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工作計劃>

關於校本培訓工作計劃彙編5篇

工作計劃 閱讀(2W)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本培訓工作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校本培訓工作計劃彙編5篇

校本培訓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落實《上海市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與《徐彙區教育系統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要求,“聚精會神抓教學,滿腔熱情建隊伍,以人爲本謀發展”,打造一支“愛崗敬業、善於研究”的學者型、研究型教師隊伍,使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整合繼續教育、教研、科研等活動資源,邊實踐邊研究,努力營造良好的學校研修文化,不斷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素質,鞏固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與質量,特制定本規劃。

二、工作目標

1、設定校本培訓時段,豐富校本研修內容、拓展校本培訓途徑、完善校本培訓制度、形成校本培訓機制,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培訓模式。

2、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學,圍繞課程改革,圍繞素質教育,結合教師發展實際來實施校本培訓,切實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培訓質量。

3、深化教師基本功,從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五環節入手,有效強化教學常規。

4、加強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建設,發揮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的整體功能,打造“專業(專家)引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學習共同體,最終實現學習型學校建設。

5、加強與高等教育院校合作,探索與兄弟學校共建、最後實現共享共贏的發展思路。

三、實施策略

教師發展的有效實體是年級組、教研組與備課組,有效方式是校本培訓。

第一,設定校本培訓時段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規劃制訂完畢,各項校本培訓、研修啓動。各相關部門(政教主任、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結合學校《校本培訓規劃》、學校的學期計劃與學期重點工作(比如“三獎”評選),制訂切實可行的本學期實施計劃(全部採用項目表格式,見附件),重視校本培訓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形成年級組、教研組校本培訓特色,培訓、培訓內容從不同層面(市級、區級、校級、組級等)設定並實施。學期結束前總結一學期校本培訓、研訓實施情況,填寫《學分認定表》,匯兌上交,認定學分。

第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政教處、教導處、教研組結合學校《三年發展規劃》、《校本培訓規劃》與學校的學期計劃制定本學期校本培訓行動計劃;學期結束前(政教處、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等)總結一學期校本培訓、研修實施情況,填寫《學分認定表》,彙總上交,認定學分。論文、論著、優秀教案(教學設計)等成果編入我校《敬業集》,學校評選“校本培訓、研修優秀團隊”,表彰、獎勵。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各年級組、教研組等開展一次校級及以上級別的特色(年級組如主題班會、研討交流等,教研組如研修沙龍、課堂教學等)展示活動,並做好充分的活動後小結、反思工作,形成初步的符合學科特色的研修活動模式。特色研修活動方案及教師發言、論文入選《敬業集》。學校對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校本培訓與研修模式進行深入挖掘,用理論、規律進行分析,上升到理論與方法的層面。學期結束前各部門總結一學期校本培訓、研修實施情況,填寫《學分認定表》,匯兌上交,認定學分。論文、論著、優秀教案(教學設計)等成果編入我校《敬業集》。

第四階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第三階段的基礎上,發揮榜樣引領作用,認定優秀校本研修模式,評選、表彰優秀的校本研修團隊,宣傳學習成功的校本研修思想與方法,把校本培訓活動進一步深化,開展特色團隊研修活動模式彙報與展示,充分實現經驗輻射。學期結束前各部門總結一學期校本培訓、研修實施情況,填寫《學分認定表》認定學分。論文、論著、優秀教案(教學設計)等成果編入我校《敬業集》。學校增設獎項,增加獎勵額度。

第五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在第四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校本培訓與研修的各項工作,把校本培訓做精做細,形成學校特色。

第六階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深入總結前面校本培訓與研修工作的基礎上,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研修運行機制,使我校校本培訓與研修工作常規化。

第二,豐富校本研修內容

課程內容領域

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

研修課程

公共必修

專業必修

專業選修

通識選修

本體性知識

課程標準解讀、學科教材分析、試題分析等

學科發展前沿、學科方法、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條件性知識

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心理學、教育評價等內容。

教育理論(教育史、學習論、課程論)

