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合集七篇

說課稿 閱讀(4.13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說課稿合集七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我要上學》

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 說教材

《我要上學》是山美版《思品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我的權利,以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學校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爲研究對象,引導學生簡單瞭解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我要上學》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家庭和學校生活爲切入點,瞭解公民的權利,培養自我保護能力,爲下面學習《做明白的消費者》和《我們來選舉》起到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簡單瞭解《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與少

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

﹙2﹚ 學習運用有關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培養自我保

護能力及守法意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情境體驗、合作探究、知識問答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了解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及如何維護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黨和政府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所做的大量工作,深刻體會到自己是在黨的關懷下成長的,從而激發學生對黨的熱愛和感激之情,並逐步養成守法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爲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活動探究法、知識問答等方法,在指導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用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爲更好的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上課之前我會指導學生通過調查蒐集,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瞭解黨和政府爲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做了那些工作,及周圍小夥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例。使學生獲得第一手資料,爲課堂開展合作交

流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說教學過程

爲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將從情境導入,案例交流、拓展延伸、知識競賽、佈置作業五個環節進行說課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播放一段《我要上學》的視頻,引導談話,看了視頻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接着指導讀劉芬得事例,進入

第二環節案例分析獲得新知、

首先指導學生交流思考,劉芬的媽媽做的對嗎?錯在哪裏? 師小結從中明白的道理:接受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指導學生齊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由案例做引子,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案例引發思考,獲得要維護自己受教育的合法權益

接着,師問:我們還有那些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呢?請學生認真看46頁的插圖並結合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談一談,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師出示4個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學生討論交流圖中的那些人的那些行爲侵犯了我們的合法權益?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當學生談到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時,老師就適時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相關條例。讓學生讀一讀,理解其內容。黨和政府除了制定法律法規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外,還做了哪些工作呢?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可能交流的很少,在此我適時的出示課件補充相關資料。並以此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自己是在黨的關懷下成長的,從而激發學生對黨的熱愛和感激的之情,並逐步養成守法習慣

第三環節,知識競賽,鞏固新知

本環節,教師緊扣本科知識點設計十道選擇題,讓學生通過競賽的形式進行搶答,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鞏固本科重點知識。

第四環節聚焦生活,拓展延伸

現在我們國家的許多偏遠的山區因經濟條件較差等原因,還有很多失學兒童,並出示相關圖片和資料,作爲同齡人的我們應該爲他們做點什麼呢?無論學生說什麼,老師都會適時

的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動,如:設立愛心信箱、開展手拉手聯誼活動、節約每一分錢捐給家庭困難的學生等最後課件出示愛心宣言:讓我們用愛填滿孩子的心,關愛失學兒童。此時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情感得到昇華。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 向周圍人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

2. 辦一期維權手抄報

五,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程門立雪》是一篇成語故事。本課通過描述宋朝著名學者楊時和同學去向程頤老師請教問題時,不願意打擾老師午睡,寧願在風雪中等待這一故事,使學生體會他尊敬老師的情感和愛學習的好品質,同時知道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尊敬師長的情感。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讀課文邊讀邊想”,所以我在制定本課教學目標時,就把這作爲教學重點,讓學生能根據老師的要求邊讀邊想。通過品詞讀句,體會楊時尊敬老師的情感和愛學習的好品質。從而體會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情感。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小朋友已有相當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在學習生字的能力上更明顯。因此,教學時花在識字上的時間逐步減少,教學中心慢慢地向閱讀理解過渡。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學掌握大部分生字,因此,生字教學時,教師只需有所側重地指導幾個字的.音形義,就能完成識字任務了。

相對識字來說,學生根據課文理解內容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課堂上,學生必須花相當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邊讀邊想”這一學習任務。雖然學生在前兩個單元有過類似的讀讀劃劃圈圈,大多數學生也能按要求找到並劃出相關的句子,但有部分學生還是不會,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繼續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進一步來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三、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讓學生體現課堂主體作用。課堂上,自己學習、同桌合作、師生合作、集體交流等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自主平等的學習,努力提高35分鐘課堂效率。

