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3.16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

【學習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瞭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啓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課前準備】

1、學生蒐集有關列寧的故事、事蹟或照片。

2、教師製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都知道列寧的故事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指名說一說。老師概括介紹列寧的生平。

2、學習這樣一位偉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匪淺的。今天我就來學習《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穫呢。(板書課題)

二、指導自學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聯繫上下文或小組討論理解詞義。

3、採用多種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4、檢查自學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或認爲自己哪個自然段讀得好就讀哪一段。學生讀後集體評議,教師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詞。

三、讀中感悟

1、自讀課文。

2、指名交流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情況:

⑴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你從這一段看出些什麼?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三隻歡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愛,列寧非常喜歡它們。這一段該怎麼讀?

⑵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列寧找不到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心情怎樣?誰能讀好這一段?

⑶ 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後來到哪裏去了?又是怎麼回來的?你是從課文哪些句子裏看出來的?自讀課文,思考討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⑴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知道了什麼?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2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多麼優美的文字,多麼生動的描述,在我搖頭晃腦地爲學生朗讀《燕子》一課時,卻發現學生們並沒有被我的激情、被書中的文字所感染。爲什麼呢?燕子可是學生們經常見到的,而文中又描寫得這麼形象、這麼可愛,怎麼會引不起學生的共鳴呢?就在我產生疑問時,我發現班裏多半學生的目光都瞅向窗外。原來,窗外正有幾隻燕子在嘰嘰喳喳,我突然意識到,該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把書中的語言文字和自己的觀察體驗相結合。讓學生學會看風景、學會做文章。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兒時的歌謠被孩子們快樂地哼唱着,在陽光下,在校園裏,學生們盡情地尋找着燕子的足跡,品味着字裏行間的描述和自己眼中看到的風景的異同。“老師,你看,小燕子真長着剪刀似的尾巴。”“老師,你瞧,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飛過,跟書中寫的一樣。”看着孩子們因爲興奮而漲得通紅的小臉,我的心情豁然開朗。

第二天上課,我驚喜地發現,所有的孩子竟然都能把課文非常有感情地背誦了。看着他們搖頭晃腦、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有了深深的領悟──課堂教學是一個用生活驗證和豐富知識的過程,語文教學更是一個詩意的旅程,教師應是一個稱職的導遊,而真正看風景的人是學生。記得有一首歌唱到:“風景這邊獨好,祖國分外妖嬈。”而我想說的是: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看風景,風景哪邊都好,生活無限美妙!

《古詩兩首》教學後記

本課教學採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將兩首古詩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顯“春”這一主題。開課伊始,便將兩首古詩和盤托出,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發現兩首詩之間的共同點──都描寫了春天,都寫到了春風這一事物──從而引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以此導入對《詠柳》一詩的教學。又以“二月春風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出示:萬紫千紅總是春)”過渡到《春日》一詩。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爲二次整合鋪墊基礎。

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詠柳》如細筆勾勒,由一柳而見出整個春天;《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並非爲求異,而爲探求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除了兩首古詩之間的整合,本課教學還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課始,以“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導入新課,揭示了整節課的主題,奠定了課堂的情感基調。課末,以《春》的結尾三段豐富了春的內涵,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在這兒,詩、文各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個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內涵。“詩”是“文”的濃縮, “文”是“詩”的詮釋,其有效結合,使學生置身於更廣闊的語文空間,營造了課堂的濃濃春意。另外,新舊知識的整合在本堂課中也有體現。課前談話讓學生背誦已學的描寫春天的古詩,照顧到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課終鼓勵學生閱讀和摘錄有關春天的美詩文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

觀著名於永正教學《荷花》有感

自提倡素質教育到全面貫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閱讀教學中我們欣喜的看到,課堂活起來了,個性突出來了,創新多起來了,這是新課標倡導“以人爲本”的教學觀的體現。但縱觀目前的閱讀教學案例不難發現人們對“課改”環境下教學還存在着一些誤區。前不久在我集團總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來我校送課,教學了三年級的《荷花》。教學中體現的深刻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們的閱讀教學留下了寶貴的啓示。

一、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目前閱讀教學追求“個性”“創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並佈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閱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於老師的課上“寫字教學”不僅受到了重視,而且貫穿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

