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詹天佑教學反思15篇

教學反思 閱讀(8.13K)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詹天佑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詹天佑教學反思15篇

詹天佑教學反思1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說明選材典型,詳略得當.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更有代表性.

我教了這篇課文之後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的這個環節: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教師語言的感染下,讓學生觀看詹天佑的畫像,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境入情.在整堂課中,教師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得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

二,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教師爲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 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在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認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四,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我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

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不足: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詹天佑》教學反思

《詹天佑》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爲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

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立志爲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學習文章前後照應的寫作方法。

在課上,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在課堂上,我力求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開鑿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讀、說說、畫畫、看看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掘進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細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他深入實踐、新的思維。通過畫圖,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型線路行駛的情形。就這樣,學生的疑難全在讀書和動手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

程中邊讀邊做標記,並提出問題,在讀中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回顧一節課的教學,還存在問題需要改進。例如,因爲前面用時過多,所以在面對詹天佑的銅像說出你想說的話這一環節上,沒有放開來談,只是分別找了三名同學代表三個方面的人物發表了見解。

《詹天佑》教學反思

教學完了《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1、對教學模式的運用,要在“活” 字上下功夫。

在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師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後通過美讀再次體味文章相結合。可分成這樣的三步:

第一步、自讀自悟

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爲什麼使你感動? 這一不是讓學生讀之意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建立起一個自己的認知體系。

第二步、深入細緻感悟

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對自學成果進行交流討論。(學生1: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爲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

學生2: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着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因爲讀着這段話,我彷彿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暢所欲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思維的交*互補修正,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救。

第三步、美讀之中再體味,提升思想境界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人物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人物的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人物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 ,如果修成了就能————。突出詹天佑的優秀品質。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在讀中既又一次品味人物的精神和文中表達的情感,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和優秀品質的薰陶。

2、在動手之中促感悟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學生自學後畫一畫就有一些困難。“人字形”線路圖確實是很難畫,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內動手畫一畫。把個小組畫好的畫交流展示,大家評一評,在讀一讀相關內容,師生共同完成這個示意圖。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以上這兩點是我在教學中感觸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不能適當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對人物的認識只是侷限在體會出人物的愛國與傑出,沒有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展的更大範圍。看來在以後的貝殼中我還要在深入的體會,把自己的思路打開,才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

3、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於放鬆,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時因爲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得不多,在學習之初,學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隨時要補充相關的資料,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感悟,又耽誤了一些時間。以後我還有做到離學生生活時代遠的課文讓學生自行了解相關內容,教師補充全相關資料。

4、在教學中,學生朗讀的從始致終得沒有達到。

我只是重視重點內容的各種形式、各種目的的讀。對於學完全文的讀,重視得不夠,對非重點內容的讀,重視的也不夠。沒有充分利用讀這一形式,助學生更好的連貫全文。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詹天佑教學反思2

最近學習《詹天佑》這篇課文,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

開課伊始,先讓學生理清全文脈絡——先概括,後具體敘述。具體寫修築鐵路的過程時又引導孩子用概括小標題。然後抓住全文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重點放在了“詹天佑在修築鐵路時遇到了哪些問題?又是怎麼克服的?”通過小組交流、彙報、補充、總結的方式,讓孩子通過抓關鍵詞句的方法理解課文,體會表達的情感,最後再通過朗讀,朗讀中不時地回扣中心句。讓情感自然流淌在孩子的`心田。

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理解。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這樣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如有關帝國主義者對修築京張鐵路阻撓、要挾、嘲笑的語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爲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部分都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只有讀出感情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二、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三、相信學生,放手自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理解並非很難,教學時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課時,讓學生交流收集回來的關於詹天佑的資料,既瞭解了學生預習收集資料的情況,又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避免了教師介紹學生聽那種被動學習的情況

詹天佑教學反思3

《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認識詹天佑是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學開始我出示京張鐵路100週年的時候搞的一些活動的報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大家用一句話概括詹天佑這個人。接着:爲什麼這條鐵路如此重要?帶着問題走進課文。通過快速讀文,瞭解文中重點介紹詹天佑在修築鐵路的時候三件事: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教學時直奔重點段落4~6自然段。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4~6自然段,把感動自己的細節畫下來,並說說自己爲什麼印象深?

