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彙總11篇】

讀後感 閱讀(1.5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童年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讀後感【彙總11篇】

童年讀後感1

高爾基是新型的無產階級作家。這幾天我就讀了他的一本書------《童年》。

這本書回憶的是高爾基小時候的那些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故事。本書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歲至五歲這一段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着母親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阿廖沙是全書的中心人物,高爾基主要以對勞動和勞動者的.尊重,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來寫的。

和高爾基相比,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人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啓迪。書中告知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學習。

童年讀後感2

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後,就覺得阿廖沙從3——10歲一段生活經歷,我認爲當時的世界是十分黑暗,這個世界就沉睡在自私,無聊與罪惡中,所以認爲阿廖沙十分可憐,但他的精神能夠讓我們學習。

從這本書上,我覺得外婆心地十分善良。愛所有的.人,所有一切痛苦都息不了她心中的仁愛之光,對阿廖沙和高爾基都十分疼愛。外婆是個十分愛勞動的人,樂觀開朗,能歌善舞,我認爲高爾基在他外婆的疼愛下必須能好好成長起來,阿廖沙本來就沒人疼沒人愛,如果沒了外婆,阿廖沙的心終就無法溫暖,所以在這片文章中,外婆是不能沒有的。

阿廖沙被他的兩個舅舅,讓他揹着十字架,結果被壓死了。這讓外婆和高爾基都十分難過,他的兩個舅舅天天喝酒,天天打阿廖沙。所以阿廖沙的生活十悲慘!

我十分慶幸我沒有出生在高爾基那個年代,不然真不明白我還活得下去嗎?所以我們應當珍惜此刻的完美時光,好好學習,長大爲祖國做出貢獻!

童年讀後感3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童年》,它讓我深深的感到羞愧,也讓我知道了自己的生活與高爾基的區別有多少。

阿廖沙四歲喪父,隨着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祖父家,在這裏,他認識了很多東西,也看清了很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的外公,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與他相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幸福的;沒有痛苦與鬥爭,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着。就從這一點上看來我們就與阿廖沙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我們擁有了很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間更好,“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但是,只要你懂得珍惜光明,黑暗就會離你而去。即使黑暗還是存在,只要你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生命會一片輝煌。要相信光明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希望。

我們要相信自己,學會自立,不然等到和高爾基的童年遭遇的那種時候就太遲了。相信光明,就是相信自己!

童年讀後感4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了,這本書的名字叫《童年》。《童年》主要是寫:阿廖沙三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從小就不在阿里克謝的身邊,後來是外祖母來照顧阿廖沙。不久,他便上學了,他有兩個表哥,都叫薩莎,米哈伊爾舅舅的薩莎跟他一起去上學,薩莎才上了幾天課,就逃學了。後來,母親又結婚了,但是因爲繼父賭博,他們家很快破產了,阿廖沙唸完三年級之後,母親去世了,阿廖沙從此沒有再讀書。外祖父成爲了乞丐,並且瘋了,他也從此成了一個流浪兒……

我看到一半時,已經是淚流滿面了。我看到阿廖沙早年喪父的地方,就會唉聲嘆氣,那時候的.生活可真讓人覺得悲慘啊!我勉強繼續看下去,我越看越傷心,終於,我看完了。我看到阿廖沙學習那麼好,卻因爲窮買不起書時,學校因而要開除他,幸虧主教將他留下來了。阿廖沙的雙親死後,阿廖沙只好自己養活自己和外祖母,你想想,他只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呀,要靠撿垃圾生存,還要照顧外祖母。我們現在過這麼好的日子,有吃有喝有穿,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只有多讀書,才能養活自己。文中的主角阿廖沙的悲慘生活讓我感到可悲,但阿廖沙照顧奶奶的心又使我感動。

童年讀後感5

童年如光,給人帶來美好的憧憬;童年如海,翻動着我們快樂的回憶;童年如歌,使我們的人生充滿快樂音符。

《童年》這本書的作者是前蘇聯高爾基,這本書就是由作者高爾基的自身經歷所寫的。《童年》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的悽慘遭遇,表現了俄國社會的殘酷、野蠻、愚昧,甚至令人窒息的生活。幼小的阿廖沙就忍受着社會生活的殘酷和遭遇。

在我的童年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爺爺奶奶的'寵愛,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只想依賴着爸爸媽媽爲我遮風擋雨,而阿廖沙從小爸爸就去世了,媽媽把他送給外公撫養,但外公很兇殘,只有外婆一個人對他好,想到這,我對我的任性感到羞愧。

作爲新一代少年,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我不會再懼怕苦難、懼怕失敗,因爲這些與阿廖沙的悲慘命運比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我們要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展望未來;我會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因爲我已長大。

童年讀後感6

讀完《童年》這本書後,使我認識到二十世紀俄國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徵,特別是阿廖沙的成長以及他內心世界的變化,更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普通人的靈魂。

剛開始讀的時候,由於阿廖沙家境的變化便使我也有一種壓抑的感覺,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還不懂失去親人的痛苦,他看到母親的悲慟只是感到困惑和驚愕。隨着他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生活環境,認識了本不應陌生的姥爺一家人。沒有溫暖,沒有和諧,他看到的.是姥爺的暴躁、喜怒無常,舅舅們的粗野自私。在這樣一個無情的天地裏,只有善良的姥姥給予他關愛和溫暖,是姥姥激發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對正義的認識和追求。姥姥是個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好人,她是阿廖沙成長過程中最具影響的人。在那樣艱苦且有污濁惡劣的生活中,阿廖沙吸取了姥姥身上的優秀品質,成爲一個善良、樂觀、正直的人。作者通過人物性格對比的寫法,更深刻地說明無論怎樣落後與野蠻的社會中,總會有善良、美好的人與事存在,並且所有的醜惡必將被美好所取代。

通過讀這本書使我更確信明天會更好!

