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2.11W)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1

教師是課堂教學程序的引導者。我在讓學生品味表現雪景的幾個詞語“一點、一痕、一芥、兩三粒”時,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上讓學生討論,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去用心感受,設身處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知當時的意境。在課堂中,這樣的情感體驗表面上看好像有點“虛”,並沒有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但它爲學生理解文章,爲學生真正地與作者交流和共鳴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文言文教學不應該追求“畢其功於一役”,想在一篇課文教學中,窮盡其所有內涵,包括字詞、句式、句子、情感、主旨等等。其實,學生是隨着其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來不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的。短短一篇《靜夜思》,從幼兒園就開始讀,也許,一直到了五六十歲,當自己兩鬢斑白,仍漂泊異鄉,事業無成時,才真正讀懂這首詩。所有,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有一點耐心,留一點餘地。這篇文章未掌握的知識,也可以留到後面的文章去掌握;這篇文章未理解的思想,也可以到畢業以後,走上社會後去理解。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2

課堂是有缺憾的藝術,每一堂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一堂課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今天課間,和學生交流一下學習心得,回辦公室又與洪姐交流一下教學心得,我反思《湖心亭看雪》的教學,覺得既有收穫又有不足。

本單元三篇文言文三篇古詩。單元導讀中提示“學習時,要注意體會古人寄託于山水名勝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們的憂樂情懷”,“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積累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詞和名言警句,便體會文言虛詞在關聯文藝,傳達語氣等方面的作用”。鑑於此,我特制定《,湖心亭看雪》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熟讀成誦,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2、品讀文中寫景的句子,學習白描的寫作手法。

3、體會作者的“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標1是學習文言文的“言”要達到的,2和3是學習文言文的“文”要達到的要求。我們都知道:學習文言文講究“文”“言”並重。

語文教育家,張志公說:“所謂閱讀,就是老師帶着學生走進去走出來。”文言文閱讀也是如此。反思本課教學,我感覺學習目標二的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

品析本文中的寫景的句子,最精美的就是這句“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從這個描寫句中,學生欣賞到了西湖的美景。但是如何學習白描的寫作手法呢?28號培訓的時候,賈玲老師說語文教學最忌諱用概念解釋概念。於是,我借鑑了一個創新的設計環節,通過換詞,讓學生對比朗讀,來體會語言表達的效果。請看原文當中的數量詞“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我給換成標準的常規量詞“長堤一道”“湖心亭一座”“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讓學生對比讀讀,品味一下看是原文中的“痕”“點”“芥”“粒”給人什麼感覺,而若換成標準的常規量詞“道”“座”“艘”“個”,效果又怎麼樣?結果,我引領學生反覆朗讀,然後我朗讀,讓學生閉目想象畫面。之後學生紛紛說原文中的“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用得好用得妙。作者是,深夜裏來看雪景,根本不可能看得十分清晰。原文中的這幾個量詞,正好給人一種模糊的、蒼茫的感覺,是帶有朦朧的深遠的意境美。如果換成標準的常用的量詞,則過於生硬,看得太清晰,也與事實不符,不能表達出作者當時看雪時的情感。而這個寫景的句子,除了有這幾個簡單的數量詞之外,竟沒有一個修飾的詞。卻能讓人從中讀出風景美,意境美,詩意美,畫面美。這種,簡潔樸素,不是雕塑的手法,就是白描的寫法。學生在反覆對比朗讀和想象畫面感受中學會了,什麼是白描手法,並且悟出了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賞“癡景”,作者在此描寫“奇景”,是爲下文的敘“奇遇”和說“癡情”做鋪墊。

可是,我對本文中“癡”字深刻涵義的理解和感受,給學生引導的.還不到位。文末借舟子之口說“相公癡”,他眼中的“癡”只是自家相公與別人不一樣——大半夜的“獨往湖心亭看雪”。舟子眼中的“癡”是“癡呆”“癡傻”,他在笑話相公的“癡行”。舟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有癡似相公者”,“兩人對坐”在賞“癡景”,這是“兩人”與“餘”共有的“癡”——癡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趣。然而,除此“癡情”外,作者還有“兩人”之外的“癡心”——對故國的深深眷戀,那種遺世獨立的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懷。“問其姓氏”“是金陵人”,這明顯是答非所問,可作者爲什麼其他的沒記住,偏偏記住了“金陵”?作者寫此篇時已經是清朝初期,而“金陵”正是明朝的國都,由此可見作者對故國的懷念“癡心”。

