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39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將心比心》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

本次我選擇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經過自由閱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到達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我感動的語句畫出來並寫出感受,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聽課教師們的肯定。可是在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將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着想。但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忙奶奶開門,是期望自我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景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期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忙別人是期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忙。這與我們平常經常所說的幫忙別人不求回報有必須的距離。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而不造成這種誤解所以最終的總結應當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個人認爲文章雖然講了兩個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愛幼,但我們在講授時不能僅限於文本本身,就將主題定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上,這樣的思維方式太侷限。會不會在引導上有誤讓學生覺得僅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將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齡段的人是不是就能夠不必了呢所以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角度。卻和老教師們的思路不一樣,我應當在日後怎樣去處理這些類似問題呢

二、課前,我雖然意識到應儘量避免一些問題。但在教學中,由於教學機智不夠,還是出現了很多遺憾。如,請學生說說生活心比心的事情時,時間不夠,不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出現的突發問題也沒有及時的予以迴應和糾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時間來解釋和引導學生的思路,相信對學生理解“將心比心”會更有幫忙。

看來,教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後的教學中,吾將上下而求索!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樣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爲略讀課文也應當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於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所以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着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本事,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終在教育意義上,我想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必須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教師的我,經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2

《將心比心》是一片略讀課文。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寫起,它反映的卻是人們的道德思想問題,意在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帶着“什麼叫將心比心”這個問題,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採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應如何去做。

課文中講到一位阿姨爲老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等老奶奶過去後才鬆開手,我抓住時機問學生:“她爲什麼會這樣做呢”問題一提出,平時表現一般的一個學生這樣回答:“阿姨的媽媽和這位老奶奶的年齡差不多,她只期望遇到這種情景也有人爲她開門,阿姨這樣的`目的既能喚起人們多一份關心和一份關愛,又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禮貌。”這位阿姨的一舉一動告訴我們什麼呢這位同學之後回答:“說明阿姨心靈純潔,心地善良,是多麼的善解人意、關心他人啊!”與此同時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裏,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將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世界會變得更完美。

兩個事例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物我一體,將心比心。

學完課文,我讓同學們做了這樣一個選擇:“對你而言,此刻需要的是(請選擇:關愛、寬容、理解、鼓勵),因爲。於淼及許多孩子選擇了“鼓勵”,原因時“每當我做錯事受到批評時,心境就異常緊張,後面的事都會搞得很糟糕。”還有很多其他選擇,最多的是“鼓勵”其次是“理解”“寬容”。

看到這樣的答案,我陷入了沉思,我們成人也會有這樣的情形,上班遲到了很羞愧地繞着領導走,工作有疏漏心裏戰戰兢兢或慚愧。往往這時,領導的一句旁敲側擊,我們便立即對號入座,心裏的那份忐忑疾速增稠,最終濃到“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程度。心裏的那份惶恐不安可見一斑。

然而,如果此時我們遇到一位寬容大度、頗有韜略又明察秋毫的領導,事情便會“柳暗花明”有了新的轉機。本人有一回就遇到了這樣的“好事”,那天陪婆婆去醫院檢查,回來晚了,恰遇領導迎面而來,我正想着從哪繞過去,領導笑着過來輕輕地說:“家裏有事了是不是婆婆又病了”一句話讓我溫暖到如今。看來,一句寬容鼓勵的話比一千次責備、批評收效更甚。從那以後,我總是想盡辦法處理好工作和家事間的關係,再未因家事而耽誤工作。

推己及人,對孩子們更是這樣。平時,我對淼兒是有些苛刻,以致於孩子曾有一次囁嚅着對我說:“媽媽,你是不是有什麼煩惱啊不然爲什麼這麼煩躁“的確,我常對淼兒橫挑鼻子豎挑眼,也許因爲是自我的孩子,感覺她的一點兒過失我都不能容忍。晚上,我蹲下身來告訴淼兒:”其實,在媽媽心裏你一向是最棒的。此刻是,將來還是。只是,媽媽把這份表揚、鼓勵分開了、掰小了,因爲怕你驕傲。是媽媽疏忽了你的心理需求。今晚,你要求獨立完成作業很好,可是,你告訴媽媽你將怎樣完成對自我先提出要求,好嗎”淼兒信誓旦旦告訴我:“多思、多讀、多記,書寫工整,行動果斷,決不拖沓。”

那晚,我沒有再多說什麼,只用鼓勵的眼神關注着淼兒。那晚,她的作業寫得很工整、很認真、用時很短。

其實,世間事大抵如此:留有餘地,海闊天空;以退爲進,收效更佳。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到達整體的完整。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

