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05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

反思課堂教學:

由於課前對教材、學情、教學重難點等做了充分了解與研究,我們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措施都是由科學的教學理念作指導的。因此,是行之有效的。經過課堂實踐更是證明了這一點。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就如到了森林尋寶一樣,滿載而歸!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的高效地實現了。課堂的亮點讓整節課熠熠生輝:

一、點燃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

法國教育家蒙田說:“教育孩童首重激發興趣和愛心,否則只是填鴨式灌輸,毫無意義可言。”孩子們之所以喜歡玩,是因爲玩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如果學習也能給予他們這樣的感受,那學習無疑也是可以令人着迷的,他們會像對待玩那樣對待學習,樂此不疲。特別對於國小低中年級的孩子,激發學習興趣尤其重要。《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美文。對於美,人類都有感知的天性,但西沙羣島離我們的.實際生活較遠,要一直保持對這篇美文的興趣,必須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中運用了以下設計:課文從西沙羣島的海水、海底、海灘、海島來介紹它的美麗富饒,我讓學生自選感興趣的部分去自學。結果,孩子們始終熱情高漲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能激發孩子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正因爲是自選,他們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中,而並非老師掌控下的小木偶。他們覺得這與玩有着共通點:在遊戲的世界中,孩童是當中的主人,他們有着絕對的優越感——我的事情我做主!學生可以這樣說:我的課堂我做主!

二、以孩子的視野去設計課堂

“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這樣說。師本教育的課堂設計是以老師教得方便爲出發點,根本不去考慮學生的年齡實際,不會考慮他們的知識實際。這樣的教育,是填鴨式的,孩子們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播的知識。是呀,只有蹲着,我們與孩子才能處在同一高度,我們的心靈才能相通。課堂是我們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空間,在特殊的這個只屬於老師和學生的時空裏,我們的教學設計,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學生。在教學設計環節中,我最喜愛的一環是引領孩子們投入角色,內化語言。我讓孩子們變身爲海里的其中一條小魚,讓他們進行自我介紹,可以按文本內容說,也可以把文本內化後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師:我們也化身做小魚,成羣結隊地去海底遊遊,好嗎?

出示一條魚。師示範:“大家好!我全身佈滿彩色的條紋,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生活。”

咦,看!一條小魚游過來啦!小魚小魚,請你介紹一下自己好嗎?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2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2課。這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羣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先講西沙羣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後寫西沙羣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課文條理清楚,表達方法鮮明,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下面,我主要對執教中如何引導學生領悟作者表達方法進行反思總結:

一、領悟佈局謀篇的表達方法

⒈領悟課文“總起—分述—總結”的記敘特點。全篇文章可按“總、分、總”的記敘順序分爲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述,寫西沙羣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方面描述,具體寫出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第三段是總結,寫守衛在島上的英雄兒女必將使西沙羣島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⒉領悟作者表達方法上的構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爲“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結構段”。這一自然段先講結果,後講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間是因果關係。因果關係的小段,一般分爲兩層,一層寫原因,一層寫結果,概括段意時一般應抓結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爲“並列果段式”,也即“並列結構段”作者用三句話分別描寫了珊瑚、海蔘、大龍蝦。每句話都向我們介紹了一種海中生物,句與句之間的關係是並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達一種意思,這種構段關係叫“並列式結構”。

③第四自然段爲“‘總→分→總’段式”,也即“‘總→分→總’結構段”。 這一自然段介紹海底的魚,先總述魚“成羣結隊” 突出魚多,再分別敘述各種魚的樣子;最後總述“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構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爲“‘總→分’段式”,也即“總→分’結構段”。這一自然段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幾句話的順序是:“鳥的天下” →樹多[這是成爲鳥的天下的原因] →鳥多[樹多必然鳥多] →鳥蛋多[鳥多必然鳥蛋多] →鳥糞多。從總到分,使人確信西沙羣島的“鳥的天下”。

⒊本文在寫作上的另一個特點是首尾相呼應。第一自然段寫出西沙羣島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則寫西沙羣島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二、領悟生動準確的表達方法