對“癡”字深入感悟,才使學生能較好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做到“文”“言”並重。而這一點我做的還不到位。“課堂是有缺憾的藝術。”我將繼續反思,認真向優秀教師學習,腳踏實地走好語文教學的每一步。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3

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字詞解釋和文義疏通讓學生在預習中對照課後註解完成,有疑難小組交流解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4

多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讀,沒有學生的說,更沒有學生的思。學生終於沒有學會讀書,只是死記硬背一些東西,算爲所得。宋朝教育家張載說:“學則須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他們講的都是讀書要提出問題。葉聖陶先生說:“善於讀書的人,一邊讀下去,一邊自會提出一些問題或題目來。”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善於讀書的人”,但是可惜,他們沒有提出問題的機會,甚至沒有思考的時間,只能豎起耳朵聽。甚是可悲!

今天之所以想到了這個問題,完全來自於教學的實踐中。今天我們講了《湖心亭看雪》,這節課我們一起準備的非常充分,一個課時預計可以結束。上課了,按板按眼兒的往下進行,先是介紹了作者張岱,接着瞭解了本文的寫作背景,把文章裏面的疑難字解決掉,讀了兩遍課文之後,立刻有幾位學生舉手有問題要問。我示意他們發言,原來幾位學生看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文章開頭說“餘獨往湖心亭看雪”,中間卻又說“舟中人兩三粒”,結尾還說“舟子喃喃曰”,究竟是幾個人去看雪了,作者是不是自相矛盾了?其他同學也都立刻對這個問題感興趣起來。本來,我安排的是疏通文意,掌握好本課的文言實詞,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最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現在不行了,學生的興趣來了,按下不說的話一是影響學生的聽課情緒,二是再講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會有現在這樣好的時機了。於是我終於改變了我原本設計好的教學思路。我請學生們一起議論議論,究竟是不是作者的文章自相矛盾了,然後請說說自己的見解。大多數學生認爲作者並非是自相矛盾,而是另有意圖,但是究竟爲什麼卻說不清楚。

接着我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答案,看看作者是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去往湖心亭看雪的。通過理解文章大意,學生們發現是在大雪封湖三日之後,人鳥聲俱絕的情況下,晚上八點去的。爲什麼晚上去?一是怕碰上別人,二是怕被別人碰上。到了亭上之後,又與巧遇的人痛飲三大杯,高興的回去了。這就很好理解了,作者爲什麼在明明有人同去的情況下說是自己獨往呢?學生們很快就能說的'八九不離十了,有的說作者沒把同去的人放在心上,有的說同去的人不是作者的知己,……,我一再鼓勵學生,近了,近了,真理即將大白於天下,學生的積極性就越是高漲,非想說出真理的那個人是自己。終於有個學生說出來了:是作者主觀上不想與芸芸衆生爲伍,同去的人雖在,卻猶如不在,正是表現的文人的孤高自傲!

看到我肯定的表情,全班掌聲雷動……

本節課,關於文言實詞和寫作手法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是學生們能夠質疑,能夠思考,並能夠在思考中有所收穫,實在是一件可與而不可求的幸事!或許這就是我們追求的課堂生成吧?!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5

在《湖心亭看雪》時總想選擇一個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問題作爲綜合分析的突破點,引導理解文本。

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開篇、篇末那些帶強烈感情的詞語,有一定深度的議論抒情的句子,與理解課文內容關係密切的語言點,往往是我們教學問題設置的突破點。

思慮良久還是選擇了“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爲教學的.突破口,設置主問題:“相公癡”中“相公”指誰?何以見得其“癡”?於是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去閱讀,便走近了張岱,瞭解到張岱的“癡”行和眼中的“癡”景;“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癡似相公者”指誰?他們與張岱一樣嗎?帶着這個問題學生們再次走近,認識到張岱之“癡”是癡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此時變“走近張岱”爲“走進張岱”,張岱自有自己用癡情與曠達釀造的純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

水到渠成,主問題設置卓見成效。

其實,在日常教學中,在“突破點”尋尋覓覓中,在抓住“突破點”設置適度合理有效的主問題反覆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了。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6

師:你認爲張岱與亭上兩人是知音嗎?是從文中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生1:是知音,從文末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中得知。

師:文中的“癡”,是“傻”的意思嗎?從這個“癡”字中,你能發現張岱與亭上兩人的什麼特點?