學生交流的時候其實就是更深一層次的,更多面的,更立體地瞭解詹天佑這個人。在交流中我重點抓住了幾個片段品讀:片段(1)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之類的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片段(2)“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這句話是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內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難,完成艱鉅任務的動力。這句話更充分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爲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教學時我抓住這句話品讀,通過層層深入地學習,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詹天佑的愛國和傑出。片段(3)他親自帶着學生和工人,扛着標杆,揹着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詹天佑不管條件怎樣惡劣,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

課文5~6自然段是寫詹天佑在修築鐵路時是怎樣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這是詹天佑傑出才能的充分體現。我在教學這2個自然段爲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導讀法,輔之以示圖法、合作探究法等進行教學。

我教給學生通過“讀──說──畫──看”的學習方法來,弄懂課文內容。開鑿隧道、設計線路兩部分寫作方法基本相同,我又採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逐步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學完這部分再讓學生談體會,進一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的傑出。齊讀:“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使感情得到昇華。

學完課文後,我又把話題回到開始的問題進行總結:說說一條鐵路的誕生爲什麼那麼重要?讓學生面對詹天佑的塑像談一談感受。另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滲透了一人一事的寫作手法,一指導學生的習作。

另外,充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也使本節課增色不少。

整個的教學設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課之後,我陷入了沉思,由於課文長,課堂的容量大,爲了實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過,引導的還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遺憾。

詹天佑教學反思4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爲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爲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

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在介紹修築京張鐵路面臨的阻力和困難時,着重講了詹天佑面對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和對中國人民的極端藐視,爲維護祖國的尊嚴而勇敢受命。在講修路過程時,着重強調,愛國主義精神是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他愛國精神與科學態度、創造才能相結合的產物。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說明了他傑出的成就,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者的威風。

在教學本文時,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爲教學的重點,把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作爲教學的難點。目的就是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爲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因爲課文講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因此,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或看相關的課外書籍,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瞭解。上課開始時,我首先讓學生交流詹天佑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瞭解詹天佑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然後,着重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開展討論:一箇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主持修築一條鐵路,爲什麼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通過討論,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爲了維護祖國的尊嚴,頂着重重壓力,不怕種種困難,毅然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是受命於危難之際,爲中國人民爭一口氣的壯舉,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後,引導學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爲了方便學生理解這個問題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個小問題讓學生思考。

(1)、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怎樣說、怎樣做的,爲什麼能這樣做?

(2)、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龍橋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在讓學生理解、思考以上三個問題時,我採用了朗讀和畫示意圖的方法,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理解施工的情況,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施工的示意圖,邊畫邊向學生講解,讓他們思考和討論箇中的妙處,這節課在老師的帶動和引導下,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特別是學困生,他們對示意圖充滿興趣,然後,我有意請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孩子上講臺,到黑板上再次畫出示意圖,並向同學們講解圖意,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節課,他們學得非常高興,學得非常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詹天佑教學反思5

《詹天佑》一課講完以後,感觸頗深。正是與組內姐妹不斷地研討,一遍一遍地磨課,嘗試新的教學思路才做到了長課短講,由迷茫苦惱到較滿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整篇文章教學思路清晰,選材典型。課前我充分發揮了導學案的功能,讓學生充分地預習文章,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課上我大膽放手,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在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我力求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展開全文,採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華和愛國精神。

在學習“勘測線路”時,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做到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在講到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想法時,我拓展原文,引發提問:“詹天佑在修築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讓學生結合課文及導學案中拓展研讀來談,既開拓了學生視野,又深入體會了詹天佑工作中遇到困難。再通過生讀,師生互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朗讀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想法,體會詹天佑克服困難的精神動力來源於對祖國的熱愛。

