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在人間讀後感(集錦15篇)

讀後感 閱讀(1.1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人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在人間讀後感(集錦15篇)

在人間讀後感1

《人間遊戲:傷痕》是鍾宇根據現實案例改編而成的犯罪懸疑小說。雖然沒有看過第一部,但基本不影響對第二部的觀看感受,案件相對獨立卻也離不開前一部的羈絆,所以還會想去翻翻第一本書。故事講述了從一具懸掛在窗戶上的半截屍體開啓,這樣血腥和奇特的殺人模式打破了海城市清晨的寧靜,接二連三的案件涌現,成了駭人聽聞的連環殺人案,案件的背後卻又牽扯出了第一部的主角姚沫和20多年前他母親莫莉的殺夫案。

鍾宇,暢銷書作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而這部小說也是根據現實案例改編,這些頭銜足以讓人對這本書有很高的期待,但通讀下來還會有些小小的失望。書中作者對於心理學的描述很專業,這點無可挑剔,而整個案件的發展過程不知道是由於現實如此還是作者不太善於佈局有些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在出現了三個被害人,確定其之間的關係後,警方也未能採取相應措施這一點很讓人費解,作爲一部小說而言,這部分設計的不太合理。

從其他方面來看,小說人物描寫很豐滿,初出茅廬的富二代警官張鐵、終身未娶的老鎖匠、人性扭曲的姚沫、精神失常的林瓏、爲愛付出一切的長歌……每個人物都有着各自的祕密,心中都有着一座城,默默的在城中忍受着生活的悲傷與磨難,造就瞭如今的局面,也讓故事更加精彩。一個時隔多年的復仇,一個因爲愛與守護的犯罪,一個被埋藏多年的祕密。書中涉及的心理學內容還比較多,也有特定的名詞解釋,這本書給人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圍牆和樹洞的內容,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城裏,無處宣泄的痛苦是一種折磨,有些祕密卻不可能藏在心裏一輩子,所以纔會有樹洞的出現。這樣看來,姚沫心理的變化離不開家庭、繼父的'多重原因,他成了別人的樹洞,可誰能是他的樹洞呢?只有他自己爲自己寬慰,於是有了第二人格,甚至最後出現的樹洞人格。

有些人殺戮是爲了掩蓋事實,而有些人殺戮只爲守護一個人,塵封多年的祕密,終有一日會浮出水面。當真相被揭穿,有人解脫,也有人陷入更深的沼澤,這個故事的結束也預示着下一個故事的開啓。這個系列雖然沒看過第一部,但從這一部也能看出故事的連接性、人物的貫穿性都比較大,總覺得爲愛不顧一切的長歌很可疑,很好奇他心中有着怎樣的一座城,第三部應該會更精彩,期待吧。

在人間讀後感2

看完了《童年》,我就不由自主地又想看《在人間》,因爲在我還沒有接觸過社會的時候,最好可以多瞭解人間。

在人間裏,高爾基可以說是經歷了無數事情,見識了形形色色的人。

阿廖沙僅僅十一歲就來到了人間,爲了生存,他不得不盡快地適應這人間裏的一切,所有事都讓他感到陌生,在一個僅僅十一歲的小孩子的世界裏,因該全是純真的頑皮,哪裏容得這麼多沙子。

他在鞋店當店員,在聖像作坊當學徒,在繪畫師家幫忙,在輪船上做雜工,雖然並沒有掙到多少錢,也沒有學習到多少技術,可是他也有非常大的收穫,那就是博覽羣書。

纔開始,阿廖沙周圍的人,幾乎都是淺薄,沒有文化,沒有智慧,什麼都不懂的人,因爲他們的狹隘,所以阿廖沙始終沒有機會讀書,直到他在輪船做雜工時遇到斯穆雷。開始,阿廖沙對斯穆雷的印象並不怎麼樣,高爾基對斯穆雷是這樣描寫的:我很不喜歡這個傢伙,雖然他穿着一身白衣服,看去依然很骯髒,指頭上長着毛,大耳朵裏也突出幾根長毛。……他說話簡直像狗叫一樣……年幼的阿廖沙還是習慣於以貌取人,不過後來他也慢慢的`發現斯穆雷是一個很正直的好人。斯穆雷那很多書出來讓高爾基念,儘管高爾基當時覺得很不高興,但是事實證明這對高爾基是有很大幫助的。

