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範例13篇

讀後感 閱讀(7.57K)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範例13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

讀《三國演義》有感世界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裏面的故事《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啓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爲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爲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爲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而且輸得那麼慘,這對劉皇叔來說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後,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而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衝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過因小失大的事情嗎?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有一天,下課後,我和他各自拿出了自己製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他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他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他看後,憤怒地對我說:“我以後沒你這個朋友!”說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衝衝地走了。打那以後,我們便沒有再說過話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衝動用事,因小失大;後悔自己因爲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後悔自己因爲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是百看不厭。不僅僅因爲《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首,而是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做人出事的方法。

在這本書的衆多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莫過於被稱之爲“智絕”的諸葛亮了。雖然最後蜀國滅亡了,但諸葛亮的忠誠和智慧卻成了千古佳話。其中,在這本書中草船借箭一回講的曹操攻打東吳,孫、劉聯合抗曹時,東吳都督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要以三天造十萬支箭爲由陷害他。而諸葛亮早以胸有成竹,藉助天文現象順利從曹營“借”得十萬支鵰翎箭,既保全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又促使了孫、劉聯合的強化,造就了歷史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勝利。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當遇到困難時要以大局爲重,藉助有利機會,利用自己的知識,合理、正確的處理問題。使事情得以圓滿完成。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3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裏面有許多故事很精彩,最讓我深刻的有孔明三次智激周公瑾。第一次孔明襲了南郡又取了荊襄後,瑜氣傷箭瘡,半晌方蘇。醒後發誓:“若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第二次孔明設計將周瑜擊敗,瑜又怨氣衝激,瘡口迸裂,昏厥於地。第三次當孔明識破周瑜假途滅虢之計,周瑜差點被捉時,再次怒氣填胸,在馬背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不久,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從中讓我感受到諸葛亮的智慧過人,稱他臥龍再合適不過了。也讓我感受到周瑜的心胸狹窄。要不是周瑜的心胸狹窄、眼光短淺,常懷妒賢嫉能之心,那麼孔明也激怒不了周瑜了。可見心胸狹窄的最終會敗在有智慧的人手上。

還有“饋金珠李肅說呂布”,這個故事講了董卓想收呂布爲自己的部下,因爲呂布是天下無雙的超一流武將,於是李肅獻計給董卓,說呂布這人見利忘義,董卓可以收買呂布。李肅把董卓的寶馬獻給呂布,而且給了他許多金銀珠寶。而且在呂布面前美言幾句,重要的是呂布能升官發達。這樣呂布調轉頭來,去了董卓那邊,殺害了丁原。讓我感受到呂布勇長智短,而且反覆無常、見利忘義,唯利是圖。雖然後來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爲獨立勢力後,呂布與曹操爲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這還不是因爲呂布的兒女情長啊,敗在一個女人的.手上。

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值得讓人去深思,去探索。《三國演義》讓人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長河長流不息。《三國演義》的精髓與內涵值得我們去發掘與深思。讀了《三國演義》也讓自身的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4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的是東漢末年從黃巾軍起義到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後到三國歸一之間發生的故事。《三國演義》開篇就描寫生動、耐人尋味,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十分著名的“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幽州打算招兵買馬。那天,一個叫劉備字玄德並靠賣草蓆、草鞋等維持生活的人正在看榜文,在搖頭嘆氣時遇見一個叫張飛字翼德的殺豬賣酒人,兩人便到酒店去喝酒。談笑間,兩人認識了一個叫關羽字雲長的人。三人正好都想去投軍,便於第二天在張飛家的桃園裏結拜成了兄弟,並招兵買馬,打了許多勝仗,因此也做了官。後來因爲督郵胡說劉備貪官污吏,使張飛用柳條鞭打督郵,直到劉備關羽前來勸阻,張飛才停止抽打。因此事,劉備放棄了做官,離開平原縣,決定去討伐董卓。

讀完了“桃園三結義”後,我對劉、關、張三位異姓兄弟產生了深深的敬意。他們三個情同手足,無話不談,並且有着共同的遠大的.志向。此外,我通過“桃園三結義”也知道了劉備的善解人意,關羽的穩重,還有張飛的魯莽。三兄弟各懷絕技,性格不一,互相都是鮮明的對比。我還知道了,人與人之間都要講義氣。

