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3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母親》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

上課是個人思想的整合,評課是衆人思想的碰撞。

評課越深入,思路越清晰。

《回憶我的母親》在設計教案時共三課時。第一課時,講背景,作者字詞,文章結構層次。第二課時,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品質。第三課時,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以及我對革命事業的決心。

今天,講課時。兩點整上課,我1點52進教室。當時教室裏已經坐了很多老師。其中,還有副校長。難免會緊張,所以,就利用多媒體放了一首《媽媽我想你》。歌曲四分半時間,因此,歌完之後剛好上課。隨意的歌,調動情緒,毫無目的。導入,本來是開門見山。當我發現學生和老師們都沉浸在音樂之中,我換了導入方式——情景導入——我們感恩生命如同鳥兒有了豐厚的羽毛將會飛向藍天。我們感恩母親,她陪伴我們人生的起起落落。當我們第一次睜開眼睛看到的人就是母親,母親懷胎九月早已和我們建立了最爲深刻的感情。所有母親都是這樣的,朱德先生的母親也是如此。

這樣的導入,我很不喜歡。因爲,句子沒有那麼優美,遣詞造句生硬關鍵語速也慢。(我緊張的時候,反而語速會變很慢。)

接着,按照計劃回顧知識三組詞,三層次。分析第二部分。佈置任務1.概括第二部分關於母親的事件。2.總結母親的高貴品質。學生帶着兩個問題,開始討論,討論過程中,我發現他們速度太慢。但是,考慮到學情,也就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他們討論了近20分鐘。接下來概括事件。事件概括,我提醒了說關鍵詞,重點句。但是他們依舊很難概括出來。但是,對於人物性格學生把握的.很好。由於時間關係,對第三部分講授,我很快做了總結。而且爲了讓學生把握讀法,還特意強調和泛讀了第16段兩個“忠於”的語句。

下課鈴已經停了一會了,佈置完作業下課了。

反思:

導入:導入是拉進作品與讀者的關係,要激發讀者的興趣。不是,毫無目的的進行。其次,當情緒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應該順勢而推。藉助朗誦第一段,再來回顧文本知識。

授課過程:1.問題設置不清晰。對於和母親有關的事情,應該分組找出,而不是全班都在總結。按照我的方式:全班總結,一會浪費時間,二會使課堂混亂。2.在概括事件時,給他們方法指導,更重要的是有範例。3.適當的時候,要滲透背景介紹。這樣孩子們就不會糾結“溺”字。

板書:四塊黑板利用不合理。最南邊的黑板應該寫一些字詞類。緊挨着的黑板寫本文結構,第三塊黑板也就是靠近寫結構的黑板,應該寫人物品質,最後一塊黑板寫一些延伸的知識。

總之。

1.課本挖掘不夠深入。母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平凡的母親,在我人生的每個階段充當着不同的角色。在我幼年,母親是平凡的勞動婦女,是一個傳統社會中的婦女,她勤勞、聰明、能幹、善良、寬容。在我求學時,母親是有遠見的。在我步入社會時,有了自己新的思想,母親又成爲了我的支持者,一個人養活一家,她明白我的不容易,可見母親的深明大義。

2.教學設計不精緻,像粗糙的陶瓷。看似完整,但不完美。

a.教學設計要考慮每一環節所用的時間,在備課時就註明。

b.活動應該是質量和效率雙重標準。

c.方法指導不是隻講空泛的詞,應該落實處,給範例更直觀明瞭。

3.板書,合理安排每一塊黑板。

4.隨意的導入要鑲嵌在整個課堂環節上,而不是,僅僅爲了緩和氣氛或者調動情緒。

教學智慧不是花,應該是嫩芽。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2

一、教材分析:《我的母親》是一篇傳記,文章內容翔實,飽含感情,既寫出了母親含辛茹苦教子成龍的追求,又寫出在大家庭環境中作爲後母維持家庭關係的不容易,表達了愛子對母親的深深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長與母親的教育緊緊聯繫在一起,着重寫出母親對自己的“做人的訓練”,對自己少年時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響,由此表達自己對母親的理解與感激。因此,教學本文應該從宏觀上確立把握好重點,解決好難點,同時還要注意拓展學生的視野,感悟胡適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內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文截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

