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13篇)

歷史演義 閱讀(2.18W)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13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13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

你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 之一《三國演義》嗎?它使人受益匪淺,正如此,我愛上了歷史。

早在東漢末年,因爲漢靈帝的昏庸無能,許多想稱霸天下的大人物開始出現了,這場長達近百年的大戰拉開了帷幕。

作者羅貫中筆下的張飛是魯莽的,但張飛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張飛爲什麼會這麼魯莽呢?僅是因爲他曾是一個屠夫?還是因爲他沒有讀過書,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書香氣?不,都不是。我認爲他是爲了劉備好,劉備長得那樣和善,這樣去和敵國談判,那敵國還不得得寸進尺嗎!一個人講究的是氣場!但有了張飛可不一樣了,張飛往後一站,敵國就會明白劉備有後盾,雖然劉備他自我沒有什麼本事,但是他有兄弟呀!光是張飛的.外貌就讓你敬畏三分,這樣的談判,你說還會欺人太甚嗎?

在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我想他的足智多謀足以讓每一箇中國人欽佩。讀完《三國演義》整本書後,我至今還弄不懂諸葛亮爲什麼會明白還沒有發生的大事?他又不是神仙。這也許就是諸葛亮的神奇之處吧!他對每一個人的習慣、弱點、性格捉摸得一清二楚。哪一次劉備惹下的婁子不是諸葛亮來收拾?真就應給他頒一個大獎!

他不僅僅聰明過人,還有像海一樣的胸懷。對於張飛的刁難,他並沒有像小人一樣去計較、記恨,而是知輕重的把刁難放下,以大局爲重,爲劉備辛苦地打江山。

我很感謝作家羅貫中,因爲是他寫的《三國演義》教會了我很多人生道理:交朋友就應向劉備學習,有顆“三顧茅廬”的真誠之心;對任何事情的態度就應向曹操學習,三思而後行;做人就應向魯肅學習,待人誠實……

以上便我對《三國演義》的見解和看法,有時間我們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和體會。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

1、“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揭示了《三國演義》中,劉,關,張的特殊關係,請簡述“桃園三結義”這一故事情節。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懷有一腔報國安邦的熱血,他們在涿郡相遇,意氣相投,三人決定結爲異姓兄弟,於是他們在張飛莊後的桃園裏結拜,自此之後三人便如親兄弟一般。

2、“怒鞭督郵”第一次表現了張飛的個性特點,張飛爲何鞭打督郵,請簡述之。 督郵奉上面的命令來到安喜縣,向劉備索要賄賂,劉備不給,督郵逼迫縣吏誣陷劉備,張飛聞知大怒,衝進縣衙,將督郵拖出,縛於馬樁之上,鞭打督郵。

3、諸侯爭霸戰中,“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開篇一次精彩的戰鬥,請簡述這一故事。 呂布是董卓部下的一員猛將,驍勇無敵,十八路諸侯部下的衆將相繼敗陣,這時張飛衝出陣來,和呂布交鋒,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關羽便前往助陣,兩人夾攻呂布,卻還是無法擊敗呂布,於是劉備出陣,三人圍攻呂布,在三人的'圍攻之下,呂布終於敗北。

4、董卓之亂中,王司徒巧使連環計,終使董卓,呂布反目,請簡述“連環計”的具體內容。 王允先答應將美女貂蟬獻給呂布,又將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董卓爲了貂蟬而反目成仇,在王允的挑撥之下,呂布終於手刃了董卓。

5、“陶恭祖三讓徐州”使《三國演義》中有名的智謀故事,陶謙爲何讓徐州,結局如何,請簡述之。 陶謙因見劉備是仁德之人,決定將徐州讓給劉備,劉備執意不要,於是陶謙讓劉備暫時在小沛屯兵。後來陶謙病危,又要把徐州讓給劉備。陶謙病死以後,劉備終於接管了徐州。 但事實上似乎不像演義那麼簡單:因爲曹操當時對於徐州志在必得,這對於陶謙必然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執意要把徐州讓給劉備,也有這方面的原因。而劉備的推讓,自然也是不願使自己立於險境之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3

