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13篇[熱]

讀後感 閱讀(2.1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傳》讀後感13篇[熱]

《名人傳》讀後感 篇1

學校叫我們所有人買一本《名人傳記》,我買後就開始讀起來,在書大部分的夫人都是愛漂亮的,但是居里夫人不是這樣的,她漂亮是漂亮,但是她並不愛漂亮,她把金錢,外表和權力都看做身外之物。她的祖國波蘭被侵略者給侵略了,並且不給她讀書,這可是對她沉重的打擊。她從小就愛學習,所以,她和她姐姐商量,最後決定去英國開始她們新的學習之路。在英國的學習生活中,她愛上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埃爾·居里。他們在無意之中達成共識,後來慢慢的相愛。他們結婚以後,在無意之中發現了鐳這一元素。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同意居里夫人這一觀點。後來,居里夫人爲了證明這個觀點,搞到了一些可能含有鐳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裏搭起一口大鍋,當提煉的工具,他們就在院子裏煉製鐳,再到實驗室分析。那是,他們還沒有正規的實驗室,他們就在一個以前停放屍體的小木屋。在這種環境們學校叫我們所有人買一本《名人傳記》,我買後就開始讀起來,在書中,叫我最記憶猶新的名人是居里夫人。

大部分的夫人都是愛漂亮的,但是居里夫人不是這樣的,她漂亮是漂亮,但是她並不愛漂亮,她把金錢,外表和權力都看做身外之物。她的祖國波蘭被侵略者給侵略了,並且不給她讀書,這可是對她沉重的打擊。她從小就愛學習,所以,她和她姐姐商量,最後決定去英國開始她們新的學習之路。在英國的`學習生活中,她愛上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埃爾·居里。他們在無意之中達成共識,後來慢慢的相愛。他們結婚以後,在無意之中發現了鐳這一元素。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同意居里夫人這一觀點。後來,居里夫人爲了證明這個觀點,搞到了一些可能含有鐳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裏搭起一口大鍋,當提煉的工具,他們就在院子裏煉製鐳,再到實驗室分析。那是,他們還沒有正規的實驗室,他們就在一個以前停放屍體的小木屋。在這種環境裏,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她終於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

她本來可以去申請專利,從而獲得大筆的財富,可是,她沒有這麼做,她毫不猶豫的將鐳的提取方法公告天下。後來,居里夫人竟然連買一克鐳的錢都沒有,最後,還是一個女記者幫助了她。

我十分欽佩居里夫人,她金錢和名利爲糞土,她一生中一共得到 10 項獎金, 16 項獎章, 107 個榮譽稱號,特別是倆次諾貝爾獎。她將所有的獎金給了科研和戰爭中的法國,將所有的獎章送給 6 歲的小女兒做玩具。

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就想她科學成就一樣,在人類文明史上崇仰的熠熠生輝。她堅強,她意志純潔,她嚴幹自律,使我不得不肅然起敬。

《名人傳》讀後感 篇2

在黑暗的人羣中脫穎而出,在孤獨的世界中不屈不撓,強忍着一切痛苦,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的或許只有他們了,《名人傳》中的英雄。

《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瀰漫着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所以他寫下了《名人傳》,以此來敘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他們的事業,貢獻,所處的時代國家都不一樣,卻以他們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使我印象深刻。當然這其中少不了他們的傑作。

在《名入傳》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在我看來貝多芬是最偉大的人。身爲一位耳聾的音樂家卻創造了許多不朽的音樂,而且在書中可看出,貝多芬因耳聾不但影響了工作,而且還使他從此過着孤獨淒涼的生活。但他的音樂卻爲苦難的人而寫的,他隱忍自我的痛苦,卻用他以痛苦換來的歡樂來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他的精神使我震驚。在當時可憐而自私的世界裏,貝多芬把音樂當成一種寄託。在我看書的過程中,看到了最氣憤的事:貝多芬在去世前有十分嚴重的病,他每一天都受到病魔的折磨,他最後投降了。他讓他的侄兒去找醫生,可這個麻木不仁的侄兒兩天後纔去找醫生,醫生到了,貝多芬卻治不了了,可悲的是貝多芬去世時他的侄兒不在他身邊而是一個陌生人爲他合上了眼。貝多芬明明付出那麼多的愛,卻沒有回報。他還那麼偉大,這比他所受到一切痛苦還讓人心酸。這可憐的人啊!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死亡前還要做不屈不撓的鬥爭。或許死亡對於貝多芬來說是一種解脫。