如於老師在導入新課後即板書課題,他是這樣教學的,“請同學們一起看一下‘荷花’怎麼寫的”。隨即在黑板上書寫,“‘荷’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何’字”。“現在我一起讀題目。”這樣的寫字教學一點不刻板又起到了識字的效果,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學過程中的也是這樣。

於老師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爲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後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寫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於老師相機進行寫字指導。“這位同學‘冒’字寫得很好,很正確。對學生的好的寫字習慣給予表揚,激勵和引導學生注重寫字“‘冒’字的上部的兩橫不封口的不要寫成‘曰’字,隨後又書寫‘帽’字”,“這個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書寫‘目’)戴着一頂帽子(畫個半圓,再畫兩橫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爲帽子是布做的要加個‘巾’字 旁,這就成了一個‘帽’了”。形象的“字理教學法”即教會了學生識字,更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是真正的“爲學生終身發展服務”。課程最後於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書寫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點,並讓學生認真描紅才結束此課。

二、讀書要讀出“味”來

以前的閱讀教學往往以“講解”爲主,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權利,現在的一些閱讀教學則因追求“創新”和“個性”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機會。《荷花》的教學爲“呼喚回歸閱讀權”的閱讀教學留下了深刻的啓示。

教學中於老師介紹了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語言清淅流暢,平實淡雅,寫景狀物細緻優美,耐人尋味。然後說:“《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們要能讀出他的‘美味’來”。這給閱讀教學下了一個總的要求,然後又介紹方法說:“古人把讀書叫估‘煮書’(板書),書越‘煮’才越有‘味’”。在“煮書”過程中,於老師分三步走進行教學。首先是熟讀課文。“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熟(板:熟讀)。”在讀書過程中於老師邊巡視邊指導讓學生讀進去,然後指名幾位同學讀文。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於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

“同學們,請你們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板:“品讀”),把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或語句劃出來。”“同學們讀得很仔細劃得認真,再請你把自己體會的內容批註在旁邊。”這裏於老師提出更高要求,繼續“煮書”,深入“體味”。在“品讀“的過程中於老師讓學把一些好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當“品讀”告一段落後,讓學生共同交流從劃出的詞語中“體味”到了什麼,並讓學生練習如何把體會到的東西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品讀”逐漸進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來越美了。如: 一個同學在課文第一部分劃出了“趕緊“這個詞,並說到: “我體會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時也好像‘聞’到了塘裏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極了。”(贏得了同學們一陣掌聲)。於老師繼續引導,“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讀出來嗎?”他試着讀到:“趕──緊──”(“趕”字讀得很急切,“緊”字則舒緩,讚美的讀出)。

於老師這時豎起了大姆指,然後又帶領大家讀了兩遍。此外於老師還引導學生“品讀”了“挨挨擠擠”、“冒”、“飽脹”、“翩翩起舞”等關鍵詞語及第四自然段中的優美語句。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後,於老師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板“美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於老師給予指導,並範讀,如第四自然段要輕聲讀,用氣讀,帶着想象讀。通過於老師的引導學生不僅自己陶 醉在優美的文中,聽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適當的“創新”

適當的“創新”或說“創新”要適當。“創新”是好事,是課改倡導的核心,但在一些課堂上,常常一“創”不可收拾,沾邊的不沾邊,恰當不恰當的統統稱之爲“張揚的個性”,有“創新”。歸究其原因,這是沒有在紮實的基礎上追求“創新”,沒圍繞文章或字、詞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創新”。前面敘述中我們已經感覺到了在於老師教學中,學生通過“熟讀”“品讀”“美讀”課文,與“文本”進行了紮實充分的對話,創新思維非常活躍,產生的創新成果也與“文本”相貼切。

再如,在教學到“有的還是花骨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時,於老師播放課件讓學生說說“花骨朵”是怎樣的,有的學生說:“含苞未放”、“含苞欲放”,還有的學生道:“含苞羞放”,這時於老師又豎起了大拇指誇她想得好,既貼切,又運用了擬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這樣“創新的火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多處,每一處都讓我感覺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這纔是課改體現的“創新教學”。

以上三點是筆者聽課後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於老師的課展示了教學藝術的無窮的魅力,表達他對閱讀教學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究體會。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3

《珍珠泉》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研讀,我設計了了解美景中悟情的教學思路:

1、泉水的特點。特點:綠、深、清。 我讓學生充分的想象:

那樣清,清得能倒映出 ( )。水是那樣清,清得就像 ( )。從而讓學生感受泉水的美,爲進一步的朗讀做基礎。具體感受完三個特點後,我創設了讓學生給老師們介紹珍珠泉的水有多美,爲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語言環境。