實踐性知識

課堂管理策略、聽課評課等內容

教學設計

師生溝通技能、班主任心理疏導方法等

發展性知識

職業道德規範、職業發展規劃等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人文素養等

研究性知識

教育科研方法、行動研究等內容

案例研究、敘事研究

第三,拓展校本研修途徑

在《徐彙區“十一五”校本研修實施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校本研修模式(“課程式”、“專題式”、“課題式”、“活動式”、“讀書指導式”、“理論答辯式”“教師論壇式”“微格教研式”、“教育敘事式”、“網絡學習式”等)的基礎上,探索以下校本研修模式。每學期開學前,各職能部門負責人(政教主任、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等)根據上面的研修內容和下面的研修途徑填寫《華理大附中校本研修實施計劃》(見附表)

課程統整培訓。事實證明,課程統整是推進二期課改的有效方法,是極具操作性的發展內涵的有效方式,我們可以繼續通過《課程統整的理論基礎》、《學期課程統整指南》研製方法、學科課程目標解讀、多種版本教材的比較分析等培訓,使更多的教師學會課程統整,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教師內涵發展。這部分研修採用“專業引領、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講座學分認定表》或《徐彙區教師專題研修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集體備課。“聚集課改,決戰課堂”,每一堂公開課、駿馬獎、耕耘獎的參賽課,都以備課組或教研組爲單位開展集體備課,聘請專家(教研員、教學指導團成員等)進行磨課、聽課指導,以此促進教師的業務能力提高。以備課組、教研組或校際之間進行“同課異構”或“異課同構”嘗試,讓教師發揮個性特長,讓思想進行碰撞。這部分研修主要採用“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教學展示課學分認定表》或《徐彙區教師教學一是展示課學分認定表》、《徐彙區教師聽課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師徒結對。充分利用學校的局學科帶頭人、局骨幹教師資源,締結優秀教師與青年教師(以強帶弱、以老帶新、以特帶普等)的結對關係,促進他們共同成長。師徒教師簽訂師徒結對協議書,制定師徒結對計劃,開展有效的帶教活動。要求師徒教師每週互聽、互評一堂課,每月進行一次專業探討,每學期撰寫、修改兩篇教育文章,通過教學指導、問題探討、課題研究,促進結對教師教學相長、共同提高。每學年根據師徒教師的表現情況評選“優秀師徒”,提高活動實效。這是“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師徒帶教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校際交流。運用好校際聯動或其他校際專題交流方式,實現各校之間的教育教學互贏。嘗試建立學科校際沙龍,或利用徐匯教育信息網、教師博客等方式進行問題研討,實現共建共贏。這部分研修主要採用“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專題研修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教學視導。每個學期安排一個年級的教育教學視導,通過視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進教育教學。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教學一日展示課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教育教學開放日或開放周。通過向家長、社會開放我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通過家長的反饋指導與改進教育教學,讓家長參與學校發展,參與教師發展。

三類課程研發。研發三類課程,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進學生髮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需要,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實際教學相融合的一種有效措施。只有課程的實施者參與課程的研發與建設才能真正使課程成爲學生的生命活性課程。研發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爲主的拓展型課程,研發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行爲的研究型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研發,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這部分研修主要採用“專業(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課程開發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課題研究。學校以主課題《加強校本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二期課改學校實施的行動研究》《主動實施課程統整、有效推進二期課改》等統領其他研究課題,形成覆蓋各學科的課題研究網絡。主課題根據教師專業素養的具體內容,重點研究:

㈠幫助教師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㈡幫助教師提高主動發展意識;

㈢提高教師教育實踐能力;

㈣激發教師的創新精神。通過研究實現完善教師職業形象、應對課程改革挑戰、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課題實行電子化管理。爲每一項課題以教研組爲單位建設管理網頁,動態反映研究過程,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實施考覈管理,使課題網頁成爲學校課題管理的重要平臺,成爲與兄弟學校交流共享的前沿窗口。這部分研修採用主要“專業(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請專家講解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與方法,重點探索由教育教學問題到課題的研究思路與操作流程;其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課題研究學分認定表》或《徐彙區教師專題研修學分認定表》、《徐彙區教師論文、論著撰寫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班主任工作研討

設定專題,針對我校學生的成長需要(特別是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關的心理、道德品質、人文精神等),確立研修專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一個學期一個專題。這部分研修採用主要“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其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專題研修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班級管理特色研修。倡導班級管理有效而富有特色的方式,讓更多的班主任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特色;定期舉辦特色管理經驗介紹,讓更多的班主任脫穎而出。這部分研修採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其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論文、論著撰寫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教育敘事研究。選取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索的教育敘事研究。這部分研修採用“自我反思”的研修方式,最後寫成教育敘事研究的案例分析報告,其成果驗收以填寫《徐彙區教師論文、論著撰寫學分認定表》(見附表)爲主要形式。