應對這三位名人的生活經歷,想想自我的生活,我們真幸福啊!我們雖不是名人,但是名人其實與常人一樣,他們與我們一樣痛苦,掙扎和矛盾。然而他們以自我偉大的`意志打敗困苦,而我們卻生生抱怨。表面我們說是打敗敵人的人是英雄,事實上呢不是,《名人傳》作者羅曼·羅蘭認爲英雄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麪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終要走上這條崎嶇的道路,對於我們來說應對人生大道上的種種困難應勇往直前,當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讓我們堅強起來應對此刻的生活。

《名人傳》是值得我們閱讀學習的好書,期望我們成爲有堅強意志的人。文章

《名人傳》讀後感 篇3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托爾斯泰,這三位鼎鼎有名的名人,我相信一定爲大多數人所致。這三位人物在童年總是給我一種偉大光輝的形象,也許正因爲這,讓我對他們只剩下了崇拜。

而忘記了他們令人分發而感動的事記,我在盲目崇拜中,一本書走進了我的世界,那邊是《名人傳》,它向我講述了一段名人背後的故事。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偉大的豐功偉績,讓人們的腦海裏只有對他們無限的崇拜,《名人傳》卻使我們看見了名人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痛苦、掙扎和矛盾。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名人,從而使我們覺得名人的事蹟是寶貴的,是奮發的,才更值得我們彌足珍貴。

數的第一章節便是關於貝多芬的'故事,對於這個人,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他那慷慨激昂的《命運交響曲》以及那華麗的彈琴英姿,至今仍在我們的腦海裏不斷迴旋幻想。

這一切一切的光榮事蹟,似乎掩蓋住他那悲慘的事件。而名人傳卻直截了當的他的不幸。貝多芬的音樂受到了大衆的熱捧,可他的困難又有誰關懷過呢?天才是令大衆崇拜的,可天才背後卻始終遭遇不幸,身體的缺陷被世人都誤解……

即使天才是如此的高潮,恐怕也無法扭轉着一切吧,貝多芬終於在贊聲中倒下了,臨死前它說了一句:唯其痛苦,纔有快樂,這句可以概括它的一生,也是後人勇敢的座右銘。後兩篇是關於米開朗琪羅和列夫托爾斯泰的。真實事蹟的獨白,他們的實際也彷彿是一場“貝多芬史”,他們也是在困境中明白事理,得到成長,策劃能夠爲令人敬佩崇拜的偉人。

讀到這裏,我認爲光輝背後必有一段艱苦卓絕的實際,就像一塊鐵石,如果不經過鍛鑄,打造,磨光,它也不會稱呼爲一把鋒利無比的名劍,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想成爲一位偉人,必須要經受磨練和艱難的考驗,只有這樣,才能屹立不倒。

而這一切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讀書,我們雖然失去了玩樂的時間,可我們也在積累着自己的財富,總有一天,我們會品嚐到豐收果實的甜美。

名人的事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它不僅告訴我們成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還暗示着今後的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它讓我更好的品味過去,爲我們的新世紀鋪開一條光明之路。

《名人傳》正是我的良師和益友。

《名人傳》讀後感 篇4

以前總認爲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無比深奧,所以一直沒有嘗試去讀。但一次逛書店時,無意翻到了這本書,才發現名人們的精神是無比可貴的,是震撼人心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裏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書中講述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偉人的成長曆程。

貝多芬出身貧寒,從小輟學,他的一生坎坷多難。他自己孤獨地活着,堅強的活着,但卻像與世隔絕般沒有一個朋友。他一直痛苦的活着,但卻創作了那麼多不朽的偉大樂章。他中年失聰,卻依然堅持的創作。現如今流傳的傳世之作,竟大都是那時的作品。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命運交響曲,跌宕起伏,他堅強,不屈服於命運,最終,他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米開朗基羅,雖然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但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目睹了外敵的入侵、人民的奴役,也目睹了自己的作品配無情的摧毀。但他堅持,爲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七十多歲。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校正時間的偏差。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的,是自我同無形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爲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爲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籍。他們是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新時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轉》的結尾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樂。“確實,“用痛苦換來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轉》內在的緊張和動人心魄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永恆的精神光芒!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故鄉只要想到總讓人的心變得無比柔軟苦難,只要經歷,總讓人心靈受傷。

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疾病是何等的打擊,另一方面又必須和殘忍的現實作鬥爭,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多麼堅韌的精神啊!