四、說教法

本課主要圍繞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實施的。

(1)揭示課題,進行質疑。由學生頗感興趣的成語故事入手,引出課題,然後讀題、提問,並適時檢查學生可前的預習情況,圍繞問題進行回答,然後教學生字“程”。

(2)整體感知,學習生字。學生交流,並教學課文第一節,瞭解“程頤”。

(3)再讀課文,感悟內容。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老師佈置一個大問題“從哪裏看出楊時是一位愛學習、尊敬老師的人?”請小朋友輕聲讀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詞或句可以看出,並畫出有關詞句,同桌說說理由。”整個過程完全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讀課文、去尋找、去討論、去感悟,真正做到全體總動員,人人蔘與,個個有收穫。另外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我有意穿插了兩個說話環節,以此來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表達能力:如課文中寫楊時和他的同學站在雪地裏默默地看書、靜靜地等待。我就讓學生進行想像說話,出示說話練習:室外的溫度越來越低,楊時和他的同學凍得,但他們還是靜靜地等待着;寒冷的風吹在臉上,像,但他們還是靜靜地等待着。還有在課文地最後,程老師望着窗外漫天飛舞地大學,久久沒有說話。我讓學生想象程老師在想什麼?通過這樣地說話練習,既鍛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地理解和中心的理解。

(4)課外拓展,完成練習。由課文學習延伸到學生自己身上,聯繫實際,讓他們談談自己平時是怎麼做的,怎樣做纔是對老師地尊敬,由此也做到了對學生的思想滲透和教育。

當然,這些都是對課文的預設,在課堂實踐中,或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在課後一定做到及時反思,以便改進以後的課堂的教學。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選的是文化藝術方面的文章,通過閱讀可以從中看到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及由此生髮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

《竹影》的作者是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文章描寫了作者幼年時與小夥伴們在月下看天看月看竹影的遊戲及作者對中國畫的認識,充滿了童真、童趣。孩子們的遊戲在成年人的眼裏也許不屑一顧,但在豐子愷的眼裏就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吧。《竹影》爲我們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遊戲,也會讓我們獲得人生的真諦。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因此,我確立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爲: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趣活動中,認識到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七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問的特點,我確立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是: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確立的過程和方法目標爲:在老師恰當提升引導下,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前兩點側重能力目標,後一點側重學習方法。全文通過生動地描寫,着重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爲教學重點。

說教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七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問,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求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因此,我決定在教學中本着啓發式原則,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朗讀教學法:“教學千法讀爲本”,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風趣,很適合朗讀。因此採用朗讀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課文內容,爲全文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美點追蹤法:學生作爲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鑑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引導感悟法:學習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後,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感受,說說對本文的感悟,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說學法

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認爲:“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爲此我爲學生設計以下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自由品評,突出重點,注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體驗。

朗讀欣賞法:“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形美、意美,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散文的重要方法-----朗讀法。

圈點勾畫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凡爲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爲重要。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讓同學們蒐集整理豐子愷先生的資料,課堂上讓幾個同學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方面的創作成就非常出色。聽學生介紹完情況以後,老師提問:豐子愷先生爲什麼會取得這麼高的成就呢?其實,這和他的童年是分不開的,豐子愷先生早在童年時期就對藝術有了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悟,那麼他是如何體驗的呢?這次經歷又讓他懂得了什麼呢?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走進課文《竹影》

(設計思路:這樣導入有兩個好處,第一: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況,課堂上不再浪費時間;第二,能緊扣文章的主旨即童真時的體驗和經歷可以影響今後的人生,從而爲下一步問題的設計做好鋪墊。)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讓同學們自由朗讀,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設計思路: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最真切地感知,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概括課文是爲了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三)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的表現了童真童趣呢?請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並試着說明理由。

(竹影)說課稿,標籤:七年級語文說課稿,國中語文說課稿,

(設計思路:《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語言生動形象,很多語句都用到了修辭手法。)

例如一:門口一隻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

這裏用了生動地比喻,這個比喻把孩子華明活潑機靈、蹦蹦跳跳的樣子形象地寫了出來,充滿了童趣。

再例如: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的減弱。(比喻)

那紅光一跳一跳的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擬人)

像這樣的句子,學生們會在課文中找到很多。作爲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對學生的朗讀要多鼓勵、多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品析語言的能力。