《三國演義》不愧是一部歷史著作,開頭就把劉、關、張三人刻畫的惟妙惟肖。我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5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

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書中描繪的諸葛亮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最後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不是雄。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了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6

以鄙人有限的歷史以及文學知識來看,《三國演義》在中國文化史上絕對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地位是別的小說無法撼動的,雖然一般人眼中的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居於首要地位,但是就從小說在大衆中的普及率以及影響率來說,《三國演義》無疑是壓倒性的擊敗《紅樓夢》的。就中國最廣大的勞動羣衆來說,賈寶玉,林黛玉的名字也許不會陌生,但是兩人的故事他們又知道多少?但是對於諸葛亮,關羽,恐怕三歲小孩也能給你講出一段“空城計”或是“過五關斬六將”等一干事蹟的。對於我個人而言,《紅樓夢》我國小就開始嘗試性的閱讀,不過可惜讀了兩回就實在讀不下去了,可能當時年紀過小,文言功底以及思想造詣實在太低,不過也就是在當時,《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本小說,我卻是看完的了,或許這兩本書的故事性之強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吧。

其實,就算是到了現在,《紅樓夢》也是我未敢涉足的禁區,在多如牛毛的紅學研究者和汗牛充棟的紅學研究書籍的恐嚇下,我望而卻步,如果一本書前後鋪墊的如此完美,前面的每一句話後文都有照應,甚至連人名都有如此多的學問,譬如甄士隱其實是真事隱,賈雨村其實是假語存,OH,MY GOD,我看小說本來就爲了消遣,倘若看個幾千字就把你整成半死,那還有什麼意義。

毋庸贅述,鄙人這次選擇《三國演義》作爲暑期讀書的對象,起原因有三,其一就是最好選一本名著小說,這樣才比較有意義。其二,就是上面所講的,《紅樓夢》文學性太強,讀不來,也分析不來。而《水滸傳》這本小說又太低俗,滿篇的宋元時期的口語,文學性又太弱,而《西遊記》明顯是志怪小說,對於光明向上的大學生來說,這種封建文化“集大成”的東西最好不要看,三國演義恰好走了一條中庸的道路,既不失小說的故事性,又不失名著的文學性,作爲一本半文言小說,對其研讀是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的。其三則完全是追求時尚了,殊不知現下文化界叫的最響的名字是誰?易中天先生是也,此君在央視百家講壇一品成名,颳起了一陣品評三國的旋風,關於此君我不想做過多評價,雖然最近批評的聲音很多,說他在央視侃大山,誤導了廣大無知的青少年。誤導不誤導不好說,不過我認爲,引發孩子們的讀書熱,讀史熱總比讓孩子們天天做在電視機旁看那些酸溜溜的日韓偶像劇要好的多,如果單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應該感謝易先生。

說了這麼多,其實一句也沒有說到正題上,應該轉一轉了。

這次暑期品評三國,鄙人蔘考的唯一一本書就是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至於陳壽的《三國志》,抑或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我連見都沒見過,更別說參考了,不過這篇文章確實借鑑了部分文學普及參考書以及網上的某些觀點,這裏事先說明。

《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正因爲是小說,它絕對不能作爲正史來讀的,但是正史卻沒有小說那種塑造人物形象的強大功力。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奸雄曹操,忠雄關羽,智雄諸葛孔明是三個最爲典型的典型。不過這三個人物我先擱置一邊,我先分析一下最喜歡的趙雲。

