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彙編11篇

教學反思 閱讀(6.11K)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

一、運用古代小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彙編11篇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國小生們都生活在科技社會中,接觸到的都是動漫、電腦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蘊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去查閱了有關這首詩的資料,在課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知道李白嗎?學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寫了《靜夜思》這首古詩。然後我又問孩子們知道汪倫和他是什麼關係嗎?他們都不知道。接下來,我馬上告訴他們,老師從網上查閱了李白和汪倫成爲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認真地聽老師講故事。(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爲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裏,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裏,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怎樣用朗讀的加以體現?帶着這樣的思考,我播放古樂,創設情境,飽含深情地朗讀了詩句,學生讀出了李白爲意想不到的相送而“驚喜”,從而體驗到了這份“比桃花潭水還深”的友情。

三、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古詩詞誦讀的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提供了古詩學習方法和六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當學生遇到難點時,讓學生質疑,教師適度地加以指導,對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寬。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2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讓學生每天10到12小時坐在那裏讀書、聽課、思考、記憶、回想、再現,以便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會摧殘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漠和漠不關心的態度因此,新課程積極倡導和實踐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

我在教學略讀課文《充氣雨衣》時,本文要求認讀生字16個,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教學這些令人難記的生字,孩子們一定會覺得頭痛。我一改往日的角色,讓小朋友分組學習,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們強烈的學習興趣,有的小組選出了一名小老師教他們、考他們;有的小組互相出字謎記生字,有的小組編順口溜,如學暑字,有個小朋友是這樣編的:太陽底下有來者。有的小組採取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學習輪到小朋友彙報時,他們個個興趣盎然,儼然一位小老師,而且學習效率也很高。看來,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遊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可以讓他們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可促進他們的發展。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3

作爲一名國小語文老師,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

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面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應該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麼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三是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4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更感受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閱讀本文,讓學生反覆閱讀,用心體味,使他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 學習生字,紮實有效

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我採用了結合偏旁,歸類指導。如喃、嗯、味,這三個字都是口字旁,說明與嘴有關,解釋:喃喃就是一個人自說自話。嗯即嘴裏發出搭理別人的單音。味可以用鼻子聞,也可以用嘴巴品嚐。而教“蒙”時,我則結合霧裏看物體,就像眼睛蒙了一塊紗巾,所以“蒙”字裏面有兩橫,強調上面的一橫就是矇住眼睛的一塊紗巾。這樣結合字形,形象解說,學生就學得有興趣,記得牢固。

二、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自讀了課文後,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讓他們劃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知鳥的語句,我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交流之後,組織了多次層層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時我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同桌互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通過朗讀,使學生悟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句,學習表達方法

本文通過描寫父親只看了看樹林,聞了聞林中的氣味,就準確地知道林中有許多小鳥。充分說明 “父親知鳥”、“父親愛鳥”。 那如何讓學生知道作者怎樣寫出來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父親是個知鳥、愛鳥、愛樹林的人?接着指導學生從“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體會到父親的“知鳥”; 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說”“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不足之處:教學中的引導語,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練。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5

《狐狸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裏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課文共6個自然段,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狸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於這種以對話爲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讓孩子的語言得到發展,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次課我主要有3個環節:教授新課、語言能力訓練、生字教學。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6

在教學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爲一名國小語文老師,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

在教學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

我在語文教學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機,我還特別重視爲學生創設教育情景,使學生在教育情景中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獲得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在學習第十一課《我們成功了》時,讓學生觀看申奧成功的專題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時的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面,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學習第二十八課《潛水窪裏的小魚》一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從中體會小魚的可憐以及小男孩的善良,從而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它們有些是教材中出現的,有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因爲我們地處農村條件所限……在教學中我也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列舉一個至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地處山區,社區資源有限,教材中的一些拓展活動很難開展。)

課改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已逐漸成爲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多技能和廣泛的知識面成爲了課改後一名優秀教師的評價標準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未來的教師,都將會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面對課改帶來的機遇,我爲一名年輕教師,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戰。

課改恰如一陣春風,帶來新的希望。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7

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以上是我這兩個多月的一點收穫,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8

課文的第2—5自然段是重點部分,要指導學生理解狐狸三次對話及烏鴉說的話及烏鴉三次聽後的表現,懂得烏鴉是如何一步一步放鬆警惕,最後受騙上當的。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採用了扶放結合的手法來處理。這個方法的效果很不錯,但遺憾的是在處理的時候做得不夠到位,放的還不夠多,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朗讀與感悟是相輔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讀,朗讀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孩子們在悟中讀,在讀中悟。

悟中讀。在講狐狸和烏鴉的三次對話是,當學到狐狸的三次語言和動作時,我都讓學生學一學,就把自己當作是狐狸來體會感悟,我還通過抓住關鍵詞來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很好地投入情感,把課文朗讀好。在教學烏鴉的三次表現是,我都讓學生試着把自己當作烏鴉,想想自己會有什麼反應,把自己置身於情境中,深刻體會到了愛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邊悟邊讀,學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界。

讀中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種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讀中,其實已經進行了一種角色互換,自己顯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烏鴉。他們在繪聲繪色的演讀中,又一次加深了對文中角色的認識。

在鍛鍊學生語言能力時,我設計了一個短語練習。學生通過訓練,都對“讒得直流口水”這一短語有了較深的認識。但是在指導學生訓練時我指導的不夠到位,不夠清晰,同時練習設計還不夠好,今後在這方面還需多下工夫。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9

今天將日記兩則結束,課堂伊始,以自己做過的夢來進入這一課。孩子們的興致還是很高的,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日記兩則。學生讀全文說說自已的體會及問題。讀第一篇日記時,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夢中的美,同時注意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但是讓學生說話練得太多,時間沒把握好。如:羨慕、迫不及待等並通過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指導朗讀。

