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3.08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看圖標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能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對祖國的認識。

3.熱愛家鄉,熱愛祖國,體驗成長的快樂。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圖標:“我最愛祖國”的.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活

(1)“你們現在上什麼班?”教師出示圖標同樣出示圖標“中”“小”

(2)從小到大,你最愛誰?

(3)你喜歡什麼?

2.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我也認識一個和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讓我們來聽聽這個小朋友他他最愛誰?最喜歡什麼?

“你們聽到了什麼?”

3.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分段出示圖標。

第一段,媽媽問了我什麼?

第二段,爸爸問了我什麼?

第三段,現在我上大班了,是怎麼回答的?

4.邊看圖標邊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幼兒分角色朗誦

這首詩歌可以分成幾段?你是用什麼方法分的?

你最喜歡哪段?爲什麼?

6.拓展幼兒的已有經驗,引導幼兒欣賞北京的景色。激發幼兒的愛國之情,同時欣賞《國歌》

活動反思:

一直以來我都是帶的中小班,這次帶了大班又要上教研課,心裏還真直打鼓。擔心中小班說話羅嗦的習慣會出現,擔心時間把握不好。

活動結束後我靜下心仔細想了想自己上的這節課,發現了以下問題:

1.問題的提出不夠簡潔明瞭。雖然我設計了一些主要的提問,但在上課時還是不由自主的提出了其他的問題,有時問題還會重複提出。

2.活動的結尾部分處理的不是很好,幼兒的情感沒有帶動起來。

3.活動中沒有帶領幼兒完整地朗誦詩歌。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2

分析教材:講故事是託班幼兒喜愛的活動,通過故事講述,學習故事中的對話,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故事《快樂的小烏龜》講述的是小烏龜高高興興上幼兒園,這對剛入園不久的孩子來說,內容非常貼切,而且故事中的結構和對話都是重覆的`形式,也符合託班幼兒“喜歡重複”的心理特點,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也比較簡單,非常適合幼兒學習。

教學策略:託班幼兒注意力時間較短,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一些策略,在富有變化的故事講述中,在遊戲的情境裏,讓幼兒學習對話。

1、直觀形象的導入

活動一開始,我便出示指偶“小烏龜”,讓孩子們與小烏龜打招呼、問好,既引出了故事的主角,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2、幾遍故事講述注意方式的變換,每一遍有不同的重點,層層遞進。

①在傾聽第一遍故事時,藉助單個的動物圖片,幫助孩子熟悉並記憶故事中的角色。

因爲故事對託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長,所以完整傾聽後再提問對他們有難度,於是在第一次傾聽故事的時候,我就邊放故事錄音,邊配合出示了動物的角色圖片,孩子們一下子就認識並記住了這些小動物。

②第二遍分段聽故事時,重點請幼兒跟學動物的對話。

在熟悉角色的基礎上,第二遍聽故事的時候,就很自然地請孩子們學說對話“小烏龜,你去哪裏啊?”“我去上幼兒園,等你長大了,也可以上幼兒園。”

③第三遍出示掛圖,再次完整講述故事。

因爲掛圖上有很多的背景,對幼兒來說有很多的干擾,因此,沒有在開始欣賞故事時出示,而是在最後一次完整欣賞時出示。這即有利於幼兒梳理故事情節,更容易把幼兒帶入情境中。

3、跟老師一起表演

在幾遍故事欣賞後,孩子們對故事的內容已經熟悉了,這時候讓他們由語言“出入”變爲語言“輸出”的時機到了,但由於孩子們之前沒有表演的經驗,這時候需要老師帶領他們一起表演,老師也成爲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每個表演的人帶上動物角色胸牌,跟老師一起表演,收到較好的效果。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3

入園以來,我發現班內性格各異的孩子不乏人數,在生活中不願開口不善交流,這樣的孩子朋友少,適應環境的能力差,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主動地與他人訴說,尋找他人的幫助,使問題不能及時、很好地得到解決。兒歌《我想》是主題活動《我對你說》中的一個語言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指偶操作中,在情景表演與角色遊戲中自主地感悟說話的重要性,從而使幼兒的口語聽說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學習的特點和認識規律,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採用了幼兒喜愛的情境表演,形象生動的圖片和指偶,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看、聽、做、說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中,理解詩歌所蘊涵的意義,產生了一種想說的慾望,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的最後,我設計了集體和分組情境表演的環節,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與同伴同作,在愉快的情緒中大膽地表現自我,我發現平時不愛說話的小朋友也選擇了小象的指偶和小夥伴一起沉浸在角色與情境中,一邊表演一邊大聲地說,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

