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完成生字的初步自學任務。)

(三)、鞏固生字,練習書寫

1、(投影出示田字格中的"斥責、誇獎")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都是詞語、除了"斥"都是上下結構的字。)

2、在書寫時,你有什麼地方要特別提醒大家的嗎?教師隨機範寫。(提醒:"斥"當心忘了加點;上下結構的字注意上下兩部分的大小比例)

3、學生練習寫生字。

4、同桌交流,展示。

(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實際,注重學生的自主發現,教師點撥,多範寫,重視展示臺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興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戴嵩身爲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爲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小小一個牧童,面對地位尊崇的大畫家出現的錯誤,竟然"擠"進讚歎着的人羣大喊"畫錯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從,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二、教學目標

我將本課分成了兩課時,在第一課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會認13個生字,會寫相同結構和偏旁的"擠、拱、批、抹"四個字。

2、情感和價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體會戴嵩這位大畫家的高超畫技。

3、過程與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誇讚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三、教學理念

1、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2、從"多講"走向"多讀"。根據二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四、教學流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觀察實踐

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首要的任務。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進行觀察實踐,幫助學生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要使學生感受到戴嵩的畫技是非常高超的,必須要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而戴嵩這位唐代的著名畫家學生們基本上沒有什麼瞭解,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出示戴嵩的畫作,配以優美的語調講解他的名作《三牛圖》和《歸牧圖》,並配以悠揚的古箏樂曲,孩子們不由自主地被屏幕上的圖給吸引住了,大家聽得仔細,看得細心,看後,讓學生說說:"看了這兩幅圖,你想說些什麼?"孩子們由衷地發出了讚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戴嵩畫技的高超。然後我利用板書的差異讓學生進行觀察,板書課題時,我在黑板上寫了"畫家和牧童"這幾個字,其中"畫家"一詞寫得很大,"牧童"一詞寫得很小,請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當學生髮現了,我就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老師要這樣寫?"。學生不由自主地引發想像,說出:"畫家年紀比較大,牧童的年紀比較小。""畫家本領大,很有名氣,牧童只是一個放牛的孩子。"等等。這樣做,我覺得能爲後面讓學生體會戴嵩的謙虛美德和牧童的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美德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引導學生想像實踐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沒有想像力就沒有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在語文教學中,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想一想,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的空白之處讓學生進行想像。在第一自然段中寫道:"有錢的人爭着花大價錢購買。"理解了寫出戴嵩畫技高超的字詞後,我馬上追問:"如果你是當時的有錢人,你會怎麼說,怎麼做?"在引發學生想像說話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戴嵩的高超畫技。另外,在這篇課文中,大家看了戴嵩畫的畫後紛紛稱讚,但是文中只寫了商人和教書先生稱讚的話,至於其他人怎麼稱讚,課文中沒有寫。我就抓住這個空白,在又一次讓學生欣賞戴嵩的《鬥牛圖》後,讓學生進行想像看了這幅畫後,你想說什麼?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有的說:"畫得真好,我願意用身上所有的銀子來換這一幅畫。"有的說:"戴嵩的畫技真是無與倫比!"有的說:"畫得真是栩栩如生啊!"這樣。孩子們對於戴嵩的畫技就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三)引導學生語言實踐

語文實踐活動的方式很多,但是在語文教學中,語言實踐活動還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首先我抓住了重點詞訓練學生的語言,課文中有一個關聯詞"一就"我抓住這關聯詞,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用"看畫的人一就","有錢的人一就"來進行語言訓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思。然後又讓學生用"一就"進行說話訓練,培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第二是豐富學生的語言。課文中有三個近義詞,在讓學生朗讀相關的段落後,我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這三段話中的共同點,然後把這三個詞:"誇讚、讚揚、稱讚"用了紅色點明,再讓學生說說還有沒有這樣的詞,學生又找到了:"讚美、讚歎、誇獎"等詞,使學生體會到了語言的豐富性。