後來,他回到繪畫師家,遇到了那個裁縫的妻子,因爲阿廖沙的好心,善良的裁縫妻子常常借書給他。但是由於周圍人們的愚昧無知,阿廖沙總是不能正大光明的看書。裁縫一家搬走後,又來了另一家人,其中一位美麗端莊的夫人引起他的好奇,於是阿廖沙有常去這位夫人家借書看,而且他把這位夫人成爲王后,可見這位夫人對他的影響有多大,其實這也暗示了高爾基的理想——做一個有學問,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人。

在人間,阿廖沙也學到了許多書中學不到的東西,對好壞的識別能力,生存能力,他也看到了許多醜惡。

在這樣一個混亂的社會上,一個僅十餘歲的小孩見到了太多,一個小孩的眼裏怎麼能容這麼多沙子,如果稍有不慎,也會墮落到這些骯髒齷齪的娛樂中去,可是正是阿廖沙所讀過的大量的書籍拉住了他,他明白善惡美醜,只不過一步之遙,一失足可成千古恨。

從《在人間》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更堅定了博覽羣書的信念,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可以讓人從“人間”到“天堂”。

在人間讀後感3

《人間詞話》是一部被人們奉爲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初讀《人間詞話》就讓我沉浸於那精簡卻又華美的詞語中,王國維不僅將其深厚的美學功底盡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獨運。本書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爲作者的講解,第二部分爲人間詞話原文。

讀書人之所以讀書就是爲了明理,追求真理。若不能自由追求真理,生活就是一種痛苦。從書中可以看出,古往今來真正的讀書人都有其氣節在。若是沒有歷史知識做背景,讀本書只能領會詩詞表層的含義,對於詩詞裏的深意,只有有心人才能領悟。作爲初讀《人間詞話》的我,對書中的每個語言符號的微妙作用,豐富的.內容,只能領會其表層意思。正因爲這本書,讓我真正懂了“詞之言長”的含義,只有你用心去領悟,才能懂得詩詞的內在含義。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種境界是講人生有時需要的是一種求孤獨,求寂寞的心境。慢慢人生路,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都會遇到孤獨、坎坷。在那種惆悵的心境下,獨自一人登上高樓,望盡遠處的無盡之路。在絕望或孤獨的境界中,可以尋求精神上短暫的慰藉。但是,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勇敢走下去。就如我現在,剛剛參加工作,許多事情還不能處理的非常到位;不應該害怕犯錯,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失敗,在失敗中才能成長的更快。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種境界講人生的種種,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到人瘦帶寬也不後悔。不執著無以成,王國維正是憑藉着這份執着與隱忍,才成就了他大師地位。正如現在的我們,剛剛接觸藥品註冊,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不能因爲一點點挫折就放棄,要憑着那份執着,守護患者用藥安全的一道關卡。要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認真書寫審評報告時,還要不斷給自己充充電。只有自己知識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爲公衆用藥安全服務。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種境界講人生需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求、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這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頓悟,往昔追尋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在頓悟瞬間得到了完美釋放。第三種境界,也是最高境界,講的是在經過不斷努力研究之後,會將之前所有的疑問完全釋放。藥學審評現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刻,應不斷研究,改革應體現與時俱進,同時應穩定步伐,守護好公衆用藥的安全關卡。

在人間讀後感4

在人間這是第二部,講的是高爾基在十一歲時,母親不幸去世。所以,高爾基便走入社會。第二部一共有八小章。

第一章是《到鞋店裏當學徒》講了高爾基來到人間走到了一家“時式鞋店” 高爾基當學徒時沒有一天可以閒着,愛發脾氣的廚娘總是把“我”早早的叫起來。寫了高爾基的表哥也非常討厭廚娘。有一天廚娘不知被誰推了一把,倒在地上莫名其妙的就死了。當高爾基想逃離這個討厭的地方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結果被送進了醫院。

第二章是《在姨婆家》講了外祖父有把高爾基送到了姨婆的家裏,外祖母的妹妹是一個喜歡嘮叨脾氣很大的老婆子,在這個家裏高爾基的工作很多。當外祖母來看我的時候,這個老婆子對着外祖母大聲說話,大聲的奚落外祖母。當高爾基厭倦這個討人厭的地方時,他做出了逃跑的決定,但是這個討厭的冬天他能跑到什麼地方去呢?