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隧道開鑿方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書、討論、畫圖、互評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開鑿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正是有着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度的負責精神,才創造出了鐵路工程的奇蹟,他的創新精神也就自然生成。

在學習“人”字形線路時,通過小組內畫圖演示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形線路行駛的情形。再通過課件展示,學生描述,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到“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方法,學生的疑難點在讀書、動手實踐及直觀演示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決,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中,雖然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指導朗讀還不夠充分,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挖掘的不夠深。

二、教師的教育機智不強,在課堂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喚醒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6

作爲教師,在課堂上就應怎樣使課堂成爲學生揮灑個性、享受學習幸福的棲居地?在那裏,兒童固有的靈性將得以迸發,潛有的悟性將得以喚醒,失落的自信將得以找回。

我在教《詹天佑》一課時,爲學生搭建了這樣一個激發智慧、釋放思想的舞臺,充分發揮了開放式教學的優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一、開設“小小模擬招標會”。

課文一開始沒有直接記敘詹天佑如何主持修築京張,而是不吝筆墨地展現了上世紀初我們的主人公受命於危難之間的複雜背景和麪臨的巨大困難。――這離學生的生活相差了近一個世紀,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這種狀況,我推薦學生開展一個“小小模擬招標會”,引領他們跨入時光隧道,去觸摸一百年前的時代“脈搏”!在“招標會”上,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與險惡用心昭然若揭,他們那黔驢技窮、虛張聲勢、寸步不讓“狗咬狗”的種種醜態被同學們“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當時修築京張鐵路的各種“人爲”和“客觀”上的重重阻力便也自然而然地“顯山露水”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愛國工程師的形象也呼之欲出!

二、自讀自悟,多角度探索。

課文的第四小節即“勘測線路”,這一部分一向是一個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深入瞭解詹天佑,領悟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充分堅信學生的學習潛質,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請他們交流讀後的感受及自己對課文的明白。透過反覆地在讀中悟、在悟中讀,最後請學生將感受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出來:有的抓住課文的空白點進行大膽想象寫了一段話;有的以話外音的形式進行了感情豐富的`朗讀;有的採用人物評說的方式;有的更有創意,透過採訪詹天佑的工友恰當“真實”地表現了人物……每種做法,無論優劣,都是學生自己透過摸索得來的,遠勝於教師直接把答案奉送給他們!在那裏,學生從靈魂深處感受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活力四射的個性得到了無限的舒張,鮮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飛翔!

三、設計圖紙,彙報演示。

爲了表現詹天佑的傑出才能,書上舉了“開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個最“經典”的例子,以往我總藉助多媒體或幻燈圖片親自演示幫忙學生消化明白,總感覺學生學得很被動,效果不盡如人意!這次,我先將了他們一軍:“同學們,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幫他畫一張設計圖紙,並給大家彙報一下設計意圖嗎?”在冠以“工程師小助手”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來勁了:他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還真是煞有介事的!從中折射出學生難以想象的潛力,每個學生的心裏都充盈着創造的激情、蓄積着表現的慾望、撲棱着翻飛的想法!每位學生都認爲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四、“老外坐火車”的情景展現。

課文結尾我沒有簡單地喊上幾句口號爲詹天佑“歌功頌德”,而是設計了“老外坐火車”這樣一個情景展現,引導學生以導遊小姐或導遊先生的身分,向火車上的外賓說京張鐵路。在穿插播放火車鳴笛“嗚…嗚…”聲中,“導遊們”開始有聲有色、興致勃勃地向“老外”說起這條“爭氣路”來,請看下方几位學生的導遊詞片斷:

A、外賓朋友們,此刻我們的火車已進入了八達嶺隧道,你是否覺得這條隧道要比居庸關隧道長得多呢?它的開法與居庸關隧道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採用的是中部井法……

B、此刻我們乘坐的火車已停在了南口,我們要給火車尾巴再裝個頭,也許你們感到很驚訝吧,火車幹嘛要兩個頭呢?不急,過一會兒就能知道謎底了!