⒈修辭方法的形象貼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擬人,如:“大龍蝦全身披甲,划過來,划過去,樣子挺威武。”③誇張:“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講西沙羣島海里的魚非常多,並非真的是水和魚各佔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誇張的手法,強調西沙羣島“物產豐富”的特點,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關鍵詞語的準確運用。如:寫珊瑚的形狀像“花朵、鹿角”,寫海蔘“懶洋洋地蠕動”,寫大龍蝦“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魚的種類多、數量多、形態美等特點來寫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數不清;數量大:成羣結隊、一半是魚;形態美:不滿色彩條紋、頭上長簇紅纓、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圓溜溜、身上長滿刺兒、像皮球一樣圓。

總之,本課執教時,能針對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充分運用好《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課例,讓學生習得寫作地方法,並讓學生運用到《語文園地六》習作練習中去,且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3

這節課,我引導學生運用看圖片、想象畫面、聯繫下文、對比等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兩個詞語,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從而產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在寫字時,我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武”字來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讓學生猜一猜我們要寫什麼字,又根據這個字的字理(“戈”在古代表示一種兵器)幫孩子們記住了這個字。

但在積累描寫小魚的那一段文字時,我沒有讓孩子邊想象小魚的樣子,邊充分地讀這些句子,所以對於積累這一目標沒有落實。

作爲一名年青教師,我覺得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在課堂上與孩子的情感溝通不足;我的語音語調沒有高低起伏的變化,不夠吸引學生;我的課堂機智還不夠靈活,對於學生的評價也不夠到位……

今後我要在課前細緻地備好每一節課,把每一節課都當做對自己的鍛鍊,努力在以上方面完善自己,落實好每一個目標。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4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21世紀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能領略西沙的美麗風景,激發他們對美的嚮往,也可以從作者的描繪中積累一筆語言的財富。這篇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些積累語言的方法。根據《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的具體內容,在教法設計方面我是這樣設計的

1、直觀——情境教學法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直觀和情境是不能完全割裂開的,有時直觀的展現就是一種情境的創設。這篇課文對西沙羣島的美麗景色的描繪無疑是優美迷人的,但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畫面離他們的實際生活是很遙遠的,這就制約着他們的想象力的飛翔。所以在導入之後,教師可以先爲同學們播放一段事前準備好的西沙羣島的風景圖片或者錄像資料,首先通過畫面美來調動他們感知美的.慾望,進而在已有表象的基礎上來談對西沙的印象就容易多了,這也是由畫面過渡到語言學習中進行想象的一個基礎。不僅如此,在對課文的一些重點詞語的理解時教師也可以嘗試採用這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2、朗讀,學生自讀自評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而且,朗讀的形式應該是各種各樣的。這樣,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就可以在讀中理解美,在讀中感悟美,並以情帶聲,以聲傳情,以聲傳神。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自讀自評也可以提高朗讀水平,評價水平。學生的各抒己見,不同體會、不同讀法正是他們對課文內容不同理解的表現。。

3、小組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取同桌、四人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老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在新課程人教版三上年級的教材中仍舊保留了這篇課文,可見有其存在的價值。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羣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特產,通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瞭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但畢竟西沙羣島離我們這兒太遙遠,如何使學生對西沙羣島特有的風光和物產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瞭解,而有更深的感受與體驗,同時,在理解課文與積累語言方面做得更紮實?這成了我備課前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課上下來,我覺得自己的基本達成了,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西沙羣島的距離,我在整堂課上創設了去西沙羣島旅遊觀光的情境,以生動的導語貫穿整堂課。如開頭“今天我們要去遙遠的西沙羣島遊玩,作好準備,我們出發了”,初讀課文時,指出“下面我們該去了解一下西沙羣島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學習“海底”部分時:每個地方都很美,讓我們穿上潛水衣,潛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這樣的情境創設很能吸引三年級的國小生,課堂上他們對西沙羣島始終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運用多媒體,加強視覺感受,加深體驗

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爲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恰當處理教材,加強語言實踐

