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實用]

讀後感 閱讀(1.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讀後感[實用]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爲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在書中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看出傅雷夫婦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諄諄教誨。,他們嚴格的家教成就了孩子。,父母對於音樂的瞭解,也許寥寥無幾,但是爲了最最親愛的孩子,他們願意從零開始,瞭解肖邦,貝多芬,莫扎特…

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親傅雷的愛,是那樣的深刻與深遠。儘管在一次次的運動中飽受摧殘,但他不改其志,始終如一的熱愛祖國。以高度負責的心力爲社會,爲祖國竭盡所能,用書信,用教誨使身在異鄉的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建立心的結合。

傅雷先生是剛毅堅強的,他用一生告訴我們:一個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與迫害,陷入暗無天日的絕境,但真實的光亮不會就此湮滅,微弱的光芒始終照徹人間,得到尊重與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兒子去表弟家,舅母爲其購得《傅雷家書》,爲教育部《新課程標準》指定書目。

只讀了幾篇,頗感其在用心靈扶着孩子成長,嬰兒時要依賴乳汁,學步時要攙扶……當然了,成人(18周以上)後仍需要心靈的呵護,很多父母沒做到,極少數父母做到了。做到了,其子其女成名成家了,也就不奇怪了。

傅先生,爲其子成才,凡對子有益之事,要說,要寫,要去做。有的要求子做,有的要求自己做,有的.要求朋友做,有的要求領導做,有的要求子轉達由別人做,可謂煞費苦心,自私至極。做爲普通人,既便子有其才,因環境,人和等諸因素,也只有碌碌無爲了。或只能少有出息了。

國家困難時,資源匱乏,往往要擇優錄取。這樣少數人受益,就象小平的改革開放一樣,可以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富裕後,幫不幫窮人,怎麼幫,沒說。同樣傅先生的子女受到國家這樣的待遇,國家實屬不易,他應該知足。

做爲人父,能像傅先生這樣,實屬不易,向傅先生學習是一生的事,其書不妨大家都讀一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在閱讀了接下來《傅雷家書》父母的信件後,感受到了他們爲孩子理想的關心與支持。許多的鼓勵及建議涌向傅聰。

爲了實現孩子的藝術道路,傅雷付出了許多心血給予指導,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有“你尤其要保養的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飽滿的精神。好比參加世運的選手,離上的日期越近,身心愈要調整的健康,精神飽滿比什麼都重要。”這句話寫明瞭不要過度勞累,藝術的道路很長要進行自我調整。又從“多少夜沒有好睡,十有九晚更是神思恍惚”中讀出傅雷對傅聰的'期待。

閱讀了傅雷的家信後,我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注與期待,傅雷平時把自己欣賞藝術的感受寄給兒子,爲的是多一點啓發。在孩子臨近比賽時勸導按時休息,爲的是長遠的路途。等待結果的焦慮與得知結果的興奮,是對孩子的關心與期待。

我有類似的經歷,去年暑假我獨自一人在美國參加夏令營。有一點規定是:家長可以寫信,讓老師打印交給孩子。剛到夏令營時,信件如潮水般涌來,問:“那裏的人怎麼樣?”“飲食如何?”或思念我的話語。我將那些信都收下了,一直到離開,那些信是我堅實的後盾。

由此我感受到了父母對遠在家門外的孩子默默給予支持,是孩子們堅實的後盾。

傅雷家書讀後感4

要堅持,要貫徹,但是也要忍耐。——題記

《傅雷家書》中,傅雷曾對兒子寫到:“你有這麼堅強的鬥爭性,我很高興。但切勿急躁。”堅持真理固然是件好事,而如何闡明並說服他人更是一門藝術。

每個人心中都有每個人的真理,有時,他們是有分歧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若是想讓對方信服,那便要拿出充足的證據與完美的語言技巧以及機遇。關於證據就不用多說了,沒有證據是不會稱之爲真理的.。而更關鍵的是語言技巧與機遇。人們可以接受輕聲細語而會本能地抵抗那些咆哮聲。一次談話可能不夠清晰也不能使人銘記,而“軟磨硬泡”可能讓人在不知不覺間理解了你的用意。或許人們控制不了自己,當火竄上腦門時只是一陣咆哮,而對方不會細想你在說什麼,而只會反擊和抵抗。所以,請忍住,耐着性子解釋。人們可能放不下面子在別人身邊聽“絮叨精”;顧及面子而不好再一次次的說。所以請忍住心中的不願,慢慢說。

機遇同樣是可貴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別人生氣時,不能惹他;當別人高興時,不能掃他的興。找不對機遇時,便會失敗,或者過猶不及。只有耐着性子分析、等待,纔能有好時機,纔能有好結果。

忍耐可能不能滿足一時的興頭,但卻是長遠上成功的基礎品德。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這個寒假我就接觸到了一本十分優秀的家書《傅雷家書》一起來欣賞它吧!