小時侯讀三國,最關注的是武將的戰鬥力,因此趙雲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十分高大的,當陽長阪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書中描寫道“趙雲懷抱後住,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這一段描寫何等的蕩氣迴腸,看罷之後是何等的血脈噴張,恨不得自己就立即化作趙雲,在當陽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搏殺。漢中一役,他率幾十士卒鎮守大寨,殺退曹操數萬人馬,被劉備讚譽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趙雲此時的事蹟達到最高潮的輝煌,這句評價也可以說是對趙雲最高的評價,後期跟隨諸葛亮六出祁山,趙雲依然勢不可擋,有過力斬五將的輝煌戰役,雖然可能經過羅貫中的潤色。綜觀三國,趙雲的偉大可以說是自始至終的,無論早期還是晚期,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來形容他,恐怕也不爲過,無怪乎當聞之趙雲病故的消息後,諸葛亮“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言辭之傷感,由此可見一斑。

從另一點上來說,趙雲的“忠”也是小說着力刻畫的,有人形容趙雲“盡忠劉氏,義貫金石”,還有人說他是“擇賢而事,克盡職守”,總之,趙雲所表現出的忠義,是不亞於關大聖人的,早期和劉備一見如故後,便立即傾心於他,後不遠萬里前來投靠。效忠劉備後先後兩次挽救劉家的香火,長阪坡單騎救主,長江奪江截阿斗,趙雲無不是赤膽忠心,置生死於度外,懷安危於胸中的,劉家的香火得以殘存,絕對是應該給趙雲磕一萬個響頭的。無怪乎趙雲死後,後主劉禪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於亂軍中矣!”,並追贈趙雲爲大將軍,諡封順平侯,可見劉禪還沒有昏到家,至少還知道他這條小命是誰拼了命救回來的。

不過很可惜的是趙雲的智勇雙全並沒有得到完全的發揮,一開始只能算是劉備的貼身保鏢,後期也沒有得到完全的重用。我想如果換作趙雲去守荊州,或者是趙雲輔佐關羽聯合去守荊州,或許最後的結果不會那麼壞,不過一切也只能是設想了。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作了一句十分中肯的評價“狀諸葛亮智而近乎妖”確實三國中的諸葛亮已然不是泛泛之輩所能想象的強悍,神機妙算算不上什麼,呼風喚雨那是家常便飯,從借東風的神乎其神到出隴上裝神的鬼魅莫測,甚至死後還有定軍山的顯聖,諸葛孔明似乎從來都是在做我們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真可算得上羅貫中得功勞了,這個大才子將諸葛的形象無限拔高,無限擴大,雖然諸葛亮在全書大約三分之一才姍姍出場,不過他一出場則已,局面立即出現巨大轉折,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整部三國,在諸葛亮出山以後,才顯得風吹雲動,精彩紛呈。極而言之,書中的一切人物,包括曹操,劉備,周瑜,司馬懿,在後期全部成爲諸葛亮的陪襯。

對於諸葛亮的偉大,我不想談太多,畢竟這已經被千萬人說爛的'話題,我只想從我的感受,談一下諸葛的失策之處,人無完人,諸葛亮再酷畢竟也是人,他也逃脫不了人類的劣根性,至少在三國中,還是可以找到他許多的不足的。

首先,《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就有一定的失敗,諸葛的規劃是“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軍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以出秦川”我認爲這個規劃是導致蜀漢最後失敗的罪魁禍首,首先,鄙人認爲荊州的戰略地位要遠遠強於西川的,西川完全是個封閉閉塞的彈丸之地,除了物產還算豐饒,其他的一無是處,而荊州之地,非但千里沃野,更有長江之天險,且緊連洛陽,許昌。倘若不是令一上將軍守荊州,而是劉備親守,並且東面聯合孫權,共成犄角,對魏國的首都形成壓迫之勢,同時派一上將軍去取西川,從秦川之地攻取長安,則三路大軍其涌向魏國,縱使曹操父子三頭六臂,也難逃一死。正是因爲諸葛的錯誤決斷,命一上將軍去守荊州,而這一上將軍恰恰又是心高氣傲的關羽,於是失敗已成必然。當荊州失陷以後,諸葛苦心經營的策略也就失敗了一半,於是以後六出祁山,也只能是圖勞。

