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讀後感 閱讀(5.05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

作者毛姆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沉悶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擁有可愛好客的妻子,面容姣好、健康的一雙兒女,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感到穩定的生活狀態下,在一天寄出了一封信件給相伴17年的妻子,大概內容爲:房子裏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不會在家裏迎接你和孩子們了,下定決心和你分開過,此刻我人已經到了巴黎。

但沒有說明詳細的離開原因,妻子和家裏的親戚都在猜測,斯特里克蘭到底是爲什麼離開在大多數人看來穩定的生活狀態,隻身一人跑到了巴黎,但絕大多數的猜測都是“女人”,因爲愛上了一個女人跑到巴黎,拋妻棄子;而作者“我”則是受斯特里克蘭夫人之託,前去巴黎看看斯特里克蘭到底是什麼情況,當“我”在巴黎看到斯特里克蘭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裏,內心難以相信,而他在那裏開啓了自己畫畫的天地,在追逐畫畫夢想的過程中,經歷了物質上的匱乏,病痛的折磨,有兩段婚外情,最後死在了一個小島上,但他的畫作在他死後卻讓人們一擲千金,“我”由最開始的不能理解到見證一系列事件發生後由此成爲整個故事的講述者。

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是多麼的格格不入,他突如其來的出走去到巴黎追逐自己的繪畫夢想,這裏的夢想的確不是大衆傳播出來的價值觀中的夢想,不是藍領白領之上的那個金領,不是獵人給麻雀設的圈套裏的那點兒米粒,感覺像是和現實背道而馳,大多數本本分分過日子的人應該都無法認可克里斯特蘭的這一決定,作爲一個女人,如果將我放在斯克裏特蘭太太的角度我應該也是無法接受的!現實中大多數女子都是想擁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一份穩定的生活狀態,其實寫到這裏我的思想是很糾結的,同樣身爲女子,但相比較年代的不同,與時俱進下教育文化對個人心靈思想的滋養有了以下的內容。

摘錄了本書第四十一章的內容和我的個人感想:

當一個女人愛你的時候,直到她佔有了你的靈魂才能心滿意足。因爲她是弱者,所以具有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佔有和統治,她就不會甘心。她的思想狹隘,所以對不能掌握的抽象之物就深惡痛絕,滿腦子都是物質的東西,對男人的理想充滿妒忌。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高處徜徉,她卻尋求用收支賬本把他囚禁在日常生活的圈子中,你還記得我妻子嗎?我看出布蘭奇一點一點地施展出她所有的伎倆,帶着無限的耐心,她準備誘捕我,囚禁我。她想把我拉下來直至和她一樣的水平,她對我什麼也不關心,只想讓我成爲她的獵物。她願意爲我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一個我真正想要的事情:那就是讓我一個人待着。

從斯特里克蘭留下字條給他的老婆孩子後,到獨自一人來到巴黎追尋自己畫畫的夢想,“我”一路看着這些事情的發生,最開始是不理解,在斯特里克蘭後面對待斯特羅伊夫的種種不屑一顧、冷漠、不知感恩,並且因爲斯特里克蘭的原因導致布蘭奇死亡,“我”氣憤,不想理斯特里克蘭,而這段摘錄恰恰把斯特里克蘭內心的想法寫出來了,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樣一段文字,不免反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毛姆寫出這樣一個人也是爲了把這一類男性的思維表達給大衆吧!也讓作爲女性我會反思,如果我作爲當事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會促使自己怎麼樣行動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致是這樣子的“好的愛情是讓彼此成爲更好的樣子,愛不是負擔,要折斷你的翅膀,真正愛你的人會希望看到你展翅飛翔的'模樣”。

文中的小女人思想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過通過閱讀,我們反省自身,讓一本本知識的積累幫助我們跳出小女人思想,因爲關注自身的成長,會給彼此自由的空間,所以愛不是佔有,我不需要去想着如何才能佔有一個男人的靈魂,因爲那樣反而會失去我自己的靈魂。