以上內容的培訓,結合師德建設,最終使教師形成《徐彙區“十一五”校本研修實施指導意見》提到的實踐性知識與研究性知識。

第四,完善校本研修制度

所有的校本研修活動都可以變成教學的常規活動,把研修活動的內容逐步內化爲教師獨特的教育教學思想,然後外化爲教師的富有個性的教育教學行爲。

逐步建立校本研修的規章制度,實行定崗、定時、定人、定內容“四定”,在實踐過程中把制度完善起來。

定期上報研修方案與活動。教育學院師訓部每月10日收集各學校校本研修活動方案與實施結果,我校規定每月5日各相關部門上交各自的研修活動方案與實施結果,希望各部門準時上報,免得延誤學分認定。

每學年出版一期《敬業集》。《敬業集》是我校教師研究成果和理論提升與實踐能力的一種總結展示,近幾年,《敬業集》裏面的內容豐富,質量越來越高,反映了我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第五,形成校本研修機制

校長負責機制。我校校本研修,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要擔負起對學校的領導職責。校本研修,因其立足於學校的發展,從學校實際出發,充分開發校本研修資源,故而必須由校長負責。

目標計劃機制。我校在校本研修具體落實之前,制定出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然後由各職能部門根據具體情況再製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實施計劃,這樣就形成了我校校本研修的目標網絡體系。

激勵動力機制。以優化評價機制爲動力,從教師的思想品德、學識水平、專業能力、工作業績等方面,構建本校豐富有操作性與實效性的各種激勵機制,包括目標激勵、需要激勵、獎罰激勵、關懷激勵等機制,最後形成教師的自我激勵、自我發展機制。完善我校《教師績效考覈方案》與《獎教金條例》,學校設立多種獎勵項目與獎勵級別,獎勵那些在不同崗位上有突出貢獻的教師。

評價發展機制。建立教師教育考試或考查制度,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開展行動研究,將學校工作與研究過程融爲一體,解決實際問題;着力抓好課堂教學的優化,構建適應課改需要的“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體系”;爲教師搭建課改方面的交流平臺,促進教師的合作交流,互動發展。

後勤保障機制。做到“兩個加強”:加強計算機軟、硬件建設,校園網絡建設,供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備課和開展教科研活動;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爲教師盡力提供學習資源,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校本研修運行機制。上面幾個機制正常運行以後,校本研修的運行機制也就可以形成了。

每年、每學期具體的校本研修計劃由各相關部門負責,體現局領導要求的“分解到年,落實到人”,還能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創造性與針對性。比如,班主任的培訓與校本研修可以由政教主任負責,包括計劃制定、培訓與研修安排,等等。教師培訓可以由教導處、教研組負責,包括計劃制定、培訓與研修安排,等等,這樣,所有的校本研修運行機制都可實現常規化了。

校本培訓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依據《xx區教研中心20xx年工作要點》,結合我校“生活教育”特色發展需求和師生現狀,以打造具有xx基因的教師專業成長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爲根本,以“基於深度教學的八會習慣養成”爲研訓主題,以“教師發展學校”爲研訓基地,整合“四項行動”的推進,堅持研訓一體、融合創新,努力建設一支會生活、懂生活教育的生活化教師隊伍。

二、基本情況分析:

我校現有上課教師x人(含編外教師x人),其中x年以下教齡教師x人,教齡x年以上且35週歲以下x人,35至49歲x人(多集中於45歲以上),50歲以上教師x人。這樣一支趨於老化的教師隊伍,優點是教學經驗豐富,能較順暢地開展常規教學;缺點是青年教師少,名師數量少,教師學習力、創新力不足,工作缺乏幹勁、衝勁。通過校本培訓,要有效促進老、中、青不同層次教師的持續發展。

三、教師發展目標

1.教師發展總目標:會生活,懂生活教育

“會生活”直指教師的個人生活,即有品位的生活,有追求的生活,有趣味的生活等;“懂生活教育”直指教師的職業生活,即有規劃的生活,有研究的生活,有品質的生活等。兩者完美結合,構成教師的幸福人生。通過“教師發展學校”這一載體,努力實現教師生命價值與職業價值的高度統一。

2.教師發展分層目標:

將全體教師分爲新手上路型、青年成長型、優秀骨幹型、成熟穩健型四類,開展“育苗拔尖”工程,培養新生力量,打造名優教師,穩固中堅砥柱,形成四級銜接的人才梯隊。

①新手上路型——培土育苗——合格教師

培養對象:xx等,教齡不足3年的新教師。

發展目標:能站穩講臺、學生喜歡的合格教師。

培養方法:通過師徒結對等進行跟蹤培訓,從課標學習、聽評課、名師訪談、基本功訓練等方面,做好傳幫帶的培養工作。

達成指標:能較熟練地開展本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有較強的職業責任感,愛學生、愛工作、愛生活,朝氣蓬勃。

②青年成長型——加快成長——骨幹教師

培養對象:xx等,教齡約3-6年的青年教師。

發展目標:能上課、會研究的骨幹教師。

培養方法:提供豐富的省市區學習機會,提高學習力,促進快速成長;擔任“教師發展學校”站長等職,多壓擔子,多上課,促其課堂教學水平的迅速提升。

達成指標:課堂教學水平得到廣泛認可,開始在比賽活動中斬露頭角,工作熱情高漲,得到家長和學生的喜愛。

③優秀骨幹型——拔尖突破——名優教師

培養對象:xx等學科中青年骨幹教師,教齡約7-20年。

發展目標:課堂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市區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名師。

培養方法:充分提供各層次學習機會,促其不斷成長;充分發揮其專長及示範引領作用,擔任“教師發展學校”站長等職,在課堂教學、課程開發、課題研究、青年培養等方面壓擔子,促其個人成長,同時帶動隊伍整體發展。

達成指標:在專業領域內有較強的知名度,被評爲市區“教學能手”“名師”“學科帶頭人”等;有較強的帶教能力,被帶教者能迅速成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有成熟的事業觀和生活觀。

④成熟穩健型——專長髮展——專家型教師

培養對象:xx等業務能力強、成熟穩健的中老年教師,教齡約20年以上。

發展目標:有自己的專長領域、注重教學研究、教學質量過硬的專家型教師。

培養方法:根據其各自特點,認領重點發展項目,如課題研究、作文教學、寫字教學、信息技術整合等,提供學習與展示機會,做出單項成績,並抓好班級教學質量;做好師傅,引領青年教師成長。

達成指標:在某一領域內成爲公認的專家,工作態度、生活態度成爲青年教師的楷模。

四、教師發展學校課程開設

與“xx基因”“四項行動”培訓充分整合,設必修課、提升課、選修課三類課程,促進不同層次教師的發展。

五、課程運行與實施

(一)面向全體的必修課程

突出“精神家園”“生活課堂”“科研在線”三大站點功能,緊緊圍繞“八會”學科重點習慣,站點聯動,同頻共振,形成“讀——上——研”多維融合、一體發展的研究合力。

1.精神家園:深度閱讀,爲“八會”養成夯實根基

緊扣“讀用結合促習慣”的年度主題,以“深度閱讀六步法”爲閱讀策略,下半年科學設計、深化開展教師讀書工作。一是目標驅動,明確“讀以致用”目標導向,促進學校發展與個人成長的雙贏;二是主題閱讀,緊扣“深度學習與八會習慣”選書、購書、讀書;三是專家思維,在專家培訓引領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每日讀書分享”,開展問題激辯;四是嘗試運用,將讀書與“八會”課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讀以致用;五是回顧驗證,每月最後一週定爲讀用總結周,總結讀書收穫,撰寫實踐反思;六是糾偏實踐,開展“讀用結合促習慣”課堂大賽,將讀書融入到“深度備課、深度教學、深度研討、深度反思”中,體現讀以致用。

2.生活課堂:深度教學,讓習慣養成落地生根

以“導課在先、研課跟進、觀課評價”爲思路,以“讀用結合促習慣”爲主題,開展三項活動。

一是“向名師學深度教學”。通過讀書、看錄像課、外出學習、專家講座,向名師學習深度教學策略。

二是“和同事研學科習慣”。各學科要以“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爲策略,結合“單元課程綱要編寫”,備好課,上好課。結合優質課評比、常態課達標等活動,以賽代培,以賽促研,開展課堂教學深度研討活動,將讀的收穫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執教教師提交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聽課教師提交“課堂觀察單”,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自我反思。