童年讀後感7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快樂的,有幸福的,也有傷心,和難過的。而《童年》這本書的主人公,他的'童年則是令人感到同情和憐憫的。

自從主人公阿列克賽的父親去世以後,阿列克賽他慘事連連。他們坐船來到外公家,他看到則是一個充滿憤怒的一個大家庭,只有他那慈祥,和藹的外婆,給他帶來一些溫暖。他的夥伴被他的兩個舅舅給陷害死了,外公家的作坊着火了,他的舅媽因難產而死……他們的家庭開始四分五裂。他的母親因病痛而死,就這樣主人公,阿列克賽結束了自己的童年。

如果我們和阿列克賽相比,我們跟他的童年簡直就是一個天差地別。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美好的。每天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阿列克賽的童年是痛苦的,每天都有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而我們是溫室裏的花朵,而他則是暴風雨裏軟弱無力的小草,受盡折磨。美好的童年來之不易,且的且珍惜。

童年讀後感8

當星光灑在你臉上的時候,我們童年的記憶又模糊的出現了,它是那樣的清純,那樣的天真。但是,你們又知不知道高爾基的童年是怎樣的呢?

我從《童年》這本書裏面知道了高爾基的童年是艱辛,是坎坷的。在這本書中令我最深刻印象的情節是外公撲向外婆並把拳頭如雨點般地打到外婆的頭上,而歷克賽看到此情此景就把枕頭毯子向外公扔去。在這個景象中我看到了外公的殘暴,外婆的善良還有歷克賽的勇敢。我覺得老人都已經剩下不多的時光在這個世界上了,何必還這麼在意後輩對自己的看法呢?而且到了老年就更應該與自己廝守終生的人享受美好的時光,但外公卻偏偏這麼執着。

我慶幸的是外婆不但沒有責怪外公反而還跟他講道理,這足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賢德。在這裏面歷克賽是一個勇敢的角色,當他看到外婆被欺負時他不但不畏懼外公的殘暴而且還以自己所有的能力來阻止外公,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去效仿去學習的。這個情節就是我在《童年》這本書中最有感觸最有印象的情節。

童年可以很精彩可以很快樂也可以很艱辛坎坷,看吧!高爾基的童年如此的坎坷,但高爾基還是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成長的這麼好,那我們就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童年,讓自己以後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童年讀後感9

每一個人都有自已美好的童年。可我翻開《童年》這本書時,發現我走進了一個悲慘的童年。

高爾基在成爲文學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之前他的生活是痛苦的。他經歷了風風雨雨,經歷無數次磨礪纔有所成就。

《童年》是高爾基的代表作之一。在他很小的.時候,高爾基就得不到父愛,母親因外祖父常打外祖母,而忍受不了這種生活,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他很自卑,失去了自尊。大人和孩子們都瞧不起他。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一點一點地成長起來,走向了人間。

相比之下,高爾基的童年這麼慘,而我的童年是幸福、美好的。如果不學習,我們怎麼對得起父母、老師和祖國呢?有人說:“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是啊!偉大源自平凡,再偉大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在你向偉大目標行進的時候,所走的每一步並不見得偉大,但這是偉大行程的積累。只要你堅持,就算是每一步都是那麼平凡,但只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就會創造奇蹟!高爾基遇到了挫折,都挺了過來。而我們只是遇到了一點兒小事,就氣餒?只要我們珍惜美好的童年,有信心和勇氣,就給我們帶來不平凡的結果!

童年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所著《童年》一書,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從小父母雙亡,一直和外祖父母生活,而外祖父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罵他,只有外祖母疼愛他。

在他的家庭成員裏,還有他的兩個舅舅,這兩個舅舅並不喜歡阿廖沙,而且他們倆經常吵架、打架,把原本脾氣暴躁的外祖父弄得總是大發雷霆,然而阿廖沙也逃不過外祖父的打罵,此時就更顯得他的弱小無助,就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阿廖沙被外祖母一點點帶着,慢慢地成長。

在喪失父親、家庭生活一團糟的情形下,阿廖沙的心情誰也理會不到;而母親忍受不了這種生活又去改嫁了,讓阿廖沙的童年更是增添了一面陰影;隨着赫利桑弗主教的.出現讓他燃起了對學習的渴望,可好景不長,阿廖沙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一人邊打工邊讀書維持艱難地生活。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多姿多彩的,沒有煩惱和痛苦,在這樣良好的條件下,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童年讀後感11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一個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