2、有趣的水泡。

課文從水泡的形、動、色三方面介紹了水泡的有趣。在學習水泡的'形時,我採用了評讀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的朗讀之中感受重點。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接着我藉助學生的表演,讓學生感受到了水泡的形成過程的有趣。在這我爲學生表達的訓練創設了一個情景:“小水泡們,你撲哧一笑想說什麼?”爲學生的朗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學習水泡的顏色時,我讓學生自己去找讀懂了什麼?但我發現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的標點的問題學生病沒有真正得到重視,所以耽誤了時間。設計時可以改爲找了兩個同學讀,在第二個同學讀時我告訴了它讀的技巧,一方面是爲引起其他同學的重視,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水泡的五顏六色。

3、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麼喜歡珍珠泉,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也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眼清泉,在他們心中有了一種表達需要。

這時我設計了:你想對珍珠泉說些什麼?作者說了什麼,找到文中的話,讀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部分中學生強調更多的是前半句。爲此我爲學生設計了一個重走作者童年走的小路去打水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水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從而達到讚美家鄉的情感。這一部分中學生的情緒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了。順理成章的設計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盡情的表達。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4

《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節課的教學既有成功之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優點:

1、教學環節連接自然順暢,師生配合默契。教學設計重難點突出,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學生體會到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2、通過學生蒐集材料的展示,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加認識到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3、老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有一定訓練,學生回答問題比較到位。

4、教學思路清晰,能把準教學重難點。

5、利用利用網絡上的視頻資源,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圖畫,給學生感性的認識,對於瞭解海底的神奇,理解課文中描繪的情景很有幫助,降低了對課文語言理解的難度,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並且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聽、說、看的能力。

但也有需要改進之處:

1、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不夠,例如對歸納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導,要有具體策略如:可結合圖片想象;可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可通過讀語言文字想象等。

2、重視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強化訓練,學生已掌握的方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鞏固訓練。

3、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上下功夫,力爭每節課,都要找準一個點指導學生朗讀,在讀的方式方法上多樣化。

4、重視發揮教師的評價功能,課堂上利用教師的評價強化學法。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5

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裏學習語文

開學第一課——《長城和運河》,要讓學生了解萬里長城之雄偉、京杭大運河之壯麗、中華民族祖先之聰慧,我便帶了學掛圖、生字卡片走進了室:

師:在我們,有兩大建築工程,一個像巨龍。穿行與東西,另一個像綢帶,連接着大陸南北,她們蔚爲壯觀,堪稱“人間奇蹟”。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

生齊答:長城、運河。(通過預習,孩子們早已知道了她們的名字)

師:看看圖,結合你的預習內容,說說長城或者運河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出示學掛圖,指導觀察,意在讓孩子們感受到長城與運河雄偉、壯麗的特)

生:長城很長!

生:運河也很長!

……(對於孩子那簡單的回答我並不滿意)

師:能不能說得具體一些呢?

生:長城像一條巨龍穿行在大地!

生:運河像一條飄落在大地的綢帶!

……(請了幾個孩子,都是拿課文中的原話來回答!對於長城的雄偉、運河的壯麗並沒有自己的體會。不禁有些失望!)

我想:也許是初讀課文吧,學生對文本內容還不能徹底的感悟!於是乎,我和孩子們一起品讀了課文!學完課文後:

師:誰來說說,長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奇異。(還是有些失望)

師:奇異具體表現在哪裏?請大家看看圖,然後結合課文內容說說。

生:長城接連不斷,連綿起伏,像一條長長的龍。

師:你講得真生動!她……還像什麼?(生興高采烈地看圖)

生:像一條遊動的.蛇。

生:像一條彎彎曲曲的大街!

師:太短了!(學生敞開思路,各抒己見。)

生:像一條遊動的大蟒蛇。

生:像一條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飛機劃過天空留下的一條白色的絲帶!

……(這時,孩子門的臉神采飛揚!我想:這時他們纔是真正體會到的長城之奇異!)

師:你們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覺得還是像“巨龍”好,請同學們幫老師找找理由!