三是“進班級評習慣養成”。課堂觀察團分成語文、數學、科任三個組,10月、11月開展兩輪駐班聽課活動,既評價班級,更要評價各教研組的學科習慣研究情況,作爲評價“優秀教研組”的重要依據。

3.科研在線:深度研究,讓習慣養成開花結果

以“‘八會’習慣的研究與實踐”爲總課題,開展個人、教研組、學校三個層級的課題研究,形成個人小課題——學科課題——學校總課題的課題研究羣。

學期初,組織各教研組開展“重點習慣養成的有效策略”大討論活動,在上學期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各學科習慣養成的目標、措施、成果,明確新學期研究計劃。

學期中,着重從“課堂教學”與“項目實施”兩方面展開深度研究,使習慣既能在每節課中常態培養,也能依託重點項目聚焦培養。以語文爲例,既要在課堂教學中全程培養“會表達”習慣,也要緊緊抓牢“生活作文”這一重點項目。做好各級課題研究過程性資料積累。個人填寫每月課題研究記錄單。

學期末,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展評活動,評比課題研究優秀教研組和先進個人。提煉優秀成果,積極向《xx教育》《xx教育》投稿。

(二)分層提高的提升課程

1.陽光地帶:圍繞“研學旅行”“家校溝通”“陽光心育”“習慣養成”四大模塊,開展班主任培訓,做到培訓內容模塊化、系列化。部分培訓內容在班主任層面的基礎上,擴大培訓面至全體教師,如研學、心育等。配合“八會”學習習慣,開展“班主任駐班”活動。

地平線:藉助“青藍工程”,指導年輕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成長計劃,圍繞“職業情懷與師德修養”“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班主任工作與育德體驗”“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團隊文化與特色認同”五方面的發展指標開展培訓。年底進行成長展示活動,評選年度“最佳新秀”。

3.網絡空間:一是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軟件培訓,45週歲以下能掌握電子白板科技、微課的製作方法,並能在教學中實踐應用,積極組織參加白板課件評比、微課評比、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大賽、一師一優課等活動;二是積極開展創客教育系列培訓,提高教師創客教育指導能力。

4.心靈花園: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心理健康培訓,開展向日葵活動,使教師擁有陽光心態的同時,提升心育能力。

5.創意空間:以“木創意”“裝置藝術”“創意編程”爲三大研究版塊,本學期突出“木創意”研究,形成木創意校本教材,在xx區“創客節”中展示獨特風采。

(三)滿足需求的選修課程

1.健康快車:繼續將每週一晚學後時間定爲全員健身日,繼續進行“瑜伽”“羽毛球”“乒乓球”“太極拳”訓練,以每週一次的體育鍛煉激發教師的健身意識,遠離疾病。

2.藝術殿堂:將每週四晚學後確定爲全員藝術日。繼續開設書法班、古箏班、電影鑑賞班。同時不定期組織教師到影院、大劇院觀看優秀影片或演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四、保障措施

1.需求出發。各站點在學員問卷的基礎上,從學員的需求和學校發展的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習菜單,爲教師專業成長提供足夠的空間和多元的選擇。

2.自主活動。學習菜單形成之後,各站點有組織地開展活動。站長全權負責本站點的課程設置、活動組織、學員考覈等,學校儘量減少行政干預,最大限度地權力下放。

3.評價表彰。學期結束,由教師發展學校的自主發展委員會對各位學員的學習情況進行審覈,評選優秀站長、優秀學員(設多種榮譽:最佳課程開發獎、教科研先進個人、課堂教學楷模、優秀班主任、最佳新秀等),舉行頒獎儀式,列入期末績效考覈。

xx市xx國小

20xx.9

校本培訓工作計劃 篇3

(一)課題的提出和意義

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是幼兒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我國的養成教育可謂源遠流長,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對後世的養成教育產生了長遠的影響。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經濟日益突起的時代,良好的行爲習慣已成爲現代人應具備的最起碼素質,良好的行爲表現也成爲測量和評價素質教育成果的重要內容和主要依據。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國外也曾有教育家這樣說過:"開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好的行爲習慣可使幼兒生活、學習自然有序、充滿生機,相反則會使幼兒一日生活雜亂無章,死氣沉沉,以至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由此可見,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髮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培養一代少年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是保證他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當前農村的幼兒,其父母或由於自身素質或由於工作等原因,無暇顧及孩子的行爲習慣培養,或者是隻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對幼兒的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系統的教育;而祖輩們則認爲: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其餘一切則讓孩子順其自然,無所謂什麼習慣培養。而孩子由於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還認識不到好的行爲習慣所帶來的好處。長期以往,孩子們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現了許多陋習:衛生習慣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飯前便後不洗手、不經常洗澡換衣服等);學習習慣欠缺(傾聽習慣、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完成老師的任務方面表現都不盡如人意);禮貌習慣欠缺(遇到生人不會打招呼、不主動問候老師和小朋友、髒話粗話到處滾、與幼兒有衝突時,不能用語言溝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決);缺乏應有的思想品德和社會交際能力(缺少同情心和有愛心、與同伴協商、合作能力差)……

