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教學反思 閱讀(1.88W)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學反思(精選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1

上學期低年級的美術是以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爲主。主要方式是塗色、添畫。整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繪畫水平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本學期我是在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以指導爲主,強調創造的過程,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並與其他教師在交流中要多瞭解孩子,主動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況準確把握,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孩子從小就喜歡亂塗亂畫,他們把亂塗亂畫作爲一種自由的遊戲活動。學生藉助畫畫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但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控制力差,繪畫水平低,正處於塗鴉期,我覺得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方式引導是激發學生美術活動興趣的關鍵。

1、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

春天,它蘊藏着無窮的奧祕和想象的空間。因此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我儘可能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玩一玩,並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孩子觀察、欣賞的時間,引導他們進行細緻的觀察,使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清晰豐富的印象,幫助孩子們積累豐富具體的、直接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孩子們想畫、愛畫的慾望。如:在進行繪畫“小蝸牛”前,我們通過讓家長先帶孩子們一起去觀察小蝸牛,先對蝸牛有個初步的瞭解,從它的形態、形狀,身體上的紋路。不但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從中獲得了許多關於蝸牛的感性認識,爲繪畫“小蝸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更好地把它表現在畫面中。

2、適當的示範。

孩子對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維還處在啓蒙階段,缺乏相應的表現能力,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而沒有正確的示範、引導,那麼就會出現空有過程而沒有結果的局面,從而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孩子美術表現力的發展。爲了避免學生對範例的機械模仿,因此我在向孩子示範時,並不要求他們模仿,而是通過把所要表現的事物進行分析,然後示範其主要的外形輪廓。在這過程中,我結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自編的小兒歌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現事物。

3、恰當地指導。

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坐不住,繪畫活動中總喜歡自言自語,任我多次提醒、控制,但還是鬧哄哄、始終難以安靜下來,他們的繪畫水平也較低,不能自如的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因而,在作畫時,我總是鼓勵孩子邊說邊畫,盡情地釋放孩子自己的情感,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爲此我改變以前的這種做法,相反地在繪畫活動中引導學生放心地邊畫邊說,如:在繪畫在畫小朋友的身體時。學生邊畫邊說:“一條線是媽媽,一條線是爸爸,再畫一條線手拉手,”邊畫邊說,孩子們既掌握了繪畫的技能,他們自己的感受又能得到釋放,乍一看,活動室有點亂哄哄,仔細瞧,孩子們十分投入,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完成了。

所以說,在指導學生作畫時引導學生“說”比較可行,每一次美術活動,我都允許他們繪畫的結束後與同伴交流、提問。如:請小朋友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好朋友,“你畫的是什麼?它們在幹些什麼事情?他們在什麼地方呢?”孩子通過說,掌握了繪畫的技能,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起到了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促使孩子大膽用色、大膽表現及想象創造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其次,在指導學生畫毛毛蟲的不同動態時,我嘗試使用“基本形”不變的方法,引導孩子讓自己的毛毛蟲從不同的方向爬過過來。通過多次的示範、指導、練習,孩子們對此有了初步認識,孩子們都能從不同的方位變出自己想象中的毛毛蟲。因此在繪畫中對孩子們要求要高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還有許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究,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將努力探索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積極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經驗和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下學期我將讓孩子們嘗試了其他不同的畫法,如滾畫,吹畫,染紙畫、刮畫等,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以學生爲本,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呵護他們的創造潛能。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2

1。創造新型的師生雙邊活動

作爲一個國小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針對低段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在上國小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爲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2。豐富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爲美術教師我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置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在創作課上強調每個學生都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在構思過程中,最爲忌諱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上大膽放手,讓學生敢於超越自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圖畫資料等進行組合畫面或添畫環境、情節的再造現象。

這些就是我的教學心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使它們更加完善。國小美術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這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去選擇和指導,國小生的美術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以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3

國小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爲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國小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爲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國小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爲大學聯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大學聯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着“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4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取資料、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級的《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爲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能夠說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裏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歡哪些顏色教室裏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先我們的教室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透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用心性個性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善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資料是很豐富多彩的,過程中設計的環節不是很多,沒有多少懸念,是靠着資料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潛力,透過自己的繪製,鍛鍊自己的動手潛力。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是十分廣泛的,因而,教與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裝飾方法是很實用的。而沒有比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在課堂中我學習運用一些有親和力的語言、動作來活躍課堂的氣氛,到達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課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在第一次上課時,雖然學生都能按照教師的意圖進行學習,作業也完成得很好,但我總感覺課堂上少了些什麼。課後反思發現,問題源於教師本身,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調控沒有到位,教師的語言、神態均缺乏激勵性。二是教師沒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因此課堂氣氛就比較緊張、沉悶,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夠主動,似乎在給教師“牽”着走。在繼續進行教學時,我運用瞭如:舉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聲送給善於表達的他、你的理解連老師都自嘆不如(豎起大拇指)、讓我們更關注還沒有發言的同學……等激勵性的語言和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友好的、用心的氛圍中進行,個性是聽音樂畫情感這一環節,學生的熱情更是到達了極至,他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盡情發泄着自己的情感。從他們的臉上和作業中都流露出對學習的喜悅之情。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5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資料。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爲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歡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氛圍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教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那裏我想談我一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齊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爲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進取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教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能夠畫在桌子上,能夠“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能夠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我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能夠採用開放的教學資料。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爲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