(四)品味賞析,重點突破

教師設計問題:在文章的最後,作者寫到:我回到堂前,看到中堂掛着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乎更有意味。這幅墨竹畫在作者家裏一直掛着,他已經很熟悉了,那麼爲什麼他此時會覺得更有意義呢?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點撥。(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同學們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答案,一是因爲這些小夥伴們通過玩畫竹影的遊戲,對竹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二是因爲通過父親的講解和啓發,能夠更加理性的去欣賞畫,欣賞美了,他們對中國畫有了更深的瞭解。總而言之是欣賞美的能力提高了,從而也就覺得更有意味。。

能得出這個答案從而也就回答了一開始導入的那個問題,即作者的成功和他童真時的這次經歷有着怎樣的關係。這樣設計前後呼應,使思路更加嚴密。

(五)拓展遷移,感悟生活

教師設計問題:豐子愷先生從他的童趣中品味到墨竹的美和中國畫的美,提高了自己欣賞美的能力。其實,我們的語文學習也是在享受一種美,這是語言文字的美,是文學藝術的美,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欣賞這種美的能力呢?(同學們暢所欲言)

設計思路:美術和文學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由文中的圖畫美到生活中的語言美、文字美,這是一種昇華,也是對學生一種非常有益的啓示。讓學生自由發言,既能開拓他們的思路,也能對他們學習語文有所幫助。

課堂小結

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語文這個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因數》這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瞭解因數的概念,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知道質數、合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能找出100以內所有的質數。學習倍數和因數是學習質數和合數的基礎,又是進一步學習公倍數和公因數、約分和通分,以及分數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教材設計了兩個學習活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出因數、質數、合數的概念,從而讓學生探尋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因數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自然數的知識之後,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主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性,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學生的探索和體驗來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感受數學學習中的奧妙,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本節課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自主寫算式和找1-10各數的所有因數的活動中,瞭解因數的概念,發現一個數的因數中最大的數與最小的的數及其個數方面的特徵,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2、通過列舉、比較,得出質數與合數的特徵,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能找出100以內所有的質數。

【能力目標】

通過各種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及從多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通過探索學習,感知知識間的區別與聯繫,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願意把自己發現的結果告訴他人,獲得成功的體驗。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教學的規律,從過多地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認知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準確找出某一個自然數的因數及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在找某個自然數的因數時如何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遊戲及練習,誘導學生去探索交流,讓學生運用知識去大膽創新。學生作爲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體現出自主探索、獨立思考與交流合作的思想。

這節課爲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爲立足點,設立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森林舞會馬上要開始了,可是小動物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搭檔,同學們你們能幫幫他們的忙嗎?

課件出示搭檔要求:凡是兩個數相乘,積爲12的兩個小動物,便可結爲搭檔參加舞會。

此時的學生們一定爭先恐後地回答,其實這樣的題目學生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的相關知識非常容易解決,我這樣設計是爲了讓學生從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進而可以以最佳的狀態進入下面的學習。

隨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把剛纔判斷的過程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學生可能出現六種情況,如果學生沒有說出,教師可做爲參與者補充,通過討論後,整合爲三種情況:(課件出示算式)

12=1×12,12=2×6,12=3×4,從而引出因數的概念,在乘法算式中,乘數也叫因數。1、2、3、4、6、12這些數都是12的因數。(課件出示):並隨機板書課題:因數。

第二個環節: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一)、理解因數的概念,探索找一個自然數因數的方法。

(1)首先是強化“因數”的概念認識。根據以往學生在表述倍數時容易出現表述不完整的情況,我在此出示判斷題:因爲12=3×4,所以3和4是因數,12是倍數。請學生思考,此時肯定引起學生的一片爭議。通過反例的教學,意在強調因數和倍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係,不能單獨存在,因此要說明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因此,剛纔的話應該完整地表述爲因爲12=3×4,所以3和4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

(2)及時練習。在這裏我讓學生自己出題,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既達到了鞏固的目的,來自學生自身的材料又更加真實,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考慮到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可能所舉例子都是乘法算式,教師就需及時有效“介入”比如,因爲“24÷3=8”,我們就可以說3和8是24的因數,24是3和8的倍數。促成學生不僅從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從除法的角度進行,爲後面找一個數的因數做好伏筆。

(3)自主探索,找出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方法。(教材第90頁試一試)。

在學生對因數有了比較深刻地認識之後,教師提出練習要求:師: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分別找出18和24的所有因數,並寫出來,由學生獨立完成,與此同時,我進行巡視,重點了解學生找因數的方法。待學生完成之後提問:

誰願意彙報一下你寫的結果,並說一說你是怎樣找到這些因數的?

