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的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 閱讀(9.11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的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的讀後感(通用5篇)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的讀後感1

假期中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書中的教育案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感覺每個案例都是那麼的鮮活,從中我也學到許多的教育智慧。比起以前讀過的一些理論性很強的教育書籍,這本書讀起來更輕鬆,更加樂於去讀,從中也收穫了不少。

讀過了書中的一些教育案例,自己在教學中的一個個場景也浮現在眼前,和書中的一些老師的教育方式和做法也進行比較,也反思了一些做法,如果換一種方式可能教育的效果會不盡相同,這也就體現出了教育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是,一個學生在老師剛講完不許爬樹之後,他仍然爬樹,當老師問他問什麼爬樹時,他的回答僅僅是:“找比不到小朋友,我看不到他們,我就爬到樹上想看看他們在哪裏。”而老師則微笑的問他:“如果我找不到小朋友站到你的肩膀上去找,你願意嗎?”多麼巧妙的處理,讓孩子換位思考,引導孩子而不是去一味的去否定。想想自己在處理類似事件的做法,當老師講完要求,學生再次犯錯時,常常簡單的認爲學生故意搗亂,想和老師作對,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引向了老師的對立面,從這樣的角度去說教學生,效果可想而知。而這位老師巧妙的處理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聰明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化敵爲友的做法,讓學生欣然接受。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遇到相類似的情況,如果我們都能像這位教師一樣,把問題進行轉換來處理,那樣的效果會大不一樣。在《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中有許多這樣的案例,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思考。書中提到的100個案例,只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情況需要我們利用我們的教育智慧去處理。我想讀過每一本書,不僅僅是把書中的內容記住,更重要的是領會書中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我們遇到不同情況的.時候,能轉換處理問題的角度,並且能夠舉一反三。《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處理這100件事情的方法,而是給我們提供了處理類似問題的思路,就像書中提到的一位專家用一種方法很奏效,但是遇到一名師範生,這個方法反而不好用了。教育就像醫生開藥方一樣,要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症狀來開藥,不能千篇一律,要對症下藥。對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針對每個孩子不用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適時的引導。每個孩子犯錯誤的背後,都有一些孩子的想法和原因,只有深層的瞭解,才能找到根源,就象醫生診病,要查明病根,才能準確的下藥。教育的智慧在哪裏,需要我們去觀察,去發現,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靈,讀懂他們。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的讀後感2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爲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繫。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爲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的讀後感3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真是受益匪淺。

書中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每個學生都具有很大的潛能,我們教師的作用就是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如果你不注意生活的細節,不去用愛的眼光看待他們,你就不可能把他們的潛能徹底挖掘出來,學生的才華就不可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行爲中所表現出來的點點滴滴,如對學生寬容、理解、尊重、呵護、希望等等都是促進學生思維快速成長的催化劑。

事實上,我們很多教師,整日忙忙碌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教,但唯一的感受就是累,從沒有在教育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這樣的老師永遠都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也永遠不會成功。如果你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將生活在天堂裏。如果你把學生看作魔鬼,那你將生活在地獄裏。如果你不熱愛你的職業,不把自己的愛灑向學生,就不可能在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個熱愛自己職業的教師,一個心中充滿愛的教師會去仔細挖掘這個職業當中的快樂,從而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纔會愛你,也纔會讓你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忘記外面的世界,忘記生活的煩惱。

教師愛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課堂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一些事先沒有想到的“意外事件”,教師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和態度來處理這些“意外事件”呢?如果面對學生充滿想象的回答,教師用貌似溫柔的話語給否定了,總是有意或無意地以成人的思維爲標準來評價、引導孩子,教育、制約孩子,那麼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從何而來呢?學生的思維也就得不到發展。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一個開放的問題、一個讚許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多種思維不僅得到了呵護,而且在老師的理解、寬容下,孩子心靈上也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師愛。

所以,我認爲:理想的教師首先就是要有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纔會投入他的全部精力,纔會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的獻給孩子,獻給自己的教育事業。但僅僅有“愛”就足夠了嗎?並不是這樣的。