第三章是《船上的生活》講了第二年的春天高爾基終於逃跑了。高爾基在一個船上做起了工作,當晚上高爾基的工作最少的時候,斯穆雷就給了高爾基一本精裝版的小說,讓高爾基唸書,自從這次以後斯穆雷就每天這個時候都讓高爾基唸書,並總說:“一個人要想聰明,就得多唸書,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完……”也正是這樣讓高爾基熱愛上了讀書。

第四章是《裁縫的.妻子》講了高爾基又到了外祖母妹妹的家裏,外祖母家裏德樓下有一個人是裁縫的妻子,她總是借高爾基書看。

接下來四章都體現了高爾基非常愛看書。最後高爾基抱着能進大學的希望到喀山求學。

這麼多章都體現了高爾基很愛讀書,也體現了愛讀書的好處,也能體現出斯穆雷總說的那句話:“一個人要想聰明,就得多唸書,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完。”我明白如果我們每唸完一本書就會寫一篇讀後感的話,那就等於每唸完一本書就有一篇讀後感那麼長的收穫一開始可能只有一點,但越往後,你的讀後感寫的越長,你明白的道理就越多,你讀的書越多你懂得知識就越多。

這部文章更讓我懂得了“一日無書,百事荒蕪”的道理。

在人間讀後感5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看得人覺得又有點驚悚又有點好笑,還能進行一些反思。

主人公穀倉惠子並不能稱作“人類”,她缺乏感情,像個AI一樣,通過收集信息來訓練自己融入社會。爲什麼要融入社會?她認爲只有融入社會纔不會被消滅。可是她本人並沒有感情,不理解什麼叫同理心,甚至不會感到高興和生氣,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向來粗暴直接。這樣的她是個徹頭徹尾的異類,爲了不被消滅,不當異類,她努力學習周圍人的行爲:從說話方式到穿搭配飾,她耿直地用提問的方式挑戰人類社會暗自形成的世俗流程。

白羽的角色更像是作者對自稱異類的人的嘲笑,他的行爲和言語,像極了你我在生活或者網絡上見到的人。

他是一個很容易評價的人,想吃白食還挑三揀四,不願受到他人評價卻隨意評論別人,可以說是個徹頭徹尾的討厭鬼。穀倉對此有很犀利的評價:

受害者意識這麼強,卻絲毫沒想過自己是個加害者。原來還有這種思路啊,我邊想邊打量他。

白羽渴望的生活,可能是每個人都會有過的`想法:我現在沒有本事沒有錢,那是因爲你們不識貨,我一旦得到機會就會立刻讓所有人拜倒;現在隨意貶低我的人,都是蠢貨,你們沒有資格評論別人的人生;但是我一定會過上你們都羨慕的日子……

穀倉反問說:

“咦?你明明討厭別人干涉自己的人生,還偏要選擇這種在乎他人看法的生活方式嗎?”

說實在的,人本來就滿是矛盾,心裏充滿各種自私的慾望,覺得自己應該是宇宙中心。因爲社會性,我們彼此碰撞,最後形成了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和“美好人生模板”。如果你是人,處在社會中,你就會受到評價。大家會在收到負面評價的時候滿是抱怨別人干涉自己,卻在收到正面肯定的時候沾沾自喜。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奇怪的事,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雙標。

說回故事本身,穀倉是個非常單純的人,有人覺得結尾穀倉做回便利店店員是因爲她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到自己了。我傾向於她是找回了熟悉的流程,畢竟她沒有感情,談不上喜歡。但這個主動選擇迴歸的行爲,讓這個AI一樣的主人公有了一點點人類的樣子。