學生交流寫的結果和自己找的方法,學生找因數的方法可能有:

●利用乘法找。因爲18=1×18,18:2X9,18=3X6,所以18的因數有1、2、3、6、9、18;因爲24=1×24,24=2×12,24=3×8,24=4×6,所以1、2、3、4、6、8、12、24是24的因數。

●利用除法找。因爲18÷1=18,18÷2=9,18÷3=6,所以18的因數有1、2、3、6、9、18;因爲24÷1=24,24÷2=12,24÷3=8,24÷4=6,所以1、2、3、4、6、8、12、24是24的因數。

●一個一個找,可能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找。

不管學生用哪種方法,只要做得對就要給予鼓勵。學生可能還會出現說不完整的情況,也要先鼓勵學生,再請其他學生補充完整。

在學生一一說明自己的方法之後,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了18和24的所有因數。現在,大家討論一下,要寫一個數的所有因數,怎樣寫就不會遺漏或重複了呢?這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因此要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

讓學生在對比剛纔出現的方法後,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從小到大,一對一對地找。找到出現之前重複的因數爲止。如果學生想不到,教師可作爲參與者參與討論得出方法,從而打破難點。

二、通過列舉、分析、比較,探索一個數因數的特徵。進而認識質數與合數。(第二個例題)

課件出示例題二:剛纔我們通過討論得出了找一個數所有因數的方法,現在就清大家用這種方法,找出1~10各數的所有因數,把它們寫下來。

學生書寫,教師巡視,重點指導學生找因數的方法,檢查書寫中是否有遺漏或重複現象。學生由於個體差異,完成的速度有快有慢,此時我提示寫得快的同學同桌之間互相覈對一下,以便檢查是否有遺漏的因數,同時也是對速度稍慢一些的同學的等待。隨後請同學們進行彙報。我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隨機出示。出示時,有意識地將其排成三列,質數一列,合數一列,1單獨寫成一列。

出示完成後,提問:(課件出示)觀察寫出的因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不難發現:(課件出示)

●1是每個數的因數。

●一個數最大的因數就是它本身,最小的因數是1。

●1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

此時教師要及時地做出肯定:大家說得都非常好,說明大家觀察得很仔細。我們看到了不同的自然數,因數的個數是不同的。現在,我們就按照因數的個數把這些數分一分類,讓學生小組之間交流討論,進行分類,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教師板書:

像這種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質數(也叫素數。)。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叫合數。

學生對照板書齊讀兩遍,加深對質數與合數意義的認識。隨後進行提問:“根據質數合數意義,你認爲1是質數還是合數?”有了上面對質數與合數意義的認識,學生根據其意義進行對照,發現1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便水到渠成了。這時都師也隨機進行板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隨後,請幾名學生舉幾個質數的例子,舉幾個合數的例子,學生舉例的同時,讓其他的同學判斷,意在通過多種方法鞏固、檢查學生對質數和合數概念的理解程度。

進而學生獨立完成91頁練一練的第1題,然後交流彙報。意在讓學生掌握如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

在學生掌握瞭如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之後,出示問題:你能找出1-50的自然數中的所有質數嗎?(練一練第2題)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找質數,有問題的可以小組合作。教師巡視,重點看學生用什麼方法找的,指導學生尋找一種又快又準的方法。之後進行彙報: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按照質數的概念逐個進行判斷。

●根據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把2留下,把2的倍數都畫去;接着把3留下,其他的3的倍數都畫去;把5留下,其他的5的倍數都畫去;然後再一個一個找。

不管學生用哪種方法,只要找對就要鼓勵。

如果學生沒有說出第二種方法,教師要作爲參與者提出第二種方法,讓學生明確質數表就是這樣產生的。

在自主找50以內的所有質數和交流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體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優化算法的意識和能力。學會找50以內各數所有質數的方法。

學生有了上面找50以內所有質數的過程體驗,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放手讓學生去找50-100所有的質數。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總結:我們找到了100以內所有質數,大家數一數共有幾個。指導學生把兩個題找的結果整合在一起。得出一共是25個。