因此,綜上所述,抓好孩子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顯得尤爲重要。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在未來三年中進行"家園共育,促進農村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的課題研究,旨在通過研究,營造出良好的家園共育的氛圍,促進幼兒園及周邊孩子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二)課題研究對象

楊樹林中心園(中班幼兒)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探索如何指導家庭與幼兒園配合,共同做好農村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工作。

2、明確農村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內容,並進行分類研究;

3、明確農村幼兒不良行爲習慣的形成原因及矯正策略;

4、初步探索農村幼兒良好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和原則

(1)研究方法:

a、行動研究法

按照提出問題、收集整理信息、擬訂計劃、行動實施和評價總結的總體步驟,真正實現行動爲研究提供實踐依據,研究爲行動提供理論指導的目標。

b、問卷調查法

廣泛收集教師、幼兒、家長以及社會對幼兒行爲規範的調查報告,併發放問卷,就幼兒家庭基本情況及幼兒行爲習慣方面的教育觀念、方法、教育內容等問題,對家長進行調查,並對問卷進行整理、分析,從中把幼兒的行爲、要求放在教育第一位,使不良的行爲得到及時矯治。

c、觀察法

教師不加任何干預,對幼兒在自然狀態下的活動及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和了解幼兒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d、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對班級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的一種方法。通過對若干個個案的研究,進行比較分析,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今後的工作。

(2)研究原則:

a、整體性原則: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有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幼兒園環境的影響,也有個人心理特點的影響。但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家庭和幼兒園的影響相對來說比較重要。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注重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的溝通,努力創造條件,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

b、主體性原則:幼兒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不管在家庭還是幼兒園,都要把幼兒放在主體地位,尊重、關心、愛護、幫助他們,引導他們形成良的好行爲習慣。

c、差異性原則: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同時,要注意個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幼兒間存在着個性差異,研究者要根據幼兒的不同類型,加強揚其長補短的訓練,以達到教育效果最優化。

(五)課題研究的措施

1、組織課題組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教育科研基本知識和關於養成教育的理論,使課題組人員能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研究,以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

2、課題研究人員要在認真學習先進理論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以期形成具理論含量的教育經驗。同時,密切關注國內同類研究的動態和成果,以利於在對照中明確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

3、把本課題研究作爲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本課題的研究納入幼兒園工作重點。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對於養成教育,我們的總體思路是:以培養幼兒的各種良好習慣爲主線,滲透於學習、生活、活動的每個領域之中,注重家庭、社會的支持和配合,爲幼兒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研究的重點

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內容很廣,我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a、突出進行做人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爲、文明習慣、文明語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等,也就是教會幼兒"如何做人",培養幼兒掌握必要的交往規則,提高交往能力,以及正確的處世態度和行爲方式,提高幼兒的社會化水平和社會適應性。

b、突出進行學習習慣養成教育。針對不同要求,採取多種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樂於和善於思考、總結的習慣;勤於自學的習慣;善於觀察、樂於動手的習慣等等,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c、突出進行生活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培養幼兒的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生活習慣,使幼兒懂得一些生活常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

(2)實驗的內容

a、通過幼兒園的家長學校和班級家長會以及其他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家長自身的意識,幫助家長了解對幼兒進行行爲習慣的培養的有效的方法,並指導家長能夠恰當運用。

b、根據研究的需要,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將從"目標、環境、方法、評估"四個方面具體進行。具體實施時,做到密切家園聯繫,讓家長切實參加到課題研究中來,從而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3-20xx、7)準備階段

