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有關教學計劃彙總十篇

教學計劃 閱讀(5.4K)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教學計劃彙總十篇

教學計劃 篇1

目標: 減少語法錯誤,增加複雜語法比例

投入產出比: ★

語法的練習應該是在備考雅思最初階段注意的問題,到了最後一個月再來突擊意義不大,因爲在緊張狀況下,語法通常處於失控狀態。如果最後一個月有什麼與語法相關的練習可以做的話,就是在每個話題卡的答案中設計3~4處複雜語法,並且反覆練習使用,這樣在考試時如果能用到的話,是可以增加語法的複雜性的。

綜上所述,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口語也是可以突破 0.5~1分的,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準備若干拿手題目、狂練有限詞彙是“正道”,回報率是最大的。語調也是一個突破口,而語法只能列爲最費力不討好的了,因此應該儘量把語調與語法的練習安排在前期準備階段。

教學計劃 篇2

指導思想與任務目標:

現代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在中國小開設信息技術課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初步具備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能初步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文明規範地使用信息技術,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爲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中學階段要達到以下目標: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教材內容及教學要求: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由信息技術本身發展狀況和中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並儘量要讓中學生把學到的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去。主要學習以下內容:

一、信息技術初步認識: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瞭解計算機各個部件的作用;瞭解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認識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

二、操作系統簡單介紹:學會使用WINDOWS98的基本操作,會修改計算機的常用設置,學會查看計算機資源,並能轉移和共享有關文件資料。

三、用計算機繪畫:會使用一種繪圖工具軟件(如《畫筆》、《金山畫王》等)進行圖形的`製作、着色、修改、複製、組合等處理,並能運用繪畫工具創作想象畫、設計簡單圖案。會使用Excel20xx製表。

四、網絡的簡單應用:學會用一種瀏覽器(如IE5.0等)收集自己有用的材料,能使用電子郵件進行通訊。

六、多媒體的使用與簡單多媒體作品的製作:瞭解多媒體,會播放數字視音頻信息,會安裝和播放多媒體軟件,並運用多媒體編輯工具編輯、展示多媒體作品。

工作要點及措施:

一、全面落實《課程方案》,開足課時。

國家新課程標準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及比例》指出:在國小高年級(四、五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可從三年級起開設),每週一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拿出一課時)。各學校要按要求開設,並保證開設效果,選配好專職或兼職教師。

二、抓好教學常規落實,加強教學全過程的管理。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我們提倡,該門課程使用電子教案,在無紙化、無軟盤、辦公自動化方面成爲領先學科,開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上課授課地點均在微機教室或大屏幕投影教室進行,以學生上機練習爲主,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方面有所滲透和加強,注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引導,形成具有學科特點的課堂新模式;作業: 鼓勵學生利用計算機制作電腦小報、繪畫、動畫等,強化技能。

三、以電腦作品比賽爲載體,全面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

在學生們學會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激勵他們學會利用與年齡特徵相符的媒體資源進行創作評比,進一步提高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優生優培,因材施教,讓有特長的學生去涉獵難度更大的領域。

四、以遠程教育的應用爲核心, 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遠程教育資源把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的應用,信息與技術、知識及能力的培養和各學科的教學過程緊密地結合,有機的融合起來,以推進教育的信息化,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教學計劃 篇3

一、課程概述

經濟法是調整一定範圍經濟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經濟法作爲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伴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經濟法律體系;駕馭市場經濟必須依靠法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法制的保障。本課程將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我國的經濟法體系,包括經濟法的基本理論、經濟主體法、市場規制法、宏觀調控法、經濟糾紛處理法等主要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國經濟法體系有一定的認識和概括性瞭解,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正確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正確處理經濟交往與經濟協作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係提供具體幫助。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 充分認識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作用;

2、 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

3、 瞭解我國經濟法的`主要內容,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知識;

4、 培養運用所學法律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技能;

5、 完成經濟法課程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

以經濟法基本知識的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爲主,輔之以自學和少量作業。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及參考文獻,完成書面作業。

四、教學資料:

1、 指定教材:《經濟法》,清華大學經濟法教研組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2、 參考教材:《經濟法學》,楊紫煊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商事法》,王保樹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

《商法學》,寇志新主編,法律出版社

3、 教學案例:由任課教師隨講義提供在互聯網上,或者在課堂上提供。

五、考覈方法:

1、 書面作業:

佔總分的20%,共2次。主要是教師課堂上重點分析、講解的案例,由學生課後完成。着重

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法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期末考試:

佔總分的80%。在課程結束後由教師佈置考試題目,按照考覈要求(開卷)由學生獨立完成。

六、課程內容及進度:

注:標註*的章節根據教學進度決定是否講授。課堂上未講的,學生自學。

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學校從四、五年級開設口風琴教學。作爲特色班,必然要求有一個良好的開頭,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思想上、行爲上有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準備。本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口風琴演奏技巧爲出發點,紮實地做好學生的各項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學提高,由淺入深地進行口風琴教學爲學生的口風琴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目標:

1、讓學生了解口風琴的構造及基本的演奏姿勢和技巧。

2、培養學生學習口風琴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口風琴的演奏技能。

3、發展學生的特長,陶冶學生的情趣。

三、具體訓練計劃如下:

(一)基礎訓練:

1、向學生介紹樂器構造,演奏姿勢、演奏方法及演奏的氣息運用原理實際操作和保養。

2、基本彈奏指法訓練,入門訓練預計用一個半月的時間。

(二)具體訓練:

1、口風琴音階及長音、斷音、連音的訓練。

2、演奏小兒歌訓練,注重獨奏的訓練。

3、初步的合奏訓練,重點強調學生的節奏。

4、集體合奏的訓練,重點強調學生的合奏配合。

(三)綜合訓練:

1、主要是通過練習一些比較完整的曲目,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培養學生的集體配合演奏。

2、在已有的基礎上逐漸轉入小樂隊形式進行合奏訓練,訓練一些常用曲目,培養合奏能力,同時,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訓練,要因材施教,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有一技之長。

本學期訓練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口風的使用技巧,能獨立演奏和集體合奏。

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爲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剛剛上學,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很陌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學校這些陌生的事物對於他們都有一種新鮮感,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爲重要,通過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教材分析 :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四、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感受自己成長的變化。

2、認識同學和老師,願意與他們交往。瞭解學校概況,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生長的基本情況,手的作用及保健。關注天氣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

3、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學校生活。知道規則在學校生活中的作用並自覺遵守。熱愛集體,樂於與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創意。

4、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按時上學,不遲到;放學後,不在路上逗留,按時回家;上學和放學途中注意安全;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5、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策劃、創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識。能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充分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

五、教學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爲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一學年的學習和認識,二年級的同學們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上有了明顯的進步。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着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是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在一年級的學習中,他們認識了植物的生命起源,瞭解了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人的生命來源及性別特徵;學習了上學路上、乘車、課間活動、上下樓梯、公共場所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學習了燃放煙花、爆竹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感受勞動的樂趣,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學習與同伴交往的方法;掌握安全快步集合、疏散的要領。能認真對待學習,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在行爲習慣方面,懂得禮貌待人,課間不追逐打鬧,課上積極舉手發言,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作業工整,不亂塗亂畫。在衛生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不亂扔,不亂吐,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在不經意間會亂扔亂吐,相信在這一學期的幫助下,一定會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這學期要通過各種方式,指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抓好班上的紀律,組織學生多講故事,多聽故事,培養他們良好的文化底蘊。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校紀校規,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班上班風好,學風好,但也有個別學生,組織紀律渙散,身體健康意識差,本學期要加強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學生珍愛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爲八大單元:悅納自我、敬畏生命;安全生活、珍愛生命;遠離危險、珍視生命;防範傷害、呵護生命;健康生活、樂享生命;健康成長、關愛生命;快樂生活、悅享生命;實踐演練、保護生命。將對“生命的認知”和“生命的價值”教育理念貫穿其中,把“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安全意識的教育”貫穿始終,涵蓋了“生命認知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價值教育”的中心理念。這門課程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基礎,幫助兒童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係,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護的素養及能力的綜合活動課程。

1、綜合性:本教材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爲主線,以生命安全教育爲主旨,有機融合了生命教育、人身安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勞動技能及生存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2、趣味性:內容的呈現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用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童話、案例,圖文並茂,適合兒童的`思維發展特點和閱讀習慣,體現了課程內容設計的人文性,增強了趣味性和可讀性,對學生經驗和發展等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3、生活邏輯性:教材貼近學生的學習,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以學生現實的社會生活經驗爲基礎,以學生當下的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體現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聯繫的系列主題活動及學生的自主活動爲教材的基本呈現形式。