在課堂中我多次根據教材的特點安排了語言實踐,如在學習“海底”段時,讓學生髮揮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說說其他魚的樣子。又如在學習海底生物部分時,讓學生自讀文本後,選擇一種生物,配上動作爲喜愛的海產品作個自我介紹,學生情緒高漲,在不知不覺中習得了語文知識,培養了能力。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6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通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瞭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對於遠離海域的學生來說,可能缺乏實際的感受。課前我就準備了中國地圖,西沙羣島的圖片等等,邊授課邊讓學生感知學文。

課上完了,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1、教學環節連接自然順暢,師生配合默契。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帶領學生去遊西沙羣島,學生通過讀、說、議體會到西沙羣島是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2、能夠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有關羣島景象和海產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爲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教學本篇課文,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如,學習內容的選擇:你最喜歡西沙羣島的什麼?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一段讀一讀,讀出喜愛的感情。

4、課堂上,能夠與學生互動,演繹課堂,教學內容有漸進的過程。

課已經結束,但留給我思索的地方仍有許多,下面是我在教學時欠缺的`方面:

1、要加強詞在句中的教學,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找,作爲教者不應在課件上已經把一些重點詞語顯示出來,直接讓學生理解詞語。以後在這點上我要注意了,應該大膽放手,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詞語的妙用。

2、缺乏個性化的朗讀。其實課文語言優美,用詞生動準確,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朗讀。可以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如、自由讀、小組讀、同桌讀、教師範讀。讓學生通過朗讀從感官到內心體會到西沙羣島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

3、遷移寫法,讀寫結合方面做得不完整。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的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話概括地說出這種事物的特點,再用幾句話集體說明這個特點。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堂上是佈置了,但沒有完成。只好留到課後去完成吧。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7

20xx年度我參加了國培,在上週學校舉行的微課大賽中,我展示了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下面來談談我的教學設計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慾望的“敲門磚”。在教學一開始,我就帶學生進入到西沙羣島優美風光中游覽、體會,給學生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在各教學環節中,我也利用了各種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體會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如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我通過錄像的形式讓學生體會珊瑚的各種各樣。

二、抓住語言訓練的點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本的特點抓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如第三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觀察了各種各樣的珊瑚後,用“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訓練比喻句。

當然這堂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我想這對於每位上課的老師來說找出缺點這纔是最重要的。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新課程最強調的就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我在這節課安排中的謹小慎微卻讓這堂課有了一些遺憾。如這堂課中的重頭戲應該是描寫魚的這一自然段。我在安排的時候以“讀了這段,你從哪裏感受到了魚多?”爲切入點,接着就從魚的數量多說到種類多,又怕學生不明白“西沙羣島裏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告訴學生這是誇張。還有學生對題目富饒一詞的理解,應該通過聯繫課文內容來讓學生理解。可能由於自己對孩子的能力不夠信任,使得孩子們的手腳被束縛住了,思維沒有完全打開,課堂上缺少了孩子們那充滿童趣和想象的話語和因思考而散發出的火花。

二)語文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朗讀,以讀促悟。而由於自己整個教學安排時間不夠合理,以至於到後來有些朗讀內容只能一步帶過,沒有真正起到讀的作用。

三)心靈的交融纔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石。一堂好課離不開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捕捉到激發孩子興趣的激發點,才能找到牽引孩子進入想象空間的捷徑,一潭靜水才能被激活。在這節課中自覺沒有進入狀態,前後文內容的銜接不夠自然。這讓課堂減少了些許活力,也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8

上了《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來談談我的教學設計和值得深思的地方。先來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課開始,我就播放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西沙羣島的風光片,並配以課文的範讀,讓學生對本文的故事情節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這樣,既爲全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我問學生:你覺得西沙羣島是個怎樣的地方?這既是對學生了解情況的反饋,又自然的`補充了課題,找出了文中的兩個中心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自然的引出課文第一段。

二、整體朗讀,感知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把詞語按照它們課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塊內容,檢查了詞語的朗讀情況後,然後讓學生猜猜老師爲什麼這樣分,答案在課文中找,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反饋時學生就較爲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理清了課文的條理。

三、深入研讀3、4兩段

本堂課我主要是讓學生學習3、4兩段,所以我就對學生說:“這節課就讓我們潛入神祕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羣島的富饒。說說你在海底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讀文後找出:珊瑚、海蔘、大龍蝦魚

師:再去讀讀你看到的珊瑚、海蔘、大龍蝦、魚分別是怎樣的?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它的特點嗎?