在人間讀後感6

關於美食你都有什麼印象呢? 世間的美食這麼多, 對於吃貨而言,尋遍天下美食仍然樂此不疲。朋友圈裏也經常能看到大廚級別的朋友曬出自己的菜或者的甜點, 對於美味而言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偏好,前幾年入了烘焙的坑,從此在長胖的路上一去不回頭了, 對於一個自己心儀的菜式而言,能做成功端上飯桌就是一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兒。

但是如果你覺得吃貨就僅限於這個階段, 那就不全面了。 對於吃, 除了減肥道路上受阻之外,有的人還把這些美味寫到了文字裏,甚至還變成了文章出現在了讀者面前。 對於沒有嚐遍天下美食的讀者而言, 字裏行間裏能體會到作者對於美味的體會。

梁實秋,名治華,字實秋,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杭縣。華語散文一代宗師,翻譯家、學者、文學批評家,國內首位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

梁實秋一生寫下無數談吃的文章,“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寄興;聊爲快意,過屠門而大嚼。”是他下筆談吃的初衷,本版《人間食話》由“雅舍談吃”“談吃拾遺”“人間知味”三部分構成,最完備的收錄了梁實秋的談吃名篇。

作者提到的美味很多, 比如西湖醋魚, 要選用請於,魚長不過尺,重不過半斤,宰割收拾好了之後,沃以沸湯,熟即起鍋,勾芡調節,澆在魚上,即可上桌。 一道西湖醋魚的製作過程和醋魚的由來就呈現在紙上了。

書中還有對烤羊肉的描寫, 最好的羊肉從選料就很細緻,加工的時候切肉的師傅就在櫃檯附近表演他的刀法,一塊肉用一塊布蒙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刀法厲害。 羊肉切的飛薄。

平時我們常吃的四喜丸子,選料上就很有講究,肉要選用七分瘦三分肥的,不可以有些許筋絡糾結其間的, 對於肉的加工,要講究“多切少斬”。 調好芡粉抹在手上,然後捏搓肉末成丸子;蒸制的過程依然有講究,碗裏先放一層冬筍,再不然就橫切黃芽白做墩形,把炸好的丸子青青放在碗裏,打火蒸一個鐘頭。

論食物是每個人每天三餐都不能離的'。 不論是以什麼形式記錄下來的, 或者自己選種子種菜的人, 都是不同的對於美味的熱愛。 每次烘焙的時候,都是按照配方一步步的操作, 當時最初的時候就有失敗的, 慢慢的掌握了規律, 瞭解了烤箱的脾性, 製作出來的甜點也就越來越好了, 縱然減肥道路成阻力, 這也是一種自己喜歡的事兒呀。

在人間讀後感7

關於工作。

工作的本質:爲了生活。賺錢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不要覺得很俗,這本就是真實的生活狀態。工作中總是會遇到困難,遇到不熟悉的情況,試着先做,試着去挑戰,逃避容易失去學習的機會,失去成長的可能,最終可能失去整個職場生涯。俗話說做事先做人,工作中要處理好人際關係,要有合作的心態,對他人保持一份善意。對於自己的工作要有清醒的認識,喜好不是唯一的標準,前置的規劃、學習和訓練,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才能擁有說不的權利。同時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放在工作上,如果工作需要一直做出巨大的犧牲,一定要果斷地離開,人生有很多精彩可以領略。

來則歡喜,去則放手。

不要有過多的期待,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對於生活的態度:知足常樂。丟棄人生不必要的行囊:必須要幸福、必須要出人頭地、孩子必須要優秀等等,人生可以有很多的期許,爲此要去努力,去奮鬥,也許跟目標會有差距,但沒關係至少我們有一直在進步。成功時需要接納自己,失敗時更需要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因爲所有好的、不好的都是我們無法分割的一部分。快樂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恰當好處的人際關係。

真誠和感恩是良好人際關係中兩個重要的選擇。別人關注並在意自己,真誠地說句“謝謝”。與合不來的人儘量簡單交往;與合得來的人保持親密交往。交往的過程中,不要去強求改變別人,這很難,大概率失敗。分清彼此,要有邊界,超過了就變成干擾別人的生活。人與人之間就是互相幫助,容易接受拜託的人,人際關係摩擦就會少。力所不能,要真誠的告知對方。爭執後先道歉纔是勝者,如果一遇事就發飆,你將無法立足。沒有100分的人際關係,只要能對信任的人說說真心話傾訴心事就好了。