4、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從根本上說,本課程不是側重於知識體系的教育,而是在於引導學生體驗,形成關於生活與生存積極的生命態度與情感,獲得有益的生命經驗,促進生命的健康發展。

5、發展學生的自助和互助能力:教材注意調動學生自身的教育資源,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三、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明白植物和動物都是有生命的,學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2、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3、教育學生熟識求助電話,瞭解求助電話的作用;

4、讓學生掌握滅火技巧;

5、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認識基本的安全標誌,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識;

6、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險的,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

7、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衣服要隨天氣的變化而變化,多進行安全、有益健康的戶外活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生活習慣;

8、教育學生注意食品安全。

9、讓學生了解疾病與健康的基礎知識。

10、讓學生感受爸爸媽媽的辛苦,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四、教學措施

1、採取“1+X”的教學方式進行。“1”即一週一個課時進課表;“X”即每天靈活安排少量時間,多形式地組織生命安全教育活動及實踐技能操練,強化意識,鞏固效果,掌握技能,形成習慣。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確活動的目的性,而不是爲活動而活動主體意識。

3、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採用探究式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多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4、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5、注意對學生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6、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命和生活的看法。

7、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8、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1周----第2周:悅納自我、敬畏生命

第3周----第4周:安全生活、珍愛生命

第5周----第6周:遠離危險、珍視生命

第7周----第8周:防範傷害、呵護生命

第9周----第10周:健康生活、樂享生命

第11周----第12周:健康成長、關愛生命

第13周----第14周:快樂生活、悅享生命

第15周----第16周:實踐演練、保護生命

第17周----第18周:總結、複習

教學計劃 篇7

爲了英語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現制定英語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進行了一年的英語學習,對英語有了必須的瞭解,學生掌握了必須的基本知識,養成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這個學期的教學中,仍然要求學生從基礎學起,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養成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始終持續高昂、用心的熱情。學生的學習潛力參差不齊,但也有個別學生紀律差,學習跟不上,經常不完成作業,因此,本學期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持續英語學習的愛好。針對這種狀況,我成立了英語興趣小組和差生輔導小組,以抓兩頭來帶動中間一大部分同學,能夠採取優幫差,結對子,一幫一,一對紅的形式。另外,再針對個人,制定出比較詳細的輔導計劃,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加以實施,真正讓班上每個同學都能儘可能的掌握好本學期所學教材。

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爲中心,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親自實踐,構成技能,透過一系列研究,讓學生構成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和潛力。

二、教材分析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內涵,也是國家的教育方針。本教材正是依據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的指導思想而編寫的。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實現全面發展。爲此,本教材並不是單純的英語語言教材,而是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教材。這套教材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潛力的同時,以素質教育爲核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爲根本目的,促進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開發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引導他們構成開放的合理的跨文化認知與理解觀念。

“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本教材堅持體現這一教育思想,使學生學會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多元化的人類社會中生存與發展,併爲人類的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會學習和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英語是中國小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而中國小階段的教育屬於基礎教育。基礎教育階段是人的終身教育和終身發展最重要的階段,它將決定人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教材努力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從而使學生獲得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主體精神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所務必的英語語言潛力和文化素質。

因此,整套教材都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創新潛力、主體意識、獨立工作潛力、邏輯思維潛力、觀察決定潛力等。聯繫的設計可能按照運用任務設計,避免單純的模仿和機械的重複或脫離上下文的孤立的猜選;聯繫體的資料儘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以及求知慾;同時全套教材一向堅持努力做到有利於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潛力的構成。

三、教學資料

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爲基準。引導大家融入英語環境。瞭解西方國家風俗。

四、教材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忙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一)詞彙教學方法與技巧

1、課前學習方式的詞彙教學。這是此刻廣泛使用的詞彙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先學習課文中的詞彙,直接講解分析詞彙用法。