傅雷家書。這是一本很特殊的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在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的家信摘編。書中體現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傅老在疼愛的同時也不忘對兒子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爲人處事做學問全方位的教育。該書是一本優秀的素質教育經典範本,是父愛的教子名篇。

這封家書中,字裏行間充滿了純真質樸的家常話,讓讀者閱讀起來朗朗上口,倍感親切。例如“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等等,這些樸質的話語不禁讓我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傅雷及傅雷夫人在這本家書中對兒子的愛與諄諄教誨值得任何一個家長學習,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給天下所有父母與兒女強烈的感染和啓迪堪稱“中國父母的典範”。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它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家書,也讓我更好的瞭解到自己與家人之間的感情,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家書》這本書我一讀,就被書中的哲理深深地吸引住了。

從書名可以看出,這本書是傅雷夫婦對其子女寫的信的一個合本,這本書中所表現的因材施教、獨立思考等先進思想使得它至今也廣受他人讚譽。在這些書信中所體現出來的,是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教育,他們對子女的素質教育異常重視,所以這一本書也是其他青少年值得一讀的好讀物,也正是因爲這一本書的教育意義,使得這一本書成爲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

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勝不驕,敗不餒。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總的來說,《傅雷家書》這本書是圍繞着對子女的教育而寫的,其中有很多是我們青少年值得借鑑的,這本書是一本十足的好書,值得我去閱讀,我雖然不能做到“甚解”的地步,但會盡力去讀這一本書,爭取能從其中尋得一些對我好的,能讓我利用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初讀此書,會感到乏味,無趣,因爲我覺得這只是一堆雜亂的書信,甚至連成書都太過牽強。但是,讀完我才恍然大悟,這並非只是父子之間瑣碎的家常話,這其中包含了許多。

這是傅雷對於兒子傅聰的牽掛之心,也是父親深沉而又嚴格的愛,傅雷是一位文化素養,高學識淵博的父親,他能夠理智的教育孩子,幫助孩子,他總是會預料到一切,可能發生之事,給兒子提出建議,當然也愛說些瑣事家常。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裏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理解他們。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父母的心總是向着孩子,無論是嚴愛還是溺愛,他們只是方式不同。

傅雷彷彿是一棵樹,無私的爲傅聰提供着養料,讓他在異國他鄉茁壯成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給傅聰寄翻譯的音樂筆記,翻詳,是傅雷擅長的領域,給兒子的翻譯,必是馬虎不得,足有十幾張用毛筆寫的紙共計四萬餘字,這是怎樣的付出。於此間,傅雷的關心可見一斑。

傅雷家書讀後感8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

從書中,我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細心的一個人,他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爲人處世,傅雷愛兒子,但卻不溺愛兒子,他對兒子悉心培養,希望他成爲一個時刻愛國、淡泊名利的.人,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信中,傅雷對兒子寫到:“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在演奏姿態方面。”

多麼真摯感人的話語,傅雷把對兒子各個方面的關懷、培養都寄託在了這一封封書信裏,他希望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希望他成爲“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濃濃的親情洋溢在字裏行間,彷彿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親人,更是無話不談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給父親的回信

親愛的父親:

您好!

久未見面,願身體健康。已在國外住下近一年,我可以照顧好自己,勿多牽掛。猶記得在第一封書信中,您所流露的對於我的愧疚,您不必爲此抱歉,同時也希望您與母親多注意身體。看到您在信中一次次回憶過去,我們當七年級起生活,可以感受到您對我的關心與思念。請放心,我的俄文現在尚可,同時我也會合理安排我的樂理學習。每當我在廣播中彈琴時,總會想到您。您每一次都在北京認真地聽,同時來信的'評價,我亦細細讀過。我早已想通自己的感情問題,也將記住您所說的“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

之前的傷風咳嗽已經好轉,勿多掛念,同時也請母親多多注意身體。

我常常在信中所瞭解家中的事,看到這些文字就好像我仍在家一樣。遠在異國他鄉免不了思鄉,同時也很抱歉,無法與您們在節日中團圓,無法陪伴你們。

總之在國外的學習生活一切尚好,雖然不免有些波折,但總體上仍舊順風順水。最後仍希望您和母親多加註意身體,不要過於勞累。

兒子:傅聰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讀著《傅雷家書》,我有著滿滿的感動、感慨,收穫頗多。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一封又一封的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同時,也表達了傅雷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價值觀,是我們年輕人提高自我修養的優秀讀物。