活動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活動開始時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兒想和小象說話的願望,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象紛紛和它說話,王博問:“小象,你吃了飯嗎?”趙億說:“我想和你握握手”劉瑩說:“你是坐車來的,還是自己走來的?”等等。當發現小猴指偶時幼兒又爭着和小猴說話,撫摸猴子的長尾巴,要和它拉鉤。還有小鹿等。這時我創設讓幼兒交流,討論的機會,並通過創編詩歌,激發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幼兒把問題從小動物的身上遷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說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學習並理解兒歌《嫩芽娃娃》。

2、激發幼兒探索樹葉變化的興趣,瞭解植物生長的自然條件。

3、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兒歌內容。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自制大樹佈於場地四周、自制樹葉每人一片在場地一角。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花草樹木。

1、現在是什麼季節?

2、春天來了,花園裏的花草樹木發生了什麼變化?(幼兒四散觀察)

二、席地而坐說一說

1、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2、教師小結:春天到了,地上長出了新的草,草地變綠了,樹上也開始長葉子了,剛長出來的葉子是淡綠色的、嫩嫩的.,我們叫它嫩芽。

三、學習兒歌《嫩芽娃娃》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嫩芽娃娃是怎麼長大的呢?

3。春風吹,春雨下,陽光照,嫩芽娃娃慢慢長大。

4、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植物的生長規律。

5、教師複述兒歌,幼兒學念。

四、嫩芽長出來了

1、找一找嫩芽娃娃躲在哪裏?

2、看一看它們長得什麼樣子?比較葉子的顏色、大小上的差異,它們應該誰的嫩芽娃娃。

3、我們一起來做春姑娘,讓周圍的長出嫩芽。

4、幼兒邊念兒歌邊爲周圍的自制大樹粘上小樹葉,最後一起完整地念兒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能完整連貫地介紹小紅的家。

2、在教師的示範指導下,能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小紅家的東西和小紅家人的活動。

3、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述,嘗試發現講述的不同之處。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教學準備

圖片一幅、圖示三張。

活動過程

一、感知圖片的內容。

引導幼兒整體感知小紅的家。

1、教師:有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紅,今天祁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參觀她的家。小紅家是什麼樣子的?你在小紅家看到了什麼?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小紅的家。

2、教師:小紅的家有幾間房間?一間怎麼樣,一間怎麼樣?

3、教師:大房間有那些東西?小房間呢?

4、教師:小紅家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幼兒活動

幼兒自由觀察圖片。

幼兒按一定順序細緻觀察小紅的家。

二、運用已有經驗幼兒嘗試講述。

1、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參觀完了,我們怎樣來介紹小紅的家呢?要把參觀到的說清楚、說完整,先請你們自己大聲的說一說。

2、個別講述。

教師:誰願意來說一說小紅的家?

幼兒活動

幼兒嘗試完整、連貫講述。

三、引進新經驗。

1、教師示範講述。

教師:他說的很完整但是說的有點亂,一會說這一會說那,現在祁老師也來說一說小紅的家,你們仔細聽一聽,我和你們說的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討論講述思路。

(1)引導幼兒瞭解需要介紹的內容。

教師:我先說的什麼,然後說的什麼,最後說的什麼?(邊說教師邊出示圖示)。

(2)引導幼兒有序介紹東西和人的活動。

教師:小紅家這麼多東西,我是怎樣一個一個說清楚的?(教師邊指邊按照一定順序說)

教師:我這樣按照一定順序,邊指邊說,這樣就能說的很完整很清楚,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小手和我一起試一試。

教師:誰能用這種辦法,把小房間的東西說一說?

教師:最後我是按什麼樣的順序說人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3)教師:誰能用上我的好辦法,完整的把小紅的'家介紹給大家聽?

幼兒活動

幼兒傾聽教師講述,對比發現不同之處。

幼兒觀看圖示,理解應該把房間、東西和人都說進去。

幼兒與教師共同按順序邊指邊說。

用同樣的方法說小房間的東西和人,鞏固新經驗。

四、鞏固新經驗。

教師變化圖中的物品,引導幼兒遷移。

教師:過了兩天,小紅家又發生了點變化,現在你們還會介紹嗎?請每個小朋友自己找一位客人老師,來說給他們聽一聽吧。

五、結束活動。

教師:回去後,我們可以向自己的好朋友介紹小紅的家,好嗎?

