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青春致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5.8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春致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春致讀後感

青春致讀後感1

原本在看過了辛夷塢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之後,一切雖然是有缺憾,但畢竟也不失爲一個好結局,因爲畢竟有比愛情跟重要的東西,有比愛情更真實的東西。雖然鄭微並沒有和自己最愛的那個人在一起,但她嫁的那個人也並不是不愛,並且也愛她,這樣已經是夠幸運的事情了。

這本書已經前前後後看過不下五六遍了,可是並沒能完全放下。是否我們終將經歷那樣一個成長的過程,蛻去純真,蛻去不顧一切的勇氣,也蛻去了自己最沒心沒肺的笑容。這些美好的東西難道註定是要掩埋於時光之下嗎?

雖然我從來不是像鄭微大學時那樣的天真無憂的女孩,或許阮阮和長大以後的鄭微跟我比較相似吧,可是我畢竟是羨慕鄭微那樣的“有什麼是我得不到的”“愛他就應該去追”那樣的傻氣和勇氣。

在真正地長大之後,我們少了那樣的.不顧一切,學會權衡,學會比較,學會保留,在是怎樣都回不去最初,在經歷過纔會明白,物是人非是怎樣一種徹骨的痛,那樣一種無力感。

說起無力感,正是在長大之後才發現自己能改變的事情,能做到的事情,能許諾的事情越來越少,那樣一種欲罷不能,欲求不得的感覺,比之揪心絲毫不過。

陳孝正何嘗不是這樣一個已經“懂事”的人呢,所以他最後纔會沒有因爲感情而放棄出國留學(只是在番外中才得知原來是曾旒的爭取才讓他又失而復得了之一機會,只能感嘆造化弄人吧)。然而靠着一個交易換得的好的前途又能夠帶給他什麼呢,他依舊得不到幸福,曾經以爲那是他想要的,可是得到之後呢,依舊想要找回鄭微,可是沒有人會一直在原地等着你,一切彷彿命中註定般,他一次一次地讓鄭微等,最終就像去圖書市場那次一樣,他生完氣轉頭回來找她她已經不在,愛情經不起這樣一次一次的等待。曾經鄭微以爲,如果我付出十分他只回報五分的話那我就付出二十分,他就可以回報十分,可是總會有累得那麼一天,總會有想要轉身的時刻。他讓鄭微再等他三年,等他能給她一個好的生活,可是重要的從來都不是這些,問題從來不在此,因爲她從來都不會是那個最重要的,以前不是,以後依舊不會是。

可是我看到了番外,陳孝正離婚了,而林靜也因爲工作的關係常年不在鄭微身邊,我開始懷疑,林靜真的跟陳孝正不一樣嗎,雖然男人的事業很重要,可是家庭也是一樣,不應該厚此薄彼。他們的區別究竟在何處呢?

陳孝正問她等一個人三年和等一個人或許是一輩子有什麼區別,就像她所說的一樣:“ 當然有區別,我等他一輩子,但我知道我是他的一部分,但對於窩囊廢而言,我等他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也永遠只是他藍圖上可以修改的誤差。”

陳孝正依舊固執地想要搭建自己心目中那個完美無缺的大廈,可是就像他自己所說的一樣,我一直很爭氣,可爭氣有用嗎,爭氣能讓我幸福嗎。

我很喜歡辛夷塢的一句話,也就是求仁得仁。願賭服輸,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沒什麼好值得忿忿不平的,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睡一覺,太陽明早還是會升起來的。

青春致讀後感2

青春的歲月,誰都有過的迷茫,不論歲月多麼荒誕,我們都始終要經歷它。雖然當我們遇到的時候,有些迷茫有些傷感,甚至有時候有點顧裝的成熟……劉同,一個奮鬥小青年的逆襲人生,

150萬字的北漂記錄,跨度十年自我對話,給我們這些正處在青春的孩子,有了一個人生逆襲的榜樣。因爲年輕,所以沒有選擇,只能試試,就算我們沒有未來的十分把握,但就是需要搏一搏才能明白人生的精彩

要把快樂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裏,其實每個人都不曾因爲苦而放棄,只會因爲扛而成長。今天我們輕鬆了,並不是生活越來越容易,而是我們越來越堅強