(四)引導學生綜合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在新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建構課內外聯繫,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在這節課中,我主要是用畫一畫、找一找來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畫一畫表現在學習"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這兩個詞時,我請一個學生上臺來畫畫。在這個學生用毛筆繪畫的過程中,大家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畫後讓學生找找:"哪個部分是用濃墨塗抹的方法畫的?哪個部分是用輕筆細描的方法畫的,學生都能輕易地找出,並且在後面的朗讀中予以體現,說明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找一找體現在讓學生去搜集一些畫家的資料,在談話時請學生說說自己瞭解到的畫家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增加了許多知識。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的心靈享受。如何使語文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堂課中,我在教研組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幾經修改教案,通過這次活動,有了不小的收穫,但同時,在上課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能夠大膽地進行批判,以便創生出更多的真知灼見,引發更深刻的思考。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分析教材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誇獎和三個兒子在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爲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基於這樣的分析,我讓學生認讀三位媽媽的對話。充分感悟媽媽的辛苦從而引導學生對比三個兒子的表現,我把把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做爲難點。

二、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是重要環節,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說出識字方法。所以我把識字教學作爲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三個方面設計了教學目標:

1、在知識目標上,強調會認讀6個生字。

2、在能力目標上,強調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在情感態度目標上,強調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教材重點,克服學習難點,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我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推進教學過程。

一、啓情導入,初讀感知。以談話導入的方式引入課文,問學生爸爸媽媽因爲什麼事,是怎樣誇獎你的?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啓發學生思考,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這部分分兩個環節,一是進行識字教學,二是讓學生說出主要內容。識字教學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節我追尋識字教學規律,先讀帶音節詞語,再去掉音節讀,最後讀單個生字,學生通過自讀,領讀,男女生接讀,開火車讀等各種教學方法,來認讀詞語。讓學生小組交流識字方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並通過帶有生字的一段話來及時鞏固識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識字效率。

三、重點認知。讓學生精讀1-6自然段,找出媽媽誇獎兒子的話,並指導朗讀。通過朗讀來感悟三個兒子的特點。爲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的特點,讓學生模仿媽媽,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爲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媽媽很辛苦。並通過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重,媽媽的辛苦;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爲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準確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彙報。隨即,老師問學生文中的“老爺爺明明看見三個兒子,可爲什麼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看到了一個哪個兒子?爲什麼?這正是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孝順的兒子。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問孩子們在家裏都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讓學生說說對那兩個兒子的看法。讓孩子們體驗角色,豐富認知,實現與學生生活的鏈接,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五、教學設計反思:

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和激勵性語言的評價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時在課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我想這些都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我今天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5課《玲玲的畫》。本單元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從而反映出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

依據教材的內容,確定本課的設計理念爲:

1、以學生自主讀書爲主要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情;

2、使學生在質疑解讀中理解文章的蘊意;

3、幫助學生在想、述、讀、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

設計特點:

(一)情感爲線、深度感悟語言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滿意到着急再到戰勝困難後的喜悅。教師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

例如:課文開始,教師抓住“滿意”來理解“端詳”的含義,“好的”這個語言的語氣;課文中間抓住“着急”來體會“畫弄髒了”的不同感受;課文最後抓住“克服困難的喜悅”來品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這樣,學生在體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析詞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語言,向學生滲透文章的表達方式。

(二)以讀爲本、尊重個性感悟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爲了落實以讀爲本的原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評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且激發學生對於讀文的興趣。讓學生想讀課文、愛讀課文。充分讓學生感悟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深入朗讀,在交流、評價中理解朗讀的方法,依據學生獨特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課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爲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們可能會說出高興、自豪、滿意、激動、興奮等多種感受,再讓學生讀出自己體會到的心情。在朗讀爸爸的話時,讓學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話,你會怎樣說?可能孩子們會懷着沉穩、高興、興奮等多種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讀。

(三)聯繫生活,拓寬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詳一詞時,讓學生聯繫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聯繫生活,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壞事變好事的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爲資源,例如: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爲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讀出不同的課文。這樣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的生活成爲學生學習的資源。

