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品13篇)

讀後感 閱讀(2.6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品13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常言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女離家在外,有哪對父母不牽腸掛肚呢?《傅雷家書》這本書充分證明了這句話。這本書彙集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和夫人寫給遠在海外的兒子傅聰的186封書信,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傅雷對待兒子就像一個慈愛的朋友,他的教子之道是我最爲欣賞的。愛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對兒子的愛卻不是普通的脈脈溫情,而是一直把人品和藝術教育放在第一位,並體現在對兒子生活細節的關注中。比如:傅雷交代兒子圍巾和大衣要一同放在衣櫃裏,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上;演出結束出臺謝幕時,面部表情要溫和,不要太嚴肅……這些傅雷對兒子細節的教導,讓我感動,他是一個多麼細心的父親啊!傅聰從事音樂專業,傅雷對於兒子的專業成長尤爲關注,但他沒有去強加要求,而是談自己的體會心得,和兒子做平等親切的交流探討,這樣的.教育,傅聰怎能不優秀。

我常想:傅聰能有這樣一個父親,是多麼的幸運。傅雷像一個朋友,溫和體貼,熾熱真誠,耿直坦率,智慧睿智的朋友。而我的爸爸他好像從來都沒有和我有過這樣的交流,他在我眼裏只是一個負責生我養我的父親,尤其是近些年,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因此我對父愛的印象是模糊的。通過讀這些家書,讓我也憶起父親對我的那種愛,也許普天之下父愛都是統一的。小時候我喜歡跳舞,爸爸經常陪我一起跳舞,每次跳舞都很快樂,雖然滿頭大汗,但是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時光真的讓我很享受。爸爸很和藹,也曾經把我捧在手心裏,是一位妥妥的“女兒奴”,只是這些年隨着我的長大和生活的壓力,他不得不外出謀生,爲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這何嘗不是換一種方式在愛我。也許相比傅雷,我的爸爸並沒有他那麼的有文化,有很明確的教育理念,但他一直都在以他的方式愛着我,他的愛雖然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但卻一直在靜靜地包圍着我!

讀着傅雷筆下的純純人生語,感嘆於兩輩人之間那悠悠親子情。我想,我已經長大了,也更應該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它告訴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在這一封封家信裏,我領略到了傅雷的才華和他的藝術修養,是那麼令人欽佩!在家信中傅雷教給他兒子做人的道理,爲他兒子引導生活得方向,還與他兒子切磋音樂方面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這一封封飽含親情的家書中有一段我十分喜歡的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使你過分緊張,低潮不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是在傅聰精神消沉的時候,傅雷勸他時說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哲理,在這一生中不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則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和心情,用樂觀正確的態度去面對。

《傅雷家書》不僅是一部人生哲理之書,還是一部飽含濃濃親情的.書。

傅雷在這家書裏淋漓盡致的表達了他對兒子的關心與愛意。從家書開頭親暱的愛稱到字裏行間的問候,傅雷大膽的表達除了一般父母不敢表達的感情。

在傅聰賽前緊張的時候,傅雷會告訴他:“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在傅聰得意的時候,傅雷會告訴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做最親密的朋友,這也許是父子關係的最高境界吧!他們之間沒有什麼避諱,他們會交流一切。

現在,我被傅雷與傅聰父子之間的真摯的感情所打動。這種偉大的父愛影響了傅聰一生,在讀此書的同時我也感觸頗深。《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邃的思想潛移默化的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的爲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人的相親相愛,感動於文字間的深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自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愛便時刻縈繞在了我們身旁,孕育着我們茁壯成長。母親的愛溫柔如風,叮囑與關懷的話語時常在耳畔迴響;父親的愛高大如山,爲我們遮風擋雨,也許春夏秋冬四季在變,可他們的愛卻依然如舊。