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本事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本事。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並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當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爲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經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本事,到達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善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必須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必須觀察本事、思維本事、構圖本事和辨別、調色本事的同時,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簡便愉快,趣味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評價:

在教學中,要異常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爲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本事,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一樣,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評價以肯定爲主,教師評價和同學及學生自我評價有機結合,保護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6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實施合作學習,設定合作的主題,調動學生的合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本事。

設定課堂的學習主題,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以《春天的暢想》爲例,教師以朗讀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導小組探討對於春天的暢想,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遐想。小組共同交流對於春天的暢想,並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每個小組準備繪畫工具,共同商討設定如何把文字的記錄轉化成繪畫的形式,傳授一些繪畫的技巧,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掌握必須的繪畫技巧,培養學學生的團隊意識。

引導和小組形式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以講課爲主的教育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被進取的調動起來,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與他人交流的本事和自我的表達本事,灌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和師生的配合。教師的引導決定着課程進展的情景,駕馭課堂的本事。怎樣控制課堂的突發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處理。

此刻一向在提倡“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不犯二錯。爭取再學習的機會,進取培養自身再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7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薯類刻印的步驟及方法;通過本次活動從刻印中找到樂趣。

在“新課導入”過程中我出示一個胡蘿蔔刻制的大印,刷上顏色,直接印出圖案,使得學生的眼睛爲之一亮,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上來了。爾後,通過簡單交流,導入課題。新授環節從介紹印章,瞭解刻印兩種方法:陰刻和陽刻。以四個任務貫穿整個活動。以觀察刻印製作的圖片資料,明白刻印的過程。教師演示,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刻印的過程。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設計小組主題圖案。圍繞設計的主題圖案,進行刻印活動。本課亮點:圍繞本課重難點,爲了讓學生更瞭解刻印的過程,我自編了一首刻印拍手歌。

這樣的課能夠將設計與動手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本課是國小四年級美術內容,但授課班級爲三年級學生。在備課過程會考慮不周全,作業效果欠佳。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8

美術就像空氣一樣存在於生活中,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美術。童裝本身就是和美術相關的素材,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美術教學的內容,儘量在課堂上貼近於生活,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展現每個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

本課先由觀察入手,找到衣服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但是款式是不同的。再由學生去得出結論,只要簡單地改變服裝的配飾,就可以使一件衣服不同了。最後,老師讓學生去改變自己的衣服,學生就有興趣去做了。

列·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裏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製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呈模仿和抄襲。”美術活動應該是一種創造性活動。美術活動課從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結果等方面都體現出學生地位的自主性或他們的“自治自由”;換句話說,在美術活動課中,“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始至終是自覺主動的行爲者,而不是教師的追隨者”,他們充分發揮了作爲審美主體應有的能動性與創造性。

現實生活中的服裝也是如此,並不是童裝的樣式都是憑空設計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對原有的款式進行着改變得到的。同時,國小生的水平也很難完整地設計出一套完整的衣服。所以,培養再設計的能力也很重要。要會對舊的衣服進行欣賞,評價,更要會改變舊的款式。讓藝術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這樣的設計纔是全面的,現實的,貼近國小生認識的。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9

在新授人教版二年級美術上冊第十五課《我和馬兒在一起》一課時,課前,看了教材就感覺到這節課如果讓孩子去畫的確很有難度,因爲馬兒的結構對於二年級的孩子們有些抽象,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設想將馬兒進行分解,讓孩子們在理解基本型的基礎上進行遊戲組合,採用激勵的手法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我將馬兒的身體分解圖板書在黑板上,孩子們看到我的看書很是不解:“老師,這能變成馬嗎?”面對孩子的質疑,我故賣關子“我還真的沒有把握呢?!”那我們就一起來分析解剖、組合一下馬兒好嗎?於是,和孩子們的共同分析研究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孩子們小組研究組合試一試,很快一匹匹可愛的馬兒就呈現在同學們的眼前。接着就是一輪比拼,看哪組的馬兒最有氣勢、最有力量感、最有結構感……