愛心對教師來說很重要,但愛不是萬能的。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有時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心態基礎而已,並不能解決具體的學習問題,就像醫生與病人關係好並不能保證治好病人一樣。再說,家長對孩子的愛不比老師的少吧,但他們卻常常要求老師幫忙,希望老師多多教育他的孩子。其實他們缺少的.不是愛,而是教育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

因此,作爲教育工作者,只有讓“智慧”與“愛心”同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契入點。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那什麼是教育智慧呢?所謂的智慧主要是指:辨析判斷的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有善於觀察,才能創造型地開展工作。那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一、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時代在變,學生在變,學生的見識、感悟也在變,我們也應該多角度、創造性地開展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堅信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二、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作爲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教師唯有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爲學者,成爲能師。除此之外,還要多讀名師的教育日記,時常進行案例分析。因爲它們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思路,並幫助我們學會如何採用適當的思維方式進行合乎邏輯的思考。

三、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一般是單獨完成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裏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於相互啓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啓迪。其次,討論有助於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後,討論有助於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靠自身的不斷努力,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衆長。雖然這很難,但作爲教師,我們還是應該把成爲“智慧型教師”作爲我們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的讀後感4

讀王嘵春老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一書,最有感悟的是提到教師要有教育智慧。

現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練就一身過硬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案例”,來引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做人、做事的`習慣,提高素養。而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獨具慧眼,不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加以歸因、干預和壓制。重在發現和研究,積極探求學生表現的背後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僅教育好學生,而且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成爲一個深入學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優化的“研究者”。如:一個不愛學習的體育特長生,“對學習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於是老師用幾乎公式化的思維方式認爲:“怎樣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難題。”於是老師開始主動接近他,深入瞭解他,談話“一開始涉及到學習的話題,他就有些退縮”最終起作用的還是老師在獲得他的信任之後,在幫助他解決一個個學習困難的情況下,經過長期努力得到轉化。王老師認爲這位老師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的歸因錯誤,走了不少的“彎路”:學習的重要性是一個很常識的問題,幾乎沒有人不明白!這位老師的這個歸因就缺乏“智慧”!“這也是目前中國小教師工作的普遍弱點”。

教師面對學習障礙學生大談學習的重要性,就是做讓學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無用功。而智慧的提問題應該是:“明明知道學習重要,爲什麼還不起勁呢?”解決問題,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專業能力,就如同醫生要能對症下藥。教育智慧起碼也和愛心一樣重要!同樣,老師的真心如果沒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則真心換回來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見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的讀後感5

《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他在書中講述了100個教育案例,通過這些案例,詮釋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何正確處理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問題、教師與家長的問題以及管理問題。駐足於一百個案例,不禁被那一個個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爲讀者,讀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他做得好在哪裏?我正是在這樣身臨其境的閱讀中收穫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對教育對象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許多老師都有切身的經驗和感受。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瞭解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視野更寬闊,教育辦法更有效。

智慧來自了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爲教師必須時時站在學生角度上來思考問題: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當我們設身處地地多替孩子們想想,師生彼此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時也會讓師生多收穫一份快樂和欣幸!教學中,我們如果能蹲下身來,認真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知道他們爲什麼那樣想,工作總結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行之有效、靈活多變、富有創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在研究、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指導班級工作。

智慧來自善思。沒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會簡單,甚至是野蠻。在我們的身邊,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樣,每天在疲憊中掙扎,難以享受作爲班主任教師的幸福和愉悅,更多的是矇在鼓裏的教育者。我們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關注教育現象、會靜心思考、會潛心體會。不僅遇到問題要盡心思考,事後還要善於反思。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反思的習慣。反思,能使自己對工作更清楚,哪裏做得好,哪裏做得不夠,還有待改進,該如何改進。如果一個老師從來都不反思的話,那麼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遠也不會向前邁進哪怕一步。反思,是改進的源泉。沒有反思,哪來的改進策略?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也許是我們窮盡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問題。但是,走進《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使我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與動力。讓我明白了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堅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師的信心,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個人簡歷在實踐中執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將從中汩汩生成。