最近一段時間,我有幸閱讀了由傅雷次子、傅聰胞弟傅敏選編的?傅雷家書?一書,可謂感觸頗深。此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是家人之間真情流露的文字,不經意的筆墨,不爲發表而創作。家書中的話語質樸而真切,字裏行間洋溢着滿滿的父愛,蘊含着人生真諦。合上書,有這樣一句話一直躍然眼前:“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這是傅雷在家書中所提到的,讓我聯想到了平日裏母親對我的教誨: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全力以赴,不留遺憾。還記得有一次演講比賽,無論我怎樣一遍遍地揣摩詞句卻還是磕磕巴巴,於是就想打退堂鼓,母親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道:“這看似只是一場比賽,但能反映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倘若你全力以赴,最終結果卻還是不盡人意,那至少你是努力過的,就不會給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人生其實真的.很短暫,每個人都要珍惜在世間的時光,如果哪日走到人生的盡頭,驀然回首盡是追悔莫及和重重遺憾,那麼人生的意義又何在呢?”從那之後,我對待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懂得了凡事都要竭盡全力、永不言棄,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他把孩子關在家裏,不讓他四處遊玩,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要求孩子學習認真,每天督促傅聰練琴幾個小時。爲人父母的他們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輕輕鬆鬆長大,可自古以來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規矩哪能成方圓,不勞而獲何時何地都只能存在於童話之中!

書中看似是一封封普通的家書,實則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實時的心靈對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火把,讓我們感到溫暖,讓我們崛起奮鬥,讓我們在人生舞臺上綻放出最美的自己,不負韶華,感恩遇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河流,川流不息,那激起的浪花,折射着靈魂最耀眼的光芒。 ——— 題記

傅雷先生曾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說:“孩子,你就像那歐洲的河,萊茵,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碧波盪漾。” 這句話中不乏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欣賞、讚美與拳拳愛意,但更多的卻向我們闡明瞭一個哲 理:人人心中都有條河流,或源遠流長,或洶涌澎湃,都展現出別樣的 風采。

翻開《傅雷家書》,書中不止有傅雷夫婦的噓寒問暖,更有父子、母子對哲學的探討,對人生的理解。“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 ‘通’, 方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 一句句的話語如一道道靈魂之浪,啓迪着傅聰的心靈。我認爲傅雷先生心中的河流是長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他有父親的.寬厚與仁慈,也有嚴肅和認真。面對孩子,不辭辛勞地寄去一本本書籍,一封封家信,有時展現江平岸闊,風正帆懸,對生活充滿信心;有時展現大浪淘沙,驚濤拍岸,嫉惡如仇的態度;更有遇到不公,寧折不彎、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 這一切,都在他心中的江水裏奔騰着翻滾着。

長江的偉大,在於其深厚淵博,寬廣無垠的胸襟;而京杭大運河,則在於其哺育衆生,敦厚淳樸的品質。我認爲,傅聰的母親朱馥梅心中便有一條這般的河流。她的文字樸實無華,卻仍能感受到滿紙的母愛溫暖,如那平緩如鏡的運河之水溫潤婉轉,晶瑩剔透;她所表現出來對兒子的關切,對丈夫的體貼,化爲那涓涓河水,悄無聲息地浸潤着我們的心靈。

心靈的碰撞,迸發出熱烈的火花;精神的河流之交匯,亦在交融之間,使思想變得愈發深刻。傅雷夫婦在家信中常提及對文學、音樂、藝術的見解。“要使你的思想深邃,必先訓練你的文筆。”傅雷先生對傅聰如是說。百川入海,方見大海的廣闊。傅聰在與父母一次次的書信交談中也昇華了自己的思想。傅雷先生也毫不拘束,在與兒子的信裏,宛若知己攀談。父親充滿正義,言行一致的性格深深地影響了傅聰,如一雙無形的手,指引着他,讓他永保一顆赤子之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河流,每個人都是世間獨特的存在。但惟以淡薄、專一的心態,不懈努力,方可明靜如初,閃耀出奪目的光彩!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家書,是親人之間互相傾訴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爲筆,以感爲紙,書寫下句句行行。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擔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對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亂想的心。

看似是父親的開導,但其中還隱隱含着什麼。讓我們還原場景,略顯疲倦的父親對孩子語重心長:孩子,你儘早瞭解愛中心酸,便會學着接受一些。流過的淚雖苦澀,卻可以在淚中微笑着向她說,願今生今世兩不相見!

不知那個父親是否身爲過來人,可話中安慰的感覺卻不言而喻。於此,不是父親,而是身邊摯友,向初嘗禁果的少年勸誡。這是身爲父親的嚴厲,冷硬卻夾雜着擔心與思念。

身後父親的心願,“總之,你無論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動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

多次強調,望君自重自愛。爲父已無太多話對你說,滔滔江河提筆之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我寫這封信的心情非筆墨能形容,除此之外,還有嗎?跳過人物帶入,我們看到了不再年輕的父親提起筆爲遠在他國的兒子寫信,只留。珍重!