諸葛亮的第二個失敗之處,就是在於人才的培養方面,他是該用的人不用,不該用的人偏要重用,這點可以從對魏延和馬謖這兩個人的使用上看出來,魏延本是一代將才,放在諸葛眼裏就是一個遲早要反的料,諸葛先生,你也忒過分了點,就憑人家腦後的骨頭長得明顯了一點,就說人家早晚要反,你也忒主觀了吧,於是你對人家從來都沒有重用過,人家一代英雄豪傑,空負一腔報國熱心,卻無用武之地,我看他後期的反叛,全拜您老人家所賜,他是被你逼反的。馬謖本爲庸才,至多也就會紙上談兵,劉備臨死前千叮嚀,萬囑咐不可“大用馬謖”,你就是不聽,派他鎮守最最重要的街亭,就連司馬懿也看出來說馬謖“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於是,最終街亭失陷,您錯過了最好的一次北伐成功的機會。

諸葛亮第三個失敗之處,就是他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諸葛亮是個不善於培養人才的人,只有到後期才收了一個姜唯。這一點上,諸葛亮遠不如劉備。正是因爲諸葛亮沒有重視人才的培養,才導致了後期“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這絕對是諸葛的一大失敗!

或許歷史上的諸葛亮充其量智謀力也就和曹氏集團的程力,賈詡之流相當,只不過經過羅先生過分的渲染,纔有了人們心中那個近乎於妖的諸葛亮,不過小說畢竟是小說,如果要追求真實,我們不如去讀正史了,總體上來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是十分成功的,十分完美的。

關於曹操這個形象,一向是充滿爭議的,《三國演義》中許劭的一句經典評價概括了曹操的特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奸雄”正是千百年來人們心目中曹操的經典寫照,不過說到這裏還是要感謝羅貫中老先生,是他一手塑造了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真是奸的可以,雄的可以。下面我談一下我眼中的阿瞞。

首先就是前第四回中“捉放曹”的故事,這在京劇中似乎還有一出,曹操滿腹疑心的殺掉呂伯奢全家後又把伯奢本人幹掉,本來呂伯奢好心好意招待曹操,卻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曹操之心狠手辣,五毒俱全在這裏表現的令人髮指,更可恨的是,面對陳宮的斥責,他居然毫不要臉的說出那句經典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每每讀到此時,總覺得這種人千刀萬剮也不爲過,這種人殺了絕對是爲社會除害。寫到這裏我倒很想提一下陳宮這個人,說實話,這個人在我心中是相當高大的,他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義感的人,“捉放曹”一回,陳宮慧眼識英,義釋曹操,放棄縣令,跟隨曹操,就是爲了拯救傾頹的漢室,,後來發現曹操如此卑劣的德行,他又毅然拋棄曹操。可悲的是天下之大,陳宮卻難覓其主,雖然清楚呂布心胸狹窄,有勇無謀,但他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實在是出於一種極其的無奈。最終呂布兵敗白門樓,陳宮也大義凜然的選擇了就義,這種決心,這種修養,這種境界,在當時那個兵荒馬亂,人人求其自保的年代,是相當的可貴的。遺憾的是陳宮選錯了主子,依他的才華,碰上明主,一定會有一番作爲的,但是誰能再給他這個機會呢?因爲歷史不能重演了。

再來就是七十回中的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着,汝等且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而拔劍斬之,覆上牀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衆以實對。操痛苦,命厚葬之。”短短數言之中,曹阿瞞醜惡的嘴臉得以充分的顯現,一是生性多疑,對周圍的人絲毫沒有信任感,而是兇狠殘酷,濫殺無辜,爲了自己的利益,連累無辜的士卒,還是楊修說得好:“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曹操的奸表現在整部書中,因爲本身羅貫中就以“尊劉貶曹”的中心思想來行文的。不過就算大奸也有善的一面,更何況歷史上的曹操其實絕對算得上一代英雄豪傑。

曹操求賢若渴,他先後兩次頒佈求賢令,因此綜觀魏蜀吳三國,曹操帳下的謀士是最多的,武將是最廣的,這也是曹魏長期壓制其他兩國的根本所在。曹操有時也會表現出寬廣的胸襟,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爲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爲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這等胸襟,這等氣魄,不是凡人所能達到的,曹操達到了,所以他不是凡人。