本節課的教學,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要講究技巧和藝術;要用辨正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發展;要爲孩子創造學習美術的快樂情境,讓孩子提高學習美術的樂趣,同時要給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值。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把每一堂課都上得生動有趣,把他們的興趣點往課堂內容上引導,把課堂內容往孩子們感興趣的形式發展。給予孩子充分肯定,潛移默化中傳授美術基本功。在美術課堂上,充分利用教師範畫和多媒體,給予孩子最直觀的感受,不強制性的讓學生臨摹,而是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學會觀察、留意身邊的事物。提供多種角度、多種形式的示範,並鼓勵他們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各種事物。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來到人間接受表揚的天使,確實,當他們稚嫩的小手拿着畫紙遞到你面前,烏溜溜的眼睛裏寫滿了期待時,無論如何,我都會找到每一幅畫值得肯定的地方,適當的表揚,再提出他的缺點和值得改進的地方。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也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是學生正確的引路人,鬆鬆手,讓我們的學生學會自己走路。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是一節欣賞評述課,主要是讓學生欣賞現代建築的多種形式,並理解建築它不是一棟棟沒有生命的材料,而是一門“凝固的藝術”,它不但反映着整個民族的精神和歷史文化,它還是人類文明的象徵。

在欣賞時,爲了加深同學們的印象,我採用搶答競猜的方式,引導他們欣賞書中的八張建築圖片。然後從功能造型、色彩、材料等角度提問。使學生知道建築的一些知識點。

接下來的評述,我則不到書中找,而是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回憶下自己身邊的建築的優缺點,使學生對建築的功能性加大認識。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出了他們平時細心觀察的好習慣,說出了許多房子的特色及不足之處,教學目標得到了實現。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11

1、教學思想的創新

教學思想決定着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本課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情景設置法、小組合作法、討論試驗法等等),展現了國小美術設計、運用的創新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爲重,而讓學生通過觀察、各種實驗活動和創設情景,找尋方法步驟,培養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和想象力。這一案例正體現出“以人爲本”的課改理念,符合美術課程標準精神,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2、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重視;探究能力與想象能力經常被忽視。而國小生有着好動、好幻想的特點,其內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極其豐富的,本案例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形式:情景導入→實驗創作→自我找尋方法→進入具體創作;營造一個寬鬆,探究的課堂學習氛圍,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完成的,充分體現了教師較靈活而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引導啓發。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節課的課堂氣氛是十分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也是相應和相互統一的。

3、教學評價的個性化

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往往只看學生作品的優劣,而對於學生的作業過程並不很關心。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完全是取決於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的肯定與否來進行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和情感的發展,在作業展評中讓學生互評的形式互相欣賞、交流、評價,把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交流展示,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體現出人際間的交流與關懷、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反思:

新的教材改編之後,《畫家筆下的童話》由五年級變成了一年級的教學內容。顯然一年級的教學不能跟五年級的一樣,首先是目標定位就應該有所區別。這本是一堂欣賞?評述課,但對一年級只是說,感覺對於學生的考慮欠缺,所以還是安排了一個動手環節,主要是欣賞,通過動動手深入感知,昇華欣賞所獲。其實這也是不低的目標了。

看了書和教學參考之後,感覺教材的設置是有欠妥之處的。低年級,尤其是起始年級,安排純粹的欣賞?評述課,是否妥當?欣賞評述的度把握到怎樣的程度?色彩的明暗、對比變化,造型上的大小和組合變化,整個畫面的節奏和韻律感覺,以及畫面的快樂和孤獨是由色彩冷暖帶來的,這都給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小朋友講,我感覺怎麼着也是要求過高了。一年級的小朋友對於色彩豐富變化是有感知的,但是是比較籠統的,能用到五顏六色,從中獲知畫面色彩富有變化是美的一種,這已經可以了。對比和冷暖色這是在國小中高年級要去分析和初步掌握的內容,這樣的下移我否定。造型上的大小變化這個一年級的學生能夠理解,很多學生是根據生活經驗中的自然大小來分析的,而繪畫中的誇張因爲與衆不同,學生也能領會。而節奏和韻律更是有些過於專攻,一年級的孩子大可不必要這樣去領會的。

教材是“死的”,教學應該是“活的”。在這裏要活用教材,纔不至於上死課堂。如何活用教材?

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要把握好目標定位。同樣的教材其實可以在各個年級不同學生中進行施教,以生爲本,教材爲輔,正確定位目標即可。畫由故事而來,這樣的感知我認爲對於一年級學生已經足夠。所以第一個目標我的定位是:瞭解插畫藝術是根據故事內容表現的繪畫。第二個目標我取了最能認知到的並能加以運用的美的法則,色彩變化和造型大小變化去分析畫面:會用淺顯的美的法則對插畫進行簡單鑑賞。第三個是動手去進一步感受故事插畫,這主要考慮是一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嘗試用學習到的方法進行插畫表現,培養對插畫的興趣。

除了目標把握,還有就是課本圖片的運用。一定要取捨,不能統統取之,這樣只會讓學生眼花繚亂。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13

