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再見,契普斯先生》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1.1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再見,契普斯先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再見,契普斯先生》讀後感

如果不是參加劉鷹老師的視頻號直播,差點就錯過了一本好書。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平凡人活成一個傳奇的故事。文字看似雲淡風輕,不時幽默俏皮一下,卻自有一番打動人心的力量和功夫。

這本書沒有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卻處處與歷史風雲掛鉤;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卻總在緊要處出現轉折;沒有轟轟烈烈的傳奇人物,卻在平凡中寄寓了無限的期待與力量。這是一個從平凡開始,以平凡結束,卻因爲師者智慧與情懷,而讓爲師者更容易怦然心動,甚至潸然淚下。

這本書,據說是作者只花了4天的時間寫出來的,起先刊載在British Weekly的聖誕節增刊上,後來再出了單行本,風靡英美,轟動一時,又被改編爲電影,大獲成功。目前在網上似乎可以搜到《萬世師表》,就是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

不用說,這部小說的語言值得學習英語語言者推敲玩味,筆調輕鬆幽默,輕快俏皮,而蘊含着打動人心的力量,似乎又有着一些人生暮年回憶往事特有的感傷情調,是語言表達的典範。這也許就是中國著名英語學者葛傳槼和俞亢詠詳註此書的緣故吧。在序言中,他們是這麼說的:

小說用極其生動、輕快的筆調描繪契普斯一生在布魯克菲爾德公學教書生涯和他的戀愛、婚姻和爲人,情意悱惻,妙趣橫生。同時,從布魯克菲爾德這偏僻的一隅反映出英帝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沒落的情景,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人們思想的變遷。藝術風格和語言都是我們上面所說的“新而不怪”,是學習現代英語和英國文學的一本好書。

我拿到這本書,花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了第一遍。一本薄薄的書,加上葛傳槼和俞亢詠兩位先生的詳註,總共也才266頁。但讀起來津津有味。經典必經還是經典。

契普斯先生,在布魯克菲爾德公學辦學低潮時期進入該校教書,書中寫道:But if it had not been this sort of school it would probably not have taken Chips.就是一句很幽默的話。學校也是這樣的學校,Chips也是這樣的chips,半斤八兩,兩不嫌棄,一拍即合。但其實契普斯先生年少輕狂,雄心勃勃,但一來二去,他還是覺得布魯克菲爾德最適合他,這樣一呆在這兒就是一輩子。其間雖兩次代理校長,卻始終沒有接受校長的職位。

一開始,他按部就班,古板而嚴肅地教學。He worked well; he was conscientious; he was fixture that gave service, satisfaction, confidengce, everything except inspiration.做老師,最重要的特質,inspiration,卻是他恰恰缺乏的東西。他就像一塊璞玉,還得等待歲月的打磨,才能夠漸漸顯露出他內在的特質。這時,他年輕的妻子成了他第一次職業覺醒的重要他人。

“She made him, to all appearances, a new man; though most of the newness was really a warming to life of things that were old, imprisoned, and unguessed. His eyes gained sparkle; him mind, which was adequately if not brilliantly equipped, began to move more adventurously.”從此,他的職業生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是的,作爲一個老師,職業發展,確實需要一個催化劑,可能是一個重要他人,可能是一本重要書籍,也可能是一個重要事件。這個催化劑,讓一個老師產生了職業覺醒,像一座富礦得到挖掘才顯露出它底層的光芒與品格一樣,開始顯露出他的職業潛能和職業品性。對於一個老師來說,這樣一個重要他人、一本關鍵書籍、一個關鍵事件顯得彌足珍貴。

契普斯先生在年輕的妻子的指引下,變得寬容,善解人意,能夠用溫潤、敦厚的態度對待學生,時常請學生來家中喝茶聊天,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名望漸高,進入了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1898年4月1日,愚人節,上帝似乎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的妻子和出生的嬰兒在同一天死去。契普斯先生悲痛欲絕,神思恍惚。這是他遭遇到了人生的一個重大的打擊。療救他心理創傷的,惟有工作。The work gave him something to do, filled up an empitiness in his mind and heart.他一心撲在工作上,而妻子給他塑造的職業品性,卻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威力來。無論是他的學識,還是爲人,都得到了布魯克菲爾德上上下下的認可和稱頌。他成了某種象徵。與學校合二爲一,他就是布魯克菲爾德,布魯克菲爾德就是他。他的癖好,他的另類,他的笑話,都成爲這個學校tradition的一部分,他成了這所學校的靈魂人物。

這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老師,在日復一日,日積月累的辛勞中,用自己的學識和人品樹立起的職業豐碑。上面寫着平凡兩顆字,卻自有一番偉大而平靜的力量。甚至在他退休後,作爲靈魂人物,他依然發揮着自己獨特的'力量,給學生和學校帶來新的期待和希望。這就是契普斯先生。

再見,契普斯先生,是小說中人物的對話語言,也是一再出現的復調式的主題烘托。當他年輕貌美的妻子向他說“再見,契普斯先生”時,他告別了以往的古板和嚴肅,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成了一個全新的老師。當來拜訪他的新生,對他說“再見,契普斯先生”時,他用tradition在引領着學校和學生的成長,從而贏得後來者的尊重;當他去世前,人們用“再見,契普斯先生”向他告別的時候,人們卻期待一種永恆,即由契普斯先生所代表、所象徵的精神永遠留存並繼續在布魯克菲爾德學校發揮作用的祈願。

是的,這本書就是《再見,契普斯先生》每一個從事教師職業者的必讀書,更是研習英文者的必讀書。我只後悔知道這本書,太遲,讀到這本書,太遲。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翻閱了一遍。還會再讀,因爲它的魅力。有了葛傳槼先生和俞亢詠先生的詳註,讀起來更是如虎添翼,每一個你打算要去搞清楚的細節,他們像預先知道一樣,都給你注了出來。

最後一句,是廣告:我的視頻號櫥窗裏,加了購書鏈接,方便您一步到位購買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