小說之所以存在是因爲它可以給與我們釋放現實,實現理想的空間,也許在我們有代入感的去看一本小說時那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也實現了片刻,跳出這本書,迴歸生活,還是相信大多數男人都是有擔當和責任的,斯特里克蘭也並非是沒有這些,只是他更服從宿命,夢想擊中了他,就像他說的,“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裏,那麼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着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

大多數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在讀後把感悟上升到理想這樣的高度,如同這本書名背後的含義: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的皎潔則象徵着理想與崇高,所以本篇讀後感對這一部分沒有進行過多的表達,加入了自己從愛情中女性看待理想的角度。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2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是是我在公園跑步和遛彎的時候,通過喜馬拉雅APP聽完的。說實話這本書聽的讓我幾度想要放棄,因爲情節實在是讓我討厭。但是出於對於一本名著的尊敬與嚮往,我忍受着厭惡感把這本書聽完。雖然書還是讀起來更好,但是對於這本書我是很慶幸是通過聽書的形式完成閱讀的。如果是通過閱讀,我可能看了三四章就會放棄。

這本書的描寫手法或者說情節的設置在我看來可能不是符合中國人的思想脈絡與閱讀觀念。主題對於中國卷帙浩繁的書卷來說並不缺少此類文章。個人感覺其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或者可以稱之爲一本世界名著的特點所在,當然這並不否定這不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但是我認爲其文字、情節、乃至主題均無法稱之爲世界名著之流。

之前總是能看到豆瓣上說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卡夫卡的什麼什麼之類的,我並沒有閱讀過卡夫卡,但是毛姆的這本書真是讓我失望。讀後感·書中整體上可以說用着欲揚先抑的手法,這本書直到斯特里特蘭到了塔西提的時候,我才稍微產生了些許同情,前面的情節真的.是讓人討厭,尤其是對於女性的描寫,幾乎都是各種近乎於侮辱的描述,對於感情也是無比貶低。當然可能過去的年代裏女性的地位角色都是差不多的,可能是我個人的喜惡比較明顯。

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是在我預知了斯特里特蘭將來的成就的原因,對於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解釋,作者一邊極盡可能的貶損主角,但是行文間的認同與讚美讓我覺得極爲矛盾。書中讓我覺得最爲舒暢與對斯特里克蘭產生認同的情節是在結局,老醫生描述斯特里克蘭描繪那幅心中的天堂並燒燬的情節,真是極爲震撼,也真真讓我感受到了作爲有着激情的畫家,和藝術家的崇高。

但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是讓我覺得彆扭,整本書百分之八十的情節都讓我覺得追求理想如果是這種方式,莫不如放棄,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但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隻有爲了自己的理想,用折磨自己,用自己的痛苦去獻祭才能實現它。

也許畫家的原型就是這樣?我並不瞭解高更,因此無從揣測。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原型是高更給他增加了許多名氣是肯定的。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3

《月亮與六便士》由被譽爲“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人”——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作。讀了這本書,我被故事的主人公:查爾斯所感動。

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爲了追求內心隱祕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着,最後創作出了現代藝術史的不朽之作。

我們知道,查爾斯生活十分富足,可他爲了夢想,丟下了這一切。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不斷地努力。從一個很一般的畫畫愛好者進入畫室創作,最後成爲一個偉大的畫家走出這個畫室。他身上這種永不放棄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佩服。

看到他的故事,我覺得以前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記得小時候,我學習鋼琴,我喜歡鋼琴的聲音,可我卻不能吃苦,放棄了我的.愛好。而現在,每當我聽到別人用鋼琴彈奏出動聽的音樂時,我在陶醉中開始後悔。

本來我還可以繼續學下去的,可不行了,我不愛護眼睛,現在眼睛近視了,醫生說不能看五線譜,不然近視會越來越嚴重。比起來,身體更重要,因此我就再也沒有學鋼琴的機會了。

每當別人在彈奏動人的音樂時,我也就只能在一旁傾聽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莫及,堅持是多麼重要的一種品格啊!在堅持的過程中,雖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付出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汗水。如果避開了所有的考驗,一個人就是一個無能的人。既然活在這個世界上,那爲什麼要浪費生命做一個碌碌無爲的人混一輩子?因爲這個緣故,加上主人公查爾斯的故事給我的激勵,我以後再也沒有中途放棄過自己的愛好。每次媽媽給我報興趣班,我都一直堅持學習,從不放棄。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正是這種不放棄的精神感染着我一路前行。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4

