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2.48W)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1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父親歷盡艱難爲家人開墾菜園的動人故事。故事中的父親敢於同困難作鬥爭,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他用自己的言行,讓子女擁有的不僅是一個菜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子女面對生活和困難的積極態度,讚揚了父親用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和執著、勤勞的品質。

略讀課文就要體現略讀的特點。教學中我儘量把課堂教給孩子,讓他們在自主閱讀中感悟父親的執着和勤勞。課文中有一些名詞離學生生活較遠,如箢箕、猙獰、貧瘠等。我讓學生在預習中利用字典、網絡和請教家人的方式解決,課堂上小組互相交流預習心得,把自學中的攔路虎除掉,爲下面的體會感悟環節做好鋪墊。

本文的教學重點就是感悟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爲了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會,我以“爲什麼課文題目是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們的菜園”爲線索貫穿始終。學生在父親開荒、填土、育肥這個過程領會這篇土地的貧瘠和父親的辛勞。通過勾畫父親言行的`句子、經歷自然災害對土地的破壞來理解“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並指導學生朗讀,今兒感悟父親堅毅、執着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在朗讀感悟中體會到父親在這片土地上付出的心血,所以課文題目叫“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們的菜園”。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2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 “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菜地,重點描寫了開荒、填土和育肥,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我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感悟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引導學生暢談讀後的感受。對課文題目《父親的菜園》,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爲“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爲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衝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出了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的奇蹟,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

同時,引導學生批註文本,這是落實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有效形式,也有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給學生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看問題,從而保證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教師的適時點撥,給學生閱讀、批註做一個很好的示範;老師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中,老師與學生一起交流對話。這一個環節,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與交流碰撞。當然,在略讀課上,我們更多地是留給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批註的空間,老師更多的是適時的點撥,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從課堂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差距還是不小的。特別是很多孩子的表現是很被動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是一個樣,自己學習的效果又是另外一個樣。閱讀理解方法的指導還需進一步總結提高。除了教師的引導要有方法外,學生自學的手段方法也要進一步規範。防止學生脫離教師這根柺棍就會站不穩或摔跟頭。

任何教學過程都不是完美的。不足之處是課堂內容量大,以致某些細節處理的不夠細緻,特別是與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夠充裕;學生交流時,還不能完全放開,指導較多。教學時間長,用了兩課時,在今後的略讀課文教學中做到有針對性,簡潔明快。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3

《父親的菜園》是人教版四年級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父親歷盡艱難爲家人開墾菜園的動人故事。故事中的父親敢於同困難作鬥爭,勇於用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他帶給子女的,不僅是一個菜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子女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菜地,重點描寫了開荒、填土和育肥,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因此,通過理解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來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進而感悟父親堅毅、執着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成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基於體現略讀課文對培養閱讀興趣、提高自學能力、養成閱讀習慣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人爲本,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父親的品質,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先回顧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然後通過閱讀“連接語”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初讀感知後,我出示練習,讓學生填一填,讀一讀,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品讀句子,感受品質”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讀文本,找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交流時,學生暢所欲言,聯繫了自己的生活實際—“每天天還沒亮,我們還在呼呼大睡呢!”“這位父親真勤勞、真堅強!”“我太感動了!”“開闢這一塊菜地真不容易!”最後的小練筆,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我在父親的菜園裏收穫了勤勞、自信、堅強;課文中父親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我敬佩他;今後的學習,也應當要勤勞、認真……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有一些不完美。如:

1、在新舊菜園的對比環節上,可讓學生簡單的談談感受。

2、在朗讀寫父親勤勞的句子上,“勤勞味”讀得不濃,不夠到位。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4

教案設計意圖:

本課是四年級下學期課本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通過寫父親克服各種困難在山地上修建菜園的事,體現父親執着、頑強,遇到困難不言退,不服輸的品質。而這也是需要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領悟學習的教學重點。教案中,我設計了:走近菜園——看到誘人的翠綠;走向父親——看到父親的菜園;走進菜園——看到父親的精神,這樣循序漸進的三個教學環節,從對文字的理解,逐步深化提煉,引申出其中蘊涵的可貴精神。

教後反思:

一、課堂容量需適宜。這節課的設計我還是考慮到三十五分鐘的教學時間,對於課的容量反覆修改了幾遍。課上完後,自己還是感覺因爲內容量大,導致某些環節處理的不夠細緻,特別是與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夠充裕,讀的時間也無法充分的保證。對於篇目比較長的文章,能夠在一節課的時間內比較麻利的處理完,我覺得還是有些困難。對於理解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還是很困難的。這也給自己提了個醒,設計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寧缺毋濫,簡潔明快。

二、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有待全面提高。從課堂上學生的總體表現來說,喜憂參半。有一部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很快,積極性也高。相對的另一部分孩子的表現則不盡人意。我想這可能也與自己平時在課堂的訓練中忽視這部分不太愛表達的孩子有關。在今後的`課堂中,與學生間的口語交際訓練得加強,爭取大面積的提高孩子的說話能力。

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堂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差距還是不小的。特別是很多孩子的表現是很被動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是一個樣,自己學習的效果又是另外一個樣。閱讀理解方法的指導還需進一步總結提高。除了教師的引導要有方法外,學生自學的手段方法也要進一步規範。防止學生脫離教師這根柺棍就會站不穩或摔跟頭。

從講臺走下來,我覺得需要總結的東西很多,一方面是針對於這節課的,更多的是對於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很多紕漏,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我想這比單純的評價一節課的優劣要有意義的多。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5

《父親的菜園》中有這麼一個片斷:

父親辛勤勞作後有了回報,菜園裏長出了一片綠綠的豌豆。父親卻把這些豌豆要來肥田。

教學這個片段時,設計在課件中出示豌豆的圖片,然後提問:假如這綠綠的豌豆就在眼前,是你家的,你有什麼想法?孩子們頓時興奮了起來。“我想吃了他。”“我想賣掉它。”……“但父親是怎麼做的?”就像我想象中的一樣,我順勢提出了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後問道:“老師,幹嘛偏要用豌豆來肥田,到山上摘些樹葉肥田不就行了嗎?”“對呀,其實,把豌豆摘下來一半要來吃,一半賣了要來買化肥可以嗎?”……看來孩子們都捨不得把豌豆要來肥田。其實,我也這麼想,但是……。面對孩子們的質疑,說什麼好呢?尷尬死了!哪個傢伙寫篇這樣的鬼文章。

在這堂課的最後,我設計了這麼一個問題:假如現在這位父親就在眼前,你會跟他說些什麼呢?孩子們又興奮起來了。

“叔叔,你好!”麥勝焯一站起來就吐出了這麼一句。“你好!”幸好,我的'反應也不慢。”“你能教我們怎麼種蔬菜嗎?”“當然能!”我像條件反射似的的回答。“那就先交學費吧!”末了,我心血來潮又補充了一句。全班鬨堂大笑起來。

“叔叔,我建議你在地裏種些地瓜。”黃偉明說。“你一定很喜歡吃地瓜了。”我說。“可惜我的兒子不喜歡吃。”我又補充了一句。同學們又笑了,我也跟着他們在快樂地笑。

……

我不知道這樣的教學是否合符規範。但我覺得這樣的課堂很快樂,學生快樂,我也快樂!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6

[片段]

研讀父親開墾菜園的艱辛:

1、默讀課文,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並在空白處進行批註。

2、交流:重點的幾處。

重點一: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

(1)指名讀,這幾句寫出了父親在幹什麼?(開荒)並談談自己體會。抓住“每天、天還沒亮、直到傍晚、一個星期、三四分等詞語

(2)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一幅情景?(父親每天日落回家,一身疲憊的樣子,但從不叫一聲苦,從不放棄開荒的念頭)。

(3)朗讀指導

重點二:第五自然段“父親沒有氣餒……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

(1)抓住重點詞語:一筐一筐 山腳下等詞語

(2)聯繫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大雨沖走了父親翻過的三四分的黃土地,其實就是沖走了什麼?也預示着什麼?(父親又要從零開始……)從中你有體會到什麼?(填土的艱辛)

(3)朗讀促悟

重點三:第八自然段父親的話

(1)指名若干個同學朗讀,你是父親,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一些疑惑在父親的話中解開了嗎?是如何解開的?請談談。

(3)父親的話不僅解開我的疑惑,還使“我”也加入到了“育肥”的行動中去。

[反思]