1、組建課題的研究和組織,進行選題討論,並設計課題方案。

2、收集資料,加強專業理論的學習。

第二階段(20xx、9-20xx、9)實施操作階段

1、做好問卷調查工作。

2、運行操作,修訂計劃,繼續實施。

第三階段(20xx、9-20xx.12)總結階段

校本培訓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的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營造有利於教師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建設一支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良、教學技能全面、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適應新課程需求的教師隊伍爲目標,造就一支適應現代化教育要求的創新型、學習型、研究型高素質的新型教師隊伍。

二、工作目標:

1、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師業務學習的機制,提高教師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強化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2、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鼓勵教師多元發展。注重培訓教師的科技知識和技能,使全體教師能夠使用好電子白板、電子書包、智慧雲平臺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效整合利用優課系統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與水平,加強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聯繫,解決教師教學實際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和推廣教學經驗,提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紮實推進有效教學,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4、加強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教壇新星等優秀教師羣體,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引領作用。

5、通過12345向日葵培養模式,打造一支優秀的向日葵青年教師團隊,爲我校的教育發展積蓄力量。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強校本培訓的管理。把師資培訓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項工作爲突破口,切實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2、把握“兩個重點”,即“研與訓”、“教與學”。把教學活動與校本教研、教師專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集體備課、深度教學、常態講課、集中觀課、反思議課、評課上深入探討研究,引導教師積極建設高效課堂。

3、內部挖潛,擇本校之能人,訓本校之教師。啓用校內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骨幹教師作爲校本培訓的師資力量,發揮其輻射和示範作用,通過傳授課堂教學經驗,展示示範課,讓全體教師受益。

4、提高校本培訓的效率。嚴格按計劃執行,根據校內教研活動安排表,青年教師上一節研討課,骨幹教師上一節示範課。鼓勵教師採取老中青結合,平行班結合的形式,互相聽課,評課。繼續抓好青年教師培訓工作,定期檢查備課筆記、作業,查數量,查質量。

5、根據上級的培訓內容結合本校教師實際選擇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開展課程有效整合培訓、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應用相關技能培訓;深度教學、有效教學的培訓;中小銜接課題理論培訓,觀看名師授課實錄。

6、立足“校本”,狠抓“教研”,構建以課堂教學爲中心的校本研修機制,師訓、教研真正與課堂有機結合,做到“邊培訓、邊應用”、“樹骨幹、推典型”,以點帶面,真正指導幫助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真問題”,通過教師反思、學習、嘗試等步驟,逐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7、繼續發揮種子讀書人物的示範作用,以“師生同參與,學科門類全覆蓋”爲切入點,閱讀坊全面覆蓋,全校上下形成的品文坊、理書坊、書香苑、藝韻軒的讀書“發展共同體”分享展示讀書感悟。

四、具體工作計劃安排:

(一)全員培訓

1、專題培訓:

①邀請校外專家進行專題培訓。

②個人結合自己學科及專業特點自主學習。

(2)深度學習培訓:藉助教研員進行指導培訓學習。

2、課堂培訓:

(1)將課堂觀摩與課堂比賽相結合,組織系列活動。各組可將課堂內觀、賽課、電子書包課等活動相結合。

(2)進行問診式、研究式課堂教學活動。教導處將對部分教師的課堂進行問診;對骨幹教師的課堂進行教、評有效性研究,取得的優秀做法在全校內進行推廣。

(3)專家指導。邀請部分教研員到校進行主題指導培訓活動。

3、信息技術培訓:定期開展電子書包實驗研究,組織研討活動,組織老師參加“信息技術課堂大賽”和“優課”評比活動,從而保證更多教師能積極參與使用電子書包;開展優課系統使用與推廣的培訓;在智慧雲平臺上組織希沃白板課件、優課課件、動畫演示大師課件等高端課件的評比活動;在智慧雲平臺上組織“多版本教材有效融合的教學設計”評比活動,鼓勵教師在優課平臺上查閱各種版本的教材。

(二)骨幹培訓

1、外出學習。不定期組織領導、校骨幹教師外出培訓,參加市級以上培訓的教師要完成學習簡報,返校一週內上交教導處,學校會組織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彙報交流活動。

2、學校組織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的師徒結對活動。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每週對聽一節課。期末,骨幹教師要給青年教師寫成長鑑定。在指導青年教師的過程中,骨幹教師的業務也得到了提高。

(三)向日葵團隊培訓

1、細化落實:新教師報到之後,學校組織召開“迎新會”,對新教師的基本情況、家庭狀況、興趣愛好等進行全面瞭解,同時讓新教師明確學校工作制度、師德規範等日常工作要求,爲新教師的培養奠定基礎。