示範講述:

今天我來介紹小紅的家。

小紅的家有兩間房間,一間是打房間,一間是小房間。

大房間有牀、有椅子、有桌子,桌子上放着檯燈,還有櫃子,櫃子上放着水瓶、花、鬧鐘和玻璃杯。

小房間有落地燈、有沙發、有小牀,還有小桌子,桌子上放着電視。

爸爸在寫字、小紅在玩很多玩具、爺爺在邊喝茶邊看電視、媽媽在邊打毛衣邊看電視。他們真是幸福的一家。

活動反思

通過看孩子們的這次看圖講述活動,發現每個孩子能大膽參與活動,有勇氣敢於在集體面前上臺亮相,完成理解、排圖、思考、想象、表達的一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孩子的參與活動率非常高,形成積極參與,大膽表現良好局面。

幼兒年齡小,對老師依賴,對環境敏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端正教育觀、兒童觀,把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站在孩子的引導者、觀察者、鼓勵者的立場去指導孩子們的活動。

不足:

不能完整講述

有的孩子在講述過程中,沒有按照講述的順序,缺乏完整講述圖畫內容的能力,有的只講了一半就說講完了,有的講到第三幅圖,還留有一幅圖就說自己講完了,講述時間短,有的一幅圖就用一句話來說,內容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聲音太小聽不清

孩子在講述過程中,有的孩子聲音太小,加上許多孩子都在活動賽場內,人太多,沒有達到讓所有的人都能聽清的效果,儘管主持教師一再提醒孩子要把聲音放大,但是孩子可能是由於環境的原因不能語言清晰地表達。

總之,通過幼兒的看圖講述活動,使幼兒受到一次鍛鍊和提高,使教師在語言看圖講述教學組織中有一定的目的性,嘗試探索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有效的教育教學新方法,或是實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全市孩子的語言綜合素質。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導入法、直觀演示法、觀察法、比較法,展示故事內容,讓幼兒瞭解故事內容,感悟繼母的狠毒、七個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麗。

2.激發幼兒同情善良的道德情感。

3.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4.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情景導入,引出故事《白雪公主》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動畫,欣賞故事。

2.圍繞問題,解決重難點。

3.利用遊戲,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故事內容,激發幼兒同情善良的道德情感。

2、活動延伸:把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教學反思:

經典故事《白雪公主》一課,我採用了幼兒喜愛的`運用動畫的教學手段,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人物,觀察、瞭解故事內容。由於幼兒感興趣,而且是帶着問題去聽故事的,所以聽故事認真,對故事瞭解得透徹,也能輕鬆地回答問題,幼兒能感悟繼母的狠毒、七個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麗,幼兒的道德情感得到發展本節課重難點掌握的非常好,達到了教學目的。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7

1、指導思想:

《綱要》“語言”部分的指導要點中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流、體驗語言的樂趣。這正與我園“幼兒語言教育環境創設”的課題理念相符合。我們把物質環境創設作爲一種潛在的課程去思考,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材和構思。因此,我們選擇了《傳話遊戲》這個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活動中我們將幼兒本身的需要、興趣、經驗和能力放在首位,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通過集中與分組、集體與個人、講述與想像,形成立體式的環境教育活動體系。

2、目標及其價值:

幼兒園應以遊戲爲基本活動,遊戲應該滲透入學校的一日生活中,保證幼兒在園有足夠的遊戲時間。狄德羅曾經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一種遊戲。”所以,爲了讓孩子快樂的活動,快樂的掌握本領,我在本次語言活動中加入了遊戲的成分。

學情分析

1、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月亮傳話遊戲的特徵已經有初步瞭解,並能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說明遊戲的規則。

2、遊戲能力:喜歡玩遊戲,願意玩遊戲。

學習需求分析

幼兒所學的傳話遊戲通常老師都會選擇孩子喜歡的道具和材料,選擇一些孩子們熟悉的、貼近日常生活的玩具進行遊戲。很多遊戲的內容反映的是貼近幼兒自己的生活,富有濃厚幼兒情趣易被幼兒理解接受的。遊戲又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一把鑰匙,反覆遊戲是鍛鍊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能力的絕好途徑。教師要引導孩子玩和聽,教學實踐中,運用遊戲法是十分奏效的。遊戲的形式極爲豐富,抓住遊戲中的特點,把“玩”與“聽”結合起來進行遊戲,具體而形象地再現遊戲中的意義,能喚起幼兒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幼兒深入體會遊戲的快樂,從而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8