引導學生批註文本,是落實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有效形式,也有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給學生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看問題,從而保證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教師的適時點撥,給學生閱讀、批註做一個很好的示範;老師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中,老師與學生一起交流對話。這一個環節,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與交流碰撞。當然,在略讀課上,我們更多地是留給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批註的空間,老師更多的是適時的點撥,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7

《父親的菜園》是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選讀課文,因爲上一個學期單元測試時曾出現過這一篇文章,孩子們基本能解讀文章蘊含的道理。於是我想,在這一堂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是重點引導孩子關注文中父親的一些言行表現體會他對土地的熱愛之情吧。

課開始了,我們在通讀的基礎上,開始交流。孩子們隨意地開始暢談自己的學習所得,有的說,父親是一個勤快的人;還有的說,父親是一個很愛家的人;有的則說,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看得遠(去年的單元測試中曾有這樣一道題目)。

這時生1站起來說:我重點研究了課文的第一段,課文中說一條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四季翠綠的菜園。我們的心情都不大舒暢,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個嬰兒來講,奶是最美味的食物,斷奶時一定是很痛苦的。

生2緊跟其上,說:對,我也這樣想,對於我們一家人來說,這一個四季翠綠的菜園就如同是嬰兒每天要喝的奶一樣,非常重要。

生3說:我是從下一段中聯想到的,父親望着飯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說明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了這一塊菜地,意味着我們一家人再也難以吃到足量的蔬菜了。在孩子們的啓迪下,我突然發現了一條有意思的通道,眼前如同出現了一片新的天地,毅然收回原有的一些設想,引領孩子們奔向一片新的天空。

師:沒有了菜地,可以再開闢一片呀,作爲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的父親現應承擔起這一份責任啊!終於有一天,父親望着飯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說要重新開一塊菜地。你能讀懂這一句話嗎?

生4:我讀懂了,終於有一天,說明父親想了又想才作出決定的。

師:爲什麼要想了又想才作出決定呢?父親做事是不是有點不夠果斷哪?

生5:不,因爲在我們這裏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生6:雖然很困難,但父親說這一句話的神情是非常堅毅的。

生7:我是從我們的神情當中瞭解到開闢新菜園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當時的神情是詫異,是疑惑。

師:那麼開闢這樣一塊菜園究竟將面臨那些困難,父親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大家細細研讀課文,向大家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略)

師(結課):經歷了這樣一番曲折和艱辛,當我們一家面對這一片四季翠綠的菜園時,我們是怎樣的快樂與自豪啊!讓我們一齊讀。

生齊讀: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就在我幾乎決定在《父親的菜園》前匆匆走過的時候,孩子們細膩的觸覺卻吸引了我和我們的孩子們在這一片菜園地前駐足不前,細細地欣賞這一道由責任,辛勞,堅毅,熱愛築成的風景,這一道同風景可欣賞可品嚐,如翡翠般美麗,更如翡翠般珍貴。於是,我想一道曾經的風景,換一種心境,換一個角度,帶給我們的也是別有一番洞天。一篇文章,一節課,換一個角度,也許會帶給我們一份從未感受過的欣喜。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8

《父親的菜園》是人教版第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菜地,重點描寫了開荒、填土和育肥,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課前先讓學生藉助字詞典把課文讀通順、字詞讀準確。然後讓學生用簡略的語言概括說出課文主要內容,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目的。一開始拋出問題:作者爲什麼把“我家的菜園”稱之爲“父親的菜園?”圍繞這一問題走進課文。學習文章時根據已有經驗同學們回憶自己見過的菜園是什麼樣的,再出示一片貧瘠的山坡,讓孩子們感受到種菜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接着請同學們找出文章的三個經典鏡頭,“畫出相關句子寫出感悟再同桌交流最後集體交流一起解決問題”。讓同學們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的語句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和品質。最後小練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誇誇這位辛勤而又執着的父親,達到學生文筆訓練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再次回到作者爲什麼把“我家的菜園”稱之爲“父親的菜園”,讓學生在討論中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

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我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感悟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引導學生暢談讀後的感受。對課文題目《父親的菜園》,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爲“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爲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出了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蹟,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9