更喜歡曹操的文采,建安七子可是文學史上響噹噹的名號,曹操正是建安七子中的領軍人物,小時候讀過曹操的《觀滄海》每每讀到“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之句時,總能感到一種排山倒海的氣魄,大一點後讀到《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句子,又能體會到曹操處事的哲學。《三國演義》四十八回中曹操宴長江賦詩一段,鄙人認爲是曹操在軍事以及文學達到的最高潮,因爲當時曹操坐擁八十三萬大軍,眼看就要掃平南方,統一中原,此可以看作軍事上的最高峯,而那一首短歌行更是蕩氣迴腸,“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躊躇滿志的曹操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明天,勝利似乎已經觸手可及。只可惜,他料不到,等待他的,將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大的潰敗,一次另他再也擡不起頭的潰敗。

誠然,《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決定了它的侷限性與封建性。書中避免不了不少迷信的描寫。譬如第七十七回關公顯聖殺呂蒙,第一百一十六回武侯顯聖定軍山,就是純粹的封建迷信了。魯迅先生教導我們要取其精華,剔其糟粕,畢竟人無完人,書亦無完書。

不管怎麼說,三國演義確實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塊耀眼的寶石,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有義務去繼承這一瑰寶。三國演義是厚重的,我們從中不但要讀出故事,更要讀出哲理,所謂“讀史使人明志”,“前世不忘,後世之師”。偉大的中華文化之火是永遠不會熄滅的。最後我想用《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來結束這篇文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勝利失敗,千百年來不曾停息的故事,合合分分,千百年來一貫的主題。

末了,忽然想起東坡先生在《赤壁賦》中的句子了“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恐,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是啊,縱使曹操,劉備,孫權當時橫行一世,而如今他們又在哪裏呢?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7

讀了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之一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等人。《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納賢的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8

這個寒假,我得到了一本《三國演義》,看到它的封面,我就很想知道它裏面的故事。首先,書的封面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書是人類的記憶,因爲在書裏,包含着人類的歷史,進化發展的過程,年代累積的知識與經驗,也描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優美。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它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戰爭。其中的人物有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張飛、關羽,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爲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的聰明和機智讓我覺得他很厲害。

故事的開始,因爲馬上要和曹操進行水上戰爭,可是弓箭的數量不夠了。周瑜便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不需要十天,三天就足夠了。”並且他還立下了軍令狀,然後向劉備借了二十隻船和一些草人。直到第三天,諸葛亮纔有所動靜,他把船開到曹軍的領地,曹軍用弓弩向船射箭,成千上萬支的箭向船射去。此刻船上扎滿了箭,曹軍才知道被騙了。到了碼頭之後,每條船都有五六千支箭,就這樣湊齊了十萬支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打仗除了要有先進、充足的武器,還需要很多智慧。但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真的是神機妙算嗎?不是,這是一種知識的'積累,是長期學習積累的結果。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學習方面,平時的閱讀不夠投入,遇到好詞好句的時候,記錄也不夠及時。看了諸葛亮的故事之後,我明白了學習積累的重要性。我以後要好好積累知識,學習要更加努力。

真正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9

《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三分歸一統所發生的故事。書中有不計其數的人物,主要描寫了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周瑜等。他們各有千秋,胸懷韜略。就這樣演繹了諸侯割據紛爭戰亂的.時代。

先從曹操說起吧。他是一個亂世奸雄,也是一個治世臣,他有着讓人捉摸不透的性格,曾置呂伯奢和楊修於死地,挾天子以令諸侯。由於曹操疑心太重最終沒有完成他的宏圖霸業。接下來說說諸葛亮和周瑜,諸葛亮有着過人的才智,善於觀察天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廬便做出三分天下理想,並且有着寬廣胸懷。而周瑜和諸葛亮卻恰恰相反,周瑜心胸狹隘,嫉妒心強,一心想置諸葛亮於死地。每次給諸葛亮下的套,都讓諸葛亮一一化解,正應了這樣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都有着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知識和韜略,兩個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說一說關羽吧,關羽義博雲天,知恩圖報,一生不忘忠義二字,華容道因感恩,放走了曹操。