《三國演義》是我在四年級上期的寒假開始看的,直到四年級下期的暑假我纔看完。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用他手中的筆勾畫了東漢末年一個個身在亂世的'英雄人物。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東漢末年戰亂髮生,分成了魏、蜀、吳三個國家,繼而浮現出了許多爲了保衛自己的國家而努力奮鬥的英雄。由於三個國家在這一百多年的三國曆史中戰爭發生的極爲頻繁,導致許多英雄在戰爭中倒下,而繼承這些英雄未盡事業的後輩卻越來越無能,最後三國還是被魏國的皇帝司馬氏統一了,並改成晉國。

看完了《三國演義》,裏面我最喜歡的人是趙雲和諸葛亮。趙雲的武器是長槍,另外在長阪坡之戰時得到了一把削鐵如泥的青鋼劍。趙雲不但武功高強,而且對蜀國的皇帝劉備忠心耿耿,在長阪坡時爲了不讓曹操軍追上劉備,趙雲一人獨擋幾十萬大軍,並且把劉備的兒子劉禪救了回去。諸葛亮每時每刻都拿着他的扇子,顯得有幾分神祕,他是蜀國裏最聰明的人,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摛孟獲、空城計、木牛流馬等就足已證明這一點。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情節是長阪坡之戰。長阪坡的不遠處就是一條河,關羽和劉琦已經備好船在等劉備了,但身後卻是幾十萬曹軍。趙雲一人擋住了全部軍隊,還救出了阿斗,奪得了青鋼劍。在殺了五十多名比較有名的戰將後回馬朝當陽橋騎去,只見張飛已經在橋頭等着了,張飛讓趙雲過去後,大吼了一聲,嚇得幾十萬曹軍沒有一個人敢衝上去,反而後退了幾步。張飛又連續吼了幾聲,曹軍轉頭就跑。張飛命令將士們把橋拆了,就追劉備去了。

關於三國的人和情節實在是太多了,在這裏我就不一一例舉了。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看《三國演義》的書喔!我還是用一首歌來結尾吧:“不是英雄,不談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獨自走下長阪坡,月光太溫柔,曹操不囉嗦,一心要拿荊州。用陰謀陽謀明說暗奪的摸。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撓撓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4

這個寒假裏我閱讀了四大名著裏的三國演義。還認識許多歷史人物。殘暴狡猾的曹操,意薄雲天的關羽,足智

多謀的`諸葛亮——從漢東羣雄割拒到三國歸晉的歷史。還描寫了很精彩的歷史事件,如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