國小生學美術時,很多人認爲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個動物,畫顏色,那是不對的。如果學生不喜歡學習或厭倦學習,一看美術課就會頭疼,甚至在美術課上度過無聊的時光,美術教學很難順利進行。在課前和課後,我盡最大努力讓學生不僅學習基本的藝術知識,而且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讓我們談談我的一些經歷。

一、營造生動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國小美術教科書中,每節課只有幾幅插圖,其他材料也很少,所以我們需要爲最後一節課做大量準備。在備課中,我努力用豐富的材料吸引學生,通過聽、說、玩培養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六年級的“紙飾品”課上,我結合當時的天氣情況說青蛙很焦慮,因爲它將在冬天冬眠。它將在一個小石洞裏冬眠。學生系統完成後,我要求學生們思考小青蛙是否能站起來,並要求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問他們怎麼做?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列出了幾個方案,然後我請他們制定最佳方案。

小青蛙完成後,我們可以成爲其他動物冬眠。這些作業並不花太多時間,但它們都與現實有關。在學習的同時,他們也幫助他們解決了心中的迷霧,因此學生們非常感興趣,更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讓他們帶領動物冬眠。這種孩子氣的語言最初被認爲是六年級學生難以理解的,但我的擔憂被拋在了腦後。課程以簡單、快樂和嚴謹完成。

二、增加練習的興趣。

六年級藝術課的一部分是關於“歌劇角色”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對京劇普遍感到陌生和疏遠。在講座中,學生們會對京劇中的主角感到陌生和無聊,如“老學生”、“花旦”和“小生”。

我給他們講了一個女將軍陽門穆桂英的故事。我及時給他們看了一部由穆桂英指揮的京劇電影,把講臺變成了一個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京劇英雄們的動作,一個接一個地表演得很認真,很有進取心。我當場展示了一幅“武勝”戲曲人物的畫面,刻意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創作領域,達到了更加夢幻的教學效果。

如果這些課程安排得當,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從而提高國小藝術教學效果,提高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14

湘版教材美術六年級下冊第六課教學內容,這節課我選擇臨摹馮小陽的《瓶花與水果》作品,因爲畫面內容較簡潔學生易於把握,教材將難度降低了一點,即可臨摹這畫面局部,還提供了有效的作畫步驟。

這節《瓶花與水果》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用鉛筆將《瓶花與水果》勾畫完;第二課時欣賞作品,分析其色彩變化,上色完成;第一課時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讓學生觀察比較實物中的形體變化,這一環節我運用設問的對話方式,引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出示瓶花與水果,問:這個陶罐的上半部與下半部有什麼不同?花的外形與水果的外形是怎樣的?例如觀察花的朝向變化,在瞭解花的形體結構的基礎上畫出大體的明暗關係。通過提問來觀察實物加深學生對形的印象,爲後面作畫做墊鋪,第二環節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分析作畫方法,自主學習作畫步驟,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了基本的繪畫方式,對繪畫充滿了信心,我還注重技能的傳授,如我講授示陶罐的畫法,

①將陶罐用直線歸納是一個長方形。

②在長方形內定點切線,畫陶罐外形。

③用弧線將陶罐畫完整。第三個環節巡視指導,學生初步學習繪畫知識,還需要耐心的指導,當學生在繪畫中遇到困難,我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或者在黑板上做局部的演示,使學生在繪畫中真正掌握了淺顯的繪畫技能。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欣賞,讓他們感受繪畫帶來的美。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者不足:我在這節繪畫課中我沒有加入臨摹的構圖知識,。因此,我考慮在學習繪畫步驟環節裏,適當加入構圖知識,這樣處理效果會更好一些。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篇15

在上這節《畫畫葉子》一課時,教材要求學生能用長短、粗細、曲直、疏密的線條表現出不同的葉脈、葉紋,課前我讓學生們撿來了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葉片。可是因爲是一節寫生課,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寫生,對學生來說難度大,不知如何下筆。一年級的小朋友畫的葉脈、葉紋要麼是直直的、硬硬的,沒有生機,要麼是亂糟糟的一團麻,都沒有在仔細觀察葉子,只是想着怎麼畫就怎麼畫。爲了降低難度,在畫葉子外形時,我教孩子們採用了印外形的表現方法,使得學生很快就接受並印出了外形,大部分學生的作業構圖達到了美觀的效果,然而,也有小部分學生準備的葉子小,使畫面空蕩蕩,我就鼓勵他們重複多印畫幾片葉子,最終達到滿意的畫面效果。

在講解用不同的線條表現葉脈、葉紋的技法難點時,我結合範畫欣賞作示範,並選擇一種表現方法在紙上畫給學生看,學生的作業難度降低了,作業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讓學生感到第一次寫生的意外與驚喜,真正地做到了一次“與生物的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