現實中對媽媽做法的不理解,所以認爲媽媽很小氣,在這裏我先引着學生順着小作者的.思路讀,體會小作者從高興——生氣——不高興的心情。先不以自已的認識去分析,當學生把第一篇日記讀得十分符合人物時,我問:小作者對自已媽媽這樣做很不理解,那你的認爲呢?你認爲他的媽媽到底小氣嗎?再默讀課文思考。

結果學生就開始了分析,有認爲她媽媽捨得買那麼多書給她,並也買了裙子給她,只是和她要的不一樣罷了,說明她媽媽還是很關心她的等等,學生的意見也還真多。

後一則日記,主要解決剛纔的問題:阿英是誰?她在哪裏?媽媽爲什麼要給她也買一份禮物?最後這個小女孩爲什麼又不要那條白紗裙了呢?經過讀思結合學生理解得算是透的了,於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反覆讀,並結合理解讀出不同的語氣。小作者的心情也高興了。

至於日記的格式強調的還是不夠詳細。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沒能把握好,研究教材還不夠透徹。板書過於簡單,沒能突出主題,重點詞的板書不夠到位,應該注重簡潔明瞭,並且一些重點詞應該及時地寫在黑板上。

其實應該在課尾組織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想法。聯繫生活說自已的決心和做法,說自已也要怎樣節省來幫助阿英及像阿英一樣的小孩。我應該順之將其引入現實,那就是節省錢,來資助濟源山區的一些貧困學生。 可是時間不夠了。整堂課時間安排有些前鬆後緊。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0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着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從指導預習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孩子們對故事已經熟讀成誦了。第二課時讀完課題,一個孩子敘述了故事大意後,我問孩子們“青蛙看到大海難嗎?”“不難。”“難。”“不難。”““難。”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這有什麼難的?”這句話。拋出的問題太唐突了吧,讓我們來聽聽蒼鷹和青蛙的對話吧。一個說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個說山太高,沒有翅膀和長腿上不去。在這難與不難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維之花悄悄綻放了。一個認爲不難,輕而易舉,充滿鼓惑,一個卻高山仰止,望塵莫及。加上圖畫和語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讀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這樣讓夢想破滅了嗎?就這樣想見卻不得見嗎?就這樣陷入失望的境地,垂頭喪氣,無可奈何了嗎?

小松鼠來了,她的鼓勵成了一盞不滅的燈,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無奈浸透的心靈。她的陪伴給了青蛙無窮的力量,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終於到達了山頂,看到了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我終於夢想成真了。”好一個夢想成真,這一切容易嗎?不容易啊!反反覆覆地讀“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看似艱難,筋疲力盡了,可一個“不知不覺”分明流淌着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憊,只有大海,只有夢,只有那片蔚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美麗而寬廣,神祕而充滿誘惑。怎樣才能看到她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那蒼鷹是誰呢?是老師和媽媽。小松鼠是誰呢?是朋友,是老師,是夥伴,是伴侶。是啊,有了指引,有了陪伴,有了鼓勵,我們就離那片還越來越近了。

美妙的課堂,幸福的享受,情感的洗禮,精神的共振,如此美麗,如此難忘。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1

《假如》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極富童趣的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小詩內容淺顯,感情真摯,我重點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詩的內容,在朗讀中感悟詩的內涵,在朗讀中受到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教育。

我以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不斷地補充我講的故事內容,積極參與到了學習活動中來,通過對故事的瞭解,學生知道了馬良是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孩子,他用手中的神筆幫助窮人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願望。我又抓住契機把學生引入文本: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擁有馬良的神筆,她想用馬良的神筆做許多許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願寫成了一首詩,題目是“假如”。學生讀題後迫不及待地打開書讀起課文來……在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後,我設計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融入文本,走進小作者的內心。這首詩的朗讀有兩個難點:一是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朗讀時卻不能一樣,應該有一定的變化。二是各段所描繪的對象不同,朗讀時應該突出各自的不同形象。爲突破難點我首先範讀這首詩,使學生感受到作者三個願望蘊涵的不同情感,我從孩子們興奮的眼神裏知道,他們被小詩人感動了。我還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四處“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句話,並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三個願望的不同情感:“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是興奮,“畫許多好吃的穀粒”是喜悅,“畫一雙好腿”是沉重。我運用了指名讀、齊讀、引讀、創設情景讀、比賽讀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讀中,孩子們的心和作者的心緊緊貼在了一起,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教育。

孩子們的心是最純最美的!在課堂上我也被孩子們感動着:學完課文後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環節,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什麼?孩子們似乎早就期待着這個問題,小手舉得像一片樹林,“假如我有馬良的神筆,我會爲盲人畫一對明亮的眼睛,讓他們能重見光明,能看到美麗的世界!”“假如我有馬良的神筆,我會給沙漠畫上草地、森林,讓動物們能在那裏快樂地生活,使人們能安居樂業。”“假如……我會給貧窮的山區畫一所學校,讓家庭貧窮的小朋友能在明亮的教室裏讀書、學習。”“假如……我會給缺水的地方畫上河流,讓田裏的莊稼能得到灌溉,人們能喝到甘甜的水。”“假如……我會給無家可歸的人們畫許多漂亮的樓房,使他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假如……我會給我們的學校畫許多綠綠的樹,五彩繽紛的花,使我們的校園像花園一樣美!”……

孩子們的腦子裏充滿了無窮的想象力,孩子們的心靈裏有着熾熱的真情,孩子們的心裏裝着無數美好的願望,孩子們的心最純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