現實的浪花又一次狠狠地打在了貝多芬身上,他仍舊渴望征服自己,就征服深受的困難。

一個音樂家,把一生的心血放在了藝術這條路上,獻身於藝術,併爲它爭光,但人們的愚昧,使他的世界灰暗,即使同情也不能抵償他的痛苦。

貝多芬想永遠謳歌歡樂之美,多麼難得可貴的歌唱,偉大的作品往往是絕境中的生命之花。

一個不幸的人,有貧窮殘廢,孤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的,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快樂卓越的天才高貴的人格,這是一個完整的`人。

在貝多芬的書信當中,我們更多體會到的是他的悲痛欲絕與不甘,他的痛,使他不能立足於音樂人羣,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是困難的。

貝多芬留戀世界,珍愛友情,可生命將終止之時,他依舊要愛他們,愛藝術,愛整個世界。

力,倘若他不能征服王國向拿破崙一樣,至少要征服心靈,感覺和情操像貝多芬,他是應當奉獻的,應當教人隱忍的。

時代精神,既還有最後幾朵鮮花需要開放音樂曲體,大半還在摸索着路子。

貝多芬的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是一場決鬥。兩種樂器的決鬥,兩種思想的決鬥。

在貝多芬的四重奏中,表現的是它的精神,重新獲得了勝利。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注視世界的真面目,並且愛世界,欲使我痛苦的我欲歡喜。

我願把這鮮血攤開,在大家眼前舉起英雄們的紅旗,在我們的頭上飄揚。

偉大的文學與偉大的藝術是相互激發的,它們都表現着世界的美麗。

這就是傳說中的米開朗琪羅,西斯庭的英雄,他的偉大面目應當永遠鐫刻在人類的記憶之中。 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惡會使其更惡。

悲哀而清明的成熟時期,西斯廷時代狂熱,鎮靜了,好似波瀾洶涌的大海重歸平復一般。

做自己不想做的,被逼着說謊,違背了良心,都是讓人痛苦的。

當人生沒有美貌時,需要有美好的修養,獲得人心,靈質的內在美。

你開朗綺羅的晚年是失望的,也是貧窮的,但他對上帝卻充滿了信心,我們要努力面對生活,去打拼更加出彩的明天。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曾聽過這樣一段話:“上帝送給每個人的都是兩扇窗子,當他關閉了其中一扇時,就必然會爲你打開另外一扇。” ------題記

“扼住命運的喉嚨” 他握住筆,顫抖的手還想在紙上寫點什麼,卻終究使不上力,“砰”,手重重垂下,再也擡不起來。他死了。醫生爲他合上眼睛。周圍一片死寂,絕望得讓人窒息。 貝多芬,一位曾轟動世界的音樂家,就這樣孤獨地死去。 他的一生是悲慘的。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17歲時母親去世,20歲時發現自己聽力下降,40歲聽力完全喪失,57歲時就早早逝去。他一生孤獨,直到死去也無人問津。他曾給好友寫信時說:“要是有可能,我想戰勝命運;可是,在我這一生的某個時期,我是上帝最不幸的造物----聽從上天的安排!多悽慘的隱忍!可是,我只能走這一條路!” 是的,他只能走一條路。他沒有屈服於命運。兩耳失聰又怎麼樣,誰都無法阻礙他通向音樂的大門!他緊咬牙關,在雙耳失聰後的7年裏,創造了許多不朽的名曲。他是天才嗎?不是,他只是比我們多付出了幾百倍的努力! 他的一生都在與命運抗衡,直到死去。