跟隨麥家理想谷讀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想起話題"理想與現實",如果月亮代表理想,那麼六便士就喻指世俗的追求~金錢和功成名就。不同的人自然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確會徘徊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難以決擇,或者說很難兩全。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六便士:或許是無法忍受因爲自己追求時旁人的冷嘲熱諷,也不想父母爲自己擔驚受怕,或者不想旁人用看待異類或瘋子的眼神來評判,所以在現實世界中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把自己塑造成和其他人一樣,從而完成社會的責任,這本也無可厚非。

當大家都低頭撿六便士的時候,小說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卻擡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併爲了追求理想燃燒自身---放棄原來舒適的家庭和普通人的快樂生活,捨棄擁有的一切現世的安穩。他的妻子自然無法理解他的瘋狂,原來忠厚老實呆板的丈夫不見了,變成了刻薄、自私無道徳的怪人,外人也覺得他是瘋了,無情無義,這麼決絕的不回頭。弘一法師和書中的主人公一樣,也是在人生的中年四十歲左右,經歷過人生的富貴和風花雪月之後,拋棄妻子兒女決然離開家庭,一個決定畫畫,一個一心修佛,眼裏再無其他。世俗再無法打擾到他,固執地甚至有些偏激地放下所有,不顧他身後的妻子兒女父母的痛苦。

康德曾說"凡人立身行事,務使其行爲堪爲萬人楷模",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無法完全做自己,人是社會中的人,做文明人,必須承擔責任,這就意味着做別人要你成爲的人,並非是他們自己想成爲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爲的人。

而作爲獨立個體的斯特里克蘭以和世俗的責任決裂的姿態做自己喜歡的事,忠誠地做自己,衝破滿是枷鎖的人世,最後在一個遠離喧囂的隔世小島上生活。"那裏完全沒有聲音,那個夜晚是如此美好,乃至於你的靈魂似乎再也忍受不了身體的束縛".或許正是因爲繪畫對斯特里克蘭來說,是一種創造美的過程,他不僅不以爲苦,甚至在靈魂深處感到快樂和自在,不求回報,只是付出,就像獻身於魔鬼一樣,無怨無悔。甚至於弘一法師圓寂之時都沒有多餘的一件物品。

"幸福"兩字的定義在每個人看來都不一樣,你稱之爲蜜糖的東西他可能覺得是砒霜,誰能說物質上的成功是成功的惟一方式呢?斯特里克蘭是一個受本能引導而逐漸剝離社會規則逐漸接近自然的人,或者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野蠻"人。從這點上看,仰望月亮的人比好好過日子的人更需要有一份勇氣。

人生快樂有三個層次,初級的快樂是肉體的快樂,那是飽、暖、物、欲,中級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那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遊走天下,高級的快樂是靈魂的快樂,那是付出、奉獻,讓他人因爲你的存在而快樂。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 )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們分別代表着生存、生活和使命。斯特里克蘭和弘一大師無疑是靈魂快樂之人,我們常人無法企及。

那麼作爲常人又不甘平庸的人有沒有可行的中間道路?兼顧平衡理想與現實。做一個不只是生存而擁有生活和情趣的人。胡適在致畢業生的一封信裏給出的建議可供參考,或者也叫做中國文人的中庸哲學。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誘你去解決它,天天對你挑釁笑你無可奈何它——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撙衣節食去巴結她。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傢俬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你只要能時時有疑難問題來逼你用腦子,你自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知識環境中,你也會慢慢地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置起一所小試驗室來。