生:(沉思,翻開書本,再次閱讀文本,觀察插圖,尋找理由,這無疑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

………………

反思

我們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農村,許多孩子並沒有見過長城和運河。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只有寬闊的街道、田間的小河……而這些與長城和運河又差之千里,學生對長城和運河的直觀感受唯有從書本的插圖中去獲取!但是插圖又未能盡顯其風姿,學生從單純的語言文字中又很難體會到其雄偉、壯麗,更難以激發真正的喜愛之情,更別說是產生互動,故學中感覺十分之遺憾!我們的材中有許多類似的與學生生活經驗脫節的學內容,我們師不妨寬容一些,不要急着加以否定,讓孩子們在“自己的世界裏”學語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的進行表達!可能把長城比作街道、高速公路並不合適,但是在孩子們的世界裏,那是感受新事物的又一方式!

在我們的學中,多設身處地地爲學生想想,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裏”,在十分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讓學生自談、自探、自創、自得、自樂。在課文學活動中,讓他們在敢想敢說的空間里長大,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自然會水到渠成!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6

今天上了《小稻秧脫險記》,感覺良好。我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並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句子,再進行“質疑問難”。學生提出“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警覺”“紛紛“等詞,這些詞語與全文內容有着密切聯繫,有助於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因此我不馬上解釋詞義,而是讓學生反覆的讀課文。自讀課文四五遍之後,時機成熟。我請一些同學根據自己讀書時對課文的理解來跟着老師一塊兒表演,用動作表現詞語的意思。原來明白的學生此時更深刻地領會了課文內容,不明白的也豁然開朗了。感悟,“感”而後“悟”。怎麼感,主要是誦讀,讀得多了,學生便能借助語言環境悟出詞語的意思,體會到詞語在文中的表現的情感:雜草的蠻不講理和小稻秧陷入危險的.無奈。可見感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達到的,而是讓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品味其中的感情才實現的。一句話,就是要“以讀求悟,讀中見悟”。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7

我上了《有餘數的除法》第一課時,本節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屬下位學習,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餘數,認識餘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遊戲、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課堂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餘數,得出結論。這節課剛開始時是小組平均分小棒,在學生動手操作分完所給的小棒後,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並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後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餘,一種是有剩餘。學生從“小棒開始初步感知了“剩餘”,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餘”的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爲下面進一步學習餘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認識餘數後引出除數比餘數大時,不是我告訴學生這規律,而也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了除數比餘數大的規律。整節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藉助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餘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爲抽象出“餘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對比教案來講,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於在某些環節中用的時間過多,致使一些應該有的教學環節沒有進行。如:數手指的遊戲、有趣的思考題等很有特色的教學設計,均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進行,比較遺憾。因此,這次的教學活動,是給我敲了一個很及時的警鐘,鞭策我在今後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着認真、虛心的態度,踏實地搞好教學工作,是自我駕馭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更進一步。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8

《燕子》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神”了。這神來之筆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爲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爲什麼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學生們也都會背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只所以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於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於不斷地觀察,來自於多層面的感受,少了這些,怎麼可能有這篇美文?

學生在學習勞累之餘,唸叨上“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兩句,身心馬上會輕鬆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吧。

大多數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衝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於好多學生來說,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文字。這是一種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於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

燕子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我們要解決的就是讓學生讀通課文,瞭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詞。平時,我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單板的,雖然學生都是比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覺課堂死氣沉沉的。這節課,我就嘗試了一種新的學習形式,用比賽的方式去學習。學生一聽到要用比賽的方式學習,個個都打起了精神。一看到學生這幅興奮的模樣兒,我自己也熱情高漲起來。緊張激烈的比賽,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在比賽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學生的競爭意識逐漸增強,擁有了競爭意識,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但是,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良性的競爭意識。就拿這節課來說吧,雖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充分的體現,但是場面稍微有點失控。在課前,我預設的結果是平分秋色,因爲這樣不傷和氣。但一到課堂上就不受我的控制了。一開始,四組的水平不分高低,但是進入第三、四回合後,一下就分出了高低,我就給落後的組多一點機會,但是他們自己沒有積極爭取(平時舉手發言的`人少),我是想幫也幫不上忙,結局就很明顯了。結果一出來,學生之間就開始爭論。我聽完他們各自的理由後,就告訴他們有競爭是好事,因爲有了競爭纔會有進步,但是這個競爭是良性的競爭,是能夠讓你們每個人都進步的競爭。機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要靠自己去爭取,光坐着等是等不到的。看到別人獲勝了,應該爲他們感到高興,同時自己也要下決心向他們學習,而不應該在那裏說三道四。聽了我的這番話,那些學生都低下了頭,我相信他們知道今後該怎麼做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慢慢地培養他們的良性競爭意識,使他們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燕子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死寂,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但是,迴響上一個學期,學生的發言還是有些被動。有時,公開課上,發言的積極性也都是經過反覆的鼓勵,甚至是物質性的獎勵所起的作用。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只要是發言學生的回答的確令人滿意,學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着花樣飛行。這些固然令人滿意。然而大多數學生當的陪客卻讓人揪心。這也應該是我課堂教學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9