每個人在那段青春的歲月裏,都有美麗卻無可言語的夢,就像陽光下的泡沫,堅持自己才能綻放出獨特的色彩。青春總是在尋夢與追夢的過程中消耗殆盡,一眨眼的時間,我們的夢卻換了一茬又一茬。曾經有過的熱血,隨着歲月的流逝,不是淡忘就是冷卻……有人曾調侃說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我們就是被宰的對象,其實這也是一種無奈,我們的青春就是這樣一去不復返,就像沙子,緊握着卻在指縫間滑落。

當有一天我們忽然醒悟,忽然明白的時候,青春已經露出了尾巴。在那樣的肆無忌憚的日子裏,我們瘋過,整天的感慨,無事時裝出的憂鬱可以載滿幾車。那時的我們都是有夢的孩子,只是青春這場迷霧,讓我們丟失了方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所有的'都在變,時間長了聯繫卻越來越少,不變的只是青春這場記憶,即使死了,也並非一文不值,也許這就是回憶的價值。我們都在長大,儘管早已迷失了方向,可依舊還是在行走,也許就這一次開始離人生的軌道越來越遠,所以說,人不管何時都不要丟了自己。

今天永遠對明天充滿幻想,纔有堅定的信念活到後天。青春的夢總是充滿躁動不安,偶爾的三分鐘熱度,無法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我們總愛發呆,幻想着自己有着怎樣的未來。我們都說要做有追求的人,最後往往發現只是自己落了隊伍,青春期的酸澀,每個走過的人都有體會,但所有的青澀都是美好的,所有的記憶都是永恆的。就算再次相遇,都失去了過去的純色,但我們依舊深愛記憶力裏那個人,這樣與過去戀愛,我們就不怕失戀……現在的我們都愛抱怨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寬,青春總是希望多一點私人的空間,可是在父母的眼中,我們都還是孩子,我們只是孩子,我們永遠是孩子。所以對於我們,他們總有操不完的心,可年少的我們卻認爲這是一種代溝,一種不信任,麻煩你捫心自問一下,如果是你,你又願意爲他們付出多少,我想肯定無法與之匹敵的吧。

過程是風景,結果是明信片。青春的夢其實也就那短短的幾年,沒有夢的人生總是缺了那麼一點精彩,夢過之後,睜開眼那一瞬間,陽光的閃爍告訴你,你的人生又有了新的開始,那時候,也許就該和青春說再見了。沿路的風景記得欣賞,青春只有一次,不要讓以後的歲月裏都活在深深的懊悔之中,做夢的年紀,我們只需要把夢編制的美好一點,若只是華麗的虛無,錯過了這樣的時代,青春變不回再來。也許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又或者更就得時候,我們想過往,不是感慨萬千,而是慶幸當年自己的衝動。想做就去做,誰的青春沒有一點衝動和血性,誰的夢不是在偶然的衝動下促成?

青春都不迷茫,迷茫的只是青春那顆心!

青春致讀後感3

已經許久不讀青春小說,這本是偶然遇到,雖然讀到後來,講的大多是少年進入職場後的成人領地,但是仍覺是純潔的。

深夜兩點,讀畢,起身關燈睡去。不記得有夢,起來偏偏想要寫寫這個平常的故事。

昨日與舊友聚,兩年未見,她依然叫囂着自己曲線救國的成才之路,依然掰着手指算自己現在經歷了幾個人,因爲相信人一生要談三次戀愛,第一次初戀嚐到愛情的味道,第二次是自己義無反顧愛的那個人,第三個是適合一起生活的,但是可能不是那麼愛。

當然,也只是個段子而已。誰不想擁有從一而終、一帆風順的真愛呢?

我只是笑,沒有資格唏噓,因爲不過是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望不到遠處。以爲多麼隆重的告別和濃烈的悲喜,只是因爲懂得太少,因爲無知,所以故作悲涼。

在年少的歲月裏,動輒濃墨重彩地說着,回看,也不過如此罷,才明白聚散是多麼平常的事。

不過也好,無知好過天真,一切總會有因爲懂得而不再執着的一天。

懂得了,所謂愛情,實在是一出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戲碼。

若往劇中人身上套,年少時的林靜是鄭微的第一個他,小女孩的愛慕與崇拜,依戀與交付;陳孝正是第二個他,放下所有自尊也要到手的愛,許久許久以後不能釋懷的人;而回國後的林靜,則變成了第三個他,沒有了深愛,總歸是瞭解和熟悉的.,胸膛不至於太過陌生,女人總是要這樣一個依靠的,想着就算趁虛而入,也填補了這空虛了。