讓心歸於平靜。

自己尋找答案,纔是最終解決之道。立足現在,不要爲明天的未知焦慮。大多數的事情都會得到解決,人生只能笑着走下去。接連發生不順的時候,也不要停下腳步,停下來就無法前行了。好好睡覺。面對沒有自信的事情,一定要真誠坦率。和別人比較讓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實在沒有意義,只會消耗自己的精力。

在人間讀後感8

汪老對吃有一番話,每回讀到這句話,就忍不住笑一會兒,他說:解放後我在北京市文聯工作過幾年。那時文聯編着兩個刊物:《北京文藝》和《說說唱唱》,每月有一點編輯費。編輯費都是吃掉。編委、編輯,分批開向飯館。那兩年,我們幾乎把北京的有名的飯館都吃遍了。

我先生姓李,文雅地稱呼他李先生吧。

李先生愛吃,也會吃會做,他老頭兒更是會吃,愛吃個口味,菜做得好不好,他一筷子就知道。

一天下班回到家,看到鐵鍋裏似乎燉着東西,李先生忙活着切什麼,一問才知是羊頭肉。李先生講他逛超市,看到有不錯的羊頭賣,果斷買了一隻,回家就給滷了。他拌好調料,撒上切好的香菜,筷子夾給我一口:嚐嚐怎麼樣,口氣不乏得意。我嚐了連連大讚,口感鹹香有嚼頭,比我午餐吃的雞排飯好吃多了。

羊頭肉擺上桌,李先生的父親夾了一塊,吃完就把盤子推給兒子。說:這不是跟豬頭肉一樣嘛,早幾年,我販蘋果的時候,擱活兒的老夥計愛吃這個。言下之意就是他老人家不稀罕這味兒。

不是第一回了,我這兒媳婦給老頭做過拍黃瓜,他老人家吃過一筷,說了句:啥味兒?然後丟下半盆的'黃瓜,專心吃自己炒的花生米。我吭哧吭哧吃完一根拍黃瓜後,不輕易嘗試這個菜了。不然,下回我還得自個兒吃完一盤涼拌黃瓜。

李先生這個會吃的吃貨,最得意的事永遠是,在外吃個好吃的,回家就能自己做出來。嘴巴刁,下的什麼料一嘗就知道。一次,吃過一個麻辣面後,微信上發圖片給我說好好吃。當天晚上就做給我。先是很好地利用了家裏餘下的半把鹼水面,就是那種煮出來發黃的圓麪條。然後用豆漿機打磨辣椒麪、麻椒面。連調料都是真材實料現做,能不好吃嗎?

自打讀了汪曾祺的《人間滋味》,簡直長了一個汪曾祺的胃,遇到好吃的店就走不動。武聖羊雜割不錯,白湯紅肉綠香菜,泡上一個芝麻餅,滿口鮮香,再搭配上小鹹菜來兩口,你說這麼好吃,能不賺錢纔怪。酒飽飯足之後,我和李先生就呆坐着給老闆算賬,一週來吃十回都嫌少的,老闆得多賺錢啊。

功德林出產的大個兒菜糰子,玉米麪兒包上細粉、白菜、木耳、油炸脆,我吃一個就不用吃午飯。姚記米皮就是在冬天吃都是可以的,米皮是放在熱水篦子上保溫的,熱乎乎的,澆上很紅的辣椒油,吃的臉色都白中有紅,吃飽了繼續逛街都腳力大增。

一個人不講究穿,再不講究點兒吃,這一輩子得多虧啊!抱有這個共同的想法,我和李先生決定在發現好吃食上繼續努力。

在人間讀後感9

《在人間》不是描述貴族舞會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貧民貼心的讀物。跟着主人公去經歷底層社會的種種!