第二個方子最爲緊要,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而實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狀況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覺興趣了。爲餬口而做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玩意兒,可以叫作業餘活動。凡一個人用他的閒暇來做的事業,都是他的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爲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第三個方子"你總得有一點信心。"古人說:"信心可以移山。"又說:"只要功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5

人這一生到底該怎麼過?好像一路走過來都是選擇,不管選哪個都是後悔。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我們都是在現實中掙扎奔跑的人,而他眼中只看到了理想。通往理想的路從來都不好走,可是隻有精神在,毅力在,就會改變現狀。

媽媽說確實如此,一路走來,小時候國小畢業面臨選擇,同學們各奔東西,但是十幾年之後大家的選擇就會各有不同,等三年國中又開始選擇,大家奮鬥三年之後又面臨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未來,儘管我們小時候都是在一個國小學習一樣的知識,但是十幾年過去,我們經歷的不同,人生的路不同。所以媽媽纔會爲我焦慮,而我並沒有感到恐慌,生活很美好有什麼可顧慮。

最近在看奧運比賽,都是佼佼者,有年輕人有中年人還有老年人,都在參加着這個全世界的比賽,感覺真是新奇,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進入到這個圈子裏來的呢?看了他們的簡歷,有選擇,有機緣才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表面上看他們輕而易舉的拿到了世界冠軍的獎牌,但是背後他們付出的汗水是我們不能想象的。但是不管怎樣,如果我們不想被生活所選擇,就不如從現在開始,去做那個主動選擇生活的人。扭轉一下乾坤。

生活就是顧此失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就是生活的常態,小說的'主人公從小喜歡畫畫,相當一個畫家,可是他的父親並不同意認爲畫畫沒前途,堅持讓他做生意,他的夢想就擱置了,想着總有一天一切順利就可以重操舊業拾起畫筆,但是現實生活並不給你喘息的機會,他在倫敦一家證券工作,結婚生子,日復一日,生活的壓力壓抑着他對畫畫的渴望,他不能這樣一直過下去,沒有人生目標的日子,他決定拿起畫筆去巴黎尋夢,他留下一封信就去闖蕩巴黎了,留下妻兒。

每一種自由都是有成本的,每一種生活,都是有遺憾的,每一種選擇都會讓你後悔,但是你能做到的就是認清自己想走的路,承擔起相應的後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己的選擇自己受着。也許雖然以後會後悔,但是當下是欣慰的。小說的主人公爲了畫畫,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他努力學習畫畫,但是畫作並不被人賞識,無法賺錢,無法生活,日子越來越難熬,他越來越瘦,最後奄奄一息,還好有朋友及時發現並解救了他。就算這樣他也放棄他之前的安穩生活,在巴黎賣苦力,做推銷,搬運工,他之前的職業爲什麼不能在巴黎幫助他呢?不明白那個時代的生活。他的執着在於畫畫,對於物質生活享受都不看重,這也許纔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靈魂吧,我看好多藝術家都是飢寒交迫的過日子,等過個幾十年幾百年他們的作品開始有名了。

小說的主人公明知道前路荊棘依然選擇,這就是他覺得幸福的生活吧。他的日子過得並不舒服,他的晚年是在一個小島上度過,但是他一直和病魔鬥爭,儘管這樣他一直醉心於畫畫,哪怕他雙目已經失明,所剩時光不多,他都要畫畫。小說的主人公其實有一個原型,他就是印象派畫家高更。在外人看來看不透的他們,纔是真正的藝術家。原來人生路上真有這麼一種人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存在着。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6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爲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擡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我覺得《月亮和六便士》是這樣一個故事: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夢想和成功,思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着他的噩運。所謂噩運,就是說思特里克蘭德被夢想擊中、被夢想脅迫。這裏所說的夢想是真正的夢想,不是父母、老師、輿論繪製出那個藍圖。

於是他疾步如飛,如願以償地追上了他的噩運。他在巴黎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後來他又淪落街頭成了碼頭工人。又過了幾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身患重病,雙目失明,臨死之前叫妻子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15年之內,這個倫敦的股票交易員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大洋、越過文明、越過階級,越過人性,終於追上了命運這匹烈馬。