課堂反思: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例如:教師基本功有待加強,特別在教師的語言上,提問應該更加準確,引導應該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師還應該豐富知識積累,提高文化底蘊,這樣可提高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教學機智方面,還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究,善於捕捉課堂生成,深度訓練。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核心提示: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青青的山”這一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一篇自讀課文和一首古詩。本單元從詩歌、散文、古詩不同的形式來描繪山中美麗的景色。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山寨》是本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充滿情趣的小詩,通過描繪山寨路上的景色,真實地再現炊煙裊裊,綠樹掩映,小路蜿蜒綿長的山寨風光。這首詩的語言頗具特色。每一段都是一正一反、一揚一抑地表達上山人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二、學情分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山寨風光,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來說,沒有這樣的經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觀看有關“山寨”的圖片及電腦課件等,細細品讀,產生美麗的遐想,在通過討論理解詩的意境。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及本課特點,制定目標如下: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10個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獨立識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讀懂詩歌內容,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四、重點與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有感情朗讀。

五、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收到情感訊號,獲得思想啓迪。這首詩比較短小,語言生動有趣,所以,要讓學生反覆朗讀,邊讀邊思考,放手讓學生的感官在文字中停留,讓優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觸及孩子的心靈,從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思維。

六、教學準備:

收集山寨的有關資料,關於山寨風光的多媒體課件或圖片。

七、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切入課文同學們,貴州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一些少數民族喜歡十幾家、幾十家、幾百家聚集在一起住。他們這種住的地方就是山寨。你們收集到了和山寨有關的資料嗎?學生交流收集道德與山寨有關的圖片、資料。是啊,山間村舍零零落落,掩映在樹林裏,與高樓林立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風貌,充滿了別樣的情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山寨,遊覽一番。輕聲讀課題,看看自己想從詩歌中瞭解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 2、同桌合用一本書,相互檢查正音。 3、通過指名讀、開火車、擂臺賽等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4、指名分節讀課文,這首小詩主要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色?。

(三)品讀感悟,體會意境。積累詞彙 1、這首小詩主要描繪了上山寨的路上的美麗景色和作者急切與欣喜的心情,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地方反覆朗讀,體會一下該怎樣讀。再按自己的理解配上圖畫。2、引導學生理解山路遠、彎,七拐八拐,左轉右轉,林遮樹掩,青藤垂掛等詞,體會作者由高興到失望再到驚喜的變化歷程。學生彙報一小節,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到黑板畫出詩中所描寫的景色,並適機指導朗讀。山寨之行給你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體會作者的心情和上山的情趣。)請畫出你認爲最美的詞,小組內讀詞,互相品評,欣賞。

(四)配樂朗讀,昇華感情。是啊,山寨太美了,真是鳥語花香,空氣清新,那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會背的同學背一背,再一次感受它的美。(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請你當小導遊,結合收集到地資料,用自己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一下風景如畫的山寨吧。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藍色的樹葉》。

一、說教材

老師們,大家好!翻開國小語文(人教版)國標本教材二年級上冊的課文,《藍色的樹葉》躍入我的眼簾。咦,樹葉爲什麼會是藍色的呢?我認真地讀了下去:這篇課文位於本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李麗小朋友向林園園小朋友借綠鉛筆的故事,讓小朋友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二、說學生

《國小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國小二年級的小朋友處於自我意識發展階段,也是社會意識初始建立時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過一年級的學習,他們已學會了漢語拼音,具備了藉助漢語拼音學漢字的能力,也有初步瞭解文中詞句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及二年級小朋友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本課案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目標的要求,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術、鉛”等9個生字,會寫“由、術”等10個生字。這條目標的確立是因爲課標告訴我識字教學是低段閱讀教學的重點,因此我把它定爲本課的首要目標也是重點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同學有困難時,應該互相幫助的道理。因爲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讓學生在識字學文中滲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爲本課的難點目標。

爲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我採用兩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四、說教法

《現代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應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爲此本課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和朗讀指導法。因爲著名小語學家李吉林老師認爲,無論是認知活動、道德活動還是審美活動,都離不開情感的驅動。語文課標第一條也指出對低段兒童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對於兒童,尤其是低年段兒童,一旦他們的認知活動能伴隨着情感,那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爲豐富,更爲深刻,也更爲主動。因此營造出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經歷和已有知識基礎的學習情景和閱讀氛圍,引導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儘量使課堂充滿吸引力。

五 說資源 課件 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課堂的新穎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啓發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樹葉,你見過哪些顏色的樹葉?