生:從‘癡”中看出他們癡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

生2:不是知音,從‘強飲三大白而別’中看出,張岱是一個比較孤傲的人。

思考一:

有位教育家曾經這樣說過:“教學的藝術全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這位老師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學過程中,爲了引導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作者張岱的性情特點,設計了一個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張岱與亭上兩人是知音嗎?當然,學生也很聰明,很快就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的理解。當學生回答:“不是知音,從‘強飲三大白而別’中看出,張岱是一個比較孤傲的.人。”老師若能再追問“文中還有什麼地方能看出他孤傲的特點嗎?”引導學生從明明有舟子陪同,‘與餘舟兩三粒而已’,卻說‘獨往’湖心亭看雪中讀出他是個孤高自許的人就更好了。但不管怎樣,這個問題還是激起了學生思考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思辨能力。所以,我認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還應該體現在課堂提問的啓發性上。

思考二: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語文課一定要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引導學生在感知課文“寫什麼”的基礎上,深入到課文內部,揣摩“怎樣寫”“爲什麼這樣寫”,理解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領會作者運用語言的匠心。只有這樣做,語文課纔不會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語文學科本色特點,又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有效訓練。上述三個教學片段中,我們發現兩位老師都很注重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去品析景物特點,這些過程都體現了濃濃的“語文味”,他們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有效的。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7

上完《湖心亭看雪》,我回味無窮:短文長教,簡文豐教真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啊!

這份美好,誕生於以下“突破”。

以“讀”突破。從最開始的全文朗讀到重點句子的品味讀,“讀”是整堂課的主線。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讀”中自有山重水複疑無路,“讀”中自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讀出了興趣,讀出了韻味兒,讀出了精神,讀出了靈魂。“讀”是主旋律,“讀”也成了文言課堂最大的亮點。

以“用”突破。第一自然段的成語概括和想象不用說了。第二自然段的解讀方法的設計頗費了一番心思。如何在“讀”的`基礎上有所深化,從而推動課堂教學,又掀起學生的第二輪的學習興趣呢?因地制宜應用文言的方法效果不錯。學生用得興高采烈,老師導得輕鬆自如。“讀”中“用”,“用”中“讀”,既“讀”又“用”,相得益彰。文言之學習,成了一種有趣的嘗試。這樣的課堂,怎麼可能不風起雲涌呢?

感到不滿足的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有好些處還開始於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的“導”,如果能徹底地實現課堂思維從學生始,那樣的課堂纔是真正屬於學生的啊!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8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雖爲自讀課文卻要求全文背誦。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的氣象混莽,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衣爐火、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俄國作家契訶夫在談論創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的有才華就是寫得短”,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

《新課程標準》對國中生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提出了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節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手法,能初步理解和鑑賞文學作品,手搔高雅情操與趣味的薰陶。”

鑑於這些,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1朗讀課文,掌握文章大意;2.賞析美景,品味雅趣;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並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置瞭如下教學環節:1.導語;2.展示學習目標;3..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裏包括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藉助註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4。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裏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對人物描寫的範例、小練習); 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裏包括學生質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6.拓展古往今來的癡人癡事 7. 總結語。

這個設計體現了四有:有目標,有自學,有討論,有讀寫;其次,三語(導語、過度語、結語)在備課的時候在考慮到了;同時整個環節基本符合:自學釋疑、整體趕製;訓練操作、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讀寫鞏固;延伸遷移,聯繫實際。以上這些在上課時都體現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質疑環節,由於學生質疑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我又適當加入了一個討論,自己感覺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在最後的結語處只強調了學生要選擇自己的癡事去追求,卻沒有強調追求的前提是癡事的正確性。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9