鄭微的精靈,坦蕩,到後來的隱忍慎言,學會一個人守護過往。雖然有好友阮阮,但是她生命中的那些男人,纔是真正的老師,教會她如何愛,與放下。如何讓自己收束,與綻放。

鄭微對林靜之前的她說,願賭服輸。不是誰先愛,誰就輸了,而是誰先不愛,誰就贏了。所以他們之間的輸贏,因爲鄭微早已收心,又何來苦苦找甘願,自然佔了上風。

看到動輒幾十條的經典語錄,我只看到了一句喜歡的話,阮阮最終選擇跟一個只見過六次面的醫生結婚,鄭微不解,阮阮說:跟陌生人過,我可以認命,跟他過,我不甘心。

是因爲看到他的懦弱,他的閃躲,他的不堅定不勇敢,她終於知道,她長大了,他還沒有。雖然愛,但是他不敢承擔了。是的,她會不甘,不甘這麼多年的舟車勞頓,兩地辛勞,這麼多年的甜蜜默契與苦心經營,以爲得到的正果不過是他的退縮,等到又能怎樣。

在青春期成長中的戀愛長途中,一路跋涉,邊走,邊唱着、笑着、流着淚,青春不朽,要爲之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去冒這個險。唯一堅持到最後的,阮阮,只有你的青春永垂不朽。

所以鄭微最後對林靜說,我沒有辦法接受你,除非你是一個陌生人。

當林靜再也不似年少,鄭微看着眼前這個陌生的男人,感覺着他的霸道和侵略性的佔有,以及對她的耐心和包容,她的收槍繳械,不過是因爲她把他當成了陌生人。

對着陌路,我們可以臣服於命運。可以認命。

對着舊人,我們卻不能對心跡釋懷。不能甘心。

青春致讀後感4

莎士比亞曾說“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緻。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麼都逃不過他橫掃的鐮刀。”我們也會終將有一天在面對現實與社會的種種壓力誘惑下,變得成熟。

青春中的我們,無時無刻散發着誘人的氣息。它像一首動情的情歌撩動心絃,跳動着的樂符使人與心靈更加合拍。而有時,又像暴風加雷電般的急躁,或者使我們爲所欲爲而我們卻爲之揮霍了不少的時光。逐漸步入成年,但16歲,這花季的少年下,像一個軟體動物,不知所措。面對種種誘惑,我們分不清對與錯,傷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誰沒有過青春,誰沒有揮霍過青春它只是一個名詞,一個對未來、過去充滿期待和懷念的名詞,我們沒有對這個名詞定位太多,從一開始就享受生活,沒有體會到這生活下漫長的艱辛,所以走到哪裏,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樣不食人間煙火。

青春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機遇,爲了不讓我們錯過,捕捉到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其實,有些時候,機遇得靠我們自己去爭取,沒有不付出就能得到的禮物。從小到大,我們經歷了小升中,初升高,走過的這些年,對我們唯一重要的就是會考,而如今,面對過去的會考,有的人是驕傲的揚起嘴角微笑,而有的人也不敢落後,繼續前進。會考就是一次機遇,而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那些人才能順利的升入自己理想的高中。但,對於落榜的人來說,我們應該這樣清楚的認識到,我們同樣在學習,只是去的`地方不一樣,只能靠自己。 我自認爲我讀過的書不多,但也不少。《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就是其一。當我看完這本書時,心裏也和千千萬萬的讀者一樣,異常悲傷。

這是一本關於青春的書,雖然我連青春的殿堂都未曾步入過,但卻有很大的感觸,已經六年級了,青春很快就要來了,這是一件令我又高興、又悲傷的事。高興的是,終於可以進入青春了,聽說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華,但我有悲傷着即將來臨的畢業,到那時將會有多少的淚水灑落?回憶國小的六年時光,我默默的感嘆着時光的無情。還記得一年級時,老師每天都會說一句,“放學要小心哦!”二年級時,我們小小的手總在語文早讀課時揮來揮去,寫着每個生字的一筆一劃;三年級時,初次接觸英語;四年級時,開始會說“同學,你長得好漂亮,我們交個朋友吧!”也開始學會和好學生搭訕;五年級時,“這道應用題好難啊,我該怎麼辦……”一張張的試卷總讓我們傷透腦筋;而六年級時,卻總是不經意的望向操場上那些歡快的身影,這時才發現時光是個無法用括號括起來的單位。