《月亮與六便士》並不單純是一個勇敢追夢的故事;也並非批判現實,彷彿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崇高的的夢想,是那遙不可及的月亮;可還是要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穿梭於燈紅酒綠的夜色裏,爲了養家餬口,卑躬屈膝地撿拾散落地面的六便士。因爲思特里克蘭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與世俗一刀兩斷,不管不顧,再不回頭。也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要以現實爲代價,也就是說,月亮與六便士並不矛盾。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我們內心的追尋之路。

未來我們會面對太多這樣那樣的選擇,會站在合適各式各樣的十字路口。相信只要是心之所向,不管我們追求的夢想是高雅還是庸俗,不管是月亮還是六便士,都可以光芒萬丈。

願我們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好比思特里克蘭德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7

這是一本很古老的書籍,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本書中“月亮”是遠大理想的象徵,而“六便士”則是蠅頭小利的象徵。一個人是擡頭望月,志存高遠,還是低頭看地,追逐小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大多數人既喜歡月亮,也喜歡六便士,所以成不了藝術家,也成不了佛,偶爾瘋魔片刻,平日裏昏昏然沉溺於俗世,爲了六便士摸爬滾打,讀了這篇書評,方纔開悟,果然,月亮和六便士都是既偉大又平凡,誰也不比誰高貴。

斯特里克蘭最後,也沒有爲了當初拋棄妻兒而內疚,勾引朋友的妻子而後悔,傷害了所有人,最後成就了自己。未免太自私了太無情了,但內心也是孤單的,可能這就是人性的本能吧,只是世人用事物所裝飾。不被自我和別人所察覺,我們只是比野獸多了更多的思考,人類得到了很好的進化吧。一個人可以既高貴又低俗,既是月亮又是六便士,在不同的人面前,做着不同的人,可能這大概就是人性!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追逐星辰的人。

在我們周圍滿地都是六便士,所以偶爾要擡頭看看月亮!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8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是有人評價毛姆的另一本小說《人性的枷鎖》中主人菲利普時說的,說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所以就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爲下一本小說的書名了。

看完書後我其實又看了很多書評,大多是鼓勵人們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很偉大,可我並不喜歡這本書,因爲書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我想如果我的周圍有這樣的人,我不會覺得他是個爲了理想不懈追求的人,他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但是不可否認,這本書將理想捧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月亮,是遠在天邊的理想,是美好高尚的。六便士,是平凡的現實生活,是約束不自由的。看完這本書後,我想每個人可能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月亮與六便士究竟哪一個更重要?有人說,月亮很美好,但六便士是前提和基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也有人說,就因爲大多數人選擇了六便士,月亮才顯得更加珍貴。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如果可以,我希望能等我攢夠了六便士後,再去感受下灑滿肩膀的白月光。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9

“只要月亮你會餓死,只要六便士你會活得庸俗。若是想月亮六便士兩手抓,又會陷入這樣一個困境——月亮你夠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許我們都一樣,總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躑躅。告訴自己要忠於理想可最後還是會跪倒在現實面前。

現實蒼冷,就在腳下,觸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圍中,偶然間瞥見了一抹月光——那種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輝被我們冠以理想之名,讓爲生計奔走到疲憊麻木的人們覺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順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擺脫一味苟且的自己。

克蘭德——一個年過不惑、生活體面的男人,背井離鄉拋妻棄子來到巴黎畫畫,他毫無畫畫功底、作品也不斷遭人否定,可是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仍然頑強不屈。但最終的最終幸而大獲全勝,作品好評如潮。一切皆苦盡甘來功德圓滿。

對於男主,我只想說,他是個狂熱而冷漠的人。癡狂於理想,卻對至親之人冰冷甚至可謂殘忍。

尤記得小時候爺爺給我講的一個笑話:說兩喝的爛醉之人打開手電筒,看着光束非要往上爬。許是爺爺的繪聲繪色和自己年幼尚小吧,反正現如今聽到類似故事是不再會笑的滿地打滾嚷嚷着讓爺爺再講一遍了。我想,如果真有那束光柱,爺爺定是攀爬之人。因爲我見過他年輕時的照片,眸裏,是真的有火。並非星點,而是熠熠的一簇。可是他終是撤下雲梯,轉身把拽住他衣角的媽媽的手牽起,抱着牙牙學語的姨姨往回走。月光再亮,他還是選擇了姥姥留給他的`那盞微燈。