(2) 理解作者通過對母親生活片段的回憶,爲我們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

2、過程與方法:本文教學時應從三個角度展開,也就是分三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看課文,讀標題,瞭解作者,對課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瞭解。

第二個環節,立足課文,感知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在,爲訓練語文能力打下紮實的基礎。熟讀全文,理解母親對“我”的`做人訓練,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情,成爲本文的重點。

第三個環節,立足課文向外看,拓展視野,增長見識,豐富語文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味母親寬容、善良、溫順、剛氣的品格;瞭解“母親”爲人處事對作者的影響。

(2)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母親爲人處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3

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因時代背景的原因,造成學生閱讀困難,再加上作者是開國元勳,學生理解其情感有難度,想從文中獲得人生經驗與生活思考也不易。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緊扣文本,理解內容爲教學重點:母親的品格,母親對“我”的教益,進而再理解字裏行間的情感。

課上完後,有太多的遺憾。正如區教研員張秋豔老師所言,品析重點段落,可從多角度入手,不要僅僅侷限於“詞語含義或作用”;可以大膽設計,“母親的品格”完全可以放在第一課時學習;有經驗的'教師一定要有“對比閱讀”設計,一定要進行拓展閱讀,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注意讀書方法的指導;依然要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一定要落實到具體學習活動中,教學設計處處要圍繞學情展開等。

其他同事的建議:三案撰寫要嚴謹;教學環節再調整,避免頭重腳輕;還是威嚴多於親切;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需繼續探討。

最近這兩三年,總覺得自己的課堂教學到了瓶頸期,讀書、學習、集體備課等各種形式,也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爲此,苦惱了很長時間,而今,似乎找到了出口。對於教學,還是沒有真正打開自己,總是說擺脫過去的經驗,實際上還是沒有真正打開自己,沒有從零開始,還是被經驗慣性所控制,問題依然是問題,困惑依然是困惑,幾年來,停滯不前倒成了常態。

教學越久,越想回歸最初,做一名“語文人”。怎樣才能達到期望的課堂?既能“教文”,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又能“育人”,傳承民族文化,培育良好道德。怎樣才能把學習語言、發展思維、提升核心素養結合在一起,落實到每一節語文課上,落實到每一個語文學習活動中?夢寐以求的是自己的語文課堂能具有大氣、靈動、豐富性,帶給學生優質的語文教育,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對於閱讀教學,我認爲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一直追求課堂上教學生學會閱讀,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以教師或集體的解讀代替學生活潑潑的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實踐下來,總是不盡人意。

還得繼續修煉,繼續前行。

  王志芳

  xx年10月31日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4

靜心聽了其他幾位語文教師的課,我很受啓發。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學到了許多東西,也引發了我許多思考。“怎樣的課稱得上好課?”“我的這堂課與他們的距離在哪裏?”這些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之中。

反思一:z老師的話好像是說給我聽的。從教有8個年頭了,“教師眼裏要有學生”這句話也聽了不知多少遍,但上完這堂不算成功的課之後,她的這一句“教師眼裏要有學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反覆地回顧這堂課的每一個細節,最大的遺憾是:蓋陽陽如此優秀的學生竟沒有在我的課堂上展現他們的才華。究其根源就是“我的眼裏沒有你(學生),只有它(教案)”。我想就兩個片斷談談這份遺憾:

片斷(一),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引導學生品讀“母親與家人相處時,作者感受到什麼?”這一環節時,第一位學生就一下子把母親的性格全說出來了,當時我的心裏就一驚,接下去怎麼辦?情急之中就隨便敷衍了一句讓他坐下了,爲了讓課堂能沿着自己的`預設進行下去,便請了另一位學生談母親一方面的性格,並沒有讓第一位學生具體地談談自己的感受。此時我發現他那失望的眼神,而且在之後的討論中他很少舉手。這應該是一位語文素養很高的學生,但是正是我的“無視”打擊了他的積極性,可能也打擊了許多學生的積極性。