說實在的,在沒上之前我還頗爲得意,爲準備這堂課我專門有學習了調節教學的相關內容,首先這個設計體現了四有:有目標,有自學,有討論,有讀寫;其次,三語(導語、過度語、結語)在備課的時候在考慮到了;同時整個環節基本符合:自學釋疑、整體趕製;訓練操作、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讀寫鞏固;延伸遷移,聯繫實際。以上這些在上課時都體現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質疑環節,由於學生質疑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我又適當加入了一個討論,可是上完課後發現者皆可還有很大的漏洞,特別是各位老師的平可使我的認識更深刻,收穫也很多。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1.三語,語速不能過快,導語的目的是創設教學情景,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我再說導語時就有些快,不能使學生很好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過渡語,是引領學生很好地從這一環節過渡到下一環節,這個沒有出現大的偏差;做大的失誤就是結語,竟然忘記了,爲什麼會忘呢?緊張,因爲結語是背出來的,已緊張很容易忘。結語,它是對文章內容、情感、寫作特色很好地總結,通過老師對文章的把握把他總結出來,而不應該是背出來,背,很容易忘。也給人一生硬的感覺。

2.教學設計要科學,有條理。我的教學設計大致是感知內容、理解感情、練習背誦、寫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運用。顯然,練習背誦放在第三個環節很不合適,要麼把它放在第一個環節,要麼放在最後一個環節,根據我這堂課可以把它放在最後,因爲背誦是常規教學,可以根據課堂時間靈活把握。

3.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爲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於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課後第二題很好地解釋了什麼是白描。講完定義後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小練筆緩解由於時間緊,只讓學生寫了,而沒有展示,這是一個遺憾,這是一種反饋沒能夠實現。

4.讀書要有目的,目標要明確。這是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讀書有些盲目,其實,老師讓學生做的每一項活動都要有目的`性,這樣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本節課,關於文言實詞和寫作手法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是學生們能夠質疑,能夠思考,並能夠在思考中有所收穫,實在是一件可與而不可求的幸事!或許這就是我們追求的課堂生成吧?文言文教學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堅持不懈,總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穫的。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10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歷來受人推崇,《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是兩本非常受人歡迎的書,他的文字淡雅雋永,讀後叫人回味無窮,但也就是在這淡雅雋永的文字背後,隱藏一份悠悠的家國情懷,寄情于山水是中國文人歷來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法,當個體生命面臨不可抗爭之命運時,便會把精神寄託於紛爭喧鬧以外的青山綠水家園,在山與水的調和中覓到一份安寧,以此再來尋求更高遠的超脫,張岱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夢憶》的,裏面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書中的.精品,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寫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本文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爲依據,注重文言文的詞彙理解和積累,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注重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據這一原則,我把本文的教學過程分爲“白文斷句——整體感知”和“賞讀文章——體會情感”兩部分。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讀讀背背和積累文言詞彙爲主要目標。在語文課程中,文言文教學所用課時、師生所花時間都逐漸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詞語的記憶上。在文言字詞教學中,我們大多采用藉助課下注釋和參考書、工具書理解課文意思,然後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反覆記憶鞏固。這種方法對文言文初學者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但隨着文言詞彙積累的增加,學生對詞彙的遺忘率也逐漸增高,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能力沒有提高。這主要是因爲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缺乏思考,對文言詞語沒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達不到要求。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有一定的文言詞彙積累,這時可以考慮讓學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給白文斷句(在初始階段可以提示難點),也就是根據學生自己的積累和經驗給白文斷句,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再經過看書下注釋,同學互相探究討論、老師點撥理解文章意思。通過給白文斷句這一訓練,我們希望能使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有所進步。這一教學方法也得到市區教研員和聽課教師的肯定。

賞讀環節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爲主,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爲切入點,通過找“癡行”、賞“癡景”、說“癡人”三個步驟悟“癡心”。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人物的語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瞭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節課的多媒體運用也力求簡單有效。課前的有關西湖的詩詞欣賞營造了良好氛圍。應該注意的是:重點字詞解釋的那張幻燈片應該給重點字詞加點,否則就會造成歧義。

下次注意的問題:

1、備課一定要備學生,而且課前的預設要充分。

2、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這樣教學重點纔會突出。

3、課堂上要把握住教學契機,尤其是對學生的講評一定要到位。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11