借箭,水淹七軍等等。我喜歡諸葛亮,因爲他用兵之計很高很妙。

最後,三國統一歸了西晉。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5

《三國演義》是一部鉅著,幾百年來大家已經耳熟能祥了。可是真正要能瞭解到其中的思想還需要仔細研討。

當下人們對於《三國演義》有這麼幾類的應用。一者用作商業價值,在電影,電視,遊戲等領域橫行,作爲重要的文化ip形成了重要的一種消費導向。一者則是網絡時代所興起一種關於三國時代武將戰力的討論。再有就是民間流傳演繹的故事和學術領域的研究。但現在大家各說各異,但大多都在指向對於原著的一種顛覆或者與原著不同的解讀,因此希望正本清源的再來梳理一下《三國演義》。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演義。演義不是小說,也不是什麼傳記更不是什麼歷史。演義根本上來講是要把社會公義演出來,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必然就會走向很強的指代性。我們今天好像在批評這樣的一種臉譜化的表達,但是其實這是一種很明確的道德指向。比如,關公就代表忠義的精神,關公用他的一生都在體現忠孝仁勇,最難能可貴的是可以做到忠義倆全。我們現在也很需要忠義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從《三國演義》中提倡發揚這種精神,可是我們大多都在關注其他方面。曹操則是奸詐的代表,前半生可以稱爲治世之能臣,後半段則是亂世之奸雄。很多人都在爲曹操鳴不平,說曹操很有才藝,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爲什麼不能陰陽倆面來思想,曹操這麼好大家卻會給他貫以惡名,就是因爲曹操根本不重視道德,惟纔是用。曹操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就是召賢令,不顧道德,有才就用。他就沒有考慮到同樣有才,有德的人和無德的人根本不能相容,要麼彼此相鬥,要麼同流合污,那這樣下來最倒黴的`就是老百姓。而劉備則是仁德的代表,仁義著於四海,很愛護老百姓,所以蘇東坡說他有他有次聽見有人講三國的故事,大家聽到劉備勝都非常高興,聽見曹操勝都非常氣憤,可見很早之前大家對於曹操和劉備就有不同的感覺。這裏面有很強烈的一種選擇,大家喜歡仁善愛民的君主而不是善於權術奸詐的政治家,這就是一種切回公義的體現。而整個三國最核心的精神代表就是關公和諸葛亮,所以《三國演義》前半段以關公爲核心,後半段以孔明沒核心,孔明死後大家對後面的事情就不太關注了。

其次,我們需要有個正當的歷史觀。中華民族歷史非常悠久,但是大家並不真正的重視歷史。我們聰明的知道歷史很多都是假的,歷史大多數情況是爲政治而服務,所以正史大家感興趣的不多,而什麼野史,祕傳之類反而更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所以《三國志》真正讀過的人反而不多。我們真正讀歷史是讀歷史背後所蘊藏的那個道理,叫做歷史意識。《三國演義》不是真正的歷史,但是含有豐富的歷史意識,能體現那個時代的世道人心也能給現代人很大的啓發。比如趙子龍從千軍萬馬之中把阿斗救回來,劉備的表現。這個時候劉備沒有重視他的孩子,而說爲此孺子,幾乎損吾一員虎將。如果是今天人,肯定先問我孩子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受驚等等。那麼趙子龍肯定會怎麼想?大家會怎麼想?下次還有誰去救阿斗?何況古人認爲爲天下者不爲家,不能說因爲你自己的一家就不顧將士的死活。再比如空城計不只有諸葛亮用過,張飛在長阪坡用樹枝揚塵也算是空城計,趙雲在定軍山一個人打開寨門對曹操也用過,爲什麼老用什麼真假簡單的觀點去看這部著作。當然諸葛亮空城計之所以可以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爲司馬懿要放過他,因爲沒有諸葛亮他會更倒黴,後來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果然被皇帝冰凍十年才找到機會復出。整部的《三國演義》都在從各個層面在給大家展現歷史的道理,而不是歷史本身,我們不注重這方面的學習老是在糾結是否合乎歷史,不是可惜了這麼一部鉅著麼。

再次我們還需要理解《三國演義》中到底有幾個國家,如果是隻看到三個國家那麼顯然存在很大的誤區。我們要理解三本身就不是實指而是虛數代表多,因爲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因此也可以把這個反過來理解,三代表多,也包含有一。所以三國可以理解爲一個國家,而且從來都是一個國家,只是內部的軍閥混戰,所有的人都有天下要一統的意識,只是互相爭霸。因此裏面的人在各個陣營流動不屬於叛國而屬於跳槽,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也可以理解爲多個國家,三個明面上的國家和一個看不見的國家,從孔明知道漢朝氣數已盡就應該留意到那個將要取代的國家是哪個,就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整不鉅作。

《三國演義》是一部鉅著,所表現出來一個複雜時代的世道人心,讓人覺得人間自有一股正氣留存,哪怕滄桑多難,也終會體現馳騁世間。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6

從出生開始,爸爸一直給我講三國的故事,帶我玩三國的遊戲,上個寒假我終於有機會見到廬山真面目,把原版《三國演義》看完啦!