詩歌《我喜歡》是我園胡玲教師的獲獎作品,詩歌雖短,但溫暖美好、意蘊深刻,是非常好的情感教育素材。當我們瞭解到胡玲老師的創作過程時,更覺得源於生活的作品真的是具有生命力的。詩歌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胡玲老師和他們班保育員女兒貝貝的一段對話。孩子說::"我最喜歡媽媽了。"胡老師追問:"你喜歡媽媽哪裏呢?""我喜歡媽媽的手"胡老師又問:"爲什麼喜歡媽媽的手呢?" "媽媽抱着我。"胡老師又問:"那你還喜歡媽媽哪裏呢?"孩子天真無邪的具有童真童趣的回答,經過整理加工就成了今天朗朗上口的兒歌。

"我喜歡媽媽的××,因爲××"是個倒裝因果句。這個兒歌如果單純朗誦學習,小班幼兒也是可以掌握的。如果要安排仿編句子,在小班就有難度了,於是經過研修團隊的分析,我們決定在中班試教。目標定位在:幫助幼兒理解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能夠仿編其中的句式。經過幾個班的試講,總結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證明我們的選題方向是正確的,因爲孩子們最熟悉的是媽媽,最喜歡的是媽媽,所以他們也最愛談論媽媽。但是幼兒對媽媽愛的表達是漫無天際的,中班幼兒也很難表達的很完整,爲了讓孩子在本次活動中能夠把愛媽媽的原因進行聯想並表述清楚,我們藉助這首詩歌的`句式給孩子提供了表達愛的支架--我喜歡媽媽的××、因爲媽媽的××可以……。

一、身體部位與幼兒經驗的鏈接是這節活動的難點。

如果你問孩子:"你喜歡媽媽嗎?"相信回答是一致的。如果你再問:"你喜歡媽媽的什麼地方呢?"相信回答是五花八門的。這樣就會給活動的展開帶來困難。

策略:

1.首先執教老師以貝貝小木偶與孩子們玩的語言遊戲開始,把身體各部位的名稱自然引出,幫助幼兒鞏固了對身體各個部位的瞭解,增加了知識的儲備,爲孩子們的"敢說"提供幫助,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樂趣。

2.下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傾聽兒歌,在聽之前老師把一個問題拋給幼兒:"你在詩歌裏聽到了什麼?"一方面從遊戲轉爲傾聽,加上一個任務意識會讓幼兒更專注。另外讓幼兒談論詩歌中的內容說出身體的各個部位做了很好的鋪墊。

3.緊接着,在教師溫柔優美的完整朗誦中,表達愛的"支架"出現在孩子面前:"喜歡媽媽的××,因爲媽媽的××可以……。"讓幼兒理解,媽媽的每個部位都能給我們溫暖和愛護,進而詩歌所要抒發的情感也滲透給孩子,讓孩子想要表達的對媽媽的愛不再漫無天際、摸不着頭腦。然而我們在試教過程中,孩子們很難把已有經驗與媽媽愛自己的方式用語言完整的表達出來。於是我們採取的解決策略是讓幼兒先學習理解,再進行模仿改編。在感受詩歌情感時,通過老師問、孩子答;男孩問,女孩答;在音樂伴奏下齊誦的形式,反覆練習句式"我喜歡媽媽的XX,因爲媽媽的XX可以……",形式多樣的朗誦形式突出了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4.在分析詩歌時,我們選擇了"媽媽的額頭和我玩頂牛牛"的遊戲,通過讓幼兒重溫這個遊戲,喚起幼兒聯想與媽媽互動的經驗,爲幼兒改編句子做了鋪墊。

有了對身體部位的瞭解加上對詩歌的模仿學習,孩子們知道可以仿照詩歌中的句式,並結合身體部位與媽媽的互動的經驗可以表達出喜歡媽媽的原因了,這個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讓每個幼兒都能在一節活動中有機會表達是所有語言教學活動的難點。

策略:

1.選圖講述,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老師提供給孩子一些媽媽身體部位的卡片,讓幼兒自由選擇,自由講述。採取自己練習、同伴講述的講述讓每個孩子得到練習的機會。

2.我們運用了第二個遊戲"開火車",讓自由講述好的幼兒和老師的火車頭連接,組成一列完整的小火車進行集體講述,展開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陣勢,這樣幼兒就有了參與完整仿編詩歌的機會,我們的目標也就達成了。

