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數學思維與國小數學》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1.67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思維與國小數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思維與國小數學》讀後感

作爲一名教師,我深切體會到無論是教學哪一門學問都要對這門學問有比較深入的思考,就像站在高處可以看得到更遠的地方,或者是俯瞰能夠把美景盡收眼底一樣。鄭毓信先生說從長遠的角度看,要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開拓視野,增強思維的深刻性。

在國小基礎教育中,教學新知識是以例題的內容爲教學的起點,對創設出問題情境有着比較高的要求,甚至有問題的情境串出現。我以爲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方法,但是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學會數學思維的首要涵義是學會數學抽象也就是模式化。

數學是模式的科學。這就是指,數學所反映的不只是某一特定事物或現象的'量性特徵,而是一類事物或現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質。所以我以前糾結於爲什麼這道題學生會了,但是相似的類型題學生還不會,這下子答案有了,其實是孩子的數學思維已經被忽視了。想象一下這種結果是相當可怕的。

也許寫到這裏不禁會想到了,爲什麼我們這麼強調情境,到頭來卻被情境所累,反而效果很差呢,鄭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幫助學生學會數學抽象的關鍵:應當超越問題的現實情境過渡到抽象的數學模式。數學教學必定包括去情景化、去個人化和去時間化。這種理論我第一次聽到,但是又覺得有道理,從鄭先生的哲學思維分析,可能對數學最根本的內在的本質有着非常深刻的領悟,所以才能達到自己自成一系的數學教學方式。

在此我本着學習的態度,在教學數學的課堂實踐中只能慢慢摸索。在這裏我們用一些數學的符號來代替文字,這樣的思維方式比較貼近鄭先生所說的去情景化,而且我覺得從直觀上來看學生也容易理解一些,今後在對規律的教學中也注重用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當然在數學的教學中不僅僅是一種思維存在,還有類比、分類、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等等都是一種方法,但是鄭先生又提出一個應當思考的問題:我們是否應當要求每個學生都學會數學地思維?我覺得這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效果,但是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存在的,在不同的程度上可以要求部分同學學會數學思維,如果有一天潛能生也能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了,那將是數學老師的春天。鄭先生提出更高的努力方向:由數學地思維到通過數學學會思維。這雖然要求高,但是卻讓我們很有信心去繼續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