六年,太短太短,我們總是跟不上時間的腳步。我突然不想長大,卻發現那也只是幻想。《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讓多少人流下眼淚,我開始慢慢幻想着以後的樣子,也許,我會

滿臉皺紋;也許,我會白髮蒼蒼;也許,我會杵着柺杖吃力地行走,也許到那時我才後悔從未珍惜時間。

翻開抽屜裏的照片,看這兒是的我可愛的容顏,重複翻着頁頁紙張,流逝的只是時間。我恍然,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又有誰,能沒有遺憾的走過十年?

青春致讀後感5

“青春終將是腐朽的,時間對誰都公平。”

都說,紅顏薄命。而我該用怎樣的字句來懷念你,阮阮。我不敢寫你,我害怕我的字單句薄將你褻瀆,我也害怕我的畫筆無法描摹你所有美好。

你說,這些年你縫縫補補這段感情,始終不願意離開他,那是因爲你珍惜你青春的時候最初最好的感情,現在你發現,這段感情從來不是你想象中的樣子。可我明白,你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縱然遺憾,卻一定沒有半分後悔,半分猶疑。這是你一個人的愛情,阮阮,我常常這樣想。當你舟車勞頓只爲與愛人片刻相依,我甚至覺得,火車站外等待的那個男人是誰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在來,你在愛。

你始終堅定的活着,想要把心底維繫的那份感情守護成天長地久。阮阮,其實,我們誰不曾這樣幻想過,可是我們都不如你勇敢,也都沒有你的堅持。你多少年如一日的愛着那個男人,對他好,照顧他,爲他付出,可是最終的結局,不過如此。善良如你,總是願用一切來原諒寬宥。你說,他還只是個孩子。是呀,你始終都在對那個孩子好,答應他的一切要求,順從他的一貫說法。可是阮阮,在這段感情裏,你纔是那個應該被照顧,應該被呵護,應該被珍惜對待的人。

不值得。在心裏唸了千百遍。然而,你依舊執着守望你的愛情。當你最終明白,那個人他從來就不曾規劃正視你們之間的.未來時,你心裏的愛情,也在那一瞬間坍塌了,死去了。你嫁給了才見過幾次面的男子,你和他之間沒有愛情,只是決定共同生活,經營婚姻。我以爲,這會是你另一份生活,縱然無愛,終有完滿。然而,你的丈夫終日忙於事業,你們甚至一個星期才能聚在一起吃一頓飯。而當你跌倒在浴室裏天地不應時,他亦不在你身旁,你獨自等到天亮纔有人將你從冰涼的水裏抱起送往醫院,而那個時候的你,依然沒有任何怨懟。

你始終都是睿智的,聰穎的,美麗通透。你洞悉一切,可唯獨卻在那份感情裏迷失了道路。當那個男人在婚禮前祈求想要再見你一面時,你終究還是答應了。也許,你只是爲了青春裏的那一場告別。然而你失去的,卻是你年輕美好的一生。那一場災難葬送了你,可就在那一瞬間,我卻覺得,對於你來說,或者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因爲這個時候的你,還滿懷希望,還心有期待,還以爲火車的盡頭處,會有年少時曾經喜歡深愛過的那個人。可實際上呢,你在這頭赴死,他在那頭負約。阮阮,他,並沒有來。這只是你一個人的愛情,只是你一個人的天長地久。

我不怪那個男人,你必然不願意看到,他被這些愛你的人所唾棄。而在我心裏,他也根本配不上你和你的愛情。只是阮阮,芳草煢煢,冷風悽悽,你一個人可會覺得寒冷,可會覺得孤單。等到來年,當你墳前的青草長高拔節時,也必然還會有一束滿天星的花束陪伴着你。

我知道,時光輾轉,你始終不被遺忘。阮阮,只有你的青春永不腐朽。

青春致讀後感6

在馬年伊始,讀完大伯寫個孫兒雨農的回憶錄,思緒萬千。雖然說,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和文字相關,但大都是公文格式,很久沒有寫敘事文章了,即便是在搜狐新浪的博客的文章也大都是轉載居多。微博倒是偶爾會發幾條,隻言片語,至於說是快節奏市場經濟社會的副作用,還是懶惰、功利、沒時間?就像今年春晚那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一樣無解,所以讀完了大伯的長篇,還是十分敬佩的。