高曉鬆說:“誰都有苟且的時候,當我們低下頭去撿六便士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但同時,當我們醉心月光之時,總還是會惦念着六塊便士。畢竟,月光再美,終是填不飽肚子的。

無論是克蘭德還是我的爺爺,同是朝着自己本心而去。對於人生道路的選擇,我認爲不應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評誰抑或褒揚誰。

對於理想與現實的自我心理戰,永遠難做辯駁。因爲你我三觀不同,價值觀互異。但無論選擇哪條路,既已選擇,那就堅定地,不回頭的走下去。

蛇有蛇道,狼有狼道。子非魚,勿定論!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0

思特里克蘭德的前半生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過得四平八穩、波瀾不驚,但他的後半生用世俗的角度來看,卻已經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範疇而顯得荒誕不羈,但這並不意味着他的人生就是失敗的。在他的眼中,自己的生命不需要和普世道德有什麼交集,更不用去在意世俗的指點與眼光,雖然在倫理道德上令人不齒,但只要不負內心的熱情與理想,自己的一生過的就是有意義的,而不是能用簡單的成功或是失敗來評判。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朝九晚五、兩點一線是穩定,成爲大股東、左右逢源,有着穩定的收入何嘗不是另一種穩定?只不過人生贏家比起凡夫俗子來說擁有更多的金錢與權力而已。

歸根結底,我們都只不過是在滾滾紅塵中追逐着滿地的六便士,這並不可恥,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生活也都有不同的期許和理解,既然如此,憑什麼能大言不慚地斷言別人的穩定是在浪費生命,自己的努力就是無價之寶呢?

《月亮與六便士》雖然在表面上講述了一名狂熱的藝術家燃盡生命之火照亮熱情與夢想的`一生,但在我看來,毛姆並不是在讚美藝術之光的偉大,更不是在慫恿人們都窮盡一生去追尋心目中崇高的月亮,而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你內心的追尋之路。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1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

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後悔卻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裏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擡起頭看到了月光。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世界,而六便士則象徵現實的世俗世界,月亮與六便士則是兩個世界的角逐。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住着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另一個是理想世界。大多數人還是嚮往走進理想世界,但是,卻都情不自禁地,一生扎入現實世界,一往而深,不能自拔。

每個人在踏入社會,承擔一些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之前,都在嚮往着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例如說我們小時候常說,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老師,我要當醫生……諸如此類,又有多少人實現了呢!

隨着我們不斷長大,我們考慮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慢慢地開始不再只是擡頭看天上的月亮,我們開始低頭,去尋找地上的便士。我們開始爲了生活,爲了家庭,爲了責任,不斷奔波不斷改變自己,開始放棄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想到曾經那個單純的自己,懷念那段無憂無慮追逐夢想的時光。

記得騰訊視頻今年出了一檔《一本好書》的節目,這檔節目的`第一期就是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節目以舞臺劇的形式展示了這本書,雖然只是選取了其中部分角色和場景,但是卻讓我們對斯特里、德克、毛姆等人的形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我們常問,追求理想到底是什麼?斯特里告訴我們,追求理想就是意味着放棄穩定和舒適,接受風險、未知甚至是貧窮。就像毛姆在書中說的一樣,“我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妄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所以,斯特里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過上了只想畫畫的他自認爲快樂的生活。

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只是反覆強調:我必須畫畫。

當你仰望月亮的時候,你無法照顧家人。當你養家的時候,你要低頭撿起六便士。現實世界充滿名利、誘惑、豐裕、舒適,理想世界則充滿自由、孤獨、卑微,甚至絕望。不管選擇是什麼,我想說的是,便士很重要,但是在追逐便士的路上只要不忘初心就好,每個人都在月亮與便士中間掙扎,只要對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就好。