片斷(二),在進行“用文中5—7段的相關內容仿照例句,說出胡適的心聲。”這一環節時,站起來兩個學生都用8—12段的內容來回答,很明顯學生對這一環節的要求沒有明確,然而課堂上因爲急於趕時間,並沒有引導學生回到前一部分進行重新的思考,而是寥寥帶過,沒有讓學生的思維在這一環節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施展。我也錯失了讓課堂呈現精彩的機會。

以上的兩個片斷留給我深深的遺憾,這不僅說明我教學機智的薄弱,更說明我在課堂上沒有真正地把學生裝在眼裏,放在心上,始終考慮和關注的僅僅是自己的教案。我想只要我們在課堂上能始終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發展的進程,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對語文課的興趣,也一定會呈現活躍而生動的課堂生命力。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5

昨天上了一堂語文課,題目是鄒韜奮的《我的母親》,課堂上學生活躍的思維,精彩的發言至今令我難忘。

在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初步瞭解了本文敘事內容之後,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部分。

先找同學誦讀課文的開頭部分,分析“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査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麼名字!”學生們紛紛猜測不知道母親名字的原因,課堂氣氛活躍。有的說因爲當時年紀太小不記得了,有的說是因爲思念太深不忍回想所以不願記起,也有的說文章是故設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當我告訴孩子們,封建社會時,婦女沒有地位,女人嫁了人之後,都被冠以夫姓,往往被稱爲某某氏時,學生臉上露出了極爲驚訝的表情,他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也讓我心生感慨。我又補充說,不僅鄒韜奮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一代宗師——季羨林也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他在《懷念母親》一文中,也曾談到這種遺憾,學生們沉默了。

我又找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的結尾,爲了加深學生們的印象,我分別採取師生同讀,學生範讀,女生齊讀的方式。最後,我拋出一個問題“兩段文字中,你讀出了怎樣的情感,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學生思路活躍,“念”“贊”“惜”“悔”“嘆”“愛”“恨”這些富有表現力的詞,這些極富個性的解讀,彷彿如繽紛的花朵一一呈現。最後一個學生的“哀”字,爲課文情感解讀畫上了一個大大的驚歎!因勢利導,乘勝追擊,我緊緊抓住“哀”字,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索。

“一個女人,很年輕的時候就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她沒有享受過青春的快樂,她的生命沒有開放,就已經凋零了,這不是一種‘哀’嗎?”小雪臉上彷彿有憐惜劃過。

“母親在‘我’十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那時母親只有二十九歲,一個在世上僅存活了二十九年的女子,短暫的一生中卻操勞不止,結果連一個名字都未曾留下,怎不讓人心生‘哀愁’?”

“‘母親很有才具,在給妹仔講故事的時候,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頬上涌流着。’我想,此時母親哭的含義是很豐富的,她既爲自己哭泣,也爲將來的女兒哭泣,因爲自己的今天又何嘗不是女兒的明天?”聽到這樣的發言,我簡直要拍案叫好了!

“母親是個很有才華的女子,如果不是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一個家族裏,她一定可以成爲社會上的一個更有貢獻的分子。正是因爲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母親的才華沒有施展的機會,母親沒能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她對自由的追求,她對人生意義的`體驗,全都葬送在沒有什麼意義的事務上,母親真的是悲哀的一生,是令人扼腕嘆息的……”

“你們注意到這個細節了嗎?”張多發言的時候,總是有理有據,“在母親和妹仔雙眼滾動着淚珠的時候,‘我’家裏的男子漢,竟然莫名其妙,心裏不明白她們那樣無緣無故地揮淚痛哭一頓的原因是什麼,由此可見,在那樣的一個家庭裏,母親豐富的內心世界壓根就沒有人能夠體會得到,她對生活的嚮往,對理想的執着,壓根就沒有人體察,更不用說理解了,母親一生都是寂寞的,孤獨的,是踽踽獨行的……

老師,我也來說說……

課堂上不時地爆發陣陣掌聲,課堂氣氛緊張而熱烈。沉靜時,有潛流在暗涌,那是思想的潮水在奔騰,學生的眼睛明亮而澄澈,那時思維的火苗在燃燒。激烈處,孩子們慷慨陳詞,引經據典,分析得條理清晰,那如花的妙語讓我驚異,這還是我的那些寡言的孩子們?如果給他們一個支點,他們也會將地球撬動!