第三,作爲排在本單元最終的略讀課文,我注重發揮其承上啓下的作用。開課時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結束時,又引導學生對整組課文進行簡單回顧,並安排課後練筆,使整個單元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我想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必須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教師的我,經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以往我們也做過學生,也明白當學生的辛苦,此刻我們是教師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也許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當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所以,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能夠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教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也就歡樂多了。

一篇簡短的課文確讓我們師生都懂得如何去爲別人着想。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4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教學策略:大膽放手,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自由閱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1、學生自己查字詞典理解“將心比心”字面上的意思。

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己感動的語句畫出來並寫出感受,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聽課老師們的'肯定。但是在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2、自學課文,弄懂課文用什麼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含着的意思的。

(1)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

(2)護士在爲母親輸液時,兩次扎針都沒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親攔住了,還說了一些鼓勵和關愛的話,讓“我”和護士都很感動。

兩個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愛幼,,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從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後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當我問起學生對課題的理解是,他們告訴我是“換位思考”,看來這個詞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已經遇到過了。我讓他們找出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說說爲什麼?我進一步問,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爲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最後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談自己對將心比心的理解,說得很好。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然而在教學中我也發現自己存在一些問題,學生髮言不夠積極,參與發言的總是那一些,我想這是我應該繼續關注的問題,另外讓學生多讀,在自主閱讀中獲得體會。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6

本文以“將心比心”爲題,以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爲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我的自學提示下自讀感悟:文中講了幾件事?分別寫了什麼?哪裏讓你比較感動?在回答中,很多學生都能把兩件事說得很清楚,爲了訓練學生概括能力,我側重指導用“誰+幹什麼..”的句式,指導學生概括的精煉,明瞭。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說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爲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在當堂反饋環節,我以練習冊一(2)爲載體,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可是多數學生對“將心比心”的意思卻難以準確概括,我想可能是課堂上的拓展不夠吧?原計劃讓學生自己結合書中的事例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碰到這樣的事情,如:看見小朋友摔倒了會上前扶一把,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愛護小朋友.....但擔心語文課上成思品課,還是省去了這一環節,結果多少有些遺憾。

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曾經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現在我們是老師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也許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因此,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也就快樂多了。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7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感慨頗多。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

曾想,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過去我們也有令老師頭疼的時候,也曾對着作業喊累,也有偷懶的時候,當然還少不了犯錯……現在我們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師了,慢慢地這些經歷也就淡忘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也許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也就快樂多了。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8

常常聽到這樣的對話:“這篇(略讀)課文我用了兩個課時才上完。你呢?”“一個課時。略讀課文嘛,學生讀讀說說就行了。”我想,前者是將略讀課文的教學等同於精講課,後者則是將略讀課文忽略了。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關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教學用書》有明確要求:

一是內容上,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我想,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因此,我這樣設計了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將心比心》的教學: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讀通讀順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默讀記敘這兩件事的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2、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交流讀後感受,教師引導重點探究以下問題:讀母親平靜的話,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在哪裏?母親又是怎麼鼓勵護士的?她爲什麼能這麼做?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5、多種方式讀課文最後一段,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總結專題

1、創設情景,模擬對話,說明“將心比心”:

⑴ 公共汽車上,一位少先隊員給老奶奶讓座。

⑵ 公路邊,你看見一位老爺爺正在植樹。

2、對本組內容進行簡單回顧。

3、小練筆:

寫在做人處事上給你啓示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

第三,作爲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我注重發揮其承上啓下的作用。開課時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結束時,又引導學生對整組課文進行簡單回顧,並安排課後練筆,使整 個單元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真正增加語文知識的含量爲目標來教學,這樣才能教學得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9

在這次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們四年級選的是《將心比心》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課文通過記敘兩個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啓示人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將心比心,尊重老人,關愛孩子,讓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我是排在最後一個講的,聽了前幾位老師的課之後,讓我越來越迷茫了,這幾個老師整節課以分析故事內容爲主,讓孩子講故事。課後,我又一次拿起了語文書,細細的讀了幾遍課文,認真的鑽研教材,在腦海中醞釀着教學思路:如何能使學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爲他人考慮呢?怎樣才能昇華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呢?