《父親的菜園》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父親歷盡艱難爲家人開墾菜園的動人故事。故事中的父親敢於同困難作鬥爭,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他用自己的言行,讓子女擁有的不僅是一個菜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子女面對生活和困難的積極態度,讚揚了父親用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和執著、勤勞的品質。

略讀課文就要體現略讀的特點。教學中我儘量把課堂教給孩子,讓他們在自主閱讀中感悟父親的執着和勤勞。課文中有一些名詞離學生生活較遠,如箢箕、猙獰、貧瘠等。我讓學生在預習中利用字典、網絡和請教家人的方式解決,課堂上小組互相交流預習心得,把自學中的攔路虎除掉,爲下面的體會感悟環節做好鋪墊。

本文的教學重點就是感悟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爲了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會,我以“爲什麼課文題目是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們的菜園”爲線索貫穿始終。學生在父親開荒、填土、育肥這個過程領會這篇土地的貧瘠和父親的辛勞。通過勾畫父親言行的句子、經歷自然災害對土地的破壞來理解“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並指導學生朗讀,今兒感悟父親堅毅、執着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在朗讀感悟中體會到父親在這片土地上付出的心血,所以課文題目叫“父親的菜園”二不是“我們的菜園”。

這堂課的教學我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10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在學生自讀自悟。但講完這篇課文後,我深刻感受到新課改的課堂藝術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它是你對新課改理念的綜合體現,具體從以下幾點進行反思。

1、創設情境。

這節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父親,拉近了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逐步走入課文,這樣便於體會人物精神風貌,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興趣盎然地進入課堂。

2、以讀代講。

讀書的過程是學生對文本充分對話的過程,同時也是我們實施有效指導的過程,以讀代講在尊重學生對課文個體化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從而挖掘它的人文思想,並能指導學生的行動。提高了讀書活動的實效性,教育他們學會敬重父母。

3、自讀感悟。

課堂上我讓學生邊讀邊做批註,爲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同樣的文本,每個人的理解各不相同,讓他們做批註,不但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性化的理解,而且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4、及時評價。

教師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應及時有效。多元化的評價也會博得學生的致高興趣。所以,我覺得自身的應變能力及簡潔明快的課堂語言很重要,在這方面我做得還不夠。

一節成功的課,不在於面面俱到,也不在於熱熱鬧鬧,哪怕只有一點,只要它閃光,我們的收穫就很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揚長避短,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11

這是四年級下學期課本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通過寫父親克服各種困難在山地上修建菜園的事,體現父親執着、頑強,遇到困難不言退,不服輸的品質。而這也是需要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領悟學習的教學重點。教案中,我設計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三組詞:從詞體會文的主要內容;第二部分:父親在開墾中遇了何種困難?怎樣解決的?結果怎樣?你有什麼樣的感受?第三部分:針對父親爲家裏做的貢獻,來爲父親寫一段頒獎詞,根據所學的父親的精神來讚揚父親,同時達到小練筆的效果!在上課中,我發現了自己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以下是我教學本課後一些感受:

一、課堂放手給學生。

這節課的大多數時間都是我在說,看見孩子們不發言,還有那盲目的神情,我自己就茫然了,害怕課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就獨自把一些知識點給點明直接說出來了,這就讓孩子們的自己思考的地方變少了,沒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也給自己提了個醒,設計內容一定要有更強的目的性,考慮孩子的知識儲備。

二、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有待全面提高。

從課堂上學生的總體表現來說,喜憂參半。有一部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很快,積極性也高。相對的另一部分孩子的表現則不盡人意。我想這可能也與自己平時在課堂的訓練中忽視這部分不太愛表達的孩子有關。在今後的課堂中,與學生間的口語交際訓練得加強,爭取大面積的提高孩子的說話能力。

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課堂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差距還是不小的。特別是很多孩子的表現是很被動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是一個樣,自己學習的效果又是另外一個樣。閱讀理解方法的指導還需進一步總結提高。除了教師的引導要有方法外,學生自學的手段方法也要進一步規範。防止學生脫離教師這根柺棍就會站不穩或摔跟頭。

從講臺走下來,我覺得需要總結的東西很多,一方面是針對於這節課的,更多的是對於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很多紕漏,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我想這比單純的評價一節課的優劣要有意義的多。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12

