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彙總五篇

教學計劃 閱讀(6.46K)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科教學工作計劃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彙總五篇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爲進一步提高國小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

二、主要任務及目標

按國家教委頒佈的教學大綱開齊開足實驗教學課程,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校長及教導主任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兼職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 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教學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 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並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後,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並認真審閱,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科學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5)開學及時收取科學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演示實驗計劃表》、《分組實驗計劃表》;期末按時收取《教學工作總結》、《演示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記錄》

(6)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爲組,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後歸檔,並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範,便於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 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並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申購等工作;

(3) 每週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並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 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如有不足之處,工作中及時調節與補充,使之日臻完善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這些內容也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編排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爲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爲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

8、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爲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回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數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回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回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措施:

1、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

2、針對計算教學這一教學重點,教學時注意:

①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

②鼓勵學生因題而異靈活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③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基礎。

④培養認真、仔細地計算和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

3、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4、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五、本學期教改思路

以新課程標準爲依託,積極開展教改實驗,儘快轉變教學行爲。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

1.9、1~9、7①準備教學②數一數③比多少

2.9、8~9、14①比長短、比高矮②1~5的認識

3.9、15~9、275以內數的組成及加減法

4.9、22~9、280的認識及單元訓練

5.9、29~10、5國慶休息

6.10、6~10、12①認識立體圖形②平面圖形

7.10、13~10、19①分類單元訓練

8.10、20~10、266、7和8的認識

9.10、27~11、28、9的加減法、10的認識

10.11、3~11、9填未知數—加減混合

11.11、10~11、16整理和複習

12.11、17~11、25實踐活動、11~20各數的認識

13.11、26~12、1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

14.12、2~12、8認識鐘錶,認識整時和半時

15.12、9~12、159加幾,8、7、6加幾進位加法

16.12、16~12、225、4、

3、2加幾

17.12、23~12、29整理和複習、實踐活動

18.12、30~1、5總複習

19.1、6~1、11複習迎考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了學科特點,採取任務驅動方式,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思考,多運用,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形成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爲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總目標

(1)知識與技能:主要讓學生了解信息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鍵盤的使用方法、文件的管理。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學困生提高,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逐步提高。

三、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爲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信息與計算機,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信息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第二單元鍵盤輸入法,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熟悉鍵盤的操作與使用方法。第三單元管理好自己的文件,主是是讓學生掌握文件的管理。

教學重點、難點:

①、基礎知識的掌握。

②、各種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③、實踐訓練、操作的有機、靈活運用。

四、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剛開始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通過各種途徑的瞭解,一部分學生對電腦的一些基本知識與操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學家里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本學期將針對實際情況將採取不同的措施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能力。

五、評價工作安排

本着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考試、考查,評估學生的作品和競賽的方法。不論採用什麼方法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

評價方法:運用多種方法對不同目標、不同內容進行教學評價,做到評價全面化。評價方法主要有: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優秀表現記錄,任務完成情況等。

評價時機:評價要做到全程化。它必須伴隨於教學過程之中,做到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

評價主體:評價要實現多元化,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師評、家長評等相結合。

評價目的:瞭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

六、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爲使學生能比較熟練了解、掌握鍵盤與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以上機操作爲主,採用任務驅動的等多種教學方法。

1、多動手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能與操作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應用知識,形成能力,通過上機實踐,課後作業練習,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再現式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七、教學措施與方法

1、以學生上機操作爲主,教師講解爲輔。儘量加大學生上機操作力度,做到熟練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覈: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雙基考覈,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2、注重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並能舉一反三。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啓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3、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4、結合組織相應的競賽提高學生的興趣。

5、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注重輔差、培優、提中對於優秀生可以適當學一些課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並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對於學困生在課上、課後給予更多關心、幫助和指導。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八、個人業務學習

a)大量閱讀教學理論書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b)認真寫好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c)積極聽課並做好記錄

d)積極參加學校的集中業務學習,並做好記錄。

九、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本學期的第十五週:打字比賽

通過開展這樣一次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對鍵盤的熟練程度。

1、賽前準備:準備好比賽用的相關資料。

2、比賽過程:學生利用相關軟件進行比賽。

3、比賽總結:作品評獎。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1、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並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2、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3、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着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爲核心,以綱爲綱,以本爲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和網絡結構,細緻領會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因材施教,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構建新的認知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3.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紮實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三、具體措施

1.不孤立記憶和認識各個知識點,而要將其放到相應的體系結構中,在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尋求其內在聯繫,達到理解層次,注意知識塊的複習,構建知識網路.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解題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較,靈活運用;力求有意識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數學語言的表達形式,推力論證要思路清晰、整體完整.

2.學會分析,首先是閱讀理解,側重於解題前對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題回顧,側重於經驗及教訓的總結,重視常見題型及通法通解.

3.以錯糾錯,查缺補漏,反思錯誤,嚴格訓練,規範解題,養成:想明白,寫清楚,算準確的習慣,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謹性、敘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注重書寫過程,舉一反三,及時歸納,觸類旁通,加強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應用.

4.協調好講、練、評、輔之間的關係,追求數學複習的最佳效果,注重實效,努力提高複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設計教學,做到精講精練,不加重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 ,精心準備,講評到爲,做到講評試卷或例題時:講清考察了那些知識點,怎樣審題,怎樣打開解題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關鍵步驟在那裏,哪些是典型錯誤,是知識和是邏輯,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錯誤,針對學生的錯誤調整複習策略,使複習更加有重點、針對性,加快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5.周密計劃合理安排,現數學學科特點,注重知識能力的提高,提升綜合解題能力,加強解題教學,使學生在解題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從貼近教材、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角度,選擇典型的數學聯繫生活、生產、環境和科技方面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有計劃、針對性強的訓練,多給學生鍛鍊各種能力的機會,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之目的.不脫離基礎知識來講學生的能力,基礎紮實的學生不一定能力 強.教學中,不斷地將基礎知識運用於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STSE)的聯繫,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繫。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教材圍繞“生物與環境”這一組統一概念組織“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關內容。包括六個單元:生物生長的需要、生物與環境、人與環境、冷與熱、地表劇烈變化、環境與保護。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科學持新事物及STSE之間的聯繫。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7)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識;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課時安排:本冊教材以單元爲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爲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