這一板塊通過學生的不同形式的讀,來表達他們對文本的理解。

四、寫字

課上好了,反思了很久,覺得自己在板塊的設計上應該是比較清楚的,一開始揭題都比較自然,當學生講到魚的時候,這個環節就出問題了,學生課文讀得不多,不熟練,所以他們還停留在讀課文的基礎上,所以要讓他們忙着概括、提煉、感悟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聽課的老師將近他們的一半,別說他們緊張,我也緊張,一緊張就想不出什麼好詞了。再來說說我這個執教者吧。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我的身上,我只是注重大板塊的設計,而缺少深入地思考,對文本的解讀不到位,停留在表面。當學生說道魚很多的時候,我應該讓他們找到相應的句子、詞語讀讀,還可以順勢讓他們找到其他也是描寫魚多的句子,這樣學生了解的更清楚了,課文講得也更透徹。課文中有一個重點句“難怪人們要說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個句子我沒有講清楚,學生在我講之前是一頭霧水,我講了之後估計也是半知不解。其實課中多處細節問題都沒處理好,一聲嘆息,只悔課文解讀粗!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9

在上課時,確實對自己課堂教學的環節很重視,希望能做到環環緊扣,因此努力希望學生能夠按照我的設計,跟緊我的課堂節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牽得過多,使得課堂有點緊。

例一:在教學“海蔘”時,我爲了讓學生能認識海蔘,就讓學生看了直觀的圖片,但是海蔘的樣子在我看來不是很美,爲了不破壞課堂的教學氛圍,於是馬上就說了一句:海蔘雖然模樣不起眼,卻是營養豐富的美味佳餚呢。以激發學生對它的喜愛。但這句話可能是太自我,說不定學生不討厭呢?因此在此教學環節中可以讓學生先說,如果學生不喜歡,再由教師介紹,這樣比較好。

例二:在教學“蠕動”時,當老師問:有哪些動物也是蠕動的?學生說到了“海龜”,這時,我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海龜”可不是蠕動的。沒有深入地問這位學生爲什麼想到了海龜,說不定他沒有十分明白意思,而我也沒能令他明白這個詞的意思。

例三:在學習第三種海底魚: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遊動的時候飄飄搖搖;學生一讀把“像”給讀丟了,我只是隨口說了一句:“別丟像,再讀一次。”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生成資源。用上“像”其實是作者運用比喻,把魚的樣子寫得生動了,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方法。我這時大可以運用這個教學生成,讓學生來比較比較爲什麼要用上“像”?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比喻”的認識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0

總的感覺這節課教學過程紮實,教學重點、難點落實到位,實現教學效果。教師在本節課中恰當地對要認、要寫的字詞層次分明地從音、形、義方面指導,並抓住重點、難點字遵循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文段的步驟層層推進。《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中有許多需要理解的詞語,在教學的方法上則儘量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島”、“島嶼”、“嶼”、“羣島”四個詞語用一組板畫演示,使學生對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有了直觀的瞭解;“海防前哨”是讓學生觀看我國版圖時結合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來理解的;“珊瑚”、“海蔘”和“大龍蝦”是讓學生觀看圖片來理解的.;“綻開”和“蠕動”兩個詞是聯繫生活實際用動作演示來理解的;“威武”一詞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的;“富饒”一詞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詞義,然後結合對全文的閱讀,逐步增加學生對“富饒”一詞的感性認識;“五光十色”一詞的理解,則是先與“五顏六色”對比,區分異同,再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想象來理解。課堂上識字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體現了學生是課堂學習主人,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建議:

1、在時間意識安排上要緊湊,前面學習字詞句環節容易把握不準時間,導致推進得太慢,會使後面指導寫字的環節留給學生體驗的時間不夠充分,影響了學生寫字的反饋效果。

2、教師的語言表述還要更精練更富有激情些,以便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1

《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羣島的美景。課文的重點是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祕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國小生也走近西沙羣島,與西沙羣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我認爲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羣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羣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通過電腦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後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物產,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徵,幫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後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羣島的美。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

本節課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1。 一節課,着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瞭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羣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

2。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個別讀音還不準確。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纔能有的放矢。

3。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被當成一種形式。

4、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說不願談自己的想法。

5、朗讀指導的還不到位。應加強平時課堂的指導朗讀訓練。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2

在本課教學中,我依據文本圍繞“風光優美”這一題眼而寫的特點,緊抓“風光優美”一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以談話方式引入課題,拉近師生距離,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理解“海防前哨”。從地圖上找出西沙羣島的位置,通過圖片欣賞,使學生對西沙羣島有一個初步印象。然後由問題“讀了課文,你覺得西沙羣島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哪兒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圍繞這一句學習課文,着重學習第二段。通過“五光十色”一詞爲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兩句話內容。不要求學生照搬詞語手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或用課文中的句子用讀的方式表達。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西沙羣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讓學生自讀課文,理解課文,並用自己的畫來來理解形成的`原因,使學生樂於接受,最後再直觀呈現。最後讓學生自由背誦課文第二自然的,來當小小配音師,從新來欣賞“風光優美”的西沙羣島。

然而由於經驗尚淺,不足之處也是很多。通過聽課領導和老師們的指點,我將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爲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領導和老師們在聽了我的課之後指出,我在語言的感染力上做得還不到位。我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的語言缺乏感情,即使是比較優美的語言,我講得也是比較平淡。也正因爲如此,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並不是很高。於永正給新教師的20條建議中提到一旦進入課堂,教師就要像京劇演員一樣,精氣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學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學生,調動其積極性。

第二,字詞認讀用時過多。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字詞是基礎,重點是課文。字詞的認讀本應在學生預習時解決,而課堂主要是檢測,如果出現錯誤正音即可,而我反覆讓學生讀,看似紮實,其實卻擠佔了課文的學習時間。

第三,閱讀指導欠缺。汪主任和潘校長在聽了我的課之後都指出,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本應讓孩子在朗讀時一次比一次體改,可本堂課卻沒有一個明顯的提升過程。學生時代的我一直是班裏朗誦水平比較高的。但成爲教師後,對於學生的朗讀指導我一直心存疑慮。現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而對於同一篇課文,每個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朗讀上讀不出,達不到那種感情,教師應加以指導,也可範讀。但讀得好,讀得有感情,評判標準是什麼?但我考慮到,我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要孩子照着我的感情去讀會不會扼殺他自己的個性?這也是我不敢輕易範讀的原因。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3

這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留給自己的思索卻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課前就以遊戲的形式複習字詞,並給學生創造展示蒐集資料的機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課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們展現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種各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閱讀中。課後又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出中心句,讓全班學生嘗試把這句話表達具體,學生很有成就感,都想當個小老師考一考別人。這樣,處處創設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動學習的慾望。

二、鞏固生字、正確讀文、在讀中熟悉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在課前以闖關遊戲的形式,檢查學生生字的認讀、四字詞語的積累以及“參、劃”兩個多音字的區分情況,並在學生讀文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從而讓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字詞的意思,最終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遷移寫法、讀寫結合

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由體會全篇中心句的寫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寫法,由課文的理解到閱讀資料的分析,由教師舉出的例句再到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出例子,一環扣一環,教師由扶到放,雖然看似難度逐漸加大,但是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已經能很輕鬆地把句子寫具體。我覺得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四、質疑問難,培養思維能力

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爲長進。”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於質疑,讀書有所疑纔能有所思,繼而纔能有所得。質疑已成爲現代化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在本課教學中就重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在自主讀文時,就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想辦法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新的閱讀能力。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4