翻開記憶如同大海中的島嶼,零星散落,此時也變得清晰起來。我印象中的大伯,會和支青、新疆、哈密瓜、果脯、葡萄乾聯繫在一起,就如同我的.小外甥會把舅舅、舅媽和加州西梅畫上等號。記得那時的泗縣,這些都還是稀罕物,我總是會想大伯是怎樣從千里之外的新疆把這些新鮮的哈密瓜帶回來的,要知道那時可沒有高鐵、動車,飛機也不是像現在普及的交通工具。記得前年,大伯的兒子姜楠到合肥開會時,聽說到合肥還要轉機一次,可見當時帶這些禮物之不易,也許回家團聚的幸福感會讓路途變短行囊變的輕快吧。

中國人安土重遷的傳統至今不變,想想我從20xx年外出求學,至今十三四個年頭了,即使現在身在合肥,每年也只得回老家一二次。大伯常年在外工作,但每年還是要回老家泗縣看看父母兄弟、同學朋友的,每次與大伯父見面大多是在家庭聚會上,我父親,也就是老五,我父親是一個傳統的人,那一代講奉獻的中國人的典型代表,記得小時候家裏的勞模證書有很多,厚厚一摞。每次都會請回家探親的哥哥姐姐到家裏坐坐,一是感謝他們對弟弟妹妹們的照顧,二是爲了兄弟姐妹和後輩的感情交流情深。我記得那時覺得大伯的口音很特別的,泗縣口音中帶着新疆吐魯番味,其實想想,現代社會想做到完全的鄉音無改鬢毛衰其實很難,因爲身在異鄉還有讓當地人聽的懂,又要鄉音不改挺難的,我曾經到深圳工作過,對此深有體會。

本想多寫一些,在記憶之舟上多做停留,無奈瑣事纏身,下午有一些建築工程合同要看看,只好提筆抽身回到現實中來……

我常想,在外的人是不幸的,人離鄉賤,事事不容易;我又轉念一想,在外的人是幸運的,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今年春節回家過年,也只是住了兩晚,行車近千里,相聚僅須臾。離鄉時常想,雲海天涯兩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近鄉處卻聽,耳邊響起那首歌,風吹過的頭髮,雨淋過的瀟灑,踏上了這條歸鄉的路, 踩着輕快的步伐;滿天的晚霞,染紅了天之涯,思念像一杯烈酒,不斷的昇華 熱血滿腔,離鄉,邁向那未知的遠方,每一次再回頭望,回家的路又更長……

無論這選擇是主動的或是被動的,在外漂泊的遊子們,既然已經選擇了遠方,那就請享受這一路上的風光。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現在,退休後的大伯在北京的小女兒家安享晚年。祝願大伯他老人家闔家幸福、安康!

青春致讀後感7

第一次接觸這個短語是源於影視紅人趙薇。所以,我對這本書,也就產生了一股濃厚的興趣。

對於這本書的作者——辛夷塢,我還不太瞭解。也就是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我對她印象開始的地方。不得不感嘆,辛夷塢是一個華麗的人物,她將每一個富有韻律的文字,組成了一個個傳奇的人生。她那具有震撼力的語言,挖掘出了那深深埋葬的人們的內心世界。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一部完美的小說。作者用文字塑造了鄭微——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華麗地蛻變爲都市女性的人物。在校園裏,懵懂的鄭微奮不顧身地愛上了陳孝正。幾年的大學時光是快樂的。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畢業之後的兩人,卻只能隔着汪汪的海水,任思緒飄揚在一望無際的碧波之上。

也許是冥冥之中早就註定好了的。事業漸入佳境的鄭微又再次遇見了陳孝正與那個她追隨了十幾年的林靜。經過了幾番的感情波折後,鄭微還是選擇回到原點,選擇了最初的,那個林靜。

這本小說描寫的很現實。的確,有時候,曾經的那份美好,擺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也只會不堪一擊。即使那份美好在美麗,再怎麼刻骨銘心,但在現實的面前,它都不得不低頭,不得不變得那麼渺小。

有些事情終究是拿來回憶的,就好比鄭微和陳孝正之間的愛情一樣。曾經的他們是那樣的青春年少,那樣的奮不顧身,但到最後,這一切的一切,還不只是自己青春年華里一朵最燦爛,最耀眼,最遙不可及的彩虹花嗎?