同時提出要求:這25個數十分特殊,也很重要,老師希望同學們能記住它們。還要記住我們是怎樣找到它們的。

第三個環節:變式訓練,學以致用。

習題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與提高的一個必要過程,也是學生“用數學”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本課時的習題設計時,我整合了之前幾課所學到的相關知識,力求做到層層深入,步步遞進,使學生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第一題“我會填一填”,這是最爲基礎性的概念,學生必須理解和掌握的,在此做到了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第二題“火眼金睛”,在這道題中陷阱重重,學生如果考慮稍有不到,便會出錯,因爲也是培養學生仔細分析、慎重考慮的一個途徑。在此又體現了習題的靈活性。

第三題,“我是一休”。一休可以說是每個學生都喜歡的角色,喜歡一休無非是在於他的智慧,因此,在練習時我讓學生以“一休”的角色去處理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個慾望,同時又給了學生展示自己智慧的平臺。隨後讓學生把自己的電話號碼也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猜一猜。這既體現了習題的創新性,又體現了其趣味性。

四、提出要求、拓展學習

同學們善於觀察、肯於動腦,太好了。關於質數與合數的學問多着呢!你們聽說過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嗎?若感興趣,就上網去查一查吧!

提出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關於質數與合數的問題,鼓勵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在網上查閱有關資料,將學習延伸到課外。介紹“歌德巴赫猜想”,不僅可以豐富課本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使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解決數學問題的素質都得到提高。

板書設計:

最小:1

因數

最大:本身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它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第二課時的第53頁《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學情、說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與體驗。所以教材爲了加強教學的探究性,很多地方都只是展示了知識生成和教學活動的過程,對基本知識和概念都不直接出示。讓學生通過看一看、畫一畫、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動進行體驗。《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在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53頁,教材通過具體的實例,藉助直觀,提出問題,引入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爲了讓學生建立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教材充分提供的直觀材料,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含義。這些直觀材料是用圖形的等份,揭示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大小。這些直觀材料都具有數形結合的特點,這些材料有利於從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構概念的意義。

而教材注重以分數單位爲生長點,安排了操作和比較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首先,通過塗色,有序地表示一些真分數和假分數,感受真分數到假分數的分數大小變化。然後,加深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畫圖是對分數大小的直觀感受,通過畫圖,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不同分數所含有的分數單位。最後,及時比較,對例題中的分數進行分類。學生根據分子與分母的關係大多分成三類,在此基礎上,揭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會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

掌握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特徵,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分數知識充滿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

教學難點:

明確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三、說學情:

《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再次認識分數,學生在三年級已有了初步認識分數的經驗基礎,但那時主要是從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角度來學習的,認識分數都是真分數,而現在,引入了假分數,這就需要學生打破原有的認知結構。但又因真分數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數表示什麼?在單位“1”不夠取的時候怎樣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數又有怎樣的現實意義,學生並不明白。因此,建構對假分數意義的理解是個關鍵,同時也是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感受”和“體驗”概念的建立,結論是探索過程顯得尤爲重要,爲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咱們對分數已經有所瞭解了,那麼,你能說出一個分數並說出這個分數的意義嗎?

師示出這個假分數,讓學生說說這個假分數的意義。

(二)、新課講授:

1、教學真、假分數。

(一)、分別塗色表示下面各分數;先讓學生塗色,然後展示,接着集體訂正。思考:這些分數都是把什麼看做單位“1”的呢?分數單位分別是什麼?你在塗這個分數時是怎麼塗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分析意義表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圓的,裏面有4個,所以要塗這樣的4份。(意圖:循序漸漸,從學生已有認知經驗出發,利用分數單位的累加引出假分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假分數有個初步的感知,爲進一步研究假分數做了孕伏。)

接着再塗色表示,圖文結合:讓學生說說塗色過程中的想法。如:表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這個圓的,裏面有11個,所以要塗這樣的11份。

(二)、觀察、比較給 這些分數分類。先讓學生自己分類,接着同桌交流想法,最後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等於分母)

(3)(分子大於分母)

(三)、揭示真、假分數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意圖:圖文結合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順勢而爲,重點突破對真假分數意義的理解。)

同桌合作例舉一組真分數、一組假分數(瞭解了真假分數意義後再通過舉例加深對真假分數的區別進一步的理解。)

(四)、觀察、比較給這些分數比1大,還是比1小?