就像書裏的主人公一樣,放棄了便士去追逐心中的月光,雖然生活很拮据,但是精神上非常富有。如果兩者註定無法兼得,那麼就順從自己的內心吧!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2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過着“六便士”的生活仰望着“月亮”。我也是如此,但又有些不同。我不斷的朝着“月亮”跑去,但是我沒法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將自己的外衣一層一層的脫掉,拋下一切便啓程。我想絕大多數像我一樣的人都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容器裏,天生帶來的活潑與棱角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變淡慢慢的'被磨平。人們的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着普世的準則,稍有不同,環境就會變本加厲的還給你,殺你個措手不及。

我時常是個憤世嫉俗的人,不屑於循規蹈矩,不屑於把自己外表打磨的光亮,好讓自己不論在哪個角落都顯得相稱。我也時常欽佩像林黛玉那樣的人,不爲世俗所動。

可是我仍然是個矛盾的人。因爲我發現,我慢慢的變得會看人臉色說話了,我慢慢變得圓滑了。爸爸曾經經常教導我,做事情總得留個心,不然像你這樣的出去,不免上當受騙。果然,上過幾次當後,我變得“機智”了。你看,我現在生活的還不錯,或多或少也是受恩於它。

我常常問我自己,我追尋的是什麼?我給不出一個很好的答案,但又好像已經有了答案。我想象過年輕時爲事業奮鬥,老來和另一半隱居山林。想想空來淘米澆地,閒來看書解悶的生活也還算是不錯。但是,這些“夢想”又多是不現實的。羅胖說,大多數人去古鎮旅遊都期望白天看到小橋、流水、人家,晚上回了賓館躺着的是沙發,做的是SPA,面朝着的是帶着江南煙雨的河流,背對着的是超級豪華大酒店。你看,人們希望的和真正的做法總是矛盾的。我或許也是一樣的,我也是容器裏的一員。

於矛盾中求生存本身就是困難重重,但不可否定的是,它仍然是生活的常態。是的,所以很多人都過着“六便士”的生活也就不足爲奇了。

可是,可是,我知道的,我不能這樣。

雖然,這讓人悲憤不已的過去,仍然在繼續。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3

背景: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爲什麼不喜歡他?

主要原因有二:

一、我無法接受他的.三觀,就搶朋友妻子這件事來談,雖然朋友跟妻子之間並沒有愛情,雖然是妻子自願,雖然各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但爲何單單選擇直接住在一起這樣最粗魯的方式,給彼此保留一些顏面不好嗎?畢竟朋友是巴心巴腸對他。最可怕的是,利用過後果斷拋棄。

二、沒有責任感,過於隨心所欲。既爲人夫,既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就應該承擔起責任,什麼不辭而別,看似瀟灑,實則愚蠢,所配之花叫奇葩。

關於敬佩:我不喜歡他的原因體現着一些世俗,而此書全篇彷彿就是在與這樣的世俗抗爭。這樣不懼世俗,追求夢想的他,該是值得敬佩。我越覺得他不堪,越對他崇拜。身邊這樣的人幾乎不存在,即便是有,也少決絕。

大部分人都在按部就班的過着自己的人生,這並不可悲,但終會可能會有些遺憾。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到了月亮。他想用半生純粹追求月亮,可文中的他那沒有六便士支撐的追求月亮之路極其難走,且終究他向六便士低了頭(與愛塔幸福的生活)。

此書,帶給我的衝擊並非讓我覺得我的人生有什麼不可,而是讓我知道了以六便士爲根基,多擡頭看看月亮,二者多多平衡。這是深刻的,深遠的。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4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題記

一開始,《月亮與六便士》這個名字就吸引住我。我以爲會是浪漫又風情的故事,沒想到是一個人對夢想的追逐。月亮是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思特里克蘭德有一個富裕又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有點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這種生活是當今多少人嚮往且奮鬥的'方向。可他不屑於這種庸俗且平靜的生活,拋棄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家庭和事業,去到與世隔絕的地方,開始畫畫。