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青春,這是我們從懵懂到成熟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就好比毛毛蟲將蛻變成蝴蝶一樣,過程中必須經過那層層束縛的蛹。也許這個過程會有些痛,但卻痛的那樣美好。

年輕的鄭微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陳孝正,而經過世事的波折,看開一切的鄭微卻選擇了林靜。雖然鄭微最後沒有選擇給了她最美好的時光的陳孝正,但我們都知道,鄭微並不後悔。也許,在她的心目中,曾經和陳孝正有過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心裏也就知足了吧。

此刻,十五六歲的我們也正值花季。青春對於我們來說,就好比一部剛剛開始的電影,我們無法預知後面的劇情發展會是怎麼樣的,但是,要提到“逝去”這個詞,似乎離我們還是很遙遠的,

時間總是無情的。不管我們的青春還有多長,我們最終還是會老去,死去。在這段陽光燦爛的青春中,我們將會遇到許多不可避免的事情。當然,也會遇到許多感情上的波折。友情,親情,還有愛情,正是這些許許多多豐富的.感情纔回組成我們絢爛多彩的青春。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去迴避什麼,以爲只有嘗過了人生的酸苦,纔會知道人生的甘甜。

辛夷塢用她手中的那支神奇的筆,記錄下了鄭微的青春。而我們,用時間的這樣一支無形的筆,刻畫出屬於我們的一份獨一無二的青春。即使有一天,我們的青春終將逝去,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回憶會一直銘烙在我們的腦海裏,刻在我們的心深處。就像陳孝正留給鄭微的回憶一樣,當我們再次去翻看它時,那種感覺將會再讓我們體會到當時的青春與活力。只要我們可以沒有遺憾地走過青春的殿堂,那麼我們的青春將永遠不會逝去。

搭上青春這輛單程車,就是註定要刻骨銘心的。

青春致讀後感8

讀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歲月,誰都有過的迷茫,不論歲月多麼荒誕,我們始終要經歷它。這本書是劉同北漂十年的逆襲人生,跨度十年自我對話,寫給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輕人。曾經的十年劉同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如今30歲的他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長歲月,對自己十年過往經歷進行總結、感悟和思考。現在編輯出來,若干年後再讀起這段青春過往的人和事。曾經一起的夥伴或交好或交惡或平淡。現在重新審視會生出不一樣的看法。

我已人至中年,青春早已不再,經歷了歲月滄桑,感受卻是不一樣。每個人都有過青春歲月,都有過激情夢想,都曾無知無畏、肆意張揚過。何炅說,如果你和我也都這樣每天記錄青春成長的細節,時刻凝視自己的成長,現在的我們會不會不太一樣。我曾經也寫了一些日記,大都是當時情緒波動很大從而奮筆疾書的。事後平靜下來又都撕毀了的。現在想想當時真夠幼稚和無語的,但是撕掉的東西,卻永遠失去了,我都無法記起當時都寫了些什麼,又是什麼人和事讓我的情緒波動的。青春就這樣被揮霍掉了,現在回頭能想起的事情不多。

?誰的青春不迷茫》主要是寫給正在讀大學或者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看的,他們對人生充滿着太多的憧憬,卻又被殘酷的現實壓迫的喘不過氣來,那麼要如何調整情緒,如何從迷茫中找到前進的方向。作爲人,社會上的人都有迷茫和無奈的時候,作爲一箇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壓力更大,站在人生的一個個路口,迷茫更甚吧,青春時,還有衝動和衝勁,有無知無畏的勇敢。而我卻失去了那份勇氣。《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卻也讓我找到了共鳴,我從這本書裏看到了曾經青春的自己,想起了曾經勇敢的自己。我也曾寫下了很多,恰同學少年,指點江山,風華並茂的激情文字。然而人生太多的'變數,現在的我被生活所累,卻是有更多的迷茫。

“我們之所以戰鬥,不是爲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當一切你都想明白之後,你大概會知道,如何活出一個真實,讓你覺得舒服的自己,纔是最最重要和舒服的一件事吧。”這段話讓我有所頓悟,人活着不必想的太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漫漫人生路,活出自己的真我風采,活得開心,自己舒服也讓周圍的人舒服。尋找一種舒服的生活方式,不是要富貴的生活,就是讓自己身心得到舒服和能夠開心的生活,簡簡單單。開心是完全可以自己給自己的。