我喜歡這樣的課堂,更喜歡孩子們激揚文字的時刻。我常常抱怨孩子們上課不願意發言,可是今天,我發現我以往的認識是多麼的粗淺,不是孩子們不願意發言而是我的苛責、挑剔、粗心忽略了孩子們內心最真實的表達。我總是認爲這個題的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只有這樣才能得分,我什麼時候關注過他們的情感體驗?關注孩子,傾聽孩子,你一定會聽到課堂上花開的聲音,一定會聽到人間最美的天籟。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6

20xx年3月19日,我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講了一節語文生本彙報課:《我的母親》(作者:胡適)。

我個人感覺《我的母親》還沒有完全放開,其實事實也是這樣。出於對課本重點的考慮,還是先讓學生分析課本一半時間,課外拓展一半時間。如果完全放開,課內知識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時間,課外知識可以用三分之二的時間,這樣學生的閱讀量就會很快上來。

課後領導說:“活而不亂,把傳統課堂與生本課堂的優點有機融合,打造了全新的高效生本課堂。”老師說:“有思想、有高度、有方法,確實讓我們學了不少知識。”學生說:“連校長都知道我寫的詩好,真高興!”附學生原創詩:

骨肉情

詩/劉信志 20xx級2班

骨肉親情千世緣,母愛如瀑剪不斷。

母親寬容皆爲我,我身爲子怎償還?

如果您認爲我只會吹牛,那就錯了。我是由這節課的比較理想想到了另一節課的不理想。兩節課的相同之處是:同樣的內容;同樣的老師。不同的是: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教學方法。3月15日我在一班用師本法講《我的母親》,不成功;3月19日我在二班用生本法講《我的母親》,很成功,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原來因爲這之前我詳細備了課,特別是瞭解了許多關於胡適的`材料,3月15日那天,我在一班按照正常進度講《我的母親》,拓展了知識,拔高了內容,因爲把課備細了就總想一吐爲快,講着講着就剎不住車了,都是詳細備課惹得禍。下課鈴響時,我和學生都長舒一口氣:終於講完了。我講得好累,學生聽得好疲憊。

我邊往二班走邊想:生本前我也是這樣講課,生本後學生怎麼就突然不適應了呢?啊,知道了。原來是生本七週學生已漸漸習慣了說自己想說的,聽自己想聽的教學模式,突然換成老師“一言堂”,他們就都蔫蔫的了。當學生習慣了生本,對老師的“一言堂”是多麼沒興趣。所以到3月19日講生本彙報課時,我毅然推翻了這之前的師本講法,堅定不移的用了生本法講《我的母親》,雖然課堂上會增加很多不可預知的情景,但我和我的學生們還是成功了。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內容,就是因爲在不同的班級採用了不同教學方法,便產生了雲泥之別,這怎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學生好學的教育,纔是綠色無公害教育,這正好詮釋了生本教育的內涵。

當學生習慣生本之後,學習是那樣簡單。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7

一個善意的謊言,教育孩子們愛上閱讀傳記文學。本篇文章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趁機告訴孩子們這篇文章是選自《胡適自傳》。我想大家推薦這本書的同時,我想告訴同學們作爲學者教授的胡適曾經勸說中學生朋友讀書應該多讀一些名人偉人的傳記,因爲中學時代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必須讀一些偉人名人的傳記故事,讓名人偉人的志向、思想、毅力、胸懷等等影響自己一生,化爲自己的血液和脊髓。孩子們從學這篇文章就有點欽佩胡適,這樣一個“愛的謊言”孩子們深信不疑,他們都紛紛表示以後買課外書,就買傳記文學。哈哈……真希望我的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高級閱讀!