2、直觀方式的詞彙教學。直觀的詞彙教學能是兒童很容易地直接掌握詞彙地詞義。直觀地方式包括:實物、圖片、動作、手勢、表情、幻燈投影、計算機動畫等。

3、課文中第一印象方式地詞彙教學。這方法不允許學生在學習課文前接觸詞彙,強調在課文教學中透過強有力地第一印象進行詞彙教學。讓學生在強烈地第一刺激下,獲得正確的詞彙詞義、用法和讀音。

(二)句型教學方法和技巧

1、語用導向的句型教學。這是針對傳統的注重結構的句型教學的不足而實際的句型教學方法。語用導向的句型教學強調篇章下的句型教學。這種方法把一個篇章中需要操練的句型突出出來。在篇章中實際能夠用於同一篇章中進行機械型操練,到達語用潛力訓練語句型操練有機結合。

2、結構導向的句型教學。這是傳統的注重結構的句型操練,兒童根據句型設計,運用可替換詞或詞組,進行句型操練,以到達準確掌握,句型結構及其語法知識的目的。

六、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會重點單詞及句型。加強聽和說的訓練。瞭解西方國家的風俗及習慣。培養他們熱愛英語的熱情。

七、注意問題

畢竟孩子的思維習慣是漢化的思維習慣,所以要想辦法創設英語環境。讓他們融入其中。

八、教學進度(略)

教學計劃 篇8

近年來,我國高等藝術教育飛速發展,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人才市場需要大量與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的從業人員,爲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在大規模迅速發展的背後,教育界不能不關注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質量: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多年不變,教學研討太少,對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改革重視不夠,造成課程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模式落後。因此,加強藝術設計學科建設,適時修改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計劃,完善課程體系將會爲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高校應提升自身教育資源,調整專業結構,拓展專業方向

1999年以來的全國高校擴招,受到考生及家長的普遍認可,藝術類考生尤顯優越,但規模擴大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具體而實際的問題。從近幾年一些高校爲求學科齊全而設立了藝術設計專業來看,有的院校藉助綜合大學的品牌優勢增加了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專業較少的硬件投入、高額地收取學費也是促使部分高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學校以爲有學校的牌子,招生就不存在問題,卻很少考慮專業自身的實際水平;藝術設計專業熱衷於上層次,存在盲目性,缺少對專業的調研。如何在擴大招生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在學科專業發展的同時調整專業結構成爲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筆者認爲,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的發展要準確定位,科學統籌規劃,應根據高校自身師資及教學條件,盡力挖掘各自的潛力,以國家本科專業目錄爲框架,發展各有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程。教育界專家們認爲,高校發展的關鍵是學科建設,單純意義上的規模擴大並非高校擴招的本意,質與量並重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高等教育的大衆化和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很多院校已經認識到這一點,無論是藝術院校,還是綜合類大學內設立的藝術院系,都在提高自身綜合實力的同時反覆調整學科專業的設置。如有的'院校大量引進國外留學人員和邊緣學科的專業教師,發展有特色的專業方向,一些院校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創辦了國內一流的動畫、數碼藝術等專業或專業方向,它們的特色是既具有藝術特徵又與高科技密切相關,適合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院系在人員師資和教學條件不足的情況下,盲目開設此類專業方向,以犧牲學生培養質量爲代價,這是極不負責任的。拓展熱門專業、特色專業、打造品牌專業必須有嚴格的師資保障、優良的教學環境與設施、合理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因此一些高校針對教學質量的問題,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採取瞭如外派教師進修學習,獎勵教學量大、科研多的教師,壓縮教學總量等方法。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緩解了教師不足的問題,同時學校加強教學條件、環境和資源的研究與管理,不斷調整專業課程結構,從被動的教學管理中尋找主動性,在整合學科專業優勢、拓展專業學科、探索新的藝術教學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適時改革課程設置是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關鍵