這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在小說中,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寫少年時他正式走上社會,工作階段的生活。用細緻的語言刻畫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

這段時期爲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餬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很多書籍,生活閱歷和很多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

35歲以後,高爾基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願望,便獨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學,他以爲“科學是無代價地教給那些願意學習的人們的”。他不可能被理解入學,只好在麪包店做工,起早貪黑,每個月僅有三個盧布的工錢。高爾基求學的嘗試最終失敗了。爲了生活而要在鞋店、東家的房子裏和輪船上工作。

人世間的艱辛激起了高爾基奮鬥的決心,他閱讀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書,這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慾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

他最終當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師拉寧的文書。這位律師曾給高爾基很多幫忙,他的高度文化修養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恆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我認爲對的事。

書籍,始終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讓人有所追求,給人崇高的信仰。何時何地最好都別忘了讀書。

這本書寫了人的善與惡、美與醜。“命運像風箏一樣擺,只是心存敬畏,心懷惡善有報的戒律,纔不至於滑向邪惡的深淵。”高爾基一向堅信這句話,所以他才能成功。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應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僅有勇往直前,纔會得到成功的喜悅,勝利的果實。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可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夠坦然的應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我要像高爾基一樣,做一個心存善良,有文化,有教養,認真刻苦的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

在人間讀後感10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堪稱文學經典。讀完這本精妙獨到的詞評,令人最有感觸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詞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這第一境界便讓我產生了共鳴。一夜蕭蕭,西風淒涼,意境似乎有些悲傷。獨上高樓,極目遠眺天涯路,這又是何等的坦蕩!西風凋零了碧樹,眼前的形勢不容樂觀,衆多天涯路,我該走哪一條?這時就必須登上高樓,因爲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擾,不會被眼前飄忽不定的浮雲所迷惑。這樣,望盡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確定好下一步做什麼,決定好自己即將要走的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點,找明方向,這將是一個成功的開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尋找天涯路的過程。而第二境界,則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着態度——“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心中有目標,眼前有方向,還缺什麼?缺的是努力。好高騖遠,光說不練,看清了路卻懶得往前走,這算什麼?沒有實際行動,有再高的天賦,再好的計劃又有何用?最後只能成爲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努力一天兩天,不足爲奇,一年兩年,纔是難能可貴。儘管遇到困難,儘管“衣帶漸寬人憔悴”,也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因爲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如果能夠一直眼看前方不改變方向,衣帶漸寬終不悔,這難道不是一種偉大的境界嗎?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第三境界最爲耐人尋味。世事無常,實現理想之路的羈旅漂泊最能磨練一個人的心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了上高樓,人憔悴,衝破了無數的難關與考驗,我們就會逐漸變得成熟,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與見解,知道自己要什麼。衆裏尋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尋,纔有那驀然回首時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俗話說,功到事成,追夢路上,我們心中應該不急不躁,耐心等待。即使千百度的.追尋未果,也能安然面對,坦坦蕩蕩。淡泊間,真正想要的就穩穩地握在手裏了。這就是經歷了第一、第二境界後才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成熟與淡泊。我想,這也是人生真諦與價值的體現。

人生苦短,境界有三。《人間詞話》中的的人生三境界之說,彷彿就是從宋詞這片潑墨山水中闢出的世外桃源,給人以曠達,明朗的人生感悟。相信這三境界會成爲我成長之路的啓明星,帶領我走向成功,踏入那最高的境界。

在人間讀後感11

中學時聽到過做學問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境界說是“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後來才知道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不同於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

王國維不僅把"境界"說視爲創作原則,也把"境界"說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詞末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姜夔,張炎的詞,不願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只學張炎,其流蔽在於主清空而流於浮薄,主柔婉而流於纖巧。於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着醇厚,以立意爲本,發揮意內言外之旨,主張應有寄託,推崇周邦彥而輕薄姜夔,張炎。

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說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對於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託的說法,認爲並不是有寄託的詞纔是好詞。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後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於中國傳統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橋樑,起到了承上啓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在人間讀後感12