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1.積累一些文言詞彙,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覆誦讀,並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並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置瞭如下教學環節:1.導語;2.展示教學目標;3.學生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4.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裏包括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藉助註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裏包括學生質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6.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裏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7.總結語。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1、成功的地方在於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

2、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爲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於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課後第二題很好地解釋了什麼是白描。講完定義後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3、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4、這節課如果能夠藉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12

《新課程標準》對國中生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提出了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節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手法,能初步理解和鑑賞文學作品,手搔高雅情操與趣味的薰陶。”另外,俄國作家契訶夫在談論創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的有才華就是寫得短”,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的氣象混莽,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衣爐火、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鑑於這些,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1.積累一些文言詞彙,培養月的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覆誦讀,並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並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置瞭如下教學環節:1.導語;2.展示教學目標;3.學生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4.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裏包括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藉助註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裏包括學生質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6.反覆誦讀,完成背誦(這裏包括背誦指導、學生聯繫、檢查背誦);7.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裏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對人物描寫的範例、小練筆----用白描手法描寫自己的同學,讓大家才一下寫的是水、作業佈置:課下請同學們用白描手法描寫自己的父母);8.總結語。

說實在的,在沒上之前我還頗爲得意,爲準備這堂課我專門有學習了調節教學的相關內容,首先這個設計體現了四有:有目標,有自學,有討論,有讀寫;其次,三語(島嶼、過度語、結語)在備課的時候在考慮到了;同時整個環節基本符合:自學釋疑、整體趕製;訓練操作、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讀寫鞏固;延伸遷移,聯繫實際。以上這些在上課時都體現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質疑環節,由於學生質疑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我又適當加入了一個討論,可是上完課後發現者皆可還有很大的漏洞,特別是各位老師的平可使我的認識更深刻,收穫也很多。下面我就談一談這節課存在的不足及我的認識。

1.三語,語速不能過快,導語的目的是創設教學情景,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我再說導語時就有些快,不能使學生很好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過度語,是引領學生很好地從這一環節過渡到下一環節,這個沒有出現大的偏差;做大的失誤就是結語,竟然忘記了,爲什麼會忘呢?緊張,因爲結語是背出來的,已緊張很容易忘。結語,它是對文章內容、情感、寫作特色很好地總結,通過老師對文章的把握把他總結出來,而不應該是背出來,背,很容易忘。也給人一生硬的感覺。

2.教學設計要科學,有條理。前邊大家可能看到了,我的教學設計大致是感知內容、理解感情、練習背誦、寫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運用。顯然,練習背誦放在第三個環節很不合適,要麼把它放在第一個環節,要麼放在最後一個環節,根據我這堂課可以把它放在最後,因爲背誦是常規教學,可以根據課堂時間靈活把握。

3.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爲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於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課後第二題很好地解釋了什麼是白描。講完定義後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小練筆緩解由於時間緊,只讓學生寫了,而沒有展示,這是一個遺憾,這是一種反饋沒能夠實現。

4.讀書要有目的,目標要明確。這是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讀書有些盲目,其實,老師讓學生做的每一項活動都要有目的性,這樣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5.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6.這節課如果能夠藉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在這裏我非常感謝領導及我們全體語文組的老師,使我在教學上有了更多地認識,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謝謝大家!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13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小品文,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張岱的文集中探知些許。

這篇文章描寫的冬天在西湖看雪的美景是文章的中心內容。在組織教學中,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1.積累一些文言詞彙,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覆誦讀,並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並運用白描手法。針對目標,我設置瞭如下教學環節:

1.導語;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導入;

2、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裏包括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藉助註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

3、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裏包括學生質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

4、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裏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

5、總結語。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1、成功的地方在於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

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引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

2、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比較到位,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探究不到位,學生不能很好理解。

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爲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

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於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講完定義後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3、賞讀環節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爲主,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爲切入點,通過找“癡於行”、賞“癡於景”、說“癡人”三個步驟悟“癡心”。

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瞭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5、這節課如果能夠充分藉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葉聖陶先生說:“教學的目的是爲了不教”。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更需要讓學生自如地去運用它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指導學生學習。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14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篇幅短小,情景交融,流露出一種家國之思、家國之悲的情懷的文言文。