“衝破緊鎖的牢籠” 他神情專注地雕琢着,雕像在陽光的照射下栩栩如生,他癡迷地盯着它,用手不住地愛撫着,許久,他皺緊眉,不住地搖頭,“嗙”雕像化作一地的碎片。 他想要自由,但在那個年代,這隻能是幻想。 他只是由一個枷鎖進入另一個枷鎖,永遠被人控制着。他想過擺脫囚籠,但他做不到。 他只能選擇逃避。 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每日忘我地工作,想逃避現實的束縛,但他終究也是凡世的星塵,一味的畏懼只會讓他愈來愈疲倦。 終於,他墮落了。

“盼望已久的死神總算來了。” “擺脫思想的`枷鎖” 一位老人靜靜地在書桌上寫字,屋外炮火震耳欲聾,他擱下筆,沉沉嘆口氣。許久,拿起筆,繼續寫作,他就是托爾斯泰。 他愛國。但,俄國沙皇的黑暗統治讓他感到絕望,他希望有一個新的制度來助國家走出現狀,他的精神革命卻並未受到人們的欣賞,他所堅持的信仰讓他的家人感到尷尬。最終,他和親人起了衝突,無奈地脫離家庭的軌道。

苦難是會給人以打擊,但,風雨過後依舊是彩虹。沒有經歷苦難,偉人如何擁有令人驚羨的人生? 既然沒有能力去戰勝命運,那爲什麼不嘗試去改變它? 請相信,路永遠在山那邊。 命運永遠是靠自己的雙手把握住的!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F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爲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爲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翻開《名人傳》,在首席的引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視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擾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起來。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造就出來的,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抓住了英雄和偉人的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爲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米開朗基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就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樂。”確實,“用痛苦來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絃的思維魅力之在。

是什麼支撐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得到了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量的歌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爲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而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是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識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嚎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無名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一樣時代、不一樣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爲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啓示更多,獲得更多。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能夠總結他的一生,能夠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到達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我。”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最後,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那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那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此刻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我們的靈魂也被所昇華爲一種崇高。

《名人傳》讀後感 篇10

“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題記

《名人傳》又稱爲《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其中對於我來說最爲熟悉的同時也是印象最深就是音樂家貝多芬了,他對音樂有着火一般的熱情,他的作品對音樂發展有着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爲樂聖。

可以說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身體上與精神上的雙重雷鳴交響曲,在他不甘心而又無奈與世長辭的瞬間停止了節奏旋律,留給後世的`是傑作與荒涼的背影。一發愣,似乎我看到了那盤旋在他頭頂上的狂風暴雨,肆虐站在風雨裏的他,而他仍堅持他的理想、原則與音樂。有些感傷,有些莫名的疑問,“爲什麼許多偉人要遭遇那麼多苦難?爲什麼天妒英才?”

於是,這個心結在我閱讀完《名人傳》後,解開了。

1793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德國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着這可怕的祕密。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但由於自己的殘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痛苦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

最後,貝多芬在風雨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的一口氣,終年57歲。

之前的疑問也終有果了。那是因爲,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因爲他們將苦難當成錘鍊,在苦不堪言的旅途中認識與成長,最後找到自己所屬的那一輪月圓,在那之上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始終如一……這大概就是天才與偉人之間的差別了,也許天才可能是偉人,但偉人一定不是天才,因爲他們用自己的付出才得來光榮、才得以在歷史篇章鍍上一層金邊。

《名人傳》讀後感 篇11

中國有句古訓:“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那就翻開名人傳,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感受人類羣星閃耀的時刻。