或許,從現在開始我也可以記錄一些日常的人或事,等再過若干年後拿出來讀一讀是不是很有趣?我可以用我的鏡頭和文字去記錄生活的歡聲笑語和興高采烈。我現在所接觸的人和事,有年紀相仿的,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經歷和對事物的看法,或滄桑或圓滑,我們可以一起探討生活的捷徑或者疑惑。還有80、90後,他們鮮活的生命色彩,蓬勃的朝氣,做人做事的熱情和真誠。我都可以去記錄下來,記住這些能一起走過人生一段路程的朋友們。一路上可能認識很多人,也可能慢慢丟掉一些人。想起一段話,一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走過雨季,相伴年華,但總有一天會在某個渡口離散。

所以,我應該學會去記錄生活保存美好,在將來的某一天,我會記起這些曾經發生過的事和認識的人。

青春致讀後感9

如果單純來看,作爲一個偶像派明星的首次執導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算是成功了。它不僅帶着濃重的懷舊氣氛,還輕鬆地架起了男女愛情看似永遠充滿隔膜但卻又不能不存在的那座橋樑,不管是青春中的迷茫之愛,還是蔥蔥歲月裏的執着之愛,再還是即將長大成人自私放棄之後的割肉之愛,在《致青春》中上演的都是壯烈且只屬於年輕人的愛情故事。

大學校園裏,有人長得玲瓏美麗,羨慕目光和追隨者都不缺少,也有人立志要出人頭地,一切愛與不愛都是進程中的細節。《致青春》的故事原本就很小清新,甚至還有因過於通俗而導致的回味不足之嫌,但這些正是一部受衆廣泛的輕型青春片的必要元素。不知道是不是編劇李檣嫌這樣一個故事不夠韻味或深度,在清新的劇情裏添加了自己的“殘酷”。當殘酷作爲一種美學成爲電影的韻味之時,那當然是文藝片的一種表達方式,但如果將此僅作爲一種作料,添至到原本小清新和純純愛的故事裏,就難免顯得畫蛇添足。

韓庚和意外女友的戲多餘出現,作爲另外一條“女撲男”的戲份,不僅雷同,也令清爽的線索略顯繁雜。還有韓庚對病牀上的女友粗暴喂藥的一場戲,跟整部片子都顯得有些抽離,既不屬於整體氣質,也在劇情上沒有必要。這只是單純的殘酷一種,是一貫以文藝片爲主的編劇李檣所理解的殘酷。

最活靈活現的是楊子珊扮演的鄭微,她在校園裏一會兒上演熱辣潑婦般的吵鬧,一會兒苦苦追求趙又廷扮演的陳孝正,愛得乾淨,不愛得也意氣風發。鄭微從入校開始就當紅美女之一,她最後成了陳孝正的女友,但卻以此嘗試了人生最苦澀的結局。當甜蜜被給予甜蜜的人終止時,你想不出還有什麼比這更殘酷。人生的愛恨情仇說起來大多不過是虛驚一場,但也只有經歷者才能分辨出這苦中帶甜、樂中帶悲的複雜感受。

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想看一場電影的人,可能在進場之前跟我差不多,就是對導演趙薇基本不會抱太大期望。大概也正是基於這種期望值,纔不會對片中不時流露出來的生澀過於糾纏。當看到那些懷舊的色彩和懵懂之時纔會有的'愛恨引發的小破事兒,興許還會跟隨着劇情一次次掀翻自己心中封塵已久的五味往事。不是人人生命中都有趙薇呈現的那種離奇囂張之愛,但是青春年少誰都擁有過,而那時不管是轟轟烈烈還是百無聊賴,都是日後無法再擁有的美好時光。所謂“終將逝去”正是這種美好但又不得不放手讓它離去的無奈感吧。

故事結尾,還是犯了國產彩色故事片的通病,一切不能解釋和自圓其說都歸結爲“病人”,不是心理陰影患者,就是愛情觀不健康的人。宿舍四姐妹中有經歷過被拋棄迄今未嫁的,也有因爲一場過往之愛產生的意外事故而去世的,還有下落不明或者改換身份的,只有那個將愛情觀與金錢牢牢捆綁在一起的人,獲得了所謂的家庭幸福——嫁給富翁,雖年紀已大,但精神、物質糾葛均不存在,算得上是幸福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