C、此刻我們已到了青龍橋,大家往外看,這就是詹天佑的銅像!我們立刻要爬這個高高的陡坡了!哦,別怕,詹天佑爲我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你看,火車到了“人”字形岔道口就換了個方向,兩個火車頭互換位置,原來推的火車頭就拉,原來拉的火車頭就推,這樣減緩了坡度,火車上山就個性簡單!

在火車的“嗚…嗚…”聲中,同學們學得興致盎然,那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蛋興奮的神采在盡情地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7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教學本課,爲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於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哪種品質?

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後,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範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後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悅誠服,不住地稱讚“詹天佑的.確是個傑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啓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但讀的遍數和時間還不是很充分。

2、教學修築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爲鋪墊,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以人物的姓名爲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裏行間流露着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達到和諧統一。在教學中作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教師一定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引導學生在“感悟”中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加深“感悟”。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採用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特別是在突破重難點處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學習第二部分內容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學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三件事。“勘測線路”部分主要通過朗讀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和想法,體會詹天佑嚴肅的工作態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長中國人民志氣的愛國之心。“開鑿隧道”“設計線路”主要通過學生自主的讀、小組合作畫圖理解,從而體會到詹天佑的創新精神。最後讓學生寫一寫頒獎詞,目的爲了讓學生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及對詹天佑一生的感悟。在整堂課中,學生得到朗讀水平的提高、口語的鍛鍊、思維的鍛鍊,合作意識的加強、團隊精神的協作,這也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我認爲,這堂課真正達到了“以學生爲主體”的目標,真正做到了“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着實過了一把當主人翁的癮。也充分體現了閱讀教學的特點。

詹天佑教學反思9

我在教國小課文《詹天佑》時,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爲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爲什麼使你感動?

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1: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爲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2: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着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因爲讀着這段話,我彷彿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救。

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教學反思10

《詹天佑》是一篇經典的老課文,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對於這樣一個較爲傳統的課文,爲了做到“常教常新”,挖掘文章中經久不衰的魅力,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有效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爲了有效地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課前,我除了要求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詹天佑和當時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外, 還自己結合導學案、課文的重難點和有關資料,充分對互聯網上提供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和分析利用,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品詞析句,加深體會

理解是基礎,體悟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理解鐵路修築背景及詹天佑“愛國”的特點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了“阻撓、要挾、輕蔑”“精密、不馬虎、中國人、一定”等詞語展開交流,透過對詞語的理解,體會當時修築京張鐵路的艱難和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情。

三、以讀代講,加深體悟

課堂教學中,朗讀是應當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唯有多讀,才能理解, 才能潛移默化地將文本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爲了加深學生對詹天佑愛國情懷的理解,在各小組展示了自己的理解和朗讀後,我抓住描寫詹天佑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句子,爲學生創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朗讀,讀出感,悟出情。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詹天佑的愛國形象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豐滿,越來越鮮活。

四、以圖示意、動畫演示,突破難點

詹天佑的“傑出”主要表現在“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而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難點, 對於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按照導學案提示,學生在自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了簡單的開鑿示意圖,感受到設計的精妙,體悟人物的傑出與偉大。在理解“人”字形線路部分,學生先根據青龍橋地形圖,瞭解火車爬陡坡的困難。然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畫圖,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形線路行駛的情形。爲了讓學生理解的更直觀,我相機出示了課件,進行動畫演示,聲行並解,讓他們更深地感悟到了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的精神。通過讀書和動手實踐,學生的疑難水到渠成地解決了。

課堂是一門藝術,但總留有遺憾。讀是吸收,寫是運用,讀寫結合對於語言文字訓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爲了加深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我設置了“許多到中國來遊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讚歎不已。如果你是外賓,你會讚歎什麼呢?”“假如此時此刻,我們一起來到了青龍橋,瞻仰着這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塑像,你最想說的是什麼?”“以‘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爲題寫一段話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文字表達,能夠再次深刻領悟課文內容,昇華情感。但由於時間關係,這一環節最後已經沒有了時間,只好刪去,沒有達到目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情況,爭取讓他們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更大體現,把課堂教學安排調控得更科學,更高效!

