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1.0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什麼是教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1

《什麼是教育》一書雖然只是一本小冊子,卻包含了雅斯貝爾斯最重要的觀點和論述.這也是因爲教育是一個核心問題.這本書據說可以看做是作者對德國教育的反思,同時我們可以一睹歐洲教育發展的一些脈絡,對照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有啓發意義.作者以其專業角度對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理想、大學的本質、大學的理想做了簡單的闡述,並提出了大學改革的一些具體的措施,有一定借鑑意義.最後,作者貫穿全書的觀點是教員和學生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獨立自由個人意志以及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什麼是教育,古今中外不同的理論家們對教育有不同的說法,我最贊成的一種觀點,教育就是交往.在我國也一直承認的是暈種觀點.教育分爲哪些方面呢,從孩子一出重開始,當然也包括胎教,還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環境教育等.教育形象的比喻就是讓一張白紙變成一張表格.裏面寫滿了子.裏面有塗改有錯誤.等待着你去修改和添加.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爲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鍾啓泉:教育是奠定“學生髮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愛因斯坦:“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納:什麼叫教育?教育是讓孩子體驗發現世界是怎樣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雅斯貝爾斯認爲:“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爲的規範、並通過現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導向人的靈魂覺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導向由原初派生出來的東西和平庸的知識當然,作爲教育基礎的能力、語言、記憶內容除外.真正的教育絕不容許死記硬背,也從不奢望每個人都成爲有真知灼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2

教育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間也總是提及教育問題,有時候你認爲一個人缺少教育,而別人可能也認爲你也缺少教育,對教育的認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真正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教育問題的人卻少之又少。

在《教育是什麼》一書中,作者說:“人是教育的內因,環境是教育的外因,作爲內因的人與作爲外因的環境相互作用形成了教育”。

在工作與生活中,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一個人的教育問題不僅是個人的作用結果,也是環境作用的結果。一個人接受教育,他就會在已有知識和觀念的基礎上對教育進行理解,然後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事準則與思想觀念,而不斷變化的環境又會作用於一個人的教育,讓他的思想和行爲在環境的影響下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

自從拜讀了沈思的.《教育是什麼》這本書之後,我便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加註重教育的問題。

身爲社區工作者,我們與居民之間的溝通,往往以宣傳服務的方式開展。當社區居民面臨拆遷,我最能體會他們面對拆遷時的心情,離開自己長久生活的地方,離開自己經年累月精心裝飾的家,對這些人來說面對的不僅是另尋他處的麻煩,也是內心一時半會無法放下的重壓。面對他們,我們在政策上進行宣傳,在他們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更深層次的認識到拆遷的必然性,然後幫助他們規劃更好的生活,讓他們放下眼前的悲傷,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學習是相互的,我們在對社區居民進行服務的時候,其實這些居民也在教育我們,不斷擴充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在交往間更加深入地瞭解對方。在相互溝通時,我們應該耐心與體貼,因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觀點往往存在差異。在社區,或許也存在着很多讓人一時半會兒無可奈何的事情,但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便感受到相互間建立良好的溝通並不是那麼難。

教育的重量本就沉重,但只有扛得起教育的重量,才能帶着這份教育走向更遠的地方。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3

這段時間我略讀了《什麼是好的教育》一書,這是一本教育哲學的讀本,這本書分爲: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個部分,圍繞着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樣一個主題問題給出了66個小的教育主題。真的是一本值得教師認真學習的書。

這本書好的原因在於我們不僅教育學生,而且也是家長,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有益的`方法。本書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其提到“最好的教育是‘無爲’的教育:它不爲感知,卻又深深影響着人的心靈。無爲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以教育情境的薰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爲間接的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說教中自覺地接受教育,在親身體驗中自醒地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爲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昇華和認識的飛。

客觀地說,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不可能每一個孩子在學業上都能達到同樣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個孩子在他所經歷的學校教育過程之中,都能顯示出積極的生命狀態,內心被集火,生命被點燃,每天都顯示出朝氣蓬勃的狀態,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要努力促成學生向學,培養學生的自信。

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生存壓力如此之大,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自信。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就會精神抖擻,對一切都積極努力,樂觀向上,樂於接受挑戰;孩子缺乏自信,她就會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現出柔弱、恐懼心理,從而失去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自信的孩子,學習會有動力,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穫,因爲這份認識,會加倍努力,即使成績暫不如人意,也會保持良好心態,在學生時代,這份心態,會促使他們積極努力的去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進入社會,相信自己能將自己從事的工作幹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後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體現,也是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心態之一。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4

對像我這種從來沒有執教經驗的小白來說,盧安克先生的《是什麼帶來力量——鄉村兒童的教育》很容易讓人產生濃厚的興趣。

盧安克先生作爲一名地道的老外,卻能在中國待那麼久,並對中國的鄉村兒童、鄉村教育有很深刻的瞭解,還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獨到的教育方式,這些都不禁讓我對這個人產生了敬仰之情。