三、研修磨課,在反思中提高認識,效果顯著。

這次教學展評活動給了我們學習、提高的契機,通過團隊研修,集體的智慧加上執教老師的創意,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各樣的思維進行碰撞,所提出的策略我們都在試教中看成效。結果發現,我們的有些策略既繁瑣又偏離了語言活動的主線。

1.由繁到簡:比如我們剛開始的火車遊戲是讓幼兒自己選擇粘貼好幾個身體部位,結果發現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在粘貼這個活動上,而用詩歌的句式進行表達就被沖淡甚至給沖走了,無論老師怎麼引導,幼兒還是沉浸在黏貼的過程中很難自拔。也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於是我們就換了幾次學具,終於可以把幼兒的選擇和自由表達給連接上了。

2.由次到主:教師有趣的引導更能試幼兒把自己創編的句子與詩歌連起來:"小朋友我們編的這首我喜歡的詩歌可真長呀,就像一列火車,你們願意上火車嗎,那就選一選,編一編吧"但是每次老師在把握這個環節時都怕時間拉長而草草收場,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進行了反覆討論,這個環節是幼兒主動學習的主體部分,不能簡單的當成一個結束環節。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9

在這個星期的星期三下午,我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語言活動—《月亮船》,在上課的過程中,小朋友聽的也很認真,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的部分有: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後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麼,還出示的圖片,孩子們也直觀的看到了,加上我以動作表示她它們是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還讓幼兒來複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還是比較好的。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後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於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同時我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下次改進:

1、當問到“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時,我直接把一些有關天安門的知識告訴了幼兒,卻一直沒有給幼兒說的機會,其實,班上的趙淇凱去過北京,對天安門有一定的認識,可他的說話機會被我忽視了,失去了很好的讓幼兒自由表達的機會。

2、《綱要》指出:語言活動要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同時要將情感滲透在活動之中。在最後一個環節時,讓幼兒說一說祖國的美麗景色,我覺得我沒有調動她們的氣氛,孩子們發現時,雖然很積極,可是還是沒有把孩子們對祖國感到自豪的感情發揮的很好,我覺得我應該讓孩子們在課前就對我們祖國去有所瞭解,這樣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對她們的情感教育會更有效。

大班的語言課,不但要發展她們的語言能力,更要讓他們在這些故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知識點。一些語言活動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課前就有一些瞭解,作爲經驗積累,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我們和孩子才能一起學的更淋漓盡致,更有興趣。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認識生字“運”、“挑”、“站”、“跳”,並組成詞語

2、讀熟句子,說句子。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生字,組詞。

2、難點:讀句子,說句子。

活動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紅花貼紙。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本課課題。

2、用生動的蘋果形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識。

3、給生字找朋友(組詞)。

4、學生看課本相應畫面,說說圖上畫的是什麼,並對組成的詞語進行了理解。

5、讀句子,領悟句子的意思。

6、拓展:練習說句子,鼓勵小朋友多參與,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7、回到書本,指名學生讀課文。

8、比賽讀課文,齊讀課文。

9、總結。

教學反思

結束了課堂之後,我覺得這堂課基本能完成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能夠突破,但不足之處還是有很多,現在作如下反思:

1、幼兒的年齡不大,在課堂上我沒能夠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活動教學不夠多,還是以老師爲主講,不能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學到知識。

2、教學手段不夠新穎,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對孩子的.評價還不夠具體,語言比較抽象化,說話語速也過快。

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將會先花更多的時間把課備得充分一些,多設計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明確老師的輔導作用,轉變師生觀,多表揚學生,讓學生愛上語言課。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學習詩歌《蝴蝶樹葉》,並樂意跟隨詩歌做動作。

2.能初步嘗試替換詩歌中的個別詞語,體驗創編詩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到戶外撿過落葉

磁帶:“”活動過程:

*欣賞戶外撿樹葉照片

——共同回憶、討論撿落葉和落葉飄情景。

師:寶寶們你們看這些是什麼啊?(照片) 照片上有誰? 在幹什麼呢?

——出示樹葉

——師:你們看我們撿的小樹葉也來啦?

——說說樹葉的顏色、形狀,

*感受詩歌意境

——師:每一片樹葉都是一首好聽的詩歌

——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小樹葉像什麼? 小樹葉爲什麼會飛?

——跟着老師邊唸詩歌邊做動作。

*嘗試仿編詩歌

——編新的詩歌,集體朗誦

*遊戲 “大風和樹葉”——播放歌曲落葉

老師做大風&

nbsp; 幼兒手拿樹葉扮小樹葉!