《學會查無字詞典》是一篇教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文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但關係到本單元學習成績的好壞,更影響到今後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方法的掌握,回此,我在課前更仔細地思索了本文的教法。

在讓學生對課文作整體感知的前提下,我又引導學生精讀理解了課文的一至八自然段,在教學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時,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長說的“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的意思,明白它們分別指什麼?教學到這,我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提醒學生聯繫上文仔細想想,它們是什麼意思?

不一會兒,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字詞典是指《現代漢語詞典》”,無字詞典是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又有學生說:“有字詞典是指用來查找的工具書,無字詞典是指現實生活”。另一名生說:“無字詞典的解釋比有字詞典的解釋更能給以真切、準確的感受。”

聽了孩子們的發言,我表揚學生說得好,並且告訴學生,我們理解詞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這個詞語表達的現實生活的某一種狀況,查無字詞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詞典顯得更爲重要。課文中,爸爸引導“我”查無字詞典理解“驕陽似火”與理解“驚濤拍岸”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學生答到:“理解‘驕陽似火’,先提出詞語,後在生活中找出解釋”,理解‘驚濤拍岸’先感受生活中的現象,再與詞語對照。”我接着說:“很正確,這兩種方法都是查無字詞典的有效方法。現在,我們按照第一種方法,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解釋“驕陽似火”?

學生聽了,興趣盎然,有的說:“夏天的中午,烈日當空,馬路上的'瀝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說:“小狗熱得受不了,在樹腳下伸舌頭散熱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看到孩子們真正理解了詞意,我又讓同學們回頭看眼前的黑板報,說說看到黑板報,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哪些詞語,孩子們有的說“五彩繽紛”,有的說“豐富多彩”,真正地學會了第二種使用“無字詞典”的方法。

在教學最後一段爸爸的話時,讓學生聯繫上文,回憶“我”理解‘驕陽似火’和‘驚濤拍岸’的方法,讓學生先進一步區別“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理解查“無字詞典”的重要作用,然後總結歸納查‘無字詞典’的兩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並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爲學生將來對詞語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語文,無,教學反思,詞典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0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課後教學反思教後感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趙小利

在《陶罐和鐵罐》一課中,我針對“抓提示語指導學生讀出對話的語氣”這一研究主題,採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圖理解“傲慢”一詞的意思,與“謙虛”做對比。課上學生理解比較到位,但讀的火候不夠,下次我想改進爲觀察後模仿鐵罐的表情,幫學生打開局面,烘托氣氛,免得學生放不開,不好意思帶着語氣讀。

2、通過工具書理解詞義,我把字典中對“輕蔑”的解釋原樣呈現給學生,此處理解比較到位,學生能讀出瞧不起的感覺。

3、替換詞語感受“惱怒”中暗含的蠻不講理,表現出鐵罐一心用自己的長處和陶罐的短處相比。在一些老師的教案設計中,我發現這個環節他們會出現重複,“先問惱怒什麼意思,讓學生換個詞,後來又問爲什麼惱怒用的好”,浪費了時間。並且,此處幾經引導學生都沒有把鐵罐的惱羞成怒讀出來,於是我講解“惱羞成怒”一詞,並板書“羞”,點出鐵罐的無理取鬧,接着範讀這句話。因爲我知道有幾個孩子能讀好,可“住嘴”一讀出語氣,他們就怕別人笑,果然在我先讀後,就有學生恰到好處的模仿我讀出了鐵罐不講理,惱怒的樣子。於是我馬上表揚他,和大家一起爲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開了,學生都放開了自己的拘束。

4、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到第四組對話,部分學生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尋找提示語了,但這一組恰恰沒有。於是,我加入了提示語的填空,並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本身的內容和標點符號。學生以前積累過一些描寫生氣的'詞語,並淺層瞭解它們的意思,如:怒氣衝衝、怒髮衝冠、氣急敗壞等,這時,他們遷移了以往積累的詞語,並最終選擇了“氣急敗壞”這個比較恰當的詞。