我驚訝於他的勇氣,明明擁有了大多數人所夢想的東西,怎麼就忍心放棄?我很驚訝,更多的是不解。在旁人看來,他的生活彷彿從天上跌入谷底,他卻不在乎這些。在巴黎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他不在乎環境如何,無視飢寒交迫,只要有繪畫工具就行。逃離了那個喧囂的世界,拋棄了功名富貴這些無用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更容易成功。恍然之間,我似乎體會到他內心的所想。

在如今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多少人爲了追求名利、金錢,早已丟失了本性?只是爲了安家立業,結婚生子而在前行。當然,也不否定,這種生活也是大部分人所想要的平淡生活。可是,我們的人生僅此一次,你最初的夢想實現了嗎?你是不是也在現實面前低頭了?有的人不得不屈服於這個世界,隨波逐流。金錢、功名那都是物質上的,究竟這些意義在於什麼?直到現在,我還在思考。

人總歸是有夢想的,何不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拋去世俗的眼光,保持一個平靜的內心,不要浮躁,不被雜念所影響,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

現實與理想只隔一步,那便是執着的追求。茫茫人生,找到自己心中所執着的追求實屬難得。大多數人只用表面忙碌來掩蓋自己內心的空虛,自己內心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或許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深思。當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追求,我們便會不自覺地拋除一切雜念,義無反顧。

這本書沒有太多華麗的點綴,它只是很真實,純樸地反映了人性。或許在五六年後,當我步入社會時,我還會再來品讀這本書,那時應該會有更多感悟!

願我們都能到達最初的理想!一起奮進吧!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5

月亮與六便士,我一直對這個名字是分困惑,直到我讀完後才明白,原來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指大約六毛錢人民幣,深陷泥中,也就是世俗的生活。讓我們譯後後記所說的人生如夢,讓我們枕着月亮。毛姆筆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就不斷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深黑的夜中不斷揮舞着手臂,想摘下那皎潔的明月,果斷放棄了六便士。但……月亮是那麼好摘的嗎?

斯特里克蘭原市委收入不低的股票經紀人,可他爲了心中的理想拋棄了妻兒,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離開倫敦,去了巴黎,這種行爲簡直瘋狂,可他卻毫不在乎,住在簡陋的小屋裏,整個房子亂糟糟,人也髒兮兮的模樣。他一點愧疚感也沒有,也不求舒服,彷彿這纔是他想要的。她也不全無魅力吸引朋友的妻子,最後他自殺了,因爲斯特里克蘭並不愛她,這也可看出他一直堅定爲追求藝術而放棄世俗功名,兒女情長。

後來他去了塔希提島還結了婚,真沒想到,我想是因爲阿諾心甘情願和他生活在大山裏吧。而並非其他什麼,他一個人總會孤單,總會希望有一個人陪伴,但斯特里克蘭還是覺得他依舊可以盡情創作吧。不過後來他命不久矣。

所以夜以繼日地創作,終於在臨死前完成了這幅巨畫。當庫特拉斯醫生又一次來時,情不自禁地感嘆着這幅畫的絕美,不得不承認,斯特里克蘭真是個天才。沒想到的是他死前囑咐阿塔將它燒燬。儘管庫特拉斯醫生勸過阿諾,但他還是燒了他這幅偉大的作品,傾刻間消失無蹤,真是一大遺憾。

斯特里克蘭從開始一個沒腦子放棄舒適的人,一個脾氣暴躁冷酷無情的人,一個不被理解接受的.人,變成了如今偉大有名的畫家,他的畫價格不菲,這與她的不斷努力與追求藝術之心是分不開的,或許你身邊的某個人看似無用,不務正業的人。到頭來會有一番大作爲,一定會驚掉下巴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爲像斯特里克蘭一樣的人,關鍵在於你如何掌握。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勇敢地追逐夢想,用行動來證實自己,讓那些嘲笑你的人不敢相信。但也要有恆心和毅力,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