借胡適的話,教育孩子們。在這節課快結束時,我拿着我剛剛網購的薛瑞萍老師的書對同學們說:“大家請看一看,這是胡適先生說的一段精彩的話,正好在我剛買的這本書的封面上,我讀給大家聽,大家把他這句名言記在書上更要記在腦海裏。‘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是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天的努力,必將獲得將來的大收成。你要相信,世間沒有白費的努力。——胡適’記下來後,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這句話背過。”孩子們沒有用上一分鐘就都把手舉起來了。我藉此機會教育大家,反思自己的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再想想自己怎樣奮鬥自己的將來。

也許我追求的目標較低,這節課下來,我反思來反思去,還是覺得比較成功,當然是於我昔日的語文課堂相比。我相信自己和孩子們教學相長的。

加油,我的孩子們!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8

首先,文本解讀不夠獨特深刻,解讀的角度也不夠新穎。沒能真正體現教師的個性解讀,也就沒能更高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體驗。這堂課僅僅圍繞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來體驗和品讀,過於平面和膚淺;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進入課文的設計也較直接。然而,我雖然認識這一點,卻因爲自身解讀能力的限制,讓學生還是始終停留在文本的淺層進行閱讀和感受,最終使這堂課顯得平淡無奇。由此我深感一名語文教師提高自己文本解讀能力的重要性,這真是任重而道遠。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入地鑽研教材,更要廣泛地閱讀來豐富自己的內涵、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只有這樣,在課堂上纔會出現教師獨特而深刻的解讀,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情感。

其次,主要問題的設計不夠新穎,缺乏深度。整堂課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在作者的心中這是一種怎樣的做人訓練?”“母親與家人相處時,作者感受到什麼?”顯然這兩個問題形式的區分度不夠,難度不高,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這樣就很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對第二部分的品讀也就達不到一個高潮。然而,在這堂課整個準備過程中始終找不到一個最佳的主問題,我想課堂呈現的.一些不足就是問題的設計不佳造成的。看來一堂課的成功關鍵是問題設計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新穎而有深度的,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和思維興趣,能真正起到“點燃”和“碰撞”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一些並不成熟的反思,一方面是爲了梳理自己在這段時間裏的一些思想碎片,能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得到同行們的指點和幫助。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9

我教完胡適《我的母親》一文,感想較多。

首先,課文的主題非常貼近學生實際。課文以質樸真切的敘述語言,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一位既普通又偉大的母親形象,很好地表現了母親那無比誠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每個學生對母愛的感受盡管不同,但這一血濃於水的.人間最愛在每個孩子的心中則是無價之寶。

其次,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進行教育教學。在上課前,我讓學生如實地介紹自己的母親的性格:有說溫柔善良的;有說焦躁潑辣的;有說任勞任怨的;也有說沒有主見的……學生衆說紛紜,引得大家捧腹大笑。然後,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以感知文意,進而在老師的點撥下歸納文中的母親性格。由於有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大家分析胡適母親的性格時絕大多數同學顯得得心應手。

最後,我在總結語中這樣說道:“如果我學得了不拿別人一針一線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丁點誠實守信的好品德,如果我能理解人,尊重人——我都得感謝我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慈母。”看着同學們伸頸、側目進而微笑的神情,不言而喻,大家的心田都被深深的母愛所滋潤了。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0

教讀散文時作爲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的眼睛盯着用得準確生動的動詞、形容詞或副詞,可是,有時關注一個不起眼的甚至會讓人遺忘的詞語也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

在教鄒韜奮先生的敘事散文《我的母親》一課時,我把課文反覆通讀了好幾遍,這次我發現了一個以前從未關注過的細節——“妹仔”一詞。課文是這樣寫她的:

“母親喜歡看小說,她常常把所看的內容講給妹仔聽。她講得娓娓動聽,妹仔聽着忽而笑容滿面,忽而愁眉雙鎖……”。這個“妹仔”究竟是誰?和鄒韜奮是什麼關係?我很想弄明白。

文下注釋說“仔”(方言)小孩子,那當然應該是鄒韜奮的妹妹了。可是似乎又不對,因爲下文還有這樣的文字:“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悽慘的情形,她們兩人便都熱淚盈眶……那時的.我立在旁邊瞧着,莫名其妙,心裏不明白她們爲什麼那樣無緣無故地揮淚痛哭一頓。” 如果是鄒韜奮的妹妹,那麼他身爲哥哥怎麼會聽不懂母親講的故事而做妹妹的卻聽得如此動情動容?顯然不能想當然地把“妹仔”猜測成是鄒韜奮的妹妹。