在這部小說裏,“空城計”和“官渡之戰”使我受益匪淺。

在我看“空城計”時,我不禁爲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包圍西城。但孔明卻使用了空城計,把城池四門大開,自己在城樓上深情自若的彈琴,結果,司馬懿以爲有伏兵,只好下令全軍撤退。

諸葛亮憑藉自己聰明才智和他大智大勇膽量上演了一場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後來我又看“官渡之戰”不由得爲曹操擔心,曹軍八萬精兵VS袁紹七十五萬兵馬,幾乎毫無勝算,但是曹操通過謀略燒了袁紹的糧草,許攸爲袁紹獻計,袁紹自以爲是,不納忠言。最終導致糧草被燒,軍隊大敗,自己死在倉亭。

袁紹輸給自己自以爲是,剛愎自用,不採納別人計謀。最後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虛心接受別人建議和忠告,不能目空一切,否則受傷的是自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又是一個浪淘英雄的很快時代,多少英雄豪傑,爲了自己國家和民族奉獻了一生。所以我要努力讀書,努力學習,爲祖國貢獻自己力量,在此我祝願我們的祖國永遠和平不有戰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0

閒來無事,捧起一卷《三國演義》,閱覽之餘被描畫的已經很知道得清楚的經過再次吸引,表決重溫那一段交口稱譽的風雲故事。數天在這以後感慨頗深,記錄下來,也總算收穫。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度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拜至魏蜀吳歸晉共經歷了五大一段時間,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稱霸的一些人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下邊我最想談談自個兒對三國演義的一點意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固然爲了冒尖劉備的仁愛正義,他被寫成虛僞詭詐之人,不過他的軍事能力還是沒有抹煞.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據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量人的共同體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魏蜀吳中最強大昌盛的,他是穩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能力一統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材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當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挑選更多的人材,突破了根據封建德興和門弟高低委派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傭人方向目標,於公元210、214和217年蟬聯下了三道《求賢令》,反反覆覆着重提出他在傭人上唯纔是舉的方向目標.他要請求幫助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挑選人材上,極力防止求全責怪,只要有能力就予以重用。

最值當我欣賞,是他那氣量大的氣量和廣大寬闊的心胸.在赤壁的慘敗在這以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況且三次捧腹展出出他看待艱難困苦的樂觀舉止神情.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致的人,喜歡作文賦詩,縱然大戰在即也情致不改,他的很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1

中國是一個文學歷史悠久的國家,文學作品也很多,著名的在世界上都很有名氣。我最近一個月抽空拜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

書中有幾個人我對他們印象非常深刻。

曹操,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奸詐,狡猾,多疑,可又不失聰明。“望梅止渴”這個故事,就是他“哄騙”戰士,謊稱前面有梅林,從而激發戰士行軍的動力。書中稱他爲奸雄,有人覺得他太過奸詐,可是“兵不厭詐”不是嗎?

劉備,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我覺得他就像唐僧一樣,太過心軟了。劉備心腸太軟,太善良。諸葛亮幾次勸他奪掉他世兄的城他就是不聽,寧可帶着十幾萬老百姓一起逃亡也不聽諸葛亮的話。差點害死裏面的魏嚴,但他也很聰明,如果他非好漢,諸葛亮又怎麼選擇他?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當時盛傳“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得天下。我認爲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人了,無論多麼棘手的問題他都能迎刃而解,逢凶化吉。草船借箭就是一個例子,誰會想到向敵軍借箭?這足以說明他的智慧。不過我覺得他一生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輔助劉禪,劉禪不是一個好皇帝,諸葛亮完全可以去輔助其他更有才華的人,可他卻將自己的一生寄託在了劉禪這個毫無希望的人身上,真是遺憾。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爲著名的一場。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曹操的大意,我想,他就不會輸的這麼慘了。這也是我印象中這本書裏最深刻的故事片段,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曹操。

有些人可能會問,三國中如此多仗義俠氣的人物,爲何我偏偏要喜愛曹操?