課件杜老師所講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地方。杜老師在回顧了課文的內容之後直奔主題,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在第四自然段,教學重點十分突出。在教學描寫魚種類多的句子後,便進行了讀寫結合的訓練,老師並沒有讓學生憑空想象,而是通過出示圖片以及描寫魚特點的詞語,讓學生有了感性認知以後再動筆寫。這樣更有利用學生接受、掌握本課所學的寫法。

在教學中,杜老師也注重了朗讀的訓練。尤其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老師請一位女同學來讀描寫貝殼的句子,孩子雖然讀下來了但是感情不到位。這時,杜老師進行了範讀。通過老師的示範,學生模仿,這個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之後,老師有安排了分角色讀,女生聲音細膩輕柔讀出了貝殼的特點;男生聲音淳樸厚實讀出了海龜的有趣。

在評課中,針對這節課的設計,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在第五段教學中,老師重點講了並列關係的語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在我的.意識中認爲這樣的教學內容應該放在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應該就針對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研讀、學習、仿寫。許老師耐心的解答了我的問題。許老師認爲語文教學的兩個回合是可以相容的,這樣更有利於老師的操作。

回來後我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我更深刻的感悟到語文教學不像教文言文那樣把詞義、句義、段義、篇義教明白就行了。那只是起點和基礎。語文教學必須進入隱藏在語義學層面的詞義、句義、段義、篇義之後的“語言使用者”的意圖、社會背景、心理狀態、言語行爲,聽話人的解釋與交流,以及權力、接觸、情感、交談方式等中。此次活動使我收穫頗豐,我會將我的所得用到以後的語文教學中。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5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別在當前,更是對學生進行“熱愛藍色國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圍繞題眼“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羣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教學本課應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做到兩個突破:突破句羣語段中句子之間的結構特色和邏輯關係,使題眼具體化;突破句型句式的修辭特色和表意功能,揭示文中蘊含的深刻思想性。同時,又要做到兩個突出:突出“大綱”要求的中年級以段的教學爲重點;突出語文教學以語言訓練爲重點。

一、橫向抓句羣,悟出規律。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憑藉本課句羣種類多,結構典型的有利條件,進行句羣結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其特徵,掌握由句子——句羣——段落的組合規律,明確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培養學生讀書時,能利用句羣判斷、理清文章脈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作文時,採用各種句羣的表意功能,寫好片斷。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總——分——總句羣,屬總分句羣的一種。總分句羣是表達一個意思時,採用總解說和分開說相結合的一種方法。總解說給人整體印象,分開說讓人信服,加深印象。這種句羣,總說句是句羣中心意思所在,分開說的句子都是對準總說的句子展開的,其形式有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總分總,分總分等,分句間用分號隔開。全文的段落安排也是總分總結構,是總分句羣的放大和拓展。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並列句羣。並列句羣有時雖然是分別寫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須有一條暗線串着,即要同屬一定的意義範圍。如第一自然段,分別寫珊瑚、海蔘、大龍蝦,這些動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五自然段分別寫了貝殼和海龜,它們同在海灘上。文中第二、六自然段是因果句羣,因果句羣是用來表達事物的產生、存在、發展、變化或消失的原因和結果的,兩部分必須是對應和統一的`,要符合科學、邏輯、常理、客觀。其結構順序有先因後果和先果後因,句羣有的有關聯詞在句首。運用因果句羣說明道理、觀點、現象、情況,能讓人信服、清楚、明白。

二、點上抓語句,引導遷移。

1.把概括性句子寫具體。

(1)“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多樣,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總述句,隨後從貝殼的大小顏色、形狀、姿態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

(2)“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着。”“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是靜態的概括的描寫,其後補充具體的顏色,並寫成動態,句中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就具體、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

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形狀,而把“西沙羣島”比喻成“南大門”,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意義和作用。

3.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從“密度”的“高”進行誇張,說明數量的多。同時,要告訴學生,誇張要注意可信的“度”。對以上重點句的教學,要講清特色,教給方法,引導靈活遷移,切不可只滿足於機械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