讀著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是書信中流露出的細膩而深刻的愛子之情。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對兒女之愛,自然而又沉甸甸。在一封信中,傅雷這樣表達他對孩子的思念之深:“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段話表達出的感情真切、自然,讀到人的心坎裏去。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如杜甫所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包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而這本《傅雷家書》依是如此。

細細品讀,字裏行間流露着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他們對藝術上的諄諄教誨,還是對生活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

傅聰出國多年,爲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斷地向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建議兒子每天寫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雖然兒子更好的瞭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差異,他有耐心的語言和西西的文字,一步一步的引導着兒子。

我看來,與許多家庭中的父子關係不同,傅雷和傅聰的關係更像是朋友。他像一個知心者一樣,與兒子天南地北的談:他們談藝術,理想的藝術同行雲流水一般;他們談婚姻,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溫和的感情才能持久;他們談中西文化的異同,等等等等。

合上書,閉上眼睛。想起父母,他們或許沒有傅雷夫婦那樣博學,但他們努力讓我們學會感恩,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我沉浸在這家書裏流淌的愛,久久不能自拔。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是個很愛孩子的人,因爲傅雷和兒子分隔兩地,所以只能用書信來交流,經管兩人相隔萬里,也阻擋不了父親對孩子的愛。

傅雷雖然和兒子分隔兩地,但是在信中,看到父親在告誡孩子的過程中,也感受到爸爸對孩子的'愛,在《傅雷家書》中,有一段是這樣的:你很懂這些做人之道,但卻永遠不能以此來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生活要嚴肅,有規律,有節制,經濟方面要有計劃預算,用錢要適當,總之,行事不可憑衝動,圖一時之快,必須深思熟慮,你個人更不可使性。這段話僅僅是父親的一段話,但是也顯現了父親的愛。

父親也告訴孩子要保持赤子之心便在信中寫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在這一句中父親對兒子的成功高興之餘,也提出希望,真正的藝術家要忍受孤獨,懷着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才能成就偉大的作品。他把愛化作殷切的期望。

雖然他們分割兩地但在一言一語中透露了父子情深。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先生及夫人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長則七千餘字,短則幾百字,數百封書信,貫穿了傅聰的成長曆程,也見證了傅雷先生工作與生活的波瀾起伏。

書中的數百封家信,語言樸素、通俗易懂,其信中多與兒子談論藝術、學習、思想及爲人處世。傅雷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導兒子待人要有禮,做事要穩重,要有民族榮譽感和藝術人格上的尊嚴。而母親的信更關注瑣事,無微不至的關心讓兒子最終成爲一代名家。

書信樸實無華,卻讓人感同身受,彷彿是在看父子二人對面相而坐的談知,雖然這些家書尚不能全部體現出傅雷對兒子的愛,但卻已讓讀者感頗深。

在傅雷先生眼中,“堅強”不僅是在失敗時能勇敢地直面現實,達觀地看待事業上的`失敗,更包括在成功時,在面對鮮花和掌聲時的清醒,也指內心的純潔,不含私心雜念,執着於藝術的追求,用這種方式來提示對兒子的鼓勵。

這是對兒子的一種獨特的愛,也是希望讀者能夠在接受這樣的精神洗禮後,能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傅雷家書》這本書初讀無味,但若是細細品讀才能發現其中的樂趣所在。

傅雷是一個感情十分飽滿的人,他很嚴肅,說起的內容也沒有什麼別出心意。但他有一種父親的關懷,是真正用心對孩子進行教導,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入一封封家信之中。在他的字裏行間中,我看到了他對學問對生活的敬畏,與忠誠,以及他端正無比的價值觀。我認爲這樣的人才真正值得我們尊敬。這樣的作品,雖然文學藝術價值並不算非常高但是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人生。其實就是看起來索然無味,並不像我們平常所閱讀的那些文學家,筆下所說的那樣,總能體會到美與新奇。但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傅雷告訴我們要仍然保持自己的熱忱,擁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在塑造人生價值觀的國中時期,我認爲讀這樣的書,纔是對我們的未來有着深遠影響以及意義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通讀了整個小說,給我只是三點讓我感觸最深。看到的第一封信,裏面有一句話“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看到了這個,禁不住有一點感嘆。現在的父母能夠向自己的孩子道歉,主動承認自己的錯,實在是很難得。

第二點我很有感觸的是他可以跟自己的孩子交流在文學、音樂等上面的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及時的和自己的孩子分享彼此的得失,委實是很難得的!第三點就是能夠堅持一直跟孩子通過書信的形式保持聯繫。

然後我不知道該怎麼寫,就查查這本書的背景,最關鍵的是他所處的環境,還能夠給孩子如此的鼓勵。作爲父母,傅雷夫婦不只重視對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傳統文化修養方面的教育,同樣時刻關注着他們的起居、飲食、冷暖、開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家書中大量理性文字的真實性和可信性,也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看了有一點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