《在人間》是蘇聯作家高爾基自傳小說三部曲中的一部,是世界文萃瑰寶,小說展現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風貌,反映了人民對自由的強烈追求,對完美生活的熱烈嚮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假期裏,我閱讀了《在人間》,它讓我大有感悟。高爾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4歲喪父後,她的母親便改嫁了,於是他寄居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所開的染坊破產後,他不得不走向人間,自行謀生。那個時候,他的年齡還不到十二歲。相比之下,我們這時候還在溫暖的家裏玩耍,可是他,卻必須走向社會。

他在“人間”什麼都幹過:洗碗,掃地,帶孩子,跑堂,當學徒,洗衣,搬運……甚至捱過毒打,住過醫院。幼小的他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受盡了種種虐待與壓迫。由此看來,他的命運相當悲慘。可是,他有一個夢想: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爲了這個夢想,他甘願承受一切……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文章中高爾基渴求知識、堅持夢想的精神讓我敬佩,也讓我深思……能夠說命運對於每個人是不公平的。的'確,我看到周圍有些人應對生活中的困難,一天到晚只明白唉聲嘆氣,終日消沉,抱怨命運對他的不公;還有些人在無法抗拒的壓力下,自暴自棄,選擇墮落,甚至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我想命運不公,只是夢想中的插曲,他並不妨礙夢想,只要你有一顆不放棄的心,就能夠實現自我的夢想。在那裏,我列出了一個等式:不抱怨+拼搏+不放棄+勤奮=夢想。

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正是如此。1816年,他的耳朵全聾,作爲一個音樂家,失去了聽覺,就意味要離開自我喜愛的音樂,這等於比死刑還難受、痛苦。但貝多芬並沒有所以嚇倒,他勤奮好學,逐漸成爲一個音樂家,創作了數以百計的作品,還能登臺指揮。最終,他實現了自我的夢想,成爲了一名聞名世界的鋼琴大師。

夢想是一條跑道,而那些命運悲慘的經歷,則是一塊塊躺在跑道上的石頭;夢想是一盞明燈,而那些坎坷的命運則是無盡的黑暗。到底是選擇摔倒,被命運摧毀夢想,還是站起來,跑出屬於自我的一條夢想跑道,實現夢想,主人公高爾基給了我們強有力的證明。在以後的人生歷程中,我會時刻銘記這句話:命運並不能妨礙夢想!

在人間讀後感13

人間一趟,要有溫暖的力量。

作者:愛戴項鍊的糖

收到書就迫不及待打開來讀,本來想吃點東西,可是這本書讓我安安靜靜地坐在了沙發上,伴着我最愛的奶啤讀完了。金魚說睡前喝助眠的紅酒時會想,葡萄們可曾知道,自己經過發酵會給人類帶來那麼美好的體驗呢?

我想葡萄可能不知道吧,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就是因爲有感情,能愛人,能給人溫暖纔會在天地間顯得那麼不一樣。白天還風和日麗的廣州也是說變就變,窗外的風夾雜着雨作響。我不喜歡雨天,也不喜歡離別,可是人生的很多時刻都不是根據人的主觀想法決定的,有些時候,我們就是被推着我們去面對生活苦難的`。

我自己也想不到是什麼時候關注金魚醬的了,微博的關注裏有一個笑起來非常明媚的女孩子,她的畫也總能讓人感覺十分溫暖,她和愛人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她在微博上分享她的美好。後來,我會看微博難受心疼到流淚,有時候甚至不忍看,因爲愛人的離去這種悲痛是無法感同身受的,我非常想要安慰,但是又不忍去留言,就一直小心翼翼地默默祝福。

金魚說,最怕聽到別人說“加油”,因爲她已經用上全部力氣了,是的,我能感受到她全身的每個細胞都在爭分奪秒的努力了。那作業讀者,我就說一聲“不怕”,人生海海,山河大地都在教我們成爲遼闊的堅強的勇敢的人,那就一起這樣走下去吧。

作爲小忽愛人,花生的媽媽,爸媽女兒,金魚醬已經非常完美了!你說我們都要用心感受愛,纔能有能力愛人,我想花生也一定會成爲非常有愛的人。而且,不僅僅是花生你也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帶來了很多美好,還有讀這本書的我們,還有享受愛情的女生,在等待愛情的姑娘,遭遇不幸的人們……那麼多人都因爲你而變得更勇敢更溫暖,是多麼讓人幸福的事呀!作爲老師,很多時候我不能一下子改變全班的學生,但是一個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我都可以快樂很多天,我想金魚的快樂也會因爲我們而放大了吧。