後來我查閱了資料,很快的我查到了,原來 “妹仔”不是鄒韜奮的妹妹,而是母親由孃家帶來的一個青年女僕。

於是我決定把這個容易被大家遺忘的字眼——“妹仔”以及查閱的經過跟我的學生們說,結果課上學生們和我一樣有了不一般的收穫……

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有時候要善於去發現一些細節,並且不輕易將它放過,這樣對作品的把握和理解將會更準確、到位、深刻。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1

教學本文時,我有意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如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換位思考、拓展延伸、發展其健康的個性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嘗試。如課前讓學生做好預習課文、查找相關資料等準備工作,不但培養了學生主動蒐集整理資料、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還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第一節課開課時的故事導入,不但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氣氛,還喚起了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奠定了學習新課的感情基調。第二節課合作探究的幾個問題,就是在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的基礎上,由教師整合了學生髮現的問題的結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深入思考,善於質疑的能力。

特別是第三課時的學習,嘗試性的運用了拓展遷移的方法,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開來,讓學生在“鑑賞母愛”、“暢談母愛”、“體悟母愛”、“抒寫母愛”等環節的學習中,學會由此及彼,換位思考,感悟形式多樣的母愛,不但水到渠成的培養了他們作爲家庭一員的`責任感,還潛移默化的幫助他們形成了尊重父母、關心家人、珍惜幸福的人生態度,很好的完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

另外,在主題探討方面,我也大膽的引領學生做了嘗試性的努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於這篇散文涉及的內容很多,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啓示也不同。對此,我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結合現實去思考與實際相符的東西:①作者是一位教育家,通過對自己單調乏味的童年生活的描寫,是否也間接的批判了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寫母親早期對“我”做人方面的教育的描寫,是在揭示家庭教育對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說明了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心理髮展的影響是巨大的、長期的,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②“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可見,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嚴愛結合,以“嚴”導其行,以“愛”溫其心,方能使其健康成長,等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和思考,既體現了教師合理引導的重要性,也體現了語文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特點。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2

胡適對母親的愛、母親對他的愛滿溢於全文,這是學後的最大感受。雖然作者的筆調很平實,並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與歌功頌德,但是正是因爲它的平實,所以才令此篇散文的光彩持久、柔和。看到他的母親想到自己的母親,雖然我現在早已成家,但她對我的關心更甚從前,每個星期的吃、用都是她準備好給拿來。昨天是二月二,打電話說給送糖豆。我說太冷別送了,但她堅持。我知道拗不過她,下午頂着風和爸一起除送來糖豆還有調好的餃子餡。我無言,這就是一個母親對子女永遠的牽掛與愛吧。愛,這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是我們感情中最最寶貴的發自內心的情感,是我們生命中完整的一部分。

我想如果一個人缺失了愛與被愛,那麼他的人生會有多麼的的遺憾與不堪啊!在胡適平實的筆調中見識了世間偉大母親的一種,這使我更加地珍惜、感恩現在的生活與所擁有的一切。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3

曾有一位老師這樣說:“課不新就不要拿出來。”是的,循規蹈矩、平平淡淡的課有什麼必要給人看呢?反思我的課確有獨特之處,但與幾位教師相比,真的很難說出一個“新”字來。

首先,文本解讀不夠獨特深刻,解讀的角度也不夠新穎。沒能真正體現教師的個性解讀,也就沒能更高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體驗。這堂課僅圍繞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來體驗和品讀,過於平淡和膚淺;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進入課文的設計也較直接。然而,我雖認識這一點,卻因爲自身解讀能力的限制,讓學生還是始終停留在文本的淺層進行閱讀和感受,最終使這堂課顯得平淡無奇。由此我深感一名語文教師提高自己文本解讀能力的重要性,這真是任重而道遠。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入地鑽研教材,更要廣泛地閱讀來豐富自己的內涵、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只有這樣,在課堂上纔會出現教師獨特而深刻的解讀,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情感。