2、明確目標:結合我校青年教師培養目標:一年入門、二年過關、三年達標、四年優秀、五年骨幹,根據每位新教師的專業特長和任教學科特點,有針對性的指導新教師擬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和個人成長計劃,對新教師進行全方位培養。

3、加強培訓:

(1)夯實師德修養。新教師上的第一節課就是“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解讀。

(2)強化教學技能。組織新教師學習《新課標》,瞭解《課標》對教學提出的要求,指導新教師如何根據新課標來進行備課、上課。同時對新教師進行《怎樣理解教材及設計意圖》《如何認真備好課,如何紮實上好課》等專題培訓,使新教師進一步掌握了做爲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及課堂教學的技能,提高了新教師的專業水平。

4、師傅引領:根據每位新教師的不同特點,安排名師、骨幹教師或有經驗的老教師與新教師結成師徒。通過傳、幫、帶、導、評、教,切實加快新教師成長,實現師德、教學水平的同步提高。

5、課堂跟蹤:學科師傅全程參與指導備課、聽課、作業批改等工作。每週至少要跟蹤聽課兩節,並給出詳細的課堂評價。徒弟們將每次師傅的評課內容記錄在向日葵課堂診斷記錄表上,認真反思,對教學設計進行二次修改。

6、活動推動:

(1)五個一:每兩週一次課後札記、每月一次教材研討培訓、每學期聽一節名優教師錄像觀摩課、每學期上一堂“照鏡子”錄像課、每學期上一次彙報展示課。

(2)四項教學能力:一是教材梳理、二是進行期末試卷的題型分析、三是利用寒暑假時間精心備課,開學後進行模擬講課、四是進行教學單項技能賽(板書設計、多媒體技能、情境評課等)。

7、讀書悅享:學期中期舉行一次悅享會,並與朗讀相結合進行交流展示。

評價:

本學期,舉行向日葵以賽促訓的相關活動。

校本培訓工作計劃 篇5

爲全面推進我校教師校本培訓工作,提高教師培訓質量,更好地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學年培訓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縣教育局校本培訓規劃爲指針,結合我校實際,以課程改革爲契入點,努力營造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發展的學習氛圍,全面提升教師的人文素質和專業知識技能,進一步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二、培訓目標

1。新教師的培訓:針對新分配和調入的老師,學校組織全面培訓,快速提高新教師各方面水平,以便儘快適應學校工作。

2、本學年的培訓重點是“如何開發課程資源”,圍繞這個主題,學校開展一系列培訓活動。

2、加強教研組建設,激活全校教師參與教學教研活動的熱情,使各個教研組活動規範化、系列化和專題化,認真完成落實各項教學工作。繼續做好學校大教研活動,闢出專用時間上課研討。教師上課之前首先要教研組集體備課,幫助教師研究教材,設計可行地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先試上,修改教案後再上。努力提高每次活動地質量。各年段備課組,制定好學期計劃,定時間,定專題,定人員,嚴格備課制度,領導深入教師,加強指導,加以督查。學期末對教研組、備課組工作認真考覈。

3、加強學習聽課制度地執行。行政深入課堂,採用推門聽課制,分析常態化的課堂教學情況;教師中加強同行聽課,互相學習。

三、培訓對象

在職教師均須參加培訓和考覈。

四、培訓內容

(一)、進一步加強教師師德教育。

1。結合我校實際,談談如何加強師德建設。

2、請本校優秀教師進行講座。

(二)、教育教學研究的培訓:

1、加大對學校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積極開展教研組活動。開展“人人備好一節課,上好一節課的活動”,採用“個人構思——組內交流——達成共識——形成教案”的備課方式,形成資源共享、同伴互助下的教學研究力度。

2、進一步加強課題的開發和研究,在課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在家大研究力度,真正體現課題研究在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中的價值,並形成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中互動的新型教科研文化。

3、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的培訓:要求教師普遍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從而優化整個教學系統。學會製作課件,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新模式,探索在網絡下的新型學習方式。本學年還將請信息老師對教師進行網頁製作的培訓。

(三)、重視對教師的再教育,計劃採用以名師、專家引領爲主的集中培訓與分組探討、對話交流、個人自學、師徒結對等爲基本模式的分散培訓相結合,強調自主學習與反思,培養出多種類型的優秀教師。特別是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促進青年教師業務技能裏和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