小樹葉隨風的方向做下蹲、搖晃……動作!

附兒歌:蝴蝶樹葉

秋風秋風吹吹, 樹葉樹葉飛飛,好象一羣蝴蝶,張開翅膀追追!

反思:

在這個活動前,我利用平時的散步時間,先帶領孩子觀察樹葉飄落的樣子,和孩子們一起撿樹葉、觀察樹葉,在此基礎上纔開展了本次活動。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一片樹葉,我問:“這樹葉是怎麼來的'啊!”“這樹葉是從哪裏飄落下來的呀?”等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撿樹葉的過程,感受撿樹葉的快樂和發現樹葉飄下來的情景美。活動中,我發揮用動作表現詩歌的內容,幫助孩子理解詩歌內容。

由於這首詩歌中涉及到動詞“吹”“飛”“追”等,我採取了運用肢體動作這一策略,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這些詞,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2

我準備了一節大班語言活動《耳朵上的綠星星》,這節課給我的印像非常深刻,孩子們能開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而且也是輕鬆地接受知識。

這節課有兩個目標:

1、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爲他人着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給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的道理。

2、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慾望,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五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幼兒自由創編故事。

3、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

4、看課件,分段欣賞故事,學說故事對話,學習形容詞。

5、情感教育,使幼兒懂得做事情要爲他人着想。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情節有趣,語言比較幽默,很吸引幼兒,整個環節較容易把握,同時也給了我一些啓示:

第一,故事開始採用先讓幼兒自由創編的方法,能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同時也爲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做了鋪墊。

第二,在第四個環節中讓幼兒學說故事對話,這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使課堂更加活躍。採取分段欣賞故事則有利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與把握。

第三,在情感教育時我採用了設問的方法,幼兒能較輕鬆的'深入到故事內涵,難點突破的較容易。

我將活動重點設爲:引導幼兒根據故事中的線索,圍繞問題,積極思考,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綠星星”的祕密。我在教學設計中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在分段講解時將一系列問題逐步遞進,層層展開,啓發幼兒積極思維,在前兩個環節中就幫助幼兒理清了思路,理解了故事內容,充分感受了故事所描繪的完美形象,同時培養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

不足之處是沒有充分挖掘體驗故事的情感美。

在完整欣賞故事後,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充分挖掘故事情感美的部分做的還不夠。可以站在每個角色的角度上引導幼兒充分體驗思考。如還可以引導幼兒說說:除了喜歡螢火蟲,小松鼠,小朋友喜不喜歡小草和小花呢?爲什麼?從小花小草的角度思考:他們能在別人要傷害自己的時候,知道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通過自己的勸告來避免了一場傷害。這樣自然而然地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比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來得自然些。

雖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我覺得還是有收穫的,我相信只有自己不斷的積累,纔會在教學當中有所長進,爲了這羣活潑可愛的孩子,我會更加努力的。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3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穿衣服是幼兒很熟悉的一項生活內容,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分享閱讀讀本《今天穿什麼》激發了孩子關注“穿什麼衣服”的興趣,同時也符合幼兒社會性知識發展需求。

本次教育活動是在“大書閱讀”和“小書閱讀”的環節之後,幼兒初步掌握相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拓展活動——運動穿什麼。目的是引導幼兒通過閱讀讀本來認識常見的衣服,在掌握有關服裝穿着的知識之後,強化理解不同場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並嘗試幫助幼兒獲得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真實生活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大書幫助幼兒理解不同場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2、啓發幼兒通過觀察圖畫所提供的信息進行簡單判斷,並願意表達。

活動準備:

1、小班幼兒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穿不同衣服的生活經驗,通過閱讀大書《今天穿什麼》,瞭解一些有關服裝穿着的知識,掌握簡單句式“……時候,穿上……帶上微笑”。

2.《今天穿什麼》大書一本、畫架、畫板、黑板各一個;小公主、小王子、小青蛙、小巫婆、小白兔等裝飾物品若干個;圖畫兩幅;《歌聲與微笑》音樂一曲。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理解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

難點:通過觀察畫面進行簡單的線索推理和判斷,得出不同場合、不同天氣穿不同衣服的`結論。

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閱讀大書。

(1)教師出示幾件常見的不同類型的衣服,引導幼兒一起看看說說(個別幼兒可以穿一穿),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請一名幼兒引領小朋友一起復習閱讀一遍大書《今天穿什麼》。(教師強調“帶上微笑”,把握這個線索很重要)