高校藝術類考生文化課成績普遍偏低,藝術設計專業考生也不例外,一些學習成績平平的考生在報考文理科無望的情況下,突擊學習藝術,雖然考入大學但因缺乏藝術天賦而缺少求學興趣。近年的擴招更增強了此類現象的大幅度增長,當然,我們不能單純以生源的考試成績來判斷這個學科的發展,但生源質量是高等教育的基礎,特別是對今後的藝術設計工作者,既要求他們具有藝術表現和藝術實踐的能力,還要求他們具備相應的科學精神、人文素質和藝術創新能力。所以要求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文化層次不應該比其他學科低,而應該更高一些。那麼對於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學科來說,經常性地進行教學研究活動、調整教學計劃、優化課程佈局,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質量大有益處。很多高校採用了加強學生理論教育,嘗試學分制教學模式等方法,使藝術設計教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學生更加完整的知識平臺。就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的設計學院的學生而言,修完130學分纔可畢業,其中理論課佔45學分,理論課的設置不僅是把設計觀念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達到設計教育的最高目標——培養有思想文化境界、懂得社會和市場經濟的高素質設計人才。學分制管理在某些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已正式實施,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管理模式的一種改變,更爲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它需要教學實踐中的許多環節,如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手段等的改革,其追求的目標是“淡化專業、突出課程”,使學生通過課程的自行選擇,建構起個人的知識結構和各不相同的專業素質。學分制的實踐有利於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自我塑造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教育工作者在調整課程設置構成時,不只注重某種專門知識和設計技術的傳授,而是拓展對課程創造性的認識,打破小專業課之間的壁壘,努力拆除專業間人爲的樊籬,加強課程結構與設置的邏輯建構的合理性,通過適時的調整課程設置,讓學生在學好原有專業技能的同時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和技能範圍,更好地適應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

三、完善課程體系,使之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是藝術設計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之一

中國已進入以信息技術爲主導、高科技產業爲支柱的經濟時代。國內現有600多所設計院校,令人欣喜,但衆多院校幾乎都以一種模式或類似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目前實施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方面都缺少特色,因此發展藝術設計教育要打破固步自封的教學觀念,尋找與市場經濟發展相符的特色與熱門專業方向,完善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設計課程體系,使藝術設計教育與社會需要緊密聯繫。北京藝術設計學院引進英國的教學方法,現已取得一定成效。四川藝術學院調整設計課程結構,使之與市場需求結合,與20多家廣告公司合作,搞實戰基地。學院爲企業提供相關設計服務,企業爲學院提供資金、設備,使學生很容易受市場感染。有的美術學院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辦到裝修施工工地,使學生無形中學習了建築學、材料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培養了一批懂美術、會設計、瞭解材料、知道報價等多方面知識的新型設計人才,使培養出的人才標準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摸索出了一套設計藝術專業的新型教學方法。

高等院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培養目標,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注重能力培養,強調實踐活動,必將爲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開闢出一條成功之路。

教學計劃 篇9

一、 學生情況分析

學前班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時間較短,需要在課堂上多用遊戲,歌曲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託福英語7,共有7個單元,一個節日介紹部分,一個故事部分。包括自我介紹,家庭成員,蔬菜水果,愛好,數字等,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用語。本書充滿童趣,色彩豐富,歌曲動聽。

三、 教學目標

本學期教學目標是培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爲較好完成教學任務,我設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

1.把 "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建立"放在教學的首位。

2.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參與中、實踐中學習。

3.讓孩子們成爲學習的主人。

4.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孩子們樂於參與課堂活動,在輕鬆中學有所得。

5.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把在課堂上學得的東西運用於生活當中,同時適當地把生活中的口語引入課堂,真正做到課內、課外相結。

6.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措施

1、聽,說

課上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發言的機會,多鼓勵孩子,並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鼓勵孩子能用簡單英語單詞回答問題,並逐漸能主動說出簡單的句子,可以用簡單英語進行交流。

2、歌曲

在選在歌曲的時候,多選擇活潑的.英語歌曲,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3、遊戲

在設計遊戲時,多選擇適合孩子,並讓孩子們感興趣的遊戲,並注意遊戲的安全,以及不同遊戲在不同環節的使用。並培養小組團隊意識。

本學期以培養孩子興趣爲主,鼓勵孩子大膽說英語;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多聽多說多唱,讓孩子們快樂地成長,快樂地學習。

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國小生中開展誦讀活動,有利於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有利於加強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學生從中感受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峯,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薰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啓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爲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三、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組織國小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①培養國小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③培養國小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④通過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四、經典詩文誦讀的內容:

誦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附錄的國小階段必須誦讀的詩詞外,還有部分經典兒歌和詩詞等。

 五、課程開設的原則:

1、不求甚解,只要熟讀會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勵。不要用同一標準要求全體學生,只要半數以上的學生能正確流利的誦讀就可以進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恆。

4、不要死板,要注重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