兒子啊,你可知這一字一畫都刻在了你體衰的父親的心上,你能瞭解他嗎?我想父親一定會說: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強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這是身爲父親的.軟言細語,真摯還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見到書的特點。若是整張家書,全都是教育兒子待人謙虛,做事嚴謹;不氣餒,不驕傲;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的話未免有些冷淡。這是家書,面對學有所成的兒子,除了感到自豪,不應該還有一點寂寞嗎?畢竟……那是從小養大的兒子啊!《傅雷家書》還成功在那一絲人情味兒。不說全部,大致上寄給傅聰信的日期後,都會有一兩句描述家人近況的話。我還記得那一句。

“前幾日我連續着發燒,直到近期纔有所好轉。”“你娘很想念你,何時你能寄一封信過來呢?”

後記:看到書的前言,方知傅聰是在葬禮上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經地容顏。因爲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移到黃昏遲暮。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一遍遍溫習泛黃的紙信,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看到昔日人。

我給您的回信,遠少於您給我的,連關心也是,有時幾個月也不會一封,可我卻不曾在意。

今日,我終究是慢了一步。

願天上的親人,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樓適夷曾經說過:“《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空閒之餘,我再次從書架上抽出這本書,摩挲着封面想再次感受家書的溫情與厚重。

萬水千山也無法阻隔這種陪伴,直至傅雷離開這個世界,其實,他並沒有離開,至少在傅聰心中,至少在喜愛他的讀者中,他從未離開。那一封封書信給我的震撼如同海面上的滾滾波濤——洶涌澎湃,經久不衰。

“赤子之心”是貫穿全書的精神,同時也是傅雷先生做人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傅雷先生雖然家教嚴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改進,父子關係愈發和諧,他們在對藝術的切磋交流中成了知心朋友,他在孩子面前從來沒擺出過高高在上的姿態,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的感情總是溢於生活的細節之中。同很多父親一樣,愛子之心猶如大海,澎湃而深沉。對藝術無上的追求,真摯的感情流露,心繫民生的家國情懷,這三者拼在一起便是傅雷父子,便是——赤子之心

當今社會,如傅雷父子一般的人很多,留守兒童就要面對這種父子聚少離多的情況,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兒童成爲問題兒童的'機率很大。父母怕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便試圖用錢來彌補。假如他們像傅雷先生一樣,用書信的方式陪伴孩子的成長,也就不會留下遺憾了……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坦然,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深深的啓迪,我一定會永久銘記。

《傅雷家書》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華燈初上,臨窗的小桌,一點孤光微微的顫動着,筆墨在紙上淺淺暈開,紙筆的中年人一筆一畫,落筆時分外認真:“親愛的聰……”縈繞在堅毅的眉眼間,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溫情……

風翻過一頁紙張,才把我從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來,摩挲着手中仍留有餘溫的《傅雷家書》,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彷彿又落在耳邊:“親愛的聰,近來……”無盡思念。

初識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語間,楊絳說他“對別人都溫和有禮,唯獨對自己的兒子十分嚴厲”。樓適夷嘆他“對傅聰過度嚴厲”,於是腦海裏便樹立了一個傳統大家長式父親,怎麼會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觸了《傅雷家書》,那些滾燙真摯的言語間,哪見得一點冷酷的影子!再往裏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讓人心生豔羨。拋開一切,傅雷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只不過不同的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開篇便是沉重的懺悔,一個“聰”更是將其互相間的距離拉得很近。有人說過,沒有人是生來會當父母的,他們也是通過一步步的學習和摸索走來的,其中很大的影響來自父母,傅雷的身後有個嚴厲的母親,這對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響。傅雷又將這段童年“陰影”經歷傳給了傅聰。傅雷教子,兼有言傳和身教,傅聰、傅敏兄弟在童年時是一對“小頑童”。傅雷脾氣暴躁,也曾因爲孩子調皮而動手,但在這封家信中,他卻向傅聰表達出自己的心跡:“跟着……與熱愛呢?”多麼動聽的內心剖白!