其次,主問題的設計不夠新穎,缺乏深度。整堂課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在作者的心中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母親與家人相處時,作者感受到什麼?”這兩個問題難度不高,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很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然而,在這堂課中始終找不到一個最佳的主要問題,課堂呈現的一些不足就是問題的設計不佳造成的。看來一堂課的成功關鍵是問題設計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新穎而有深度的,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和思維興趣,能真正起到“點燃”和“碰撞”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一些並不成熟的反思,一方面是爲了梳理自己在這段時間裏的一些思想碎片,能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得到同行們的指點和幫助。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4

教罷胡適《我的母親》一文,頗多感慨。作者的母親,一個備受生活磨難的舊中國婦女,她對“我”教之嚴,愛之慈。作者以飽蘸深情而又質樸的文字,抒寫下兒子對她的尊敬、感激,讀來確實讓人淚眼朦朧。胡適母親馮順弟,出生安徽績溪的農村,是一個普通的女性。年輕時不幸喪夫,年紀輕輕就擔負起了大家庭的重擔,作者說“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調和家庭矛盾,忍辱負重,苦心經營,對兒子嚴慈相濟,言傳身教,令人感佩!這個女人不尋常,她是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的母親,她是北京大學校長的母親,而她本人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村婦。文中有兩個細節:“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着臉,咬着嘴,打罵小孩子出氣。我母親只忍耐着,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就不起牀,輕輕的哭一場。……奇怪的'很,這一哭之後,至少有一兩個月的太平清靜日子。” “我家五叔是個無正業的浪人,有一天在煙館裏發牢騷,說我母親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麼好處給他。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裏,她氣的大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什麼好處。直到五叔當衆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對待不同的人事,作出不同的哭泣,這裏面大有學問。受了兩嫂子的氣,母親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時,輕輕的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如果大哭,則顯得有失家長(後母)身份,不夠穩重,往後就掌管不住這個大家庭了。聽了五叔的牢騷話,她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寡婦門前是非多”,一句輕薄的話可能就惹得一身騷,事關名節,所以要大哭一場,大鬧一場。如果在這個時候輕輕的哭,就顯得懦弱好欺負,就是等於默認了自己有過失節行爲,客觀上還助長了五叔的囂張氣焰,是非常不恰當的。通過這兩個細節描寫,一方面我們感覺到胡適寫的自傳具有“實錄”的特點,真實,不隱惡,不避家醜,語言得體(旁白:宋丹丹——那傢伙,那是相當得體的啊!);另外一方面,我們感覺到這個女人實在太有智慧了,眼淚裏面所隱含的鬥爭的策略,使之成了一種的威懾力強大的武器,簡直是以柔克剛,無堅不摧了。課堂上,讓學生比較兩處的哭泣的細節,完了,我總結道:女人的眼淚是一門藝術啊!聰明的女生要學會,聰明的男生要領會。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5

《我的母親》是蘇教版八年級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其單元的主題是至愛親情,因此,本課以學生的閱讀活動爲主,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感情活動中體會、理解、感悟母愛親情,本教案把“領悟至愛親情”確定爲第一教學要求,把“分析四件事例把握母親形象”和“截取法的應用”確定爲第二、第三點教學要求,基於新課改精神,我儘量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緊密結合,相互滲透,不放棄字詞,文學常識等基本知識,也兼顧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更要突出母愛與愛母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考慮到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①概括母親形象,學會截取法;

②體會母愛,培養學生對母親感悟的理解。教學難點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我抓住重點,按照導入母親——感知母親——研讀母親——探究母親——理解母親,順利地引導學生品析母親形象,成功地在品味語言中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整節課堂,學生能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體驗。

本節課的教學手段以多媒體爲主,多媒體制作講究實效,不擺花架子,不代替學生的閱讀,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在講授這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採用“先學後教”的方式,課上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展開思維,去體會、理解、感悟、反思,在閱讀方法上加以引導,設計了粗讀、細讀、精讀、聯讀的閱讀活動。旨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由教師包辦。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需要我們爲師者切實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上課前能主動認真地閱讀課文,從而減少課堂上閱讀的時間,效果會更好,我想以後的工作中,真的應該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