教學設計中,我把這節課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是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疏理文意,這部分內容較爲簡單,準備放手讓學生去做,老師只是點撥引導。而對後半部分文本的深入理解,離學生的生活較遙遠,對張岱的孤獨,癡迷,可能難以理體會,我決定採用點撥引導的方式,從“癡”字入手,品味“癡景”,“癡情”“癡心”,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中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課堂上,果不其然,對文中的重點字詞,文意的理解,沒有難倒我們的孩子們,對同學們來說是小菜一碟。課前預習,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學生能理解大部分內容;課上,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共同解決心中的疑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以充分展現。課上展示,學生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後,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其他同學和老師,由於篇幅太短,只能挑八個小組進行展示,學生們聲音宏亮,落落大方,站姿端正,體現了學生良好的發言習慣,其他沒選到的小組,下課還給我說沒挑到他們組,他們還挺遺憾呢,看到學生們遺憾的表情,心裏還挺竊喜呢,嗯,應該他們在課下也充分準備了,這次沒展示成,有點心不甘呢。

對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應該是個難點,家國之思,家國之悲,我就親自出場。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癡”,找出張岱癡迷的地方。文中白描手法的運用,是這篇文章的重點,讓學生掌握白描這種寫作手法的特點,寥寥幾筆,勾勒事物的特點,並回憶到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九種景物,也是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深秋晚景圖,把天涯遊子的羈旅之思刻畫得淋滴盡致。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學生們對這句話很疑惑,問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貫,我適時拋出兩則材料,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知道張岱寫下“金陵人,客此”,是懷着深深的亡國的沉痛和懷念等複雜的感情的。舟子認爲他傻,其實張岱在改朝換代之際,隱姓埋名,遁跡山林,潛心論著,在貧困衰敗中依然固有對故國的癡心,這是一種執着、一種堅守、一種癡迷。由此聯想到生活中,我的兩個語文課代表,無論何時何地都在認真學習,這就是一種對學習的癡迷!

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了張岱寫景運用白描的原因,五十多歲的張岱透過國破家亡看舊事,他的眼睛裏沒有顏色、聲音、溫度,只剩下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的冰天雪地。當然,這節課完成了我的學習目標,學生們充分參與、積極展示,只是這是一節公開課,各方面都準備的充分,多希望我們的常態課也能如此!我們的教學將不再在是痛苦,而是一種快樂的享受!期待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15

本文是人教版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9課,我於20xx年11月28日在學校“示範課”評比中,給八年級年級3班學生講授了這一課,課後認真聽取了專家和同行的意見,反思如下。

一、對於教學內容的反思

本文是張岱在明亡後寫的一篇追憶前塵往事的小品文。文章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經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表達了他幽遠脫俗的閒情雅緻。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淡淡寫來,文章將敘事、寫景、抒情融於一爐,情致深長,洋溢着濃郁的詩意,而全文僅一百多字,筆墨精煉含蓄令人驚歎。

文章共有兩個自然段:第一段以敘事寫景爲主,交代了賞雪的天氣背景,通過以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白描的寫法,描繪了西湖中雪景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進,展現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第二段寫人爲主,交代了作者的奇遇,在湖心亭上意外的相逢使作者的悵惆與失意盪漾心中,平實的敘述,簡煉的筆墨,卻把作者的悲與喜表現得淋漓盡致,韻味無窮。

賞析白描手法描寫雪後西湖奇景的文字,是學習的一個難點。明亡後,張岱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他的文章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這一寫作背景,然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明人的生活態度。而對於文中作者遺世獨立的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這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因此,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掌握大意,研讀課文理清脈絡,品讀感悟體味情感。找出自己難理解和翻譯的詞語和句子,以提問或提醒的方式解決課文翻譯的問題,掌握文章的重點。聯繫課文和有關背景,通過品讀課文進行小組討論,教師適時的以動態的知識樹加以點撥和指導領悟作者的情感,從而突破難點。課後通過我更深刻的反思,我認識到在課文翻譯時,爲了急於求成,沒能對字詞句的注音和翻譯做到步步落實,忽略了部分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我想如果在學生翻譯課文的環節中,再加入小組間的交流,從注音、解詞到翻譯句子,每一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一一呈現或加以指正效果會更好。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作爲一篇文言文,既要整體把握文意,又要注意字詞句的落實。要求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藉助工具書、書中的註釋及教師的指導,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從而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優美境界,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和語言特色。這篇教學我主要是圍繞癡字展開,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式,咬定語言不放鬆,增刪移換的方式品味語言,突出語言的精妙。覺得不足就是在字詞上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解釋。必做美讀,選做背誦。