這本書不愧爲四大名著,有一百二十萬餘字,真是又長又厚,大概是因爲上百年的戰爭濃縮到幾百頁紙的原因吧!故事從東漢衰落開始,宦官外戚爭權,引董卓進京,將洛陽鬧得雞犬不寧。天下羣雄並起,打着“重扶漢室”的`旗號,最終劉備、孫權、曹操蜀吳魏三家爭霸。蜀國吳國兩家弱小,聯盟共拒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不料後期魏國被司馬家取而代之,蜀漢諸葛亮病死後全國手足無措,降將姜維承孔明之命而北伐,事敗悲憤而死。最終司馬家滅蜀,後主劉禪投降。東吳孫權病死後,昏君孫皓登基,一片混亂,最終也被晉國滅掉。晉終統一三國。

三國中羣星璀璨,人才輩出,有很多人值得我們學習。最值得我學習的是關羽。關羽最值得學習他的義字。想當初被困土山,不得已而投降曹操。曹操雖賜他珠寶、戰袍、寶馬,榮華富貴應有盡有,可關羽心中只有結拜的兄長劉備。得到兄長下落後,關羽帶着嫂子衝出曹勇,過五關斬六將,留下千里走單騎的傳奇,真是義氣幹雲天!當然,關羽也有缺點,就是傲。關羽水淹七軍攻下樊城後,士氣大振,直接把荊州的大半兵馬調走,完全瞧不起吳國新守將陸遜,結果被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斷了後路。被孫權抓後又瞧不起孫權,高聲叫罵。最終落得身首異處,豈不可惜!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像關羽一樣太傲,要多虛心多向他人學習。

書裏面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謀士有諸葛亮,陸遜,司馬懿,武將有張飛,趙雲,典韋等。他們給我啓發太多。好想帶上一本三國地圖集,穿越回三國,那我一定也是個賽諸葛的謀士啦!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爲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作文900字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爲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8

今年寒假,我在書架中看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後來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纔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直爲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纔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爲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說: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着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寒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

重溫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劉備、諸葛亮、孫權、周瑜、曹操等。

這些人物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還精通兵法。可謂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正是因爲有他,蜀國才能在戰爭中多次獲勝。而他的計謀也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現代戰爭中,比如:空城計、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而且,諸葛亮對劉備忠心耿耿,他的智慧和忠誠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而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趙雲。當時曹操幾十萬軍馬突然來襲,他爲了就還沒來得及逃跑的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單槍匹馬,殺死曹操數十位大將和數千名士兵,冒死救出了劉備的兒子。趙雲那樣的勇猛,那種可以爲主子隨時奉獻自己的生命的忠誠深刻我心。我想,可能這正是劉備能在戰爭中獲勝的原因,何等賢德的軍師,何等勇猛的將士,何嘗不能取天下。我認爲,如若劉備死的晚一點,劉備的兒子能有志氣一點,天下就一定是劉備的了。

《三國演義》爲我們塑造了很多經典形象,使我們從中領悟了人生哲理。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不是諸葛亮(總感覺這個人被神化的有點假了),而是曹操。大多數人認爲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曹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失敗的態度:兗州敗給呂布,宛城敗給張繡,赤壁敗給周瑜和黃蓋,漢中敗給馬超。每次失敗他都能以他獨特的方式對待,體現了他作爲一個優秀統帥所應具備的素質。面對挫折學會克服,遇到磨難學會堅持,這些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難能可貴的好品質,都詮釋在了曹操對失敗的那抹苦笑中。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有時我常想,如果曹操不是曹操,那他不知死了多少次,但真正的曹操總能死裏逃生!亂世中需要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人,不管別人認爲曹操人格如何,我覺得三國需要曹操,如果三國沒了他,不僅僅是三國演義這部書不精彩能形容的!在歷史的長河中,曹操的錯誤怎能和他的諸多貢獻相提並論!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0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裏面有許多故事很精彩,最讓我深刻的有孔明三次智激周公瑾。第一次孔明襲了南郡又取了荊襄後,瑜氣傷箭瘡,半晌方蘇。醒後發誓:“若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第二次孔明設計將周瑜擊敗,瑜又怨氣衝激,瘡口迸裂,昏厥於地。第三次當孔明識破周瑜假途滅虢之計,周瑜差點被捉時,再次怒氣填胸,在馬背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不久,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從中讓我感受到諸葛亮的智慧過人,稱他臥龍再合適不過了。也讓我感受到周瑜的心胸狹窄。要不是周瑜的心胸狹窄、眼光短淺,常懷妒賢嫉能之心,那麼孔明也激怒不了周瑜了。可見心胸狹窄的最終會敗在有智慧的人手上。