傅雷對傅聰的愛表露在一封封的書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筆墨間,全是拳拳愛子之情,對傅聰生活上的一點一滴的叮囑細緻無比,比如在一次書信中他提到了傅聰在儀容上的壞習慣,含蓄地表達了不贊同,令人動容的是,他沒有命令服從,而是在建議。這平等的語氣,也透露出父子之間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這裏,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一個對我和妹妹要求十分嚴格的人,特別是在青春期,我們之間的關係十分僵化,有時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說抱歉,便選擇了用信紙記錄,有些話我覺得放在紙上比說來更好,父親看到後也會默契的回信給我。內容肯定沒有傅雷先生的家書內涵之深,也沒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覺得這一張筆墨中,一紙情是相同的,都是獨屬於父親深沉而又樸素的愛。

近百年前的燈下,中年人落下最後一個字,封好信,目光裏是無盡的思念與愛,燈光搖曳間,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後的燈下,我又重翻開厚重的家書,細細品讀,這一張筆墨一紙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我時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父母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爲什麼他們總是那麼善變,上一秒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就波濤洶涌,是不是他們對我們的愛很淡很淡呢?只要我們犯了錯誤,愛就會立馬消失破碎……這些困擾我好久的問題,在我讀完《傅雷家書》這本書後都解決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它永恆地存在。傅雷對他的兒子傅聰有着深深的愛,但當傅聰年幼時,父親對他卻是非常嚴苛,近乎不近人情。當傅聰長大離開後,傅雷深切地感受到對兒子深深的牽掛,他將這份愛化爲一封封家書,藏在對兒子每一句的諄諄教導中。他時刻關注兒子的成長,用愛去鼓勵他前行。當他發現兒子的錯誤時,也會明確地指出,並耐心地教導他;在兒子遇到困難時,他更會努力地去幫助他,比如傅雷對兒子在藝術上的點撥:“《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像琵琶的聲音極切;而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於一個長的pause;‘銀瓶……水漿迸’兩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聲勢雄壯……”在這一段中,我看出了他對兒子的深愛,其實傅雷對音樂的研究並不是那麼深刻,可是他以其淵博豐富的知識,睿智的見解對兒子予以了點撥,他能看穿詩韻和琴的聯繫,體現了他在文藝上的深厚造詣,也告訴兒子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形式彼此都是相通的。

對傅雷的夫人,傅聰的母親,我也有着極高的敬意。在傅雷對兒子極其嚴苛的時候,她在精神上也備受折磨,但她卻一直努力調和着父子之間的關係,而在傅聰不回信時,她焦慮萬分,無一不體現了她對兒子深深的愛。她也許不如傅雷那樣擁有淵博的知識,能夠給兒子獨到的見解,但她卻是一個平凡又偉大的`母親,她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兒子,對兒子永遠抱有希望,永遠以自己的兒子爲榮。

愛是什麼?愛是一抹春風,輕輕拂過你的臉龐,圍繞陪伴在你身邊,而你也許並不知道,你的涼爽舒適正是因爲清風的相伴,你的幸福安逸是有人在默默守護;愛是一把雨傘,雖然你不是每時每刻需要它,但當你真正需要幫助時,它就在那裏,隨時準備好爲你遮風擋雨;愛是一本書,它教會你很多很多,在你迷茫時爲你指明道路,在你驕傲自滿時教會你謙虛做人。

傅雷用一封封的家書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愛,而我們的父母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表達對我們的愛。正因爲父母的愛,我們才少走很多彎路,正因爲父母的愛,我們才砥礪前行,正因爲父母的愛,才成就了今天和未來的我們。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假如你把傅雷家書當做普通的家書去閱讀,收穫肯定不多。假如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書字裏行間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和溝通的方式,你便會認爲這是一部藝術作品。

看傅雷家書,認爲收穫許多。我總想假如人的一生真的能夠爲自身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另外也會讓自身的人生獲得更爲豐富和更爲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能夠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實際上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比較關鍵的是不要讓自身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着目標認真便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可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認真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認真是否能夠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可是它起碼能夠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身覺得有幫助的地區上去,一定會獲得進步和滿足。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比較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比較豐富比較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比較讓人羨慕的。我認爲讀書真的能夠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實際上我一直認爲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爲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能夠根據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可以深刻理解和體會。假如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覺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認爲人生在世可以獲得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爲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實際上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許多的折磨卻能夠成爲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瞭解“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朱梅馥(fu四聲)在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書信。這些信件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非常值得家長們閱讀和學習。書中反映了傅雷先生夫婦的教育理念,例如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任何事情都讓兒子自己決定。傅聰準備去蘇聯留學的時候,傅雷先生夫婦只是幫兒子理清了他的處境,去蘇聯的影響,但在關鍵問題上還是等他決定,並不過度表態。傅聰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這種家庭教育。