通過四組對話的朗讀指導,此時學生已經關注到了提示語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幫學生印證他們的想法。後來便水道渠成地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抓提示語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1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爲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全文語句優美,情感濃烈,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連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課前,我讓學生觀察身邊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圖畫,增加對秋天的感性認識。課中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爲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秋天的美好,我將收集到的資料(黃黃的銀杏樹、火紅的楓葉、金黃的田野)展示在學生面前,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火花,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一種“樂之者”的美好學習境界,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細細品位。

我認爲這節課,較成功之處一是複習導入比較巧妙。如鞏固生字詞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並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爲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複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天的小詩。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髮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當然這堂課還有不少遺憾:一是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時完全可以更放手一些,讓學生自學,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沒有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它的妙用,從而更加體會句子的優美。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說說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後來沒有拓展開。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後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 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纔是活的。只能有待於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2

《一次成功的實驗》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國小讓三個國小生做“逃生”遊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教育家的實驗目的其實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國小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從她與教育家質樸的對話中,讓我們感受到她那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後己高尚品質。

課文內容乍看簡單易懂,但細細咀嚼,卻覺得很難達落實課文的重點難點。“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是文中的女孩兒不假思索說出的話,其實也是她內心世界真實的想法,如果她當時有絲毫的猶豫,那麼實驗的結果便是失敗。這是多麼高的境界,我想這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看到很多這樣的鏡頭:公交車從遠方駛來,迫不及待的人們已經蜂擁着向前,甚至可以不顧被輾在車輪下的危險;擁擠的.商場裏,不知在賣什麼緊俏商品,長長的隊伍裏,總有人不自覺地插隊,面對旁人的指責面不改色……爲了一點蠅頭小利都可以如此犧牲自尊,更何況是面臨生命的威脅?鑽研教材時,我很迷茫,知道自己蒼白的說教根本無力改變這樣的現實,不知自己上這篇課文應該定位在哪裏?反覆思考,我覺得孩子們畢竟還是很純真的,現實社會的陰暗面,還不至於植入他們的內心深處,更何況相信很多有遠見卓識的人士,都希望改變這樣的現狀的,選編這篇課文入教材便是一個證明。當然現實社會中,陽光的一面還是有的,前不久剛看到一則報導,杭州某公交車站秩序井然,無論是誰都能自覺地排隊乘車,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原因是一直以來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市民,常來累月地到這裏維護義務維持秩序,久而久之,人們便養成了習慣。看來陽光下雖然有陰影的存在,但只要能用心驅趕,還是能縮小這陰影的範圍的。於是我打算結合文中的實驗,也進行一次與三年級學生探討人生價值的實驗。

學習課文時,我先以小羊過河的故事導入,這樣既切入了“謙讓”這一主題,也從反面舉了一個例子,爲學生明白只有謙讓才能讓實驗成功埋下了伏筆。結合實驗,我讓學生先了解課文中的實驗是一個怎樣的實驗,然後分析實驗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都很簡單,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讓學生着重抓住小女孩說的第一句話和“不假思索”一詞,體會女孩內心的想法,感受她沉着冷靜、處事果斷,先人後已的高尚品質。女孩的舉動感動了教育家,也感動了學生。然後這畢竟是實驗,接着,我通過一個小組內分角色朗讀這一合作學習的實踐來測試學生有沒有真正把課堂上學到的“謙讓”付諸到實際行動中,使學習身體力行。

在學習中,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讀書前要求明確,讓學生習得邊讀書邊批註和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方法,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不足之處:

1.對“如實”一詞,學生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課堂上所用的時間太多。如果將此環節濃縮一下,把時間讓出來,讓學生能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朗讀,應該更有效。

2.課堂的教學語言還可以更簡潔和精緻一些。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也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敲,因爲好的教學語言對學生就是一種運用語言的示範,好的評價語言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3

在前不久我執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教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並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緻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通過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於目,出於口,聞於耳,銘於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着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祕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教貴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爲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纔會有產生偉大情感的基礎。可以相信,當我們的語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4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就該課的課程資源來說,應該很好地利用課文來理解古詩,深入體會思想感情。我教學這一篇課文後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品讀激情,情感共鳴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蘊含着濃濃的思鄉之情,我們只有通過品詞、品句和品讀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共鳴。因此在教學時我作以下朗讀指導:

(一)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緊扣“兩年”一詞,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現實生活事例進行對比,結合學生平時離家時間幾天就覺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離家“兩年”對比。通過對比,學生理解了“兩年”確實很長,作者也更想家鄉和親人。進而指導學生品讀“兩年”的語氣,以突出作者離家之久,思家之切。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後,讓學生相應找出作者用來表達這兩自然段的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設計了邏輯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很想念家鄉的親人,於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的親人,於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如期而至,思鄉肝腸寸斷,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字感覺到作者思鄉的內心世界,思鄉之情隨之升騰。此時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餘,惟有這朗朗的書聲才能表情達意。我想這就以讀代講的魅力吧。

二、講寫結合,訓練表達

由於是由文入詩,文中的意思與詩中的大概一致,在學生理解課文中與之相對的詩句後,相機安排了一個講寫結合的訓練。先讓學生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來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動筆寫寫每句詩的意思。這一說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語言訓練的規律。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要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裏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回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到語言文字。前面部分是學習短文引出思鄉之情;後面講寫結合則是由思鄉之情回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即是思鄉之情是通過哪能些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三、課外延伸,增加積累

學習這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之後,設計了向課外延伸這一環節。思鄉之人何止王維?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遊子時刻思念家鄉和親人。請聽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聽聽他們傾訴思念家鄉、親人之苦。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思鄉的句子,體會作者思鄉之情,最後齊讀,達到情感共鳴。以一思鄉主題,引出一組思鄉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最後還安排學生蒐集其他思鄉之情的各種文體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閱讀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變化。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讓“經典”詩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生興趣。用詩文誦讀等形式讓學生增加自己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國小三年級語文課後反思15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的生字,積累詞彙。

2、豐富、積累詞彙,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言環境瞭解、積累反義詞。

4、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6、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7、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鞏固本課的生字,積累詞彙。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

豐富、積累詞彙,培養觀察能力。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課時: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單元的生字,積累詞彙。

2、豐富、積累詞彙,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言環境瞭解、積累反義詞。

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

一、給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組成本單元的生字,再組成詞語。

(一)讀讀本單元的生字,複習字形、鞏固字音。

(二)讀讀橫線左邊的字。

(三)舉例:光——()

“光”加上一部分,可以組成本單元學過的哪個字?(恍)

學生在橫線上填上“恍”。在括號中組一個詞。

(四)自主完成一題。

(五)集體訂正。

二、讀一讀,背一背,你會有所發現。

(一)讀詞語,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註上拼音。

(二)讀讀第一組詞語,你發現了什麼?(表示秋天景象的詞語)

(三)背一背。

(三)口頭填空:

秋()氣()天()雲()大()南()

果實()()菊花()()()()紅葉

(四)用以上方法學習第二組。

(五)你還能夠說出一些這樣的詞語嗎?

三、作業:

抄寫詞語,並且背一背。

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進行學習,探索,在探索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讀句子,在括號裏寫出與帶點詞語意思相反的詞。

(一)讀讀句子。

(二)分別說說括號中填寫哪些詞語。

(三)自主完成練習。第二句也可進行擴展獨立找出與句字相反的詞語。

(小-大、墜落-上升等)

(四)讀一讀,大家評議。

二、按一定的順序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號裏寫上序號。

(一)自己讀讀每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

(二)指生按原有順序讀讀每句話,說說句子的主要意思。

說說這幾句話主要講什麼事?

(三)按事情的先後順序排排順序,寫上序號。

(四王全安)大家討論句子的排序,說說理由。

教學反思:

給學生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的方法。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聽的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能夠自己組織語言,條理清晰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讀讀《口語交際》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二、活動前準備

(一)學生與家長聯繫,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請家長幫助孩子挑選交易的物品,確實是閒置不用的、體積較小的一兩件物品(玩具、書籍等)。

(二)想一想怎樣介紹物品別人才能同意交換(如玩具的外形、特徵、用途等,書籍的主要內容)。

(三)練習向家長介紹物品。家長幫助指導。

三、教師示範引導

教師和一名學生進行交易活動,其他學生觀看。

(一)要清楚明白地介紹物品的優點和用途,針對別人與自己有交換的願望,做重點地說明。

(二)儘量表現出自己對對方物品的需要。

(三)介紹時,要注意舉止的文明禮貌。

四、學生展開交易活動。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物品交易教師巡視瞭解學生交易的情況,並及時指導。