詹天佑教學反思11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我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我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書讀百邊,其義自見"。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最後的創意表達,拓展思維,沒有給學生很多的時間去思考,去講,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昇華。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12

問題設計不僅僅是教學過程的關鍵,還是一節課的靈魂。問題設計是否恰到好處,是否藝術,是評價一節課優與劣、成功與否的一把很好的尺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思考問題設計的容量,把握其容量“五要”。

一、問題設計務必是教師深鑽教材的結果

問題設計務必是教師認真鑽研教材、提煉教材精華的結晶。教師只有吃透了教材,設計起問題來才能目的明確、得心應手。

拿《詹天佑》一文來說,問題設計前,教師務必搞清楚本課在本單元中的位置和作用;本課主要寫了什麼,作者的思路怎樣,目的是什麼;透過本課的教學,在基礎知識、潛力、思想方面,教師要教給學生些什麼,學生要學到些什麼;本課的重點、難點在什麼地方?教師要採用怎樣合理的方法去突破它;以及教師要怎樣來優化課堂結構、怎樣進行學法指導等資料。教師只有對上述資料好好地琢磨、消化,把文章讀厚又讀薄,梳理好教材中各個知識點了,才具備了駕馭教材的潛力,才爲問題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爲問題設計掃清了障礙,正如諸葛亮借東風在萬事俱備時一樣。

二、問題設計要把握重點,明確目標

問題設計是爲教學目標服務的。因而,問題設計要把握文章重點,體現明確的訓練目標。也就是說,問題設計只有具有明顯的具體性和可測性,教師纔能有效地組織教學。

《詹天佑》一文在其所在單元是一篇很重要的講讀課文,它與本單元的訓練項目“注意當時當地的狀況”有重要的聯繫。教學時,要憑藉這篇課文引導學生聯繫事情發生的年代和當時當地的環境,深入地理解課文資料。教師對教學應充分思考到這些,問題設計就要把握這一重點,明確這一目標。

我在講解本課時,問題是這樣設計的;詹天佑在理解修築京張鐵路前、後(a、勘測線路b、開鑿隧道c、設計線路)時,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表現了他怎樣的品質?(結合有關的詞句,說說理由。)問題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就是爲本文訓練目標而精心設計的。學生看到這一問題,自然會聯想當時當地的狀況: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陰撓、工程技術人才缺乏、勞動工具落後、在勘測路線時地勢又險峻、氣候又惡劣、在開鑿隧道時又要過很多高山(居庸關山勢那麼高岩層那麼厚、八達嶺隧道又是那麼長);在設計線路時,青龍橋附近的坡度又個性大等。儘管當時當地的困難很大,但是,詹天佑毅然理解了任務,一絲不苟地工作(周密地勘測線路;採用了不同的鑿進方法;設計了巧妙的“人”字形線路。)並提前兩年竣工,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這樣設計的問題,教師教的目的明確,學生學的也明白。透過對這一問題的認真思考、講出學生對“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一中心句有較深刻的理解。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心及傑出的才幹會深深地銘刻在每位學生的心裏。再加上教師不失時機地點撥、引導,學生就會懂得:不管是寫文章還是讀文章必須要“注意當時當地的狀況”。讀文章,注意了當

時當地的狀況,才能夠對文章瞭解得更加透徹;寫文章注意了當時當地的狀況,才能夠使文章表達得效果更好,真切感人。

三、問題設計要少而精

講解一篇文章,切忌出現一系列的過碎的沒有好處的問題。能設計一個問題解決的,決不設計兩上問題。否則,會把學生的腦袋提問大了,提問脹了,提問麻木了。最後,可能搞得連老師都會覺得亂七八糟、不知所云,很難把握文章的重點,就甭提如何突破了。