在這部名人傳中,作者爲我們準備了三個例子: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他們都生活在各種環境裏,面對着不同的困難,經歷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都堅信一點——困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奮鬥。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被世人稱爲“樂聖”。因爲窮,三歲時的'貝多芬跟隨父親四處遊蕩。父親突然發現兒子貝多芬十分喜歡音樂,便逼迫他學,不讓他去玩,用小棍棒敲他的手指,直到他學會鋼琴,管風琴,小提琴和中提琴。到了8歲,父親又帶領年幼的貝多芬參加各種演出,讓貝多芬開了開眼界。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一位小姐,但他嫌貝多芬父親低賤,便嫁給了一位侯爵。貝多芬火冒三丈,醫生勸他在家休養,但他不聽。1802年,貝多芬被確診爲耳聾。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使他更加頑強,他依然繼續創作。1804年,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成爲了一部英雄人物的頌歌,形式十分新穎;1806年,貝多芬訂了婚,創作了洋溢着青春朝氣的第四交響曲;1808年,貝多芬寫成了一生的最好作品之一——命運交響曲······我還記得貝多芬的一句名言: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捨的滴墜。只有勤奮不懈地努力才能夠獲得那些技巧。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出生於俄國一座風景如畫的貴族裏,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擁有很高的文學天賦,曾經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受盧梭的影響,他想要通過造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他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長篇小說《襲擊》《復活》等,都是人民認可的名著。

啊!困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這是名人傳告訴我們的。它宛如宇宙中熠熠生輝的羣星,每位名人都是有獨特的光亮、奪目的光彩、耀眼的光輝的明星。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能力、多麼優美的儀態、多麼文雅的舉動!

《名人傳》讀後感 篇12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由於我也從國小習鋼琴,所以對貝多芬的童年遭遇頗爲感動,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讀後感 )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爲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貝多芬的成長過程中堅定的意志值得我去學習。

米開朗琪羅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因爲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爲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但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裏,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纔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爲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這三位名人的成長經歷中都讓我們體會到了只有堅定的決心什麼事情都會成功。

《名人傳》讀後感 篇13

讀完了《名人傳》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名人傳》這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者羅曼·羅蘭所著,創造了精神世界的太陽,可以使人們獲得心靈上的支撐。

此書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托爾斯泰有關的傳記,在一生中他們經歷了種種磨難卻沒向命運低頭,仍堅持創作,艱難與命運鬥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秒,終成了代代相傳的偉人。

貝多芬是一位生性倔強樂觀的音樂家,無論在哪裏,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歡樂。從一開始命運就向他展示它的了殘酷和淒涼,他的童年是苦難的、不幸的。但他沒有放棄,他表示出一種積極樂觀生活的態度。到了晚年時期,作爲音樂家的他聽覺完全喪失,但他仍然堅持創作音樂,他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音樂的執着追求戰勝了他的痛苦,痛苦變成了他創作力量的源泉。貝多芬以他驚人的毅力與他樂觀積極的態度向我們展示了他一生的偉大,並驅使我們向他學習。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典型的悲劇人物。米開朗琪羅的一生都是不幸的,更糟糕的是他的內心近乎黑暗。他眼觀開闊,志存高遠,他甚至認爲“天才”這個詞都不配於他;他恨人也遭人恨,他愛人卻無人愛他,他是孤獨的,他覺得死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快樂,他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不易。他的藝術是偉大的,米開朗基羅是人類天才、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他的光榮與成就屬於全人類。

托爾斯泰是一位熱愛生命的人。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希望天下所有人都幸福安詳,他有一顆博愛的心。他在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就像一個太陽,用他強而有力的筆吹散了籠罩着的霧霾。托爾斯泰終身都在學習,還吃苦耐勞,即使到了晚年時期他還堅持下地幹農活。他的一生都圍繞着宗教信仰,一直都處在懷疑、放棄、堅守信仰當中。托爾斯泰幼年喪母,九歲喪父,從小缺乏親情之愛,這種苦難磨礪了他作家的人生,爲他作家的人生奠定了基礎。他的文學成就是無人爭議的,他用自己苦難又坎坷的一生向我們展示了他真誠善良的堅定信念,他寫出了千古流傳的世界名著。

這些偉大的英雄們的一生都是坎坷又充滿挑戰的,他們用他們頑強的意志與奮鬥的決心戰勝了生活的種種挫折與苦難,創造了他們值得千古流傳的作品及名聲。他們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成了命運的強者。我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如此優越,他們在惡劣的條件中都能頑強奮鬥,擁有堅定的信念,我們又怎能不打起精神來,擁有奮鬥的決心與毅力,成爲命運的強者。讓我們一起鼓起勇氣去面對困難坎坷,奮勇直前,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莊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