教師:爲什麼他們都帶着微笑?(穿上合適的衣服感到很舒服)

2、閱讀圖畫部分。

(1)出示一幅圖畫:一位阿姨穿了一雙高跟鞋正在打球。引導幼兒充分觀察畫面,並根據簡單線索找到一處不合理的地方。(引導幼兒在一幅圖畫中根據簡單線索進行判斷)

教師:小朋友在畫上看見了什麼?她在做什麼?穿了什麼?什麼的圖畫時,教師扮演了一個傾聽者,認真傾聽幼兒每一次的勇敢表達,同時還扮演了一位極盡讚美之詞的支持者和引導者,不斷爲幼兒的表現鼓掌,豎起大拇指,帶領幼兒一起共同完善語言表達,分享大家的知識經驗。

通過分享閱讀《今天穿什麼》,教師、家長和幼兒受益匪淺,不僅使彼此得到互相理解和信任,而且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愛,引導幼兒喜歡閱讀,分享不同經驗,不是灌輸式學習,而是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學習樂趣,效果很好。分享閱讀其實就是在分享快樂!

2、活動中的不足:

在引導幼兒表達的時候,要思考引導語怎樣能啓發幼兒,怎樣最有效;對於讀本要進一步深人研究體會、挖掘讀本中教育價值,從而使幼兒通過閱讀活動在社會性、語言、想象力等方面得到發展。

主要內容:

1、教師能從幼兒的生活人手引導幼兒。

(1)本活動重點是語言的運用,老師本次活動的切入點很好,能夠從幼兒身邊尋找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在開始部分展示幼兒常見的不同季節不同質地衣服,引導幼兒認識和試穿,把幼兒的興趣調動起來;能夠把握讀本的切人點——運動穿什麼,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進行推理、判斷,符合讀本要求,環節清楚,有一定的聯繫性,把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聯繫起來。

(2)本次拓展活動設計巧妙。運用認知圖畫的衝突,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觀察、分析、判斷,兩幅圖畫由一個錯誤到兩個錯誤(由淺到深)來調動幼兒不斷思考。

(3)教師設計“你覺得……”式的提問,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教師肯定讚賞每個幼兒不同的想法,利用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同時鼓勵幼兒通過線索發現分析,這一環節突破了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提出的問題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思維,大膽表達,讓幼兒感受圖片奇特荒誕的同時,加深了幼兒對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的感受和理解。

2、幼兒的相關經驗沒被充分調動。

教師還可以從“服裝、尺碼、標籤”等方面,引導幼兒從身邊談起,當談到園服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引導幼兒說說“爲什麼要穿園服上幼兒園”,而且通過幼兒身邊常見的羽絨服、雨衣,對衣服的材質、式樣及穿着的感覺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同時可以提供衣服實物,最好每人手裏都有一件,進行選衣服,扮演角色。

綜合評析:

1、分享閱讀已成爲幼兒從伴隨閱讀到獨立閱讀的最佳開展方式,是幼兒園實施的一種類似遊戲的閱讀活動,旨在以輕鬆愉悅的方式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本次語言活動的主題貼近幼兒生活,語言幽默,形、音、義高度結合,提供的圖畫色彩豐富、極富創意,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活動目標設計與幼兒的認知水平相適應,充分滿足幼兒發展不同階段的閱讀需要。教師通過設計提問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細節,思考畫面與結果的關係,調動和豐富幼兒體驗,讓幼兒在各種真實的語境中感受語言的美,以貼近幼兒生活環境、經驗的主題故事,深化其的情感體驗。閱讀學習與其他領域的學習緊密相連,相互滲透的領域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綜合能力,其豐富的拓展活動也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和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2、個人反思中,教師能夠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大膽表現,教師對幼兒的支持進行深入反思,認識到教師作爲傾聽者和支持者時,幼兒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對教師創造的寬鬆學習環境有較好的理解和實際行動。

小組反思中對閱讀材料的選擇進行了細緻深入地分析,對於教師出示兩幅圖畫的順序:“一個錯誤到兩個錯誤,由淺到深地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了具體點評,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更加清晰,對於教師如何進一步拓展幼兒的相關經驗提出了具體建議。但在小組研討中對教師的指導過程中什麼地方、哪句話不到位,應該怎樣說,沒有充分體現。

附:內容介紹 《今天穿什麼》

這本書通過簡單的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兒童的穿着、表情,從而使幼兒理解在不同季節、做不同事情時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內容原文:

上學穿什麼?穿上花裙子,帶上微笑。打球穿什麼?穿上運動鞋,帶上微笑。游泳穿什麼?穿上游泳衣,帶上微笑。跳舞穿什麼?穿上舞蹈裙,帶上微笑。下雨穿什麼?穿上紅雨衣,帶上微笑。下雪穿什麼?穿上羽絨服,帶上微笑。做飯穿什麼?穿上花圍裙,帶上微笑。洗澡穿什麼?……只有微笑。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4

《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廣爲流傳的經典兒歌,內容詼諧有趣且朗朗上口。雖然兒歌篇幅短小,但形象概括出了“小老鼠偷油遇到貓”的情景,故事情節非常完整,所以我設計了此次語言活動。本次活動目標有1.掌握兒歌名稱,理解兒歌內容;2.學會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感;3.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兒歌。活動剛開始以猜謎的方式導入,讓幼兒邊看教師畫畫邊猜測老師畫的是什麼東西,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接着讓幼兒欣賞兒歌視頻,引入主題,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的印象。再次引導幼兒學念兒歌,難度一層一層累加,先是小聲念,再大聲念,再邊拍手邊念,最後是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幼兒收穫頗多。活動開展得較成功,各個環節銜接也很順暢,幼兒基本上都能跟着教師的節奏學習。教師的教態較自然、大方,與幼兒也有互動,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開始了學習。

本次活動,作爲新教師,教授方式採取的`是比較保守、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師比較把控得住現場。但是活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及修改建議。1.活動剛開始,教師以畫畫的方式把小老鼠引出來,花費的時間會較多,且選用的紙張過小,不利於幼兒觀看,建議改用手偶放在小黑板後面,教師導入與幼兒打招呼引入小老鼠;2.在環節二中讓幼兒掌握兒歌名稱,教師可出示兒歌名稱圖片,貼於最上方,這樣兒歌圖譜比較完整;3.教師在朗誦兒歌時,要有押韻,如“嘰裏咕嚕滾下來”要注意韻律感,在幼兒練習念兒歌時,唸的速度要慢慢加快。4.本次活動是要作爲本週小班家長半日開放活動課,最後一個環節可設計爲親子互動,讓爸爸媽媽作燈臺,小朋友當做小老鼠在燈臺上偷油吃。從而活動自然的結束。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發現畫面的變化和圖片間的聯繫,並學着按序排放圖片。

2、瞭解小樹成長的過程,並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小圖片,一套大圖片。

2、展臺

活動過程

1、激趣引疑。

(1)教師在展臺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樹,並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

(2)高高的.大樹小時侯又是怎樣的呢?

2、幼兒自由觀察圖片,並按序排放。

再桌上的小筐裏放着小樹長大的照片,讓我們一起看看、排排,然後想想樹兒是怎樣長大的?

(1)提供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請幼兒仔細看看,並按照順序排放圖片。

(2)請個別幼兒來排放大圖片,並說說這樣排的理由。

3、教師邊在展臺上展出《小樹長大的》圖片,邊放故事錄音。

提問:到底小樹是怎樣長大的呢?

4、教師請幼兒蹲下變成一棵小種子來進行簡單的故事表演,自然結束活動。

《小樹長大了》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活動小班語言活動《小樹長大了》是一則排圖講述,它由四幅圖片組成的,它簡單再現了小樹成長的過程,畫面的變化較爲顯著,圖片間的聯繫容易發現,很適合小班孩子觀察講述,但在具體過程的實施中我也深有體會,現在我邊講環節邊對本次活動進行反思。

第一環節:激趣引疑我利用展臺在大屏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蘋果樹,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並引出高高的大樹小時候又是怎樣的呢?自然進入第二個環節。

第二個環節:幼兒自己拿出小樹長大的四幅小照片,自由觀察並按序排放。孩子們此時興趣盎然,都能認真觀察圖片,部分孩子能正確按序排放,並能簡單說出理由。

第三個環節:我邊放故事錄音,邊讓幼兒看大屏幕,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進一步理解小樹長大的詳細過程,緊接着我讓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臺大膽講一講,小樹長大的故事,但此環節存在問題有1、臺上的幼兒講時臺下的幼兒在玩自己的小圖片,孩子注意力已開始分散。2、臺上幼兒不敢在集體中大膽發言,這與小班幼兒交談能力比較差有直接原因,因此出現教師在臺上極力啓發講故事的幼兒,而臺下幼兒不注意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