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些信除了互通消息,維繫親情意外,傅雷先生說過他寫這些信主要有4個目的: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和傅敏的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信件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給孩子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他們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所以上述四個目的中,第一個是體現得最多的,在1954年到1958年,即傅聰留洋期間的信中有大量體現。比如如何理解肖邦,莫扎特與貝多芬的問題也在信中大量討論。信中也有對詩詞的討論,比如1955年12月15日的信中就有對《人間詞話》的討論。

第二個也處處有體現,比如在1958年十月七日中,傅雷妻子這樣寫道: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這句話寫於傅聰在1957年9月赴京參與文化部的反右活動,並做了調查,接受了批判。不知道這句話對傅聰有多大的幫助,但對我而言也有不小感慨。這句話在任何年代都適合,提醒我們不要因爲有點成就就忘乎所以,以爲高人一等而忽略甚至做錯了事情。

我最喜歡和佩服的還是傅雷先生願意成爲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良師益友,通過這個鏡子,就能“照出”孩子的各種問題和不足,當父母注意並改正,孩子們自然也能意識到問題並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或許正是這本書被譽爲家庭教育景點著作的原因。對於年輕的我們而言,閱讀此書在體會一對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不小的啓發,指點我們走好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傅雷家書》不僅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但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纔的曲子命名爲《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裏,彷彿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久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冬風淒冷。窗外的一枝紅梅正徐徐開放,皚皚的白雪綴在紅梅的花蕊裏,淡淡然,悠悠然,清幽得像是一夜煙雨染卻的。我靜靜地沉浸在墨香中,怎顧得紅梅婷婷。清冷的屋內充斥着書香,呼吸間,只嗅得這淡淡的書香。屋外萬紫千紅,屋內只有這書香盈盈。我所得的一片清淨,哪能不感恩於這至味書香?

沉浸在這一片書籍的海洋中,每一朵浪花都令我流連忘返,可我最難忘的一朵卻是一本並不起眼的書。它不同於其他五彩斑斕的書籍,它是淡雅的,更是清新的。但它更與衆不同的是,它凝結了一對父母對遠在異鄉的兒子發自肺腑的真摯的愛。其中的故事絕非虛構,感情也更不虛假,不論你是大聲地朗讀,或是靜靜地默讀,你都會被字裏行間的熱忱話語所打動,所流淚。這本書便是《傅雷家書》。

這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與遠在異國留學學琴的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所寫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實錄,由傅雷夫婦的兒子傅敏編輯整理。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整本書“是家人之間性情中的文字,不經意間的筆墨,不爲發表而創作”。

這本書最令我感動的,並不是傅雷夫婦倆不畏千辛萬苦給兒子傅聰寫信,而是夫婦倆一直從如何成人和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的角度來教育兒子。比如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贊成了兒子提前出國的計劃,但也明確指出了兒子在獨身一人外出留學時需要直視的困難:對所在國語言的不熟,對自己身體的照顧等。而且,傅雷不光重視兒子的成才,也關注到了兒子的品德和作風。傅雷曾在一封信中明確提出:“你談太多次戀愛並不好”而兒子傅聰也虔心遵守父親的教導,並身體力行去做。難怪有人評價:“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更是藝術上的知音”。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我和我的母親。因爲打小父親工作忙的緣故,我是母親一手帶大的'。小的時候,母親的教誨我總會用心銘記,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聽不進去母親的嘮叨和叮囑。時間的流逝,不光留下了豆蔻年華,也帶走了青澀與快樂。有多少光陰我與母親再沒有一起度過了。讀了這本書,我深感痛心,也更加理解母親的辛苦和不易。母親用她頭上的黑髮換來了我的青春與年華,我又怎可不管不顧她眉梢的白雪呢?

冬風蕭瑟,我卻不再感到寒冷了。嫋娜的紅梅被擁在即將到來的春光的懷抱裏。我緩緩擡起頭,只覺春光大好,書香依舊。回眸轉身,仍覺書香溢溢,依稀髮梢飄揚。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

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