《父親的菜園》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重點寫了開荒、填土和肥土,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依據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內容讀準確、讀通順。然後讓學生合上書,用文中的詞語完成詞語搭配,理解難理解的詞語。接着抓住文中描寫關鍵的語句去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菜園。這一個環節按照“畫出相關句子—說感悟”的過程組織學習。另外思考爲什麼以“父親的菜園”爲題,讓學生在討論中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然後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的語句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這一個環節按照“畫出相關句子—寫出感悟—同桌交流—集體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最後學生思考:學了課文,你在寫作方法上得到什麼啓示或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圍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反映人物特點來談收穫。

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我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感悟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首先,我問學生“這個是一個怎樣的菜園”,學生很容易便回答到,這是一個碧綠的、誘人的`、肥沃的、來之不易的,接着就趁機針對課文題目《父親的菜園》,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爲“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爲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衝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在體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主問題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等精神,引導學生暢談讀後的感受。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蹟,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最後,分別提取文中描寫父親行動、語言的句子讓學生總結寫人的重要方法,引導學生學會作者通過父親一言一行的方法來表現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

孩子們都很喜歡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也接近孩子們的生活,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孩子們在讀中去感悟、理解課文。就是因爲這篇課文接近孩子

們的生活,所以他們在交流的時候總是滔滔不絕。其實要想一節課上得成功,就一定要以學生爲主題,讓他們自己去學習、理解課文。現在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這種方法,也請同事們、老師們給我一些意見,謝謝。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13

在開課時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時,就提到“爲什麼這篇課文課題是《父親的菜園》不是“別人的菜園”或“我們家的菜園”呢?這時就有一些孩子說這篇課文重點是寫父親,父親是課文的主人公。既然學生的理解已經達到了這個水平,我就順勢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呢?”在教學過程時,我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暢談讀後的`感受。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表現出的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在教學的最後,孩子們都能理解作者將這塊菜園命名爲“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原因是因爲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衝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14

剛剛講了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父親的菜園》,感觸頗深,下面是《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教學反思《《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可是在真正講課的過程中,卻發現了諸多問題:

一、課堂容量過於多。因爲內容量大,導致某些環節處理的不夠細緻,特別是與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夠充裕,讀的時間也無法充分的保證。課文比較長,對於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訓練還不夠到位;學生交流時,還不能完全放開,指導較多;教學時間長,略讀課文居然用了兩課時。這也給自己提了個醒,在今後的略讀課文教學中要做到有針對性,簡潔明快。

二、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有待全面提高。從課堂上學生的總體表現來說,喜憂參半。有一部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很快,積極性也高。相對的另一部分孩子的表現則不盡人意。我想這可能也與自己平時在課堂的訓練中忽視這部分不太愛表達的孩子有關。在今後的課堂中,與學生間的口語交際訓練得加強,爭取大面積的提高孩子的說話能力。

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堂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差距還是不小的。特別是很多孩子的表現是很被動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是一個樣,自己學習的效果又是另外一個樣。閱讀理解方法的指導還需進一步總結提高。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15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我在本次講課中,第一次使用了微視頻教學,在製作微視頻教學時,我緊緊圍繞設計的出發點是爲指供學習者學習的、抓住微視頻具有“短、快、精”的特點。設計了微視頻。

《父親的菜園》中有一句感悟父親艱辛的重點句子,當時考慮這句是對重點句子的分析,再到對人物品質的.提煉,教學很有層次感和梯度。“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教學時,一是抓住動作“丟”“抓”“衝”,感受對父親的刻畫。二是模擬父親的動作讓學生感受“丟”和“放”的區別。三是抓住省略號,看到暴雨中的父親在做着什麼,發揮想象,看到了什麼畫面,看到父親在做着什麼?體會父親的付出。第三個教學環節是教師的下水文展示,這時我想到了微視頻的朗讀比課堂直接呈現更有效果,於是我製作了那段視頻,從課堂效果來看非常好,學生在感悟了的基礎上又再次將情感昇華,又有利用於對下一環節的銜接。

不足是由於自己對微視頻製作程序不熟練,微視頻製作的技能沒有掌握,導致視頻畫面多次搖晃,視頻的聲音配樂調低,自己的朗讀聲音發顫,畫面柔和度也不夠,今後一定多向年輕人和書本學習,積極參與微課的製作活動,讓微課在自己的課堂上綻放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