小結真、假分數的特徵:真分數小於1。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

2、教學帶分數。

(1)、讓學生自學課本53頁有關帶分數的段落,彙報自學收穫。(如:讓學生例舉帶分數,帶分數的讀法,帶分數的概念。)

( 2)、小結:由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叫做帶分數。

有些假分數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數,它們實際上是整數;有些假分數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這樣的假分數可以寫成帶分數。

(3)、例舉帶分數。

(三)、隨堂練習:

1、判斷真、假分數。

2、根據圖意填分數。(意圖:對假分數理解的進一步深化。如:、)

3、用直線上的點把 、、、、、、這些分數表示出來。(意圖:藉助直線讓學生直觀對真假分數有更爲系統和整體的認知。)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六)、板書設計:

真分數和假分數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於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或等於1。

由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叫做帶分數。

說課稿 篇6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前後》一課,下面我來向大家彙報一下我的設計,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流程圖這幾個方面來談談。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本課內容選自)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第62-63頁。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前後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方位感不強,不一定能準確的加以判斷。而“上下”“前後”“左右”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達到熟練、準確地辨別“前、後”的位置,就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通過大量的活動來完成。

爲了讓學生直觀地認識物體的前後相對位置關係,教材藉助“森林運動會”這一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用“前、後”描述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爲日後學習方向與位置做好鋪墊。

3、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學生年齡的特徵,本節課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能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二)過程與方法.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良好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並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描述物體的“前、後”位置,而教學難點定爲讓學生體會“前、後”的相對性。

5、教具準備(方面),(我選用)多媒體課件、小紅花、動物圖片等、課前還爲學生準備了卡丁車圖片作爲學具。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一年級的國小生更喜歡用形象來思維的。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運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貫穿於整節課,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森林運動會”這一情景,彷彿身臨其境,便於學生充分地感知物體間的前後位置關係。

同時,《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我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採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觀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體驗前後的含義,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探索的樂趣。

三、說教學設想

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充分挖掘現場資源來啓發學生學習,採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一個自主的空間中觀察、操作,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學生將通過說、找、擺、做、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前後”位置關係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構建了探索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首先,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問:“我們的好朋友小淘氣總是忘記自己排隊的位置,聰明的你能幫他想想辦法嗎?”。孩子們很願意幫助別人,這樣的開課,一下子把孩子的思維引入了課堂,他們積極思考,踊躍回答。“原來,利用前後可以幫助我們記住自己的位置,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前後”自然引人新課。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森林運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我用電腦出示動物賽跑圖,問:同學們,你們看到哪些小動物?老師最喜歡小兔子(我把小兔子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小兔子的前面、後面有哪些小動物?學生在觀察中很容易發現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後面是小烏龜。同時也可能有學生會發現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和小鹿,後面是小烏龜和小蝸牛。只要回答合理,我都給予表揚說“你真棒”、“觀察得真仔細”等等,並用小紅花作爲獎勵。

通過這一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同時,動態的信息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從情境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介紹給其它的同學,這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的自主權。

然後,我再用課件出示刺激的卡丁車大賽,比賽開始了,這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卡丁車的前後順序,突然信號中斷,看不到比賽情況了,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時利用笑笑發來的短信

2號車第一,1號車最後,

3號車排在5號車的後面。

請各小組同學根據短信的內容,利用手中的卡丁車圖片在小組內說一說,擺一擺。小組交流彙報,然後請一組同學到前面利用圖片邊說邊擺。這裏我會給說的好的學生給予評價。學生彙報後使現場轉播信號恢復正常,再來看看比賽現場的情況(點擊課件出示卡丁車賽主體圖)現在賽場的情況發生了變化,誰觀察到了?我適時引導學生賽車是這樣,不開快就會被別人追上,學習上也是這樣,不努力就會被落在後面。

最後,再請學生觀察比賽場面,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質疑。

卡丁車大賽的情境新穎時尚,同學們團結合作,認識字的同學讀信息,其他同學擺圖片,在小組內觀察與交流中,解決了這樣一個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結合實際,啓發思維

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讓中間一橫排同學起立,說說前後分別是誰,向後轉再說一說前後分別是誰,讓學生髮現問題,明確方向發生了變化,前後順序就變了。然後我繼續問學生:前在哪兒?後在哪兒?方向轉一轉,前後怎麼辦?學生可能會說(小臉)對着就是前。(後背)對着就是後。(出示前後二字黏貼黑板)方向轉一轉,前後就(改變)。最後根據問題和學生的回答編出下面這首兒歌:

小朋友們告訴我,前、前在哪兒?