這是一個矛盾的心理。曹操的性格太多重,令人難以捉摸,而這正是歷史帶給我們的.感覺——神祕,像是蒙上一層朦朦朧朧的長紗,隱隱約約勾勒出一個輪廓,觸手可及之時卻又突然消失不見。遠看而不知其彩,近看而不知其形,這正是這部作品帶給我的震撼,也是曹操帶給我的震撼。

人人都有黑色的另一面,我認爲曹操也不是例外。他獨領千軍,雖尚有威嚴,卻壓力倍增,曾經被熱血砌起的肩膀又被這千斤的擔子壓了下去,這是多少人所感嘆的滄桑?

《三國演義》沒有用更多的筆墨着重描寫某一個人物,但是我可以想象出來:他可能擁有灰白的眉毛,枯黃的面頰,佈滿歲月痕跡的髮絲,原本高昂的眼神被時光轉換成了另一種東西,變得深不可測。曹操的眼底有什麼?隔着幾千年的歷史,我看不清他的眼神,但是那是深邃的,不可捉摸的,我感受到了這部文學作品中的超然魅力。

羅貫中在怎樣的環境中,書寫出這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刻畫出一個個躍然紙上的人物?我讚歎着他的藝術精神。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成品,更不用說流傳千古的名著。我想象不出他寫作的思想,但是我能從現在人們的所作所爲看出來,他的這種精神影響了千百年後的今天的人的思想。

若是穿越過去,作者能否知道自己的作品會如此引人入勝?也許他只是想寫一段拋灑青春熱血的故事,在這段故事中融入他的人生遺憾,而創造出了一部不朽的傳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2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分天下而進行互相爭鬥.如果我是其中一國的統帥,我會這麼做.

一,先要得民心.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要經常關心人民的衣,食,住,行,讓他們吃得好,睡得香,穿得暖,還要進入災區,農田調查莊稼的收成,大力開發農業.經常開採石油等地下珍貴的物品,籌備資金,及時地把資金髮放到災區,貧困地區,讓天下百姓都可以過上好日子.也要及時修建戰爭避難所,讓百姓在戰爭中有安全的保障.

二,訓練軍隊,招兵買馬,挑選人才.要管理好一個國家國防很重要,我要及時讓人打造最好的兵器用於國防,大力開發並兵器,使軍隊攻擊力增強,積極與國外先進武器溝通,造出更加強大的武器。武將要有強壯的身體,和率領兵隊的'能力,在戰鬥中,要做到堅強不屈,勇猛無敵,能夠很好的率領軍隊.同時也要挑選智謀過人的文官,要能夠積極獻策,策略能夠充分運用到戰鬥中,使軍隊能夠百戰百勝.還要讓軍隊進行強化訓練,讓士兵們有着更好的體質面對戰鬥.

如果我是三國中一國的統帥還要做很多事,我想: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好好學習,以後要爲祖國做出貢獻,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3

這個星期,我閱讀了《三國演義》,終於知道這本書爲何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了。這本書裏的故事情節曲折、驚心動魄,故事七分實三分虛,這本書還是章回小說的鼻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鮮明,如曹操奸詐、狡猾,諸葛亮機智、穩重,周瑜勇猛、心胸狹窄……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十八回《七星壇孔明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諸葛亮用二十隻火船僞裝成曹操的糧船,在靠近曹操的水寨時立刻點火,二十隻船撞入曹操的水寨,曹操水寨中的船隻立馬全着火,而且又被鐵環鎖住,無處可逃,曹操士兵損失慘重。這就是“火燒赤壁”。

諸葛亮藉助他的聰明才智,不和曹操的士兵硬碰硬,而是藉助火把曹操的百萬大軍損傷大半。諸葛亮借東風,實爲他熟知天文地理知識,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看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三國演義》衆多的梟雄、英雄中,諸葛亮是我的心目中真正的大英雄。雖然他武力不算高強,但他卻是劉備的得力助手,在衆多戰役中給劉備出了許多絕妙的主意,讓蜀國打了許多勝仗。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國演義》就像人間的珍稀佳餚,讓人回味無窮。還待我反覆細細品味。品三國,悟三國,還要用心去參透三國,這樣才能真正懂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