課件出示各種樹葉:紅的、黃的、淺綠的、深綠的……

1) 提問:(出示藍色的樹葉)老師這兒有一片特殊的葉子,你們在大自然中見過這種樹葉嗎?對於這片樹葉你有什麼問題嗎?

2) 過渡:我們一起來學習19課:藍色的樹葉(齊讀課題)

二、 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範讀課文。

要求:

(1)邊聽邊勾畫出生字,詞語。

(2)用序號標出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

1)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邊讀邊想課文中誰和誰發生了什麼事?

3)抽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生評價。

4)林園園做得對嗎?如果是你該怎麼做?

(二)學習生字

(1)你認識了哪些字,向小朋友們展示一下?

(2)齊讀生字、詞語,小組讀,開火車讀。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種方法識記。

(4)遊戲,給生字找朋友。

三、指導寫字。

1、分析字形,重點指導難寫字“筆、鉛”

2、生字描紅、正確書寫。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望廬山瀑布》是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詩人瀏覽廬山爲廬山瀑布的壯觀氣勢所激發,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偉壯觀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強烈熱愛之情。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峯。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爲瀑布襯景。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點題。詩人視線由上而下,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河流掛在山前。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了巖壁的陡峭,又寫出了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崚。全句寫出了瀑布之高、之急。使人身臨其境。

末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以天河落地的奇思妙想,寫出了瀑布的壯麗景象及雄偉氣勢,可謂神來之筆。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九天,古時傳說天有九層,即常說的九重天,九天爲第九層,是最高處。此處,“九天”與“三千尺”對應,更增添了瀑布的磅礴之勢,

這首詩從遙看到疑是,見景生情,由實而虛,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把廬山瀑布之壯,推向神奇、瑰麗、高遠的境界。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也是李白山水佳作的代表。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尺” “疑”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感悟詩情、感悟祖國山河的美好。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境。

說教法、學法

一、 讓學生帶着體驗學

通過圖片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在頭腦中獲得對廬山瀑布鮮活的立體印象,在初步感受廬山美的基礎上,體味詩人與他們相同的情感,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跨越理解古詩的障礙,按照自己的感覺去理解詩歌,體味詩情。

二、 讓學生自主地學

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儘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獲得香爐峯雲霧繚繞、瀑布垂掛山前的直觀印象基礎上自由讀詩,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繼而發揮小組的合作力量,羣策羣力,最後大堂交流,鼓勵暢所欲言,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爲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爲學生間的自我啓迪,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三、 讓學生在點撥中學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僅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對某些難點的理解會形成不同意見,既要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學生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

四、 讓學生在品讀中學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善於引導學生依據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體會李白詩歌想象的神奇,大膽過人的誇張,酣暢淋漓的文字,豪放飄逸的詩情,從而更有激情地朗讀。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愛背詩。今天你們願意給在坐的老師背幾首詩嗎?

1、 背誦《山行》、《憶江南》。

2、 這幾首詩有什麼共同之處?

這幾首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祖國壯麗的山河。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蒼茫無垠的草原到鬱鬱蔥蔥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孕育着無數的詩情。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景的古詩。(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詩題。

1, 讀詩題。

2, 介紹作者。李白:唐代偉大詩人。

3, 解詩題。

這首詩寫了哪裏的什麼景色?從哪個字眼可以看出來?

介紹廬山:廬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在江西省境內,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 看圖片,感悟美。

1、 看圖片,領略一下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象吧!

2、 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在古代描寫廬山瀑布的衆多詩篇中,李白這首詩最有名,讓我們在詩句中找一找它的美麗壯觀吧!

四、 讀詩句,學生字。

1、 自由讀,讀準字音。標出:“尺” “疑”。

2、 指名讀。

3、 齊讀。

五、 讀思結合,交流悟詩意。

1、 學習小組展開合作學習。

2、 彙報自學情況。注意點撥重點詞語的意思。

3、 師講詩意,生答詩句。

4、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意思。

5、 讀全詩,體會詩的意思。

6、 你覺得瀑布怎樣?讚美一下它好嗎?