《詹天佑》一文,我在教學文章重點段落(2—6)小節(本文共7節)時,只設計了上面提到的一個問題,學生就以此爲線索,讀書、勾劃、討論,對文章進行梳理。學生學得挺帶勁,自然本文的教學目的就能到達了。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選取的三個典型事例a、b、c。是平行關係。教師在出示問題時,能夠對它進行特殊處理(如用雙面膠帶紙把寫着“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的紙卡按從上到下的順序疊在一齊),講課時一個一個地出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a,而後b,c,能夠自學。

四、問題設計要融教法與學法於一體

在教師“教”學生“學”這一雙邊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是鏈條,把“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在了一齊。能融教法與學法於一體的問題,必能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使教與學產生“二合一”的共振效應。

還以上述問題來說,“結合有關語句,說說理由”不就是學法的指導嗎?透過學習,學生就會明白讀文章要抓住重點詞句及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去思考;寫文章時,更要主動運用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使文章有聲有色。還有對“注意當時當地的狀況”這必須作特點傳授的過程,不也正是學法指導的過程嗎?五、問題設計要體現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語文教學要體現“傳授學法→邏輯思維→滲透德育”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問題設計自然爲其服務。上述問題設計就充分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總之,包含了上述“五要”的問題設計才能算得上一個好的問題,才真的不失爲一節課的靈魂。

詹天佑教學反思13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教學課文後,我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課堂上採用“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在冠以“工程師”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爲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這種“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教育思想。開鑿居庸關隧道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開鑿八達嶺隧道採用“中部鑿井法”,學生不易理解,就讓他們細讀課文後畫施工示意圖,以圖示意,交流心得,訂正錯誤。設計“人”字形鐵路,課文配有插圖,讓學生畫示意圖並不難,而對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了‘人’字形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這段話學生不易理解。爲此,設計了畫圖和演示相結合的形式。而這些,都緊扣“領會詹天佑傑出的才幹”進行。畫了即說,演示後即解說,加深了對詹天佑創造才能的理解。

“激發學習興趣,變苦學爲樂學”,符合學生閱讀的心理過程,使原來覺得乏味、枯燥的閱讀教學變得樂趣橫生。並且更好地豐富知識,發展語言,開發智力。

詹天佑教學反思14

第二組課文主要的訓練點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個訓練點是從四年級開始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就行思考的。如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教會學生可以運用以下方法:一,抓,抓關鍵詞,解釋詞語本義。先採用近反義詞、拆詞法等方式理解詞語本義。二,問,針對關鍵詞語進行提問;三,聯繫,聯繫上下文,回答問題。 這樣的一個環節其實是一個由表及裏理解詞句的過程。如:《詹天佑》一課,通讀課文後,我們知道,本文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文章開篇點題,寫道:“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按照以上的步驟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這句話:

1.抓:抓住關鍵詞“傑出”“愛國”進行理解。傑出指有出衆的才能成就。

2.問:“傑出”體現在哪裏?“愛國”體現在哪裏?

3.聯繫:聯繫上下文回答問題,我們可以知道,傑出體現在他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愛國體現在他臨危受命,不畏困難,堅決完成任務。

這樣的方法,條理清晰,學生運用起來比較方便。後來在理解詹天佑的語言時,學生也運用這種方法,抓住“精密”“一點兒”進行理解。

詹天佑教學反思15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執教了這篇課文之後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爲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閱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薰陶。

四、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五、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我主要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觀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

但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爲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爲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內容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那部分內容”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麼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籤式的詞語。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4、中心問題“找出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爲什麼?”針對性不是很強,並不是任何一篇課文都適合。對這篇文章來說,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就要從詹天佑這個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讓學生談談你認爲他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從而讓學生們在表達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同時又是抓住文章的靈魂,精髓之處,讓學生讀中悟情,品味語言和內容及情感融爲一體,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