在教授這篇文章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我在設計本文時緊密結合了《語文課程標準》中“(讓講堂變學堂)”的相關理念,輔以洪鎮濤老師“閱讀教學,就是要立足文本”的觀點,結合了餘映潮老師的“板塊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對本堂課的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導入示標,設綱導學

1、導入示標:單元導入,明確目標。

首先以描寫西湖春夏秋的詩句導入,進而引導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目標。這樣,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爲課文教學作鋪墊。

2、設綱導學:自主學習,教師指導。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朗讀爲切入口和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進行學習。學生先自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初步理解課文,掌握其中包括作者、注音、解詞等基礎知識。

(二)合作探究,展示釋疑

通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對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瞭解,此環節要求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先自主完成譯文任務,不會的再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包括這幾方面:

探究: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探究,品讀賞析,體味情感。

1、合作探究。在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深入研讀探究,掌握文章的大意;品讀賞析中,使學生明確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緻的西湖雪景以及白描手法的運用嫺熟老練,渾然天成,而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備的小品文,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這樣既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注重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裏地理解文言文。體現文言文學習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既練習了背誦;又進一步理解了清淡雅緻的西湖雪景的.美,爲課文的理解和背誦打好堅實的基礎。

2、展示釋疑。學生展示時,我深感有一個不足:由於自己在這一環節上急於求成,忽略了對學習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落實,沒能做到從作者到字詞注音、解釋的步步落實,因此只是在個別學生對課文翻譯的“提問”和“提醒”中,我就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這樣做忽略了部分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我想:如果在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中,再加入小組間的交流,把注音和解釋掌握不準的地方呈現或小組間互相加以指正效果會更好。但是,本節課對於小組的評價沒有做到當堂體現,以至於有些學生的興趣沒能充分調動起來。課堂的氣氛明顯沒有平時上課活躍。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本節課教學的亮點在於課上注重學生的合作和交流,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鍛鍊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的作用,對重點問題進行強調,對疑難問題進行點撥,從而體現課堂的高效。

這節課上完,覺得受益匪淺。與以往課堂不同的是:這節課我教學設計環節上頗動了一番腦筋。這次公開課,我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字詞、注音、解詞等基礎知識,雖然因爲我的急於求成,沒有顧及到部分同學的不成功,但是我能看出大部分學生能有獨立閱讀、思考的意識和習慣。想一想,此節課的問題還真多,比如基礎知識的落實,比如對學生小組評價的落實,比如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當然,此節課的學習目標基本落實,有一定的教學效果,我想,這節課不僅使很好地落實了高效教學,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養成,也會很有幫助。這節課,可以說不僅學生的知識有所提高,更是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我理想的課堂 ,今後努力的方向

結合前面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反思,結合其中我

發現的問題,我覺得要實現一節理想的課堂,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1、加強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興趣。從平時的教學,到導學案的設計,以方法引導爲宗旨,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新課改理念強調的就是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這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組內的再分組,二人一組的互評互改、四人一組的強化指導、八人一組的共同探討,做到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3、落實對小組學習的評價。例如,每組根據組內情況分爲①到⑧號,而只要答對問題,也按號對應加分,從而帶動學生的小組意識,力爭讓中差生樹立信心。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湖心亭的雪景。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總之,要真正落實堂堂清、人人清、步步清。抓好“堂堂清”貴在堅持,每節課都這麼做,才能使同學們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爲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就是要向45分鐘的一節課要效率 ,就是要真正實現每一節課的所學知識,達到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讓每個學生都能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讓語文思想在學生們的心中生根發芽,綠樹成蔭。我覺得自己這節課有成功,有遺憾,今後我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授課中多些成功,少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