7、 我們用最凝練的語句,最巧妙的比喻來形容廬山瀑布的壯美,那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六、 小結全詩:

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我國有很多風景名勝,廬山是其中之一,廬山還有許多美景,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出示廬山美景圖片)

同學們,廬山美嗎?祖國美嗎?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詩句吟誦她,用最美的歌聲歌唱她吧!我們一起來唱出我們祖國的錦繡河山吧!

七、 作業佈置:

1、把這首古詩改寫成描寫景色的片段。

2、再蒐集幾首描寫祖國名山大川的詩讀一讀。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冊語文書共分八組編排,其中第四組的專題是培養學生的用心思考、勇於創造。《畫風》是第四組的第三篇課文,本課是一篇充滿豐富想象力的文章,講的是陳丹、趙小藝、宋濤用不同景物描繪風的故事。這是一篇創新教育的好教材。它起到了激發學生養成觀察生活、開動腦筋、合作創新的作用。

爲此,依據教材內容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重難點: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已形成一定的認知水平,會初步形成問題,並運用查字典及交流討論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着,還確實存在着——對於這種抽象概念,他們還不能明確、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通過多次讀文,讓他們感知風的特點,從而理解風並能用多種方法表現風。

三、教學理念

1、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因此本節課根據“主體參與,主動求知”的課堂教學模式,我採用了以情景教學法,講讀法、自學輔導法、交流討論法爲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思維,使整節課呈現了民主和諧的氣氛。

2、教學手段:

我運用了多媒體、生字卡片、圖片。

四、教學流程:

下面我將從以下4個方面談具體的教學流程。

1、激趣啓思導入新課

二年級學生對風這種抽象概念,還不能明確、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上課伊始,我由謎語導入:看不見,摸不着;樹兒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隨機板書謎底:風。爲了讓學生覺得語文與生活實際有密切的聯繫,我讓學生說一說你知道的風都有哪幾種,然後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他們唱有關風的歌、背有關風的詩、聽一聽風聲(課件)以此感受風的特點。這時,我將總結:風能唱、能背、能聽、能說,風能畫嗎?隨機板書畫,以此引出新課:畫風。這樣既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又很好地理解風這一抽象事物。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引入新課後,爲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用課件出示原文三個小朋友插圖,讓學生叫出他們的名字並與他們交朋友。通過看拼音、去掉拼音認識6個生字,其中“宋、趙、陳”可結合學生姓名識記,繼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其它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記,注意學習多音字“杆、”。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難點,爲此,我創設多種方式,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鞏固,如:在詞語中復現,在課文中復現。本課的“藝”是既要認又要寫的字。順承識字教學,課件出示都是上下結構的“藝、絲”兩字,讓學生觀察分析兩字的異同和寫時應注意的問題。我注重寫字教學的指導,在板書範寫“藝、絲”時,重點指導“橫折彎構”和“撇折撇折”的寫法。隨後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另外兩個上下結構的“顯、忽”。在學生練寫時,要重視寫字習慣的養成。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不多,要注意總結寫字的規律,要把字寫端正、寫美觀,所以本節課只安排學生練寫上下結構的字。

3、讀文探究深層感悟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學完生字之後,這一環節我緊緊圍繞“讀”來展開,以不同形式的6次讀文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體會文中小朋友畫風的創意。

(1)初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2)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3)指名讀文,感知全文內容;

(4)帶着“他們到底是怎樣畫風”的問題默讀課文,體會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創意;

(5)圖文結合,賞讀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段落;

(6)分角色展示讀文。這個環節,先是小組內練讀、展示讀,最後全班展示讀。在練習分角色朗讀時,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怎樣讀出文中孩子畫風的“聰明勁”,引導學生在小組裏互相揣摩時,要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此時,我也注重了啓發性的示範朗讀。通過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讓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薰陶情感。

4、拓展應用設計作業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提出“你喜歡文中的三個小朋友嗎?爲什麼?”整合文本,深化主題。在得到學生肯定答覆後,我會提出“你有其它更好的畫風的方法嗎?”由小組到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這時,我會播放動聽的背景音樂,給學生創設輕鬆、聯想的學習空間。在佈置作業時,設計了“用你喜歡的方法表現風。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演一演”我沒有設置統一表現風的方式,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