還有“饋金珠李肅說呂布”,這個故事講了董卓想收呂布爲自己的部下,因爲呂布是天下無雙的超一流武將,於是李肅獻計給董卓,說呂布這人見利忘義,董卓可以收買呂布。李肅把董卓的寶馬獻給呂布,而且給了他許多金銀珠寶。而且在呂布面前美言幾句,重要的是呂布能升官發達。這樣呂布調轉頭來,去了董卓那邊,殺害了丁原。讓我感受到呂布勇長智短,而且反覆無常、見利忘義,唯利是圖。雖然後來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爲獨立勢力後,呂布與曹操爲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這還不是因爲呂布的.兒女情長啊,敗在一個女人的手上。

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值得讓人去深思,去探索。《三國演義》讓人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長河長流不息。《三國演義》的精髓與內涵值得我們去發掘與深思。讀了《三國演義》也讓自身的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只要提起這首詞,我的腦海中就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

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是英雄倍出的年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是發生了無數精彩故事的年代,這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不是仁義的劉備,而是梟雄曹操,雖然小說中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小人,但他的智謀卻不能被抹殺,看他煮酒論英雄時對天下英雄的不以爲然與對劉備的另眼相看,不會讓人覺得他自負,只叫人贊其看人眼光的毒辣。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的豪邁。“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就是這句話讓別人看到曹操的自私,卻讓我看到曹操的敢愛敢恨。這句話無論放在何時何地,有幾人敢說出這樣的話,這就是作爲一方霸主的豪邁。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2

這個星期,我閱讀了《三國演義》,終於知道這本書爲何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了。這本書裏的故事情節曲折、驚心動魄,故事七分實三分虛,這本書還是章回小說的鼻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鮮明,如曹操奸詐、狡猾,諸葛亮機智、穩重,周瑜勇猛、心胸狹窄……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十八回《七星壇孔明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諸葛亮用二十隻火船僞裝成曹操的糧船,在靠近曹操的水寨時立刻點火,二十隻船撞入曹操的水寨,曹操水寨中的船隻立馬全着火,而且又被鐵環鎖住,無處可逃,曹操士兵損失慘重。這就是“火燒赤壁”。

諸葛亮藉助他的聰明才智,不和曹操的士兵硬碰硬,而是藉助火把曹操的百萬大軍損傷大半。諸葛亮借東風,實爲他熟知天文地理知識,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看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三國演義》衆多的'梟雄、英雄中,諸葛亮是我的心目中真正的大英雄。雖然他武力不算高強,但他卻是劉備的得力助手,在衆多戰役中給劉備出了許多絕妙的主意,讓蜀國打了許多勝仗。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國演義》就像人間的珍稀佳餚,讓人回味無窮。還待我反覆細細品味。品三國,悟三國,還要用心去參透三國,這樣才能真正懂三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3

我讀了小說《三國演義》,讀了一遍。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三國演義》動畫片,看了好多遍。這裏,我就要說說我喜歡的人物和我不喜歡的人物。我每個說5個吧。

我喜歡趙雲,因爲他一個人能打過十萬大軍。還有馬超,因爲他英勇無比。還有劉備,因爲他有很多大將。還有關羽,因爲他很勇敢。還有張飛,因爲他拿自己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

我不喜歡的有呂布,因爲他殺了自己的兩個乾爹。還有姜維,因爲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大事完成不了任務,就自殺了。還有張飛,很喜歡喝酒,但喝完就打士兵。還有劉備,因爲他只管自己的人,不管別人的人。還有關羽,因爲他瞧不起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