“體驗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我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我摔倒的情景,看看孩子們如何去處理?我間接的把我的思路告訴了其他的語文老師,希望他們能配合我一起演這齣戲。

第二天我就要講課了,我感覺這個方法不太合適,這不是明擺在欺騙學生嗎?剛好我們班張賀同學生病了,我以這個事實爲情景效果會更好。於是,我又推翻了原來的設想,重新設計了這節課。

導入:今天我的心就如這燦爛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昨天我告訴大家,張賀住院了,今天咱班的很多孩子就從自己家裏拿來了水果,想要看望他,真讓我感動。如果此時張賀知道了,會更感動的'。大家的這份心意我先替張賀謝謝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我們的心會更加溫暖的。

自主學習:學生自學,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的1、2、3題。

品讀課文:找出文中讓你感到最溫暖的句子,這些句子是通過什麼描寫方法表達出來的,做這些事他們都想到了誰?很自然的引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互動:

1、說說誰在班上幫助過別人,說明具體的事

2、誰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大膽的說聲“謝謝“

3、讓孩子現場給張賀打電話,說出祝福。

課堂小練筆:給張賀寫賀卡

課堂小結:揭示課文主題: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教師總結:(此處配音樂)孩子們,將心比心,我們的心靈會更加美好,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寬廣,我們的生命會更加精彩,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整個教學環節在我大腦中放映的好幾遍,上好這節課,我信心十足。

上課了,孩子們的狀態很好,各個環節進行的都很順利。到互動情節了,我有些緊張,因爲事先我沒有和張賀的媽媽溝通,不知道打電話會能否順利。我轉身走向講臺,想要去拿放在講臺上的手機,和 電話號碼。走的有些快,忘記了錄播教室的講臺了,(教室裏是沒有三尺講臺的),剛要去拿手機,腳一下子踩在了講臺的邊緣,另一隻腳也懸空了,只聽“撲通“一聲,我整個身體狠狠的摔在了講臺上,腳踝和右腿膝蓋劇烈的疼痛,我咬着牙,摸着腳踝,盡力穩定自己的情緒,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疼痛難忍的我漲紅了臉,我好恨自己不小心,在學生面前丟大人了。眼看一節成功的課就要完成了,在這節骨眼上出了這樣的岔子。疼痛加委屈淚流滿面。我打算宣佈下課,下節課繼續講。就在我放棄的那一瞬間,孩子們一下子擁了上來,“老師,你沒事吧?”“老師,摔到那裏了,很疼吧?”“老師,我們來扶你。”……一句句稚嫩的,關切的話語,像春天的雨露灑進我的心田,我又一次落淚了,百感交集。這股力量使我堅強的站了起來。深深的向大家鞠躬表示歉意,表示感謝。我就將機就計,讓孩子們以剛纔我摔倒後,所發生的事情寫一篇小練筆,抓住動作和語言描寫現場和人物。很快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小寫作誕生了。孩子們都能通過心理,動作和語言描寫刻畫出了感人的畫面。最讓我感動的是兒子的肺腑之言:老師的眼淚 老師正在給我們講課時,不小心摔倒了。老師哭了,因爲她的腿摔疼了,這是鹹鹹的淚;老師哭了,因爲其她的老師都很關心她,她很幸福,這是甜甜的淚;老師哭了,因爲同學們都在擔心着她,她感動了,這是暖暖的淚。我希望老師以後做什麼事小心一點,希望她快點好。

孩子們習作是成功的,祝福是真誠的。我的疼痛成就了這次成功的習作,因爲疼痛是最真實的。人生也是這樣,失敗時讓我們痛,痛了,才能觸及我們的靈魂,才能讓我們奮發向上。只有疼過,纔有痛的滋味。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0

今日,作爲新教師的我理解了教研室教師的聽課指導。本次我選擇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到達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我親切自然的教學語言、大方得體的教態、適當有效的評價、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陳教師的肯定。可是在磨課、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樣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爲略讀課文也應當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於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所以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着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本事,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終在教育意義上,我想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必須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教師的我,經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

第三,作爲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我注重發揮其承上啓下的'作用。開課時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結束時,又引導學生對整組課文進行簡單回顧,並安排課後練筆,使整個單元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曾經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現在我們是老師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也許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因此,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也就快樂多了。

一篇簡短的課文確讓我們師生都懂得如何去爲別人着想。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2

《將心比心》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將心比心”爲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學習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人與人要寬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關心他人。

本文是思想性很強的.課文,又是略讀課文,我們很容易停留在瞭解思想內容地層面,上成思品課,忽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在具體教學中,我讓學生初讀感知大意、瞭解語言表層意思後,就單刀直入,讓學生披文入情,重點交流第二件事:如果你親身經歷着這件事,你的心裏也會感到溫暖和感動的,對嗎?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並要求邊默讀邊做記號,寫寫批註。根據學生的自學進行交流,臨到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感情。例如:在“幫助推門”事件中,我抓住“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鬆開手。”這句話。從“沉重”、“一直”、“才”三個字眼着手,讓學生想象:如果不是一直推着門會發生什麼事情?奶奶受幫助後,會怎麼說?在想象訓練中,使學生體會到阿姨想他人所想,善待他人,關心他人的人格魅力。