(一)選擇不成功的例子進行展示。

學生談一談不成功的原因。

(二)選擇成功的例子進行展示。

學生談一談不成功的原因。

五、學生今天交換物品時的體會。

教學反思:學生在交易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注意文明禮貌,有個別的學生在語言的交流中有一定的困難,交際能力較差。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展開想象,要有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清楚明白的寫出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喜歡讀童話故事嗎?都看過什麼啊?大家特別喜歡看書,讀過這麼多的故事。其實你也可以成爲一個小作家,今天就讓我們去試着寫一個童話故事。

二、出示大樹圖,老師爲大家請來了一位大樹朋友

1、點擊出示大樹圖:仔細看看這是()的大樹啊?

2、出示小鳥圖,快看大樹的好朋友小鳥也飛來了,

認真的看看這是()的小鳥啊?

3、點擊出示;那麼這些小鳥和這棵大樹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一起去想象。

預設:

(1)出示(大樹和小鳥圖):這隻小鳥在大樹上會做些什麼?在小組裏先說一說

(2)生說:(躲風雨):你多會想,由天氣想到了大樹和小鳥之間會發生什麼。

(3)(躲避人):你更會想象了,由人想到了大樹與小鳥之間的故事。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們更應該保護動物,愛護植物。

(4)(搭窩):小鳥的生活可真是離不開大樹,再想想還有什麼事讓小鳥離不開大樹?

(5)(給樹啄蟲):看來大樹不僅幫助小鳥,小鳥也在關心大樹呢?想一想,小鳥還能怎樣幫助大樹?(傳播種子、糞便爲大樹增加營養給大樹帶去歡樂)

4、總結:就是這樣的一幅圖,因爲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想象,所以說出了這麼多精彩的故事。老師真佩服你們,我要爲你鼓掌。

5、一個好故事不僅想象要豐富,內容也要具體吸引人,咱們一起來說個故事啊。看看我們說哪個?

(1)大樹和啄木鳥:(師講述)在大森林有一棵大樹正愁眉苦臉的直嘆氣呢:我的身上長滿了蟲子,他們把我的枝葉都咬壞了,我可怎麼辦啊?誰來幫幫我啊?

(2)現在你可就是這隻啄木鳥了,你會怎樣想?(點擊出示:想?)怎樣說?(說?)怎樣做的呢?(做?)

(3)大樹和啄木鳥之間會說些什麼?同桌互相說

(4)誰來演一演?其他的小鳥認真聽,他們哪兒說得好,你還有什麼建議嗎?

(5)師生共同練說,哪棵大樹想和我這隻啄木鳥來說說啊?

(6)師:大樹大樹,你怎麼了?讓我飛一圈看看,幫你診斷一下吧,敲敲這沒事,再敲敲,原來蟲子都在這裏呢,我趕快把蟲子捉出來吧。大樹別急了,你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7)除了謝謝我你還能說些什麼啊?

(8)其他的啄木鳥們,你們說說我這隻啄木鳥演得怎麼樣啊?是啊我不僅說得好,還把怎樣做也說出來了,你是不是得向我學啊?

三、總結:大家說說,我們怎樣才能編出一個好故事啊?角色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怎樣做的?這樣你的故事就能更加吸引人了。

四、下面就請你做一個小作家,來寫一寫大樹和小鳥的故事吧。你想寫哪個故事?好,就請你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吧。

五、指導修改。

1、示範習作,師生共同修改。

2、一句一句讀、修改。重點修改習作中的詞語和句子。

“字”是否正確。

“詞語”是否恰當。

“句子”是否通順。

“標點”是否正確。

3、學生照樣子修改自己的習作。

4、展示自己的習作。

六、講評

讀一讀你的作文,認真聽他哪寫得好,你有什麼建議嗎?

1、(水平稍差的學生):你今天的進步真大,完整地寫下了這個故事,老師祝賀你,相信你的進步會更大。

2、(水平好的學生):你的故事寫得多好啊,不僅讓我們知道了一個有趣的好故事,還讓大家學到了這麼多好的詞語,我們要向你學。

3、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看圖寫想象作文,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而且還編出了精彩的故事,收穫真大。

教學反思:

學生在發揮自己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並對學生咋發言給予及時的指導,面對學生的困難給予及時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