記錄是讓我們收藏美好人生的最好方法了,有想法是提起筆咋來來,看到美好瞬間時拿起相機捕捉,感受生活時拿起畫筆展現。合上書,腦海裏浮現的是你們一起去過的蘆葦蕩,可以飽覽風景的巴士二層,爲彼此製造的驚喜,牽手旅行的地方……還有你提到的平行時空的感應,我也相信一定是存在的。人總要有相信的、堅持的事物,

感謝你的感恩之心和麪對不幸的堅強,謝謝你那麼溫暖的分享,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的美好,也讓我在這個感動的雨夜又多了些面對生活的熱忱和勇氣。

在人間讀後感14

讀第一版的時候,這本書給我的印象只是王國維的一段段評論,正文下面一條條平息、註釋裏一首首詞作、一位位詞作家和詞評論家——完全凌亂的文字,“花非花、霧非霧”,所謂此話,在水一方,只能遙望。再讀幾遍就會發現,此書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辭脫口而出而無嬌柔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氣質神韻不如言境界”。例如王偉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國維謂之“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壯語”。

王國維還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寫實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寫境,次理想與現實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現實之故也。”就像馮延巳的《醉花間》詞“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夠感動別人的永遠是對真實的昇華,而不是純粹的虛構與寫實,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這,罔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王國維所謂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即入門前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第二種是叩門時以苦作舟、以勤爲徑、上下求索的執着與忍耐。第三種則是功夫到家參透真諦的喜悅與釋然。王國維這段話鞭辟入裏,假使晏、歐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歎服王氏的'才情與睿智吧。

只是,這三種境界又有幾人能夠通通嚐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樓,就已經先嘆息駐足了,更何消說爲伊憔悴、驀然回首呢?

學術知識如是,人生目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爲了尋找、追求人生目標,先迷茫、後奮鬥,繼而反思,最後達目標,然後接着進行下一次的追尋。人生目標並不唯一,但無論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織着矛盾、執着與喜悅。用王老的話:給自己一個定位。我們現在處於上下求索的階段,或曰“潛龍勿用”。希望有一天,我們會乘千里風破萬里浪。

在人間讀後感15

詞話尋得亦人間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這是我對王先生最早最粗淺的認識。後來雖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卻一直未曾拜讀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讀了《人間詞話》這一本著作。

饒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舊沒有想過這本名作竟這樣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僅一句話,最長的也不過一百五十餘字。也沒考慮到這樣晦澀難懂,需要時不時的網上查詢檢索。第一遍讀完我竟對大多數段落依然是毫無頭緒。沒辦法,我只好尋找註釋版來閱讀。

還好,參考着註釋附帶着詩詞原文,再將《人間詞話》細細讀來,我最起碼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點評,點評的是何人。慢慢地,我竟也讀出一點心得。

寫文章首先應有境界。無論描寫的任何事物,都應該有作者自己的見解或是闡發。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詞以境界爲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雖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爲這點去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哪裏不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鉤”又怎麼比不上“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吶?

文章的關鍵從來就不是華麗的辭藻堆積,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可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之後,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遊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爲東坡所譏也。”

文章的關鍵應在與意境,就是作者通過文字究竟是想論述何事,闡述何種觀點,實質就是作者構建出怎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雖作豔詞,但終有品格。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求學之路,首先在於立志,志存高遠,方能在求學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望盡路之盡頭。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在求學的`過程中唯有歷經苦辛,努力打拼纔會有所成就吧。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唯有經過前面的“踏破鐵鞋無覓處”,纔會有“得來全不費功夫”偶然驚喜。

雖王先生在此謙遜地說可能詞人們會不同意,但就我的見解,詞人們一定毫無疑義。此三重境界不只在於文章,也不僅限於治學。其實我們對於整個人生意義的追求和對人生過程認知不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