老師老師告訴你,(小臉)對着就是前。

小朋友們告訴我,後、後在哪兒?

老師老師告訴你,(後背)對着就是後。

123、321方向轉一轉,前後怎麼樣?動腦想一想。

123、321方向轉一轉,前後就會(改變),就會(改變)

這樣的設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前後的意義,體驗到前後的相對性,同時更深一層理解到以什麼爲標準,確定前後的重要性,既考查了學生是否掌握“前後”概念意義,又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使學生再次獲得愉快、成功的數學情感體驗。

(四)鞏固練習,提升能力。

在這一環節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同學們乘車去動物園的情境圖。在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到動物園還有幾站?孩子們不僅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點在站牌上處於什麼位置,還要知道怎樣找到車前進的方向,並且能數出距目的地還有幾站。

接着,利用課件出示龜兔賽跑的故事,讓學生觀察,上山時,誰在前,誰在後,結果呢?使龜兔賽跑的故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趣味橫生的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前後”意義,增加生活常識。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由於一年級學生識字少,對直觀的事物感興趣。因此,我採用了這種圖文結合的板書,使教學內容更加美觀實用,學生更加容易理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爲內容組成。《看雲識天氣》這篇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要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立體化的教學,因此,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抓住關鍵語句,深入體會本文條理清晰的結構特點,品味準確生動的語言特色。

3.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重點難點:

考慮到《看雲識天氣》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說明文,閱讀此類文章,學生會無從下手。於是,我決定從文章內容入手,將重點確定爲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把說明文和記敘文緊緊銜接起來。十一二歲的孩子,對種類繁多的雲可能會眼花繚亂,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在於學會怎樣看雲識天氣。

三、學情分析

《看雲識天氣》一文,選取的對象是學生們熟知的一種自然現象——雲,對於這一熟悉的自然現象所包含的科學知識,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們瞭解得甚少;再者這篇文章也是他們初次接觸的說明文,對學習說明文沒有經驗上的儲備。但他們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活潑好動、爭強好勝,並且願意合作,善於合作,樂於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要多鼓勵,告訴他們學習的方法,多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告訴他們“探究”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圖表法——篩選信息,完成表格,把握內容。

圈點勾畫法——抓住重點語句,品讀賞析。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合作展示,質疑交流。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激趣導入

1. 猜猜下面這則謎語,說說它打的是哪幾種自然現象?你最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大哥最愛跑,二哥最愛哭,三哥最愛叫,四哥把燈照,五哥摸不着,模樣最花哨。”

大哥____ 二哥____ 三哥_____四哥____ 五哥____

最喜歡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

2.根據你的`生活積累,請準確指出下列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

﹙二﹚明確目標,提出任務

(三)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欣賞課文朗讀視頻,理清文章的思路。(多媒體播放視頻)

出示問題:

(1)哪句話能概括出雲和天氣的關係?

(2)自主學習,完成晴天雲簡表;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晴天雲彩簡表

名稱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卷積雲

積雲

高積雲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名稱 形狀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高層雲

雨層雲

積雨雲

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完成圖表的過程,瞭解各種雲的特徵,重點訓練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的能力。瞭解雲的特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摘錄關鍵詞語,二是根據具體描述進行概括,三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歸納;在掌握了這一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學完成表格,進一步訓練這種閱讀能力。)

﹙四)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1.模擬講述:

自讀課文,認識各種雲的特點及其和天氣的關係,並任選一種雲,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溫馨提示:①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大家好,我叫捲雲,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爲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2.品味欣賞:

(1)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2)本文語言準確嚴密,生動形象,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印證分析。

(設計意圖:本文雖是一篇科普文章,條理清楚,此題目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另一方面體會分類別的說明方法的有效使用。同時作爲一篇說明文,本文語言既有準確嚴密的特點,又不失生動形象,學習時自然少不了引導學生從語言上來品味。此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感受本課寫作特色。在此過程中,教師有的放矢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語言生動起來的方法,爲自己今後的寫作服務。)

(五)讀寫訓練,拓展延伸

1.交流課下蒐集的反應天氣變化的諺語。

2. 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六﹚總結: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爲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