“真正的農村教育研究不可能是在辦公桌上計劃的,而只能是通過自己在農村的生活,通過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學生來發生的。”

沒錯,真正的農村教育絕不是紙上談兵,它需要我們紮根農村,與那些需要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經歷他們經歷的,體會他們體會的,設身處地地爲他們着想,慢慢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山區的孩子往往是孤僻、害羞的,他們通常比較排斥外來人進入他們的生活,這時候就要十分注重處理問題的方法,因爲往往一點小事就可能對他們產生不小的影響,盧安克的書中就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可借鑑的方法。

印象最深的一篇,也是我感覺對我們意義最大的一篇,要數作爲教師與志願者裏的一篇“作爲志願者”。我們去幫助那些身處大山的孩子們到底是爲了什麼?我們的匆匆一瞥,到底會在他們的人生中起到怎樣的影響?敢肯定的是,我們能做的是微乎其微的,我們只不過是派對上的驚喜,夜晚劃過的流星,自然遠遠不及那些身處山區的鄉村教師。他們紮根於此,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使得孩子對他們產生了信任,而這些信任正是他們教育工作的最好幫手。

盧安克先生喜歡用一些有趣的活動來和孩子們進行交流,這些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也很好。像書中提到的.《三個世界》、《和平劍》、《在乎》、《夢別》等等,中間的過程對孩子們的意義是很大的,這些我們都可以嘗試一下。

每個去山區想要支教的志願者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想去體驗一下支教的生活,在自己的人生閱歷上添上幾筆;有的可能單純去玩;而我想大多數的人應該是懷揣着夢想的。他們大多也是來自農村或者是山區,並想要給孩子們傳達的是一種信念,一種希望。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5

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時真不知該如何去回答孩子的爲什麼,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深刻的感到自己是多麼的無知。有時我會讓她親自動手做,他開心的不得了,還自言自語;‘原來是這樣做的啊!

記得有一次,她回來對我說;’今天我沒有撒謊,同學問我她的髮夾啊好看、我不喜歡那顏色,就說不好看,她就不高興了,還讓別人也不和我玩呢。我對她說;’如果你穿着自己喜歡的衣服,你想聽到別人怎麼說?當然是好看了。他豪不猶豫的回答我。所以呀!我們要學會讚美別人,這是禮貌,不能因爲自己不喜歡,就覺的別人也不好看。小傢伙被我說的已經沒有剛開始時的委屈了。你的同學讓別人不和你玩那是她不對,但是,你也不能記仇哦!你也有做錯事的時候,你做錯了,是不是也想得到別人的原諒呀?她說;媽媽,我懂了。看來,孩子遇到什麼事,家長及時的疏導是很重要的哦!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敏感的也是急易傷害的。

現在,他都三年級了,撒謊的壞習慣還沒改掉,讓我們不得不反醒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許對她的嚴格方式不對,做錯事就罰,這也許是把孩子推向撒謊的最終原因吧!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艱辛的`,在沒有真正獨立生活以前,孩子是需要不斷修煉的,同時家長也在修煉自己的不足。

每當看見街上討飯的,我女兒會主動要給錢給他們,當然那些身體健全的我會不讓她給,並將給她聽不給的理由。

在學習上,她不是很主動,以前,我老是喜歡催,發現越催越慢。我對她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會的可以來問,你要學會思考,怕動老筋是學不好的,你只要主動學習,一定學的好的。媽媽相信你。以前我們老是拿她和別人比,對她或許已經造成極大的打擊了。這也是我們作爲家長的需要反省過錯。

是該適當的放手了,讓孩子自己去計劃,,讓她做自己的主人。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6

《什麼是教育》一書雖然只是一本小冊子,卻包含了雅斯貝爾斯最重要的觀點和論述。這也是因爲教育是一個核心問題。這本書據說可以看做是作者對德國教育的反思,同時我們可以一睹歐洲教育發展的一些脈絡,對照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有啓發意義。作者以其專業角度對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理想、大學的本質、大學的理想做了簡單的闡述,並提出了大學改革的一些具體的措施,有一定借鑑意義。最後,作者貫穿全書的觀點是教員和學生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獨立自由個人意志以及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什麼是教育,古今中外不同的理論家們對教育有不同的說法,我最贊成的一種觀點,教育就是交往。在我國也一直承認的是暈種觀點。教育分爲哪些方面呢,從孩子一出重開始,當然也包括胎教,還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環境教育等。教育形象的比喻就是讓一張白紙變成一張表格。裏面寫滿了子。裏面有塗改有錯誤。等待着你去修改和添加。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爲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鍾啓泉:教育是奠定“學生髮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愛因斯坦:“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納:什麼叫教育?教育是讓孩子體驗發現世界是怎樣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雅斯貝爾斯認爲:“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爲的規範、並通過現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導向人的靈魂覺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導向由原初派生出來的東西和平庸的知識當然,作爲教育基礎的能力、語言、記憶內容除外。真正的教育絕不容許死記硬背,也從不奢望每個人都成爲有真知灼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