從語言入手,讓學生學習語言、揣摩與品味語言,強化語感訓練,方能使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心田,從而既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人文關愛,又學習到了作者獨具匠心的表情達意的言語技能和技巧,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3

《將心比心》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兩個小故事寫起,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它反映了人們的思想道德問題,目的在於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本文是略讀課文,適宜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我採用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以組爲單位自主學文思考解答:阿姨有顆怎樣的心?從那可以看出?要是你是那位阿姨會怎麼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針的母親,你會怎樣做?如果對那位護士進行責怪,甚至責罵,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學生在這些問題引導下去探究文本,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在討論中懂得了“ 將心比心” 的道理。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對將心比心的理解。還讓學生理解圖文後對這位母親寫幾句話。整堂課採用多種方法圍繞“ 將心比心” 層層深入,既讓學生懂得了文題的深刻含義,同時又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和寫作的能力。與此同時還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將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

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如:教師的激情不夠,致使課堂不活躍,學生朗讀聲音小,影響了教學效果。今後我要以先進教師爲榜樣,不斷改進提高。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4

一、每個單元都有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如何認識和體現獨立閱讀課文的價值,是閱讀教學的關建。

在《將心比心》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抓住閱讀提示、簡化閱讀線索、提高閱讀實效性的教學理念去設計閱讀方法,讓閱讀提示變成學生的學習方法,經過學生觸摸課文多次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在以後學習過程中拿到一篇文章以後,明白如何有重點,有層次地去開展閱讀,並能在必須的時間裏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所以,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就此課而設計,教師的教學過程應置於學生語文學習本事的獲得、學生學習語文習慣的養成這樣一個系統中;置於學生情感素養逐步豐滿的進程之中。所以,獨立閱讀課文的教學,教師一切教學設計都是爲着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學生是教師選擇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

所以在教學的開始以廣告故事《媽媽,洗腳》導入,揭示課題因爲這位媽媽的孝順讓我們打心眼兒裏欽佩她。媽媽爲婆婆洗腳的行爲潛移默化地也感染了孩子,父母的言行影響這孩子的言行。

從而導入到新課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我的媽媽,但在導入時,事先想好的語言卻沒組織好,把自我先給賣了先說出了感受,所以學生不明白還能夠從哪個角度去說,幸好有一個學生說出了將心比心,才讓我有了臺階下,所以以後在教學中語言必須要謹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中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課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讀書聲。此刻請自由讀課文三分鐘,在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完後告訴教師和同學,你明白了什麼?由於課間的耽誤,我班進課堂的時間延誤了有五分鐘,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把讀書的時間壓縮了,這朗朗的讀書聲在我的課堂中沒有充分的得到展示。

2、學生在讀文後能快速地總結文中感人的兩件事,並能用準確的詞語(溫暖)概括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裏有什麼感受?但在感悟課文,品味語言的讀文中讀的有一些蜻蜓點水,不紮實,沒有平時的讀中品文紮實。

三、成功之處是好在這篇課文較簡單,學生的悟性較好,儘管讀的不是很紮實,但孩子們能理解課文,算是沒有讓我在課堂上打咯。比如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鬆手”。(學生能品詞:沉重、一向)

(二)第二件事:感悟“平靜”中的母親當時心裏怎樣想的?

(1)領悟“不要緊,再來一次”這句話的不簡單。

(2)感悟第二次的“平靜”這是教學中我認爲應當抓住的重點資料,學生能充分的理解感悟讓我覺得較踏實。

(3)另外我覺得能緊扣環節,一步步升入教學,比如此刻我的心境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境就這樣嗎?

學生回答後,緊之後出示小練筆:原先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爲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我最終明白了:“。

四、以文化詩,昇華情感,把課文最終一段變成詩歌,既拓展了課文,又是對學生習作的提升。

經過這節課我只是粗淺地認爲略讀課文也應當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於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所以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着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的教學設計,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但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這一點想到了卻沒有走的更紮實,說明課堂中的掌控本事還有待以提高。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5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略讀課文,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自由閱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己感動的語句畫出來並寫出感受,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同時,因爲有一個問題讓我困惑:“將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着想。但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這與我們平常經常所說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而不造成這種誤解?所以最後的總結應該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個人認爲文章雖然講了兩個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愛幼,但我們在講授時不能僅限於文本本身,就將主題定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上,這樣的思維方式太侷限。會不會在引導上有誤?讓學生覺得只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將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齡段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角度。

在教學中,由於教學機智不夠,出現了很多遺憾。如,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情時,時間不夠,不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出現的突發問題也沒有及時的.予以迴應和糾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時間來解釋和引導學生的思路,相信對學生理解“將心比心”會更有幫助。

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